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二维码时代
阮华君
近年来,二维码在中国大行其道。车票机票、电视屏幕、报纸题头、商品标签、广告图片、服装饰品、电影海报、景点门票……到处都有它的身影。二维码又称二维条码,是条形码的升级。它诞生于日本,是用某种特定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图形,把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编码”成一个图像,当用特定软件拍摄这些图像时,所有信息就会显示出来。如今它已不限于黑白两色,还可以做成彩色,甚至和其他图案结合起来,印刷在衣物饰品上,使它看起来更美、更时尚。
二维码在生活中非常实用。在广东番禺,民警查户口时,只需用智能手机扫描门牌上的二维码,即可准确获取该户址住户的信息。在国外,还有人把二维码印到墓碑上,人们只需扫描后,就可以登录到相关网站了解逝者的相关信息:逝者的亲属还可以对这些信息进行补充或更新。公交车引入二维码后,乘客只要用手机扫描一下,便可轻松获知你乘坐的公交车离站点还有多远。同时获取一些公交车站附近吃喝玩乐的各类信息,包括失物招领等等。另外,在一些会议开始前。主办方都会给来宾发送一条彩信入场券,彩信中包含一条与来宾手机号码、身份等一一对应的二维码,来宾只需出示二维码供配套机器扫捕即可实现签到,既省去了纸质入场券的浪费,也简化了核对嘉宾身份的烦琐。
除了以上列举的这些用途以外,二维码由于技术简单,几乎人人会用。
有人把传统名片和二维码结合起来,既美观,使用起来又方便,无需交换名片,只要用手机一扫,大量信息就进入他人手机中。另外,一些艺术品展览也引入二维码管理系统,当游客参观展览时,只要使用智能手机拍下展品上的二维码。经过解码后,再耳贴手机,就能听到语音介绍,这样既不打扰他人,又不用担心听不清、记不住了。一些年轻人也把二维码印到T.恤、包、饰物、爱车上,颜色各异,造型不同,酷酷的,很具有时尚感,还能传达很多信息。
好的二维码不仅只是给扫捕器看的,也是给人欣赏的。因此,在设计上也会尽可能追求艺术效果和美感,让人看了赏心悦目。Fillmore Silver Sprinz音乐厅的二维码就非常形象地告诉了你这个地方和音乐有关。在这个二维码中,不仅有几种乐器,还有多种谱号,三个红中套黑的小方块也像极了音箱。整个图案更是运用不同颜色的线条,让人一看就能联想到音乐。
看了以上关于二维码的用途介绍,以及那些独具个性的二维码,你是不是也跃跃欲试想玩一把?那你可要小心了,二维码技术的门槛很低,普通网友从网上下载一款二维码生成器,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制作二维码。但也有不少病毒伪装成手机聊天软件,并通过二维码提供下载链接,用户一旦下载,便会“中招”了,二维码就像一匹烈马,能带我们飞奔,也能踢人、伤人,在享受二维码带来的便捷时。也要小心防范它的副作用。
(选自《知识窗》2013年第2期,有删改)
6.请简述什么是二维码。(4分)
7.请根据文意概述二维码的优点。(至少3点)(6分)
6.(4分)
二维码是用某种特定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或彩色图形(2分。只答“黑白相间的图形”得1分),把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编码”成(1分)用特定软件拍摄可显示所有信息的图像(1分)。
7.(6分)
要点:(1)非常实用 (2)技术简单 (3)具有时尚感 (4)使用方便
(5)能传达很多信息 (6)具有观赏性 (每点2分,能答出3点即可)
飞向太空
①人类对浩瀚无垠的太空向往已久。从嫦娥奔月的神话到亦真亦幻的《西游记》,人们把太空描述成妙不可言的神仙世界。在人们的想象中,太空是一个至善至美的天堂。然而在现实世界里,太空绝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浪漫。进入太空,人类要面对的是险境而非仙境。载人航天飞行要解决的问题也远不止是“高处不胜寒”。
②载人飞行要克服的第一个难关是真空环境对人的影响。太空中没有空气,人体若裸露在真空中,将无法呼吸。如果宇航员的座舱、生活舱一旦泄漏气体,很可能导致宇航员死亡。
③需要克服的第二个难关是来自太空强辐射的影响,这种太空强辐射包括太阳电磁辐射和高能粒子辐射。太阳电磁辐射中的可见光和红外部分主要影响航天器的温度,会损伤航天器的一些表面材料,还影响高层大气的温度和密度,从而加重低轨飞行器轨道控制的负担。高能粒子辐射则直接对航天器本身产生影响。高能粒子长时间围绕地球运动,对低轨道航天器构成严重威胁。它们的辐射不仅损伤航天器表面材料,而且会使航天器内部的太阳能电池、有机材料、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等的性能发生变化,甚至造成永久的损伤。
④空间碎片和流星体是载人飞行要克服的另一难关。空间碎片又被称为空间垃圾,是指废弃的火箭或卫星的残骸和它们因爆炸或碰撞而产生的碎片。它们与航天器的相对速度稍低于流星体与航天器的相对速度。它们始终和航天器一同在地球的周围运动,因此出现碰撞的机会很多。空间碎片和流星体与航天器相撞,会在航天器的表面留下撞击坑或穿孔,甚至造成航天器表面的机械损伤。体积相对较大的流星体和空间碎片,对人体和航天器的破坏都是致命的。
⑤另外,飞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和振动也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火箭在上升过程中发动机会产生高强度的噪声,飞船高速穿过大气层时也会产生巨大的噪声。即使飞船在轨道运行时产生的相对小得多的噪声,也相当于繁忙交通路口的噪声,而且持续不断。而飞行产生的强度不等的振动会影响宇航员的心率、血压和耗氧量,可诱发心血管的功能紊乱。另外,人体或器械的振动也会使人视觉模糊,动作不协调,操作误差增加,语言明显失真或中断。
⑥可见,在浩渺的宇宙中,宇航员时刻面临着险境,而决非想象中的仙境。
(选自《飞向太空》,有删改)
15、选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2 分)
答:
16、选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2 分)
答:
17、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3 分)
答:
18、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 分)
答:
19、拓展链接。(4 分)
舱外航天服是一套防护和应急救生的复杂系统,用于保证宇航员出舱安全。目前,“太空行走”是中国载人航天的下一个目标,而成功研制舱外航天服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备条件之一。请你联系选文内容,说一说舱外航天服应具有哪些功能?
