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1.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xkb1.com

2.选文的结构是怎样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3.判别下列句子各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①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比北京早10天。 ( )

②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 )

1.①纬度的差异;②经度的差异;③高下的差异。

2.总分结构,逻辑顺序(由主要到次要)。

3.①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  ②举例子、作比较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本段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扣住了什么来举例子?

2、“阿公阿婆,割麦插禾”的“禾”指的是什么?

3、本段说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写出关键的词语。

4、本段语言有什么特色?

5、这段文字选自《大自然的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种比喻说法,它的本体是

喻体是 。作者把 比作大自然的语言,是因为

6、第一段主要说明什么?请简要概括。新课标第一网

1.扣住了第①句话。

2.指稻。

3.草木荣枯、候鸟去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

4.生动。

5。物候现象;大自然的语言;物候现象;可以了解随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6。“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农事之间的关系,说明“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1、本段描写自然现象的顺序是 。

2、将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所表示的意义写在句后的括号里。

① 各种次第开放 ( ) 学生不要乱钱( )

言巧语迷惑人( ) 爷爷的眼早了( )

② 到了秋天,果实成( ) 这条路,小王最了( )

俗话说:能生巧( ) 他养成深思虑的习惯( )

③ 年年如,周而复始( ) 毒草就必须进行批判( )

要学会明辨非( ) 这植物孕育果实的时候( )

3、本段描写的各种自然现象的变化是为了说明什么?

4、课文中说,“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想一想,本段中有没有“大自然的语言”?试举例说明。www.xkb1.com

5、文中“年年如是”的“是”为指示代词,请说明它指代的内容。

1.时间顺序

2、①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      花费      用来迷惑人的      模糊迷乱

 ②长成      知道得清楚      熟练      程度深 

③这样       是(判断词)    正确      正是(判断词)

3.说明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

4.有;例如燕子归来。

5.本段前面的内容。

故宫博物馆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锁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__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八公里。

1.选文第二段按空间顺序来说明,请从中找出所有的方位词?

2.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重点?

3.在这部分里,为什么对龙的描述有10次之多?

4.强调太和殿建筑在中轴线上,用意是什么?

5.体现太和殿特点的语句是:

6.第二段作者的立足点是: ;说明顺序是:

1.正面、正中、上面、背后、两旁、中央、周围、下面。

2.太和殿与中和殿、保和殿,是紫禁城的中心。其中太和殿又是中心的中心,它是皇帝的宝座所在,是举行重大典礼皇帝受朝贺的地方。

3.故宫的建筑突出龙,因此对故宫的说明也突出龙。龙是皇帝的化身,皇帝自命“真龙天子”,也是皇权的象征,突出龙,也就是突出皇权的威严。

4.用意在突出皇权这个核心。

5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6朱漆方台。:逻辑顺序。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7—10题(10分)

   人类只剩7年时间拯救地球

英国著名自然灾难专家、世界知名环境科学家比尔·麦克古尔在其新书《7年拯救地球》中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观点:那就是人类如果不立即采取行动,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那么2015年将成为地球命运的转折点。如果地球温室气体排放在这7年时间中无法得到控制,那么地球将在2015年7月进入不可逆转的恶性循环中,人类将被气候变暖引发的一系列大自然灾难所吞噬!

麦克古尔教授在书中称,从现在开始到2015年,人类只剩下有限时间来减少有害温室气体的排放,如果人类的努力失败,那么地球将面临6500万年前小行星撞地球造成恐龙灭绝以来最大的灾害威胁。

麦克古尔教授说:到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必须减少50﹪到80﹪。要做到这一点, 温室气体的排放必须在2015年前就达到稳定状态,然后逐年下降。但这样仍然不够,如果人类不主动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即使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90﹪,仍无法阻止危险的气候变暖。

