阅读下面文字

数字时代,我们的大脑被改变了

人类的大脑是可塑的,当人类生活方式改变时,大脑也将会发生变化。当远古人类首次发现如何使用工具时,人类的大脑就受到迅速而明显的影响。数字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我们每天离不开网络、离不开手机时,我们的大脑是否也被改变了?科学家认为,对网络科技的尝试依赖,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也改变了人类的大脑结构。

人类并不是天生就会阅读的。在正常情况下,理解和运用口头语言的能力由人类基因决定的程序形成,而阅读能力的形式却需要每个人的刻苦练习。这些在我们浏览网站时是体会不到的。虽然两种行为都被称为阅读,但对书箱的深阅读与在网页上为了获取信息耐蚝的阅读是不一样的,两者有不同的阅读体验,并且培养出不同的阅读技能。

传统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以微博为例,浏览一个微博页面只要几分钟,眼睛在每条微博上停留的时间只有几秒。不断地扫视、浏览、搜寻感兴趣的关键词,点击阅读——这个过程因为信息的丰富性、多样性而足够刺激,但显然不足以锻炼耐心。一本优秀的图书审有内在的逻辑框架的,只有进入这一逻辑框架,才能说是阅读。而网络内容特别是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每一条都互不关联,跳跃性的阅读当然谈不上深入和逻辑了。

大脑和肌肉一样,是很有适应能力的,给它什么刺激就会发展什么样的模式。习惯于数字阅读的快速、跳跃、浏览,就难以适应传统的慢速、口味和思考的阅读方式。

数字时代,智能手机和互联网已经完全渗入到了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在信息时代长大的“数字原住民”,因长时间用拇指操控智能手机和上网,从而改变了大脑形成神经通路的方式,更适应碎片化信息,也更善于利用网络资源,但结交线下朋友的能力却越来越弱。

(选自2015年《百科知识》,有删改)

链接一:

人们可以分成两类别:数字原住民(出生于数字时代)和数字移民(出生在数字时代前,但现在开始应 用数字工具的人)。前者更依赖于用招待费输入,而后者阅读他人表情的能力则更胜一筹。上网时,前者和后者的大脑受到的训练是不一样的,尤其在社交和学习能力上,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模式。科学家发现,互联网虽然影响着所有年龄层的人群,但受影响最大的还是数字原住民。

(节选自加里•斯莫尔《网络化大脑:适应现代大脑的技术变革》)

链接二:

“过去几年中,我一直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觉得某些人或某些东西正在摆弄我的大脑,重塑中枢神经系统,重置记忆。我的大脑正在变化,我目前的思考方式与过去相比已经截然不同,当我阅读时,能最为强烈地感觉到这一点。全神贯注于一本书或一篇长文,曾经是易如反掌之事,我的大脑能够抓住叙述的演进或论点的转折,我曾耗费数个小时徜徉在长长的诗行里。但如今不再如此,往往阅读两三页后我的注意力就开始漂移了。我变得焦虑不安,开始寻找 其他事情来做。我感觉我一直在试图将自己任性的大脑拽回到书本,过去曾经甜美如蜜的阅读已变成一场战斗。”

(节选自美国打桩专家尼古拉斯•卡尔《网络也有__一面》)

链接三:

美国心理学家玛丽安娜•沃尔夫说:“我们并非只被阅读的内容影响,我们也被阅读的方式所影响。”网络所倡导的将“丰富”与“时效性”置于首位的新阅读方式,可能已经削弱了我们进行尝试阅读的能力。几百年前的印刷术,让阅读长而深奥的作品成为寻常之事,也让人们能坐下来静心阅读,而在线阅读时,我们只不过就是个“信息解码器”而已。我们对文句的诠释,尝试阅读时形成的丰富精神联想,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弃我们而去。

链接四:

与我们平时在网上进行的浅阅读相反,深阅读是一种渐渐被忽视的阅读行为。深阅读的消失将不利于伴随着网络长大的后代的智力和情感发展,也会影响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长篇小说、史诗等文学类型的传承,这些作品只有经过阅读训练的人才能欣赏。近期研究已经证明,深阅读是一种慢速的、沉浸式的、有着丰富的感官细节和复杂的情感、精神体 会的阅读,是一种独特的阅读体验,与单纯的认字型的阅读完全不一样。虽然严格说来,深阅读的载体不一定非得是传统的纸质书,但印刷品的天然的限制对于深阅读体验却是十分有益的。比如,纸质书上是没有超链接的,这样读者就少了一些干扰——不用纠结是不是得点开链接,从而能保持全身心地沉浸在书中的文字里。

1. 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 古人学会了使用工具,现代人学会了使用网络,他们的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变化。

B. 阅读能力不是先天就有的,它由人类基因决定的程序形成,需要刻苦学习才行。

C. 网络时代所倡导的新阅读方式,可 能使人难以坐下来静心阅读长而深奥的作品。

D. 网络上的超链接模式,是纸质书上没有的,它会对读者的深阅读产生一些干扰。

2. 下列对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的概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 传统阅读可以锻炼人们的阅读速度;数字阅读可以锻炼人们的阅读耐性。

B. 传统阅读的内容都非常具有逻辑性;数字阅读的内容都非常具有跳跃性。

C. 传统阅读让人关注内容的深度;数字阅读让人关注内容的丰富和时效性。

D. 传统阅读使人的社会交往能力增强;数字阅读使人的线下交往能力减弱。

3. 数字时代,我们的大脑是如何被改变的?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对网络科技的深度依赖,已经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并且改变了人类的大脑结构。