答:
1、载人航天飞行面临的险境(或载人航天飞行要克服的难关,载人航天飞行要解决的问题)
2、逻辑顺序
3、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提出说明的中心内容,引出下文的具体说明。
4、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太空强辐射的类型。
5、防泄漏(供氧)、防辐射、防撞击(减振)、降噪(答出前三点即可)
蛇的文化解读
邸永君
(1) 蛇者,吾人类之旧相识也。其大者曰蟒,小者曰虺,属爬行纲、有鳞目、蛇亚目,差异巨大,种类繁多。当今存世者约有2500至3000种,其中毒蛇约650种,我国蛇类有200余种,毒蛇约40种。蛇对生存环境尽管寒暑不惧冷暖皆宜,然究其大宗,则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以树栖、穴居为主。它与先民交错杂居,过从甚密,十二生肖蛇占一席,即可表明其突出地位。
(2)蛇性自强不息。蛇以其以冷血脊椎动物之强大适应性与超强繁殖力,挑战着生存极限。干燥的沙漠中,不难发现其匍匐疾进之行迹;奇寒的冰雪下,隐隐可见其团缩蛰居的身影。水中漫游,无鳍而进;陆上疾走,无足而行。无爪锋之利而震慑百兽;无足趾之强而踏遍青山。穿越今古,生生不息,真自信自强之典范也。
(3)蛇善伺机进攻。蛇以肉食为主,长于乔装,善于突袭,取食对象包括各种动物,且武器强大,多技并用。或缠绕,或噬咬,或施毒,或吞食,令猎物防不胜防,不寒而栗。
(4)蛇有千差万别。同样称蛇,却大小不一,五花八门。世界上最大的蛇是蟒蛇,身长可达10米,重70公斤以上;最小的蛇是盲蛇,成年蛇仅与大蚯蚓相仿,体重只有数克。毒蛇中以眼镜王蛇与蝮蛇最为凶残,令人谈之色变;而无毒者对人毫无威胁,可与人和谐相处。蛇之分化,可视为生物多样性的真实写照与绝佳诠释。
(5)蛇乃华夏图腾,古人崇其顽强,惧其凶恶,羡其繁衍,久之便心生敬畏,崇拜有加。据诸多古典文献记载,辅之以出土文物以佐证,伏羲与女娲的本始形象,乃人首蛇身。事实上,蛇是形成于海岱区域的东夷部族之图腾,其所具有的顽强生命力与旺盛生殖力,是永恒生命之象征。伏羲、女娲神话便是崇蛇意识的浓缩与升华。这种蛇崇拜复经多次磨合与融汇,最终形成中__腾——龙。蛇无疑是龙的主要原形,足以表明蛇在国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6)蛇助文化演进。蛇的形象在绘画和工艺品中常常出现,体现着人蛇之间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人对蛇的认识与情感及其对文化的影响。在人类早期岩画中,蛇的形象便赫然在目,西汉帛画已中有蛇神已蛇之尊容。而“画蛇添足”之寓言,更可表明蛇乃画家重要创作题材之一。蛇在文学领域中亦不乏身影。以蛇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出现甚早,不可胜计。如《诗经·小雅·斯干》中“维虺维蛇,女子之祥”之句;屈原《楚辞·天问》中,曾有“一蛇吞象,厥大何如”之语。成语中之“牛鬼蛇神”,原本fó jiāo 语,后用来比喻形形色色之异类;“虎头蛇尾”,比喻做事有始无终;“打草惊蛇”,比喻因行动草率,反使对方有所戒备;“杯弓蛇影”,讽刺疑神疑鬼之庸人;加之前述“画蛇添足”,比喻做多余之事,非但无益,反而受损;“笔走龙蛇”,则用于形容书家笔法之酣畅,造诣之精深。据不完全统计,与蛇相关之成语不下70个,可谓玲琅满目,言浅意深。戏曲领域,《白蛇传》可谓家喻户晓。主人公白蛇及侍女小青,皆蛇之化身,却美丽善良,表现出国人对无毒蛇类之接纳与认可。西方文化体系《shèng jīng 》中,蛇却是引诱人类始祖犯罪之邪恶化身,是对毒蛇害人现实之概括与提炼。蛇集善恶于一身,而对其特性之不同认知与取舍,反映出东西方文化不同的价值取向,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7)蛇富实用价值。以蛇为药,为时已有数千年之久。《神农本草经》已有记载,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更有“蝮蛇能治半身枯死、手足脏腑间重疾”之论断。蛇胆明目,蛇肉可食,蛇皮制鼓,可谓周身是宝。随着现代医学和药学水平的提高,蛇毒之功用更加明晰而确切,蛇之药用价值大为提高,且必将大获进展。
(8)又逢蛇年,使我们再次将目光集中到与蛇相关的话题。蛇之 ,皆可激励着我们,在困难面前毫不退缩,于坎坷之途锐意进取!
