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3D时代

①热映的好莱坞大片《阿凡达》以其身临其境的3D(三维)效果赢得了全球影迷的好评,掀起了一股3D电影热潮,同时也让很多对3D技术持怀疑态度的人变成了3D技术的支持者,更让人们对3D家庭影视生活充满无限向往。一直徘徊在主流市场之外的3D技术终于奏响了进军家庭娱乐业的号角。

②3D是tlllree—dimensioilal的缩写,就是三维立体图像。就实质而言,这项技术原理并不复杂。人是通过左眼和右眼观察到物体的细微差异、从而感知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存在状态。在屏幕上,只要左眼和右眼看到的画面不是一幅图像,整个画面就会立体起来。

③3D技术在商业运用上已经有了较为快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3D立体影院将投资建设,3D影片的数量也在大大增加。在3D技术迅速发展的同时,影视、音乐、动漫和网络游戏的相互渗透使得3D技术在电子消费领域显现出前所未有的强势,消费电子产品中使用3D技术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

④3D技术不仅被电影界接受,在电视领域也颇受青睐。如今,各电视生产商均借机力推3D电视,希望引领今后平板电视的发展趋势。电视媒体也争先恐后地将这项先进的视觉技术引入体育比赛转播中。英国当地时间2010年1月3l目下午1 7时打响的英超联赛,阿森纳主场迎战曼彻斯特联队的榜首大战,已成为英国体育史上的第一场由3D技术转播的体育比赛。

⑤此外,3D数码相机、3D数码相框已于去年年末实现产品化。3D数码相机可以通过双镜头叠加同一场景以产生立体影像,或是利用3D功能进行不同色彩模式的对比。而3D数码相框则是利用偏光原理,将不同图像同时折射到双眼,甚至可以充当3D眼镜,将普通照片立体化。在今年1月,松下公司展出了全球第一款高清3D摄像机,其双镜头的设计可以说非常独特。松下将该机的透镜、摄像机前端和双存储卡存储器合为一体,从而使机身更加轻便,在用户进行手持式拍摄时更加灵活。同时,该机可自动对图像进行校正,不需使用任何附加设备就能直接记录3D影像。

⑥不过,真正3D时代的到来仍然需要一段时间,目前,我们虽然能去电影院体验3D电影,但资源相当有限。3D电视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没有3D节目内容的话,3D电视就只是一个摆设。技术标准的制定同样是要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另外,健康和安全也是3D显示技术急需攻克的难题。研究结果显示,观众在观看立体影像时,由于眼睛会迅速地来回移动,因而容易造成眼睛疲劳。因此,对于栩栩如生的3D立体影像带来的视觉享受,我们还需要耐心地等待。

1.选文第①)段以好莱坞大片《阿凡达》开头,有什么作用?

2.阅读第②段,用简单的语言给3D下个定义。

3、结合文意,说说真正3D时代的到来有哪些制约因素?

4.3D技术在未来还可以应用于哪些领域?请你发挥想象,举一例加以说名明。

1、答案:①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②引出说明对象(1分)。

2、

3D是人的左眼和右眼观察到物体的细微差异,从而感知到的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立体图像。(用文章第一句回答,只得1分)

3

①3D资源相当有限 1分);②技术标准的制定是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1分); ③人的健康和安全也是3D显示技术急需攻克的难题(1分)。

4.开放性试题,想象合理,言之成理即可。

答题示例:3D技术在未来还可以应用于教学,医学,水下作业,地下采矿,空中导航等领域(1分)。比如,在未来医学领域,利用3D显示技术进行手术,将大大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①在自然界有一群具有“特异功能”的细菌,它们以“吃”金属为生。首先发现的是一些“吃”铜的细菌。在20世纪初,一件奇特的事情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注意:在美国和墨西哥已开采完并被水淹没的旧铜矿中,发现了大量的铜!这些铜不像是有人放进去的,那么,它来自何处呢?科学家们猜想,可能是废矿渣中残留的铜,在某种因素的作用下“跑”了出来。经过科学家的进一步观察和研究,将铜从旧矿渣中“请”出来的是一类对铜有着特别喜好的嗜金属细菌。这些细菌以铜为食,进行自身的代谢、生长繁殖,同时促使铜从含铜的硫化物中游离出来,富集到一起,使废矿“死而复生”。

