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从天降,谁为真凶

⑴2010年8月7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甘肃省舟曲县,昔日秀美的山中小城顿时满目疮痍,许多同胞不幸罹难。罪魁祸首,就是泥石流。那么,泥石流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

⑵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相对于普通洪水,泥石流含有大量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最高体积含量可达80%,因而具有更大的破坏力。它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

⑶舟曲县城所在的白龙江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山谷地势高差达1000-2000米,而且舟曲正好处于两山之间的峡谷地带,这给泥石流汇集和流动形成了天然的地理条件。舟曲位于龙门山地震活动带北缘,又临近天水地震活动带。由于历史上的几次大地震,舟曲附近的地质构造岩性松软、破碎,风化程度严重,堆积物很多。此外,灾害发生之前持续的干旱造成附近山体干缩,加大了岩石间、山体间的缝隙,使原本已十分松散的岩体、山体互相之间更加没有黏性。

  ⑷这些地质条件给舟曲埋下了安全隐患,但如果没有力量去推动这些松散物质的话,泥石流依然不会发生。暴雨就是推动泥石流的“手”。

⑸处于黄土高坡上的舟曲县原本是一个干旱的地区,多年的平均年降水量不到200毫米。有历史记载的暴雨近百年来只发生过2次,分别是1973年7月12日的57.2毫米暴雨和1994年8月8日的63.3毫米暴雨。舟曲泥石流暴发当晚,该地区在短短40分钟内突降97毫米的大暴雨。大量的水浸透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形成了泥石流。作为生命之源的水成了这场灾难的导火索和帮凶。

⑹如果说强降雨是“导火索”的话,山体风化、水土流失则是“火药”,而人类活动担当了“催化剂”的角色。

20世纪50年代,舟曲县森林覆盖面大,生态环境平衡,有“陇上江南”之称。然而之后的半个多世纪,舟曲的森林覆盖率从67%锐减到20%。森林的过度砍伐导致舟曲水土流失严重,山体风化,土地裸露,一旦遇到狂风暴雨,泥石流就容易形成并沿着山谷倾泻而下。另外,近10年来,舟曲县获批的大小水电站有55座。修建水电站要炸山辟地,会令岩体变得松动,植被遭到破坏,制造了大量的松散物质。更有甚者,舟曲矿产资源丰富,开矿遗留的废弃土石处理不当,使松散碎屑物质量大增。这样,在自然状态下需数十、数百乃至上千年才能聚集起来的松散碎屑物质量,现在几年内便达到了。桶里装满了“火药”,自然一点就炸。

⑻由此可见,舟曲泥石流的形成不完全是因为天灾,人为因素也促进了泥石流的发生发展,扩大了它的规模,加重了危害程度。在经济发展中应该重视环保,只有真正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才能避免悲剧重演。

1.请简要概括舟曲泥石流形成的原因。(3分)

;⑵ ;⑶

2.第⑺段中划线句运用了作比较、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3分)

3.第⑵段“它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一句中,加点的“往往”一词不能删掉的理由是什么?(3分)

答:

1.⑴地质条件;⑵暴雨或强降雨;⑶人类活动或人为因素。

2.列数字   表明短时间内森林覆盖率锐减,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人类过度砍伐森林造成了环境的恶化,加速了泥石流的形成。

3.往往,表示大多数情况如此,但不排除个别情况,更加切合实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祸从天降,谁为真凶

①2010年8月7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甘肃省舟曲县,昔日秀美的山中小城顿时满目疮痍,许多同胞不幸罹难。罪魁祸首,就是泥石流。那么,泥石流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

②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相对于普通洪水,泥石流含有大量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最高体积含量可达80%,因而具有更大的破坏力。它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

③舟曲县城所在的白龙江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山谷地势高差达1000-2000米,而且舟曲正好处于两山之间的峡谷地带,这给泥石流汇集和流动形成了天然的地理条件。舟曲位于龙门山地震活动带北缘,又临近天水地震活动带。由于历史上的几次大地震,舟曲附近的地质构造岩性松软、破碎,风化程度严重,堆积物很多。此外,灾害发生之前持续的干旱造成附近山体干缩,加大了岩石间、山体间的缝隙,使原本已十分松散的岩体、山体互相之间更加没有黏性。

