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区 阅读《“神州八号”与“天宫一号”》,完成第18~19题。(8分)

“神州八号”与“天宫一号”

①“神舟八号”无人飞行器,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第八个,于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由改进型“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顺利发射升空。升空后,“神八”与此前发射的“天宫一号”实现了交会对接。11月17日,“神八”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

②“神八”的成功发射并与“天宫一号”实现对接,标志着中国已经初步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拥有建设简易空间实验室,即短期无人照料的空间站的能力。“天宫一号”—“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是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是突破和掌握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的关键之战,是继突破载人飞船天地往返和航天员空间出舱活动技术后,我国组织实施的又一重大科技实践活动。“天宫一号”的学名叫“目标飞行器”,因为,其后发射的几艘神舟飞船将与它进行对接,完善航空器交会对接技术。用专业人士的话说,“天宫一号”既是一个空间交会对接的目标飞行器,又是一个简易的空间实验室,中国准备利用这个平台,进行空间实验室的有关技术试验

③“神八”将和此后的“神舟九号”、“十号”一起组成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在中国的载人航天“三步走”计划中,中国最终要建设的是一个基本型空间站,使之成为能容纳三名宇航员工作和生活的空间站雏形。它的规模不会超过现有的“和平号”国际空间站。

④“神八”也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进入批量生产的代表。基本型空间站大致包括一个核心舱、一架货运飞船、一架载人飞船和两个用于实验等功能的其他舱,总重量在100吨以下。其中的核心舱需长期有人驻守,能与各种实验舱、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对接。具备了20吨以上运载能力的火箭,才有资格发射核心舱。为此,我国在海南文昌新建继酒泉、太原、西昌之后的第四个航天发射场,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大质量极轨卫星、大吨位空间站和深空探测卫星等航天器的发射任务。同时,我国还在天津新建总装场。

⑤未来基本型空间站的建设,将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可以在地球轨道上长期滞留工作的空间站,对于探索宇宙奥秘、造福人类有着重要意义。

18.结合第②段画线句给“天宫一号”下定义。(不超过30字)(3分)

19.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结合选文内容回答问题。(5分)

【材料一】“神舟八号”虽然是无人飞行,但这次“神八”有形体假人随之上天,相关科学实验数据为明年即将和“天宫一号”进行交会对接的载人飞船提供佐证。

【材料二】“神舟八号”飞船为三舱结构,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组成。飞船轨道舱前端安装自动式对接机构,具备自动和手动交会对接与分离功能。”神舟八号”将基本成为我国的标准型空间渡船,未来实现批量生产。

(1)“神舟八号”成功发射的重要成果有_ 。(3分)

(2)“神舟八号”未来实现批量生产的原因是_ 。(2分)

18.天宫一号是能够进行空间有关技术试验的供空间交会对接的目标飞行器。

(共3分。每个要点1分)

19.(1)“神州八号”有形体假人随之上天,与天宫一号实现成功对接,为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计划中实现宇航员在空间工作和生活提供了佐证。

(2)“神州八号”具备为空间站作空间渡船的功能,同时我国具备了发射大型飞行器的能力。

(共5分。每个要点1分)

通州区 阅读《萨其马里的硼砂》,完成第18—20题。(共10分)

萨其马里的硼砂

云无心

①不久前,央视曝光了一些萨其马中使用硼砂的“__”,再次引发了公众对于“食品添加剂”的关注。其实,在东南亚和中国一些地区,把硼砂添加到食物中有着相当久远的历史。 硼砂并不是“化学合成”,而是真正的“天然产物”。就来源而言,它跟海盐、蓬灰、卤水这样的“草莽英雄”差不多。

②硼砂的化学组成是四硼酸钠。它具有杀菌的作用,在洗涤用品、化妆品中也获得了相当广泛的应用。在医疗上,也经常用来消毒。既然可以灭菌,那么用在食品中,也就可以防腐。不过,它之所以被用到食品中,主要是因为在水中呈现弱碱性。就跟拉面使用的蓬灰,或者做馒头用的面碱一样,弱碱性使得面团更加筋道,从而产生更好的口感。其实,在食品添加剂引起人们的关注之前,世界上许多地区都把它加到食物中。比如中国、印尼,就有把它加到拉面或者肉丸中的做法。而在伊朗,硼砂甚至是鱼子酱的传统原料。