(选自2013年1月《光明日报》,有删改。)
22.研读第(6)段,简要概括作者从哪些角度说明蛇具有“助文化演进”的作用。(3分)
23.第(4)段中划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2分)
最小的蛇是盲蛇,成年蛇仅与大蚯蚓相仿,体重只有数克。
2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能否删掉?试加以分析。(3分)
据不完全统计,与蛇相关之成语不下70个,可谓玲琅满目,言浅意深。
25.下列表述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2分)
A.蛇对生存环境寒暑不惧冷暖皆宜,世界各地分布着大量的蛇。
B.世界上最大的蛇是蟒蛇,身长可达10米,重量大约有70公斤。
C.蛇是龙的主要原型,蛇在国人心目中具有重要地位。
D.毒蛇中眼镜王蛇和蝮蛇最为凶残,令人谈之色变;而无毒蛇对人威胁不大,与人和谐相处。
26.选文第(8)段横线处要填入能体现蛇精神品质的句子。请将所填句子写在下面,使前后文意连贯。(3分〉
〈 13分〉荤
22.〈3分)①蛇的形象在绘画和工艺品中常常出现:②蛇在文学领域中亦不乏身影:③蛇在戏曲领域圃
中也常常出现。【每点1分,意近即可。】圄
23.〈乙分)作比较〈1分〉。通过与蜓蚓的比较,具体突出了盲蛇体形之小,体重之轻。(1分)【意近嚣
即可】
i24.(3分〉不能删掉〈1分〉。"不下"是"不少于"的意思,说明与蛇相关的成语数量不少于70个〈l
分λ如果本掉,与实际情况不符,成变了尿意,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的特点。如。二;黠
25.C (2分)
26.〈3分〉【提示z可以围绕蛇的顽强、勇敢、进取等方面来写,内容要积极向上。至少写出三点,每··.
点1分。符合文意,语意连贯即可。】参考示例:生生不息,顽强坚忍(1分〉:以柔克刚,不畏
〈Jt;另〉:视而行,勇敢协1分〉!j E生生不息,顽强坚忍;不畏强敌,以柔克刚;逶迤前行,勇者无惧
①凡是因为技术进步产生的影响人类正常活动的现象都叫作高科技污染。高科技污染可分为无形和有形两类。无形污染指信息、声、光等非实体对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干扰。有形污染指高科技工业产生的新的垃圾(包括固、液、气三种形态)造成的污染,这种垃圾我们也叫作高科技垃圾。由于高科技大大拓展了人对自然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所以高科技垃圾的种类日益增多,分布领域也日趋广泛。从太空到海底,凡是人的高科技影响能到的领域,都存在高科技垃圾。
②由于社会的进步和简略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产品的折旧速度越来越快,大量的耐用产品很快被消费者淘汰,造成垃圾量激增。在发达国家,过时的汽车、家用电器甚至电脑部件等都成了无人要、无人处理的垃圾。这种垃圾填埋成本高,焚烧困难,堆置对环境有破坏。
③还有一些固体废弃物离人们的日常生活很远,危害却很大,如太空垃圾和核垃圾等。太空垃圾是指在近地轨道上运行的遗弃了的航天飞行器及部件。现在,地球周围的太空垃圾已有3000吨左右。在近地轨道上高速环绕飞行的太空垃圾,对单位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各种卫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且直接事故概率越来越大。而由于核电的开发产生的大量核垃圾,一旦没有妥善处理,将大范围危害居民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这样的垃圾,依靠新技术处理难度较大,目前只能依靠全世界政府组织的力量,订立国际公约,才有可能首先避免数量上的进一步增长。
④高科技带来的气态污染物也直接对人类的生存构成巨大的威胁。如制冷行业、塑料工业的重要原料——氟氯烃(tīng),对臭氧层已造成严重破坏。近十年来,地球上的臭氧空洞已增至5个之多,总面积近4000万平方公里,接近地球表面积的10分之一。所幸目前这些空洞均在南极、北极、西伯利亚等无人区,否则阳光中的紫外线会使人类和动物遭受灭顶之灾。
11.下列最适合作文章标题的一项是
A.高科技污染
B.高科技垃圾
C.高科技有形污染
D.高科技无形污染。
12.下面说明对象的特点不包括
A.防治难度大
B.影响科技进步
C.对人类危害大
D.种类多,分布范围广
13. 第③段中划线句“这样的垃圾”是指
A. 太空垃圾
B. 核垃圾
C. 高科技工业生产的新垃圾
D. 太空垃圾和核垃圾
1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①段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介绍了什么是高科技污染。
B. 第②段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阐述了高科技垃圾激增的原因。
C. 第③段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核垃圾的巨大危害。
D. 第④段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阐述了高科技垃圾对人类生存的巨大威胁。
15.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一致的一项是
A. 高科技污染指高科技无形垃圾造成的污染。
B. 高科技垃圾全部分布于太空的各个角落。
C. 太空垃圾和核垃圾等虽然远离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危害很大。
D. 高科技垃圾填埋成本高,焚烧难度大,堆置影响环境,因此,人类对它束手无策。
11、A 12、B 13、D 14、C 15、C
《动物世界》是怎么拍出来的
①我们从《动物世界》里,总能看到成千上万的企鹅围成方阵,抵御漫天而来的暴风雪;群鲨围攻幼鲸;鸟群飘逸地掠过雪山、荒原;深海的夜行者在珊瑚礁丛间悠然漂行,发着鲜艳的光……这些镜头,常常让人忍不住要问同一个问题:“这是怎么拍出来的?”