  ④这些地质条件给舟曲埋下了安全隐患,但如果没有力量去推动这些松散物质的话,泥石流依然不会发生。暴雨就是推动泥石流的“手”。

⑤处于黄土高坡上的舟曲县原本是一个干旱的地区,多年的平均年降水量不到200毫米。有历史记载的暴雨近百年来只发生过2次,分别是1973年7月12日的57.2毫米暴雨和1994年8月8日的63.3毫米暴雨。舟曲泥石流暴发当晚,该地区在短短40分钟内突降97毫米的大暴雨。大量的水浸透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形成了泥石流。作为生命之源的水成了这场灾难的导火索和帮凶。

⑥如果说强降雨是“导火索”的话,山体风化、水土流失则是“火药”,而人类活动担当了“催化剂”的角色。

20世纪50年代,舟曲县森林覆盖面大,生态环境平衡,有“陇上江南”之称。然而之后的半个多世纪,舟曲的森林覆盖率从67%锐减到20%。森林的过度砍伐导致舟曲水土流失严重,山体风化,土地裸露,一旦遇到狂风暴雨,泥石流就容易形成并沿着山谷倾泻而下。另外,近10年来,舟曲县获批的大小水电站有55座。修建水电站要炸山辟地,会令岩体变得松动,植被遭到破坏,制造了大量的松散物质。更有甚者,舟曲矿产资源丰富,开矿遗留的废弃土石处理不当,使松散碎屑物质量大增。这样,在自然状态下需数十、数百乃至上千年才能聚集起来的松散碎屑物质量,现在几年内便达到了。桶里装满了“火药”,自然一点就炸。

⑧由此可见,舟曲泥石流的形成不完全是因为天灾,人为因素也促进了泥石流的发生发展,扩大了它的规模,加重了危害程度。在经济发展中应该重视环保,只有真正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才能避免悲剧重演。

1.请简要概括舟曲泥石流形成的原因。

;⑵ ;⑶

2.第⑦段中划线句运用了作比较、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3.第②段“它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一句中,加点的“往往”一词不能删掉的理由是什么?

答:

4.第⑥段文字,在结构上起着 的作用,在语言上体现了说明文语言

的特点。

1.⑴地质条件   ⑵暴雨或强降雨   ⑶人类活动或人为因素

2.列数字   表明短时间内森林覆盖率锐减,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人类过度砍伐森林造成了环境的恶化,加速了泥石流的形成。

3.“往往”表示大多数情况如此,但不排除个别情况,更加切合实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过渡或承上启下  生动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7题。(13分)

椅子改变中国文化

①椅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家具之一,它源于东汉末年传入中原的一种名叫“胡床”的折叠板凳。到唐代中期,胡床逐渐演化为我们常见的有靠背、有扶手的椅子。之后,椅子在宋朝广泛流行。它的流行逐渐改变了人们跪坐在席子上的“跽(jì)坐”姿态,解放了人们的腿脚,更重要的是它对中国古代文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②首先是对房屋的建筑结构及其内部布局产生影响。在房屋建筑中,以前人们坐姿低矮,窗户的位置也相应较矮,椅子的出现使窗户的位置明显升高。同时,椅子的出现也对房屋内部布局产生了较大影响。传统的坐姿要求房屋的中间尽量空阔,以供人们席地而坐。而椅子出现后,人们就不需要为席地而坐预留太大的空间,家具的数量也因此增加起来。

③椅子的出现还影响了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椅子出现后,人们坐姿明显升高,自然而然出现了一些高足家具,高足的桌子也就应运而生,逐渐成为人们最主要的吃饭、看书的家具。这些高足家具的出现,还引起了杯盘、碗碟等生活用具的改变。到了宋代,很难再看到高足的餐具,碗、盘、杯等用具都变得玲珑精巧。这些变化直接影响到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比如,人们进餐方式的变化,以前人们围坐在一起进餐很困难,一般是分餐制。椅子和高足的桌子出现后,人们开始围坐在一张桌子旁吃饭,分餐制也随之变成了合餐制。

④椅子的出现更为重要的是强化了国人心中的皇权意识。椅子出现之前,人们在正式场合必须跽坐。皇帝和群臣议事,大臣向皇帝跪拜时,皇帝其实也基本是跪着的。这种坐姿的平等拉近了皇帝和臣子之间的关系,那时的君臣关系更像是事业上的合作伙伴,那时的“跪”没有低下的含义,而是一种恭敬虔诚的表现。椅子出现之后,“跪”的意义与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皇帝坐在椅子上居高临下,臣民们则跪拜在地上,这种礼节上的巨大不平等奴化了国人,使国人潜移默化地奴颜婢膝起来,进而更加强化了国人心中皇权至上的意识。

