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苏州园林》节选,完成15—18题: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回避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的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5、选文第①段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__,说明对象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4分)
16、选文第①段中划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这里有什么作用?(4分)
17、所选文段采用的说明结构是什么?第②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6分)
18、第③段加点词“往往”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15、4分 苏州园林(2分)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2分)
16、4分 排比(2分)
一气呵成,说明设计者和匠师们为达到其一致要求,是如何设计园林的。(2分)
17、6分 总分结构。(2分)
作比较(2分) 说明苏州园林的建筑与其他建筑的区别:不讲究对称。(2分)
18、4分 不能去掉。“往往”指一般情况,特殊情况除外(2分)。用在这里说明并不是所有的河道都安排有桥梁,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真实性。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1——12 题(7 分)
人造的树叶会发电
郭雅婧
这恐怕是世界上最为奇怪的树叶了:它没有粗细不等的叶脉,取而代之的是各种电子元件;它也没有心形、扇形或是菱形这样的形状,而是像一张单薄的扑克牌;甚至于,它连普通树叶常见的颜色都没有,看上去就像一块亮晶晶的遮光板。但它却能像树叶那样进行光合作用。一片人造叶子被放入3.7升水中,在阳光下迅速地产生了相当于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家庭一天的能源需求。
事实上,人造叶子是一个技术概念,并不专指某一片叶子。这种技术主要是模拟真实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用人工材料制成小巧轻薄的片状,浸泡在水中,经过太阳光的照射,水被分解为氧气和氢气,这些气体储存起来可用于发电。所谓的“叶子”,只是一块高级的太阳能电池。
一直以来,人们都在寻求利用“不需要付费”的太阳能源,然而捕获并使用太阳能却需要耗费很大的财力,这让很多在太阳能上动脑筋的人望而却步。传统的太阳能电池板造价并不昂贵,它的大部分开销都在于布线,而人造叶子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同传统太阳能电池板一样,人工叶子的基础材料依然是硅,只不过运用的是三结非晶硅。虽然在转换效率上不如传统的晶体硅,但这种非晶硅价格低廉、耗能少,更利于推广。同时,叠层的设计将非晶硅分子用磷酸盐加以固定,使它们就像是捆在一架车上的几匹马,不但保证了分解水时所需要的能量,还使其更加具有稳定性。
更令学界关注的是“穿”在硅外面的催化剂。催化剂使硅板不再像普通太阳能电池那样依靠电线工作,反应速度和强度大大提高。在过去,催化剂大多采用的是锰基。目前,采用钴等作为催化剂,相比于需要不断修复和代谢的锰基,钴等有强大的“自组装”能力,它能让自己分分合合,不需要再加入额外的材料。这弥补了20多年前第一片“人造叶子”的先天不足。据说,这样的一片“人造叶子”的光合效率大约是自然树叶的10倍。用钴、镍等元素作为催化剂,不但解决了稳定性的问题,还因为廉价而有了投入商业用途的可能。
如今,这个梦想似乎近在咫尺,但还面临许多严峻的挑战。目前,人造叶子遇到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捕捉氧气和氢气并储存它们,以备在没有阳光时使用。 (有删改)
11.下列关于“人造树叶”的表述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3分)
A.造价并不昂贵,而且省去了传统太阳能电池板布线的费用,便于商业推广。
B.价格低廉,耗能少,稳定性较强。
C.和普通太阳能电池相比,它的反应速度和强度大大提高了。
D.容易捕捉氧气和氢气并储存它们,以备在没有阳光时使用。
12.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分析它的作用。(4分)
11.(3分)D
12.(4分)打比方(1分),形象生动地(1分)说明了“人造树叶”采用叠层的设计,不但保证了所需的能量,而且更具有稳定性。(2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7~20题。(8分)
太空行走更完美
文/孟群舒 陈汶鑫