②《动物世界》中的大多数镜头都是外国动物学家在野外实地拍摄的,这些冒险家有时披着人造河马皮赤手空拳混入河马群;有时单枪匹马深入婆罗洲探寻巨大的食人蟒,实在让人为他们捏了一把冷汗。好在科学家有一个好助手--隐蔽的摄像机,可以近距离拍摄动物,不引起动物的警觉。这种摄像机隐藏在伪装成石头、树木、动物粪便或竹子等的仿造物里,露出一个小孔用于拍摄。它们被事先放置在动物经常出没的地方,等待动物出现,拍摄信号会自动传输到计算机上,这种摄像机装有声控开关,平时不工作,一有动物的声响,就自动启动。
③还有一种叫做“魔镜”的伪装摄像机,非常适合在热带森林里拍摄。它是一辆装有履带的小车,可以远程遥控,履带可以爬坡,越过小沟,适合在不平的路面行动。最奇特的是这辆小车四面都是镜子,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过去,都能反射周围的景物,和森林混在一起很难被动物们发现。这种摄像机避免了拍摄时打扰动物,也保证了拍摄人员的安全。
④在拍一些需要放大的慢镜头或长镜头时,摄影师们还会别出心裁:他们在雕身上安装唇膏大小的微型摄影机,可以从雕的视角拍摄它翱翔天际;内窥视镜头能够深入蜂巢,将蜜蜂们的一举一动看得一清二楚;热能摄像机通过侦测动物身体发出的热量,能在漆黑的环境中追踪拍摄大象、狮子等温血动物的行踪;安在高科技遥控模型内的摄像机能够深入狮群,拍摄凶猛动物的生死相搏或温情脉脉的亲子镜头:慢动作摄像机能够将动物的动作速度放慢,把1秒的动作拍成15分钟,记录下那些肉眼不可能观测到的细节……
⑤野外拍摄几乎无所不能,潜水机器可以潜入数千米的深海,拍摄海底奇观;为了拍摄企鹅在海底觅食,摄影师将摄影机绑在一根棍子上探入海中,随后与企鹅们一起潜到海底;为了跟踪鸟群,他们有时会动用五六种不同的飞行器,包括传统滑翔机、热气球、直升机、小三角翼飞机、带摄像机的遥控飞行器等。
⑥在这些飞行器的帮助下,摄像机跟着迁徙的鸟群,或者直接混入鸟群,一路从南极跟到北极,从大海跟到雪山,从冰川跟到沙漠,从世外桃源跟到沼泽地,才拍下了许多无比震撼、令人难忘的镜头。
22.本文是一篇 说明文,说明的内容是 。(2分)
23.读完本文,请说说《动物世界》是怎么拍出来的。(3分)
24.第①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25.联系上下文,请你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作用。(3分)
野外拍摄几乎无所不能。
26.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举一例分析其作用。(3分)
22、事理。《动物世界》是怎么拍出来的。(2分)
23、《动物世界》中的大多数镜头都是外国动物学家在野外,通过伪装摄像机、微型摄影机、飞行器等高科技器材实地拍摄出来的。 (3分)
24、照应题目,引出说明对象;生动形象,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下文。(答出任意两点,意对即可,2分)
25、“几乎”是指在大多数情况下,但并不包括全部。使用“几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3分)
26、示例一:分类别,在介绍野外实地拍摄方式时,分类介绍了使用伪装摄像机、微型摄影机、飞行器等高科技器材,把复杂的事物表述清楚。示例二:作诠释,第③段具体解释了“魔镜”伪装摄像机适合在热带森林里拍摄的特点。(3分)
海中变色龙
丁剑玲
⑴说起变色龙,谁都知道那是描述蜥蜴(爬行动物,体长约30厘米,能改变皮肤颜色)。可是许多人并不知道,海里也有变色龙,它就是大名鼎鼎的章鱼。
⑵章鱼挺着个圈圈的大肚子,长在头上的8条腕足在水中随波摇曳,翩翩起舞,远远看去,像一朵花在海里翻动,非常美丽。章鱼其实不是鱼,它属于软体动物。
⑶章鱼和蜥蜴一样,皮肤下布满了各种色素细胞,红橙黄绿,样样齐备。它可以利用细胞的伸缩来改变自己身体的颜色,以便和周围环境的颜色保持一致。
⑷章鱼遇上敌人,会先施展“变色术”,一会儿变成白色,一会儿变成红色,几种颜色不停地变换,以此来吓唬敌人。如果这招不行,它才会动用自己肚子里的墨囊,急剧收缩身体,喷出墨汁状的“烟雾弹”,把周围的海水染成一片漆黑,趁进攻的鱼儿晕头转向、不知所措之机,逃之夭夭。
⑸当章鱼见到猎物的时候,全身会变成令人__的鲜红色;它用腕足抓住猎物,送到嘴边。章鱼的唾液腺能分泌出高效麻醉液,很快将猎物麻醉,然后就可以慢慢享用美餐了。有些海洋公园利用章鱼给游客表演。只见它忽而萎缩成一团,忽而伸展开来,8条腕足不断摆动,摆出各种姿势,同时还不停地变换体色,让人们欣赏它那绝妙的变色术。