③就象许多其他的食品成分一样,“用的历史悠久”“用的人多”完全不意味着它就没有安全问题。只是因为它的危害不那么立竿见影,人们没有注意到而已。美国很早就禁止了硼砂添加到食品中。因此,伊朗的鱼子酱,因为含有“违禁添加物”,就无法登陆美国。而美国的鱼子酱,只能使用大量的盐来防腐,在味道和口感上,也就无法象伊朗的“地道鱼子酱”那样美味。因为鱼子酱不是常规的食物,通常人们也不会吃很多,而其中的硼砂用量也不大,所以美国也有人主张对它网开一面。

④所有的“毒性”都是由剂量决定的,那么硼砂的有毒剂量有多大呢?从动物实验来看,大鼠的半数致死量是每公斤体重2.66克,而食盐也不过是每公斤体重3克。也就是说,用硼砂毒死老鼠,需要的量还是很大的。【甲】不过,食物毕竟不是吃不死人就算安全,【乙】人们更关心的是在什么剂量下,对健康不产生危害。这方面的数据不是很多,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在2004年发表了一份专家意见,评估结果是如果每天每公斤体重摄入的硼在0.16毫克以下,就不会对健康有任何不利影响。这大概相当于一个成年人每天吃下10毫克的硼。对于硼砂,大致是0.1克。

⑤当然,这个量是考虑了“安全系数”的。意思是说,不超过这个量,基本上对于所有人都安全。而超过了,可能会有一些体质敏感的人受到伤害。达到更大的量,可能会呕吐、腹痛、腹泻等。而长期大量摄入的话,则可能影响生殖发育。

(《读者·原创版》2011年第9期,有删改)

18.硼砂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3分)

答:

19. 阅读第④段,说出画线的【甲】【乙】两个语句的位置不能调换的理由。(3分)

答:

20.阅读下面材料,借助文章中的相关知识,分析欧洲居民甚至允许硼砂作为食品添加剂来使用的原因。(4分)

【材料】

需要注意的是,硼酸盐是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这个0.1克的量还要包括从食物、饮水等所有途径摄入的量。EFSA的评估结果是,欧洲居民的每天摄入量远远低于10毫克。所以,他们甚至允许硼砂作为食品添加剂来使用。在欧洲,如果看到编号为E.285的食品添加剂,那就是硼砂了。

答:

18.有杀菌的作用,在洗涤用品、化妆品中有广泛的应用;(1分)在医疗上,用来消毒;(1分)用在食品中,可以防腐或使其产生更好的口感。(1分)

19.不能调换位置的原因:【甲】句承接上句“毒死老鼠需要很大的硼砂量”弱转,说明这里讨论的是安全剂量;(1分)【乙】句与下文的“不危害身体健康的硼砂数据”衔接紧密;(1分)【乙】句紧承【甲】句,进一步说明人们关心的安全剂量问题。(1分)

20.原因:欧洲食品安全局发表专家意见,如果每天每公斤体重摄入的硼在0.16毫克以下,大概相当于一个成年人每天吃下10毫克的硼,就不会对健康有任何不利影响。这是一个“安全系数”,不超过这个量,基本上对于所有人都安全。(2分)而欧洲居民的每天摄入量远远低于10毫克,所以是安全的。(2分)

顺义区 阅读《低碳的误区》,完成下列各题。(7分)

低碳的误区

王彦佳

现在我们大多有个共识,要应对气候变化,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策略是“低碳发展”。我们天天在说“低碳”,要投资低碳项目、采用低碳技术,最重要的是确定这一项目或技术是否真为“低碳”。

以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线为例,它就很难说是否是低碳技术。整个太阳能发电的产业链,它的运作过程如何呢?首先把沙子经过矿热炉,由氧化硅生产出工业硅,然后再得到晶片,这个过程需要电力的投入,属于原料生产阶段。随后把电池组件运到一个地方安装起来,建成太阳能发电站,这是设备生产阶段。最后到了发电阶段,就是运行这个电站发出电。

这样一个过程,真正发电之前的工作都是消耗能源的排放产业,只有到了最后一步才有可能做到低碳。而前面工业硅的生产属于高耗能行业,它的产值能耗一般来说是高于当地的平均值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线不是一个低碳产业。如果排除工业硅的生产,只提光伏电池的组装,可能降低碳排放,但是整个过程都需要电,耗电量非常大。

再来看看我们比较熟悉、目前国家也在大力扶持的纯电动汽车。它的简单使用过程大家都知道,先发电,然后通过电网把电输到充电站。最近也有新型纯电动汽车可以直接在家充电,但是无论哪种形式,都是要充电后才能上路。上路后,纯电动汽车的优势显现了出来,就是行驶过程中零排放。

与传统的汽油汽车相比,纯电动汽车就是把汽车移动性的分散排放转化为电厂静态的集中排放。比起汽油汽车在大街上边行驶边排气,纯电动汽车的排气自然要容易控制得多。但是是否因此就能判定它属于低碳技术呢?