“翟志刚的出舱过程堪称完美。” 骆剑(注:相关专家)这样评价。他说,从画面上来看,翟志刚的每个步骤都按照既定计划完成,无论是操作搭扣还是取物件,都可以看出航天员的手指相当灵活,回舱时就像是“做体操”,说明训练很充分,准备很到位。
但是40多年前的太空行走并不如此“太平”。从公开__的资料来看,前苏联航天员列昂诺夫出舱时险象环生,美国航天员怀特也遇到了麻烦。列昂诺夫在出舱后,航天服整个隆起,像皮球一样膨胀起来。以至于列昂诺夫摸不到系在胸前的相机快门,不能拍摄飞船的照片。在返回飞船时,他违反了程序,头部先进入气闸舱。转身去关外舱门时,身体被卡住。危急关头,列昂诺夫的体温上升了1.8℃,几乎中暑。最后,通过手动降低航天服的压力,才得以回到飞船,当时航天服里满是汗水,甚至走动时都有汗水的晃动声。
而美国人怀特虽然觉得双子星G.4C航天服很舒服,甚至认为“出舱活动期间比飞行的任何时候都舒服”,但是回来关舱门却耗费了他整整5分钟,这段时间的消耗超出了系在他胸前的通风控制舱的冷却能力,头盔面罩上像下过雨,汗水流到了他眼睛里。由于舱门太难关闭,他没能按计划扔掉出舱设备。
毫无疑问,我国研制的航天服“飞天”经受住了太空考验。在整个出舱活动中,供氧、供电、空气流通、话音支持等一切功能都成功实现,从直播中,可以清晰地听到翟志刚从宇宙发向地面的声音。骆剑评价,这充分说明中国已经掌握了舱外航天服的技术,也说明在航天服的研制方面,中国与俄国合作得完美无缺。(节选自2008年9月28日《解放日报》《漫步:中国不是简单重复》)
17.请根据选文内容来概括说明为什么说翟志刚的“太空行走更完美”。(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选文第二、三自然段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请选择一个你认为最深刻的做具体分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选文中两次引用“骆剑评价”的形式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两次引用他的评价?(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请从语言运用方面在下面3个问题中任选两个作答。(2分)
(1)原计划神舟七号航天员的太空行走时间为20分钟左右,结果是整个出舱活动持续时间为25分23秒。请以此和选文中美国人怀特“回来关舱门却耗费了他整整5分钟”作探究性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分析选文中两个加点句子在表达上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一段中加线的词语能删去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每个步骤都按照既定计划完成,各项操作中手指相当灵活;比前苏联和美国的太空行走更完美;整个出舱活动中航天服的一切功能都成功实现。18.举例子、列数据、作比较;能够列举前苏联和美国的宇航员太空行走时出现的差错的相关数据与神舟七号作比较,充分说明翟志刚的太空行走更完美。最后一问不设统一答案。示例:前苏联航天员列昂诺夫出舱时险象环生并违反操作程序,可翟志刚每个步骤都按照既定计划完成。19.前者是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相结合,后者只是间接引用;引用专家的评价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真实性。20.(1)神舟七号的太空行走时间完全在计划之中,而美国人所用的时间过长,因为关舱门就用了整整5分钟,整个时间必然超出预定时间。(2)前者运用比喻形象说明航天员的手指和行动相当灵活,后者同样运用形象的比喻说明航天服膨胀得厉害而严重影响航天员操作,通过前后两个比喻的对比更说明“飞天”航天服的设计和宇航员太空行走的完美。(3)不能,因为这两个关联词语的运用更能强调所有的动作都相当灵活从而说明出舱过程更完美。
阅读下文,完成第21—26题。(15分)
航天员都吃啥
□孙立华
1961年,前苏联航天员加加林成为了第一个遨游太空的地球人。在此后的40多年里,先后有400多名航天员飞向太空,甚至登上了月球。航天员每天的工作十分繁重、紧张,体力和脑力消耗都很大。为了保证航天员在噪声、振动、辐射等影响下能集中注意力工作,在长期远离人群时能情绪稳定,在失重脱钙等情况下能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力,航天食品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20世纪60年代
吃饭、喝水对于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来说是一件最平常不过的事了,但在失重环境下的太空生活中,航天员的饮食却显得十分复杂且特别奇妙。在早期苏联和美国的航天飞行中,航天员采取“嘴对嘴”的进食方式,就是将经过特殊加工的液体或半固体的食品装在类似牙膏管的容器内,进食时通过一根导管将食品直接挤入口内。在60年代初,苏联和美国的航天员都是食用铝管包装的肉糜、果酱类膏糊状食物。到了1965年,航天员才可以选择多样化的食物,包括虾、鸡尾酒、土耳其布丁、奶油鸡汤等。