B. 不断扫视、浏览、搜寻、点击阅读,使过于关注丰富多样的信息而不能深入阅读。

C. 长时间地使用拇指操控智能手机和上网,致使大脑形成神经通路的方式发生了改变。

D. 某些人或某些东西通过摆弄、重塑中枢神经系统,重置记忆,促使人们的大脑变化。

4. 请分析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表述效果。

过去曾经甜美如蜜的阅读已变成一场战斗。

5.“链接四”中提到,深阅读的消失“会影响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长篇小说、史诗等 文学类型的传承”。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理解。

1.B 

2.C 

3.D

4 加点词运用比喻和对比的手法,“甜美如蜜”一词形象地表现了过去令人愉快、陶醉的阅读感受;“战斗”一词,则写出了现在难受、挣扎的阅读感受。两个词语对比,说明了网络阅读带来的不良影响,表达了“我”焦虑的心情。

5 我赞同这个观点。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数字时代的到来,网络阅读的发展导致我们深度阅读的能力大大下降甚至消失,这是令人担忧的,而长篇小说、史诗等文学类型的传承是离不开深度阅读的,缺 乏深度阅读能力的后代将无法欣赏这一文学类型,更无法体会当中的价值,这必然不利于文化的传承 。所以,我们应该培养深度阅读的能力,提升文学素养,传承和发扬这一文学类型。

谁来报告春的消息

(1)春天是招人喜欢的季节。历代诗人为它发出了各种各样的吟唱。这其中就有许

多探听春天消息的歌。

(2)向谁去询问春天的消息呢?

(3)天文学家观察斗转星移,打听春天的消息。当太阳直射在赤道上的时候,就是

“立春”了。时间在每年2月的4日或5日。如果我们查看一下此时的气温资料就会发现,北京2月上旬平均气温为—3.1℃,仍然是河封地冻,哈尔滨的气温就更低了,为—16.9℃,放眼是一片白茫茫的雪野;而广州的气温却已高达14.0℃,已经春暖花开,广州和哈尔滨两地气温相差30.9℃,如果以“立春”时的日均温来说,它们之间的差别就更大了。由此不难看出。“立春”这样一个全国统一,而且每年都大体相同的日期,不能给出每年各地春天何时到来的确切消息。

(4)气象学家通过研究大气环流的变化,来报告春天的消息。 a 春天到来的时候,

我国高空西风环流开始明显变弱。 b 然而在低空,我国广大地区却仍然受着冬季风的

控制,仅在华南才出现夏季风的活动。 c 全国各地的气温开始明显的回升,降水也有

不同程度的些许增加,所以常言说“春雨贵如油”。 d 此时天气的特点是多变。 e

样的组合状态才算是春天呢?至今气象学上还没有给出一个简明的回答。因为气象要素

都是单项分别测定的。各种气象仪器虽能比较精密地测量当时气象要素的状态,但对于

季节的迟早,尚无法直接表示出来。目前做到的,只是依据气温一项对季节进行划分,

通常的指标是,当气温回升到候均温(五天为一侯)10℃时。就认为春天到了。

(5)然而有人指出,决定季节的并不是气温、降水和风等单个的气象要素,应当寻

找更综合的指标。这样的指标有没有呢?

(6)物候学给了我们启示,我们可以向梅花、垂柳这些草木,以及乌兽虫鱼等动物

打听春天的消息。因为物候现象所反映的环境动态比较综合,即它所反映的不仅是气温,

还包括光照、降水以及土壤等条件共同作用于生物体的综合结果。而且它不仅反映当时

的环境条件,还反映着过去一个时期环境条件的积累。可以说它是大自然向人们提供的

一项直接判断季节的综合指标。

(7)在我国古代的物候历上,就是以“草木萌动”、 “蛰虫始振”等物候现象作为初

春到来的标志。而仲春时节就是唐代诗人韩愈所谓的“百般红紫斗芳菲”了。各种花草

之所以姹紫嫣红、争芳斗艳,在诗人看来,是因为“草树知春不久归”。春欲何去,何

处追寻?唐代另一位大诗人白居易就发出了“常恨春J.刁无觅处”的感慨。其实,只要我

们掌握它的规律。春天还是可以追寻的。以我国来说,春天首先从华南来到人间,然后

向北行进,直到黑龙江沿岸。就一个地方来说,春天又是从平原进入山区,从低山走向

高山。

1.文章告诉我们,人类通过哪些途径询问春天的消息?

2.文中第(3)段画线部分用北京、哈尔滨、广州三地二月上旬平均气温作比较,是为

了说明什么?

3.“这种环流、气温、降水等天气状况,在各地的组合是很不一样的。”这一句是从

第(4)段抽出来的,如果把它放回原文,正确的位置应在a、b、c、d、e中的 处。

4.选出下列表述中完全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 )。

A.本文说明了人们根本无法掌握春天到来的规律,只能完全根据经验来感知。

B.春天到来的时候,天气变化多端,因而各种气象仪器不能精密地测量出当时气象

要素的状态,也无法直接表现季节的迟早。

C.物候现象能比较综合的反映环境的动态,是大自然向人们提供的一项直接判断季

节的综合指标。

D.以我国来说,春天首先从华南来到人间,然后向北行进。就一个地方来说,春天

是从山区进入平原,从低山走向高山。

5.本文语言主要具有准确、生动两个特点,请从第(7)段中找出一个例子说明其中的

一个特点。

1.天文学家观察斗转星移,打听春天的消息;气象学家通过研究大气环流的变化来报告春天的消息:物候学启示我们向梅花、垂柳这些草木,以及鸟兽虫鱼等动物打听春天的消息。

2 “立春”不能给出每年各地春天何时到来的确切消息。

3e

4c

5 “准确”的例子:  “以我国来说”、  “就一个地方来说”,,限定说明的范

围,可见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生动”的例子:①“各种花草之所以姹紫嫣红、争芳斗艳,在诗人看来,是因为‘草树知春不久归’。”引用古诗,运用四字短语,语言生动活泼,典雅优美:②“春天又是从平原进入山区,从低山走向高山。”运用拟人修辞方法,语言生动活泼。