要判断这一点,其实就是要了解纯电动汽车的供电问题。如果电力全部来自于无碳或者低碳电源发出的电,它的每千瓦小时的电量排放非常低,那么毫无疑问纯电动汽车有利于降低排放,是低碳技术。但是从我国现有技术及以煤为主的发电燃料结构来看,情况并非如此。我们做过分析,得到的答案是目前我国纯电动汽车发电端的排放,实际上高于汽油汽车。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低碳减排有时是直接的,有时是间接的,节电就是间接低碳减排。有些低碳项目从理论上看无排放,但是消耗电力,属于间接排放。同时,有时候直观判断一个项目是否低碳可能会产生一些误判,比如某些低碳园区的发展,消耗的能源反而更多。所以确定一个项目是否低碳要从整个产业链来看,这是个很复杂的过程。

(本文作者为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教授)

18.本文作者通过对“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线”和“ 纯电动汽车”能耗的分析,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事理?(2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5分)

【材料】

2011年4月,由台湾台达电子集团捐建的绵阳市某小学正式落成启用。考虑到绵阳地区的气候特点,设计方采用了夏季以通风、隔热、遮阳、隔潮为主,冬季以集热、保湿、通风为主的太阳能建筑设计。

学校的每间教室里有大大小小共计24块玻璃。教室、办公和宿舍等主要建筑的屋顶部分设置了热缓冲层。宿舍楼顶还设置了种植屋面。学校多栋建筑的首层房间地面下还设置了架空层,使之与地面形成空气流动层,有效防止地面湿气进入室内,以达到隔潮作用。该校校长说:“在同等条件下,我们学校的夏季室内温度跟采用传统建筑技术的学校比要低2度-3度,一年可节约运行费用数万元。”

你认为这种设计方案是真正的低碳吗?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18. 低碳减排有时是直接的,有时是间接的,确定一个项目是否低碳要从整个产业链来看。

   评分:本题2分,两个要点,每点1分

19.要点:这种设计方案是真正的低碳。利用玻璃集热、楼顶隔热设计或种植屋面,地面下设计架空层等等,这些设计都是直接利用太阳热能或自然通风、隔潮隔热,没有间接消耗能源,所以没有直接的碳排放,是真正的低碳设计。

   评分:本题5分,内容3分,语言2分

昌平区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19题。(共8分)

①臭氧是地球大气中一种微量气体,含有三个氧原子,是氧的同素异形体,常温下呈浅蓝色,具有强烈的刺激性臭味。

②自然界中的臭氧,大多分布在距地面20Km-50Km的大气中。这一区域中的臭氧我们称之为臭氧层。臭氧是由于大气中氧分子受太阳辐射分解成氧原子后,氧原子又与周围的氧分子结合而形成的。此外,雷电作用也会产生臭氧。

③大气中臭氧对地球生物的保护作用现已广为人知——它吸收太阳释放出来的绝大部分紫外线,使动植物免遭这种射线的危害。还有少部分的臭氧分子徘徊在近地面,对阻挡紫外线仍有一定作用。

④由此,臭氧给人的印象似乎是应该越多越好,其实不是这样。【甲】只有适量的臭氧才会对地球生物形成保护作用,【乙】过量的臭氧会危及人类的健康,甚至会危及人的生命

⑤研究表明,空气中臭氧浓度在0.012ppm水平时,能导致皮肤刺痒,眼睛、鼻咽等也会受到刺激。浓度在0.5-1ppm水平时,会引起口干。浓度在1-4ppm会引起咳嗽,引发肺炎等。对那些患有气喘病、肺气肿和慢性支气管炎的人来说,臭氧的危害更为明显,甚至导致死亡。其原因很简单,臭氧具有强氧化性,几乎能与任何生物组织反应。当臭氧被吸入呼吸道时,就会与呼吸道中的细胞、流体和组织很快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和肺功能减弱。

⑥那么,这些近地面的臭氧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其实它同铅污染、硫化物等一样,也是源于人类的活动。石油产品等矿物燃料是主要的臭氧污染源,臭氧不是直接被排放的,而是转化形成的,这些矿物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产生氮氧化物等,这些化合物只要在阳光辐射及适合的气象条件下就可以生成臭氧,且太阳光照也加速这种化学反应。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工业排放的增加,地面臭氧污染在欧洲、北美、日本以及我国的许多城市中成为普遍现象。

⑦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的生活环境所承受的负荷越来越重。为了人类能够有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让我们行动起来,节能减排,挽救地球家园。