20世纪70年代
70年代航天食品的包装要求是:保证在失重情况下使用,重量轻体积小。一般有罐装(铝罐或双金属罐)、盒装(复水食品盒)和袋装(复水饮料袋、蒸煮袋、铝塑复合袋等)。由于载人航天器上食品冷藏设备和加热装置的飞速发展,航天食品的类型和品种已接近地面膳食。美国航天飞机上的航天员可吃到新鲜的蔬菜、水果和加热后的鲜汤等食品。“阿波罗”l0号以后的食品有了很大的改进,主要是改进了食品的包装和增加了食品的花样,食用方式也改为用勺子吃。美国航天飞机使用的复水盒采用硅橡胶隔膜来防止加水后漏水,使加水操作更为方便可靠。苏联使用的复水食品包装是软塑料袋,加工比较简单。美国航天飞机还使用复水软料袋,它的加水原理与复水食品盒相同。救生食品可采用软塑料内包装和硬塑料外包装。救生饮水可采用马口铁罐或塑料瓶包装。
20世纪80年代
进入80年代后,航天员吃的几乎和地球上一样丰富。已经达到了使航天员“满意的水平”。航天飞机中安装了更为先进的“太空厨房”,航天员在飞行中按照菜单进餐,菜单上的食品保证一周内不重样。此外,每天还有点心和零食。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为航天员设计了74种不同的食物和20种饮料,确保了太空食品的多样性。在失重环境中,由于体液上涌,鼻腔充血,导致味觉神经钝化,唾液分泌发生变化。如何促进航天员的食欲就成了研究人员热衷讨论的问题。美籍华人王赣骏太空飞行时,为了使他有好胃口,他太太特意做了他平时爱吃的炒羊肉——“王太太炒羊肉”。为了能让航天员在太空也吃上水果,航天食品的研究员们特制了“冻干水果”,在水分脱掉的情况下,仍然保持水果的风味,种类包括菠萝、水蜜桃、哈密瓜、草莓等等,四季水果都有。
21世纪
2006年,研究人员针对太空食品首次提出了环保和绿色概念。太空食品不仅可以在太空中加工制作,甚至一些绿色蔬菜也可以在太空船的“厨房”里进行培育生长和加工。一些著名的酒店和厨师,可以将自己的拿手菜和招牌菜送到太空,航天员可以在太空船上摆宴会。现在的航天食物和太空进食方式与地面上差不多,只不过由于失重,航天员可以只用嘴去吃浮在空中的东西,双手去干别的。而且为了防止食物产生碎屑,食物都略带粘性,可以粘在盘子中。目前,美、俄各国正在加紧研究食品的生物再生技术。美国国家航天局艾姆斯研究中心为航天飞机研制了一种“色拉机”,它可为航天员提供莴苣、黄瓜、胡萝卜等新鲜色拉蔬菜。
(选自《海外文摘》2009年9月上)
2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 航天食品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航天食品的研究员们特制了“冻干水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把握文意,补充下列画线处内容。(3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航天员在太空的进食方式在发生变化:20世纪60年代,航天员的进食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世纪70年代,航天员的进食方式改进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了21世纪,航天员的进食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为什么如何促进航天员的食欲成了研究人员热衷讨论的问题?(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从说明方法及作用的角度品味以下句子。(3分)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为航天员设计了74种不同的食物和20种饮料,确保了太空食品的多样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下面是某同学读完此文后做的读书笔记,经同学交流后,发现其中有一处不正确,这一项是(______)(2分)
A.在上世纪60年代初,航天员食用的食品种类较少,主要食用铝管包装的肉糜、果酱类膏糊状食物。
B.上世纪70年代,航天食品的类型和品种已接近地面膳食。航天员甚至可吃到新鲜的蔬菜、水果和加热后的鲜汤等食品。
C.上世纪80年代,航天食品几乎和地面一样的丰富,航天飞机上安装了先进的“太空厨房”,能为航天员提供种类多样的食品。
D.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克服了太空失重的情况,航天员进食非常方便,并且,所有的绿色蔬菜都可以在太空船的“厨房”里进行培育生长和加工。
26.随着我国“神舟”系列飞船探索太空的深入,我国科学家掀起了研制、开发太空食品的高潮,假如你是一位太空食品研究师,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会为我国的航天员研制出怎样的太空食品?并说明你研制时考虑的因素(两点即可)。(3分)
