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人类的信息交流离不开语言。那么,动物有没有“语言”呢?常言说:“人有人言,兽有兽语.”所谓动物的“语言”,一般是指同一种动物之间为了种群的生存和发展传递信息的动作、气味和声音.

②动物的动作是一种常见的“语言”。例如,鹿科动物的小尾巴反面是白色的,当它们遇到危险时,就会把尾巴撅起,露出反面的白色,像摇动着白色的“信号”,在绿色丛林地带非常的显眼.它可以告诉自己的同类:跟我来,快逃跑。工蜂发现蜜源后,会通过圆形舞和“8”字摆尾舞把蜜源的距离和方向告诉自己的同伴。

③气味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昆虫体表的腺体能分泌信息激素,这是—类挥发性的有独特气味的化学物质.在昆虫释放的信息激素中,最普遍、最灵敏、最专一的,是吸引异性的“性引诱素”.例如,一种雌蛾在交配产卵前,能分泌只有0.1微克的“性引诱素”,但雄蛾依靠头部的触觉,甚至在1公里外都能收到这种信号,几乎只要一个气味分子作用于雄蛾的触角,就足以引诱雄蛾与雌蛾“约会”.蚁、蜂、蚜虫等受到伤害或惊扰时,会放出一种“警戒素”,以告诉同类赶快逃避或奋起自卫.

④高等脊椎动物也有气味“语言”.例如,人们在小狗身上抹上母猪的尿液,母猪凭着这种体味信号,会把小狗当作自己的孩子进行哺乳。雄羚羊求偶时,也要靠嗅觉来识别雌羚羊.

⑤当然,动物的声音更是一种重要的“语言”.根椐动物学家研究,猪有23种声音信号,狐狸有36种声音信号,而阿拉伯的狒狒放出的声音信号竟然不少于40种.在模拟声音能力方面,一种叫库科尼亚的鹦鹉会“说”上百个单词和几十句话.

22.请用“/”将上文的五个自然段分为两个层次。 (2分)

23.从文意看,动物的“语言”能传递哪些方面的信息? (2分)

24.上文第②、⑤段的说明方法有什么异同? (2分)

22.①/②③④⑤   (2分)

23.报警(警戒)    求偶(引诱、“约会”)    识别(共2分)

24.同;两段都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异:第五段还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2分)

足球也能发电

徐娜

①2012年欧洲杯大幕落下之际,正是发电足球在南非的学校操场上腾空而起之时。课余时间尽兴踢足球,天黑了抱着足球点灯看书。这并非天方夜详,而是一些非洲少年的现实生活。他们踢的那个足球并非是传说中的阿拉丁神灯,而是美国几名大学生发明的可以发电的足球。

②发电足球的发明者是美国哈佛大学4名女生,她们认为这项发明可以帮助偏僻地区的人们在夜晚照明。目前,利用运动的能量发电的发明越来越多,其基本原理都是差不多的,就是把运动时的部分动能转化为电能。当杰西卡·马修斯提出足球发电的设想后,她的3名好友也十分赞同。大家一起查找资料,并利用零花钱购买一些材料在业余时间进行研制。

③女生们利用感应线圈发电技术,把金属线圈、磁铁和蓄电池安装在足球内。当足球无论是在脚下滚动还是腾空飞行时,线圈都会在球中不停地转动发电,所产生的电能被储存在蓄电池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让发电机正常工作,要合理安排发电线圈与磁铁的位置,并让发电装置无论足球怎么剧烈运动都不会脱落而乱晃。这花费了女生们不少心思,才让发电线圈固定在一个合适的角度上。

④这款足球由12块六边形的弹性泡沫面板组成,耐用性强,95%的材料都能回收重复利用,且防水防潮,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都照样发电。在足球的表面有一个隐形的插座,类似于耳机接口。这个插座安装在一个哑铃形揭盖下,可以为LED灯、手机、MP3 等小电器提供电能。

⑤目前,这款足球已经在南非一些学校进行了实验,效果还不错。一群少年按照通常的方法玩了半个小时足球,结杲让一盏10瓦的LED灯亮了 3小时。可见,学生们下午的足球运动完全可以为晚上的学习提供照明。由于安装在足球内的发电装置很轻,额外增加的质量约为150克,不会影响正常的足球运动.少年们拿到这款足球后只是注意到隐藏在一块皮面上的插座,没有感觉它比其他球重,玩起来感觉也和其他球没有什么差异。

