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浅层地能主要是指地球浅表层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中所蕴藏的低温热能,它的来源以太阳辐射为主,还有一小部分来自地心热量,是一种可再生能源,一般温度恒定。“我们脚底下400米以上的土壤层和地下水,就是“浅层地能库”。
②然而,在没有找到成熟、成本低廉的采集和利用技术前,人们一直对浅层地能“视而不见”。直到找到地源热泵这一“能量搬运器”,浅层地能才真正“破土而出”。地源热泵的工作原理和空调差不多,只是热源不同,而且整个过程无任何污染排放,因此,浅层地能是一种清洁环保能源。自然界中,水往低处流,热量也是由高温往低温传导。人们常见的水泵的作用就是把水从低处往高处送,热泵就是热传导的“水泵”。要把低温的浅层地能集聚到50—60摄氏度的高温就需要热泵来工作。地源热泵就是使用浅层地能作为能量交换源,冬天吸收大地热量,夏季则排出热量,分别达到供暖制冷的效果。
③地源热泵的效率很高。以供暖为例,空调效率是100%—200%,电采暖是100%,烧油是90%,烧煤50%,而地源热泵能达到300%—400%。为什么?因为它用1千瓦的电驱动热泵后,可以搬运3千瓦的浅层地能。相对于使用煤、油、天然气供暖,效率自然就高,同时也起到了节能作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空气调节研究所所长徐伟介绍说:“如果每年能在2000万平方米建筑中推广应用地源热泵系统,光供暖就可节省70万吨左右标准煤,或5.2亿立方米左右的天然气,并减少约470吨的氮氧化物和40吨颗粒物的排放。”
④其实,我们对浅层地能的利用并不陌生。挖个地窖,冬暖夏凉,用来储藏一些粮食、蔬菜,就是一种利用浅层地能的简单办法。在北京菊儿胡同小区,现在采用的就是地下水源热泵供暖代替燃煤锅炉房供热,每平方米供暖折标准煤15公斤,与原燃煤锅炉房每平方米供暖消耗的25公斤标准煤相比,要节能40%。
⑤据介绍,目前我国现有城乡建筑面积400多亿平方米,其中95%左右是高耗能建筑,而建筑能耗已占全社会终端能耗的27.5%,其中供热和制冷的能耗约占50%—60%,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相同气候地区发达国家的2—3倍。在能源日趋紧张的今天,浅层地能有望拥有更大的舞台。
16.阅读文章,请你说说采用地源热泵供暖有哪些好处?(3分)
答:
17.结合文章第⑤段的内容和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浅层地能有望拥有更大的舞台”的理由。(4分)
【材料一】
和传统深层地热相比,虽然浅层地能能量低,但采集方便,风险也小了很多。能源讲品位,浅层地能是一种低温低品位能源。建筑供暖制冷对温度要求不高,冬天20摄氏度即可,夏天27摄氏度左右。采集低于25摄氏度的土壤或地下水中5摄氏度的热量,经过技术处理集聚到50—60摄氏度就可以进行供暖,因此它非常适合给建筑物供暖,或者为生活热水提供热量。这样,高品位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等就可用到其他地方去,不必“大马拉小车”。
【材料二】
据专家测算,我国近百米内的土壤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达1.5万亿千瓦,是我国目前发电装机容量4亿千瓦的3750倍,而百米内地下水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也有2亿千瓦。由于储量巨大,分布普遍,因此许多专家将浅层地能比喻为一个巨大的“绿色聚宝盆”。
答:
【参考答案】
16. 答案:效率高 节能 环保
(共3分。每个要点1分)
17.答案示例:
我国的城乡建筑面积大,耗能量大,而浅层地能解决了建筑高耗能的问题;浅层地能是一种低温低品位能源,而建筑供暖制冷对温度要求不高,所以浅层地能非常适合给建筑物供暖;浅层地能采集方便,风险也小;浅层地能储量巨大,分布普遍。
(共4分。每个要点1分)
低碳生活
①人类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已经造成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全球气候变暖及温室效应等。如果碳排放量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不仅将无法维持,更将继续恶化。这绝非危言耸听。科学研究表明,气候变暖将导致地球两极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的速度也将快于预期。遏制这一趋势继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就是从我们每个人做起,节能减排,适应低碳生活。
