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叶红于二月花
①为什么树叶会变颜色呢?原来叶子里有许多色素,色素发生了变化,有的消失了,有的显露出来,有的重新形成。
②叶子里最普遍而又最重要的色素是叶绿素。它能吸收太阳光,把二氧化碳和水制成有机物质,供给植物本身以及动物的食料,这就是光合作用。叶绿素常见的有两种:叶绿素A.,颜色较深,近乎蓝色;叶绿素B.,颜色较浅,近乎黄绿。它们的构造大致相同,与人身上的血色素很相似,全是卟啉类化合物,只是叶绿素含镁而不是含铁。
③与叶绿素同时存在的还有叶黄素与胡萝卜素,它们的颜色是黄的或橙黄的,有很多种类,化学结构与维生素A.相近,也是卟啉类物质。
④以上几种色素,不是每个细胞都有,也不是平均散布在细胞里,而是与一些蛋白质及脂肪聚合在一起,成为一个个小颗粒,叫叶绿粒。这些色素是不能溶解在水里的,所以用水洗不出来,但是可以用甲醇、丙酮等溶剂提取。提出来的溶液是绿的,因为叶绿素颜色重,把别的色素掩盖住了。如果把这种溶液层析,也就是使它通过充满淀粉的管子,再用溶剂冲洗,由于它们被吸附的程度不同,就可以分开几个色素的层次。
⑤比较起来,叶绿素是不稳固的,它经常在破坏,经常在形成。当光线很强而温度很低的时候,破坏强烈,形成停滞,叶绿素就要逐渐消失,而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就显露出来了。到了秋天,很多的叶子变黄,就是这个道理。
⑥至于叶子变红,那是由于另外一类色素,叫花青素。它们的化学结构与以上的完全不同,而是多酚类化合物的配糖体。它们能溶于水,在细胞中分散在胞液里,很容易洗出来。在酸性的溶液里是红色的,遇到碱变成蓝色。一般花瓣里的色素,都是这一类,在叶子里则少见。有时幼芽或嫩叶有这种色素,长大以后便消失了,或被叶绿素掩盖起来。到了秋天,很多植物的叶子,会大量制造这类色素,那是叶绿素已经消失了,所以叶子会变成鲜红的颜色,常见的如槭树、乌桕等。
⑦花青素形成的过程还不十分清楚。但是与叶子中的含糖量有关系。天气冷时,叶子里贮藏的物质会转变成糖,糖分多了就有利于花青素的形成。如果我们在一根树枝的下部切去一圈树皮使糖分不流到树干,而在叶子里累积起来,就可以促进这个枝条上的叶子变红。有时叶子感染病菌或被虫子咬伤也有同样情况。一般上部年幼的叶子比下边老叶先变色,有时叶脉先变色,有时叶肉先变色,都可能与糖分有关。此外,强光、低温、干旱都有影响,有利于花青素的形成。所以特别在山上,天晴气爽,秋天骤冷,夜里有霜的地方,树叶也特别来的鲜艳,古人的诗描写“霜叶红于二月花”就是这个道理。
(选文有改动)
16.叶子中的色素有哪几种?(2分)
答:
17.第⑦段中加点的“可能”体现了说明文的什么特征?简要进行分析。(2分)
答:
18.结合文段内容对下面材料给出解释。(3分)
【材料连接】
秋天到了,人们喜欢到北京的香山、苏州的天平山或南京的栖霞山去观赏红叶。本来葱郁的树林,脱掉了绿色的衣裳,换上黄、红、赭等鲜艳颜色的新装。
答:
【参考答案】
16. 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素、花青素。(共2分。前三个1分,后一个1分)
17.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因为花青素的形成过程还不十分清楚,变色与糖分的关系还是一种猜测,用“可能”可以将分析的原因解释的更客观。(共2分。每点1分)
18.树叶的颜色和叶子中的色素有关,色素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大。秋天的山上,天晴气爽,强光低温以及有霜等天气因素导致昼夜温差大,这些都有利于叶子中花青素的形成,从而使叶子呈现处黄、红、赭等颜色,克服了绿色的单调。(共3分。)
中国皮影戏
①皮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一般由三到五个艺人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
②中国皮影戏有着悠久的历史。两千多年前,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武帝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术士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武帝端坐帐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这个载入《汉书》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