麦克古尔教授称,地球目前的气候距100万年来最暖温度相差大约1摄氏度,如果人类烧光地球上剩下的其他化石燃料,那么地球的温度还将上升13摄氏度,当前的症况表明,自然环境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这种治理也将不是一人一国之力可以完成的,是需要世界各国协同一致、共同面对的。

 

7.麦克古尔关于拯救地球的观点是哪一年提出的?他认为人类拯救地球应采取什么行动? (2分)

8.第三自然段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试举例分析其作用。(3分)

9.最后一段中“地球目前的气候距100万年来最暖温度相差大约1摄氏度”,句中“大约”能删除吗?为什么? (2分)

10. 根据麦克古尔的观点,请你提一条拯救地球的具体措施,并简要说明理由。(3分)

①措施

②理由

 7、2008年  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排放。(或“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Xkb1.com 8、列数字。如“到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必须减少50﹪到80﹪。”,具体说明拯救地球应立即采取行动。(或“具体说明了排放量减少的程度”也可。)  xkb1.com 9、不能,因为“大约”表明温差是约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或:如果去掉“大约”就表明是确数1摄氏度,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0、示例1:少开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示例2:多植树,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

城市给了我们什么

①在过去的一二百年里,世界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人们的居住场所、生活方式和谋生手段发生了改变,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走向了城市。1900年,城市人口占全世界人口不足10%,了2000年城市人口已占全世界人口的46%。城市展示了它特有的魅力。

②城市的魅力在于它的发达的社会文化。城市作为人类生活聚落形态,伴随着文明的演进而发展。正是地域赋予了城市文化基本的底色,形成城市文化最初的积淀。城市文化是人类进化到城市生活阶段的产物,是人类在城市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城市的人格化表现,是人类生活的空间化表述。它是城市人群生存状况、行为方式、精神特征及城市风貌的总体形态,是城市的灵魂,是文明的标志,是属于这个城市人群的完整的价值体系。

③城市文化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主流文化,它弘扬历史、融汇时尚,塑造特色,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在农村,文化是单一的和同质的,可交流性不强。每一代人都在传承上一代的东西,没有新鲜的刺激,就不会创造。城市文化来自四面八方。传统和现代,本国和外国,精英和世俗,都在此交流流通,给人以影响、以启迪、以教育、以知识。

④城市的魅力还在于它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因为城市是工商业的中心,城市拥有现代化的公路、铁路、航空、水路等在内的交通运输设施和先进的运输工具,往往处于交通枢纽或交叉道上,有充足的客源、货源。城市有现代化的通讯设施、电讯网络和传输工具,每时每刻都在交换大量信息。城市的现代交通和工商业中心相结合,使之成为商品、物质、人才、劳动、资金、信息等转换地,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益。

⑤城市的魅力又在于它巨大的社会效益。城市学校多,教育发达,人才辈出,与国内外科技信息交流活动频繁,城市经济发展对科技的需求量大,这些都推动城市科技进步。科学技术的进步除了推动生产和经济的增长以外,还给社会生活带来巨大变化,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

⑥人类创造了城市。城市给人类提供了无尽的财富和创造力。然而随着现代工业和大都市的出现,人类被环境污染、交通堵塞、工作压力等所困扰。城市已不是“人类诗意的栖息地”。实际上,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甚至欧美发达国家的城市都已经百病缠身了。

⑦生态环境恶化使很多城市患上了“肺气肿”。1984年,臭名昭著的“洛杉矶烟雾”杀死了一只正准备参加第23届奥运会开幕式的秃鹰。

⑧城市人口密集使城市交通堵塞。或交通堵塞使许多城市患上“肠梗阻”。10年前,北京人对曼谷上下班高峰时汽车的时均行速只有10-20公里感到不可思议。10年后的今天,北京的司机相互联系时使用频率最高的话是:“哥们儿,堵在哪儿了?”