②低碳生活是指减少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生活是一种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种值得提倡的生活态度。
③全球气候变暖,使人类的“碳”意识不断增强,人们正在努力减少自己的碳足迹,积极推进节能环保。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参与到低碳行动中来。被评为最环保国家的瑞士,不仅大量应用了水利发电,而且公共交通设施发达,铁路得到广泛应用。挪威法律规定,砍伐树木后,限期之内必须补种幼苗。芬兰的能源利用结构十分合理,可再生能源已经占整体能源利用的25%,是欧盟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最高的国家。 其实“低碳”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对我们普通人来说,一样可以做到“低碳”。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曾对个人“低碳生活方式”提出了几项小建议,如把在电动跑步机上45分钟的锻炼改为到附近公园慢跑,可以减少将近10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不用洗衣机甩干衣服,而是让衣服自然晾干,可以减少23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休息时和下班后关闭电脑及显示器,除省电外,还可以将这些电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1/3等等。一个人或一家一户的节能行动“减碳”的效果虽然有限,但全国每个人每家每户都行动起来效果就会非常惊人。比如:提前淘米并浸泡10分钟,然后再用电饭锅煮,可大大缩短米熟的时间,节电约10%。每户每年可因此省电4.5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3千克。如果全国1.8亿户城镇家庭都这么做,那么每年可省电8亿度,减排二氧化碳78万吨。
④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福子孙万代,是人类共同的夙愿。为了实现这个夙愿,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把握自己,让低碳生活从每一天做起。
17.阅读第①段,说说我们要节能减排,适应低碳生活的两个原因。(2分)
18. 阅读第③段,说说划线句子说明了什么。(2分)
19. 阅读第③段,指出下面两则材料分别可以从哪一方面说明“人们正在努力减少自己的碳足迹,积极推进节能环保”的?(4分)
材料一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京都议定书》。按照该议定书,缔约国要按比例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这是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控制温室效应的行动。
材料二
环保志愿者小于积极响应“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的号召,通过电子邮件方式或MSN等即时通讯工具与同事们传输文件,少用或不用传真、打印机,而且办公室几乎每张纸都做到了双面打印等等,这样不仅节省纸张、节约能源,有效地控制这些环节的碳排放,还可以避免吸入复印机、打印机工作时产生的有毒物质。
【参考答案】
17. 答案要点:①人类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造成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全球气候变暖及温室效应等恶果;②如果碳排放量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不仅将无法维持,更将继续恶化。
评分标准:本小题2分。每个要点1分。
18. 答案要点:①全国每个人每家每户都行动起来②减碳效果就会非常惊人。
评分标准:本小题2分。多抄上“一个人或一家一户的节能行动‘减碳’的效果虽然有限”扣1分。
19.答案要点:①从“世界上许多国家积极推进低碳”方面来说明的。
②从“个人可以采取低碳生活方式”方面来说明的。
评分标准:本小题4分。每个方面占2分。
“金属疲劳”不容忽视