③表演皮影戏要先制作皮影。其制作过程是:先将羊皮、驴皮或其他兽皮的毛、血去净,经药物处理,使皮革变薄,呈半透明状,涂上桐油,然后把皮革镂刻成所需的人物形象。皮人的头、四肢、躯干等各自独立,而又用线连成一体,分别以连杠由演员操纵,令其活动。
④ 皮人涂有各种颜色,表达人物的善恶美丑。绘画也有一定的讲究,女性发饰及衣饰多以凤、花、草、云等纹样为图案,男性则多用龙、虎、水、云等纹样。人物造型与戏剧人物一样,生、旦、净、丑角色齐全,制成的皮影高的达55厘米,低的仅有10厘米左右。
⑤ 皮影戏表演时,由三五个艺人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和弦乐。表演民间神话、武打、古代故事时,人物可以腾云驾雾,做出各种高难动作。这是其他戏剧难以做到的,因此深受观众喜爱。皮影戏在宋代已极为盛行,到明代,北京一带的皮影戏班竟达到四五十家。
⑥皮影戏是一门结合了戏剧、音乐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段的表演形式,它有着悠久历史,也是最早传入西方的中国传统艺术之一。
⑦公元13世纪,当时的蒙古军营中也演皮影戏,后来皮影戏被随军带到波斯、土耳其等国。之后,又在东南亚各国流传开来。中国皮影戏18世纪中叶传到欧洲。1767年,法国传教士把它带回法国,并在巴黎、马赛演出,被称为“中国灯影”,曾轰动一时。后经法国人改造,成为“法兰西灯影”。中国皮影戏对丰富世界艺坛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18.文章在点明皮影戏的本质特征后,依次介绍了中国皮影戏的 、皮影制作、 和广泛流传。(2分)
19.准确提取信息,写出制作皮影的步骤。(每个步骤不要超过16个字)。(3分)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20.山西省孝义市的皮影戏是中国皮影戏的重要支派。结合上文内容,阅读 下面链接材料,概括说明孝义皮影戏的特点。(3分)
材料一:据专家考证,孝义皮影戏起源于战国。
材料二:1995年,孝义皮影中的武将形象作为邮票图案被全国人民认识。
材料三:孝义皮影戏的剧目很多,现收藏有200余本。
孝义皮影戏的特点:(1) (2) (3)
【参考答案】
18.答案:悠久历史、皮影表演
(共2分。每空1分)
19.答案:将兽皮的毛、血去净,经药物处理,涂油;把皮革镂刻成人物形象;
用线把皮人的头、四肢、躯干连成一体。
(共3分。共3点,每一点1分)
20.答案:历史悠久、影响广泛、剧目丰富。
(共3分。共3点,每一点1分)
保护生物多样性
目前物种消亡的速度是前所未有的。一万七千种动植物濒临灭绝。哺乳动物中的21%,鸟类中的12%,淡水鱼中的37%以及植物中的70%,如今都在受到威胁。为了使这一严峻问题获得关注,联合国将2010年命名为国际生物多样性年。
生物多样性是指物种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在刚刚过去的50年间,为了满足食物、淡水、木料、纤维等日益增长的需要,人类已经以更快更广泛的方式使生态系统不断恶化,生物多样性的减少速度在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时期可与其同日而语。一方面,土地与海洋资源遭到过度开发,生态系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有些破坏被认为是不可修复的。在陆地上,由于开垦耕地和获取木料的需要,森林被大量砍伐;在海洋里,由于渔业是人类摄取动物蛋白的主要来源,有一半的渔场已经被完全开采,四分之一的渔场被过度开采。另一方面,我们在燃烧化石燃料的同时,也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而温室气体会吸收大气中的热量。现在积累的温室气体量达到了80万年来的最高值,这将使气温升高,导致上千种动植物物种灭绝。
一旦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那么对人类生存来说至关重要的生态系统资源将不复存在。各国政府将于2010年10月在日本名古屋召开首脑会议,试图就人类保护生物多样性问题确立新的目标。
18. 为什么人类必须保护生物多样性?(2分)