18. 阅读第④段,说出画线的【甲】【乙】两个语句的位置不能调换的三条理由。(3分)

答:

19.阅读下面材料,借助文中的相关知识,分析出现下列现象的原因。(5分)

【材料】

洛杉矶原本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港口城市。随着石油的开发,商业、旅游业的发展,城市汽车猛增。从40年代初开始,每年从夏季至早秋,只要是晴朗的日子,城市上空就会出现一种浅蓝色烟雾,使整座城市上空变得浑浊不清。这种烟雾使人眼睛发红,咽喉疼痛,呼吸憋闷。

答:_______

18. 答案示例:

【甲】【乙】两个语句不能调换位置,因为,其一,【甲】句与前面的“保护作用”一段直接相关;其二,【乙】句与后面的“危害”的内容直接相关;其三,两句调换后语段表达的重点与原意不符。

(共 3分。每个要点1分)

19.答案示例:

这种浅蓝色的烟雾就是臭氧,因为洛杉矶市汽车增多,而汽车的燃料属于石油产品,石油产品是重要的臭氧污染源,(1分)在阳光辐射及适合的气象条件下,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氮氧化物等就生成了地面臭氧。(1分)臭氧具有强氧化性,几乎能与任何生物组织反应,(1分)对人体器官产生刺激,导致眼睛发红、咽喉疼痛等不适症状出现。(1分)          (共5分。每点2分,语言表达1分)

门头沟区 阅读下文,完成18—19题(共8分)

①钓鱼岛又称钓鱼台、钓鱼台群岛、钓鱼台列岛(日本称其为“尖阁列岛”),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东部边缘,在地质结构上是台湾北部近海的guān yīn 山、大屯山等海岸山脉延伸入东海后的突出部分,为台湾岛的附属岛屿。钓鱼诸岛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大北小岛、大南小岛和飞濑岛等8个无人岛礁组成,总面积约6.344平方公里。钓鱼诸岛周围的海域面积约为17万平方公里,相当于5个台湾本岛面积。

②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十分丰富,年可捕量达15万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东海的一个渔场。在钓鱼岛与东南方的北小岛、南小岛之间,有一条宽达l000多米的“蛇岛海峡”,风平浪静,是渔民的天然避风港湾。这个海峡港湾中盛产飞花鱼,台湾省基隆、苏澳两地渔民,常靠此渔区生存。

③从军事地理学的角度来看,钓鱼诸岛在我大陆国土的海洋方向形成一道大陆外缘天然的屏障。它位于台湾和冲绳之间,处于东海南部的中心地带,是外海进入中国的跳板。对于中日双方来说,钓鱼岛都是战略要地,无论是中国东出还是日本南下,钓鱼诸岛都是一个咽喉要道。它可以成为保卫我国东海方向安全、遏制日本扩张势力南下的前哨;也可能被日本利用,阻碍我国统一,对我国东部沿海和台湾地区造成威胁。

④钓鱼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早在明朝初期,钓鱼诸岛就已明确为中国领土,明、清两朝均将钓鱼诸岛划在我国海防管辖范围之内。中国对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18.本文的说明层次是:先介绍钓鱼岛的 ,再介绍钓鱼岛的渔业资源情况,接着介绍钓鱼岛的 ,最后介绍钓鱼岛的主权归属情况。(4分)

19.请写出下面的链接材料补充和印证了原文哪些内容。(4分)

【材料一】

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海底石油储量巨大。据我国科学家1982年估计,钓鱼岛周围海域石油储量约在737亿桶至1574亿桶之间。有人曾经预言,钓鱼岛附近水域的石油资源储备量相当于“第二个中东”。

【材料二】

1785年,日本出版了著名学者林__所著的《三国通览图说》一书,共有五张地图,这些地图制作精细,与现代制图法一样以颜色划分区域。日本部分用淡绿色,而中国部分是用粉红色来表示的。以色区分,国与国之间的分界自然一目了然。就在这图上,也标明了钓鱼岛、黄尾屿和赤尾屿的位置,其颜色与中国福建、浙江相同,都是粉红色的。

18.答案要点:地理情况   军事价值(战略意义)

评分标准:共4分。共两个要点,每个要点2分。核心词语为“地理”、“军事(或战略)”。

19. “材料一”补充说明了钓鱼岛海底石油资源非常丰富;“材料二”印证了“钓鱼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对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评分标准:共4分。材料一2分;材料二2分。

石景山区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8-19小题。(共8分)