雾霾天气(12分)

①雾霾是雾和霾的混合物,早晚湿度大时,雾的成分多。白天湿度大时,霾占据主力,相对湿度在80到90之间。其中雾是自然天气现象,空气中水汽氤氲。虽然以灰尘作为凝结核,但总体无毒无害;霾的核心物质是悬浮在空气中的烟、灰尘等物质,空气相对湿度低于80,颜色发黄。气体能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人体下呼吸道和肺叶中,对人体健康有伤害。雾霾天气的形成是主要是人为的环境污染,再加上气温低、风小等自然条件导致污染物不易扩散。

②霾与雾的区别在于发生霾时相对湿度不大,而雾中的相对湿度是饱和的(如有大量凝结 核存在时,相对湿度不一定达到100 就可能出现饱和)。一般相对湿度小于8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造成的,相对湿度大于9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雾造成的,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霾的厚度比较厚,可达1-3公里左右。霾与雾、云不一样,与晴空 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霾粒子的分布比较均匀,而且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较小,从0.001微米到10微米,平均直径大约在1-2微米左右,肉眼看不到空中飘浮的颗粒 物。由于灰尘、硫酸、硝酸等粒子组成的霾,其散射波长较长的 光比较多,因而霾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

③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介绍,大气中悬浮的水汽凝结,能见度低于1000米时,气象学便称其为雾。他说,当空气容纳的水汽达到最大限度时,就出现饱和。如果水汽多于饱和量,多余的就会凝结出来,与空气中微小的灰尘颗粒结合,形成小水滴或冰晶,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成为雾。气温 愈低,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也愈少,越容易形成雾霾。

④冬霾有“冬季杀手”之称,加上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空气中的灰尘、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等污染物,附着于这些水滴上,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出行中,这些 物质会对人体的呼吸道产生影响,可能会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及肺炎、哮喘发作,诱发或加重慢性支气管炎等。特别是小孩呼吸道鼻、气管、支气管黏膜柔嫩,且肺泡数量较少,弹力纤维发育较差,间质 发育旺盛,更易受到呼吸道病毒的感染。 人 长时间处于雾天中,可引起气管炎、喉炎、肺炎、哮 喘、鼻炎、眼结膜炎及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对幼儿、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和体质均有一定的影响。此外,大雾天气空气质量差,抵抗力较差的糖尿病患者极有可能出现肺部及气管感染而加重病情。

⑤雾霾天对人体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也很严重,会阻碍正常的血液循环,导致心血管病、高血压、冠心病、脑溢血,可能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 使慢性支气管炎出现肺源性心脏病等。另外,浓雾天气压比较低,人会产生一种烦躁的感觉,血压自然会有所增高。再一方面雾天往往 气温较低,一些高血压、冠 心 病患者从温暖的室内突然走到寒冷的室外,血管热胀冷缩,也可使血压升 高,导致中风、心肌梗死的发生。所以心脑血病患者一定要按时服药小心应对。(选自《360百科》)

1.阅读全文,说一说“雾”与“霾”的区别

2.“大雾天气空气质量差,抵抗力较差的糖尿病患者极有可能出现肺部及气管感染而加重病情。”一句中加点的“极有可能”一词为什么不能删去?

3第②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 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4 2013年1月28日,我国首次发布单独的霾预警。从文中看,雾霾天气对人体有哪些危害?结合现实生活,如何减少雾霾对人体的危害?

1.①雾相对湿度是饱和的,接近100;霾的相对湿度较小(低于80)

②雾总体是无毒无害;霾对人体健康有害。

2不能删去 “极有可能”是说可能性非常大,但不是一定会出现肺部及气管感染而加重病情去掉就是一定会出现这种情况,与实际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列数字通过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霾粒子的分布比较均匀,而且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较小”的特点

4.“冬季杀手”:列举两点

措施:①外出戴口罩②外出最好是坐公交车或者轿车,不要骑自行车③在家关好门窗④回家要洗手、漱口等 

朗读有助于记忆吗

徐航

①说到朗读,我们常常会想起小学生早上的晨读课,大家一起举着书本大声诵读课文的情景想必人人都经历过。然而,这种朗读的方式真的有助于学习吗?是否朗读能让我们加深记忆呢?