②以上发现可帮了冶金业的大忙。科学家们认为,有着“铁齿铜牙”的细菌,可以帮助人们采矿和提炼金属,并解决了人们多年来未解决的矿渣再提炼的难题。把含有金属的矿石或废渣浸泡在含有嗜金属细菌的水中,就可以达到提炼金属的目的,由于细菌在探测、采集、提炼金属方面特殊的功效,促进了一种新兴冶金工业——生物冶金业的发展。

③首先,可用细菌来“寻金”。某些芽孢杆菌,如蜡样芽孢杆菌,对黄金有特殊的“敏感性”,它们可以嗅出黄金的气味。因此,人们可以根据这类细菌的分布、增殖数量、与黄金发生的特殊颜色变化等,作为探测黄金矿的依据。人们甚至做成微生物探针,带到野外去用来标示黄金的潜在储量。

④其次,就是利用细菌来“吃”黄金了。黄金是一种十分贵重的金属,虽然在世界上分布很广,但绝大部分地区的黄金矿产含量非常低。用化学的方法来提炼黄金,成本很高,大量金矿石只能提炼出极少的黄金。然而,栖息于自然界中的嗜金属细菌具有采金和炼金的本领,这些细菌们披挂上阵,利用小巧的身躯随水钻进岩石和矿渣的每一个微小缝隙中,将分散的黄金金属微粒聚集起来,形成天然的黄金矿床。人们就可以从细菌液浸提取物中收集到纯度比较高的金子。

⑤细菌这种“吃”金属的“特异功能”,不仅为冶金业带来了新的生机和希望,而且还有清除污染、净化环境的作用。例如,全球大量的核废料正在蚕食着人类的生存空间,清洁这些有毒废料的常规办法通常非常昂贵,而且效果不佳。人类必须寻求一种新的途径来解决核废料对环境的破坏。德国科学家发现了能够在核废料中生存的球形芽孢菌,它们能够清除核废弃场中的有毒金属。

25. 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 以“吃”金属为生的细菌具有哪些“特异功能”?(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选文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 从第①段中“吃”“跑”“请”“死而复生”等词语,可以看出选文的语言具有怎样的特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嗜金属细菌(“吃”金属的细菌)。2分

26. 能够探测、采集、提炼金属,还有清除污染、净化环境的作用。3分

27. 作比较:突出说明了利用嗜金属细菌提炼黄金比利用化学方法成本低、纯度高的特点。3分

28. 生动形象。(意思对即可)3分

空气“长寿素”——负氧离子(10分)

①每当我们来到原野,漫步海边或走进森林的时候,总感到那里的空气特别的新鲜,浑身充满了轻松的感觉。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长寿素”——负氧离子。

②负氧离子是一种带电的微粒。早在一百年前,科学家们就发现了空气带电现象。空气之所以带电,就是因为其中含有负氧离子。那么,负氧离子又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知道,大气中时常发生__放电现象——闪电,就在闪电发生的瞬间,其周围的空气即被电离,从而产生了大量的负氧离子。

③ 研究表明,树木、花卉释放出的芳香挥发物质具有增加负氧离子的功能。此外,喷泉本身就是一个负氧离子发生器,甚至海里的浪花、喷花的淋浴头也都会产生负氧离子。这就是原野、海边、森林里的负氧离子格外多的原因。

④ 负氧离子在空气中不会无限增多,也不会长期停留,而是不断产生、不断消亡。据测定,北京北海公园每立方厘米的空气中含有负氧离子800多个,而在行人拥挤的王府井大街仅200个左右。负氧离子惧怕灰尘、细菌、病毒,一旦碰到这些小的颗粒,就会发生电荷的传递,致使灰尘和细菌的颗粒变大,当空气托不住它们时便降至地面。这就是负氧离子多的地方有毒颗粒少、空气格外清新的原因。