⑨城市生活的快节奏使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快餐化”了,人们的神经始终都很紧张。有人说,目前大城市的白领是前半生在用健康换金钱,后半生是用金钱换健康。

⑩城市聚集了大量的资源,是我们物质财富和精神资源的集散地,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使得,但与城市繁荣共存的一些问题——城市病的症状也越来越凸现在人们面前。城市发展的出路何在,未来人类和城市将走向何方?我们会找到一个与大自然和谐统一的美好家园吗?

5、文章第②段中给城市文化所下的定义,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城市文化是人类进化到城市生活阶段的产物。

B.、城市文化是城市人群生存状况、行为方式、精神特征及城市风貌的总体形态。

C.、城市文化是属于这个城市的人群的完整的价值体系。

D.、城市文化是诚实的人格化表现,是人类生活的空间化表述。

6、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没有创新、不融汇时尚、不弘扬历史是农村文化呈单一性的原因。

B.文化的包容、人才的流通使城市文化呈现出开放的特点。

C.城市的现代化的交通、通讯的优势与工商业中心的结合提高了城市的经济效益。

D.城市教育的发达、科技交流活动的频繁促进了社会文明的进步。

7、结合文本内容,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政府须注重城市的科学规划。

B.、欧美发达国家的城市都已经百病缠身了,所以城市发展中只能继承民族传统,不能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

C.、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D.、处理好城市发展中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问题。

 5、B【符合下定义要求,较符合内容。】 6、A   7、B【城市发展中既要继承民族传统,也要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

读书使人优美

⑴优美在字典上的意思是:美好。

⑵做一个美好的人,我相信是绝大多数人的心愿。谁不愿意美好啊?除了心灵的美好,外表也需美好。为了这份美好,人们使出了万千手段。比如刀兵相见的整容,比如涂脂抹粉的化妆。为了抚平脸上的皱纹,竟然发明了用肉毒杆菌的毒素在眉眼间注射,让面部微小神经麻痹,换来皮肤的暂时平滑……让我这个曾经当过医生的人,胆战心惊。

⑶其实,有一个最简单的美容之法,却被人们忽视,那就是读书啊!

⑷读书的时候,人是专注的。因为你在聆听一些高贵的灵魂自言自语,不由自主地谦逊和聚精会神。即使是读闲书,看到妙处,也会忍不住拍案叫绝……长久的读书可以使人养成恭敬的习惯,知道这个世界上可以为师的人太多了,在生活中也会沿袭洗耳倾听的姿态。而倾听,是让人神采倍添的绝好方式。所有的人都渴望被重视,而每一个生命也都不应被忽视。你重视了他人,魅力就降临在你面前。

⑸ 读书的时候,常常会会心一笑。那些智慧和精彩,那些英明与穿透,让我们在惊叹的同时拈页展颜。微笑是最好的敷粉和装点,微笑可以传达比所有语言更丰富的善意与温暖。有人觉得微笑很困难,以为是一个如何掌控面容的技术性问题,其实不是这样。不会笑的人,我总疑心是因为读书的不够广博和投入。书是一座快乐的富矿,储存了大量浓缩的欢愉因子,当你静夜抚卷的时候(当然也包括网上阅读),那些因子如同香氛蒸腾,迷住了你的双眼。也许有人说,我读书的时候,时有哭泣呢!哭,其实也是一种广义的微笑,因为灵魂在这一个瞬间舒展,尽情宣泄。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我大半生所有的快乐累加一处,都抵不过我在书中得到的欢愉多。而这种欣悦,是多么地简便和利于储存啊,物美价廉重复使用,且永不磨损。

⑹ 读书让我们知道了天地间很多奥秘,而且知道还有更多的奥秘不曾被人揭露,我们就不敢用目空一切的眼神睥睨天下。读书其实很多时候是和死人打交道,图书馆堆积的基本上都是思索者的木乃伊,新华书店里出售的大部分也是亡灵的墓志铭。你在书籍里看到了无休无止的时间流淌,你就不敢奢侈,不敢口出狂言。自知是一切美好的基石。当你把他人的聪慧加上你自己的理解,恰如其分地轻轻说出的时候,你的红唇就比任何美丽色彩的涂抹,都更加光艳夺目。