太空食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虑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1)指处于重要地位。 (2)脱掉水分,仍然保持水果风味的太空食品。22.“嘴对嘴”(通过一根导管将食品直接挤入口内);用勺子吃;与地面差不多23.在失重环境中,由于体液上涌,鼻腔充血,导致味觉神经钝化,唾液分泌发生变化。 24.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具体的数字说明了太空食品多样性的特征。(说明方法1分,作用分析2分) 25.D 26.示例:太空食品:美味太空饺子;考虑因素:(1)太空失重的环境,饺子带有粘性。(2)中国人的膳食特点,喜欢吃饺子,有胃口。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16-20题。(12分)
藏在肚子里的第二大脑
现代科学研究发现:人除了头部大脑外,还有一个大脑藏在肚子里,称为“腹脑”。换句话说,你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将肚子简单地视为“酒囊饭袋”了。它是你的“第二大脑”。
那么,造物主为何要对人体如此设计呢?科学家们将之归因于物种进化。在生命进化的最初阶段,一些生物(例如管状蠕虫)还没有大脑,其神经系统的直接产物就是“腹脑”,而“腹脑”也足以满足它们对神经机能的需求。以后随着物种的不断进化,“腹脑”便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了,它们需要功能更完备、信息更灵敏的“指挥中心”,中枢神经系统——大脑便应运而生了。但腹部神经系统并没有“下岗”,而是遵循自然选择的规律继续存在。于是,人体便有了两个脑。
两个脑,一个昂首在上,一个隐居在下,通过一种叫迷走神经的神经组织联系在一起,关系极其密切,堪称“哥儿俩好”。
首先,哥儿俩互通信息,其中上传的信息(由腹部传到大脑)比下传的信息(由大脑传到腹部)要多。由于“腹脑”能主动地储存身体对全部心理过程的反应,并在需要时将信息调出上传给大脑,故大脑做出的一些决定中,“腹脑”的影响力功不可没。德国就流行这样一句话:“在肚子里选择最佳方案并做出最佳决定。”
其次,哥儿俩“患难与共”,会一起感受肉体和心情伤痛。一般来说,当你非常生气时,“腹脑”通常的反应就是吃不下饭,甚至胃疼等。
再次,哥儿俩“同病相怜”,“一损俱损”,对某些疾病的反应出人意外地“同步”。比如,老年痴呆症患者,常在头部和腹部出现同样的组织坏死病变;得了疯牛病的人,在大脑受损出现精神错乱时,胃肠也遭受极度损害;还有,当脑部中枢感觉到紧张或恐惧时,胃肠系统通常会痉挛和腹泻。
此外,“腹脑”与大脑一样,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能指挥,会做梦。就说做梦吧,不少胃肠疾病患者总是噩梦频频,睡不好觉,其奥秘就在这里。
“腹脑”一般负责监控胃部活动及消化过程,“观察”食物特点、调节消化速度、加快或者放慢消化液的分泌等,被誉为人体消化器官的“总开关”。
“腹脑”也有与大脑记忆功能有关的同种物质,因而能存储记忆。举个例子,假如你小时候特别喜欢吃某种甜点,后来吃腻了,再也不想吃了,这种感觉会被“腹脑”记住,等你长大后一想起这种甜点就会泛酸水,胃就会不舒服。
“腹脑”与大脑的主要区别在于“腹脑”没有思维能力。那么,能不能通过训练和培养,使这一机能得到“复苏”呢?
这并非异想天开,已经有专家尝试用一种古老的锻炼方法来达到此目的,这就是太极拳。研究者认为,太极拳独特的“松静自然”、“气沉丹田”呼吸法,将大脑的“神”与“腹脑”的“气”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同一种“神经体操”,对“腹脑”产生积极的调节作用。在大脑的推动下,唤醒“腹脑”的思维力,如同“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一样,达到“肚子一鼓,计上心来”的境界。尽管这一探索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但科学家的态度是乐观的,变为现实的可能性相当大。
(选自《青年文摘》,有改动,作者:兰政文)
16.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说明了“腹脑”与大脑的紧密联系?(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本文的语言十分生动、形象,请从文中任选一处,并加以品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腹脑’与大脑的主要区别在于‘腹脑’没有思维能力”一句中的“主要”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人体的“腹脑”(人体的“第二大脑”、藏在肚子里的第二大脑) 17.三个方面:(1)“腹脑”与大脑互通信息;(2)“腹脑”与大脑“患难与共”,会一起感受肉体和心情的伤痛;(3)“腹脑”与大脑“同病相怜”,“一损俱损”。18.举例子,具体说明“腹脑”与大脑“同病相怜,一损俱损”的密切关系。19.示例:两个脑,一个昂首在上,一个隐居在下,通过一种叫迷走神经的神经组织联系在一起,关系极其密切,堪称“哥儿俩好”。品析:“昂首在上”“隐居在下”“哥儿俩好”等词语,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腹脑”与大脑的密切关系。20.不能去掉。“腹脑”与大脑的区别除“腹脑”没有思维能力外,还有其他的区别,“主要”一词准确地表达了这个意思;若去掉,意思的表达就不够准确。