①20世纪以来,随着国际贸易的空前繁荣,海洋运输业发展迅猛。与之结伴而来的海上溢油污染愈演愈烈,一次又一次向人类敲响了警钟,由船舶引起的油污染成为关注的焦点。

②海洋油污染发生的次数约占所有海洋污染次数的80%!据有关资料统计,过去40年,全世界大型油轮搁浅漏油事件共有45次,最大的一次是1997年“大西洋皇后号”油轮在新西兰出事,最小的一次也漏油28吨。2003年底发生在西班牙海域的“威望号”油轮断裂事件,导致7.7万桶燃油泄漏,为此,仅西班牙一国为清理“威望号”漏油污染就已耗资10亿美元。这些事故,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海洋油污染绝大部分来自人类活动,其中以船舶运输、海上油气开采,以及沿岸工业排污为主。由于石油产地与消费地分布不均,因此,世界年产石油的一半以上是通过油轮在海上运输的,这就给占地球表面71%的海洋带来了油污染的威胁,特别是油轮相撞、海洋油田泄漏等突发性石油污染,更是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④多达几十万吨的溢油,一旦进入海洋将形成大片油膜,这层油膜将大气与海水隔开,减弱了海面的风浪,妨碍空气中的氧溶解到海水中,使水中的氧减少,同时有相当部分的原油,将被海洋微生物消化分解成无机物,或者由海水中的氧进行氧化分解,这样,海水中的氧被大量消耗,使鱼类和其它生物难以生存。同时,燃油溶解的过程极易产生多种有毒化合物质。致命的是,海面浮油内的一些有毒物质会进入海洋生物的食物链。一方面毒害海洋生物本身,另一方面通过食物链最终富集在人体内,从而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最后剩下的油膜凝聚以后的残余物,包括海面漂浮的焦油球以及在沉积物中的残余物,虽然短期内不会对海洋生物产生明显的影响,但却破坏了海洋环境的自然景观。

⑤目前,我国海上石油运量已跃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专家认为,我国海洋溢油的潜在威胁正日益增大。如何将海洋溢油造成的浪费和污染减少到最小,已成为我国急需解决的问题。

18.第③段指出“海洋油污染绝大部分来自人类活动”,结合上下文说出三条依据。(3分)

19.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文章,分析“蓬莱漏油事件”对我国海洋环境造成的影响。(5分)

【材料】

美国康菲石油有限公司与中方合作,开发中国海上最大油田之一——蓬莱油田。今年6月连续发生溢油事故,截至9月中旬,溢油事故累计造成5500多平方公里海水污染。对此,康菲石油公司负责人却在媒体发布会上表示,目前漏油事件对环境影响如何尚未可知。

18.①海洋运输业迅猛发展,导致海上溢油污染愈演愈烈。②过去40年,大型油轮搁浅漏油事件频发,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③船舶运输、海上油气开采,以及沿岸工业排污等人类生产活动是主要污染源。

评分:共3分,每个要点1分。

19.①大片油膜,既使水中的氧减少,又在分解时大量消耗氧,使鱼类和其它生物难以生存。②燃油溶解过程中产生的多种有毒化合物质,进入海洋生物的食物链,毒害海洋生物,并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③油膜凝聚以后的残余物,破坏海洋环境的自然景观。

评分:共5分,每个要点1分,表达2分。

丰台区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19题(共8分)

脸红什么

①脸红是人类“最特别、最富有人类特征的表情”之一。

②人在情绪激动或紧张时,反射性地引起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去甲肾上腺素等物质分泌增加,从而使人的心跳加快,面部皮肤血管扩张、充血、血流加速,因而出现面红。在极气愤的时候,脸部就不单是红,它红一阵、青一阵,有时转为苍白,这是肾上腺一阵阵地在大量分泌,使血管收缩,交替充血、贫血或使血管较长时间地处于贫血状态的缘故。为什么只有脸部的皮肤发红,而其他部位的皮肤颜色看不出变化呢?与其他部位的皮肤相比,脸部皮肤的血管更密集、更宽、更靠近表层,因此它发生的变化更容易被别人觉察到。

③人并不是一生下来就会脸红的。它是在幼儿园阶段开始出现的,在青春期达到了顶峰,之后逐渐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变得越来越不容易脸红。脸红的这一变化过程其实与人的心理变化过程密切相关。统计表明,脸红频繁出现时的平均年龄,男性为15.56岁,女性为14.99岁。为什么脸红在青春期达到了顶峰?这与青少年的心理成长特点相吻合。青少年的心理变化处于骤变时期,他们正在从孩子转变为成人,社会交往增加,对社会认同和社会赞许的期望急剧上升,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群以及初次尝试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理,极易引起紧张情绪,继而频繁出现脸红现象。

