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11~15题。(14分)

细菌与安全

①我们都知道细菌无处不在,即使是我们认为洗得很“干净”的手上也充满了细菌。虽然多数细菌是无害的,但再多无害甚至有益的细菌,也改变不了有害细菌让我们寝食难安的事实。人们吃出问题的例子,只有一小部分跟细菌无关——比如河豚中毒或者对各种食物过敏,其他绝大多数都是细菌惹的祸。

到目前为止,加热仍然是杀死细菌的最有效手段。一般来说,在121摄氏度下加热15分钟以上。即使没有把细菌全部杀死,剩下的也成不了气候。但是许多食物要是加热到这种程度,就没法吃了。通常的食品加工,只是把细菌的量减少到一定浓度,不会对人产生危害就行了。

③比如说牛奶,所谓巴氏灭菌的“鲜奶”是把牛奶加热到72度左右15秒。经过这样处理,细菌量会减少到初始量的十万分之一,虽然还有不少,但是在冰箱里放两三周,细菌量也不会长到对人有害的地步。如果是超高温灭菌,即把牛奶加热到135度以上,1秒钟就可以杀死几乎所有的细菌,即使是放在常温下也能保证几个月没有问题。当然,这都是指密封保存的情况。如果对着瓶嘴喝一口,这些处理几乎就算白做了,其中的细菌生长速度会大大增加。其他食物也是如此。

④无数食品科学家和工程师花了不计其数的工夫,想要找到比加热更好的杀死细菌的方式。然而到目前为止,最经济实惠、广泛使用的还是加热。中餐原料有很多不注意卫生的地方,但是中餐的安全问题却不严重,关键就在于中餐一般都是经过高温烹饪、现做现吃。西方的蔬菜多数是生吃的,所以从种植、运输、保存到分销的各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监控。否则,沙拉吃下去,就开始拉肚子了。

⑤对于个人来说,注意食品安全,良好的卫生习惯非常重要。厨房、冰箱都是藏污纳垢的地方,经常清洁(比如用酒精、醋等都有不错的效果),并且保持厨房通风干燥,有助于减少细菌。家里的食物,尽量减少存货,做饭做菜,尽量吃多少做多少。因为减价而囤积大量原料,或者做一次饭吃上一两周,都会为细菌繁殖提供广阔的天空。尤其是很多特价的蔬菜、肉、蛋、奶、水果,特价的原因就是积压了很长时间,再买回家保存,简直就是考验自己对细菌的抵抗力。

11.细菌与安全有什么关系?(2分)

答:

12.第②段中“到目前为止”的作用如何?(3分)

答:

13.第③段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作用如何?(3分)

答:

14.第④段将中餐和西餐的做法进行比较,目的是什么?(3分)

答:

15.本文认为应该保持怎样的良好卫生习惯?(3分)

答:

11.【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内容的把握。阅读全文来看,文章主要介绍有害细菌存在于生活中的角角落落和如何减少有害细菌的问题。细菌与安全的关系即为吃的有害细菌越少,身体就越安全。

答案:吃的有害细菌越少,身体越安全。

12.【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先理解“到目前为止”的意思,再联系“加热仍然是杀死细菌的最有效手段”理解,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答案:不排除将来会有更有效的杀死细菌手段的可能性,使语言表达更加严密、准确。

13.【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作用。第③段运用了大量数字说明加热在牛奶加工中的杀菌作用,更加准确清楚,有说服力。

答案:能更加准确、清楚地说明加热在牛奶加工中的杀菌作用。

14.【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阅读第④段可知,此处运用了做比较的说明方法。将中餐和西餐的做法进行比较,其目的要联系本段“然而到目前为止,最经济实惠、广泛使用的还是加热”一句分析。

答案:说明加热是杀死细菌、保证食品安全的经济实惠、广泛使用的方式。

15.【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回答时要联系本文介绍的减少有害细菌存在的方法,再结合生活实际作答。

