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中变色龙

丁剑玲

①说起变色龙,谁都知道那是描述蜥蜴(爬行动物,体长约30厘米,能改变皮肤颜色)。可是许多人并不知道,海里也有变色龙,它就是大名鼎鼎的章鱼。

②章鱼挺着个圈圈的大肚子,长在头上的8条腕足在水中随波摇曳,翩翩起舞,远远看去,像一朵花在海里翻动,非常美丽。章鱼其实不是鱼,它属于软体动物。

③章鱼和蜥蜴一样,皮肤下布满了各种色素细胞,红橙黄绿,样样齐备。它可以利用细胞的伸缩来改变自己身体的颜色,以便和周围环境的颜色保持一致。

④章鱼遇上敌人,会先施展“变色林”,一会儿变成白色,一会儿变成红色,几种颜色不停地变换,以此来吓唬敌人。如果这招不行,它才会动用自己肚子里的墨囊,急剧收缩身体,喷出墨汁状的“烟雾弹”,把周围的海水染成一片漆黑,趁进攻的鱼儿晕头转向、不知所措之机,逃之夭夭。

⑤当章鱼见到猎物的时候,全身会变成令人__的鲜红色;它用腕足抓住猎物,送到嘴边。章鱼的唾液腺能分泌出高效麻醉液,很快将猎物麻醉,然后就可以慢慢享用美餐了。有些海洋公园利用章鱼给游客表演。只见它忽而萎缩成一团,忽而伸展开来,8条腕足不断摆动,摆出各种姿势,同时还不停地变换体色,让人们欣赏它那绝妙的变色术。

⑥章鱼非常警觉,即便在洞中或礁石下栖息时,也会留两条腕足在外面轻轻摇动。一旦有什么情况,章鱼会立刻警觉起来,或躲避得更深,或用腕足牢牢缠住对方,把它缠死或毒死。

⑦雌章鱼可以称得上是海洋动物中的慈母,一产卵后,便不吃不喝,精心孵化小宝宝。在此期间,它不准其他任何动物靠近,即使章鱼爸爸不小心进入,也会被毫不留情地咬死。平时,章鱼妈妈会用腕足轻轻翻动孵粒,并从肚子里的“口袋”中喷出水来逐个给孵粒冲洗,使它们获得充足的氧气,并保持清洁。当小宝宝出世后,章鱼妈妈一般会因饥饿和劳累,辛苦地死在子女身旁。

⑧章鱼中的“巨人”大王章鱼,其腕足可长达18米,是异常凶猛且好战的动物,在海中称王称霸。它不仅四处追逐鱼虾,而且经常自相残杀,甚至时常偷袭渔船,或将船拦腰斩断,或用大大的腕足冲上渔船抓住人,吞入口中,然后迅速消失。因而.渔民们称它为“海底恶魔”。

18为什么把章鱼称为“海中变色龙”? (3分)

19请你用简洁的文字概括第③段的内容。(不超过10个字)(3分)

20中哪句话最能体现雌章鱼“慈母”的特点?(3分)

21文语言有什么主要特点,试举例说明。(3分)

18因为章鱼的皮肤能像变色龙那样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颜色

19鱼变色的生理机制(或章鱼变色的原因)。(意思对即可)

20当小宝玉出世后,章鱼妈妈一般会因饥饿和劳累,辛苦地死在子女身旁。

21动形象。举例略

危害人类健康的大气污染

【环保资料】

①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人体健康和自然环境的现象。

②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的途径有三条,即吸入污染空气、表面皮肤接触污染空气和食入含大气污染物的食物。大气污染除可引起呼吸道和肺部疾病外,还可对心血管系统、肝等产生危害,严重的可夺去人的生命。

③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对大气造成的污染极为严重。科学家们发现,至少有一百种大气污染物对环境造成危害,包括许多有毒、有害物质。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排放二氧化硫1.5亿多吨、二氧化碳2亿多吨、悬浮颗粒物23亿多吨和氮氧化物6900多万吨。

(摘自《环境与人类健康》)

利用空气质量指数(简称AQI)可以直观地评价大气环境的质量状况,指导空气污染的控制和管理,指导人们工作、生活。空气质量指数为0-100时,普通人群的健康不受影响。

空气质量指教(AQI)分级表

AQI数值

0-50

51-100

101-150

151-200

201-300

300以上

AQI级别

质量状况

良好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重度污染

严重污染

(摘自《科学世界》)