19. 分别说说下面两种做法与保护生物多样性有何关系?(4分)
(1)如果每个汽车司机都注意给轮胎及时充气,车辆能效就能提高6%,每辆车每年就可以减少90千克二氧化碳排放量。
(2)中国积极参与了联合国粮农组织支持的亚洲干旱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区域性行动,实施森林的可持续开发计划。
【参考答案】
18. 答案:因为一旦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那么对人类生存来说至关重要的生态系统资源将不复存在。(2分)
19. 答案示例:(1)节约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可以避免因气温升高而导致物种灭绝。(2分)
(2)森林的可持续开发可以减少对生态系统资源的破坏。(2分)
世界博览会
①世界博览会(World’s Fair),又称国际博览会,简称世博会、世博,是一个具有国际规模的集会。参展者向世界各国展示当代的文化、科技和产业上正面影响各种生活范畴的成果。世界博览会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有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以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成就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其特点是举办时间长、展出规模大、参展国家多、影响深远。
②自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展览会以来,世博会因其发展迅速而享有“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盛会”的美誉,并已先后举办过40届。按照国际展览局的最新规定,世界博览会按性质、规模、展期分为两种:一种是注册类(以前称综合性)世博会,展期通常为6个月,每5年举办一次;另一类是认可类(以前称专业性)世博会,展期通常为3个月,在两届注册类世博会之间举办一次。注册类世界博览会不同于一般的贸易促销和经济招商的展览会,是全球最高级别的博览会。
③国际展览局是专门从事监督和保障《国际展览公约》的实施、协调和管理举办世博会并保证世博会水平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截至2002年11月,有89个成员国。1993年5月,国际展览局正式接纳中国为第46个成员国。根据选举规则,国际展览局成员国无论大小,各拥有一票的选举权。在第一轮投票中,如果某候选国城市获得三分之二以上的选票,该城市将成为世界博览会的举办城市。
④世界博览会(Universal Expo,Expo是Exposition的缩写)它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讲坛,它鼓励人类发挥创造性和主动参与性,它更鼓励人类把科学性和情感结合起来,将种种有助于人类发展的新概念、新观念、新技术展现在世人面前。
⑤世博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它已经历了百余年的历史,最初以美术品和传统工艺品的展示为主,后来逐渐变为荟萃科学技术与产业技术的展览会,成为培育产业人才和一般市民的启蒙教育不可多得的场所。世界展览会的会场不单是展示技术和商品,而且伴以异彩纷呈的表演、富有魅力的壮观景色。世界展览会的会场被设置成日常生活中无法体验的、充满节日气氛的空间,成为一般市民娱乐和消费的理想场所。
17.为什么说世界博览会是“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盛会”?(2分)
答:
18.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吉祥物:一个头发翘起、圆眼含笑、腿臂舒展,外形就像“人”字的蓝色小孩。蓝色小孩取名“海宝”(HAIBAO),意为“四海之宝”。据介绍,“海宝”的蓝色主色调,代表着地球、梦想、海洋、生命、未来、科技。
“海宝”憨态可鞠、令人喜爱,也正好说明了第④段中世界博览会的何种特色?(3分)
答:
19.结合第②段的内容,说说画线句“按照国际展览局的最新规定”能否删去,并结合文章分析原因?(3分)
答:
【参考答案】