⑺ 你想美好吗?你就读书吧。不需要花费很多的金钱,但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坚持下去,持之以恒,优美就像五月的花环,某一天飘然而至,簇拥你颈间。

14.为什么说“读书使人优美”?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3分)

15.第五段中“其实不是这样”中加点的“这样”在文中具体是指什么?(3分)

16.文中划线句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3分)

17.除了作者列举的这些,读书还有什么神奇的效果?请你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简要说一说。

(4分)

14、(3分)读书可以使人专注,养成恭敬、洗耳倾听的习惯和姿态;读书能使人会心一笑,而微笑可以传达比所有语言更丰富的善意与温暖;读书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多奥秘,使我们的红唇比任何美丽色彩的涂抹,都更加光艳夺目。(一点一分)

15、(3分)指“微笑很困难,是一个如何掌控面容的技术性问题。”

16、(3分)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地论证了读书可以得到精神的愉悦,带来欢愉。

17、(4分)如:读书可以使人变得文明;读书可以使人变得文静;读书可以使人变得智慧。联系自己的读书经历(2分)谈出读书的作用(2分)

阅读《探访世博瑞典馆“未来生活岛”,低碳厨房成亮点》一文,完成第12—14题。 (10分)

①5月23日是上海世博会瑞典国家馆日。自开幕以来,这个强调创意的展馆中的“未来生活岛——概念厨房”一直吸引着游客的目光,引发着人们对于未来家居生活的思索。

  ②在“未来生活岛”的展馆中心,布置着一些看似平常的家居用品。不过可别小看它们,这里处处体现着“低碳厨房”的理念。例如通过几个微型小孔降压的混合型水龙头,可以实现节水30%;装有节能变频压缩机的冰箱,能比过去的冰箱节能70%;而用铝锌合金内胆增加热效率的烤箱则可以节电40%。

  ③倒悬在空中的桌椅和展馆四周的各种彩色管道同样吸引眼球。展馆的设计方瑞典宜家家居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奥尔森告诉记者,把生活中常用的家居用品倒挂在馆内,代表用一种颠覆的视角来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彩色管道既是生活垃圾的可持续处理方案“城市循环系统”,也代表了人与人之间各种互利和共生关系。

  ④“对瑞典很多家庭来说,厨房是一个家庭的中心,在中国也是如此。”奥尔森如此解释选择厨房作为“未来生活岛”展示重点的理由。在他看来,厨房的意义并非吃饭这么简单,厨房不仅是人们和家庭成员情感交流的场所,也是家庭生活中产生垃圾、废水的集中地,承担了循环净化保护环境的使命,可以说是社会环境的一个缩影。

  ⑤通过展示“概念厨房”,设计者希望能让更多的参观者看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而展馆中的一些理念已经转化为现实。例如减少碳排放,越来越多的节能环保型家居用品投入市场,成为城市减排的新动力。

⑥奥尔森认为,“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地方”,这与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完全契合。因此从筹备阶段开始,这家世界上最大的家居用品零售商就全力投入了世博会瑞典馆的筹建工作中。“很高兴能有这么多的人来参观我们的概念厨房,希望更多的‘绿色革命’能够从人们日常的家居生活开始。”奥尔森说。

12.“未来生活岛”展馆中一些看似平常的家居用品处处体现着“低碳厨房”的理念,阅读文章第②段,请概括说出这种理念表现在哪几个方面?(3分)

13.在奥尔森看来,厨房可承担哪些功能?(3分)xkb1.com

14.文章第②段中“布置着一些看似平常的家居用品”一句中,“看似”一词能否去掉?

为什么?