⑤可能有人奇怪,欧洲人也“跪”,为什么没有出现奴化的现象呢?因为欧洲人的礼仪中,“跪”是很少的,除了向上帝双膝跪下,对任何人都不用双膝跪下,就算见了本国的君主,也只是单膝跪地而已。而在我国古代,“跪”是最常用的礼仪,不光用于君臣之间,还广泛用于下级与上级之间、百姓与官员之间。可见,“跪”在我国古代是更具不平等性的,尤其在椅子出现后,这种不平等性就逐渐显现出来,强化了国人的奴化心理。

⑥总之,从我国历史的发展来看,无论是像椅子这样不起眼的简单发明,还是像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样的大发明,都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影响了我们的文化。其实,发明原本就是一种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身边的发明越来越多,它们也在无形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影响着我们的文化,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有删改)

14.通观全文,作者认为椅子的出现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分条作答。(3分)

  

15.第④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指明并简要分析它在文中的作用。(3分)

  

16.文章②③④段能否调换顺序?请从说明顺序的角度思考并结合原文分析作答。(3分)

  

17.作者认为“发明原本就是一种影响”,就此,请联系现实生活举一例阐述你的见解。(4分)

  

14.(3分)①对房屋建筑结构及其内部布局产生的影响;②对人们生活习俗改变的影响;③对国人心中皇权意识的强化。(一点1分,共3分。语意相近即可)

15.(3分)作比较(1分),现前后人们“跪”这种行为的内涵进行比较(1分),突出其变化,强调椅子的出现更为重要的是强化了国人心中的皇权意识 ( 或强调了椅子的出现对国人心理的影响)(1分)。(语意相近即可)

16.(3分)不能对调,因为这里这三段采用了逻辑顺序(1分),作者先说椅子的出现对房屋的建筑结构所产生的影响,再说到对人们生活习俗和心理的影响(1分),这是由具体到抽象的说明顺序(或有浅入深,或由表及里)(1分)。(只有判断,无阐释不给分。语意相近即可)

17.(4分)(能明确提出观点给1分,能围绕观点举例并准确阐释给2分,语言通畅给1分)参考示例:网络聊天软件的发明,促进了人们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比如像QQ聊天这样的交流方式,从形式上直接缩短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距离,使人们的联系更为广泛,视野更为开阔,这些都必然影响着我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推动着文化的发展。

熊猫粪便成了香饽饽 刘 慧

①被称为“国宝”的大熊猫,真的浑身是“宝”,就连它的粪便也不例外。科学家近日发现,熊猫的粪便中含有一种强大的细菌,可以帮助生产新一代生物燃料,解决未来地球的能源危机。

②无独有偶,日前,媒体曝光利用熊猫粪便作为肥料培育的“熊猫茶”宣称具有抗癌奇效,竟卖出44万元1公斤的“天价”。 这个茶叶之所以会叫“熊猫茶”,是因为这些茶是产自四川省雅安市顶峰村,开发者安琰石用了10吨熊猫粪便施肥种植出来的“稀品茶叶”,而且开发者还凭直觉认为,这个用熊猫粪便种出来的茶是具有抗癌效果的。那么,熊猫粪便真的如此神奇吗?

③“用熊猫粪种茶真能提高茶的品质吗?”植物学博士、科学家协会成员史军特地在果壳网上发表文章进行阐述,在他看来,“熊猫茶”宣传的抗癌功效不过是“无厘头的台词”。史军称,现在没有任何报道说竹子里面有一些抗癌的成分,即使有,茶叶也是不会吸收的,因为茶树的根主要吸收氮磷钾这样的矿物质元素。

④据专家介绍,大熊猫粪便的主要成分为竹子、竹笋的残渣,由于熊猫的胃肠功能欠佳,只能吸收食物中百分之二十几的养分,所以其粪便中的营养成分确实不少。加之圈养熊猫的食物中还添加有不少其他营养食品,所以粪便中的蛋白质、粗纤维等的含量的确很高,用它作为种茶的肥料毫无问题;但是这样种出来的茶叶,能否将竹子中的抗癌功能进行“传递”,对人体是否具有抗癌保健功能,目前还没有任何科学依据能够证明。

⑤不过,美国密西西比州立大学研究员阿什莉·布朗在最近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中称,他们已经在大熊猫粪便中找到一种细菌,可以有效地打破坚硬的植物细胞壁,使之转化为糖,进而制成生物燃料。将植物转化成糖再提炼燃料,是生产生物燃料的常规方法之一。目前许多厂商都在使用天然或人工培育的微生物来溶解植物细胞壁,进而制成糖。这些微生物有时无法以迅速而经济的方式工作,于是厂商会对植物进行预处理,即通过酸或高热量使之分解,变得容易被消化。在熊猫身上的这一发现,有助于降低生物燃料的生产成本,从而减少人类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⑥ 众所周知,大熊猫的食物以竹子为主,一只成年大熊猫每天要吃掉10—18公斤竹子,可以说是一种吃竹子的“机器”。正是因为这种充满纤维的饮食,使它成为我们减少对化石燃料依赖的“功臣”。