答案:经常清洁厨房、冰箱;保持厨房通风干燥;减少食物的存放量,吃多少做多少;对食物一般要高温烹调。

阅读《大自然的语言》(节选),完成7~10题。(13分)

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②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③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④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⑤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7.选文运用了“       ”的结构,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2分)

8.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4分)

答:

9.第④段中“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的“常”字用得好,说说好在哪里。(4分)

答:

10.阅读下面两首诗,对其中的物候现象做简要概括,并联系上文指出诗中这种物候现象的决定因素。(3分)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塞下曲六首(其一)(节选)

李 白

__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1)《大林寺桃花》:

(2)《塞下曲》:

7.【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结构和顺序的把握能力。第①段是一个设问段,总领下文四个物候现象来临因素的说明;在说明四个因素时,则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逻辑顺序。

答案:总—分 逻辑顺序

8.【解析】此题考查对说明方法及作用的把握。答题时可先抓住“如”及一些数字判断语句运用的说明方法,然后联系纬度对我国气候的影响体会其作用。

答案:这个句子使用了举例子、做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地说明了我国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使文章真实可信。

9.【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的品析能力。先理解“常”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句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常”是“经常”的意思,表明这种现象是经常发生的,但并不是肯定发生的,也有例外的情况。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0.【解析】本题考查综合分析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诗句提到的物候现象,然后结合选文内容对照分析。

答案:(1)大林寺地势高花开迟。高下差异。

(2)天山到了五月仍没有花。高下差异或南北(纬度)差异。

海上花园里的生态杀手

①厦门是一座风光旖旎的“海上花园”,先贤曾诗赞其“一城如花半倚石,万点青山拥海来”。然而,这座林木茂密,花卉缤纷的“海上花园”,却时常有外来生态杀手伺机侵入。“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就是两个有着美丽面孔的外来生态杀手。

②猫爪藤是多年生木质藤本植物,因其叶子顶端长有吸附能力很强、酷似猫爪的三枚小钩状卷须而得名,160多年前,猫爪藤作为观赏性植物从原产地美洲引入厦门。想当初。红砖楼房外,常绿的猫爪藤沿着庭园栅栏疏密有间地攀爬着,鹅黄色的花不时从青藤间探出,确也是一道风景。但随着时光的推移.猫爪藤便渐渐暴露出其生态杀手的真面目。繁殖能力极其旺盛的猫爪藤,借助强劲的海风将其种子四处传播。生根发芽之后,不仅其发达的根系会疯狂地与其他植物争夺养分,而且坚硬、锋利的“猫爪”还能紧紧抓住树皮往上攀爬,以层层叠叠的茎、叶构成网状“藤罩”遮盖整个树冠,使树木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枯死;而后它再向四周扩散,攀援周围的其他树木并覆盖,最终导致成片的树林死亡。在我市受猫爪藤危害较重的鼓浪屿,许多古树名木被猫爪藤裹缠得面目全非、惨不忍睹

③猫爪藤的胡作非为让人忍无可忍,但铲除猫爪藤却并非易事。猫爪藤的根扎进地下40厘米左右,与其他树木的根纠缠在一起,难于斩除,而且猫爪藤还有贮藏着丰富养分的块根,即使把地面的藤蔓统统割掉,它很快又能长出新芽。上个世纪90年代初鼓浪屿就开始清理猫爪藤.到20047月清理面积己达12万多平方米。尽管如此,形势仍不容乐观。要防止猫爪藤重新在鼓浪屿蔓延显然还需要旷日持久的艰苦斗争。

④“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容貌比“猫爪藤”更姣美。它有着小向日葵般的花梗和鸡冠般的黄穗,与其他名花相配非常好看。这种花原产于北美,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超强的繁殖能力.平均每株可产生2万多粒种子,经风、鸟等途径向四周扩散,只需3年时间就能迅速成片。生长过程中和其他植物争光、争肥,肆意排挤其他植物,最后导致在它生长区域里的其他植物一律消亡。1935年引进后短短几十年间,这种花已在许多省市泛滥成灾。上海的一项调查表明,现在这种花在上海的繁殖面积已占调查面积的54.3%,近20年来上海已有30多种土著植物因这种花的排挤而消亡。