④其实脸红也是一种社会交流的方式,这种交流对自己、对他人都有好处。当你为做错了事而脸红时,就能让人们知道了你的歉意,从而原谅你;当你因为内心的羞愧而脸红时,就会让人们觉得你很诚实、值得信赖,从而愿意和你合作……脸红实际上会让一个人更富魅力,更容易被周围的人所接受和喜欢。当然,对人类来说,语言才是最主要的交流方式。但是语言是受意识控制的,可以进行欺骗,而不受意识控制的脸红却能透露真实的想法,这些想法有时是你想用语言掩饰的。

⑤不管脸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当脸红不期而至时,我们应该学会自我宽慰,所以不必为脸红而烦恼。记住,一切都会过去的。

18.阅读第②段,解释人在极度气愤时脸色苍白的原因。(3分)

答:

19.阅读材料,借助文章③-⑤段内容,分析小张脸红的原因并写一段话开导他。(5分)

【材料】

小张是一名初二学生,在初次接受国旗下讲话任务后,他决心把握好这次忌讳,展示自己,为集体争光。为此他几易其稿,唯恐出错,反复演练,直至滚瓜烂熟。可一上__台,他演讲的第一句话就错了,脸一下子脸烧得通红,整个过程不敢看台下的同学。走下台来,他沮丧极了。

答:脸红原因:

开导的话:

18.(3分)答案:因为肾上腺大量分泌,使血管收缩,并较长时间处于贫血状态。

19.(5分)

    答案:脸红原因:因为小张是初次登台演讲,同时对获得同学老师的认同、赞许期望过高,这些因素导致他情绪紧张,因而脸红。

开导的话:青春期容易脸红,这很正常;初次尝试一件事情因紧张而出错也很正常;不必烦恼。同时,要学会适度降低期望值,要学会自我宽慰,一切都会过去的。

海淀区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8—19题。(共8分)

①长城,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始建于14世纪的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辽东虎山,全长8851.8公里。其中北京长城不仅是整个长城的缩影,更是整个长城的精华部分。它好像一个横着的英文字母“C.”,呈半环状环绕在北京北部、东北和西北三面。从东到西包括6个区段:平谷、密云、怀柔、昌平、延庆、门头沟,全长629公里。

②提到长城,人们往往首先把它和秦始皇联系起来,似乎他建造的长城是最早的,实际上北京地区长城建得更早,公元前283年,燕昭王29年,为抵御匈奴,燕国修筑了燕北长城。先秦燕国、秦汉、北魏和明代,这四个时代北京长城都在持续建设中,特别是在后来明代修建的长城中,经过徐达、戚继光两代名将的重点建设,北京长城建设得最完备。开国功臣徐达大将军主持重修了居庸关、司马台关、古北口关、慕田峪、黄花镇等长城关塞。1569年开始,抗倭名将戚继光担任蓟州总兵15年,护卫京师,他改建长城,呕心沥血,使北京段长城成为万里长城中建筑最坚固的黄金地段。

③北京长城主要分布在京北燕山山脉带和京西太行山脉一带,这些地方高山深谷,断崖险关,这就使得北京长城地势险要,构造复杂,变化多端。位于怀柔的慕田峪长城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墙体两面都树起高大垛口,可以两面御敌。密云境内的司马台长城分东西两线伸展蔓延,东线长城建在刀削斧劈似的山脊上,仅在2.7公里间,从海拔295米骤然升至986米,东线长城犹如一条巨龙从湖水中腾空飞起,直指云端。更为难得的是在千米山峰之巅竟密布15座敌楼。

④明清两代皇城、皇宫、皇陵,都距北京长城不过几十公里,所以北京长城是护卫京城等要地的最后一道重要防线,具有很强的防御能力。位于延庆县军都山关沟的八达岭,自古就是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春秋战国时期为防御北方民族的侵扰,在此曾修筑长城。明代为了加强防御,对八达岭长城进行了长达八十余年的修建,使其成为城关相连、墩堡相望、重城护卫、烽火报警的严密防御体系。

⑤北京长城的自然景观还特别丰富多彩。慕田峪长城,春天群芳争艳,夏天满目苍翠,秋天五彩缤纷,冬天雪挂枝头。

⑥今天,北京的多处长城已成为举世闻名的旅游景区,中外游客登上长城,可以尽情欣赏长城雄伟壮观的景象。

18.阅读第②—⑤段,概括说明北京长城都有哪些特征。(4分)

答:

19.阅读下面材料,简要说明哪些内容分别印证或补充说明了北京长城的特征。(4分)