⑹章鱼非常警觉,即便在洞中或礁石下栖息时,也会留两条腕足在外面轻轻摇动。一旦有什么情况,章鱼会立刻警觉起来,或躲避得更深,或用腕足牢牢缠住对方,把它缠死或毒死。
⑺雌章鱼可以称得上是海洋动物中的慈母,一产卵后,便不吃不喝,精心孵化小宝宝。在此期间,它不准其他任何动物靠近,即使章鱼爸爸不小心进入,也会被毫不留情地咬死。平时,章鱼妈妈会用腕足轻轻翻动孵粒,并从肚子里的“口袋”中喷出水来逐个给孵粒冲洗,使它们获得充足的氧气,并保持清洁。当小宝宝出世后,章鱼妈妈一般会因饥饿和劳累,辛苦地死在子女身旁。
⑻章鱼中的“巨人”大王章鱼,其腕足可长达18米,是异常凶猛且好战的动物,在海中称王称霸。它不仅四处追逐鱼虾,而且经常自相残杀,甚至时常偷袭渔船,或将船拦腰斩断,或用大大的腕足冲上渔船抓住人,吞入口中,然后迅速消失。因而.渔民们称它为“海底恶魔”。
16.为什么说章鱼是“海中变色龙”?它有哪些特征?(4分)
17.“章鱼妈妈一般会因饥饿和劳累,辛苦地死在子女身旁”中的“一般”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18.文中第⑻段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种并说说它的作用。(4分)
19.文章第⑺段从那几个方面来体现雌章鱼“慈母”的特点的?请分条概括。(4分)
16.(4分)第一问①章鱼皮肤下布满了各种色素。②可以根据周围环境改变自己的颜色。
第二问①善于变色(会施展“变色术”)②聪明警觉③有一定的攻击性。(每点1分)
17.(3分)不能去掉(1分),“一般”表明章鱼妈妈通常情况下会因饥饿和劳累,辛苦地死在子女身旁,不排除有其它特殊情况(1分),去掉“一般”则表明章鱼妈妈一定会因饥饿和劳累,辛苦地死在子女身旁,没有其它情况,表述不准确(1分)。
18.(4分)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2分) 如:章鱼中的“巨人”大王章鱼,其腕足可长达18米,是异常凶猛且好战的动物,在海中称王称霸。这一句用了打比方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形象准确地说明了大王章鱼的巨大。/它不仅四处追逐鱼虾,而且经常自相残杀,甚至时常偷袭渔船,或将船拦腰斩断,或用大大的腕足冲上渔船抓住人,吞入口中,然后迅速消失。因而.渔民们称它为“海底恶魔”。这里用了举例子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真实地说明了大王章鱼异常凶猛(2分)。(第一问说明方法2分,举例并阐述作用正确2分)
19.(4分)①一产卵后,便不吃不喝,精心孵化小宝宝。②孵化期间,它不准其他任何动物靠近。③平时翻动、冲洗孵粒,使它们获得氧气,保持清洁。④当宝宝出世后,章鱼妈妈会因饥饿和劳累死在子女身旁。(每点1分)
丰图义仓
①清光绪八年(1882年)由东阁大学士闫敬铭倡议修建的民办粮仓,历时四年竣工。“丰图义仓”意为“丰年储粮,荒年赈灾,储粮备荒,防患于未然”,被御封为“天下第一仓”。
②丰图义仓在 、布局、构建方面,展现了中华民族与自然抗争的忧患意识和高超的建筑技能。
③丰图义仓建在朝邑镇(今大荔县朝邑镇)黄河西岸南寨子老崖顶上。义仓坐东面西,东、南、西三面系悬崖绝壁。所在的朝邑县地处黄河洛河渭河三角洲。黄洛渭三角洲面积广阔,地势平坦,土地肥沃,自古为丰腴之地,可为仓储提供丰富的粮食资源。
④丰图义仓依山就势,雄伟壮观,似一座军防城堡,高出地面30多米,地势险要。仓基土层干燥,通风光照条件好,有利于粮食储存。丰图义仓分为内城和外城。【A.】外城夯土筑城,三面绝壁,是义仓的第一道防线。【B.】西城门顶及城角的角堡、西城墙外的护城水沟,均具有防御功能。【C.】内城为城中城,坐北向南,东西长133米,南北宽83米,是仓城合一的构筑形式,兼具防御和仓储双重功能。内城城墙环绕一周,东西两侧各开一门,分别为东仓门和西仓门。城墙内为仓洞,仓洞依墙而建,小而独立,相隔排列,共58洞。仓洞间有砖瓦结构的廊檐,相互贯通,形成环形回廊,具有防雨、防潮以及临时储粮的功能。内城的中心是晾晒粮食的空地,空地边有一眼水井,供人畜饮水,方便至极。