①常见的金属总是给人一种坚硬无比的感觉。其实,在各种外力的反复作用下,金属也可以产生疲劳,而且,一旦产生疲劳就会因不能得到恢复而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2002年5月25日,华航波音747-200型客机,由台北中正机场飞往香港途中,坠毁在澎湖外海,机上225名旅客及机组人员全部罹难。科学家经过考察和分析后判定,飞机失事主要是制作飞机的金属材料产生疲劳断裂而致。金属疲劳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单就桥梁而言,仅在1938~1942年的4年时间里,世界各国因金属疲劳而损坏的便有40座。金属疲劳的现象同样会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生,如行走中的自行车前叉折断、炒菜时铝铲折断、挖地时铁锨断裂。
②为什么金属疲劳时会产生破坏作用呢?这是因为金属内部结构并不均匀,造成应力传递的不平衡,从而使有的地方成为应力集中区。它往往出现在金属构件外形突变处,导致构件出现裂纹。另外,如果材料有表面损伤、夹杂物,以及热加工造成的缺陷,也会产生细小裂纹。在力的持续作用下,裂纹会越来越大,材料中能够传递应力部分越来越少,直至剩余部分不能继续传递负载时,金属构件就会全部毁坏。
③早在100多年以前,人们就发现了金属疲劳带来的种种损害,但由于技术的落后,还不能查明疲劳破坏的原因。直到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相继出现之后,人类在揭开金属疲劳秘密的道路上才不断取得新的成果,并且有了巧妙的办法来对付这个大敌。
④在金属材料中添加各种“维生素”是增强金属抗疲劳性能的有效办法。例如,在钢铁和有色金属里,加进万分之几或千万分之几的稀土元素,就可以大大提高这些金属抗疲劳的本领,延长使用寿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已出现“金属免疫疗法”新技术,即引入残余压应力,如采用喷丸、表面冷滚压等方法来增强金属抗疲劳性能,以减少疲劳损坏。此外,在使用金属构件时,对产生震动的机械设备要采取防震措施,以延缓金属疲劳的产生。在必要的时候,进行对金属内部结构的检测,对防止金属疲劳也很有好处。
⑤金属疲劳所产生的裂纹尽管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但也有另外的妙用。例如,利用金属疲劳断裂特性制造的应力断料机,可以对各种性能的金属和非金属在某一切口断裂处进行加工,这个过程只需要1—2秒钟,而且,越是难以切削的材料,越容易通过这种加工来满足人们的需要。
18.结合第①段画线句的内容,说出“单就桥梁而言”这几个字不能删去的两个理由。
(2分)
答:
19.文章第④段介绍了哪几类增强金属抗疲劳性能的办法?(2分)
答:
20.阅读下面的材料,借助文章相关知识,对下面的做法作出合理的解释。(2分)
【材料】
工作人员在设计金属构件外形时,多避免出现方形或带尖角的孔和槽;并使用磨
削、精车加工等方法,对金属构件表面加工,增加表面光洁度。
答:
【参考答案】
18.答案示例:
如果删去“单就桥梁而言”,就无法与前面的“普遍的现象”相呼应;同时使后面的
“损坏”一词缺少了涉及的对象。
(共2分。与“普遍的现象”相呼应1分,“缺少了涉及的对象”1分)
19.添加稀土金属 “金属免疫疗法”新技术
(共2分。每类办法1分)
20.答案示例:
工作人员设计金属构件时避免出现方形或带尖角的孔和槽,就避免金属构件外形成
为应力集中区,防止了裂纹的产生;增加表面光洁度,也就是防止表面存在问题而产生
裂纹。这两种做法都达到了防止金属疲劳的目的。
(共2分。原理1分,结合材料解释1分)
互联网的IPv6时代
IPv4地址池中,一共拥有43亿个可用地址。随着互联网膨胀时代的到来,IPv4地址的需求量
与日俱增,不断分配出去的地址让人们渐渐意识到,43亿这个数字远远不能满足正常的需求。随着互联网编号分配机构(IANA)将最后一批IPv4地址分配完毕,IPv4地址总库正式宣告枯竭。这标志着我国的运营商(联通、电信等)只能依靠手中仅有的几千万个空闲IPv4地址支撑现有的庞大的网络需求。然而,预计多则5年,少则一到两年,这部分IPv4地址也将消耗殆尽。为了满足越来越广泛的网络需要,IPv6地址的应用也就显得尤为迫切。
为解决IPv4地址的快速消耗问题,网络工程师们研发了一种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技术,即多台机器公用一个IPv4地址。这一技术早前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解决了IPv4地址消耗过快的问题,但是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巨大的,那就是“网络拥堵”。在我国,“网络拥堵”现象尤为明显。我国约有2.77亿个可用的IPv4地址,远远不能满足国内的IPv4地址需求,因此运营商广泛采用NAT技术来最大程度复用IPv4地址,这就导致我国的网络带宽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功效,进而影响上网速度。据统计,我国互联网网速平均速率仅为1.77兆,世界排名第71位,而韩国为20.4兆,日本达到15.8兆。