⑥哈佛女生的足球发电创意甚至引起了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关注,他评价说:“面对电力资源紧缺的问題,这是一种另辟蹊径的解决办法,它能给缺电地区的人们带来电能,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其实,发电足球除了能给缺电地区送去光明外,也是户外活动和野外探险的好工具,一场激烈的足球赛之后,夜晚的帐蓬就可以靠它照明了。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12年第09期)

17.简要概括选文②③段的主要内容.(2分)

答:

18.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2分)

答:

19.第⑤段中“额外增加的质量为150克”加点的“约”字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哈佛女生的足球发电创意有何实用价值?这给了你什么启发?(3分)

答:

17.提出创意(或提出设想)(1分)研制发电足球。(1分)

18.列数字,(1分)用数据准确地说明了发电足球的实用价值。(1分)

19.不能删。(1分)“约”表估计,去掉就变成了确数,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20.能给缺电地区的人们带来电能(1分),也是户外活动和野外探险的好工具。(1分)

这种面对电力资源紧缺,另辟蹊径的解决方案,启发我们要善于思考,敢于创新,有服务社会的意识。(i分)

桥梁远景图

茅以升

桥是什么?不过是一条板凳,两条腿架着一块板,板上就可承担重量。把这板凳放大,“跨”过一条河,或是一个山谷,那就形成一座桥。在这里,板凳的腿就是“桥墩”,桥墩下面,伸入土中的“脚”,就是“基础”,板凳的板就是“桥梁”。一座桥就是由这三部分构成的.桥上的车辆行人,靠桥梁承栽;桥梁的重量,靠桥墩顶托;桥墩的压力,通过基础,下达土中或石层。
现在就让我来作为幻想家,为将来的桥梁,绘出一幅远景图吧!

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又快又好,像南京长江大桥那样大的桥,几个月就可以完成了。那时所有建桥的材料,都可在工厂里通过自动化,预先制成标准构件;造桥时,在水里把他们拼装成桥墩;在桥墩上把他们架设成为桥梁,一口气作业,几乎是才听说造桥,就看见“一桥飞架”了!

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很便宜。现在用的各种合金钢及高强度混凝土会由高分子新材料来代替,重量轻而强度高,桥梁构件的制造,一律自动化,桥墩的水下工程,可用机器人操作,动作灵巧,由人在水上指挥。桥墩基础,不必沉到那么深,在松软的土质中,可以加进凝固剂,把软土变成硬土。架桥时,全用电脑控制的各种机具,差不多不需人的劳动力.采用了这些新技术,当然桥的成本就低了。

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很美。一座桥的轮廓和组成部分,会安排得为大地生色,为江山添娇。桥的构件不再是现在的直通通的棍子,而是柔和的,有如花枝一般;它也不是头尾同样粗细,而是全身肥瘦相间的。各个构件都搭配成各种姿态,而且各有不同的色彩,把全桥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桥上的人行道上还有小巧玲珑的亭台楼阁,让人们在这长廊中穿过时,“胜似闲庭信步”

(节选自《彼此的抵达》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有删改)

【注】茅以升(1896—1989),著名科学家。本文写于1979年。

16、选文中,作者想像中的“将来的桥梁”会有哪些变化和特点?请用三个词语加以概括。(3分)

17、作者在说明桥梁的三个组成部分时,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试作具体分析。(2分)

18、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16、(3分)又快又好  很便宜  很美

17、(2分)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1分)作者将一座桥比作一条板発,板発的腿就是“桥墩”,板凳的“脚”就是桥的“基础”,板凳的板就是“桥梁”。(1分)

18、(2分)不能去掉。(1分)用上表程度的副词“几乎”和“差不多”,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实际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去掉就很武断,与实际不符。(1分)