12.节水,节能,节电。

13.①厨房是吃饭的地方;②厨房是人们和家庭成员情感交流的场所;③厨房是家庭生活中产生垃圾、废水的集中地,因而承担了循环净化保护环境的使命。

14.不能。“看似”表示看起来是这样,实际上并非如此,与下文写这些家居产品处处体现“低碳生活”的理念相呼应,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牛与文化 (15分)

⑴ 回眸2009年,中国人骑在“牛”背上,扬鞭奋蹄,耕耘开拓,好一个“真牛”!

⑵ 回溯远古时期,人类用勇敢和智慧驯服了野牛,从此人、牛关系更加密切,它成了氏族的图腾 ,它成了能镇水安澜的神灵,它成了祭祀天地、祖先的祭品,它成了人们运输、犁田的动力,它成了表达艺术家艺术灵魂的心声,它的精神是开拓者最好的寄托,它的鞠躬尽瘁、勤劳无私对人类的价值观已经达到最高顶峰!

⑶于是牛文化在人民中间拓展,牛文化中的佳话、神话、风俗、典故、诗词、歌赋、绘画、雕塑等等广为流传,深藏民间,深受百姓喜爱,可谓蔚为大观。中国民间的“鞭春牛”风俗流传甚广,《事物纪原》中说:“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汉书.礼仪志》中说:“立春日,京师百官皆衣青衣,郡国县道官下至斗食令吏皆服青帻,立青幡,施土牛,耕人于门外以示兆民”。唐代诗人元稹的《生春》中有“鞭牛县门外,争土盖春蚕”的诗句。宋朝景佑元年,全国颁行《土牛经》。清·康熙《济南府志·岁时》中说:“立春日,官吏各具彩杖,击土牛者三,谓之鞭春,以示劝农之意焉。”《义县志·岁时》有“鞭春牛”的唱词:“一鞭曰风调雨顺,二鞭曰国泰民安,三鞭曰天子万岁春”。到清朝乾隆年间把立春鞭土牛列为国家庆典,每年专管天文历法的钦天监于六月制订次年的芒神土牛图,颁发各地,作为印制芒神春牛的规范。

⑷历代文人以牛为题材创作的诗词歌赋不胜枚举,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王维、柳宗元、元稹、张籍等;宋代的陆游、王安石、杨万里、黄庭坚、等;元代的洪希文、舒顿、赵孟、周权、张庸等;明代的李东阳、曾鲸、高启、等;清代的汤贻纷、朱彝尊、张赐宁等官员和著名诗人都有脍炙人口的咏牛诗,给人以启迪和美的享受。

⑸现代写牛的诗文就更多了,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已家喻户晓。李可染在他的牛画中写道:“给予人者多,取与人者寡,其为牛乎!”王茂亮的《牛颂》把牛的品格、功劳写得淋漓尽致:“大千世界,亿万生灵,鞠躬尽瘁,当属牛公。牛之性格,憨厚宽容;任劳任怨,蔑利轻名;但为众生,不辞羸病;默默奉献,忍辱负重。德高如岳,品节如松。穷尽赞词,难状其功。今为牛颂,谨致推崇”。

⑹在中国的词汇中,牛词典故很多,如:吴牛喘月、对牛弹琴、庖丁解牛、汗牛充栋、牛骥同皂、牛刀小试、牛鼎烹鸡、牛头马面、牛鬼蛇神、牛衣对泣、风马牛不相及等等,牛已深深融入中华文化之中。

⑺现代的牛雕塑作品更是种类繁多,琳琅满目,如:画家齐白石早年的竹根雕牧童牛,雕塑家钱绍武的牛狼斗,中国军事博物馆雕塑家刘林的犟牛,韩美林在深圳蛇口四海公园雕塑的《盖世金牛》,为迎接香港回归西藏雕塑的《雪城神牛》,深圳__雕像作者、雕塑家滕文金雕塑的《立牛》,广东著名雕塑家潘鹤为深圳创作的《孺子牛》等等,使人们受到教益和鼓舞并深受人们喜爱,《孺子牛》已成为特区人艰苦创业的象征。