②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是人最基本的智慧之一,联结着我们的过去与现在。一切经验都要经过编码、储存和提取才能形成完整的记忆过程。

③记忆有三种不同的类型: 、短时记忆和

④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以背古诗为例,“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知道了这是一句古诗,但这只是一个感觉记忆,大概只能保持0.25~2秒。如果我们想记住它,将感觉记忆转化为更长时间的记忆,就要对它进行编码。编码的过程带有很多个人色彩,有些人可能会根据诗句内容来想象画面加以记忆,有些人可能会根据诗句读音来加以记忆,如果没有转化为长时记忆,那么记忆的死敌——“遗忘”马上就会将它带走。

⑤短时记忆有两种编码方式: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通过图像依次呈现B.,C.,P.,E.,V.,F.几个字母后,再要求被试者按照顺序进行回忆。结果发现,视觉呈现条件下,发音相似的字母,如B.和V.,容易发生混淆;而形状相似的字母,如E.和F.之间很少混淆。这说明听觉也是很重要的编码方式。由此看来,边看边读是一个双编码的过程,既区别了语音也区别了语义,对信息进行深加工,更有助于记忆的巩固。

⑥一般而言,朗读在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过程中充当了刺激物的角色。在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记忆的信息上,也更能帮助我们记住它。不过,要实现终生不忘,还需要不断重复,及时巩固,而不要等到已经崩溃后再去修补。

⑦关于如何改善自己的记忆力,除了朗读这种深加工之外,还有一些简单易学的方法。

⑧利用大脑觉醒状态的时间规律,不失为一种记忆的好方法。大脑的觉醒状态是指大脑的兴奋水平。早在19世纪,心理学家就已经发现,上午11点到12点之间的记忆效率最高,下午6点到8点效率最低。当然大脑觉醒状态的时间规律也会随个体生理机能的状态不同而产生差异。

⑨组织有效的复习也是加深记忆的主要途径。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学习半个小时之后,遗忘率就会达到40%左右。因此,保证良好的记忆需要及时的复习。另外,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要好,也就是每天三次花费10分钟复习的效果比每天花费30分钟复习一次的效果要好。

⑩朗读是加深记忆的有效方法,但并不是唯一的方法。滚鱼记忆规律,还有许多未解之谜,有待我们继续探索和发现。

(选自《百科知识》2015年第 5期,有改动)

1.根据选文内容,在第③段中的横在线填写其它两种记忆的类型。

记忆有三种不同的类型: 、短时记忆和

2选文第④段划线句主要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选文第①段末尾的两个问句,能引起读者思考,领起下文。

B.实验发现,视觉呈现条件下,发音相似的字母容易发生混淆,而形状相似的字母则很少混淆。

C.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学习半小时之后,遗忘率就会达到40%。

D.改善记忆力,除了朗读以外,还有一些方法,如利用大脑觉醒状态的时间规律,组织有效的复习等。

4.宋代理学家朱熹主张读书三到:眼到、口道、心到。请结合选文相关知识,说明其中的科学道理。

1记忆有三种不同的类型: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2)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运用事例,准确具体地说明了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一特征。

3

4.一方面,短时记忆有两种编码方式: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实验发现,视觉呈现条件下,发音相似的字母容易发生混淆;而形状相似的字母之间很少混淆。这说明听觉也是很重要的编码方式。另一方面,朗读在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过程中充当了刺激物的角色。在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记忆的信息上,也更能帮助我们记住它。

生而不凡——新材料之王石墨烯

手机充电只需几秒钟?史上最薄电灯泡?光驱动飞行器?关于石墨烯非凡应用的新闻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似乎石墨烯已经成为了无所不能的超级材料。石墨烯是什么?到底有什么特性让它备受推崇?

石墨烯是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来的,它由碳原子组成,并且只有一层原子厚度,是一种二维晶体。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安德烈·盖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成功从石墨中分离出石墨烯,证实它可以单独存在,两人也因此共同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实际上石墨烯本来就存在于自然界,只是难以剥离出单层结构。石墨烯一层层叠起来就是石墨,厚1毫米的石墨大约包含300万层石墨烯。铅笔在纸上轻轻划过,留下的痕迹就可能是几层甚至仅仅一层石墨烯。

石墨烯对物理学基础研究有着特殊意义,它使一些此前只能纸上谈兵的量子效应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例如电子无视障碍、实现幽灵一般的穿越。但更令人感兴趣的,是它那许多“极端”性质的物理性质。

作为目前发现的最薄、最坚硬、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石墨烯被称为“黑金”,是“新材料之王”,科学家甚至预言石墨烯将“彻底改变21世纪。”

石墨烯既是最薄的材料,也是最强韧的材料,断裂强度比最好的钢材还要高200倍。同时它又有很好的弹性,拉伸幅度能达到自身尺寸的20%。如果用一块面积1平方米的石墨烯做成吊床,本身重量不足1毫克可以承受一只猫的重量。

难以想象的是,石墨本身几乎是最软的矿物质(莫氏硬度只有1-2级),“切”成一个碳原子厚度的薄片时,“性格”会发生如此之大的变化,石墨烯的硬度比莫氏硬度10级的金刚石还要高,但却又有很好的韧性,可以弯曲。

因为只有一层原子,电子的运动被限制在一个平面上,石墨烯也有着全新的电学属性。石墨烯是世界上导电性最好的材料,电子在其中的运动速度达到了光速的1/300,远远超过了电子在一般导体中的运动速度。

石墨烯目前最有潜力的应用是成为硅的替代品,制造超微型晶体管,用来生产未来的超级计算机。据相关专家分析,用石墨烯取代硅,计算机处理器的运行速度将会快数百倍。

另外,石墨烯几乎是完全透明的,只吸收2.3%的光。另一方面,它非常致密,即使是最小的气体原子(氦原子)也无法穿透。这些特征使得它非常适合作为透明电子产品的原料,如透明的触摸显示屏、发光板和太阳能电池板。

石墨烯具有很强的化学敏感性,可以制成高效探测器等。涂有石墨烯的传感器可以检测到含有用于炸药、氨等化学物质的低浓度的蒸汽。

石墨烯的这些特性注定要给诸多产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现在仍有制备上的困难和成本限制等问题,但已经有一些优秀研究成果问世,展现了极佳的研发前景。

(来源:凤凰网,2015-06-29 ,有删改 )

1.第一段连用好几个问句,有何作用?