17.答案示例:世博会鼓励创造性和主动参与性,更鼓励人类把科学性和情感结合起来,将种种有助于人类发展的新概念、新观念、新技术展现在世人面前。会场不单展示技术和商品,而且伴有异彩纷呈的表演和富有魅力的景色,也是娱乐的场所。
评分标准:表述结合文章的四、五段内容,将世博会商品展示、科学呈现、文化娱乐的意思涵盖上。表述明显不完整,扣1分。
18.答案示例:吉祥物的可爱,充满人性的设计,正好说明了第四段强调世博会是鼓励人类把科学性和情感结合起来的这一特色。
评分标准:答案表述要体现世博会科学博览、人文情感即“科学性和情感结合”。多答无关语句,适当扣分。
19. 答案示例:不能删去。如果删去划线语句,就表述不清这是“最新规定”,让人误认为世博会一直就是这种分类方法,显然与事实相悖。因此不能删去。
评分标准:因果表述不完整,扣1-2分。
椅子改变中国文化
在中国传统礼仪中,怎么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最早的时候,没有椅子,人们会客的时候都是跪坐在席子上,这叫跽(jì)坐。虽然不太舒服,可是在正式场合必须这样坐,否则就是失礼。
到了东汉末年,一种名叫“胡床”的折叠板凳传入中原,第一次改变了人们的坐姿,人们逐渐开始放弃跪坐这种难受的姿势。唐代中期,胡床逐渐演变为我们习以为常的有靠背、有扶手、可以让双腿自然垂下的椅子。到了宋朝,这种椅子便广泛地流行起来。
椅子的流行不仅仅使人们的坐姿发生改变,更重要的是对古代中国文化产生了冲击。
这种四条腿的家具首先冲击的是当时中国的跪礼,进而导致诸多社交礼仪的改变。
人们的双腿解放以后,许多重要的仪式、日常的交际礼仪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以“跪”为主的礼节逐渐演变成了以“坐”为主的礼节。
椅子还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用具和生活习俗。比如房屋内部风格:椅子的出现使窗户的位置明显升高了。人们不需要为席地而坐预留太大的空间,家具的数量也因此增加起来。椅子出现以前,人们的坐姿很低,导致家具普遍矮小,常见的案几与现在农村炕桌的高度差不多;椅子出现后,人们的坐姿显然升高了不少,身体位置及视线都不一样了,自然而然一些高足家具就陆续开始流行,桌子也就应运而生,逐渐成为中国人吃饭、看书的最主要的家具。椅子出现前,由于坐姿、案几的低矮,人们围坐在一桌吃饭很困难,所以,那时一般都是分餐制。椅子和高足桌子的出现,奠定了围坐吃饭的物质基础,人们逐渐开始围坐在一张桌子旁吃饭,直到八仙桌出现,在一张桌子上吃饭已成了习俗,分餐制也就顺理成章地变成了合餐制。
椅子最大的影响,是对于国人的心理。椅子出现之前,人们在正式场合必须跽坐。宋代以前,皇帝和群臣议事、大臣们向皇帝跪拜时,皇帝其实也基本在跪着,这种坐姿的平等拉近了皇帝和臣民的关系。那时的君臣关系更像是事业上合作的伙伴,“跪”没有低下的含义,而是一种恭敬虔诚的表现。椅子出现后,“跪”的意义与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皇帝坐在椅子上居高临下,臣民们则跪拜在地上,这种礼节上的巨大不平等使臣民们潜移默化地奴颜婢膝起来,在心理上巩固了皇权至上的观念,奴化了国人。
16.结合文章,说说椅子的出现怎样改变了中国文化。(3分)
17.“桌子也就应运而生,逐渐成为中国人吃饭、看书的最主要的家具”中“逐渐”一词在说明中起了怎样的作用?(2分)
18.阅读下面链接材料,运用文中相关知识,解释我国古代餐具发生变化的原因。(2分)
【链接材料】
唐人都使用高足餐具,许多杯、碟、碗的底部都有几个支撑的高足。到了宋代,很难再看到高足的餐具了,碗、盘、杯等器皿都变得玲珑精巧。
【参考答案】
16.①改变了古代中国的跪礼,进而导致了诸多社交礼仪的改变,②导致了生活用具及习俗的变化,③影响了国人心理和观念的变化。
评分:共3分,每个要点1分。
17.①与前文的“陆续”一词相照应,②准确说明桌子成为吃饭、看书的家具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
评分:共2分。每个要点1分。
18.①到了宋代,椅子广泛流行起来,②人的身体位置及视线都不一样了,因此高足餐具变得玲珑精巧。
评分:共2分,每个要点1分。
说窗
①“窗”字,初创时为“囱”,是个象形字。《说文解字》中说:“囱,在墙曰牖(音yǒu,窗子),在屋曰囱。象形。”远古先民的穴居之口开在屋顶,既是门,又是窗,所以,甲骨文的“窗”为原始形态“洞口”(窗)的直观白描。后来,“窗”字才变为由“穴”和“囱”两部分组成的字形。