在IPv4时代,我国在1994年才首度接入国际互联网,比美国晚了将近30年。迟到的代价,是由美国等一些先接入互联网国家主导IPv4资源分配,中国只占到了全球的4.5%。时至今日,在全球互联网能够提供“域名解析”的多级服务器,依然在美国弗吉尼亚州。其余12个辅助根服务器分配为:美国9个,欧洲2个,日本1个。在这种游戏规则下,我国无法设立根域名服务器。
正是基于IPv4时代总结的经验教训,我国对迎接IPv6时代的到来显得尤为重视。可能很多人会问,究竟IPv6时代会为我们带来怎样的实惠呢?作为IPv4的下一代网络协议,IPv6理论上可以产生近乎无数个IP地址,确切地说,是34后面带36个零。夸张一点来说,IPv6 地址的确可以“让地球上每一粒沙子都具有一个IP地址”。由于IPv6地址的数量足够庞大,因此运营商不再需要进行繁琐的NAT转换,运营商的服务器只需用于数据转发以及安全维护,这样就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资金;另外,由于不需要太多的协议转换,家庭用户的上网速度一定会大幅度提高。这是因为IPv6具有唯一的标识性,那么具有IPv6地址的用户可以直接互连,不需特殊的服务器进行中转,这就意味着大幅减少了数据包在网络里盲目跳转的次数,进而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上网速度。同时,大文件的高速传输、高质量视频的传送也都有可能成为现实。
在IPv6时代,家庭网络中的各种电器应用理论也都将成为可能。在我国,电信通信网、互联网、有线电视网的相互融合都必须依赖IPv6协议的发展。如果每一个家用电器都可以拥有唯一的IPv6地址标识,结合智能传感网络,我们就可以远程了解家电的运行情况,进而实现家电的远程控制。
相信在网络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我们在不久的将来就能真正体会到IPv6为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信息一体化、物联网、3G、三网融合都将以井喷之势席卷而来。
15.第一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
16.“IPv4时代的教训”和“IPv6时代的实惠”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意,分点简要回答。(6分)
17.“IPv6理论上可以产生近乎无数个IP地址”中“近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18.在IPv6时代,我们可以远程控制家庭网络中各种家电的运行情况。请结合文意和你的联想简要
列举两个生活设想实例加以说明。(3分)
15.通过介绍IPv4地址需求量与日俱增导致需求危机,引出说明对象——IPv6地址的应用时代,引发读者阅读兴趣(3分)。
16.“ IPv4时代的教训”:①IPv4地址的快速消耗;②NAT技术带来的“网络拥堵”
现象;③我国无根域名服务器。“IPv6时代的实惠”:①无需NAT转换,节省大量的人力和资金;②大大提高用户上网速度;③大文件的高速传输、高质量视频的传送也都可能成为现实。(每一点得1分,共6分)
17.不能,因为“近乎”是“接近于”的意思,在文中突出IPv6理论上可产生的IP
地址之多,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分)
18.示例:我们可以通过手机控制电饭煲煮饭,可以利用电脑通知数字机顶盒记录
电视内容,可以利用网络通知沐浴器为我们烧好热水等等。(写出一例得2分,两例则 得3分。联想合理即可,有欠缺酌扣)
(2012年随州)
①附生现象是指两种生物虽紧密生活在一起,但彼此之间没有营养物质交流的一种生命现象。一种植物借住在其他植物种类的生命体上,能自己吸收水分、制造养分,这种包住不包吃的现象,被称为附生,也叫着生。
②附生植物最普遍的特点是附生在寄主植物水平的枝干上及枝干的分叉点上,因为这些地方最容易堆积尘土,有的低等植物甚至附生在叶片上。除了叶片附生的植物会对寄主的光照条件造成一定的影响外,附生植物一般不会对寄主造成损害。
③植物的附生现象是热带雨林的主要标志性特征之一,形成这种现象需要满足一定的环境条件。一是环境的空气湿度大,二是寄主表面有一定的腐殖质存在。有机物的附生现象存在于植物间,尤其在热带与亚热带的森林中最为常见。新 课 标第 一 网