⑤前一两年,“加拿大一枝黄花”也悄悄潜入厦门。2010年.我市有关部门组织过调查,发现东孚、集美等地有五、六个场(圃)种植这种花,种植历史有1年以上,面积约200亩;而我市的花店一般也都有销售这种花。所幸,在调查中尚未发现大面积野生存活的“加拿大一枝黄花”。

⑥“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当初都是作为观赏性植物被有意引进的。在引种地区,这些植物不再受原产地各种天敌的威胁,生长的环境阻力变小,繁殖速度极快,最终成了生态杀手.时本土植物的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带给本土植物的是生存的危机,带给厦门人的则是深沉的思考。

24.通读全文,把握事物特征:(4分)

(1)从文中摘录表现“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美丽面孔的语句各一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为什么用“生态杀手”一词来称呼“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有人认为,文章第②段和第③段的画线处都以鼓浪屿为例,显得累赘,可删掉其中一处。你是否认同他的看法?你的理由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从下面句子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语言准确性的词语,然后结合语境分析该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所幸,在调查中尚未发现大面积野生存活的“加拿大一枝黄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文章结尾说,“‘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带给本土植物的是生存的危机,带给厦门人的则是深沉的思考”。下面链接的是几位市民颇有代表性的想法,你赞同哪一位市民的

想法呢?请具体说说理由。(3分)

【市民甲】可采用“生物防治法”,引进天敌,治理“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

【市民乙】应保护和培植本土植物,不要盲目引进外来植物,以维持本土植物多样性。

【市民丙】应尽早建立外来生物入侵的预警机制,早防早控,确保生态系统安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4.(1)示例:猫爪藤:常绿的猫爪藤沿着庭园栅栏疏密有间地攀爬着,鹅黄色的花不时从青藤间探出。“加拿大一枝黄花”有着小向日葵般的花梗和鸡冠般的黄穗,与其他名花相配非常好看。

(2)示例:生态杀手指的是毁灭别的生物的某一物种。“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自从引进本土后,由于缺少了原产地的天敌,繁殖过快,与本土植物争地、争肥、争光、争水,挤占本土植物的生存空问,造成本土植物灭绝,而且“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一旦泛滥成灾则极难清除,所以称它们为“生态杀手”。

25.示例:不赞同。第②段举鼓浪屿为例,能具体说明猫爪藤对其他树木造成的严重危害;第③段举鼓浪屿为例,则能具体说明猫爪藤极难清除。两处虽都以鼓浪屿为例,但具体的说明作用却不相同。

26.示例一:“大面积”一词从范围上加以限制,表明不排除在小范围内有野生存活的“加拿大一枝黄花”,符合实际情况。

示例二:“野生”一词指野外生长的,排除了人工栽培的现象。

示例三:“在调查中”强调事例的真实性,排除了胡编的可能性。

27.示例一:赞同市民【甲】的想法。“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成为生态杀手主要原因是缺少天敌的威胁。若适当引进其天敌,它们生长的环境阻力会变大,繁殖速度会变慢。这样就不会对本土植物的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了。

示例二:赞同市民乙的想法。这种方法简便经济,可操作性强,可有效防御外来植物的入侵。而且市民对本土植物有一种亲切感,多培植本土植物可满足市民的情感需求。

示例三:赞同市民丙的想法。早防早控,能防患于未然,确保生态系统安全。因为外来入侵生物一旦大量繁衍便很难控制了,消除它们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功能仿生建材

①自然界在亿万年的演化过程中孕育了各种各样的生物,每种生物都拥有神奇的特性和功能。通过研究、学习、模仿来复制和再造某些生物的特性和功能,将极大地提高人类对自然的适应和改造能力,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这样,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仿生学便应运而生了。现代仿生学已延伸到很多领域,建材仿生是其应用领域之一。而功能仿生建材又是建材仿生的突出代表。