②钱钟书先生在一篇关于“窗”的散文中写道:“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天,让我们安坐了享受,无须再到外面去找。”这段话形象地道出了窗的最本质功能:给房屋以阳光、空气、清风与视眼。
③窗,具有审美功能,最能表现中国传统建筑之美。对于人,“眼睛是灵魂的窗户”,对于房屋,窗户则是建筑灵魂的眼睛。窗户是会说话的,是有表情的,它所流露出的人情味也特别令人回味。在浩如烟海的古典诗词中,窗是词人吟咏不尽的题材,自然景物是窗中永恒的画面。“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这些名诗佳句,至今还广为传诵。
④窗的艺术性在中国园林中更是发挥地淋漓尽致。窗在园林中的妙用,主要通过漏窗和空窗来体现其“借景”功能。开在园林墙上的漏窗,多用砖瓦空砌而成。框中构图,形式多样,千变万化。图案内容多为花鸟、山水或几何图形。它本身是景,又可窗内窗外双向“借景”,极尽“漏”之能事。不装窗扇的窗称为空窗。空窗有方形、长方形、圆形、六角形、扇形、葫芦形等多种形式,在大面积白粉墙的衬托下显得十分典雅优美。空窗本身不作景象,只在组景中起景框作用,窗的后面多置石峰,植竹丛、芭蕉之类,形成一幅幅小品图画,正如清代李渔在《闲情偶记》中所说:“同一物也,同一事也,此窗未设之前,仅作事物观,一有此窗,则不烦指点,人人俱作画图观矣。”
⑤窗的这些特点为古代那些能工巧匠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于是,窗的设计就更加活泼,造型更加丰富,且流露出更多的真性情。然而现在,我们房屋窗户的造型几乎100%着眼于实用,窗的魅力在现代建筑中日益衰退。学者赵鑫珊在他的《建筑是首哲理诗》中感叹道:“近半个世纪以来,我们的窗仅仅是生存的窗,原先的生命窗消失了,……然而,只有生命窗才富有诗意。”作者的感慨带给人们一种尴尬,同时也给了我们许多深思。
18.本文介绍了窗的哪些功能?(2分)
19.第⑤段中,加点词“生命窗”指什么?(2分)
20.借助文章中的相关知识,说一说下面链接材料所提到的苏州园林中的哪一处窗户属于“漏窗”,为什么? (3分)
【链接材料】
苏州园林中的留园石林小院之南的“洞天一碧”小屋内,面东墙上有“六角”窗将墙隅空地生长的修竹与秀石框入窗,极富雅意。狮子林的一处墙上四个不同形状的窗子依次塑有古琴、围棋棋盘、函装线书、画卷,这些富于鲜明文化特色的图案内容为园林增添了不少的雅气,再加上窗下栽植的南天竹、石竹、罗汉松,四季长青,与之相配,既具有形式美感,又饱含耐人寻味的幽雅情调。
【参考答案】
18.①具有实用功能(或给房屋以阳光、空气、清风与视眼) ②具有审美功能,最能表现中国传统建筑之美 (共2分,每个要点1分)
19.“生命窗”指的是设计活泼、造型丰富、流露出真性情的窗(具有审美功能而不只是实用功能的窗;或会说话的、有表情的、能流露出人情味的窗;或有诗意的窗) (共2分,意思对即可)
20.狮子林一处墙上的四个不同形状的窗子属于“漏窗”。因为这些窗户塑有琴、棋、书、画这些富于鲜明文化特色的图案,框中构图,本身就是景;窗外又配有竹、松等植物,可谓窗内窗外双向“借景”。(共3分,判断1分,理由2分,顺畅表达1分)
大自然的神功——自净
大气、土壤和水受到污染后,可以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作用,使自己逐渐恢复到正常的状态,这就是大自然的“神功”——自净。
水的自净能力是非常强大的。印度的恒河被fó jiāo 徒视为圣河,他们认为河水能消灾除难,强身健体。因此,每一位教徒都爱到河中沐浴,甚至有人在此投水“升天”。河水中常常漂起尸体,尸体火化后骨灰也被倒入河中。即便如此,虔诚的教徒仍然一边沐浴,一边开怀畅饮。奇怪的是,他们并没有因此而生病。
另一种现象也令人费解:世界各国往来的船只储存的恒河水,行经万里后仍能新鲜不腐。科学家发现,恒河的水质良好,其中的细菌并没有对人构成危险。原来,恒河河床里含有一种放射性的矿化物——铋,它能有效地杀灭河水中99%的细菌。
辽阔的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清理场”。石油是海洋最主要的污染源。海上油田的开采以及运输油轮的泄漏,都可以造成大面积的海洋污染。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科威特有几十万吨原油流入海洋,所到之处生物遭受灭顶之灾。但是经过10年左右的时间,受害的海域生态大都恢复正常。