④附生植物的种类比较丰富,从低等植物到高等植物都有附生植物。据统计,全世界约有附生植物65科850属3万种。蕨类附生植物常见的有水龙骨科的瓦韦,石韦,水龙骨,星蕨,书带厥子等,铁角蕨科的鸟巢蕨……
⑤在热带雨林中,植物生长茂密,由于植物之间争夺阳光的竞争比较激烈,附生的植物就更容易获取来之不易的光源。附生植物在形态和生理上,已形成非常适应的特性,比如鸟巢蕨的形态似鸟巢状,可以截留尽量多的雨水以及枯落物、鸟粪等,海绵状的枯落物可储存水分,并提供营养物质。
⑥在生态系统中附生植物具有多方面的生态功能,对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形成、维持及养分和水分的循环都有一定的作用。另外,附生植物对环境变化还具有指示作用。人类活动也会影响附生现象的存在。人类活动剧烈的地方,附生现象会大大降低,甚至消失。
(选自《学科知识》)
1.文章①自然段“这种包住不包吃的现象,被称为附生,也叫做着生”一句中的“包住不包吃的现象”指的是 (2分)
2.植物形成附生必须满足的条件是:(3分)
(1)
(2)
3.文章第④段中加点的词语“据统计”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4.请结合文意阐述植物附生的作用。(2分)x k b1.c o m
1.一种植物借住在其他种类植物的生命体上,能自己吸收水分,制造养分,但彼此之间没有营养物质交流的一种生命现象。(2分)
2.(1)环境的空气湿度大。(1.5分)(2)寄主表面有一定的腐殖质存在。(1.5分)
3.不能。这是通过统计得出的结论,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分)
4.对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形成及其维持,养分和水分循环都有一定作用,还对环境变化具有指示作用。(2分)
(2012年湖北黄冈)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选自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
1.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人第一段生动地勾画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四季图”,形象地说明了花草鸟虫的变化和气候的关系。w ww. xkb1. co m
B.“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用具体的物候变化表现了一年四季的景色变化。
C.“年年如是,周而复始”,既点明了四季变化的自然现象是有规律的,又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D.杏花“传语”、桃花“暗示”、布谷鸟“唱歌”,运用拟人手法具体形象地说明大自然的语言。
2.选文的语言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朴实严谨,作者采用生动典雅的语言描述有什么好处?
1 、B(“表现了一年四季的景色变化”错,这句话描述的只是春天的景象)
2、既引人人胜又使人联想,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了文章的文采。(或: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可读性)
(2012年山西)
龙生九子背后的民族文化心理
①玉兔辞岁,腾龙降世。在中国,历朝皇帝被封为“龙”,而中华儿女称自己为龙的传人。2012年,中华儿女迎来了21世纪的第一个龙年。历代关于龙的形象,依其含义: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出现于具有特殊zōng jiāo 意义的载体之上,其身份一通天神兽为主;另一类广泛出现于实用器皿、建筑上,其身份以吉祥瑞兽为主,比如北京市北海公园的九龙壁等。
②中国古代有龙生九子的传说,这九子各有个性和兴趣爱好。明代学者李东阳在《记龙生九子》一文中说:“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囚牛,龙种,平生好音乐,今胡琴头上刻兽是其造像;睚眦,平生好杀,今刀柄上龙吞口是其造像;嘲风,平生好险,今殿角走兽是其造像;蒲牢,平生好鸣,今钟上兽纽是其造像;狻猊,平生好坐,今佛座狮子是其造像;霸下,平生好负重,今碑座兽是其造像;狴犴,平生好讼,今狱门上狮子头是其造像;赑屃,平生好文,今碑两旁龙是其造像;螭吻,平生好吞,今殿脊兽头是其造像。”