⑤负氧离子对人的健康非常有益。它不仅能使空气清新,还可以灭菌、除尘、治病。当空气中负氧离子浓度很高时,能抑制多种病菌的繁殖,降低血压,消除疲劳,促进肌体的新陈代谢,调节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正因如此,人们才称负氧离子为“空气长寿素”。

⑥据最新出版的美国《生活》杂志报道,世界上三个有名的“长寿村”——巴基斯坦东部的芬扎、厄瓜多尔南部的毕路卡其巴以及前苏联高加索的一个村庄,仅百岁以上的寿星就有数百人。这三个长寿村皆是群山环抱、绿树成荫,负氧离子浓度很高。

⑦懂得了负氧离子的有关知识,我们就要在工作、学习之余经常到郊外、森林、海边去放松放松,这对身体健康是非常有益的。

22.本文开头在写法上的两个突出特点是什么? (2分)

23.概说负氧离子产生的三种途径。(3分)

24.负氧离子浓度高的地方,空气中的细菌、病毒少,原因有哪些?(5分)

22、一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二是点题。(2分)

23、一是闪电,二是树木、花卉释放出的芳香挥发物质,三是水花。

24、一是负氧离子惧怕灰尘、细菌、病毒,一旦碰到这些小的颗粒,就会发生电荷的传递,致使灰尘和细菌的颗粒变大,当空气托不住它们时便降至地面。(3分)二是当空气中负氧离子浓度很高时,能抑制多种病菌的繁殖。(2分)


地下水危机

据统计,目前全球大约15亿人口的饮水来源是地下水,亚洲1/3人口的饮水靠地下水提供。目前工业用水在全部地下水用水中的份额已占了19 % ,且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地下水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减少着,而且由于地下蓄水层沉积物变得致密,地下蓄水层的储水量不可逆转地永久性缩减。
在地下水储量缩小的同时,地下水污染也在许多地方突出地表现出来。地下水污染与地表水污染有着明显的不同:地下水污染,往往是逐渐深入的,很难及时发现。经过层层过滤,地下水受到某些成分的严重污染时,往往是无色无味的,不易觉察。由于地层的阻留,地下水中的污染物含量一般是微量的,不会引起人类的疾病,但是却会在人体内富集,造成多系统的损伤,甚至会影响到几代人的健康。
工业生产过程中会排出大量含有各种有毒有害元素的废水,人类通过化学、物理、生物等各种方法处理了部分工业污水,但还是会有大量废水没有经过处理而排入城市下水道、江河湖海或直接排到水沟、大渗坑里让其自行消失,这些都是导致地下水工业污染的主要原因、
20 世纪40 年代,人类开始使用化工合成的农药来消灭病虫害,一部分未被吸收的农药会随地表径流渗入地下蓄水层造成污染,对地下水质造成威胁。据报道,在30 年前使用DDT 的地方,目前地下水中仍然存在这种农药,且部分地区地下水中DDT 含量超标几千倍。自20 世纪五六十年代起,化肥使用量在逐年增加。近几年,相关部门通过对地下水的监测发现,硝酸盐含量都有上升的趋势,有些地方甚至超标30 倍以上。

长期以来.城市的生活污水没有经过任何处理而直接排放,只是靠地表水体的自净能力来消除其中的污染物质,但水体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据统计,我国约有80%以上的河遭到污染,有的污染相当严重.甚至不能用于灌溉农田。这些污染后的地表水都成了地下水的污染的源头之一。
地下水早已不再是人们想象当中的地下水了,其污染状况不容忽视,人类需要对地下水环境的治理高度重视起来,这样的醒悟越早越好。

(选自《百科知识》 2010年第15 期,有删改)

17.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 分)

18.地下水污染有何特点?( 3 分)

19.下列加点词语能否删除?为什么?任选一题作答。(3分)
(l)经过层层过滤,地下水受到某些成分的严重污染时,往往是无色无味的,不易觉察。
(2)据统计,我国约有80 %以上的河遭到污染,有的污染相当严重。

20.“据报道,在30 年前使用DDT 的地方,目前地下水中仍然存在这种农药,且部分地区地下水中DDT 含量超标几千倍”。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意在说明什么?( 3 分)

21针对目前地下水污染的状况,请你写一句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宣传语,注意语言简洁(2

17.地下水危机(2分)

18.①很难及时发现。②无色无味,不易察觉。③污染物含量小,但影响人的健康。(一点1分,意对即可,共3分.)