2.下列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① 难以想象的是,石墨本身几乎是最软的矿物质(莫氏硬度只有1-2级)。

② 虽然现在仍有制备上的困难和成本限制等问题,但已经有一些优秀研究成果问世,展现了极佳的研发前景。

3.请根据文意,给“石墨烯”下一个定义。

4.请根据文中的描述,以石墨烯为原材料,合理想象并设计一种产品,要求能充分凸显出石墨烯的非凡作用,并附有简要产品说明。

1.通过几个问句,写出了关于石墨烯的各种非凡应用,引出下文对石墨烯相关内容的介绍,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①不能删去。“几乎”表示绝大部分,若删去,句子就变成“石墨本身就是最软的矿物质”,太过绝对,与原意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②不能删去。“现在”限定了时间范围,若删去,句子就变成“会一直有制备上的困难和成本限制等问题”,与原意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石墨烯是本来就存在于自然界的,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来的,由碳原子组成的只有一层原子厚度的二维晶体。
4.能根据文意,自圆其说即可。

阅读《隐形杀手——电子垃圾》

①电子垃圾是指已经报废的各类计算机、打印机和手机、家用电器等电子产品。电子垃圾污染像一个隐形杀手,已经对市民的生活构成严重威胁。

②在中国,人们利用电子垃圾获利后,便将垃圾扔给了脚下的土地和河流。作为世界第二大电子垃圾生产国,中国每年产生超过100万吨电子垃圾;作为世界最大的电子垃圾进口国,中国每年接纳全世界70%的电子垃圾。

③我国家用电器已经开始进入报废高峰期。有关统计表明,这些电器大多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进入百姓家庭的,按10至15年使用寿命计算,从2003年起我国每年至少有500万台电视机、400万台电冰箱、600万台洗衣机需要报废。而近年来,我国电脑、手机消费量激增。2004年全国电视机保有量约3亿台,电脑保有量约3000万台、手机保有量近3亿台,每年手机报废量约7000万部,旧电脑500万台。

④处理电子垃圾,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会对人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电子垃圾包含多种有害物质。废旧家用电器中主要含有六种有害物质:铅、镉、汞、六价铬、聚氯乙烯塑料、溴化阻燃剂。电视机阴极射线管、印刷电路板上的焊锡和塑料外壳等都是有毒物质。一台电视机的阴极射线管中含有4至8磅铅。制造一台电脑需要700多种化学原料,其中含有300多种对人类有害的化学物质。科学报告显示,一台电脑显示器中铅含量平均达1公斤多,足以污染80吨水,这是一个人一生所需饮用的水。铅元素可破坏人的神经、血液系统和肾脏。如果将这些电子垃圾随意丢弃或掩埋,大量有害物质渗入地下,造成地下水严重污染;如果进行焚烧,会释放大量有毒气体,造成空气污染。

⑤电子垃圾中也包含可以回收再利用的部分,属于可回收垃圾。做好回收利用,可以变废为宝。通过人工拆解和机械拆解分拣,对电子垃圾进行综合处理,不仅会保护自然环境,而且能够对某些资源进行回收再利用,达成降低元器件制造的成本目的。

1.本文第③段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试说说其作用。

2.第③段划线句“这些电器大多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进入百姓家庭的”中的“大多”能否删去,为什么?

3.阅读全文,你能给政府相关部门提一些减少或处理电子垃圾的建议吗?(不少于两点)

1.通过一系列的数字,说明我国家用电器已经开始进入报废高峰期,表明我国面临的电子垃圾问题很严峻,处理电子垃圾的重要性。

2.不能, “达”在句中突出强调了一台电脑显示器中铅含量之高,如果去掉,体现不出强调的意味,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 ①加大回收利用电子垃圾的科技研发;②制定严格的产品生产环保条例,加大违规处罚的力度;③多建立一些废旧电子产品的回收工厂,变废为宝;④呼吁人们正确处理电子垃圾,回收利用。⑤加强口岸监控,杜绝“洋垃圾”入口。

关于转基因食品的主题 阅读

转基因食品的“是”与“非”

方崔大战

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的高才生,留学美国的生物化学专业的博士后,曾经网络大战过唐骏、罗永浩、韩寒,已出版20多部科普著作的著名科普作家方舟子,2013年9月发微博,鼓励网友品尝转基因玉米,称应当创造条件让国人天天吃转基因食品。此举激起了电视主持人崔永元的强烈回应:你吃吗?你可以选择吃,我可以选择不吃。你可以说你懂“科学”,我有理由有权利质疑你懂的“科学”到底科学不科学。你可以说我白痴,我也可以说你白吃。随后,两人在腾讯微博上进行了一番激烈的“口水战”。到2014年4月两方加起来近2000万的粉丝也加入混战,一时在互联网上搅得尘土飞扬。把原本不为中国人知晓的转基因食品带入到寻常百姓视线。

2014年4月双方还从微博骂战闹上法庭,方舟子方诉崔永元的微博内容侮辱、诽谤自己,正式将其告上法庭。

国际上通常称转基因食品为“有风险的食品”,对它的利弊争论也很激烈。一方认为,转基因对人不会有任何危险,经过转基因的农产品比传统的农产品具有更高的生长优势,而且可以添加额外的营养物质或除去某些不良物质,惠及生产商和消费者。而另一方则认为,当一种功能基因被移入另一机体中,这种基因的功能可能发生不可预知的变化,而机体的相应反应更不可预测。另外疾病可能有很长的潜伏期,而毒性物质对人体的危害也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才能显现。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长期影响还难以有科学定论。