③龙的这九个儿子有好音乐的、好行文的、好诉讼的、好冒险的、好负重的、好动的、好静的,还有好打架的,等等。这个被中国人尊为神圣的龙,并不要求儿子像自己一样成龙,而是任由其自由发展,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自主发展,各行其是,这是多么宽容的博大胸怀。
④龙生九子虽然只是一则在民间广为流传的神话,并附会在中国人无比崇拜的龙的身上,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民族文化心理的反映。
1.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和 。 (2分)
2.第②段中“平生好险,今殿角走兽是其造像”中“其”字是指“九子”中的 。(2分)
3.阅读第③段,请写出本文题目的含义。 (4分)
1. 分类别 举例子 (2分)
2.嘲讽 (2分)
3. (围绕“个性特长”、“宽容博大”的意思作答2分;语言表达2分)
(2012年湖北恩施州)
恩施州的风雨桥
采遏乐
①风雨桥兴时于汉未唐代,这种历史悠丸、造型独特的木质古建筑,极富民族气质。恩施州的风雨桥是与吊脚楼齐名的恩施州民族建筑中最具特色的民间建筑之一。风雨桥又叫“凉桥”,因桥上建有廊、亭,可供行人乘凉、休憩、避风雨而得名。恩施州山重水复,沟壑纵横,旧时不通公路,只有条条青石板路穿山越岭,爬坡过河。而将条条青石板路在沟壑山涧连接起来的就是风雨桥。利川市毛坝风雨桥
②恩施州的风雨桥大多由桥墩、桥面、桥廊、桥亭和桥硕组成,除桥墩外,全用木料建造。建桥时,不用一颗铁钉,只在柱子上凿通无数大小不一的孔眼,以榫衔接,斜穿直套,纵横交错,结构极为精密。桥墩用生松木铺垫,用油灰沾合料石砌成菱形墩座,上铺放数层并排巨杉圆木,再铺木板作桥面;桥面两旁是桥廊,设有栏杆、长凳,形成长廊式走道。桥顶盖有坚硬严实的黑瓦,建有数个高出桥身的数层飞檐翅角楼亭,凡外露的术质表面都涂有防腐桐油。长廊和楼亭的瓦檐头雕龙绘凤,人物山水,飞禽走兽,形象诙谐洒脱,栩栩如生。
③恩施州的风雨桥,虽年代丸远,但很多至夸仍然保存完好。利川市境内的毛坝风雨桥,建于公元l808年,距夸已200余年。桥全长32.5米,桥面宽3米,高40米。该桥全用木料建成,至夸仍奇迹般屹立不倒,为行人和当地村民畅行于青山两岸而默默地遮风挡雨。成丰县境内的十字路风雨桥,建于1916年。桥身全长63.4米,宽4.2米,通高8.78米。桥上是两层楼阁式的青色瓦面,脊梁的正中是一座宝塔式的亭阁,瓦檐重重,周围四条昂首欲飞的青龙仰望着东西南北,龙嘴里含着红色的宝珠,四条龙尾绕成塔顶,好似一台大轿行走在桥的中央。桥面用木板铺就,下面由很多巨型圆木固定在桥墩上支撑,整个桥身结实、牢固,桥面平坦舒适。桥廊l3间,亭廊相连,两边有漂亮的护栏,肾靠护栏的是条形长凳。桥下有3座梭子形的桥墩,墩与墩之间净跨10米,都是由巨大的石头砌成,任凭河水冲刷,桥墩依然坚固如初。一座座风格独特的风雨桥,横跨溪河,傲立苍穹,延二三百年而不损,其坚固程度不亚于铁、石桥。
④在恩施州,无论是村头还是山野,在溪河之上大都建有风雨桥。村民们走亲访友,赶集逛街,耕田锄草,肩挑背扛,都要经过风雨桥。踏着青石板路走进密林将映的风雨桥,坐在两廊边的长凳之上,就可听到桥下那流水清音,即使是匆匆过桥,也能听到那悠扬宛转的深山鸟语。天上云卷云舒,山间凤来雨去,只有在风雨桥上才能真切地感受到。走累了在桥上歇脚,天热了在桥上乘凉,口渴了在桥上喝茶,下雨了在桥上避雨,闲退时还可在桥上读书、聊天、话家常。这类木质鲒构长廊式桥梁建筑,不仅具有普通桥梁的一般功能,而且具有“亭”的观赏价值,它不仅为行人和村民提供交通便利,同时也是当地人们说古道夸、休息娱乐的理想去处,具有很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⑤恩施州的风雨桥,是恩施州各族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恩施州民族建筑文化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木质建筑中的艺术珍品,是人类历史上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根据恩施新闻网有关资料整理)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恩施州的风雨桥,文章主要介绍了风雨桥的哪些内容?
2.第②段说明了恩施州的风雨桥的哪些特点?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3.第③段主要采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本段介绍『‘字路风雨桥采用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4.阅读第@段,具体说说风雨桥为村民和行人提供了哪些便利?本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式?