19.选择其中一个小题即可。(1)不能删,“往往”是指通常是这样的。但不排除特殊情况,加上它使说明语言更准确。(2)不能删,“据统计”表明地表河流遭到污染的比例是比较准确而有根据的,去掉它便没有说服力。(意对即可,3分)

20.列数字或举例子。(1分)“30年前”说明污染物潜伏时间之久,“几千倍”说明污染程度之深。用数字说明地下水污染的危害性。(2分)(意对即可,共3分)

21.示例:保护地下水,水清如纯露。(不要求是对偶句,单句也可.2分)

梳头的学问
  ①每天梳头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为什么古人总是说要天天梳头?因为梳头实际上就是在梳经络。
  ②您看头的侧面全是胆经,有20多个穴位,您都不用找,就这么一梳,哪块有点疼,就证明哪块有阻塞,您就反复地揉它,不知道那个穴叫什么名字没关系。因为您一梳头,胆经上的20多个穴位就全部“一网打尽”了。
  ③开始梳头的时候,您会发现,长期头痛或者胆囊不好、有乳腺增生这些胆经阻塞方面问题的人,头上一定有相应的阻滞点。经络是连着的,下面有堵的地方,它上面也堵。所以您这么一梳,就会发觉某处有疼的地方,用大拇指一点一揉,会发现里面还有一些结节、疙瘩之类的东西,这时,您一定要把这个东西揉开了。
  ④每天梳头多长时间为好呢?坚持每天300次就非常好了。有人说我有的是时间,梳3000次怎么样?那当然更好。头不怕多梳,您就记住,多梳头好处大了。头为诸阳之会,所有的气血都是奔着头上来的,头就怕堵住了,一堵住什么心血管疾病、脑梗塞之类的问题就全来了。您把头多梳梳,头部一清爽,这些问题就基本解决了。所以梳头是能消百病的妙法。
  ⑤有人说:“我不敢梳头,因为头发本来就少,还老掉。”我说:“越是这样的人,越得多梳。为什么?您别怕掉头发,因为,凡是用手指头一梳就掉的头发,它根本就是在头上面浮搁着呢!您不动它,睡觉起来后也是一床,您不如干脆先给它弄下来就完了,剩下的头发就个个都是精英了。这就跟种花似的,您得把那些枯叶剪下去,别让它也跟着一块吸收营养,最后剩下的那些才是茁壮的。”
  ⑥还有的人说:“我也不敢梳头,我一梳头就白花花的跟下似的,全是头皮屑,没法梳。”他觉得越梳头皮屑越多。其实,如果能坚持每天梳头至少300次,连着梳1周,您再梳的时候就会发现已经没什么“雪花”了,而且梳完以后会看到满手都是油污污的。这说明您把堵塞在毛孔上的这些黑油(中医讲的湿气、痰浊)给梳出来了,这样当然就不长头皮屑了。
  ⑦梳头不但可以治疗脱发和头皮屑,还具有保健作用。当头发浓密起来后,就证明您的气血越来越足,肝肾的功能提高了。另外,有的时候我们想补补肝、补补肾,但有时直接补不到,效力达不到这个地方,怎么办呢?“诸病于内,必形于外”,人体的里面和外面是有通路的。谁是它的通路?头部就是它的通路。您经常梳梳头,就跟肝肾通上了。人不可能头发很浓密而肝肾却很弱,这是绝不可能的。头发浓密了,肝肾的功能也就提高了,这是一体的两面,只要提高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提高了。
  ⑧梳头时,除了头两侧,正面也要全梳。头的正面是膀胱经,是专门抵御风寒的。有的人经常容易感冒,就是风寒老进来的原因。您把膀胱经多梳梳,就不容易患感冒了。还有的人总觉得头晕,脑供血不足,什么原因?是督脉堵塞住了。督脉这条中间线,下至尾骨,与肾经相通,上行巅顶百会穴,如果时时保持通畅的话,您就会越梳越精神。
(选自《求医不如求己》,中里巴人著,江苏文艺出版社)
5.你认为作者写作本文的最主要目的是( )
A.告诉读者不要小看梳头。 B.提醒人们梳头能够发现病症。
C.介绍梳头的重要之处。  D.强调梳头具有保健健作用。
6.对梳头的学问总结有误的一项是( )
A.梳头是梳经络。       B.梳头能够治好心血管疾病、脑梗塞等疾病。
C. 梳头可以治疗脱发和头皮屑。 D.梳头具有保健健作用。
7.下列说法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梳头实际上是在梳经络,头的侧面全是胆经,有很多穴位,一梳头,哪块疼就证明哪块有阻塞。
B.头是诸阳之会,如果堵住,心血管疾病、脑梗塞之类的问题就都来了,多梳头就能够完全解决。
C.坚持每天梳头至少300次,连着梳头l周,把湿气、痰浊给梳出来,就能治疗老掉发的毛病。
D.依据“诸病于内,必形于外”的理论,—个人如果头发稀疏就证明他的肝肾功能非常虚弱。