⑻人们为什么喜欢牛?牛文化为什么多姿多彩?究其原因,是人们崇敬牛脚踏实地的无私奉献精神,牛的这种精神给人以启迪,给人以教育,给人以无穷的力量,给人以做人的道理。 (本文由命题人改编)

13.根据上文的介绍和表格内容的提示,填写下面空格。(3分)

介绍

对象

内 容

介绍

顺序

⑴“鞭春牛”的风俗

⑶牛的雕塑作品

14.第⑶段中运用了 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2分)

15.历代文人以牛为题材创作的诗词歌赋不胜枚举。下列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王安石咏牛诗:“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自无一毛利,主有千箱实。”不仅写出了老牛耕作的勤劳,还赞扬耕牛一毛不取的无私奉献精神。

B.南北宋时期李纲的《病牛》诗:“耕犁千亩实千箱,历尽疲惫谁抚伤。但得众生皆饱暖,不辞羸病卧残阳。”这首诗,写牛的悲惨遭遇,也写出了牛的抱怨,抱怨人吃饱穿暖了却任由自己瘦弱病倒。

C.宋代苏轼的词《浣溪沙》中有“牛衣古柳卖黄瓜”之句。牛衣,是农人在冬季为了给牛御寒,专门用草麻之类编织成器物给牛披上,反映了人对牛的关心和爱护。

D.唐朝陆龟蒙的《放牛》诗中写道:“荒坡断堑无端入,背上时时孤鸟立。”清代王恕的《牧牛词》中也写道:“牛蹄彳亍(彳 亍chìchù[古]∶慢步行走。)牛尾摇,背上闲闲立春鸟。”牛这样的庞然动物,竟允许小鸟在它的背上歇息,充分显示了牛性情的温和。

16.下面是某位初四同学写的一段演讲稿,其中的画线句子有一个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还有一处有语病,请找出加以修改。(2分)

同学们,在总结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辉煌成就的日子里,在共和国六十年迈进的曲折辉煌的历程中,我们应当继续发挥“牛”的精神,不辞风雨甘尝苦,负载耕耘哪计酬?坚定牛的雄心,树立牛的壮志,学习牛的忠诚,使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

⑴ 标点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语病:_____________________

17.(4分)右图是中国邮政发行的贺岁生肖 邮票——欢奔的火牛。请仔细观察后,简介画面中牛的特征,并点出寓意。(2分)

⑴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读右侧的漫画,描述画面内容并指出其

含义。(4分)

⑴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⑵ 写牛的诗文 ⑶ 有关牛的词汇   顺序:时间(评分:3分,各1分)

14.举例子  具体地说明了“鞭春牛”风俗的历久不衰、牛对人的重要性。(评分:2分各1分。)

15.(2分)B

16.⑴“?”改为“!”(或“。”)⑵“发挥”改为“发扬”(评分:2分,各1分。)

17. ⑴特征:强健有力、双目圆睁、四蹄奔腾、尾巴高竖,表现出奋力向前的视觉效果。⑵寓意:寄托着中国人对牛年生活红火、事业兴旺的美好期望。(评分:2分,特征、寓意各1分。)

18.⑴ 内容:一位妇女抱着因吃了问题奶粉而生病的孩子向有关部门讨个说法,有关部门都推卸责任,直至推到奶农的身上,可奶农却认为责任在奶牛身上,可怜的奶牛一脸的无奈,好像在说:“这怎么是我的错呢?”(1分)⑵ 含义:讽刺了现实生活中互相推诿、不敢主动承担责任的现象。(评分:描述画面内容2分,指出含义2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9~13小题。(10分)

①常人的眼睛能感知这个世界的五彩缤纷,识别红、橙、黄、绿、蓝、靛、紫,以及它们之间的各种过渡色,总共约有60种。那么,动物的感色能力又如何呢?科学家对此进行了研究。