1.(3分)本文主要介绍了恩施州的风雨桥的历史悠久(1分)、结构造型(1分)和交通、观赏及文化艺术价值(1分)。 说明:一点1分,大意正确即可。
2.(3分)①除桥墩外全木结构,不用一颗铁钉,以榫衔接(1分);②桥面用木板铺就(1分);③长廊式走道(1分);③桥顶盖黑瓦,建有数层亭楼(1分);⑤长廊和楼亭瓦檐头雕绘形象(1分)。 说明:答到其中三点得3分。
3.(2分)说明方法(1分):举例子列数据(列数字)。 说明顺序(1分):空间顺序(从上到下)。 说明:说明方法答对其中两种得l分,一种0.5分;说明顺序l分。
4.(3分)便利(2分):出行、歇脚、乘凉、喝茶、避雨;读书、聊天、话家常。说明方式(1分):生动说明。
(2012年贵州六盘水)
塑料瓶装水真的“干净”吗
①出门在外,口渴的时候我们都习惯买一瓶水喝,瓶装水给我们的印象是干净方便,尤其是高档瓶装水都会标榜自己“出身清白”,“从未受到过人类污染”。例如,“王岛云雨”产自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那里号称拥有世界上“最干净的空气”,雨水自然清洁无比;“公元前1万年”产自号称“地球上最古老的水源”——加拿大卑诗省沿岸的冰川,水质更是纯正无比。然而,科学家指出,塑料瓶装水也有可能“不干净”。
②英国化学研究人员威廉·肖迪克表示,装饮用水的塑料瓶生产过程就有污染隐患,因为在制造瓶子的过程中,会使用含有锑元素的化合物作催化剂,随着塑料瓶的成型,锑元素也进入了塑料中。塑料瓶可能会持续向瓶中的水溶解重金属元素锑,这种元素长期积聚在体内可能危害健康。威廉·肖迪克对15种热销瓶装水进行化学检验,结果发现天然地下水中的锑含量是万亿分之一,而刚出厂的瓶装水的锑含量平均为万亿分之一百六十。时间越长,塑料瓶中的锑元素在水中的溶解量越大,这个过程就像泡茶一样。出厂3个月后,瓶装水中的锑元素的含量竞然增加了一倍。然而,现在市场上大多数瓶装水包装上注明的保质期大多是24个月。另外,温度越高,锑元素在水中的溶解量越大,而人们对瓶装水需求量较大的季节是温度高的夏天。肖迪克表示,虽然摄入极少量的锑元素不会导致人生病,但是大量摄入则会诱发呕吐,甚至可能致命。
③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米歇尔等人发现,不少塑料瓶在加工过程中会加入名为双酚A.(BPA)的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与出生缺陷、发育问题以及心脏病和糖尿病患病风险高有关联。专家对它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表示担忧,而一些国家已将该物质正式列为有毒物质。
④此外,荷兰研究者发现,瓶装矿泉水经常被细菌和真菌污染,污染的瓶装矿泉水对健康个体致病的危险可能有限,但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和婴儿,则有更高的感染危险。
⑤英国“水与环境管理协会”的执行__尼克·里夫斯还表示,瓶装水对环境的污染也不容忽视。全世界每年用于制造塑料瓶的塑料为270万吨,这些塑料的原料大多是从石油中提取的,仅在美国,制造这些塑料瓶就要消耗150万桶石油,这些石油可以供10万辆汽车使用一年。86%的塑料水瓶最后都变成了垃圾,需要400年至1000年才能降解。这些塑料垃圾在燃烧时会产生有毒气体和含有重金属的灰烬。
(摘自2011年5月《知识就是力量》,略有删改)
1.第①段划线句子的说明方法是 ,作用是 。(3分)
2.第⑤段中加点词“大多”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全世界每年用于制造塑料瓶的塑料为270万吨,这些塑料的原料大多是从石油中提取的。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3分)
A.随着温度增高,时间增加,塑料瓶中的锑元素在水中的溶解量会越来越大。
B.大部分的塑料水瓶最后都变成了垃圾,需要400至1000年才能降解。
C.专家认为,在塑料瓶加工过程中所加入的名为双酚A.(BPA)的化学物质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D.重金属元素锑一旦被人体摄入,就会诱发呕吐,甚至可能致命。
4.现在同学们饮用塑料瓶装水的现象非常普遍,请用本文所学到的知识,劝解同学们不饮用塑料瓶装水。(4分)
1.(3分)举例子(1分),具体说明了高档瓶装水都会标榜自己“出身的清白”,“从未受到过人类的污染”。(2分)
2.(3分)不能(1分),“大多”指比例较多,说明不是所有的塑料的原料都是从石油中提取的,去掉后变成全部,与事实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3分)D
4.(4分)能运用本文知识答对以下两点给3分:
①塑料瓶可能会持续向瓶中的水溶解可能危害健康的重金属元素锑;②塑料瓶在加工过程中会加
入一种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的名为双酚A(BPA)的化学物质;③瓶装水经常被细菌和真菌污
染。语言委婉,易被人接受l分
(2012年广东省)
“毒胶囊” 有多毒?