【媒体信息】

①近日,京城再次遭遇昏黄的雾霾天气。空气中的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浓度迅速上升,东城东四、朝阳奥体中心、海淀万柳等地区的空气质量已达到六级污染。整个城区笼罩在一片灰蒙之中,能见度仅1公里左右。市环保监测中心发布提醒,建议人们在今、明两天减少户外活动,重体力劳动者、老人、儿童以及心肺疾病患者应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

(摘自中国新闻网)

②尽管中国有巨大商机,但北京等大城市空气污染问题今后如得不到有效治理,终将会让一些外国人望而却步,使社会经济的发展受到影响。在京居住超过10年的新西兰来华员工丹尼夫妇,越来越意识到空气污染对孩子健康的影响,最终决定离开北京。

(摘自百度快照)

③英国的汤普森有很多到北京出差的机会,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伦敦能除掉“雾都”的恶名,关键在于公众的自我环保意识,大家共同来维护一个更好的自然环境。如果伦敦的空气污染问题重现,那些排放不达标的企业一定会遭遇强大的舆论压力,会被严惩。而在中国,目前大家还是抱怨的多,尽管政府公布不少政策,但自觉自愿执行的人还是相对太少。

(摘自《环球时报》)

9.综合上述文本,简要概括主要内容。(3分)

10.阅读上述文本,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3分)

A.科学家们发现,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大气污染物有一百种左右。

B.北京多次遭遇雾霾,整个城区空气质量已经是重度污染。

C.空气质量在Ⅰ-Ⅱ级时,大多数人群可开展正常的户外活动。

D.北京等地的雾霾天气使许多外国人望而却步,不敢来华投资兴业。

11.分析文本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12.请就治理大气污染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2分)

[7b1062e6510841cc.jpg]

“电脑视疲劳”,不可小视

长时间使用电脑容易造成眼睛过度疲劳,引发视力度身心问题,包括眼干、头晕、疲倦、恶心等。90%以上的电脑用户有视疲劳综合征。从广义上讲,电脑视疲劳的引发并不局限于电脑,还包含其他电子屏幕,如手机、电视、广告屏幕等。持续的重度视疲劳对身心的伤害很太。

【病例回放】

青光眼曾是老年病,近年来也出现了年轻化趋势。网络工作人员小王夸年35岁,最近眼睛干涩发胀,视物不清,经诊断已是青光眼晚期。医生分析这与他的工作和生活习惯有关,他每天面对电脑十几个小时,夜间还经常躺着着手机。 (《长江商报》2013.5.7)

高三毕业生小宇高考结束后每天都要玩十几十小时的电脑游戏。一周后,他觉得眼睛酸、脖子疼、腰疼,甚至头疼,原本高度近视的他看东西更加模糊,一闭眼就不由自主地流泪。经诊断,小宇视网膜裂孔,需进行手术治疗。 (“中关村在线”2011.6.13)

“医生,我关着灯上网,突然什么都看不见了,这到底是怎么了?”医生告诉这名患者,她的视力已严重受损。长期关着灯上网,电脑屏幕的辐射会毫不费力地穿透眼表组织,损伤眼的成像功能,导致视网膜收缩、视神经紊乱、血液供应循环障碍等,严重时还会失明。

(《齐鲁晚报》2010.6.16)

【调查统计】 2012年中国网民年龄结构统计图

(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专察观点】

胡向明(视瘟劳缓解研究专家):中国一年有60万人“过劳死”,很多都市白领处于“亚健康”的状态。这一群体的共同点是年龄多在20岁到40岁之间,主要从事脑力劳动,长期面对电脑。过度的视疲劳会直接导致心、脑受损,这是“过劳死”的诱因之一。

(《瞭望》2013年第14期)

袁傻彦(太原爱尔眼科医院):一个人如果每天面对电脑和网络的时间过长,就很容易引发过度视疲劳,患上青光眼。所以每隔一段时阃要看看远处。另外,电脑屏幕要干净,屏幕亮度和颜色对比度应调至最舒适的状态,使眼睛不易疲劳。 (《生活晨报》2013.3.6)

魏瑞华(天津医科太学眼科中心):长时间盯着屏幕,眨眼的次数会相对减少,眼球缺乏泪液滋润,会引发角膜、结膜干燥,导致干眼症。长时间侧躺着玩手机,枕头对眼睛的压迫容易造成供血不足,会出现眼胀、视物模糊、重影;距离和角度的不当,也会导致视疲劳,还可能造成双眼屈光度数发展不平衡。 (《今晚报》2012.8.11)