【材料】

金山岭长城东起望京楼,西至龙峪口,全长10.5公里。明代爱国名将戚继光主持修建,建成了一道城关相连、敌楼相望、重城护卫、射界交叉、烽火报警的防御体系,提高了总体防御能力。从修造艺术上来看,它也别具风格,仅敌台的建造形式就有方楼、圆楼、扁楼、拐角楼;箭窗楼也分为三孔楼、四孔楼、五孔楼不等。

在八达岭水关长城西南侧,建有中华文化名人雕塑纪念园,这座纪念园是八达岭长城一处弥足珍贵的人文景观。园内安放着冰心、茅盾、叶圣陶、夏衍、田汉、吴文藻等9位文化名人的骨灰、遗物和雕塑。其中冰心和吴文藻夫妇之墓在一座与长城相临的小山顶上,占地面积约50平方米,无墓地和墓碑,仅有一座8吨重的汉白玉浮雕头像。长城凭借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成为了这些文化名人灵魂的栖息地,而这样的人文景观也增加了长城的文化内蕴。

(1) 印证了北京长城具有 的特征。

(2) 补充说明了北京长城又具有 的特征; 补充说明了北京长城还具有 的特征。

18.答案要点:①建造最早,建设得最完备、(最坚固);②地势险要,构造复杂,变化多端;

③是护卫京城等地的最后一道重要防线,防御能力强;④自然景观丰富。(共4分。共4点,每点1分)

19.答案:

(1)金山岭长城的防御体系     作为护卫京城等地最后一道重要防线,防御能力强

(2)金山岭长城一些建筑的建造形式     修造艺术别具风格     中华文化名人雕塑纪念园这样的人文景观     文化内蕴丰厚   (共4分。共6空,第1、2空各1分;第3—6空各0.5分)

朝阳区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21~22题。(8分)

①作为全球贸易量最大的水果之一,香蕉堪称是食用最方便的水果。然而,起源于亚洲的香蕉枯萎病4号小种,在重创亚洲香蕉业后,正在肆虐大洋洲,如果4号小种最终登陆香蕉的重要产地——拉丁美洲,那么,世界香蕉贸易将遭受毁灭性打击。

②这个“罪魁祸首”是由一种名为镰刀菌的土壤真菌所引起的,受到镰刀菌感染的整株香蕉苗会枯萎死亡;更严重的是,镰刀菌的生存能力非常强,在土壤中的存活期可以长达20年。镰刀菌又被分成4个不同的生理小种,其中以新出现的4号小种危害最大,受到感染的香蕉苗都会病死,根本没机会结出果实。

③也许有人会疑惑,这么庞大的一个产业怎么可能被小小的真菌逼上绝路呢?这其实是由香蕉产业的一个“特点”所决定的。

④虽然世界上的香蕉品种很多,但当今全球香蕉产区种植的99%以上都是一个名为华蕉的品种。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人们大量种植的是一种被称为大麦克的香蕉品种,大麦克的果型比华蕉大不少,口味出色,果皮也比华蕉结实,这对于极度依赖运输的香蕉产业来说是最佳之选。然而在20世纪50年代,对大麦克有着致命杀伤力的香蕉枯萎病1号小种横扫整个拉丁美洲,整片香蕉园绝收绝种。对于1号小种有着不错抵抗力的华蕉,尽管在其他方面都逊于大麦克,还是从温室中被请出来,开始在中美洲被大量种植,进而扩展到全球各产区。然而,到了21世纪,历史再次重现,华蕉对于枯萎病4号小种完全没有抵抗力,人们又一次为“香蕉灭绝”问题而头痛。

⑤从香蕉枯萎病4号小种开始肆虐亚洲到现在,将近20年过去了,这种危险的真菌仍然没能传到拉丁美洲。这是因为枯萎病病原体的传播只能通过两种途径进行:含有病原体的土壤和被感染的香蕉组织,而土壤和植物组织恰恰是各国边境检疫部门高度关注的目标,被严格禁止带入香蕉产地。一些较为现代化的香蕉种植园也有自己的防护体系,各种可能的病原体载体,乃至细小到附着在进出人员鞋底的土粒,都会被小心翼翼地处理。

⑥面对枯萎病4号小种席卷全球的趋势,封堵策略还会继续执行下去。香蕉会不会真的灭绝呢?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几十年来,人们对于香蕉枯萎病的病原菌、致病机理和传播途径进行着不断深入的研究,也正做着各种应对计划。

21.阅读第①-④段,庞大的香蕉产业“可能被小小真菌逼上绝路”的原因是

(不超过30个字)(3分)