月亮也影响人体健康
□[英]罗杰·多布森
古人总是把从精神失常到霉运的一切不幸事件都归罪于月亮。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科学家们总是对这种说法嗤之以鼻。但是目前的最新研究发现古人的看法也并非全是虚妄之说。月亮或许不是奶酪做的,但是它对地球的影响远远超过了我们先前的想象。
最新研究发现,月亮盈亏不仅影响海洋潮汐,还会影响人们的健康,产生痛风突发和膀胱病症等一系列症状。月亮甚至还和车祸有关,并且影响人类的激素平衡。
在进行了新研究并且对另外50项研究评估之后,科学家指出,医生和警察甚至需要做好不同的准备,以应对月亮盈亏转换带来的工作强度改变。其中利兹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在满月时医生的问诊量会增加。医生预约会增加3.6%。研究者们并没有对和月亮有关疾病的实质以及疾病发生的原因进行推测,但是研究人员指出“(疾病)似乎与焦虑和压抑并没有什么关系”。
斯洛伐克预防和临床疾病研究所的研究者通过22年的监测发现,在新月到满月期间痛风和哮喘处于高发期。
从纽约市获得的14万例生育数据显示,在月亮盈亏周期的29.53天之内,生育有着微妙的不同。在下弦月开始的时候,生育达到高峰。“在下弦月之后的生育怀孕高峰表明月圆之后的照度快速下降可能刺激了女性排卵”。
佛罗里达的一项针对谋杀和性侵犯的研究发现,在月圆的时候,此类袭击高发。对三个警区的调查发现月圆之夜的犯罪率要高于其他时间。另外一项为期4年的研究发现,在月圆日子的车祸发生率是最低的,而在月圆前两天却处于车祸最高发时间。月盈期间的车祸要比月亏期间频繁。
佐治亚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指出,我们的饮食也受到月亮盈亏影响。研究者对694名成年人在月亮变化期间的营养摄入和饮食类型进行了监测。他们得出的结论是:“我们观察到人们的营养摄入依月亮盈亏发生微小但是重要的规律变化,月圆和新月期间相较,人们的饮食增加8%,饮酒减少26%。”
科学家们一直试图证明有些时候月亮确实能施加某些外在影响,但是还没有找到其中原因。目前科学家们还在探索的理论是月亮通过引力牵引来诱发改变。但是最新的研究指出,月亮对人们的激素也有影响。波兰科学院的迈克尔·齐梅基博士说:“月亮的盈亏变换对于人类繁衍有影响,尤其是对怀孕、月经和出生率。其他和人类行为有联系的事件,比如车祸、犯罪和自杀也受到月亮变化的影响。”
齐梅基博士指出,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或许是月亮的引力对人的免疫系统、激素分泌和类固醇产生了影响。
他说:“在目前阶段还很难解释月亮影响的确切机理。首选的答案是月亮变化影响了类固醇和褪黑激素水平,继而影响了人体的免疫反应。而生理周期的改变可能是受到了类固醇和内生褪黑激素的调节。月亮的引力牵引或许诱发了激素释放。”
不管月亮影响我们的根本原因在哪里,只要这块明亮的圆形岩石还悬在空中,就会引发我们无限的遐想。
(选自2007年1月23日《参考消息》)
7.通读全文,说一说月亮盈亏给人体健康带来了哪些影响?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月圆时,容易出现什么危害事件?(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人们的食欲与月亮盈亏有何关系?(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月亮盈亏会给哪些职业带来影响?(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月亮盈亏不仅使人产生痛风突发和膀胱病症等一系列症状,而且还影响到人类的激素平衡。月亮的引力对人的激素分泌、免疫系统和类固醇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最新研究发现,人类生理周期的改变可能受到类固醇和内生褪黑激素的调节,月亮的引力牵引也诱发了激素释放。经过长期监测,人们发现在月亮由亏转盈之际,人类的痛风和哮喘发病率比较高。8.人们通过长期对谋杀和性侵犯的研究发现,此类事件在月圆的时候最容易发生。9.科学家观察到人们的营养摄入也受到月亮盈亏的影响,月盈和月亏期间,人们的食欲不一样。10.经过研究评估,科学家提出了医生和警察应为月亮盈亏的变化带来的工作强度的变化而做好准备的见解。
阅读《无脑却机灵的海参》一文,回答19—24题。(11分)
①海参是在地球上已存活了6亿多年的古老动物,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共有800多种海参,其中可以食用的大约有40种左右。
②经过现代科学研究,海参确实与众不同,它体内含有有机活性因子和矿物质,如刺参含有黏多糖、酸、VB1、钙、磷、铁等50多种营养成分,而且适宜人体生理活动的需要,有抗癌、防老化等好处。
③海参非常神奇,在浩瀚的大海中,它渺小得实在是微不足道,从模样上来说,它长得很丑,没有眼睛,没有抗敌的任何锐利武器,虽然从不离开大海,却根本不会游泳,蠕动爬行1小时还不到3米远。不可思议的是,在弱肉强食的海洋中竟生生不息了几亿年,而且很有“人”缘,天敌很少,令人叫绝!