彭晓燕(北京同仁医院):玩电脑一小时后要远眺一会儿,有高度近视的最好查一下眼底,及时发现问题。因为环境对高度近视有一定影响,长期疲劳用眼会使近视加重,而高度近视是视网腹出现裂孔的病理基础之一。 (“中关村在线”2011.6.13)

9.什么是电脑视疲劳综合征?阅读材料后简要回答。(3分)

10.阅读上述材料,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电脑用户和痴迷电视、手机的人容易得视疲劳综合征。

B.持续的重度视疲劳对身心的伤害非常大,需要引起我们警惕。

C.导致中国一年60万人“过劳死”的原因就是过度的视觉疲劳。

D.长期疲劳用眼会使近视加重,高度近视者更容易出现视网膜裂孔。

11.请你根据【调查统计】及上述其他材料,写出“青光眼出现年轻化趋势”的两个原因。(4分)

12.暑假里,一些同学可能会迷上电脑、手机.应当如何预防电脑视疲劳呢?请根据上述材料,提出四点建议。(4分)

[71149af50ae468dc.jpg]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流云火焰。

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仪仗,皇帝端坐在宝座上。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

21.下面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一段主要的说明方法是列数字,文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方式是描写。

B.第一段文字突出对色彩的描写,显示太和殿的辉煌壮丽;第二段文字突出对龙的描写,显示帝王的威严。

C.“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中的“的”字可以删去,因为这样表达得更精确,更符合实际情况。

D.这三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太和殿,依次介绍了太和殿的外观、内貌、用处。

22.说明文在介绍建筑物时一般采用空间顺序,选文第二段在介绍大殿时也采用了这种说明顺序,请用具体的语言进行阐述。(2分)

21. C(2分)

22.先说正中位置,再依次介绍背后和两旁,最后介绍上方。在介绍上方时也是先中间后四周。(2分)

不容忽视的“镉大米”

人们总是在食品安全中学习化学知识,两年前“10%大米镉超标”的新闻让人们空前关注起“镉”。而最近“广州超过4成大米镉超标”的报道,在“ 谈食色变”的今天,更让公众群情激愤。

“镉”究竟为何物?镉是一种重金属元素,在冶金、塑料、电子等行业非常重要。它通常通过废水排入沟渠河流,再通过灌溉污染农作物,水稻是典型的“受害作物”。

根据不同的摄取方式来衡量,镉对人体健康有不同的影响。通过大米等食物摄取的,属于“长期小剂量”。这种情况主要危害肾脏和骨骼。目前,国际卫生组织对镉的安全标准就是基于它对肾脏的危害程度建立的,上限是每周每公斤体重7微克。这相当于一个60公斤的人,每天不超过60微克。

这个安全标准包括所有的镉来源,除了米饭,还有其他食物和饮水。对于大米,我国的安全标准是每公斤0.2毫克。但这只是一个“控制标准”,并不意味着高于这个值的大米才有害,而低于它的大米就“安全”。比如说,如果一个体重60公斤的人,每天吃500克镉含量为每公斤0.15毫克的大米——这样的大米是合格的,但也超过了国际卫生组织的“安全线”。如果只吃200克含量为每公斤0.25毫克的——虽然它超标了,但是总摄入量还没有超过“安全线”。此外,我们还要吃其他食物,还要喝水,其中也可能含有镉。对于“镉大米”产区的人来说,镉的其他来源就更不能忽视。

长期食用“镉大米”或其他含镉的东西,容易造成慢性镉中毒。它的症状被命名为“痛痛病”,日本在几十年前就注意到了它的存在。在日本的“镉大米”地区,统计了近两万名成人,出现了近二百病例和一百多“疑似”病例,以老年女性为主。目前,中国还没有详细的病例统计。根据目前的研究,痛痛病主要是由镉对肾脏和骨骼的破坏造成的。镉会在肾脏中累积,最后导致肾衰竭,也会导致骨软化和骨质疏松。长期接触剂量是国际卫生组织安全线3倍以上的镉还可能会导致消化道的障碍。在动物实验中,这种剂量的镉还显示了对生殖和发育系统的影响;对人类是否有同样影响,还没有可靠依据。

镉中毒更大的麻烦在于它的长期性,即使停止食用高镉大米,肾衰症状依然会持续。

中国人主食米饭。“镉大米”对国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根本的解决途径还是治理工业污染,也迫切需要广泛严格地检测大米以及饮水中的镉含量,并且及时公布与处理。对于消费者来说,保护自己的可行途径是增加食谱的多样化,减少对大米的依赖。此外,根据研究,钙和维生素D.缺乏的人群,对镉过量也更加敏感。所以,保证自己的食谱中有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可能有助于增强对镉的抵抗力。