5、C  6、B   7、A  

⑴美国能源部布鲁克黑文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利用柠檬清除土壤和垃圾中污染物的新方法,它能够清除几乎所有的普通有毒金属镉、铅、锌以及放射性物质,比如铀、钍、铂、钴、绝和缌。用这种方法处理后的土壤有害物质大大减少,并被转变成有用物质。此技术已申请专利。

⑵使用这种技术处理废物时首先用柠檬酸溶液“清洗”受到污染的土壤。这种酸能够附着到普通金属和放射性物质上形成化合物。使用柠檬酸的好处是它对土壤破坏性很小,而且不会长久地停留在土壤里,土壤细菌能够降解几种柠檬酸化合物,使这些金属从土壤的柠檬酸溶液中分离出来以达到回收利用的目的。

⑶这些土壤细菌不能降解柠檬酸与放射性物质形成的化合物,因此人们将溶液过滤后就能够把普通金属与放射性物质分离。对于溶液中柠檬酸与放射性物质的化合物,科学家则采取了另外一个步骤,即用阳光照射。比如溶液中的柠檬酸双氧铀经阳光照射后就会分解,使铀以一种浓缩的方式被分离出来。

⑷这种方法使用过的柠檬酸还能再次利用。利用这种方法能够清除污染土壤里99%的铀、95%的铅和其他有毒金属。

13、从全文看,人们为什么要用柠檬酸清除土壤和垃圾中污染物?(3分)

14、人们是怎样解决“土壤中的细菌不能降解柠檬酸与放射性物质形成的化合物”这一问题的?(3分)

15、使用柠檬酸清除土壤与垃圾中的污染物的方法能达到怎样的效果?(3分)

1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去掉吗?为什么?(3分)

“它能够清除几乎所有的普通有毒金属镉、铅、锌以及放射性物质”

17、你觉得人类除了寻找清除土壤中有害物质的新方法以外,还可以采用怎样的方法防止土壤污染?(提一至两条建议)(2分)