腾冲火山

①腾冲有保存完好、形态典型的死火山群,最高的海拔2700米,相对高差为60~1000米。有全国闻名的热泉、矿泉80余处,及90多座火山锥,被誉为“天然地质自然博物馆”。有截顶圆锥状火山、低平状火山、盾状火山和穹状火山等多种类型,火山口保存完好的有23座。在火山熔岩台地上,有玄武岩溶洞及地下暗河。这种大棱柱状和节理状的玄武岩景观,不仅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还具有特殊的科学考察价值。火山群分布在腾冲县城周围。城南的左所营因火山喷发的熔岩沿河谷奔泻而下,蜿蜒起伏形似一条黑色大蟒,称火山蛇,可和英国“区人堤”和美国的“魔鬼岩”媲美。腾冲地热众多,有汽泉、温泉、热泉、沸泉80余处,有硫磺塘大滚锅、黄瓜箐热气沟和澡塘河热泉。该景区还被誉为“天然花园”、“物种的基因库”。森林覆盖率达46.1%,有高等植物2500多种,珍稀保护植物30余种,鸟类300余种,兽类100余种,珍稀保护动物60余种。

②腾冲火山群是我国最年轻的火山群之一,其规模和完整性居全国之首。腾冲火山以其分布广、规模大而闻名,形成我国最富有魅力的自然景观之一。古往今来,一直吸引着众多的科学工作者进行考察研究。97座新生代火山锥雄峙苍穹,多系截顶圆锥状火山,火山锥体最高达214米,火山口直径可达400米,深60米。目前火山口保存最完整、有较高科考和观赏价值的是距县城20公里的马站火山群,有大空山、小空山、黑空山、城子楼山、大团山、小团山、长坡山、打鹰山,以及距县城4公里的马鞍山、老龟坡火山等22座,像一个个精艺盆景,极为壮观。站在大空山顶,北面的黑空山,南面的小空山及周围的火山群,随游人的视野无限展开,大面积势若奔腾的熔岩流凝成的石山以及巧夺天工的火山熔洞,幽静神秘,千姿百态。如今,借大自然造化之功兴建的腾冲火山群国家公园已成为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的必游之所。

(选自“腾冲信息网”,有改动)

16.请简要概括腾冲火山的特点。(3分)

17.城南的左所营为什么被称为“火山蛇”?(2分)

18.文章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两个例子说明,并说说有何作用。(4分)

19.请根据上联,结合文章内容宽对一个下联。(2分)

上联:腾冲地热,汽泉、温泉、热泉、沸泉,泉泉尽涌欢歌笑语

下联:

16、腾冲火山保存完好、形态典型;珍稀保护植物和动物多样;是我国最年轻的火山群之一,其规模和完整性居全国之首。

17、因火山喷发的熔岩沿河谷奔泻而下,蜿蜒起伏形似一条黑色大蟒,所以被称为“火山蛇”。

18、举例子、列数据、打比方等。举例略。举例子和列数据用事实说话,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打比方使说明的对象更加形象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19、符合要求,形成对仗即可。(示例:马站火山、空山,团山,楼山,坡山,山山等你神秘探幽)

有营养的食品添加剂

元无心

①梨、苹果、香蕉、土豆等果蔬汁很容易变色。变色后不仅难看,味道也受到影响。怎么办?加点柠檬汁。

②果蔬中都含有多少不等的多酚化合物。去皮之后,这些化合物就暴露在空气中被氧化,生成醌(kūn)化合物。这种醌化合物很容易互相连接,成为“褐色素”,从而使这些食物变色。而柠檬汁中含有大量的“抗坏血酸”,它可以把醌还原为初始的多酚状态;也可以直接被氧化,从而消耗掉多酚周围的氧气,以此来保护多酚免受氧气的攻击。这样,抗坏血酸牺牲了自我,保护了脆弱的多酚,保持了果蔬“新鲜”的颜色。

③在食品工业中,人们根据柠檬汁的作用机理,就可以直接添加抗坏血酸。在超市销售的果汁和蔬菜汁,很多酒添加了抗坏血酸,以保持其外观和风味。

④抗坏血酸的作用不仅于此。人们在熟肉制品中经常会加入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有两种作用:一是与肌红蛋白反应,使之呈现诱人的红色;二是抑制细菌生长,实现防腐功能。加入抗坏血酸,可以促进前一个反应的进行,从而加快“发色”的过程。许多人认为亚硝酸盐是一种“致癌物”。其实,它本身并不致癌,只有当它与肉中的氨基酸反应,生成的亚硝胺才是一种致癌物。如果在肉中加入了抗坏血酸,它就会抑制这一转化过程的发生,从而降低亚硝酸盐“可能”的致癌风险。在不需要亚硝酸盐的肉类食品中,有时也会加入抗坏血酸。因为肉中油脂氧化会释放出不好的味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哈喇味”。如果加入了抗坏血酸,它就会抢先消耗周围的氧气,从而保护油脂不被氧化,有助于保持肉味的“新鲜”。