②研究证实,大多数哺乳动物是色盲。如牛、羊、马、狗、猫等,几乎不会分辨颜色,反映在它们眼睛里的色彩,只有黑、白、灰三种颜色,如同我们看黑白电视一样单调。

③西班牙斗牛场上,斗牛士用红色的斗篷向公牛挑战,人们原以为是红色激怒了它。其实因为斗篷在公牛眼前不断摇晃,使它受到烦扰而发怒,如果换上别种颜色的斗篷,公牛也会出现同样的反应。

④狗不能分辨颜色,它看景物就像一张黑白照片。狗追捕猎物除了靠四条腿外,主要靠嗅觉和听觉。

⑤我们人类的“近亲”猿猴也是色盲,过着平淡无奇的灰色生活。田鼠、家鼠、黄鼠、花鼠、松鼠、草原犬等也不能分辨颜色。长颈鹿能分辨黄色、绿色和橘黄色。鹿对灰色的识别力最强。有趣的是,斑马虽然是色盲,它却能利用色彩来保护自己。斑马和其他动物混在一起吃草,黑白条可以引起注意,因为在出现危险时,只要领头马一动,所有斑马会迅速逃走。当斑马奔跑时,黑白两色条纹的晃动使得捕食动物难以快速测定距离,斑马便可以安全逃脱。

⑥鸟类则不然。除了某些过惯了夜生活的鸟类,如猫头鹰等,因为视网膜中没有锥状细胞,无法辨色以外,许多飞禽都有色的感觉。鸟在高空飞行需要找到降落的地方,颜色会帮助它们判断距离和形状,这样它们就能够抓住在空中飞行的虫子,能够在树枝上轻轻降落。鸟类的辨色能力也有利于它们寻找配偶。雄鸟常用艳丽的羽毛吸引异性。试想,如果它们感受不到颜色,那雄鸟还有什么魅力呢?

⑦多数水生动物都具有辨色能力。鲈鱼能感知颜色,生物学家用染成红色的幼虫喂它们,待其习惯以后,改用红色羊毛喂它们,鲈鱼竟然照吃不误。龙虾、小虾以及爬行动物里的甲鱼、乌龟和蜥蜴等,也都有色的感觉力。

⑧昆虫虽然属低等动物,但是它们的辨色能力比哺乳动物高明。据悉,蜻蜓对色的视觉感最佳,其次是蝴蝶和飞蛾。苍蝇和蚊子也能看见颜色。家蝇最讨厌蓝色,因而不愿接近蓝色的门窗、帐幔。蚊子能够辨别黄色、蓝色和黑色,并且偏爱黑色。勤劳的小蜜蜂生活在万紫千红的花丛中,却是红色盲,红色和黑色在蜜蜂眼里没有什么区别。蜜蜂能分辨青、黄、蓝三种颜色,但橙、黄、绿在它们看来是一样的,它们也搞不清楚蓝与紫有何不同。可是,蜜蜂能看见人所看不见的紫外线,并能把紫外线和各种深浅不同的白色和灰色准确地区别开来。

9. 本文说明的对象是 ,说明顺序是 。(2分)

10. 用“∥”给②~⑧段分层。(2分)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11. ②段中加点字“大多数”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12. 从⑥段看,鸟的辨色能力有何作用?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2分)

13. ③段说明了什么生活现象?(2分)

9. 本文说明的对象是   动物     ,说明顺序是    大小    。(2分)

10. 用“∥”给②~⑧段分层。(2分)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11. ②段中加点字“大多数”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不能。原句说明还有少数哺乳动物不是色盲,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去掉后改变了原句的意思,不符合实际情况。

12. 从⑥段看,鸟的辨色能力有何作用?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2分)

     判断距离、形状和寻找配偶

13. ③段说明了什么生活现象?(2分)

    人们不知道牛是色盲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