22.阅读下面材料,借助文章中的相关知识,分析老王的做法是不是正确,为什么?(5分)

【材料】老王在著名的“香蕉之乡”经营着两个香蕉园,相隔约100公里,其中一个香蕉园出现了植株染病的现象。经专家检验,证实植株被枯萎病4号小种感染。为避免更大的经济损失,老王决定放弃这个香蕉园,让工人带着工具去另一个香蕉园继续工作。

答:

21.答案:  香蕉种植品种单一,对真菌引发的枯萎病完全缺乏抵抗能力。

(共3分。“品种单一”1分,“真菌引发的枯萎病”1分,“完全缺乏抵抗能力”1分)

22.答案示例:

不正确,其一,由于镰刀菌在土壤中的生存能力非常强,简单的放弃土地会使枯萎病原体不断繁殖扩散;其二,香蕉枯萎病原体可通过工人身上或者工具上残留的土壤或香蕉残留物进行传播,所以,老王的做法最终会使自己及其他香蕉园的植株受到枯萎病的感染。

(共5分。“不正确”1分,“其一”“其二”各2分)

西城区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8-19题。(共8分)

①传统中华美食,对“油”十分讲究。而现在,这美食中不可或缺的东西,却越来越人们却谈“油”色变。调查发现,我国高血脂、糖尿病、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这类疾病的产生与人们摄入脂肪不科学有关。脂肪在体内堆积,对健康造成危害,而脂肪的来源,很大一部分就是我们平时所吃的油脂。

②一边是美味大餐,却含有大量油脂,影响健康;一边是控制用油,保证健康,但味道欠佳。【甲】这似乎是难求两全的事情。【乙】人们正在寻找两全其美的办法,既享受美味大餐,又能保证身体健康。

③照顾到个人的饮食习惯,在高脂膳食的同时,可以考虑添加一些高膳食纤维食品。在吃大鱼大肉的同时,要有足够的膳食纤维,二者相互弥补,对人体健康较为有利。在吃油脂含量比较高的菜肴时,应该注意吃一定量的蔬菜,比如吃半盘左右的炒芹菜。运用合理的膳食搭配来降低自身对油脂的摄入,在保证美味的同时,逐渐减少对油脂的依赖,从而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这对很多无法拒绝美食__的人,无疑是个不错的办法。

④人体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如一些水溶性的维生素,就像蓄水池一样,当你缺乏的时候,它可以在你身体里存留;当你不需要那么多,或是足量了,它就会排泄出去。但是脂溶性营养素、脂肪这类东西,如果过量地摄入,又不注意运动,它就会在体内堆积,久而久之,就会影响身体健康,引发疾病。

⑤不管是通过合理饮食达到膳食结构的平衡,还是通过运动达到人体营养摄入和释放的平衡,平衡是我们健康生活中一个重要概念。均衡合理的膳食搭配,良好的饮食、运动、生活习惯,是我们永远的追求。只有这些达到平衡、和谐,我们才能获得强健的体魄。

18.阅读第②段,说出画线的【甲】【乙】两个语句不能调换的三个理由。(3分)

答:

19.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5分)

【材料一】

我国的两次“营养和健康”调查表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油的摄入量直线上升。1982年第一次调查,油的人均日摄入量为20克左右;2002年调查显示,平均数量已上升至42克左右。市场的繁荣,物质的丰富,让全国人民在20年间,食用油摄入量翻了一倍。

以上材料与原文中提到的哪一现象有因果关系?结合原文,试作简要分析。

(1)

【材料二】

实验人员采取灌喂的方式,每天给大白鼠食用高脂膳食,同时,还设计几个不同的剂量组,给大白鼠补充膳食纤维。通过观察,摄入膳食纤维较多的大白鼠组,它们的血脂尤其是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大幅度地下降了。

借助文中相关知识,说说这组动物实验在调整人们饮食方式方面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2)

18.答案要点:

理由一,【甲】句,承接上文“难求两全”的两种表现。

理由二,【乙】句,引出下文“两全其美”的具体内容。

理由三,两句调换后语段的表达重点与原意不符。

评分标准:共3分。共3点,每点1分。

19.答案要点:

(1)现象:我国高血脂、糖尿病、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分析:①这类疾病的产生与人们摄入脂肪不科学有关。(脂肪堆积,危害健康。)

②脂肪的来源,很大一部分就是我们平时所吃的油脂。

评分标准:共3分。共3点,每点1分。

(2)在高脂膳食的同时,添加一些高膳食纤维食品,有利于人体健康。

评分标准:共2分。 “高脂膳食”、“高膳食纤维”1分,有利于健康1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