⑤抗坏血酸本身很容易被氧化,生成脱氧抗坏血酸。这些脱氧抗坏血酸并不甘于“败家”,会去夺取别人的氢原子来重建家园。人们利用这一特性,在面食加工中,常常加入抗坏血酸,改善面团性能,增加面团筋道。面粉中含有谷胶蛋白,其中有许多巯(qíu)基——就是带着一个氢原子的硫原子,脱氧抗坏血酸会掠夺其氢原子。当我们揉面时,巯基中的氢原子就会被脱氧抗坏血酸夺走,剩下的硫原子就会两两相连,形成所谓的二硫键。当大量的二硫键形成,面团中的谷胶蛋白就形成一个巨大的网络,从而增强其筋道。

⑥大多数情况下,食品添加剂都是为了改善风味、口感,增加食品稳定性等等,本身并不具有营养意义。但是抗坏血酸并不属于这个“大多数”。在作为食品添加剂的时候,它通常被叫做“抗坏血酸”。而它本身也是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维生素C.。维生素C.不稳定,空气、光照、加热、与金属容器接触,都会使它失去活性或者分解。但是,正是它的这种不稳定,使它具有了良好的“抗氧化性”。在体内,它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加到食品中,它舍己为人先被氧化,从而保护食品中的其它成分。

——选自《食品与生活》(有删改)

18.题目“有营养的食品添加剂”在文中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有营养?请具体说明。(4分)

19.请仔细阅读第②—④自然段,在下列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4分)

(1)抗坏血酸添加到果蔬汁的作用机理是:它能把醌还原为初始的多酚状态;也能

(2)抗坏血酸添加到加入亚硝酸盐的熟肉制品中的作用机是:

能抑制亚硝酸盐一肉中氨基酸反应生成亚硝胺这一转化过程的发生。

20.联系上下文,请你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作用。(4分)

(1)如果在肉中加入了抗坏血酸,它就会抑制这一转化过程的发生,从而降低亚硝酸

盐“可能”的致癌风险。

(2)这些脱氧抗坏血酸并不甘于“败家”,会去夺取别人的氢原子来重建家园。

21.本文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22.人们一般认为,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是有害的,往外谈“剂”色变。读了本文,你对食品添加剂及其使用有了怎样的认识?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4分)

18.(4分)指抗坏血酸。(2分)抗坏血酸就是人体需要的营养万分维生素C,(1分)它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保护体内细胞免受氧化损伤。(1分)

19.(4分)(1)直接被氧化,消耗掉多酚周围的氧气,保护多酚免受氧气的攻击;(2分)(2)促进亚硝酸盐与肌红蛋白反应,加快“发色”过程。(2分)

20.(4分)(1)“可能”表不确定性,说明了亚硝酸盐本身并不致癌,保有当它与肉中的氨基酸反应生成亚硝胺时,才有致癌风险。(1分)体现屯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2)“败家”运用比喻,(1分)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抗坏血酸很容易被氧化,从而生成另一种物质——脱氢抗坏血酸。(1分)

21.(3分)举例子,(1分)具体地说明了抗坏血酸作为食品添加剂运用广、作用大。(2分)

22.(4分)冻是所有的食品添加剂都有害,有的食品添加剂有营养价值,有的食品添加剂能改善风味、口感,增加食品稳定性,不必谈“剂”色变(2分)。只要合理使用食品加剂,对人体是无害的。(2分)(如果答成食品添加剂都是有害的,不给分)

阅读《苏州园林》的节选文字,回答7-8段。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7.下面对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苏州园林花草树木的修剪讲究对称。

B.苏州园林花草树木的栽种注重季节变化。

C.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

D.游览者在苏州园林感到欢欣和喜悦。

8.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按照先概括后具体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调理清晰。

B.选文以古老的藤萝为例,说明苏州园林树木的修剪着眼在画意。

C.文中加点的“这“指”“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D.文中“盘曲嶙峋”“珠光宝气”等描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平实、准确的特点。

C   D

打印出个世界

①3D打印,也叫三维打印,是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也称“叠层制造”工艺,最早开发于上世纪80年代。这种工艺的原理是,在一个平面上指定的位置放置并固化材料,然后通过逐层打印,把材料堆积成三维物体。