(摘自新浪网有删改)

12.本文主要从哪些方面对“镉大米”进行了介绍?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3.根据文章的介绍,请给“镉大米”下定义。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4.文章里加横线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去掉吗?为什么? (3分)

根据目前的研究,痛痛病主要是由镉对肾脏和骨骼的破坏造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列推论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 ) (3分)

A.按照我国对大米的镉含量标准,只要长期食用镉含量低于控制标准线以下的大米,就不会造成镉中毒。

B.长期接触剂量为国际卫生组织安全线3倍以上的镉不仅可能导致消化道障碍,还会对人的生殖和发育系统有危害。

C.对中国消费者来说,预防 “镉大米”危害的可行途径有:要增加食谱的多样化,减少对大米的依赖;保证食谱中有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

D. 中国人主食大米,只要停止食用高镉大米,肾衰症、骨软化和骨质疏松症都会消失。

(12分,每小题3分。)                                                                                    

12.(3分)本文主要从 “镉大米”的安全标准,对人身体的危害,以及解决途径三方面进行了说明。(每一点1分)

13.(3分)“镉大米”就是指用受到了含有重金属“镉”的废水灌溉而污染的水稻加工的,(1分)且镉含量超过了安全标准线的有毒大米。(2分)

14.(3分)“主要”一词不能去掉。(1分)因为“痛痛病”除了镉对肾脏和骨骼的破坏造成的这一重要原因外,还有其他因素;(1分)去掉后就成了“痛痛病”完全是由镉对肾脏和骨骼的破坏造成的,这不符合实际。“主要”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15.(3分) C

①有人在亚利桑那的沙漠里做过一项有趣的实验:把一颗37公斤重的仙人球放在室内,一直不浇水。经过六年,它依然活着,而且还有26公斤重。植物的这种抗旱本领,真是令人称奇!植物经过漫长的进化和繁衍,不仅有着适应干旱环境的非凡能力,而且具有种种神奇的抗旱本领。

②减少水分蒸腾是植物抗旱的有效方式。为了节省水分,有的叶子退化成针状或棘刺,有的生有茸毛,有的体表披上一层角质或蜡质,有的叶子还会蜷曲、闭合。这样,就会减少水分蒸腾。生长在我国北方草原上的野莴苣,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叶片不是以平面向着太阳,而是像刀刃似的向上,叶子与地面垂直。由于这类植物的叶片的背面、腹面几乎受到等量的光照,所以两面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更为有趣的是,树姿奇特的光棍树终年不长叶子,只有光溜溜的树杈。这是因为该树的故乡在炎热的非洲干旱地区,那里常年无雨,异常缺水,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它们的叶子逐渐变小,甚至消失,而树枝变成绿色,以代替叶子进行光合作用。

③贮藏水分以备不测是植物抗旱的绝招。有些植物的叶子不但退化成针状或棘刺状,以减少蒸腾,而且营养器官变得肥厚多汁,以便自身贮藏水分。猴面包树生长在非洲东部的热带草原里,成龄大树一般高约25米,而直径却达到5米,有的甚至超过10米。远远望去,犹如巨大的酒瓶。在干旱的时候,树上不长叶子;到了雨季,才开始长叶,开花,结果,同时大量吸收水分,贮藏在肥胖的树干里,以备旱季之用。生长在墨西哥沙漠的仙人掌像一座座巨大的烛台,通常有10—15米高,粗的一个人都难以合围,体内水分竞达95%以上。在它巨大的身躯里,能贮藏一吨以上的水。当旅行者缺水时,打开它的躯干,就可以饮到清澈的淡水。因此,它享有“沙漠里的甘泉”之美名。

④强大多样的根系是植物抗旱的保证。干旱的草原降水量极少,水分蒸发极快,雨水往往只能湿润土壤的表面,下层的土壤却很干燥。这些地方生长的根茅、隐子草和沙蒿,都长着入土不深、分枝极多、平铺在土表层的根系。沙拐枣的垂直根系较浅,水平根系则长达十几米,只要地面有一点点水分,它就能充分吸收。在干旱的沙漠地区,有的植物地面部分大大缩小,地下部分却大大增加,主根扎得很深。一株不到半米高的白刺,主根长 13 米多,侧根长 6 米以上,根幅 14 米,相当于冠幅的 30 多倍!