陆地的自净能力也令人惊叹。海湾战争中,泄漏的石油在科威特的沙漠里形成了一个50平方千米的“油湖”,清除它们十分困难,且耗资巨大。就在人们对此束手无策的时候,大自然显示其“自净”的本领:流动的沙粒覆盖了油层,沙层中长出了绿色的小草,沙漠中异常的高温也促使了原油的分解和挥发。
但是,人类不要以为大自然具有自净能力就可以对它们为所欲为。要知道,大自然的承受能力和自净能力是有限度的,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人类还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
( 来源:中国公众科技网)
17.恒河的哪些现象能说明恒河水有强大的自净能力?而它自净的本质原因是什么?(3分)
18.依据文本内容,联系链接材料,说一说我国的长江是怎样实现大自然的自净功能的。(3分)
【链接材料一】
水的自净一般指受污染的物体经本身的作用达到净化或无害化的现象。关于水质受污染的河流的自净作用,即意味着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在流动的过程中自然减少的现象,这种现象的机制可分为以下三点:(1)物理净化:通过污染物的稀释、扩散、沉淀等作用使浓度降低。(2)化学净化:通过污染物的氧化、还原、吸附、凝聚等作用使浓度降低。(3)生物净化:通过生物的作用使污染物浓度降低,特别是水中的异养微生物对有机物质的氧化分解在其中起主要的作用。狭义的自净作用,就是指生物的净化作用,通常都是采用这个定义。作为自净作用的具体实例,如伴随河水的流动,而生物需氧量或悬浮物量的逐渐减少等。
【链接材料二】
我国的长江也有这样特殊的自净能力。在支流较多的中下游地区,有色金属分布较集中。有史以来,长江的不少支流发生过金属污染事件,但长江干流及一些湖泊从未发生过此类事件。这是因为长江在流经三峡时带入了大量的碳酸盐,江水呈弱碱性,而较多支流的水呈弱酸性。它们相通后,经中和反应,很多有毒的化学物质沉淀在入江口的三角洲,保证了长江水不受或少受污染。
【参考答案】
17.(3分)
教徒在常常漂起尸体和倒入骨灰的恒河水中沐浴和畅饮而不会因此生病;恒河水行经万里仍能新鲜不腐;根本原因是恒河河床里含有一种放射性的矿化物——铋,它能有效地杀灭河水中99%的细菌。
18.(3分)
长江的自净属于典型的化学净化过程。(1分)在支流较多的中下游地区,有色金属分布较集中,使较多支流的水呈弱酸性。 长江在流经三峡时带入了大量的碳酸盐,江水呈弱碱性,它们相通后,经中和反应,很多有毒的化学物质沉淀在入江口的三角洲,保证了长江水不受或少受污染。(2分)
动物们的纵欢时刻
①比起一本正经的人类,动物虽然更彪悍、野性十足,但在日常生活中,它们倒是表现得颇为隐忍。它们晓得如何在动物园里保全自己,不给饲养员叔叔添麻烦;如何乖巧谄媚,从游人那儿弄到吃食。家养的宠物,性情更是温顺柔弱,像极了婴孩,满足人类怜宠的心理。实验室的老鼠猴子,为了搞点小零嘴,不厌其烦地跑迷宫,在电脑屏幕前一遍遍做傻兮兮的选择题,只有被捕杀的刹那,才做最抵死的挣扎。连放纵在自然界的野兽,也通常远远作路过状,若非惹急了,不轻易与人类为敌。
②不过呢,就像我们要时不时除去正装跑到KTV去吼一吼,动物也不乏性情流露和放纵享乐的时刻。
③宠物猫素来是温顺的典范,众多受虐事件的主角,但它们也有触动野性的小命门——猫薄荷。猫薄荷是有着灰绿色叶子、紫白色花的薄荷科植物,是__猫儿进入狂欢舞会的入场券——那些优雅从容的高贵猫种,根本无法抵挡它浓郁的香味。你把猫薄荷的叶子弄碎扔地上,它们就会跑来,围着转,用爪子刨。如果味道足够强烈,猫便成虎,狂暴,流口水,神志不清地在地上打转,简直像人嗑了摇头丸。
④动物不单单喜欢“嗑药”,它们也爱沉溺于酒精世界。大象就是其中臭名昭著的一员。非洲象在吃了发酵果后,会变得极其兴奋而富于攻击性,而它们的亚洲兄弟则经常在醉后撒野。2002年12月,在印度东北部,有几头大象在破坏一个谷仓后意外找到几桶米酒,喝完之后,它们就开始横冲直撞,巨大的身躯甩啦甩啦,造成一起六人死亡的交通事故。
⑤常有报道说,吃了发酵果子的醉醺醺的鸟儿撞到建筑物或树上,然后一头栽下来,翘掉。这些“醉驾者”尤以知更鸟和腊翅鸟为甚。每年冬春天,冻僵的果子开始解冻,某些鸟类就统统吃掉这些发酵的果子。曾有研究表明,有些腊翅鸟因为毫不节制地吃了过多的发酵果而引发酒精性肝病。放纵,足以危害禽兽。
⑥猴子也喜欢喝酒,但是更接近人类的风格,懂得克制。有项研究颇为细致地比较了猕猴和人类的饮酒行为。研究者先将21只猴子做好标记,让它们集体在一个房间里随意饮用一种甜酒,度过“欢乐时光”。在另外一次,其中10只猴子分别被弄到单独的房间,关起门来独饮杯中物。研究者测定两次实验后猴子体内的酒精浓度,对比它们在不同环境下的饮酒行为。