百度百科: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一种或几种外源性基因转移到某种特定的生物体中,并使其有效地表达出相应的产物(多肽或蛋白质),此过程叫转基因。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有较多的优点:可增加作物产量;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可增强作物抗虫害、抗病毒等的能力;提高农产品耐贮性。

根据转基因食品来源的不同可分为植物性转基因食品、动物性转基因食品和微生物性转基因食品。

世界上最早的转基因作物(烟草)于1983年诞生,到美国孟山都公司转基因食品研制的延熟保鲜转基因西红柿19 94年在美国批准上市,转基因食品的研发迅猛发展,产品品种及产量也成倍增长。

转基因大豆和转基因玉米是目前应用最广和种植面积最大的两种转基因作物。其次是转基因棉花。

我们需要知情权

由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还没有定论,所以国际惯例是转基因食品要公开表明身份,至于买不买“转基因”食品,显然由消费者自己来选择。消费者应有知情选择权已成为国际共识。

自愿标识政策

美国、加拿大、阿根廷、中国香港等地区采用自愿标识政策。任何转基因食品,如果其组成成分、营养价值、用途、过敏性等与传统对应食品不具有实质等同性,则建议在标签上标注这种差异。

强制性标识管理政策

更多的国家和地区采用强制性标识管理政策。1997年,欧盟通过258/97号条例,要求在欧盟范围内对所有转基因产品(食品/饲料)进行强制性标识管理,并设立了对转基因食品进行标识的最低含量阈值。并制定了自己转基因产品强制性标识政策,要求厂商在自愿的基础上加贴标签,并设立了对转基因食品进行标识的阈值①。

中国《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规定,中国列入第一批实施标识管理的转基因生物目录中的有5类17种产品,标识还要求当进口的转基因产品在国内被批发、零售或加工后再销售时仍然要进行标识。

目前,美国和加拿大的公众对基因改良食物的接受程度比较高。市场上的一些加工食品如软饮料、啤酒和早餐麦片等都已含有基因改良作物的成分,并没有遇到多少质疑。但欧洲的情况却不一样,阻力很大。约80%的欧洲民众反对试种基因改良作物。从方崔网络大战可以看出中国民众对转基因食品的分歧很大,而中国官方则以相对比较开放的姿态对待转基因食物。

【注释】阈值:临界值,也就是刺激某体系等时,虽然对小刺激不反应,但当超过某限度时就会激烈反应的这种界限值。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分) ( )

A.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在中国得到政府的支持,目前中国已在大面积种植转基因作物。

B.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没有定论之前,需要对转基因食品进行标识,让民众有知情权。

C.中国对转基因食物中的5类17种产品标识,对所有进口食品需要标识。

D.大多数国家对转基因食品强制性地标识管理是为了让民众了解转基因食品是不安全的。

2.对于专家“没有结论证明转基因食品对人体一定有危害,但也不能证明一定无害,所以视同无害”的言论,你是否赞同?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3.在方舟子和崔永元关于转基因食品的论战中,方舟子的观点是什么?崔永元的观点又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看待这场论战?

1.B

2.示例一:这个观点我不赞同。在有害无害没有定论的时候要尊重民众的个人意愿,政府有责任让民众知道所购买的食品是不是转基因食品,要尽可能多的普及转基因的知识,以便民众做出判断和选择。我个人对于转基因食品的态度是慎重为好,毕竟关乎生命和健康,在有其他安全食品的情况下,我会首选有定论的安全食品。

示例二:赞同这个观点。世界很多国家是这样执行的。美国人已经大范围的使用转基因食品20多年了,证明没有问题,美国大多数国民的科普素质很高。

3.方舟子的观点是创造条件让国人天天都能吃上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

崔永元的观点是转基因食品安全还没有定论,吃不吃由个人自己决定。你不能大力发展转基因技术,更不能推广转基因技术,否则到时候全国粮食作物都成了转基因的,食品也都是转基因的,我们不想吃转基因食品,可我们没得选择,只能吃转基因食品,这就剥夺了我们的选择权,就是强制我们吃转基因食品。

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全世界还没有定论的时候,在民众都还在怀疑、质疑的时候,这场争论的本身借助明星的光环效应起到了很好的推广科普的作用。记住我们需要在尊重平等的基础上辩论,不能进行人身攻击。

关于茶文化的主题阅读

材料一:《中国茶》

①中国茶种类繁多,花色品种齐全,品质风格独特。其中,名优茶品种就有600多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可与之相提并论。

②中国茶有红、绿、青、黄、白、黑六大类2000多种,外形千姿百态,香气各具特点,滋味风格迥异。不管差别多大,选择茶叶的方法是相同的,都离不开观外形、评内质。条索紧、嫩度好、锋苗多、色泽润、香气高、滋味醇、汤色清是好茶;反 之,条索松、嫩度差、锋苗少、色泽涩、香气淡、滋味杂、汤色浊,是劣茶。