⑦他们从中受到启发和鼓舞,目前正在尽可能多地发现细菌,通过试验对比,以确定哪些细菌能更好地把竹子转化为糖。在这个转化过程中,由于起作用的是细菌中的酶,要想将这项计划进行商业化推广,还需要把这种酶的基因植入酵母中,通过酵母的大量繁殖,来获得足够数量的酶,进而被生物加工厂应用,生产出大量的生物燃料。 (选自 2012-4-6《科技日报》有删节 )

12、本文是一篇说明文,它的说明对象是 ,说明顺序是

。(2分)

13、文章⑦段划线句子中的加点词“尽可能多”能否删掉,为什么?(3分)

14、文章②—④段为什么用大量的篇幅介绍“熊猫茶”?(3分)

15、下列选项中对作者认为“熊猫粪便成了香饽饽”的真正原因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 (4分)

A.熊猫粪便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可以做植物的肥料,从而提高植物的品质。

B.熊猫粪便中含有一种强大的细菌,它可以有效打破坚硬的植物细胞壁,使植物转化为糖,进而生产生物燃料。

C.熊猫粪便中含有一种能分解植物细胞壁的细菌,用它种出的茶具有抗癌效果,市场价格奇高。

D.熊猫粪便中的细菌启发人类找到了降低生物燃料生产成本的方法,为大规模生产生物燃料,减少人类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提供了可能。

                                                                                                                         

12、(2分)熊猫粪便的功效或价值(1分),逻辑顺序(1分)

13、(3分)不能删掉。因为“尽可能多”是指人们利用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发现多种细菌这个意思。(1分)如果发现的细菌种类少,就不能确定哪种细菌能更好地转化为糖,所以不能删掉。原文表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分)

14、(3分)这样写增添了文章的可读性与趣味性;(1分)丰富了文章的内容,纠正人们对“熊猫茶”具有抗癌功效的不当认识;(1分)突出“熊猫粪便”真正的科学价值。(1分)

15、(4分)B  , D  (选对1个得2分)

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4分)

埋粪虫与环境卫生

法布尔

(1)有一种一环境工作,需要在最短期限内一,把一切腐败物清除干净。大自然为农村清洁卫生倾注大量心血,对城市福利却不屑一顾,当然, 这还说不上是敌视。大自然为田野安排了两类净化器,它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会疲劳、报废。第一类净化器包括苍蝇、蜣螂、葬尸虫、皮蠹和食尸虫类,它们被指派从事尸体解剖工作。它们把尸体分割切碎,用嗉囊细细消化肉末,最后,将其再归还给生命。

(2)一只鼹鼠被耕作机具划破肚皮,已经发紫的肠肚脏腑玷污了田间小道; 一条横卧草地的游蛇被路人踩烂,此人还以为做了件大好事;一只没毛的雏鸟从树上的窝里掉下来,落在曾一直托举着它的大树下,惨不忍睹地摔成了肉饼;成千上万的类似角色,出现在田野的各个角落。如果谁都不去清理它 们,污秽和臭气就要使环境遭到破坏。然而你不必担心,这类尸体刚刚在哪儿出现一具,小小收尸工便蜂拥而至了。它们处理尸体,掏空肉质,只剩骨头;至少,也可以把尸体制成风干的木乃伊。不到二十四小时,鼹鼠、游蛇 、雏鸟,一切都不见了,卫生状况着实令人满意。

(3)第二类净化器,工作热情同样高涨;村镇上几乎见不到有氨气刺鼻的茅厕。这种情况如果能在城市出现,我们的难言之苦也就立即消除了。当农民想独自一人呆一会儿的时候,随便一道矮墙,不管是一排篱笆还是一排荆棘丛,都可以成为他所急需的一处避人场所。不言而喻,在这等无拘无束的地点,你会撞见什么东西。陈年石堆上那些苔藓花饰、青苔靠垫和长生草穗,以及其他那些美丽的装饰,吸引你走过去,来到一堵加固葡萄树根土的装饰墙前。好家伙!就在布置得如此优美的掩蔽所的墙角一带,有一大堆可怕的东西!你拔腿便走,什么苔藓、青苔、长生草,一切都吸引不住你。不过,你明天再来。当你再度光顾这里,那摊东西不见了 ,那块地方干干净净。原来,食粪虫已经光顾过此地。