④_______________ ,如果不幸被斩断三截,只要不被吃掉,海参都会默默忍受,自我修复。在3-7个月的时间内,它把创伤修复后,每段又长成一个完整的海参。有的海参还有自切本领,当海参感到外界环境不适宜时,能将自身切成数段,以后每段又可长成新体。碰到危险或受到刺激时,它们会把内脏吐出来,迷惑敌人,自己溜之大吉,过大约60天后,新的内脏又会长出来。
⑤_______________ ,它以海底有机物质和微小动植物为食物,在深至150米的海底,都有海参出没。因为海底可食的东西少得可怜,为了填饱肚子,每天它们要吞大量泥沙,所以生长特别缓慢,有人说这正是它珍贵的原因之一。
⑥_______________ ,它们喜欢生活在平静、偏僻的海湾,海藻丛生的地方,穴居在泥沙中或蜷缩在礁石缝中,一生都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
⑦_______________ ,在摄氏0℃-28℃的温度中都能泰然处之,甚至放在冰水中也无所谓,一旦冰块融化仍安然无恙。到了夏天水温达到20℃以上,它们就沉到深海,栖息在安全的礁石下,进行不吃不动3月之久的夏眠。即使在缺氧的地方,海参也能生存,把自己埋在泥沙下数天,绝不会窒息而死。
⑧更有趣的是海参会像变色龙一样随机应变,生活在礁石附近的海参,体色会变成淡蓝色,而居住在海草和海带附近的海参则为绿色。海参虽然没有大脑,却真是很聪明,这种变化的体色正是求生的本能,它能有效地躲避天敌的伤害。
⑨海参还有一个神奇之处,就是能做“天气预报”,海上常常风云突变,碰到暴风雨来临的天气,海参就躲到石缝里藏起来,渔民发现海参不见了,会立即收网返航。
19.将下面四句话分别填写在文中横线上。(用字母序号代替),它们依次是:__________ (1分)
A.海参生命力很强 B.海参住的地方也很差
C.海参吃的东西很差 D.海参特别顽强
20.概括说明海参的生活有哪几个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什么是海参的“自切本领”?它具有这种“本领”的机理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海参的“机灵”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更有趣的是海参会像变色龙一样随机应变”,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说明了海参的什么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文中说可食用的海参约有40种,你能说出其中3种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D C B A 20.(1)海参自身条件不优越;(2)有自我修复的功能;(3)体色可随环境而变化,以躲避天敌的伤害;(4)对天气异常敏感。 21.当海参感到外界环境不适宜时,能将自身切成数段,以后每段再长成新体。因为海参有自我修复的功能。 22.(1)当海参感到外界环境不适宜时,能将自身切成数段;(2)碰到或是受到刺激的时候,它们会把内脏吐出来,迷惑敌人,自己溜走;(3)到了夏天水温达到20℃以上时它们就沉到深海,栖息在礁石下;(4)体色随环境变化而变化,有效躲避天敌;(5)碰到暴风雨来临的天气,海参就藏在石缝里。23.作比较。说明海参用体色变化躲避天敌的特点。24.梅花参、刺参、乌参、乌元参、光参……
阅读下文,完成11—15题。(共13分)
北京奥运建筑“水立方”
□景观中国
2008年奥运会国家游泳中心的设计方案“水立方”,给人的震撼是非比寻常的。(1)这个表层布满“泡沫”,周身透明的“方盒子”,在夜景的衬托下,宛如一朵莹莹出水的莲花,给人以舒惬、平静之感。
中国人自古便有崇尚水的天性,正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水象征着一种“天人合一”的博大情怀,以及与自然神交的禅学意境。而立方体的结构则暗含着中国哲学中“天圆地方”的世界观与人伦观。当然,作为奥运场馆设计,在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还要具有时代的气息与现代科技的色彩。
设计师依据现代设计理念为“方盒子”包裹上一层布满几何形状的建筑外皮,颇似化学符号中的水分子结构,这便赋予了整幢建筑独特的视觉效果与心灵感受;几何形的外立面也由此变得柔和而纯净,更具有水的特性,让人们一见到它,就知道这是游泳馆,而并非其他用途的场馆。
在环保与节能方面,整个建筑采用了一种被称为ETFE(四氟乙烯)的轻质新型材料,具有超常的热学性能和透光性,可以调节室内温差变化,而且还会避免建筑结构受到游泳中心内部环境的侵蚀。为减少二氧化碳的产生,在设计中减少了电的使用,转而利用太阳能电池提供电力。另外,游泳中心消耗掉的水分将有80%从屋顶收集并循环使用,这样可以减少对于供水的依赖和排放到下水道中的污水。场馆内部则更多地体现了人性化的设计理念。(2)例如,采用光学装置、多角度三维图像放映等高科技设施确定运动员相对位置,从而使观众可以体验全角度、多方位的观看模式。