③有了好茶,还要有好的水质、好的器具和合适的冲泡方法,才能沏出色香味俱全并给人以美的享受的茶。泡茶用水一般宜用软水,烧水宜用硬质木炭或电,忌用有烟气及异杂味的燃料。冲茶水温要适当,高档茶水温控制在85℃左右,中、低档茶可用93℃—100℃水冲泡。冲泡时间与水温有关,85℃水温以4分钟为佳,沸水冲泡只需2分钟。据试验,93'C、 3分钟可作为冲泡的最佳温度和时间来掌握。为便于观赏,细嫩茶特别是毫尖茶宜用玻璃杯沏茶;其它茶应首选紫砂茶具,次选白瓷茶具,最次是保温杯.塑料杯、热水瓶等。冲泡时先冲入茶具容量的三分之一,然后迅速滤去,以清除杂质污物,接着便可将茶具冲满,并用杯盖或壶盖将面上的泡沫刮去,冲沏即告完成。

④中国茶艺博大精深,内涵极为丰富,茶艺的最高境界是人与景、物的形神结合。饮茶是要在“品”字上下功夫,要以文化素养和灵感培养为基础。对于善饮茶者,只要呷上一口便会顿觉满口清香、香冲脑门,并会产生肺腑空灵的感觉;再呷一口便觉疲惫全消、神清气爽; 再慢啜细品,胸中似有一股太和之气冉冉升起,继而如风生两腋而飘然欲仙,心中的块垒愁楚便会一并消失。

⑤中国是茶的故国。优越的生态条件,使之富含近5 0 0种营养保健成分,应该成为人类最佳的纯天然营养保健饮品:让我们在继承优秀茶文化传统的基础上,为饮茶的进一步普及和茶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而共同作出努力吧!

材料二:饮茶的发源时间

(1)神农时期: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归到这里以后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也正因为如此,神农才成为农之神。

(2)西周时期: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就已经以茶与其他珍贵产品纳贡与周武王了。《华阳国志》中还记载,那时并且就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了。

(3)秦汉时期:西汉。王褒《僮约》:“烹荼尽具”,“ 武阳买荼”,经考该“荼”即今“茶”。近年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发现陪葬清册中有“?一笥”和“?一笥”竹简文和木刻文,经查证“?”即“槚”的异体字,说明当时湖南饮茶颇广。 我们现在还饮用着与很古老的祖先如姜太公之流相同的饮料,确实是很使人心潮澎湃的事情。能够给我们很多的遐想。

材料三: 唐•元稹 一字至七字茶诗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解读赏析:这首诗饶有趣味,描写上,有动人的芬芳:香叶,有楚楚的形态:嫩芽、曲尘花,还有生动的色彩:“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饮茶之时,应是夜后陪明月,晨前对朝霞,真是享受着神仙般快乐的生活,可谓“睡起有茶饴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痴绝翁》)。茶还可以洗尽古人今人之不倦,这是茶的神奇妙用。

1下面这句话是从材料(一)中抽取的,请你还原到文中去并说明理由。

饮茶是很讲究环境氛围的。若在茂林修竹、空谷幽兰的环境中,邀上三五知己,品茗、赏景、赋诗,便会进入一种乐而忘归的境界。以茶醒脑助兴,以茶消忧解困,以茶联络感情,饮茶成为我们中国人生活的一大乐趣。

2请分析材料(一)中第3自然段划线句中加点内容的各自作用。

3阅读材料二和三,说说你的探究发现。

1放在第④段后,理由:示例一:从内容上与第④段的饮茶是一致的;承接第④段的饮茶介绍茶艺(补充介绍了茶艺的最高境界足人与景的形神结合)。

示例二:从结构上符合选文从介绍选茶、泡茶、茶饮到茶艺的逻辑顺序。

2、85℃左右”和“93℃—100℃”是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不同的茶叶需要的水温。“据实验”表明后面列举的温度是经过实验后得出的,是可靠的。这些词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3、材料二告诉我们,中国的茶叶有着悠久的历史;材料三告诉我们,茶和文学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

解书斋之趣,品传承之美

书 斋

凝石

①书斋,顾名思义,是读书的房间,同时也是藏书的地方,还是书写的地方。读书、藏书、书写是书斋的基本功能。后来,文物古玩的收藏和鉴赏常在这里进行,诗词歌赋和书法绘画乃至篆刻的切磋和研讨也常常在这里进行。书斋是以个人名义建立,以主人和密友为主体,进行文化艺术活动的中心。书斋姓“文”,所以别名称作“文房”。

②早在春秋时期,与朝廷兴建的学校——“官学”不同,诸子百家大兴私人讲学之风,诸子家中的讲学之处往往白天是课堂,晚上就成了读书的地方。这应该就是书斋的雏形。汉代儒家学者和诗赋作家,均有自己的书斋从事文化艺术活动。因此,可以说汉代是书斋兴起的时期,唐代是一个相对自由、开放、多元化的时期,文化艺术繁荣而发达,学术氛围也比较宽松。可以说盛唐是书斋成熟的时期,如杜甫在成都的“草堂”,就是典型的文人书斋。

③书斋有三大特点。

④( )。书斋的主体——读书人或做学问的人,在这里藏书,在这里读书,在这里思索;以往优秀的文化,在这里以研读、考证、校注、阐发的方式得以传承;中华民族文明之光在这里化整为零,熊熊燃烧,然后又影响社会的发展进程,使文化得到最好的传承和发展。【甲】

⑤二是个性创造的发酵池。书斋是个人的领地,是书斋主人个性得以施展的空间。在这里,他们的创造力得以迸发,从而产生出新的思想,创造出新的艺术,使得文化发展的链条上,不断有闪动的灵光。【乙】