(4)这些掩埋工提供的服务,对卫生意义重大;而我们,则正是这持之以恒的净化工作的主要受益者。然而,我们遇到这些忘我的劳动者,股去的只是一种轻蔑的目光;不仅如此,还用民从俗语给它们起了种种难听的名字。这仿佛成了一条规矩:做好事的,到头来要受鄙视,背上臭名,挨石头砸,被脚后跟碾得粉身碎骨。蟾蜍、蝙蝠、刺猬、猫头鹰,还有别的一些动物,它们都辅助人类工作,却无一不遭到同样的悲惨下场。殊不知,它们为我们服务,可要求我们的只是多少能手下留情而已。

(节选自《昆虫记》)

4文章第[1]~[3]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分别起什/作用7(4分

语文试卷第5页(共8页

12.“大自然为田野安排了两类净化器”,这两类净化器及它们所从事的工作分别是什么?(4分)

第一类净化器:

所从事的工作:

第二类净化器:

所从事的工作:

13.第(3)段“村镇上几乎见不一氨气刺鼻的茅厕”一句中的“几乎”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3分)

答:

14.文章第(1)-(3)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分别起什么作用?(4分)

(1)第一种说明方法及作用:

(2)第二种说明方法及作用:

15.《昆虫记》只是一本写“虫子”的书,却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影响着全世界的读者,被誉为“昆虫的史诗”。它既是一部严谨的科学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作者法布尔也由此获得了“科学诗人”、“昆虫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等桂冠。通过对本文的阅读,结合平时对《昆虫记》的了解,你认为它能够成为世界名著的原因主要有哪些?(3分)

答:

12.(4分)

第一类净化器包括苍蝇,蜣螂、葬尸虫、皮蠹和食尸虫类。它们从事尸体解剖工作。

第二类净化器指食粪虫。它们从事粪便清理工作。(每空1分)

13.(3分)不可以。(1分)“几乎”是“非常接近,差不多”的意思,这里指村镇上氨气刺鼻的茅厕很少,但并非没有。如果去年了,就变成“村镇上见不到氨气丙申鼻的茅厕”,与事实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分)

14.(4分)分类别(1分);条理清晰地说明了大自然为田野安排了两类净化器(1分)。举例子(1分);生动具体地说明了第一类净化器为环境卫生所作出的贡献(1分)。(若答打比方及其作用也可得分)

15.(3分)(1)书中生动地揭示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和习性,使人们得以了解昆虫的真实生活情景;(2)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3)法布尔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答出热爱生命、敬畏生命亦可)。(答对一点给1分,共3分)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第11——15题。

生物入侵者(有删改)

梅 涛

①当你在路边草地或自家庭院里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时,你肯定不会感到惊讶。但在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们看来,这或许不是件寻常小事。专家们把这种原本生活在异国它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

②在人类文明的早期,陆路和航海技术尚不发达,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并没有受到太大破坏。在自然条件下,一颗蒲公英的种子可能随风飘荡几十千米后才会落地,如果各种条件适合,它会在那里生根、发芽、成长;山间溪水中的鱼虾可能随着水流游到大江大河中安家落户……凡此种种,都是在没有人干预的条件下缓慢进行的,时间和空间跨度都非常有限,因此不会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

③如果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衍。1988年,几只原本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斑贝(一种类似河蚌的软体动物)被一艘货船带到北美大陆。当时,这些混杂在仓底货物中的“偷渡者”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意,它们被随便丢弃在五大湖附近的水域中。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里竟成了斑贝的“天堂”。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斑贝的数量便急剧增加,五大湖内的疏水管道几乎全被它们“占领”了。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

④“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二战期间,棕树蛇随一艘军用货船落户关岛。这种栖息在树上的爬行动物专门捕食鸟类,偷袭鸟巢,吞食鸟蛋。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

⑤许多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将”生物入侵者”的增多归咎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事实上许多“生物入侵者”正是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达到“偷渡”目的的。以目前全球新鲜水果和蔬菜贸易为例,许多昆虫和昆虫的卵附着在这些货物上,其中包括危害性极大的害虫,如地中海果蝇等。尽管各国海关动植物检疫中心对这些害虫严加防范,但由于进出口货物的数量较大,很难保证没有漏网之“虫”。

⑥一些生物学家们指出,一旦某种“生物入侵者”在新的环境中站稳脚跟并大规模繁衍,其数量将很难控制。即使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面对那些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极强的动植物,人们仍将束手无策。