这个由中澳两国建筑师合作完成的设计方案,从10个参赛方案中脱颖而出,获得专家和群众一致好评,最终被确定为国家游泳中心的实施蓝本。它再一次雄辩地说明,北京,乃至中国的建筑设计正在逐步融入世界建筑设计的潮流中。
(选自中国水网)
11.文章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环保和节能以及内部人性化设计四个方面说明了“水立方”建筑的特色。(2分)
12.国家游泳中心这个建筑为什么起名为“水立方”?(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各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4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在环保与节能方面,整个建筑采用了一种被称为ETFE(四氟乙烯)的轻质新型材料,具有超常的热学性能和透光性”一句中,“超常”一词的使用是否有必要?(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可以预见,在奥运会之后,“水立方”将成为一个著名的商业品牌。下面就请你为它设计一则简洁、优美的广告宣传语。(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名字来由 造型(外形) 12.水象征着一种“天人合一”的博大情怀,以及与自然神交的禅学意境。而立方体的结构则暗含着中国哲学中“天圆地方”的世界观与人伦观。13.(1)打比方(1分)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水立方建筑造型优美的特点。(1分) (2)举例子(1分) 具体说明了场馆内部体现的人性化的设计理念。(1分)14.有必要。(1分)“超常”一词强调ETFE(四氟乙烯)的热学性能和透光性好于一般材料,从而很好地说明了“水立方”使用材料的环保与节能。 15.答案略。有主题;(1分)语言简洁、优美。(1分)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12分)
①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年到1192年间。②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由16米到21.6米。③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④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⑤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⑦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⑧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⑨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13、这段文字以卢沟桥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征。(3分)
14、第②句话运用了_ 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卢沟桥的_ _____;
第⑥句话运用了____ __的说明方法,说明卢沟桥的 ____。(4分)
15、这段文字运用的说明顺序是( )(2分)
A.、由概括到具体B.、由特殊到一般C.、由整体到一般D.、由先到后
16、第③句话中有两个词突出表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请把它找出来,然后简要地进行分析。(3分)
13.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 。14.列数字,雄伟;作比较,坚固。 15.C(逻辑顺序,即从整体到局部)
16.“约”是“大约”的意思,准确说明了8米是个约数;“几乎”是“差不多”的意思,用在这里准确说明了桥面与河面的平行关系。
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13分)
太阳风暴对地球影响有多大?
林泉
一些科学家预测2012年地球将遭遇强太阳风暴袭击,届时将给地球带来“多米诺骨牌式”的影响,其影响力将渗透到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人们不禁会问,这次太阳风暴是否真的会到来?它究竟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影响?