⑤忍耐干旱是植物的抗旱生理特征。有了这样的生理特征,才使得有些植物在严酷的干旱面前,表现出异常顽强的生命力。

14.选文第①段写“一项有趣的实验”,其用意是什么?

15.试分析第四段划线句的作用。

16.请根据文章内容判断下面链接材料中“纺锤树”有什么抗旱本领?并做简要说明。(4分)

【链接材料】

在南美洲的草原上,生长着一种身材高大、体形别致的树。这种树两头尖细,中间膨大,最粗的地方直径超过5米,远远望去,如同一个巨大的纺锤竖立在地面上,人们叫它“纺锤树”。当旱季到来时,它脱落完身上的叶子,以“节约用水”来维持生命;到雨季时,它不但能很快地长出叶子,而且能拼命地“喝”水,迎接下一个旱季的来临。

14、用具体事例突出植物抗旱本领的神奇;引出说明对象;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2分)

15、用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1分),具体而准确地说明了强大多样的根系是植物抗旱的保证,使文章更有说服力。(1分)

16、纺锤树的抗旱本领包括:减少水分蒸腾和贮藏水分以备不测的抗旱本领。(2分)结合文段和链接材料解说(2分)

雾霾来袭

【现况直播】

2013年1月9日以来,全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陷入严重的雾霾和污染天气中,中央气象台将大雾蓝色预警升级至黄色预警,13日10时北京甚至发布了北京气象史上首个霾橙色预警。一月中旬,北京的空气污染指数接近于1000。从东北到西北地区,从华北到华中地区,都出现了大范围的重度污染现象。

【资料助读】

霾也叫雾霾(烟霞),是一种特殊的天气现象。指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非水成物使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时,会造成视程障碍。人们称这种现象为霾(Haze)或灰霾(Dust-haze),香港天文台称烟霞(Haze)。

春天暖湿气流加强,冷空气减弱,在冷暖气团的影响下,常常可见浓雾弥漫,能见度极差的现象。雾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危害很大。当浓雾弥漫时,人们切莫到室外进行体育锻炼,特别是患有心血管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哮喘病的老年人更应暂停到室外晨练。

【网络声音】

一楼:

十面“霾”伏,我们都成“人肉吸尘器”了,真是:“空气如此糟糕,引无数美女戴口罩”。 ——网友“蓦然回首”

二楼:

中国人喜欢快,“超高速、跨越式、全方位、多层次”的快,现在,中国人要十分明显地还债了,而且是用有损生命健康的代价还债。中国人必须慢下来了,否则,身体健康、代际平衡、生态平衡都会被打破。 ——网友“暗香盈袖”

三楼:

“减少污染源,削减大气污染物是解决雾霾的根本之道。”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庚辰

四楼:

“雾霾中也蕴涵着希望,让我们激发正能量,自我防护,减少出行,合力应急,同时监督污染源减排。”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微博)

【资料链接】

材料一:

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是1952年12月5日至9日发生在伦敦的一次严重大气污染事件。这次事件造成多达12000人因为空气污染而丧生,并推动了英国环境保护立法的进程。

材料二:

网友(瑞安)@芦-柴棒连续28天(2月),每天9时许在瑞安市区鑫业大厦15楼对着天空和远方拍下一组照片。从这组照片中可以清晰地发现:2日、3日、5日、6日、7日、10日、14日、18日、24日、25日、26日、27日,这12天瑞城灰蒙蒙一片。其中18日当天简直是伸手不见五指。记者从市气象台了解到,2月份除了16日外,其余27天均有雾,与往年同期相比有雾天气偏多。

7.什么是雾霾天气?请用一句话概括。(3分)

8.阅读“现况直播”和“资料助读”部分,选出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 ▲ )(3分)A.雾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危害不会很大。

B.2013年1月份,全国中东部地区陷入雾霾和污染天气中。

C.当浓雾弥漫时,人们千万不能到室外进行体育锻炼。

D.一月中旬,北京的空气污染指数为1000。

9.请仔细阅读“网络声音”和“资料链接”部分,并联系实际生活,请你说说该如何改善瑞安的雾霾天气状况?(4分)

雾霾来袭(10分)

7.(3分)雾霾指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非水成物使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并造成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的视程障碍的天气现象(3分)(评分标准:能说清楚雾霾天气的形成及特点即可,但缺少“导致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一句扣1分)