⑦生物学和生态学界的一些学者主张人类不应该过多地干预生物物种的迁移过程,因为失衡是暂时的,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必然遵循物竞天择的法则。“生物入侵者”并不是都能够生存下来,能够生存下来的就是强者,即使生态系统中的强者也同样受到该系统中各种因素的制约,不可能为所欲为,因此,自然界的平衡最终会得以实现。然而更多的学者则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自然调节的过程是非常漫长的,如果听任“生物入侵者”自由发展,许多本土物种将难逃绝种厄运,自然界的物种多样性将受到严重破坏。另外,“生物入侵者”给人类社会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面对这样的天文数字,人们岂能无动于衷?

11、第①段中作者使用“移民”一词,而不是直接使用“生物”一词,好处是什么?(3分)

12、第③段中举了“斑贝”的例子,作者的主要用意是什么?(3分)

13、将第④段中“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改为“关岛本地的多种鸟类中已被棕树蛇赶尽杀绝”好不好?为什么?(3分)

14、根据选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在自然条件下,生物迁移不会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因为这种迁移是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条件下缓慢进行的。

B.、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入侵”美国后,造成了很大危害。

C.、即使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面对那些适应和繁殖能力极强的“生物入侵者”,人们仍将束手无策。

D.、只有少数学者认为应该通过人为方式来干预生物物种的迁移过程,从而解决“生物入侵者”的问题。

15、读了本文后,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止“生物入侵者”对人类社会的危害?(至少提出两条措施)(4分)

11、 “移民”一词在此处具有比喻意味,使说明语言更加生动。(3分)

12、主要是用来说明“如果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衍”这句话。(3分)

13、不好,原句中使用了具体的数据,能更精确地说明棕树蛇对当地鸟类的危害程度。(3分,不回答理由的不给分)

14、D(3分)

15、示例:制订专门的法律进行约束;在国际贸易中加强监管力度。(合理即可,每条 2分,共4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1-14小题。(12分)

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饮料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喝矿泉水、纯净水已是普遍现象。喝雪碧、可乐成了一种时尚,各种名目繁多的功能饮料更是赢得了青少年的青睐,而饮用白开水的人却越来越少。其实,从科学角度来看,其他任何的饮料都无法取代白开水。

②众所周知,水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只有保证机体有足够的水分,体内产生的废物才能及时地通过肾脏排出体外。从医学角度上讲,任何饮料都不如白开水对生理健康有价值。白开水最容易解渴,有调节体温、输送养分及清洁身体内部的功能。而且,白开水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对于促进细胞新陈代谢、能量转换、血液循环和维持电解质平衡,都大有益处。白开水不含卡路里,在进入人体后,很容易透过细胞膜,增加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增强人体自身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因此,白开水实在是人体最需要的天然“饮料”。

③白开水是由自来水煮沸而来的,其主要成分是水,其中还包含多种矿物质和一些人体需要量极少的微量元素,如钠、钾、钙、镁、锌、铁、铜、铅、氟、碘和硒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不能缺乏,但也不能过多。自来水所含的矿物质为矿泉水的1/10,又是纯净水的10倍。矿泉水的矿化度一般为200-300毫克/升,自来水为20-30毫克/升,而纯净水只有2-3毫克/升。有关研究表明,自来水中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对人体来说是最适宜的。

其他饮料所含糖分和热量一般都偏高,食欲旺盛且过量饮用的人,往往会因糖分和热量摄入过多引起肥胖,食欲不振的人则由于饮料影响正餐,可能导致热量摄入不足而渐趋瘦弱。饮料中的果糖会阻止人体对铜的吸收,引起贫血等病症。饮料中的人工色素、防腐剂在体内蓄积,会干扰多种酶的功能,引起消化不良。再者,饮料中的大量电解质不容易很快从胃肠排空,而是较长时间存在于胃肠内,影响消化吸收,降低食欲,同时还加重了肾脏的负担。另外,通过蒸馏和逆渗透技术加以净化后的纯净水会失去如镁、锌、铁、硒、碘等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长期饮用纯净水,人体便会缺少某些必要的元素而造成营养失衡,这对处于生长期的青少年来说尤为不利。

(选文略有改动)

11.第①段中最后一句,作者为什么要加上“从科学角度来看”这几个字?(2分)

答:

12.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些说明方法在本段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3.仔细阅读第④段,概括“其他饮料”对人体有哪些危害。(4分)

答:

14.读完全文,请给文章拟一个恰当的标题。(2分)

答:

11.示例:加上这几个字,从范围上作了限制,(1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12.示例: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2分)从自来水中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含量的角度,( 1分)说明白开水对人体最适宜。(1分)(说明方法答对两个得1分,答对三个得2分)

13.示例:①糖分和热量偏高,可能引起肥胖或瘦弱。②饮料中的果糖会引起贫血等病症。③饮料中的人工色素,防腐剂会引起消化不良。④饮料中的大量电解质会影响消化吸收、降低食欲,加重肾脏负担。(每点1分,原文照抄,没有概括,酌情扣分)

14.示例一:最佳 饮料——白开水

示例二:喝白开水,走健康路

示例三:白开水

“白开水”必须出现,意思相近即可得分)

①自20世纪60年代初,现代工业机器人“尤尼曼特”和“沃莎特兰”在美国诞生以来,至20世纪70年代,工业机器人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应用范围也已由机械、电子、轻工、纺织、石油、汽车、食品、化工、医药、建筑、电力等生产领域,拓展至海洋勘察、航天航空、军事国防、灭火救灾、安全保卫、家政劳务、医疗卫生、体育娱乐等方面。

②我国的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但争议颇多,如有人认为“中国人多,不需要发展机器人”,“我国发展经济的当务之急,是解决劳动就业、吃饭,而不是要机器人来代替人”等等。在经历了十多年的徘徊后,进入20世纪90年代,__的南巡讲话吹绿了大江南北,出现了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从而对我国机器人的研究和开发有了重新的认识,坚信机器人技术和装备是提高我国各行各业的生产水平和效益,加快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所必需的。因此,在十多年前,许多中国人也许还想像不出机器人究竟为何物,而今各种各样的机器人已在众多领域大显身手:在一汽、松辽、上海大众等汽车制造厂的前梁焊接、底盘装配、喷涂、底板点焊等生产战线上活跃着众多的工业机器人;太平洋5 300米深的洋底出现了配备有“机器视觉”和“机械手”的我国水下机器人;列入“863”计划并通过国家鉴定的我国制成的机器人视觉器,可以在一秒种内,在数万人中准确地辨认出其中的某一人;湖南长沙在2000年10月29日向全球。公布了国防科大研制的二足步行机器人“先行者”的诞生;我国东北大学研制的“小胖墩”机器人“牛牛”参加了国际足球锦标赛,并获得了第五名和标准动作测试第一名的佳绩。

③国外机器人发展同样引人瞩目。2001年4月7日美国向火星发射了“奥德赛”火星勘察机器人;一个由机器人生产机器人的工厂在日本诞生;人造“脑”的提出;2000年德国工程师雷诺·戈兹恩在汉诺威世博会上展出了一个长不足4毫米、宽不足0。5毫米的微机器人,这种“微机器人”可直接进入人体,其不断完善后,将具备识别和修缮人体基因的本领,或可被用于进入血管内清除血栓,甚至可将药物直接作用于体内病灶,最终达到治疗、改善体质、强身祛病的目的。

④更因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医学和分子生物学、“组织工程”的各种人造器官的发明和应用,就有了被人。称作“机脏人”和“人机共存”时代的出现,也使学术界对机器人和人类、生命、“死亡”概念以及今后的社会预测引起热烈的争论。

⑤机器人技术在不断发展。随着人类关于机器人的知识和技术的日益丰富和提升,机器A.乍于也有着一条类似人类发展的进化过程,让我们沿着这条路一路游历……

15.正确解释第②段中加点的“徘徊”一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答:

16.文章第②段写了哪三方面的内容?请分条陈述。(3分)

第一方面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方面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方面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第③段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8.文章最后一段中加点的“似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答:

19.根据文章所写的机器人的发展过程,想像今后机器人会“进化”到怎样的程度?请把你的想像简要地写下来。(2分)

答:

15、研究开发的缓慢发展。16.一方面的内容:有人认为中国人不需要发展机器人;第二方面的内容:__南巡讲话给中国机器人的发展带来了契机;第三方面的内容:我国研制的机器人已在众多领域大显身手。  17.举例子、列数字。  国外机器人发展同样引人瞩目。18.不能,因为机器人和人类发展进化过程只是相似,而不是相同。这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 19.(想像合理,语言通顺即可。)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0-13题。