②基于这样的工作原理,3D打印技术用于大批量的生产并不快,且成本昂贵,但此技术从零开始堆积材料,不受传统加工手段制约,可以制造几乎任意形状的产品。比如说你要在零件里面打印一些复杂却十分精确的孔,或者要做一个中空的牙齿模型,这时用3D打印工艺就比传统加工工艺快捷省事。最重要的是,3D打印技术让零件的制造不再拘泥于工艺,而取决于想法,越是稀奇古怪,越是传统加工工艺无法加工的零件,就越是3D打印技术的用武之地。比如科幻电影《我机器人》中出现的奥迪RDQ,其超现实的水滴形车身就是由德国库卡公司的工业机器人采用3D打印技术制造的

③由于3D打印技术自身的特点,其成熟的应用多出现在医学、教育领域,用于制造那些传统工艺无法精确完成,却又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极大影响的单个零件。比如制造出用于移植手术的人造骨髓;还可以制作器官模型,供医生个人练习,为手术做准备。

④3D打印技术还在整形界享有一定的声誉。2005年,一位猛禽保育专家和一位牙医,用了18个月的时间,用3D打印技术为一只被子弹击碎了半个喙的白头海雕制造了一个“义喙”(注:假嘴)。在义喙安装手术后,这只幸运的鸟儿就摆脱了进食管,可以自主进食、饮水、梳理羽毛了。

⑤ 现在,3D打印技术正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最近已经有人在用3D打印技术制作精致的玩具了,比如用光敏树脂制造的小熊U.盘,还有人打印出了可以食用的巧克力。如果你是一位DIY达人,等你闲来无事,甚至可以打印个自己来玩玩。

⑥在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3D打印技术的适用范围将会更加广泛。

9.下列对“3D打印技术”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3D打印技术,就是三维打印,也称“叠层制造”工艺,是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

B.3D打印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平面上指定的位置放置并固化材料,逐层打印,以堆积成三维物体。

C.3D打印技术的开发,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现在成熟地运用于医学、教育、军事、农业等领域。

D.3D打印技术的优势在于可以制作出几乎任意形状、传统加工工艺无法精确完成的产品。

10.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

A.德国库卡公司采用3D打印技术制造了电影《我机器人》中出现水滴形奥迪RDQ车身。

B.3D打印技术,以制作器官模型,供医生个人练习,为手术做准备。

C.3D打印技术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最近已经有人用它打印出可以食用的巧克力。

D.随着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3D打印技术必将运用于人们生活的每一个方面。

11. 下列对本文内容、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文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3D打印技术的工作原理、优势、发展趋势这三个方面的知识。

B.第②段运用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突出3D打印技术在某些特殊产品的制作上,比传统工艺更具有优势。

C.第④段举猛禽保育专家和牙医用3D打印技术制作“义喙”的例子,具体说明3D打印技页可用于整形界。

D.第⑤段中,“正逐渐”、“最近”等词语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9.C、10.D、11A、

植物防护武器

①大自然中,病菌、昆虫和高等 动物,时时刻刻都在向植物发动“侵袭”,可是,为什么地球上的植物却仍然占据着大多数的地盘呢?原来,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种种保障物种延续的防御自卫甚至是还击能力,足以应付一切外来的进攻。

②大家知道,气步甲虫等一些昆虫具有使用“化学武器”自卫的本领。有趣的是,很多植物也同样具有这种本领,它们利用自身分泌的毒素或者特殊的气味、滋味等刺激性物质来御敌。有一种名叫毒芹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含有毒芹碱,动物吃了很快就会中毒死亡;马利筋和夹竹桃等植物含有强心苷,可使咬食它们的昆虫因肌肉松弛而丧命;三叶草和一些金合欢等植物,能产生毒性很强的氰化物,使蚕食它们的昆虫中毒死亡。

③几百年前,住在拉丁美洲的土著人经常受到强盗的侵扰。有一次,他们把强盗引进埋伏圈后立即躲藏起来。强盗发现要追的土著人突然不见,便四处寻找,奇怪的是,身体只要碰触到一种外形像南瓜一样的菌类植物,这些“南瓜”随即发生“爆炸”。不一会儿,刺鼻的烟雾弥漫开来,强盗们被呛得拼命打喷嚏,随之涕泪泉涌,视线模糊,最后反被土著人全部消灭了。