②研制功能仿生建材的目的是使人造的材料具有或能够部分实现高级动物丰富的功能,如思维、感知等,也就是说能够研制出智能化材料。

③解剖学研究表明,动物或人的皮肤是具有多功能结构的典型智能生物材料之一,具有可弯曲变形、调节温度、防水、阻止化学物质和细菌进入及自我修复等功能的复杂层状组织。人们从这里受到了启发,在一些高层建筑上,应用恰当的装饰材料,将风、光等对建筑产生负面影响的能量,转化为高层建筑环境所需能量的一部分,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创造更富有活力的生存与行为环境,并满足节能的要求。如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马蒂尼大厦的建筑师和工程师,模仿变色蜥蜴的皮肤对环境能做出反应的特点,在建筑界面外装置一层遮阳百叶作双层皮,通风管道置于双层皮中。夏天可阻挡阳光,减少冷气负荷,冬天双层皮又可用作日光采集器,加热空气预热空调。这样既达到了装饰的目的,又达到了节能的目的。建筑物的防水材料一直是个难题,而人和动物的皮肤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汗液可以渗透出来,外面的水却透不进去。这一巧妙功能,促使人们正在探索皮肤微观结构的奥秘,它将为解决建筑防水问题开辟新的途径。

④荷叶出污泥而不染,历来为世人所称赞,人们利用这种“荷叶效应”,研制出各种自洁净、防污渍材料和涂料,如自洁净玻璃,还有利用自洁净技术生产出的涂层涂覆在水龙头、门窗等不会沾上手印及污渍等。

⑤目前建筑物所使用的承重材料主要是钢材、木材、石材、混凝土以及钢材和混凝土的组合材料,这些材料的弹性模量大,即刚度较大,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几乎用肉眼看不出来。多数材料在接近极限荷栽时发生突然破坏,使得人们无法进行破坏前的预防。而生物体的功能之一就是能向外界传达自身的异常状态。例如人体,当睡眠不足的时候,眼睛会充血;体内被病茵感染时,体温会上升发烧等等,这些都是对自身的异常状态向外传递信号。具有自我诊断、预告破坏功能的材料就是在这种思想的启发下进行研究的。

功能仿生材料更加高级的功能还有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功能。即材料能够根据外部荷载的大小、形状需求等,对自身的承载能力,变形性能等进行自我调整,符合外部作用的需要,这种性能就是自我调节功能。自我修复功能是指材料本身具有类似于自然生物的自我生长、新陈代谢的功能,对遭受破坏或伤害的部位能够进行自我修复、自愈再生,这样建筑物的寿命可大大延长.安全性也会得到很大程度的增强。

⑦智能建材的探索和研究虽然还刚刚起步,但是随着材料科学,电子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手段的不断进步,必将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未来的建筑及所用的材料将走向智能化。

(选自《百科知识》)2010.4有改动)

18.从文中介绍看,功能仿生建材与常规建材相比。有哪些独特的功能?(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根据第①②段的说明,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什么是功能仿生建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③段中画横线句中的“这样”,具体指代什么内容?请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第⑥段中画横线句中“还有”一词使用欠当,请加以调整或修改,使该句能准确表达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2分)

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

A.建筑师和工程师部分采用仿生建材建成的布鲁塞尔马蒂尼大厦,体现出了一般大厦所不具备的节能优势。

B.模仿人和其他动物皮肤防水性能制造的智能化建材,较好地解决了一直困扰人们的建筑防水问题。

C.利用“荷叶效应”研制出的自洁玻璃是我国制造生产功能仿生建材的成功范例。

D.目前,材料科学、电子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手段相对滞后的发展现状,影响和阻碍了功能仿生建材的探索与研究,但这种局面很快将得以改变。