谢滨欢
①自央视曝光“毒胶囊”事件以来,不少人都开始谈药色变。药用胶囊是一种药品辅料,主要是供给药厂用于生产各种胶囊类药品。某些企业用生石灰浸渍膨胀、工业强酸强碱中和脱色等手段清洗处理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药用胶囊生产企业,制成毒胶囊,流向药品企业。
②那么,这种胶囊会对人体产生怎样的危害呢?它的毒到底有多毒?
③经检测,药品胶囊中的铬含量严重超标。胶囊之所以胶囊中会发生铬超标,是因为黑心企业在制作胶囊时,用工业明胶代替了药用明胶。合格的药用明胶所用的猪皮和牛皮应是未经铬盐鞣制或未经有害金属污染的制革生皮或新鲜皮、冷冻皮。而制革厂的边角料只能用来生产工业明胶。
④铬是一种化学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属ⅥB.族,常见化合价为+3、+6和+2,其中三价和六价化合物较常见。三价铬,就是用来鞣制的铬,它是阳离子,带三个正电荷。而六价铬就是如今臭名昭著的“毒素”了。它和氧原子抱着一起形成原子团,以铬酸根的形式存在。六价铬有很强的生物毒性,长期接触有致癌性,急性毒性剂量范围在50-150微克/千克。即使在皮革行业中,六价铬也是人见人厌的化学物质。各国对皮革中的六价铬含量都有明确要求,最严格的是德国,201法令规定,皮革中不得含有六价铬。
⑤ 准确评估工业明胶的健康风险比较困难,原因有两个,第一,鞣制虽然使用的是三价铬,但是工业用鞣制试剂并不纯,不可避免地含有六价铬;第二,毒性较小,三价铬和毒性剧烈六价铬在使用和保存中可以互相转化。2010年,河北大学科研人员的市场调查结果表明,15个添加了明胶的食品样品中,有13个超过2毫克/千克的标准,其中10个超过了100毫克/千克。毫无疑问,这些市场上的食品样品中添加的都是工业明胶。
⑥了解了工业明胶制作胶囊的危害性后,我们需要理性面对问题,置之不理和谈药色变都是不可取的。
⑦网上有传言说,摄入14ppm(ppm即百万分之一)的铬就会造成基因突变,这是对文献的误读。相关文献中所述的基因表达水平变化不等于突变。另外,该传言也把总铬和六价铬混为一谈了。总之,吃铬超标的胶囊对身体造成的危害并不会像传言中那样发生基因突变。
⑧ 当然,既然发现了问题,我们就需要知道如何鉴别毒胶囊。 首先,药用明胶和食用明胶一般为无色或淡黄色,而工业明胶颜色深,厂家会多加着色剂以掩饰杂质,所以颜色越鲜艳的胶囊越有可能是工业明胶制成的;其次,一般工业明胶杂质多,可能含有淀粉等非明胶成分,所以胶囊一捏易碎;再次,用工业明胶做的胶囊质量和工艺相对较差、胶囊口比较松,容易拧开。
⑨ 面对毒胶囊问题,我们无需恐慌,只要理性对待,即可很好地避免再受侵害。
(本文有删改)
【注】1.鞣(rou)制:用鞣料加工兽皮、制成皮革。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六价铬是人见人厌的化学元素,它有很强的生物毒性,长期接触容易致癌,对皮革中六价铬的含量要求最严格的是德国。
B.某些企业将皮革废料通过生石灰浸渍膨胀等手段处理后,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药用胶囊生产企业,以替代药用明胶。
C.“毒胶囊”的毒性难以检测,原因是工业用鞣制试剂不纯,不可避免地含有六价铬,以及三价铬和六价铬在使用和保存中可以互相转化。
D.本文条理清楚,先介绍“毒胶囊”的由来,接着说明其危害,最后教给人们辨别的方法。语言简明、准确。
2、阅读选文第⑧段,说说如何鉴别“毒胶囊”。(5分)
3、根据文意,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理性对待胶囊类药品。(5分)
1.C
2.第一从颜色判别,毒胶囊颜色深、鲜艳。第二从柔韧度判别,毒胶囊易捏碎。第三从工艺判别,毒胶囊封口松,易拧开。
3.示例:对待胶囊类药品及毒胶囊问题,置之不理和谈药色变的态度都是不可取的。毒胶囊含有易致癌物,对人体有危害,我们需要了解它的危害性,用科学的方法鉴别分辨,无需恐慌的。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