④植物针对外来攻击的自卫手段是形形色色的,它们能靠【甲】“化学武器”进行自卫,也能使用【乙】“物理武器”进行自卫,更有些植物能以自己特殊的生理机能来抵御外来侵袭。

⑤有些植物依靠自身的棘、刺和毛芒等特殊装备来御敌,这些“物理武器”使动物和人不敢随意触动它们。仙人掌、洋槐身上都长满了刺,板栗的刺长在种子外面的总苞上,动物都无法吃;豆科植物皂荚树的树干和枝条上长了许多大而分枝的枝刺,猴子不敢攀爬,连皮厚的大野兽也不敢去碰它;产于南非的锚草果实外观如铁锚状,硬刺四伸,而且刺上还有钩,即使是最凶暴的狮子也都避开它,因为锚草果实一旦扎入狮子的口腔、鼻孔就无法除去,甚至有的会由于不能进食而危及生命;有一种叫做沙箱树的植物,有“植物枪”之称,果实成熟后会爆破,爆开时种子像枪的子弹一样,飞速弹出10米外,沙箱树就是用这种方式,保护自己的种子不被摘走。

⑥有些植物既无毒素也不长刺、毛,它们会用什么办法进行防御呢?高大的树木,其果实、嫩枝、嫩叶等都悬挂在高空,让很多想啃食的动物可望不可即;“一岁一枯荣”的禾本科植物,是依靠自己的快速生长能力和繁衍后代能力来保障自己在自然界的一席之地。

(摘自《中国科技纵横》2012年第l期,有改动)

6.下列表述,不属于本文说明对象特征的一项是

A.一些昆虫具有使用“化学武器”自卫的本领。

B.很多植物具有使用“化学武器”自卫的本领。

C.有些植物能使用“物理武器”进行自卫。

D.有些植物能以自己特殊的生理机能来抵御外来侵袭。

7.下列概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植物之所以能在地球上占据着大多数的地盘,是因为其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种种保障物种延续的防御自卫甚至是还击能力。

B.三叶草和一些金合欢等植物,能产生毒性很强的“化学武器”——氰化物,昆虫吃了会中毒夕死亡。

C.几百年前,在拉丁美洲有一种特殊的南瓜,人的身体只要碰触到这种南瓜,它随即发生“爆炸”。

D.有“植物枪”之称的沙箱树,果实成熟后会爆破,爆开时种子像枪的子弹一样,飞速弹出十米外。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止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是按照“先结果后原因”的逻辑顺序对植物的防护能力进行说明。

B.本文的结构形式为“总一分一总”,六个自然段划分为:①∥②③④⑤∥⑥。

C.第④段中画线的【甲】句紧承上文“化学武器”的内容,【乙】句引出下文“物理武器”的内容,这两句话的顺序不能调换。

D.第⑤段主要运刚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有些植物依靠自身的“物理武器”来御敌。

6.A(该项不属于“植物防护武器”的特征)

7.C(该项中的“南瓜”与原文中“外形像南瓜一样的菌类植物”不相符)

8.B(本文结构形式为“总一分”,划分为:①∥②③④⑤⑥)

民间花鼓戏

                         陈平凹

湘北最受欢迎的正是这朵尽情绽放在乡野民间的艺术之花。依照古岳州府沿袭的称谓,应该叫巴陵花鼓戏,很阳春白雪,以前是专门唱给那些达官显贵听,平民百姓是无缘消受的。但到后来在民间下里巴人也唱开了,高雅的文学艺术在通俗的艺术苑囿中绽放出异彩,流行最久最快的也正是那些与百姓最贴心的唱本,像《刘海砍樵》就是典型。

一沦为“草根”就成民间的了,花鼓戏便返璞归真、原汁原味了:本色、生动、谐俗、野趣,乡民们唱了一代又一代,就是百唱不厌百唱不烂啊。因了这朗朗上口,到如今乡民人家长点岁数的大多耳熟能详,而不比皮影戏、杂耍戏须讲究特技高招。它又不受多少时空的局限,情之所钟,兴之所至,皆可随意发挥,自由流出,因之乡民人家嗜之如烟土,真一日不可少了。农忙抢收的地头,赋闲歇凉的庭院,便常有人拿了腔调,有模有样的,声情并茂,谝三句戏文,摆两下姿态,少不了哄然群起的喝彩阵阵。由此乡村单调乏味的日子更平添了几多亮色雅趣。