13、因为柠檬酸对土壤的破坏性很小,而且它不会长久停留在土壤中,土壤中的金属能通过细菌从柠檬酸的溶液中分离出来以达到回收利用的目的。

14、⑴人们用将溶液过滤的方法使普通金属与放射性物质分离。⑵用“阳光照射”的方法使放射性元素从溶液中分离。

15、使用这种方法能够清除污染土壤里99%的铀、95%的铅和其他有毒金属。用这种方法处理后的土壤有害物质大大减少,并被转变成有用物质。

16、不能去掉。“几乎”表示大部分,但并非所有,如果去掉,就变成能清除全部的有毒金属,语言太绝对与实际不符。

17、只要办法合理、科学即可。如:集中处理有害金属,不能让它们流失到土壤中污染等。

如果一种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衍。1988年,几只原本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斑贝(一种类似河蚌软体动物)被一艘货物带到北美大陆。当时,这些混杂在仓底货物中的“偷渡者”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意,它们被随便丢弃在五大湖附近的水域中。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里竟成了斑贝的“天堂”。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斑贝的数量便急剧增加,五大湖内的疏水管道几乎全被它们“占领”了。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
“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二战期间,棕树蛇随一艘军用货船落户关岛,这种栖息在树上的爬行动物专门捕食鸟类,偷袭鸟巢,吞食鸟蛋。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一些生物学家在乘坐由关岛飞往夏威夷岛的飞机上曾先后6次看到棕树蛇的身影。他们警告说,夏威夷岛上没有任何可以扼制棕树蛇繁殖的天敌,一旦棕树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户,该岛的鸟类将在劫难逃。许多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将“生物入侵者”的增多归罪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事实上许多“生物入侵者”正是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达到“偷渡”的目的的。以目前全球新鲜水果和蔬菜贸易为例,许多昆虫和昆虫的卵附着在这些货物上,其中包括危害极大的害虫,如地中海果蝇等。尽管各国海关动植物检疫中心对这些害虫严加防范,但由于进出口货物数量极大,很难保证没有漏网之“虫”。此外,跨国宠物贸易也为“生物入侵者”提供了方便。近年来,由于引进五彩斑斓的观赏鱼而给某些地区带来霍乱病源的消息时常见诸报端。一些产自他乡的宠物,如蛇、蜥蜴、山猫等,往往会因主人的疏忽或被遗弃而逃出,为害一方。

15.“生物入侵者”带来的不良后果有哪些?(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划线句子“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4分)

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斑贝的数量便急剧增加,五大湖内的疏水管道几乎全被它们“占领”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你认为选文的说明语言有何特点?试举例分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2分)①“生物入侵者”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②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两点,各1分)

16、(3分)①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1分)

②作用: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2分)

17、(4分)①“到目前为止”,从时间上进行了限制,说明到现在为止已经耗掉的数目(1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1分)。

②“几乎”从程度范围上限定,说明疏水管道大部分被它们“占领”了,还有少部分没有被占领(1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1分)。

18、(2分)把欧洲大陆的斑贝比作“偷渡者”,它们不知不觉地登上北美大陆,并悄悄地给人类造成危害,语言生动形象。(举例1分,语言特点1分,举其它例子亦可。)

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13-16题。(10分)

国宝——大熊猫

大熊猫的学名其实叫“猫熊”,意即“像猫的熊”,也就是“本质类似于熊,而外貌相似于猫。”严格地说,“熊猫”是错误的名词。这一“错案”是这么造成的:解放前,四川重庆北碚博物馆曾经展出猫熊标本,说明牌上自左往右横写着“猫熊”两字。可是,当时报刊的横标题习惯于自右向左认读,于是记者们便在报道中把“猫熊”误写为“熊猫”。“熊猫”一词经媒体广为传播,说惯了,也就很难纠正。于是,人们只得将错就错,称“猫熊”为“熊猫”。

其实,科学家定名大熊猫为“猫熊”,是因为它的祖先跟熊的祖先相近,都属于食肉目。

后来熊一直保持肉食习惯,而大熊猫却弃荤食素,最喜翠竹,偶尔也吃玉米秆、幼杉树皮。这是为什么呢?据科学家研究,大熊猫远祖虽是肉食动物,后来,由于寻不着肉食,只得吃满山丛生的竹子,代代相传,也就养成了吃竹子的习惯。大熊猫食用的竹类共有17种,其中最爱吃的是冷箭竹和华橘竹。不过,竹子中的营养成分不多,主要是难以消化的纤维素,所以大熊猫食量很大,一头成年的大熊猫每昼夜最少要吃15~20公斤竹子,排出大量消化不了的纤维素。凡是大熊猫活动的地方,最容易发现的就是一堆堆纤维素粪便。不过,大熊猫有时也显露食肉的本性,捕食竹鼠之类动物。

大熊猫的活动范围与季节关系很大,冬春季多生活在3000米以下没有积雪或积雪较少的山谷地带。冬天照常活动,没有冬眠的习惯。夏秋两季则多在3000米以上的地带活动。天气炎热时,也常到山沟里的小溪、小河旁喝水,有时候还下水游泳。大熊猫没有固定的栖息场所,到处流浪,走到哪里,吃到哪里,睡到哪里。别看它笨重肥大,走路摇摇晃晃,爬起树来却挺高明。它的听觉非常灵敏,受到惊扰时,就非常灵活地攀上高高的树梢,躲藏起来。