中国民间年画

中国年画,是一种十分独特的绘画体裁,是历史最久寿命最长的与年俗密切相关的民间艺术。中国民间艺人用他们炉火纯青的技艺,给我们留下了大量十分优美的绘画作品。作品的题材多采用寓意或象征的手法,造型夸张具有装饰意味。年画用色大胆明艳,而又栩栩如生。年画这一独特而又古老的艺术,颇值得我们去探索和研究。
  在中国历史上,四川绵竹年画、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江苏桃花坞的木版年画在全国最为著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绵竹年画以产于竹纸之乡的四川省绵竹县而得名。绵竹年画历史悠久,它起源于北宋,到明末清初进入繁盛时期。绵竹年画以彩绘见长,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和鲜明的地方特色。绵竹年画构图讲求对称、完整、饱满,主次分明,多样统一;色彩上采用对比手法,设色单纯、艳丽,强烈明快,构成红火、热烈的艺术效果;线条讲求洗炼、流畅,刚柔结合,疏密有致,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具有夸张、变形、象征、寓意的造型,和诙谐活泼的效果。桃花坞年画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到明代发展成为民间艺术流派,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为鼎盛时期。桃花坞年画的印刷兼用着色和彩套版,构图对称、丰满,色彩绚丽,民间画坛称之为“姑苏版”。由于接近民间生活,富于装饰性,加上价廉物美,因此桃花坞木刻年画不仅广泛流传于江南一带,更广为流传于全国许多地方,深受民间人民喜爱。而杨柳青年画继承宋、元绘画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制作时,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上面,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既有版味、木味,又有手绘的色彩斑斓与工艺性。杨柳青年画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
  年画色彩艳丽,渲染营造欢乐的节日气氛,并达到特定的装饰美感。可见,年画并不是单纯的民间艺术品,它还具有浓厚的装饰意味,具有极强的装饰性。说起装饰,我们一般会想到带有装饰性意味的绘画作品以及印刷品。它包括出版物上的美术装饰,例如封面设计。版面插图等。还有建筑物上的壁画,室内布置,以及我们生活日用品上的花纹装饰。年画不仅有其独特的寓意,更带着浓厚的装饰意味,美化了民间民众的生活空间。中国年画则是因风俗节日而产生,它寄托了人们对风调雨顺、农事丰收、家宅安泰等祈福驱灾避邪的愿望。民间年画的欣赏者大都是文化低下的劳动人民,因此要求它在表达人民大众祈福禳灾的心愿时,还起到了装饰房屋的作用。例如新婚之家,则贴麒麟送子。象征天下太平文运昌盛之兆,借以成为各新婚之家悬挂之画。而在祝寿的时候则贴“寿星图”“瑶池祝寿图”等。前者为祝贺年老公公寿诞时挂,后者为老太太生日时用。十分有趣而又装饰味十足。而传说中的驱鬼年画——钟馗画像,大红大绿,热闹非常,同样具有装饰性。
   (选自《文汇报》2010年1月4日, 有删节)

10、文首说“中国年画,是一种千分独特的绘画体裁”,下面不能体现其“独特”的一项是

A.、是历史最久寿命最长的与年俗密切相关的民间艺术。

B.、民间艺人用他们炉火纯青的技艺,给我们留下了大量十分优美的绘画作品。

C.、题材多采用寓意或象征的手法,造型夸张具有装饰意味。

D.、用色大胆明艳,而又栩栩如生。

11、对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理解、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品的题材冬采用寓意或象征的手法”句中的“多”意为“大多”,从范围上

加以明确说明。

B.、“民间画坛称之为‘姑苏版”’句中的“之”指的是“桃花坞年画”。

C.、“并具有特定的装饰美感”句中的“特定”说的是年画因春节而起,也仅为春节

而用。

D.、“它包括出版物上的美术装饰”句中的“它”指的是“装饰”。

12、对文章第二自然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采用总分结构,说明了四川绵竹年画、江苏桃花坞年画、天津杨柳青

三种年画的主要特色。

B.、绵竹年画以彩绘见长,而杨柳青年画则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

材的独特风格。

C.、杨柳青年画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既有版味、木味,又有手绘

的色彩斑斓与工艺性。

D.、这段文字没有对山东潍坊年画加以说明,不是作者在写作时有所取舍,是因为

它还算不上年画中的“大家”。

1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年画因风俗节日而产生,所以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愿望。

B.、年画既要表达大众祈福镶灾的心愿,还要起到装饰房屋的作用,这是因为年画的

欣赏者大都是文化低下的劳动人民。

C.、“新人新婚,则贴麒麟送子”这个例子说明年画具有“渲染营造欢乐的节日气氛”

的作用。

D.、祝寿的时候则贴“寿星图”“瑶池祝寿图”这个例子说明年画“十分有趣而又

装饰味十足”。

10、B  11、C  12、 D  13、C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