8.(3分)C

9.(4分)参考示例:①减少出行,非要出行尽量不开车;②人人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做污染环境的事;③看到别人做污染环境之事要及时劝告、阻止;④建议政府加大宣传力度并努力监督污染源减排。(评分标准:答出1点得2分,答出2点即得满分,其他建议符合要求的也给分)

云中谁寄锦书来

朱铁志

电脑的普及,使文字书写急剧退场。用惯了纸笔的中老年人,还在挣扎着试图挽住书写的臂膀。而年轻一代,已然习惯了无纸化的生存。提笔忘字,渐成常态;书法之美,只在少数书家手中流连。在手机和电子信箱越来越便捷的当下社会,能够收到一封手写的信件已是一种幸运,能够收到一封文辞淳美朴实、书法俊逸洒脱的书信,简直就是一种奢望。传统尺牍信札中所包涵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似乎正渐行渐远,使即使不算老派的中年人,也不免感到一丝惆怅。

我算幸运的,因工作和个人写作的关系,使我常常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熟悉或不熟悉的朋友的来信,其中不乏理论大家和文学名家的信札。有的文白间杂,言近旨远;有的雅淡平和,娓娓道来;有的词锋犀利,一语中的;有的嘘寒问暖,饱含温情。信封和信札抬头、落款的书写,无不十分讲究,不论是称谓的选择,还是书写工具的使用,都能看出文字的背后所蕴含的学养功底和书写者的气质风神。

与此同时,我也收到大量别样的来信,其中尤以来自报刊者居多。有的在我名字之后不再有任何称谓,迹近被通缉;有的信封书写七扭八歪,偌大的天地间几行纠缠在一起的米粒小字,仿佛捆绑的螃蟹。至于行文的直白浅陋、甚至粗暴无礼,也是不时要面对的无奈现实。

翻看老一辈学者作家的书信,“先生”“足下”“斧正”“雅教”“拜辞”等敬语谦辞随处可见,浸润在字里行间的那份优雅和谦和,透露出长期文明熏陶下谦谦君子所特有的从容和自信,正是“尺牍书疏,千里面目”,“虽则不面,其若面焉”。

而今,传统的书信文明似乎已成远去的雅乐,只能在杂乱无章的信息洪流中若有若无地存在,只能在先人的收藏中依稀可辨。而在新潮的“穿越剧”中,别人的父亲成了“家父”,自己的爸爸却变为“令尊”。经过“反右”“__”等文化浩劫,中年以下的朋友旧学功底无从谈起,新学修养也难尽如人意。粗鄙文化盛行,庸俗观念当道,肉麻成有趣,流氓成英雄。听一听身边人的谈吐,看一看手边的报刊,文明含量几许、文化水准若何,相信大家会有自己的判断。至于网络语言,新则新矣,有的甚至不乏有趣,但说到底,无非是一种缺乏文化含量的戏说而已。

文化的发展繁荣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和自省,而自觉自省的前提,是对传统文化基本的认知和积累。胸无点墨,何以自觉?就像黄牛,肚子里没有青草,拿什么反刍?网络时代,点击率成了判断标准和不二法门,而在杂多的信息当中飞来飞去的眼球,其实并未收获几多真知。网络人的头脑,基本是杂乱信息的跑马场。缺乏这种自觉的所谓知识分子,充其量不过是“知道分子”而已。

毛笔、宣纸作为文字书写主要载体的时代或许已经过去,但文明的传承不能因此中断。为什么直到今天我们依然怀念前秦散文、楚辞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为什么我们常常默念诸子百家、孔孟老庄?因为我们的血管中流淌着优秀传统文化的血液,对前辈思想家、文学家的传世之作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样一种祈愿和情怀,寄托着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美好理想和对优雅文化的无限怀想。

剪不断,理还乱。要用中国语言、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理论体系和话语系统来解读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秘密,解开中国道路的内在密码,要想在市场经济的冷酷背景下保留一份温暖的人文情怀,不能靠午夜梦回、撕扯自己的头发冥思苦想,不能指望查阅文件、对比口径找寻思想捷径。唯有继承传统、不忘经典,在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才能发现博大精深的优美存在,才能触发自己愚钝很久的灵感和才华,找到通向世界、与各种文明有效对话的渠道和钥匙。

(选自《人民日报》2012.6.25,有删改)

21.作者为什么说在当下社会收到文辞淳美朴实、书法俊逸洒脱的书信是“一种奢望”?(2分)

22.分别概括作者收到的两类来信的特征。(2分)