大熊猫性情孤僻,平时独来独往,只有在发情期,雌雄才暂时同居。它们的繁殖力很低,一般每胎产一仔,有时可产两仔。分娩期间多以枯树洞为巢穴。奇怪的是,一只体重100公斤以上的成年大熊猫,刚生下来的仔熊猫却小得出奇,体重只有0.1~0.15公斤,像只小老鼠,仅相当于母体重量的千分之一,因此不易成活。大熊猫从出生到长大为成体约需两年左右时间。

正因为大熊猫繁殖艰难,存活又难,所以如今我国野生的大熊猫屈指可数,估计只有1000只左右。

大熊猫之所以珍贵,不仅因为它体态可爱,数量稀少,更重要的是,它是有着300万年历史的古老动物,对科学工作者研究古代哺乳动物具有珍贵的价值。化石研究表明,大熊猫

几百万年来的形态构造变化不大,现今的大熊猫仍然保留着许多原始的特征。因此,大熊猫有着“活化石”之称。

选自叶永烈《国宝——大熊猫》,有删节。

13.选文围绕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这一中心,运用 顺序分别介绍了大熊猫的 等情况。(3分)

14.结合全文说说大熊猫珍贵的主要原因。(2分)

15.“一头成年的大熊猫每昼夜最少要吃15—20公斤竹子,排出了大量消化不了的纤维素。”一句的“最少”一词能否删去,并请说明原因。(3分)

16.选文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在表达上有何作用?(2分)

13.逻辑(1分)  食用习惯   活动范围  繁殖  生长状况(1分) 

14. 它体态可爱  数量稀少(1分)  具有研究古代哺乳动物的珍贵价值(1分)

15. 不能删去(1分)原因:“最少”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它比较客观地说明了熊猫每昼夜的竹子食用量,删除后意思的表达就绝对化了,容易被理解为每天只食用15到20公斤。(2分)

16. 例数字、打比方、作比较说明;(打出其中一种1分)作用:充分说明了大熊猫繁殖能力低,且不易成活,进一步突出了大熊猫的珍贵。(1分)

DNA是首藏头诗

藏头诗,是杂体诗中的一种,它将作者要表达的内容按顺序嵌入诗句中。比如每句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就可以传达出某种隐含的意义。《水浒传》里“吴用智赚玉麒麟”一回中,吴用题诗于卢俊义家的墙壁上:“芦花丛里一扁舟,俊杰俄从此地游。义士若能知此理,反躬逃难自无忧。”诗句中暗藏了“卢俊义反”四字,结果,这成了官府治罪的证据,终于成功地把卢俊义“逼”上了梁山。四行诗句中,每句首字除了自己在诗句中的“本职工作”外,都承担了“双重任务”。细胞核中的DNA也是一首“藏头诗”,它如何表达自己的多重含义呢?

生物的遗传物质DNA是由代号为A.、T.、c、G.的四种碱基排列而成的生命天书,它包含了生命存在的一切秘密,这篇长长的文章中含有一段段有意义的语句——基因,如一首首诗一样,而正是这些基因决定了生物的生老病死。

由于遗传物质太重要了,因此生物体采取了多种方法对DNA进行保护,细胞核的作用之一就是保护遗传物质。此外,DNA将自己缠绕在一些特定的蛋白质——组蛋白上,形成核小体,DNA在核小体的基础上,继续缠绕折叠,珍珠链绕成了珍珠麻花,如此下去,伸展开足有1米长的DNA链绕成很短的丝状染色质,尺寸只有纳米级,被轻松地放进小小的细胞核里。①核小体显然是保护DNA的首要功臣,但是科学家们发现,覆盖了整个染色质的核小体的分布并不是随机的、均匀的。②

现在,以色列和美国的研究人员分析了酵母菌的基因组中约2OO个核小体的位置, 发现有一个暗含的模式决定着核小体的分布。在DNA链上,每隔1O.个碱基就出现一个特殊的指令信号,这种信号有规则地循环,就像藏头诗中每行的第一个汉字一样,决定了核小体该怎么分布。③