⑤仓洞为砖窑式,对粮仓的防火、防盗、防入侵等都有独特作用。每仓进深11米、宽4米、储粮90余吨。由松木板铺成的仓洞地面,离地下40厘米。木板下为通风道,四周有四个排气孔,利于空气流通,排出潮气,保持仓体干燥。这种小而独立的仓洞,可将粮食按种类、分干湿分别储存保管。仓洞采取散粮储存的方式,洞门为插板式,随着洞内粮食的增高插板随着加高,顶端几个插板可以依据洞外天气打开,排出洞内湿气,保持仓内干燥。仓洞上面的地面由青砖铺成,四周高中间低,巧妙地将雨水汇集于中间,由分段水槽排向院内,院内地面同样是四周高中间低,雨水汇聚地沟,可以很快集中排出墙外。由东小门砖砌水道排向崖下。仓顶、院内地面排水通畅,雨停即干。仓墙、仓顶均为厚实的砖体,使仓洞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一年四季处于十七、八度的恒温状态,这种恒温状态符合粮食的低温、低湿、低氧的“三低”仓储要求。
⑥光绪二十六年和民国十八年关中遭遇大旱,丰图义仓开仓放粮,救人无数,阎敬铭也因此被百姓尊称为“救时宰相”。如今的丰图义仓作为国家粮仓朝邑粮站,仍发挥着储粮功能,它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储食史上堪称一绝。
(根据相关资料改写)
8、依据文章相关内容,给第②段横线处补充一个恰当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方框内。(3 分)
9、下面这个句子是从第④段抽取出来的,它应该放在【A.】【B.】【C.】三处中的【 】处。(3分)
外城西北角有砖砌走廊,是粮仓管理人员通往对面大寨子住宅区的通道。
10 、丰图义仓的砖窑式仓洞设计,满足了浪食仓储哪些方面的要求?( 3 分)
11、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3 分)
A.面积广阔、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的黄河洛河渭河三角洲有丰厚的粮食资源,这是丰图义仓建在朝邑县的一个重要原因。
B.丰图义仓不仅建造了用于长期储存娘食的仓洞和环形回廊,还专门设计有晾晒粮食的空地和方便人畜饮水的水井。
c .仓洞地面由松木板铺成,木板下面的通风道及木板上面的四个排气孔,可以排出潮气,保持洞内干燥。
D.仓洞上面的地面四周高中间低,配以分段水槽;院内地而四周低中间高,下设地沟,这种设计巧妙地解决了排水问题。
8、(3分)选址
9、(3分)【C】处
10、(3分)⑴防火、防盗、防入侵;⑵按种类、分干湿分别储存保管;⑶低温、低湿、低氧。
11、(3分)A
灿若云霞的民族舞蹈
①云南是个多民族的聚居区,雄伟的高山、奔腾的江河,无不跃动着生命的旋律,处处显现出勃勃生机。随着历史的发展,各民族都形成了表现自己生命情调的舞蹈。
②白族是一个以歌舞闻名于世的民族。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部电影《五朵金花》使白族及白族歌舞蜚声海内外。白族舞蹈与诗歌紧密结合,称为踏歌,古今传习,至今流行,成为富于本民族特色的舞蹈。最著名的有霸王鞭舞、八角鼓舞、双飞燕舞、龙灯舞、狮子舞等。白族舞蹈也有乐舞相合的特点。例如:霸王鞭舞就是舞者以乐器霸王鞭作为道具演出的舞蹈。霸王鞭以一米多长的竹棍制成,棍上有无数小孔,内穿金属薄片。舞者挥舞霸王鞭,边走边击手臂、肩、腿,发出悦耳的哗哗声,手舞足蹈,十分优美。八角鼓舞则是用羊皮蒙面的八角或六角串铃之鼓为道具,舞者以鼓击身体,随节奏而舞。舞蹈双飞燕以响板为道具。舞者双手持竹板,舞时拍击竹板,发出响亮之声。白族的歌舞伴奏乐器有二十多种。其中,吹奏乐器有芦管、唢呐、笛、木叶等,弹奏乐器有大小三弦、拉篾等,拉奏乐器有京胡、二胡等,打击乐器有金钱棍、大小鼓、大小锣、钹、木鱼等。
③哈尼族是一个以开垦梯田闻名于世的民族,哈尼族曾以民族长诗闻名。其实,哈尼族的舞蹈更具特色,享誉滇南。哈尼族的舞蹈有乐作舞、三弦舞、四方舞、扇子舞、木雀舞、拍手舞、金钱棍舞等。哈尼族舞蹈种类繁多,大多有悠久的历史,其中,乐作舞不仅古老,而且至今仍极为普及,哈尼族男女老少皆能熟练为之。乐作,意为大家跳舞。每当闲暇时节和节庆年关,村中的空场就是乐作的天然舞台。乐作开始时,仅是几对人对跳,越跳人越多,圈子越来越大,最后往往全体到场者都参与进来,场面十分壮观。
④藏族在云南主要聚居在滇西北迪庆藏族自治州,藏族能歌善舞,藏歌高亢嘹亮。直播云天;藏舞热情奔放,节奏强烈,多姿多彩。藏族舞蹈主要有锅庄,又称果卓、弦子舞、热巴舞等。此外,藏族zōng jiāo 文化发达,寺庙举行的跳神舞也非常有名。跳神舞种类很多,在藏族zōng jiāo 节日时,其演出盛况空前。藏族伴奏乐器有十多种,其中,吹奏乐器有长号、唢呐、海螺等,拉奏乐器有弦子等,打击乐器有各种鼓、铃、钹、锣等等。
⑤云南各民族都有自己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都有自己的艺术精神和舞蹈传统。由于各民族长期和睦相处,相互影响、学习和交流,使得各民族既保持自己舞蹈的鲜明特点,又有文化和艺术相互融合的现象。正因为如此,云南各民族舞蹈艺术犹如烂漫的山花,绚丽多彩,千姿百态。