23.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下面句子。(4分)

①传统的书信文明似乎已成远去的雅乐。(2分)

②网络人的头脑,基本是杂乱信息的跑马场。(2分)

24.作者指出“找到通向世界、与各种文明有效对话的渠道和钥匙”“唯有继承传统、不忘经典”,

我们该如何把这一观点运用到学习生活中去?试从三个方面具体说说。(3分)

25.“云中谁寄锦书来”,这一文题寄托了作者内心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全文概括。(3分)

21.(文字书写急剧退场,人们习惯了无纸化的生存。)现实中提笔忘字,渐成常态;书法之美,只在少数书家手中流连。所以很难收到一封文辞淳美朴实、书法俊逸洒脱的手写书信了。(大  意相同即可)(2分)

22.第一类:蕴含着书写者的学养功底和气质风神。(1分)

  第二类:格式不规范,书写不工整,文辞浅陋。(大意相同即可)(1分)

23.①因为当下杂乱无章的信息泛滥,许多人旧学功底差,社会上粗鄙文化盛行,庸俗观念当道,

    而书信文明正在逐渐消失。(大意相同即可)(2分)

  ②网络人尽管接受了许多的信息,但这些信息杂乱无章,如不加以整理,就收获不了多少真    知,头脑也就变成任意踩踏的场地。(大意相同即可)(2分)

24.提示:可从经典诵读、书法训练、文明礼仪等方面作答,一个方面1分,言之成理即可。(3分)

25.a.对当今文化现状的焦虑(惆怅);(1分)

  b.对一些中华文明(传统文化)逝去的怀念;(1分)

  c.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企盼。(1分)    (答到要点即可)

①盐是一种生活必需品,它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离子和钠离子在人体新陈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氯离子具有维持渗透压、调节酸碱平衡和组成胃酸等生理作用。钠离子在人体水量恒定上起主要调节作用,钠多则水也多,钠少水也应当减少。因此盐摄入过多时,可能发生水肿,过少时,可能引起脱水。

②虽然我们的身体离不开盐,但是过多的摄入盐却对身体产生危害。日本秋田县的居民喜欢吃咸食,每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为20-30克,比其他县的居民多两倍。结果秋田县居民中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偏高,是日本有名的短命县

③为什么盐摄入过多会导致高血压呢?研究表明,盐能使人体“水化”。也就是说,人体盐分多了,对水分的需求也要相应的增加,从而使过多的水分滞留在体内,导致血管内血浆容易增加,最终引发高血压。最近科学家发现,一种蛋白质“Racl”在摄取盐分过多导致高血压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如果开发出抑制Racl的药物,就能够治疗因摄取盐分过多而导致的高血压。

④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标准,每人每天盐摄入量以5克为宜,不宜超过6克。事实上人们的盐摄入量往往高于此推荐值。我国城市居民平均每人每天摄入盐9.7克,农村居民为11.1克,并且中老年群体盐摄入量明显高于青少年。

⑤减少盐的摄入不仅有助于降低高血压的患病风险,还有利于降低脑卒中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由此可见,对于高血压、脑血栓等疾病患者,采取限制盐摄入量要比多吃蛋白质和不吃肥肉等措施更有效。

⑥英国的一项研究发现,将盐摄入量从每天9—12克减少到5—6克,血压会有明显的降低。通过这种方式所达到的降压效果等同于口服降压药的效果。

首先对每天盐摄入采取总量控制。一般而言,20毫升酱油中含有约3克盐,10克黄豆酱中约1.5克。如果炒菜时需要用酱油或酱类调味时,应按比例减少相应的盐用量。其次食物加工、烹调时尽量少放盐。不吃或少吃咸菜以及含盐量多的酱菜、腌肉制品等食物。最后应多选择含钾多、含钠少的绿色食品。谷类中的荞麦和小米钾含量较高,蔬菜中土豆、藕、油菜、大白菜、番茄等和水果中大枣、山楂、香蕉、苹果等都含有比较丰富的钾。

⑧如何降低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率呢?请记住,少吃盐永远是你的健康之道。

11.简要概括盐与人类健康的关系。(4分)

12.简要说明第⑦段中加点词“尽量”的表达效果。(4分)

13.第②段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选择一种说明其作用。(4分)

14.在第⑦段空格处填写本段的中心句。(4分)

适量摄入盐有益于身体健康,反之则有危害,容易引起高血压等多种疾病。

(说明:本题4分。)

“尽量”一词的运用更加严密地说明了食物加工、烹调时少放盐的程度。

(说明:本题4分。)

示例:通过举例子,更加增强了“过多地摄入盐对身体产生危害”这一说法的可信度。

      通过列数字,更加准确地说明了秋田县居民每人每天盐摄入量高。

      通过作比较,更加清楚地说明了秋田县居民比其他县居民每天盐的摄入量多。

(说明:本题4分。)

示例:减少盐的摄入量是能够做到的。

       如何减少盐的摄入量呢?