这些信号就是DNA的第二类编码,作为遗传物质,它们一方面加入到生产蛋白质的工作中,另一方面,它们还控制着核小体的位置。第二类编码也许能够帮助科学家解释一些难题,比如科学家过去发现,生物体的每个细胞都拥有一套完整的基因组,然而在生命的大部分时间里,生物只让部分基因发挥它们的功能。而现在,科学家明白了,也许那些没有发挥功能的基因就像藏头诗一样,另有大用,而不是闲呆在DNA链上无所事事。④

此外,研究人员认为,由于核小体结构存在于大多数真核生物细胞中,它们识别出来的遗传代码应该存在于包括人类在内的许多生物之中。有些疾病,如癌症就是由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形态的改变引起的。研究人员认为核小体的定位代码有助于揭示许多疾病的病理。

13.文章中引用《水浒》事例,作用是

A.介绍历史典故,丰富读者的历史知识。

B.扩充内容,增添文采。

C.用举例子的方法诠释藏头诗,引出DNA的编码规律。

D.《水浒》中的藏头诗具有代表性,有助于理解本文内容。

14.“核小体的这种非随机性的分布似乎有着某种特别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决定了核小体

在何时、何处,怎样沿着DNA链进行定位的呢?”这句话应该位于文中的位置是

A.①B.②C.③D.④

15.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遗传物质DNA决定了生物的生老病死。

B.细胞核有保护遗传物质的作用。

C.[)NA的第二类编码,一方面加入到生产蛋白质的工作中,一方面,还控制着核

小体的位置。

D.核小体的定位代码有助于揭示许多疾病的病理,攻克由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形态的

改变引起的癌症。

16.根据文章内容,下列选项中与“DNA是首藏头诗”无关的一项是

A.DNA的四种碱基排列如同一首首诗。

B.DNA链上的指令信号有规则地循环,决定了核小体该怎么分布。

C.基因组中没有发挥功能的基因就像藏头诗一样,另有大用。

D.覆盖整个染色质的核小体的分布不是随机的、均匀的。

17.本文中没有出现的说明方法是

A.举例子B.下定义C.作比较D.打比方

18.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B.本文是以空间作为说明顺序。

C.本文是以藏头诗为说明对象。D.本文语言通俗易懂生动形象。

    13.C    14.B    15.D    16.D    17.B    18.A

  

15.阅读“意大利国家馆”内容,不属于透明混凝土特征的一项是(2分)( )

A.形成不同透明度的渐变

B.感知建筑内外部的温度

C.清晰显示展馆内的湿度

D.制造出幻化的光影效果

16.阅读“西班牙国家馆”内容,其中画线部分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英国国家馆”内容,说一说覆盖在建筑外部的大量“触须”的作用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选文介绍的展馆在富有创意地呼应“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世博主题时,也强调了各自最关注的焦点:意大利馆是

;西班牙馆是;英国馆则突出了城市建设中人对自然的关注。(4分)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在“三言两语话世博”主题活动中,你要向同学们介绍德国国家馆。请从选文中提取相关信息,作为你介绍的要点。(70字左右)(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选D。“能制造出幻化的光影效果”是展馆内部类似“刀锋”的设计成果。

16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的理解。找出本段的中心句,第一句即是本段的中心句。说明方法都是为了更好地说明事物的某一特点,使之更有说服力。意思对即可。

答案:画线句列举了8 524、12 000等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西班牙馆是一座(复古而创新的)巨大的“藤条篮子”建筑,很有说服力。

17可以在展馆表面形成可变幻的光泽和色彩,组成各种图案。

18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根据题干的提示,找出各展馆的创意,即设计的重点即可。

答案:①侧重体现了(城市建设中)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融合;(答“唤起了人们对不同文化的关注”也可)

②强调了现代城市发展中对传统文化的吸纳和包容(言之有理即可)

19(示例):德国馆有动感隧道、水下世界、动力之源等展厅。“动力之源”展厅内一个装有感应装置的巨大金属球能随人群的动作、呼声而变化摆动的速度和幅度,提醒大家一起来创造都市活力。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