⑥三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典范。书斋宜明朗、清静,不可太宽敞。明净可以使人心情舒畅、神气清爽,太宽敞便会损伤目力。窗外四壁,藤萝满墙,中间摆上松柏盆景,或剑兰一二盆。石阶周围种上青翠的芸香草。书斋中宜设长桌一张,放古砚一方,置笔筒一个,墙壁上挂古琴一把;书斋右边设一书架,书架上陈列《周易古占》等书及字帖画卷。【丙】

⑦进入21世纪,人们对传统的兴趣在逐步衰减。有些人认为,作为传统文化标志的书斋也将被“读图时代”的电脑和网络所替代。然而,从文化发展的宏观趋势上看,在新的时代,书斋仍将成为现代社会持续存在的文化现象。随着社会发展带来的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必然促进精神文化生活品位的提高,这为书斋的普及提供了基础。

⑧今天,历史传统和科技时尚在现代书斋已和谐统一在一起。书斋永远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

1、书斋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怎样的时期?请在下列横线上完成填空。

春秋时期: →汉代: →唐朝:

2、第②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中的“往往”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3、请在第④段的括号处填上合适的中心句。

4、“人独坐于书斋之中,或对日吟诵,或对月夜读,于书斋里享受一份清福,从学问中得到一份快乐。”应该还原于原文【甲】、【乙、【丙】中的哪一处?

5、进入21世纪,作为传统文化标志的书斋会被“读图时代”的电脑和网络所替代吗?请结合你自己的思考予以回答。

6、积累链接:“书斋”永远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陋室”也因为主人的雅致而变得不再简陋。请写出《陋室铭》中表现主人所交往之人都很有文化素养的句子。

1雏形——兴起-——成熟

2、不能去掉。因为诸子家中的讲学之处不一定全部是白天用来讲课,晚上用来读书的,不排除有特殊情况,所以用“往往”一词显示更准确。

3、一是文化传承的汇集点

4、【丙】处

5、一种观点:认为不会被电脑和网络取代。一是因为从文化发展的宏观趋势上看,书斋仍将成为现代社会持续存在的文化现象;二是因为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必然促进精神文化生活品位的提高。所以书斋不会被“读图时代”的电脑和网络替代。二种观点:认为会被电脑和网络取代。(有自己的思考,言之成理即可)

6、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海中变色龙 丁剑玲

⑴说起变色龙,谁都知道那是描述蜥蜴(爬行动物,体长约30厘米,能改变皮肤颜色)。可是许多人并不知道,海里也有变色龙,它就是大名鼎鼎的章鱼。

⑵章鱼挺着个圈圈的大肚子,长在头上的8条腕足在水中随波摇曳,翩翩起舞,远远看去,像一朵花在海里翻动,非常美丽。章鱼其实不是鱼,它属于软体动物。

⑶章鱼和蜥蜴一样,皮肤下布满了各种色素细胞,红橙黄绿,样样齐备。它可以利用细胞的伸缩来改变自己身体的颜色,以便和周围环境的颜色保持一致。

⑷章鱼遇上敌人,会先施展“变色术”,一会儿变成白色,一会儿变成红色,几种颜色不停地变换,以此来吓唬敌人。如果这招不行,它才会动用自己肚子里的墨囊,急剧收缩身体,喷出墨汁状的“烟雾弹”,把周围的海水染成一片漆黑,趁进攻的鱼儿晕头转向、不知所措之机,逃之夭夭。

⑸当章鱼见到猎物的时候,全身会变成令人__的鲜红色;它用腕足抓住猎物,送到嘴边。章鱼的唾液腺能分泌出高效麻醉液,很快将猎物麻醉,然后就可以慢慢享用美餐了。有些海洋公园利用章鱼给游客表演。只见它忽而萎缩成一团,忽而伸展开来,8条腕足不断摆动,摆出各种姿势,同时还不停地变换体色,让人们欣赏它那绝妙的变色术。

⑹章鱼非常警觉,即便在洞中或礁石下栖息时,也会留两条腕足在外面轻轻摇动。一旦有什么情况,章鱼会立刻警觉起来,或躲避得更深,或用腕足牢牢缠住对方,把它缠死或毒死。

⑺雌章鱼可以称得上是海洋动物中的慈母,一产卵后,便不吃不喝,精心孵化小宝宝。在此期间,它不准其他任何动物靠近,即使章鱼爸爸不小心进入,也会被毫不留情地咬死。平时,章鱼妈妈会用腕足轻轻翻动孵粒,并从肚子里的“口袋”中喷出水来逐个给孵粒冲洗,使它们获得充足的氧气,并保持清洁。当小宝宝出世后,章鱼妈妈一般会因饥饿和劳累,辛苦地死在子女身旁。

⑻章鱼中的“巨人”大王章鱼,其腕足可长达18米,是异常凶猛且好战的动物,在海中称王称霸。它不仅四处追逐鱼虾,而且经常自相残杀,甚至时常偷袭渔船,或将船拦腰斩断,或用大大的腕足冲上渔船抓住人,吞入口中,然后迅速消失。因而.渔民们称它为“海底恶魔”。

1、为什么说章鱼是“海中变色龙”? 2、文中第⑻段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3、文章第⑺段从那几个方面来体现雌章鱼“慈母”的特点的?(答出两点即可)。

1、①章鱼皮肤下布满了各种色素。②可以根据周围环境改变自己的颜色。

2、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

3、①一产卵后,便不吃不喝,精心孵化小宝宝。②孵化期间,它不准其他任何动物靠近。③平时翻动、冲洗孵粒,使它们获得氧气,保持清洁。④当宝宝出世后,章鱼妈妈会因饥饿和劳累死在子女身旁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