⑦一位参与上述实验的科学家表示,这次实验并非只是看猴戏,猴子的饮酒行为像极了人类,“比起在群体中,单独饮酒的猴子会多喝2到3倍。在集体中时,有许多因素限制了它们尽情享用酒精,例如社会地位或等级制度”。等级高的猴子似乎有所顾忌,在群体中会克制着不怎么喝酒。 此外,像人类一样,猴子的纵欢也随心情而异:心情愉快时,它们懂得适可而止;若是经过长时间的实验后,情绪紧张,猴子们就更倾向于狂饮。
(原文有删改)
17.第④段划线句的作用是什么?(3分)
答:
18.根据文章④—⑦段中的相关知识,你认为下面这则材料中的“甜甜”欢饮的习惯与文中的哪种动物相似,为什么?(3分)
【链接材料】
山东威海神雕山野生动物园里有个“海量”的黑熊“甜甜”,不仅喜欢喝啤酒,而且从来没醉过。
今年已经10岁的黑熊“甜甜”,直立起来有两米多高,憨态可掬。饲养员给它递上啤酒后,它手握酒瓶,仰着脖子,咕咚咕咚,酒量居然还挺大的。喝完一瓶,它又摇头晃脑、拱手作揖地继续向主人讨要。据主人介绍,如果“甜甜”高兴了,它会一瓶接着一瓶喝个不停。不过,每次当它喝到五六瓶时,就会主动停止喝酒,哪怕是主人美食引诱,它也不会动心。
答:
【参考答案】
17.(3分)
参考答案:结构上承上启下(1分),内容上概括上文动物喜欢嗑药并导致放纵、狂暴(1分),引出下文动物沉溺酒精的各种表现(1分)。
18.(3分)
参考答案:“甜甜”欢饮的习惯更接近猴子(1分),它喜欢喝酒,高兴时会多喝几瓶,但是懂得克制。(2分)。
①“一台电脑实际上就是一枚生态炸弹!”一些环保专家这样大声疾呼。
②生产一台电脑大约要消耗1.8吨燃料、水和化学物质等资源。 。生产与电脑相关的元件,如芯片则必须在高度清洁无尘的车间内进行,连使用到的水也要经过特别处理。可见,生产电脑消耗的资源多,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更大。统计数字显示,生产电脑所需的化石燃料是电脑本身重量的10倍,而生产汽车和电冰箱所需的燃料只有自身重量的2倍。更令人担忧的是生产电脑显示器、芯片、印刷电路、塑料机壳等配件时,使用了大量有毒物质如石棉、砷、汞、铅、含溴防火材料。电脑工作温度升高时,这些有毒物质有可能散发到大气中,损害我们的健康。
③电脑配置还包括一些看不见的隐形“配置”,如石棉、砷、水银、铅、放射性物质等等。它们就隐藏在显像管、电子电路、机壳和主板中。电脑报废后,这些有毒物质如果处理不当,它们随时可能变成我们身边的“生态炸弹”。
④正因为电脑中存在这些有害物质,所以,电脑垃圾更难处理。如果采用焚烧的方法,必将直接污染大气、水源,甚至引起人员中毒;如果采用深埋的方法,有毒物质还将慢慢渗透出来,污染地下水层、庄稼和人,仍可能惹出大祸;如果回收处理,由于代价不菲,此项工作进展缓慢。美国IBM公司为处理报废电脑支付的费用是30美元每台,回收公司却觉得无利可图。所以,大部分国家的电脑垃圾不是废物利用,而是直接被送到垃圾站,甚至非法走私到第三世界国家,电脑就成为“生态炸弹”。
⑤测试表明,打印机、显示器、遥控器、摄录像机等所有电子产品在工作时,均会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美国学者研究发现,各种电子设备在使用和操作过程中都有大量的不同波长和频率的电磁波释放出来,形成一种电子雾。这种电子雾充斥在空间,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东西,它容易引起人体生理功能紊乱,从而导致头痛、失眠、健忘等各种不良症状。
⑥电脑中的“隐形杀手”到底有多少,现在仍说不准。
16. 请从下面备选句中选择最恰当的一句,填在第②段横线处,并说明选择的理由。(3分)
备选句:
A. 如果生产一台17英寸液晶显示器的电脑,就可能消耗240公斤化石燃料,1500公斤水和22公斤各种化学物质
B. 即使是生产一台17英寸液晶显示器的电脑,也需消耗240公斤化石燃料,1500公斤水和22公斤各种化学物质
答:
17. 结合选文相关内容和下面材料,谈谈你对当前电脑垃圾处理现状的认识。(4分)
【材料】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充斥着数不尽的废旧电脑加工点。根据国外研究人员分析的结果显示,每一吨的电子板中,通过简单的提炼就可以分离出286磅铜、44磅锡、1磅黄金以及银、铬、铂、钯等少量的贵重金属。那些加工点缺乏必要的处理设备和科学环保的处理工艺。一块计算机主板只是简单地往酸碱溶液里一丢,然后把被溶解下的金属拿走就算完成了对主板的处理。
答:
【参考答案】