(说明:本题4分。)

地震来了怎么办?(12分)

如果现在发生地震,你有自信可以应付吗?平时又该如何做好防震准备呢?赶快来看看下面所提供的各项要点,并要记住哟!

在室内——好可怕呀!:①背上紧急包;

②利用垫子或枕头保护头部,迅速寻找安全的地方躲避,像建筑物的梁柱旁边,或以比桌、床高低的姿态,躲在桌、床的旁边。

③小心不要被倒塌的家具和掉落的物品砸中。

④远离可背对窗户,以免被割伤。

  糟了,被困住了,无法逃出:

         ①请保持冷静、清醒,不要哭闹,这样才不会很快地把氧气消耗光;

②注意其他坍塌,确认目前的位置是不是安全;

③寻找可能的出口;

④尽量朝向有光线或空气流通的地方,等待救援;

⑤吹哨子或敲打器物,发出规律的声响,等待救援;

⑥如果有食物和水,不要一次吃完,慢慢吃,等待救援;

⑦如果空间安全,体力不支时,可以试着睡觉,这样能降低忧虑,可以减少氧气和能量的消耗;

⑧要有坚强的求生意志,不要放弃希望。

在室外:正在马路上或建筑物下:①用书包或双手保持头部,注意可能有招牌、盆栽、空调机等物品掉落;

②远离工地、围墙、加油站、电线杆等;

③如果是在天桥工地下通道,要迅速地离开。

在野外:远离河边、海边和崖边,并注意落石,寻找空旷的地方避难。

(选自某科普杂志,有删改)

11.你认为这篇文章是写给哪个读者群体看的,为什么?(3分)

答:  ▲  

12.“在室内”和“在室外”的防护措施,共同强调的一个要点是  ▲  。(2分)

13.“被困”部分共8条,为便于记忆,现将有关信息进行整合,请你根据内容提示,完成下文。(每空不超过10个字)(3分)

被困时,首先要注意 ▲ ,如果存在坍塌隐患,应尽快寻找可能出口;如果空间安全,则要减少氧气和能量的消耗。其次要 ▲ ,尽量朝向有光线或空气流通的地方,可吹哨子或敲打器物,发出规律声响,对食物和水尽量节约使用。当然, ▲ 也许更为重要。

14.目前科技还无法做到准确预报地震,平时做好充分准备,才能将地震可能造成的灾害减到最低。根据“在室内”部分的内容,你能对室内布置提出一些建议吗?(4分)

答:  ▲  

11.你认为这篇文章是写给哪个读者群体看的,为什么?(3分)

答: 小朋友(孩子)或小学生 

理由:①内容比较简单,语言比较浅显,适合孩子阅读;②用了较多的语气词如“好可怕呀”“糟了”等,营造情境;③有些表达含有提醒孩子的语气,如“要记住哟”。

12.“在室内”和“在室外”的防护措施,共同强调的一个要点是 保护头部 。(2分)

13.“被困”部分共8条,为便于记忆,现将有关信息进行整合,请你根据内容提示,完成下文。(每空不超过10个字)(3分)

被困时,首先要注意 确认所处位置是否安全 ,如果存在坍塌隐患,应尽快寻找可能出口;如果空间安全,则要减少氧气和能量的消耗。其次要 讲究求救(或“等待救援”)策略 ,尽量朝向有光线或空气流通的地方,可吹哨子或敲打器物,发出规律声响,对食物和水尽量节约使用。当然, 不放弃希望(或“有坚强的求生意志” 也许更为重要。

14.目前科技还无法做到准确预报地震,平时做好充分准备,才能将地震可能造成的灾害减到最低。根据“在室内”部分的内容,你能对室内布置提出一些建议吗?(4分)

答:①准备急救包,放到方便拿到的地方;

②在各个房间适当放置垫子或枕头;

③走廊、门口不要堆放杂物,保持通畅,在家具摆放上考虑规划家中逃生路线;

④挂放的东西要加以固定,过重的东西不要放在高的地上;

⑤对笨重的家具要进行固定。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