23.功能仿生建材只是仿生__用于建材研究与制造的一个方面。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认识或借助联想和想象,另举一类仿生建材或其他仿生的例子吗?要求能简要叙述出仿生原理,表述力求准确、完整。(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8.要点:①能将作用于建筑物的负面影响的能量,转化为建筑环境所需能量的一部分,化害为利,并满足节能的要求。②具有独特的防水性能。③具有自我洁净,防污渍功能。④具有自我诊断,预告遭受伤害或破坏的功能。⑤具有自我调节,自我修复功能。

19.功能仿生建材就是人们通过研究、模仿生物体固有的特性、功能研制出来的,具有或部分能够实现高级生物功能的智能化建筑材料。

20.在建筑界面外装置一层遮阳百叶作双层皮,并将通风管道置于双层皮中。

21.功能仿生材料还有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等高级的功能。

22.A 导解:B项的建材尚未能解决问题;C项未说明是我国生产;D项文中没说材料科学、电子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手段的发展现状影响和阻碍功能仿生建材的探索和研究。

23.示例:蝙蝠具有靠自身发射并接收超声波分辨物体大小和方位的功能。科研人员通过研究、模仿蝙蝠的功能,研制出了早已广泛应用于军事、科技领域的超声波雷达。这种雷达能对相关固定物体进行准确定位,并能提供一定范围内空中移动物体的有关信息。

乔家大院——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①山西,素以地上文物之丰、地下能源之巨著称。而今,又以大量传统民居建筑艺术的不断发现而令世人瞩目,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乔家大院。

②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北距太原54公里,南距东观镇仅2公里。它又名“在中堂”,是清代全国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以后曾有两次增修,一次扩建,于民国初年建成一座宏伟的建筑群体。

③大院为全封闭的城堡式建筑群,占地10 642平方米,建筑面积4 175平方米,分6个大院,20个小院,313间房屋。大院三面临街,不与周围民居相连。外围是封闭的砖墙,高10米有余,上层是女墙式的垛口.还有更楼、眺阁点缀其间,显得气势宏伟,威严高大。大门坐西朝东,上有高大的顶楼,中间城门洞式的门道,大门对面是砖雕百寿图照壁。大门以里,是一条石铺的东西走向的甬道,甬道两侧靠墙围台,甬道尽头是祖先祠堂,与大门遥遥相对,为庙堂式结构。北面三个大院,都是芜廊出檐大门,暗棂暗柱,三大开间,车轿出入绰绰有余,门外侧有拴马柱和上马石,从东往西数,依次为老院、西北院、书房院。所有院落都是正偏结构,正院主人居住,偏院则是客房佣人住室及灶房。在建筑上偏院较为低矮,房顶结构也大不相同,正房都为瓦房出檐,偏院则为方砖铺顶的平房,既表现了伦理上的尊卑有序,又显示了建筑上的层次感。大院有主楼四座,门楼、更楼、眺楼六座。各院房顶有走道相通,便于夜间巡更护院。

④纵观乔家大院,斗拱飞檐,彩饰金绘,建筑考究,工艺精湛,整体呈“”字形,集中体现了我国清代北方民居的独特风格。因此这座大院被专家学者誉为“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⑤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如今,乔家大院业已成为中外闻名的民俗胜地,而且,也成为许多影视剧拍摄时争抢镜头的宝地。

(选白山西旅游网)

13.乔家大院的建筑特征是:全封闭式的_______________,整体呈_______________,整个大院显得_______________。(3分)

14.如果说第③段中的一系列数字真实而准确地说明了乔家大院建筑群庞大而有序,那么文中画线句则运用的说明方法,生动而形象

地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5.第①段末句“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乔家大院”在全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第⑤段能否删掉,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热播后,这颗“璀璨的明珠”更加光彩夺目。请你为乔家大院这座山西名宅拟一则广告宣传语,要求语言简明生动,有一定创意。(不要用原文语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3.城堡式建筑群“[de51dc19105e150a.jpg]”字形气势宏伟,威严高大