14.请你根据文章内容,概括选文中白族舞蹈的特点。(3分)
15.请你用自己的话解释“乐作舞”。(2分)
16.请指出文中第④段画线句使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3分)
17.这篇文章的结构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2分)
14、白族舞蹈与诗歌紧密结合;白族舞蹈也有乐舞相合的特点;白族的歌舞伴奏乐器种类多。(3分)
15、示例:乐作舞就是闲暇时节或节庆年关,以村中空场为天然舞台,大家围成圈子一起跳舞。(2分)
16、分类别,将藏族伴奏乐器分为吹奏乐器、拉奏乐器、打击乐器,条理清晰地说明藏族舞蹈的伴奏乐器种类多;举例子,用具体的乐器来举例说明它所属的种类。(3分)
17、结构:总——分——总;第一段作者概述了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云南各民族都形成了表现自己生命情调的舞蹈。中间几个自然段详细介绍了白族、哈尼族和藏族的舞蹈和乐器的特点,最后一个自然段照应文题和首段,总结云南舞蹈绚丽多彩,千姿百态的原因。(2分)
“绿色革命”的黑色副产品
凡文
①自从1973年人类历史上开创了DNA体外重组的新技术后,基因工程便迅猛地向前发展,而其中以植物基因工程为主的“绿色革命”更是引起了世人瞩目。因为在人类日益被人口膨胀、粮食短缺、环境恶化等严峻现实所困扰的今天,“绿色革命”本身所能带来的改变作物遗传特性,设计出世界上原先没有的新基因、新蛋白质及可创造具有丰产、优质、营养丰富的农作物优良品种的巨大功效,无疑为帮助我们脱离危境提供了光辉之前景。
②然而,也正是在各国科研人员跃跃欲试、想大显身手不断再创造奇迹的同时,更多的有识学者、专家却郑重地向人们敲响了警钟——世界农业也因这场革命将面临灾难。
③有资料表明,全球目前已有75%的农作物品种绝迹;在已知的大约4000种家禽家畜中,将近半数已经绝种。剩下品种中的1/3在20年后也将绝迹。如果再随着农场主为了追求最高的效益和产量,总是喜欢把力量花在最高的品种上,那么,或许也要不了多少年,越来越多的动植物品种还会被抛弃。
④一个极大的讽刺是,这种农业和畜牧业物种大幅度减少的状况竟是工业化世界对付全球饥饿的努力——养活这个星球有史以来最多人口的遗传工程“绿色革命”——带来的令人遗憾的副产品。“绿色革命”的消极作用是消灭了成千上万的物种。
⑤西方农业专家阿尔比萨说:“今天正在兴起的生物技术可以改进物种,储存有用的基因,但是如果没有保存,如果不能保护剩下的那些物种,我们就是在拿未来作抵押。生物技术就将引起一场令人痛心的物种减少新浪潮,因为物种的多样性是发展与保存之间的一种桥梁。”
⑥世界有关粮农组织的一份报告或许更能发人深思——
⑦一些新的作物已经大规模地取代了传统和野生的作物。到1992年,在“绿色革命”的第四个10年,新品种作物已经覆盖了全世界1/2的麦地和稻田。今天,美国1/3的大草原只种植一种小麦。农业专家说,在曾经种植过3万种作物的地区,不久将有3/4的面积只种植10种稻谷。
⑧现在全世界食用植物也许有5万种,但是人们只栽种大约其中的150种。我们现在的作物都是经过改良而适合人类需要的品种,一旦需求发生变化,或者气候发生变化,或是发生病害,假如再没有野生的原种植物救急,我们就可能无庄稼可收。单一种植和集约化农业的趋势,使我们有可能受到突发灾难性病虫害的威胁。
⑨在动物品种方面,情况也同样严重。例如,美国大规模饲养的鸡几乎全都是胸脯肉很厚的鸡种,因为过肥,它们其实已经失去了繁殖能力,如果没有人工授精,这种肥鸡在一代之后就会消逝。
⑩在引进了一种贪吃的尼罗河鲈鱼之后,非洲维多利亚湖多达200种的本地鱼也许已经绝迹。这种鲈鱼能长到50磅重,对于湖区周围的渔民来说,当然是件好事,但对于自然界却是一件坏事。专家们说,如果适应特定地区环境的物种,因为人们追求高产或单一经营而绝种,那将是一个悲剧。
可喜的是,由“绿色革命”所引起的负面效应已被人们愈发重视和注意,科学家们也正在重新进行设计、施工和探新。我们完全可以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日趋发达与完善。“绿色革命”必将真正为人类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4.“绿色革命”有什么积极作用?(2分)
15.“‘绿色革命’ 的黑色副产品”在文中具体指什么?(2分)