逢着演花鼓戏了,村民人家无论老少,皆欢天喜地奔走相告:“唱老戏喽!唱老戏喽!”回声飘荡在屋场上下,个人心头,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戏班大体分两种:正式的县城剧团和自发的野鸡班子。前者文雅高逸,彰显大家风范;后者粗俗谑趣,濡染乡野气息,皆受欢迎,皆有完整配套的行头,几个压得住台脚的角色,偶露一两手精湛服众的绝技,便一并流传于民间口头,化作了茶余饭后海阔天空的谈资。花鼓戏就这样火热了太古沉寂的村村寨寨,喧嚣了鲜活明快的市井闹声。

吾乡每遇续宗谱、祝长寿、娶媳妇、考大学之类的大好喜事,皆以演花鼓戏喜庆道贺为正宗,为有气魄,为至上礼仪。也有在露天放映电影的,但只是凑热闹而已,算不得很正式。开演前,台下人头攒动,台上紧锣密鼓,台柱两边贴细长细长的对联,悬亮亮堂堂的马灯,前后台用暗红或深绿的帷幕隔开,伴奏的乐者侧坐台边吹拉敲弹气定神闲。而小货贩们则遥对了戏台子,摆开了小摊位,但见到列队成一字长龙,前村后店的,四面八方的,皆拉长了调子,嘶喊了号子。小孩子们便纷纷受了__,涎了口水,吵嚷着扯了大人衣襟,争买零食吃,只一会便吃的心儿欢欢的,小脸儿通红通红的。其时月明星稀人定初,夜渐渐深了,轰轰火铳忽地爆出雷霆巨响,众人惊魂未定,一片悦耳奏乐声中,花鼓戏便正式开演了。

颇受平常乡民青睐的角色,是小生和花旦。演一幕夫妻悲欢之事,传一段悱恻缠绵之情,即能以哀婉之意动人心。而小孩们此时多半想困觉了,眼皮上下直打架;待得小丑蹑了手脚表情夸张出了台,登时见到愚顽油皮滑稽搞笑,遂不自禁在睡梦里嘻出声来。老人们似乎对老生更寄托了热情,许是皆因在唱老了听老了的唱文声里,一起慢慢地熏陶长大到老的吧。台上是演,台下是观,遂以戏为缘,相互间便熟稔了,平时不免有了招呼往来。老生颇为恪守严训,讲究的是“一个名声养到老”。那音质沉雄浑厚,那姿势拿捏准确,一句念白,一记招式,皆运了心凝了神,针眼大的破绽也硬是找不出,不愧以娴熟之技服人心。年轻一辈则全为凑兴瞧热闹而来,台词的乡语古调十分只听得三分半,懵懵懂懂的,剩下的全丢爪哇国了;且闭了目只痴痴地想满台子咿咿呀呀的声和打恭做揖之姿,偏巧此时现出个古装打扮的曼妙女子,便齐齐睁圆了眼死死地瞅,不知是恍兮惚兮还是惚兮恍兮,反正后来那皓齿秋波相会在了春梦边,那水袖红妆便缀满了五彩遐想。如此整晚上一场戏终了,不知不觉地,月隐了,鸡鸣了,天亮了,乡民人家却不懈怠,皆神清气爽,热烈地谈论起昨晚的戏,又开始翘望着那第二晚的戏了。

15.概括文章第一段的内容,并说明其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2分 )

16.结合上下文解释“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含义。(3分)

17.为什么说“一沦为‘草根’就成民间的了,花鼓戏便返璞归真、原汁原味了”?(3分)

18.文章大量笔墨写不同观众的表现有何作用?本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5(2) 总写花鼓戏的来历、地位、延续等内容;为下文的描写作了铺垫。                     

16(3) 阳春白雪指的是高雅的文学作品;下里巴人指的是通俗的文学作品。

17(3) 花鼓戏以前是专门唱给那些达官贵人听的,是少数人的,后来在民间唱开了,流行最久最快,形成了突出的特点,并且代代传唱,长盛不衰。所以说花鼓戏一到民间便返璞归真、原汁原味了。

18(3)花鼓戏是绽放在乡野民间的艺术之花,它本色、生动、谐俗、野趣,它为乡村单调乏味的日子增添了几多亮色雅趣;

表达了作者对花鼓戏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寄托了对家乡、对家乡的文化、家乡的人民的热爱之情。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