14.打比方乔家大院在北方民居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

15.过渡作用,提示引出下文说明的重点。

16.不能。第⑤段交代了乔家大院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

17.示例:商界奇才乔氏致庸抱负远大汇通天下华夏名宅乔家大院历史悠久驰名中外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9~12题。(10分)

拙政园在苏州城内东北街。明朝嘉靖时,御史王献臣就大宏寺废地营建固林,为其始建。以后几经换主,多次改建。现在全因占地七十八宙。

拙政园的布局主题是以水为中心。水面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三,主要建筑物绝大多数临水而建,高低错落,具有江南水乡特色。园内可分中、西、东三部,以中部为主体。

中部远香堂为此园的主要建筑,四周开阔,四面厅的长窗透空,可环视四面,犹如四幅山水画卷。从厅内窗根南望,为小池假山,并有玉兰数株,扶疏接叶,使院景颇见层次。堂北临池,设有宽敞平台。池中垒土石成东西两山,中间布以小溪,浑然一体。西山山顶设长方形平面的雪香云蔚亭,东山山头建六角形待霜亭,显得活泼。山的结构以土为主,以石为辅。向阳面黄石池岸起伏自然,背阴面配植苇丛,野趣昂然。遍山林木,四季景色,应时而异。山间曲径辅砖蔓草,两侧丛竹乔木掩映,葱葱郁郁,有江南山林气氛。

远香堂西接南轩,池水由此分出一支向南扩展,直至界墙,水面幽曲。小飞虹与小沧浪横跨水上,两侧亭廊棋布,构成水院,幽深恬静。由小沦浪凭槛北望,透过飞虹桥.遥见荷风四面亭。山楼远彤,层次深远,景色迷人。

远香堂东有土山,上建绣绮亭。它以石壁、石坡和批杷园的云墙与远香堂南面的假山构成有机整体。枇杷园建筑不多,院内布置简洁;海棠春坞配置也很得体。建筑物之间用短廊相接,空间既有分离又有联通,似隔非隔,增加了景物层次。依“晚翠”洞门南望,以嘉实亭为主构成一景:自门北望,林木掩映的雪香云蔚亭却又成一景,对景的设计很成功。

9.拙政园布局的特色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拙政园分为中、西、东三部,为什么本文先从中部开始介绍?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说明远香堂的顺序依次是( )(2分)

A.南、北、西、东 B.北、南、东、西

C.东、西、南、北 D.西、东、北、南

12.文中加点词“似隔非隔”是什么意思?这种布局对园林设计有何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9.以“水”为中心。导解:注意每一段中的关键句、中心句。

10.中部是主体,是由主到次说明的。

11.A 导解:抓住文中表明顺序的词语。

12.隔,指建筑之间是独立的;非隔,指建筑物间用短廊相接,空间既有分隔又有连通,能增加景物层次。

颐和园

“东方第一皇家园林”颐和园,是我国保存得最完整和规模最大的御苑,也是我国园林艺术之集大成者。颐和园的前身清漪园始建于1750年,占地二百九十公顷,四分之三是水面,工期十五载,用银四百四十八万两。时值“康乾盛世”,清朝的经济、文化、版图都达到了我国封建社会登峰造极的鼎盛时期,这些都为乾隆皇帝建造清漪园提供了条件。

康熙年间就开始修建的圆明园,历代皇帝不断扩建,使它拥有数十座院落,在建筑艺术上争奇斗妍,各有千秋,号称“万园之园”。打个比方,如果说圆明园在结构上像一部精美的短篇小说集,那么,清漪园就是一部《红楼梦》式的长篇小说鸿篇巨制,它有统一的设计,完整的构思,连续施工,一气呵成。

中国式建筑的审美观,历来重视“中轴贯通,左右对称”。这在故宫和老北京城的布局上看得最清楚。颐和园虽然是行宫,依山傍水,随坡就弯而建,设计师还是千方百计地体现了这种传统的审美情趣。最明显的是万寿山南麓以佛香阁为中心的建筑群了:从昆明湖北岸的中央码头开始,经云辉玉宇牌楼,排云门、金水桥、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众香界、智慧海这九个层次,层层上升,从水面到山顶构成一条垂直的中轴线,两边布局也是严格对称的。