太阳风暴指太阳在黑子活动高峰阶段产生的剧烈爆发活动。它爆发时释放大量带电粒子所形成的高速粒子流,严重影响地球的空间环境,破坏臭氧层,干扰无线通信,对人体健康也有一定的危害。
空间天气和人类关系密切,太阳风暴可能对高度信息化的人类社会以灾难性打击。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是人造卫星。2000年7月14日,日本的“宇宙学和天体物理高新卫星”(ASCA)在太阳风暴中失去能源,姿态失控,几个月后便坠入了大气层。在几个小时内,太阳风暴就能使人造卫星的寿命缩短大约两年。因为带电粒子会侵蚀卫星的太阳能电池板,同时它还会在电路中引发错误的指令,或者造成放电等卫星故障。此外,太阳风暴能量的注入会使得地球大气层膨胀,增加了低轨卫星的大气阻尼,让它们提早坠落。
接下来毁坏的是供电系统。1989年3月13日,加拿大魁北克省有600万人在没有电力的情况下度过了9个小时,因为太阳风暴毁坏了电网中的变压器。原来,随太阳风暴爆发时侵入的等离子体,会造成地球磁场的快速变化,变化的磁场在电网中诱导产生电流。但是电网的设计无法应付这些直流电,于是最大的危险就会出现在电网中造价高昂且难于更换的变压器上。不断上升的直流电会产生强磁场,它会使得不堪重负的变压器磁核饱和,其结果就是变压器的铜线升温熔化。
太阳风暴还会影响GPS的无线电信号。它不仅会干扰传播信号的电离层,还会产生额外的噪音信号。在2003年万圣节的太阳风暴中,除了民航客机的导航系统受到影响,太阳风暴中的高能粒子还干扰了飞机的无线电通讯。特别是对于高纬度地区的航线,由于地球磁场的保护作用较弱,太阳风暴甚至会使得航班改变航线达数天之久。
太阳每隔11年就会进入一次活动高峰年,会向外面抛出很多物质,就像‘打喷嚏’一样,这让离它1.5亿万千米的地球也“感冒”。其实太阳风暴对人类的影响一直存在,只是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建立的高技术系统规模越来越大,对这些系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然而,这些系统对周围环境的变化也越来越敏感,因而技术系统的灾害事件对人类社会影响的程度也会越来越大。目前来看,对于太阳爆发活动敏感的高技术系统主要有:航天、通信、导航、电网、输油管道等系统。
但是太阳风暴对地球的影响并非那么“耸人听闻”。太阳风暴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外太空,而由于地球磁场和大气层的阻挡效应,生活在地球上并不会因此受到过于明显的干扰。专家们表示,当太阳风暴活动活跃时,黑子不断燃烧、爆炸,期间释放的大量紫外线会使地球上空的电离层浓度突然增加,吸收掉短波的能量,从而造成对短波无线电信号的干扰。但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的手机,包括部分无线电都不通过电离层传播信号,因此一般的太阳风暴对地球表面的通信影响不会太大。理论上,一般的太阳风暴强度还不至于冲破地球大气和磁场的保护,对地球上的现存物种构成致命威胁。
(节选自《百科知识》2010年第8期)
22.文章以“太阳风暴对地球影响有多大?”为题,有什么作用?(2分)
23.阅读全文,概括太阳风暴可能对高度信息化的现代社会造成怎样的灾难性打击?(3分)
24.从文章内容看,作者认为太阳风暴对人类的影响是否会逐渐加大?为什么?(3分)
25.文中以“打喷嚏”“感冒”来说明太阳风暴对人类的影响,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26.把握文中有关信息,用“√”“×”判别下列说法的正误。(3分)
(1)太阳风暴爆发时释放的大量带电粒子会侵蚀卫星的太阳能电池板,从而造成卫星故障。( )
(2)太阳风暴会在电网中诱导产生电流,而不断上升的直流电产生的强磁场,会使得不堪重负的变压器磁核饱和,铜线熔化,最后完全被毁坏。 ( )
(3)太阳风暴对地球的影响并非那么“耸人听闻”。理论上,太阳风暴对地球上的现存物种不会构成致命威胁。 ( )
22.引起读者思考,提高阅读兴趣,导入说明内容。(2分)
23.损害人造卫星(1分);毁坏供电系统(1分);影响GPS的无线电信号(1分)。
24.会逐渐加大(1分)。因为随着科技发展,人类建立的高科技系统规模越大,人们对这些系统的依赖程度也就越高。而这些系统对周围坏境的变化却越来越敏感,易于受到损坏,因而,太阳风暴对这些技术系统造成的灾难给人类带来的影响会越来越大(2分)。
25.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1分),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太阳风暴对地球的影响,使人易于理解(1分)。
26.(1)√(1分)(2)×(1分)(3)×(1分)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