16. 选B句。B句强调生产一台普通电脑就需消耗大量资源,退一步说明,更能突出电脑生产消耗资源巨大。
评分:本题3分。选出句子1分,解释2分(要点全、意思说清即可)。
17. 当前的电脑垃圾处理现状令人忧虑。(1分)因为简易的加工处理,会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有好多更有价值的金属元素没有被回收,(2分)而且简单的处理,会直接给环境带来污染,损害人们健康,成为我们身边的“生态炸弹”。(1分)
评分:本题4分。
小小贺卡让中华文化插上翅膀
戚家政
①在很多人的心中,寄送新年贺卡是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可是,一查才知道,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贺卡的国度,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有了,北宋时期出现了冬至寄门状的习俗,至清初发展成为元旦寄送用红纸制作表示吉庆的贺帖——红单。可见,用贺卡传递祝福在东西方文化传统中都占有一席之地。
②西方最早的贺卡出现在1843年的英国,当时贺卡上只有一句话,但直至今天仍是西方贺卡上最常见的,这就是“祝你圣诞快乐,新年快乐”。自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开始流行圣诞贺卡,后来在西方国家得到普及。早期的贺卡图案多已家庭聚会、跳舞和冬天的画面为主,zōng jiāo 题材在当时的贺卡中并不多见。所以说贺卡的画面主要反映了当时的生活和文化。
③中国是贺卡大国,中国邮政每年发行的贺卡超过5亿张。中国的贺卡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尤其是那喜庆的中国红让人一看就心生喜气。还有那喜鹊、红梅、福寿、鞭炮、对联,每一样都不得不说“很中国”。可见,当这一张张承载着中国文化的贺卡被寄往世界各地,就如同一个个小小使者,传递着中国情中国意。
④现在的中国贺卡,不仅充分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也融合了更多现代中国符号,就像深受大家喜爱的卡通明星“喜羊羊”,也已经成为中国贺卡上的明星。
⑤近十年来,在华外资企业定制的新年贺卡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他们把这些具有明显中国符号的贺卡不仅寄给身在中国的客户和朋友,也寄往世界各地,一方面向中国朋友表达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喜爱和尊重,另一方面向世界各地的朋友传递中国文化,突出他们身在中国的特殊性。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文化在世界受欢迎的程度,也反映出这些外企在逐步融入中国的本土文化。
⑥寄送新年贺卡现在仍是很多人一到初冬即着手准备的一件重要事情。大家都喜欢把最具中国味的贺卡寄给身在远方的朋友和亲人,让世界各国的朋友收到“最中国”的祝福,让远在异国他乡的亲人能手握亲人的祝福,感受到祖国的力量。当我们寄出这些贺卡时,是不是已经派出了一个个使者,去传递中国文化?
(原文有删改)
16.第③段的说明层次是:先说明 ① ,再说明中国的贺卡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最后说明
② 。(2分)
17.指出下面两则材料分别从哪一个方面体现了 “中华文化”?(4分)
【材料一】
中国贺卡,呈现出五彩缤纷的颜色,而红色占据了大多数。鲜艳的“中国红”是中国的吉庆颜色;年画、书法、水墨是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梅兰竹菊、富贵吉祥、福寿安康是贺卡的主要内容。
【材料二】
不同的人对贺卡的喜爱也不同:孩子们喜欢印有卡通明星“喜羊羊”的贺卡;年轻的学生们钟情于印有自己理想学校的贺卡;北京人对印有首博、鸟巢、大剧院这些新北京元素的贺卡情有独钟。
材料一:_①_
材料二:_②_
【参考答案】
16.①中国是贺卡大国;②传递着中国情中国意。
17.材料一: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体现了“中华文化”。
材料二:从中国现代文化角度体现了“中华文化”。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