16.文章第③段划线句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7.说说第⑨段中“在动物品种方面,情况也同样严重”在文中的作用。(2分)
18.文中第⑦段中 “一些新的作物已经大规模地取代了传统和野生的作物。”中“大规模”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2分)
14.((2分))绿色革命的积极作用是:设计出世界上原先没有的新基因及可创造具有丰产、优产、营养丰富的农作物优良品种的巨大功效。
15.(2分)农业和畜牧业物种大幅度减少,“绿色革命”消灭了成千上万的物种。
16.(3分)列数字,(1分)用数据准确地说明了“绿色革命”给动植物品种带来了许多品种绝迹的灾难。(2分)
17.(2分)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1分)内容上是从植物转到动物来说明“绿色革命”的消极作用。(1分)
18.(2分)“大规模”一词说明新作物取代野生动物已具有规模性,但还没有完全取代,一旦去掉就说明已经完全取代,这与事实不符。这句话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①食品的味道与食品材质、保鲜程度、制作方式和调料密切相关。但是,食品的味道也与温度密不可分。长期以来,人们几乎忘了这一要素。但是,高级厨师和美食家不会忘记这一点,食品科学研究人员对此也在进行研究。什么样的温度才能使食物的味道更好呢?这要看人们餐饮的季节和吃什么类型的食物。
②在寒冬季节,吃饭时烧个火锅,既能驱寒,又会使人胃口大开;而在暑热天气下,几盘冷菜,几杯凉啤酒,则是人们理想的美味佳肴。由此可见,温度和食品味道是有密切关系的。这里说的“味道”包括味觉和嗅觉,这里说的“温度”包括进食时的环境温度和食品自身的温度。
③专家们曾对食品的味道与入口时的温度进行过研究,结果表明,即使是同一种食品,由于入口时的温度不同,其口感大不一样。营养学家根据食品味道与温度的关系,将食品分为喜凉类和喜热类。喜凉类食品温度一般在10℃左右,冷食时在O.~6℃之间味道最佳。凉开水在12~15℃时,冷感最好,既解渴,又爽口;汽水在5℃时,消暑和保健效果最佳;西瓜则在8℃才会感到又凉又甜。
④喜热类食品一般在60~65℃之间时味道最好。如热牛奶在65℃时,既卫生又鲜美,温度过低,不容易消毒,温度过高,增加蛋白质凝度,不易消化吸收。蜂蜜一般用65℃以下的温开水冲饮比较理想,过热的开水不仅改变了蜂蜜的甜美味道,使之变酸,而且还使酶类物质变性,降低了营养成份。又如油炸大虾,出锅时在90℃左右,等到降为70℃时,既不太烫,味道又最鲜美。
⑤当然,食品的味道与环境温度也有一定的关系。一些爱喝啤酒的人总结出一些感受:当坐在室温为25℃左右的屋里喝时,啤酒的温度以9℃左右口味最浓郁;而当室温在30~35℃时,则啤酒的温度在10~12℃时最感到痛快。对于一些喜热类食品,食用时更应该注意环境温度,因为出锅时的温度一般较高,必须降至最佳温度时食用,味道才最佳。降温的时间则与环境温度成正比,有经验的厨师或家庭主妇,总是在最恰当的时候将热菜送上餐桌,使人在食用时感到色香味俱佳,这当然与他们对环境温度的把握是分不开的。
14、结合文本内容,解释文题“食品的温度与味道”中的“温度”和“味道”。(2分)
15、第①段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有什么作用?(2分)
16、文章第②段划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2分)
17、文章第④段“蜂蜜一般用65℃ 以下的温开水冲饮比较理想”一句中,加点字“一般”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18、在日常生活中,你对食品的温度与味道有哪些体验与感受?请举例加以说明。(2分)
14.温度:包括进食时的环境温度和食品自身的温度。味道:包括味觉和嗅觉。(2分)
15.用问句引人思考,发人深省;引入说明的对象。(2分)
16. 举例子,用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具体形象地说明,温度和食品味着是具有密切关系的。(2分)
17.不能,因为“一般”在句中是“通常”的意思,删去后与实际不符,“一般”一词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分)
18.略。(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