佛香阁以其庄重浑厚、富丽堂皇的丰姿,坐镇万寿山南,君临御苑,是这建筑群的主心骨,又像交响乐的主旋律,给颐和园定了基调。有了它,任凭你玉带桥这妖娆,知春亭之妩媚,昆明湖这荡漾,谐趣园之滑稽,总也不会喧宾夺主,只能给这皇家气派添彩增辉。

22、指出第4自然段中运用修辞的句子:

比喻:

拟人:

排比:

23、怎样理解“清漪园就是一部《红楼梦》式的长篇小说鸿篇巨制”?

24、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说出三个以上)

22.略

23.它有统一的设计,完整的构思,连续施工,一气呵成。

24.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

 

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1300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介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

15、语段从历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者几方面全面介绍了赵州桥。作者以赵州桥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是因为它是中国石拱桥中典型的_________________石桥。

16、对语段所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分类别、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  B.、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

C.、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  D.、下定义、打比方、分类别、列数字

17、语段中主要用说明的表达方式,此外,还用了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18、语段第二段在介绍赵州桥时,结构特点是(  )

A.分——总  B.总——分——总  C.总——分  D.总——分——分

19、对“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修造很奇怪,人们不知道为什么要修造

B.修造得独特,人们不知道是谁修造的

C.修造得奇怪独特,人们不知道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D.修得跟寻常不一样,人们不理解它是怎么做成这个样子的

20、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21、语段中的两处引用,所指的角度不同,前一句是为了说明赵州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一句是为了说明赵州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结构、外形、独拱

16、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举例略

17、议论、记叙

18、C

19、修得跟寻常不一样,人们不理解它是怎么做成这个样子的。引用在这里说明桥的构造奇特。

20、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

21、构造奇特,形式优美

(一)

(1)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  ),讲究假山池沼的(  ),讲究花草树木的(  ),讲究近景远景的(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

(2)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的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5、在第一段文字括号中填入恰当的词语。

6、说明事物应抓住特征。选文第一段说明苏州园林共同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中“_________________”二字贯穿全篇,全文紧扣这两个字分项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征。选文第二段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和最后一句话照应了这一特征。

7、第二段可分为两层,这两层之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在假山的堆叠部分,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从游览者的感受的角度突出了假山的堆叠的艺术效果。在说池沼的特点部分,文中用“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一句评述池沼与其他景致配合的艺术效果,句中的“这”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二段说明的中心内容是(  )

A.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B.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显示出艺术美

C.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安排体现了设计者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D.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显出出自然美

9、第二段文字对第一段文字中“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作了具体介绍,对此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苏州园林有假山,有池沼,山水映衬,互相配合。

B.苏州园林中假山的堆叠注意了与竹子花木相配合,使人产生“身在山间”的实感。

C.苏州园林中的池沼与桥梁、石岸、石头或花草金鱼等景致的配合,富有自然之趣。

D.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注意互相配合,讲究对称美。

10、“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是技术”句中“艺术”和“技术”不能互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两段中划线的两个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说明事物要注意合理安排说明顺序,这两个文段采取的是_________________顺序。从全文看,这两段之间的结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

13、“如在图画中”、“鱼戏莲叶间”加上引号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从语言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中的“一切”“决不”等词语表达了十分肯定的语气,对突出苏州园林的特征有着重要的作用。

B.第二段中的“大多”“往往”等词语用得极有分寸,既不夸大又不缩小,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

C.说明文的语言风格可以平平实实,也可以生动活泼。选文的语言以平实为主。

D.第二段最后一句话中的“又”字,既呼应了前文中石岸的修砌、石头的布置和花草的栽种都已“入画”的介绍,又强调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的成画效果,体现了语言运动的连贯性。

5.布局、配合、映衬、层次

6、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图画;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7、总分;攀登时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种些花草。

8、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显示出艺术美。

9、D

10、“艺术”比“技术”有更高层次的要求,这样符合句意。

11、举例子;摹状貌

12、逻辑;总分

13、强调;引用

14、C

天上有个“北斗”地上自由“行走”

①北京时间2012年10月25日23时33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划破夜空,成功地将中国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转移轨道。

②这是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它将与先期发射的15颗北斗导航卫星组网运行,形成覆盖亚太大部分地区的服务能力。根据计划,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于明年初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提供正式服务。

③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对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保障国家安全等许多方面,无疑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但是,对于老百姓来说,北斗距离我们的生活是远还是近?其影响又有几何呢?

④从定义上来说,卫星导航是利用导航卫星发射的无线电信号,求出载体相对卫星的位置,再根据已知的卫星相对地面的位置,计算并确定载体在地球上的位置的技术。简单地说,就是利用天上的卫星,准确地知道地球上某地某物的位置。就我们的生活而言,常用的百度地图、驾驶路线导航、大众点评的美食定位等等都是基于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

⑤对于古代皇帝来说,管理疆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算有日行千里的宝马通风报信,但是广袤疆土上发生的大小事情还是很难及时传达到皇帝那里,并及时进行处理和回复。但是现在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和应用,就让我们可以随时知道世界另一端发生的事情了。

⑥全球第一个卫星导航系统由美国建立,在1967年开始民用。卫星导航系统概念的提出已有30年,但卫星导航全球性大众化民用刚刚开始,真正应用只有十来年。

⑦通常卫星导航的应用市场可以分为三大方面:专业市场、批量市场和安防市场。而有很多应用是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比如徒步旅行者、野外工作人员和户外活动者现在常应用袋式GPS定位器,配上电子地图,可以在草原、大漠、乡间、山野或无人区内找到自己的目的地。还有城市中车辆的监控管理、汽车导航与信息服务、行驶路线规划等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再比如,我们现在使用的车载报警装置、车载防盗装置、车载导航装置等等,都使用了卫星导航系统。

⑧也许有人要问:现在我们出门用手机搜地区、搜路线这么方便,已经有可以使用的系统了,为什么还要花大力气研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呢?

⑨殊不知,虽然现在的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上已经成熟,但使用的都是外国的技术和设备,在中国国内导航市场,美国的GPS更是占据了95%以上的市场份额。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CNSS),是继美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对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保障国家安全等许多方面,都具有十分重大和特殊的意义。

⑩短短8年时间,中国完成了16颗导航卫星密集发射的壮举。经过一段时间组网调试运行后,系统将具备稳定连续地覆盖包括中国在内的绝大部分亚太地区的服务能力,为用户提供定位、导航、授时以及短报文通信等服务。

16.本文说明的对象是      ,它有             

     及短报文通信的功能。(4分)

17.阅读全文,说说本文的题目“天上有个‘北斗’地上自由‘行走’”好在哪里。(3分)

答:

18.我国花大力气研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原因是什么?(3分)

答:

19.第⑦段中的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4分)

答:

16.【解析】 本题考查对说明对象的理解。阅读全文来看,文章主要介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影响。具体的影响在文章最后一句中归纳总结了,可从中提取答案。

答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提供定位 导航 授时

17.【解析】本题考查对标题的赏析能力。“天上的北斗”指的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这样说不仅语言生动形象,读起来押韵、朗朗上口,而且还突出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作用。

答案:①指出了本文的说明对象及其一般作用;②语言生动、形象,读起来朗朗上口。

18.【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理解的能力。通读全文可知,第③段第一句话“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对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保障国家安全等许多方面,无疑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已经提示了答案。

答案:因为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对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保障国家安全等许多方面,都具有十分重大和特殊的意义。

19.【解析】此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画线句是为说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而举的例子。

答案:举例子;有力地说明了卫星导航的应用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