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口味为何不同?
蒋 葳
①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同样的食物有人吃上一口就欲罢不能,而有人则感觉难以下咽,拒之于千里之外,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科学研究告诉我们,人们喜欢或不喜欢某一种食品其实不仅在于食品本身的味道,还在于人们的不同感觉,而这种饮食习惯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
②“味觉专家”早已认定:味觉在本质上是一种“化学感觉”。这就是说,食物中的化学物质跟味蕾发生反应并产生一个信号,信号在传入大脑后立即被精确地予以分析,由此甜、酸、苦、辣一一体味出来。一个正常人的味觉器官是十分高效的,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正确地区分出数千种物质的不同滋味来。
③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味觉反应仅仅限于舌头的味蕾上。但后来科学家又惊奇地发现,其实舌头的各个部位都有其特定的分工。比如,只有舌尖才能品尝出咸味,而酸味、甜味和苦味则分别由舌侧、舌中和舌根“负责”。不过,科学家最近又有了新发现。他们在实验中先将志愿者的舌部麻醉,这时接受实验者便失去了品尝咸和甜的能力;接着他们又麻醉了接受实验者的上颚,结果发现其对酸和苦都已不能体味;最后他们再将接受实验者的舌部和上颚统统麻醉,这时接受实验者便连盐水和淡水都难以分辨了。然而,新的奇迹又出现了:当有名实验者不慎吞下一小口盐水时,他却皱着眉头做了个鬼脸,这是因为喉部也长有味蕾!科学家证实,舌头上的味蕾多达300颗,密度最大,上颚次之,而喉部则更次之。味蕾的再生能力也极强,受损或割去后马上又能长出新的味蕾。
④由于每个人的生长发育所处的环境不同,个人味蕾的发育也不相同。因此每个人的味蕾是有一定的差异的:有的人感受酸味强一些,有的人则感受甜味强一些,那么很少的这种味觉刺激就能引起他的味觉冲动。但是如果你感受某味觉的味蕾比较少,那么你的这一味觉就比较迟钝,就需要很强的刺激才能引起你的冲动。这就是为什么每个人的口味不同了。其实不管每个人的口味轻还是口味重,适合他们自己口味的菜吃到嘴里的感觉是一样的。
(选自《百科知识》2012年第15期)
19.这是一篇 (事物 事理)说明文,主要介绍了 。(3分)
20.文中第③段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说明了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第④段中画线句子使用的“有一定的”一词,有什么好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请结合全文内容说一说文题“人的口味为何不同?”的妙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答案:事理 人的口味不同的原因
20.【解析】此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阅读本段找出所运用的说明方法,题目中的“哪些”表明说明方法为多种。然后再联系开头、结尾句,分析其说明内容。
答案:分类别、做比较、列数字。说明了味觉反应不仅局限于舌头的味蕾上,还有上颚以及喉部的味蕾。
21.【解析】此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解答时先回答“有一定的”的意思,再联系本句内容分析“有一定的”在这里所表达的意思。
答案:“有一定的”作为限制性词语,突出了每个人的味蕾的差异是有限制的,突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2.【解析】此题考查对文题作用的理解能力。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角度考虑。这个标题,内容上告诉我们文章说明的是“人的口味不同”的原因;还要从其疑问句句式特点上,思考其表达作用。
答案:以“人的口味为何不同?”为题的妙处:一方面点明了文章说明内容;另一方面设置悬念,引起读者思考,吸引读者阅读文章。
种 子 银 行
赵涵漠
①一座巨大的保险库矗立在距离北极点仅有1 100多千米的永冻土上。
②每年,只有1 900多名捕鲸的渔民或游客和5 000多只北极熊会登陆保险库所在的挪威斯瓦尔巴群岛。尽管人迹罕至,但保险库却拥有可与美国国家黄金储藏库相媲美的安全等级,甚至能够抵御原子弹爆炸的冲击和6级地震。
③但是,人们在这座零下18摄氏度的地窖里找不到黄金、钻石或价值连城的艺术品,这里只有约1亿粒来自世界各地的农作物种子。这座保险库就是鲜为人知的“种子银行”。
④建立这座“种子银行”的全球农作物多样性信托基金会负责人相信:即便地球经历气候剧变、核战争或__主义袭击,“种子银行”都能够让人类在这个星球上重新建立农业生产。它是送给全人类的礼物,它为地球农业购买了一份保险。
⑤这并不是危言耸听。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一份报告,全球已有3/4的农作物品种在20世纪消失,其中80%的玉米种类在20世纪30年代便宣告消亡。在美国,84%的豌豆品种不再生长。粮食品种多样性已经陷入了一个大麻烦。
⑥在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世世代代的农夫都知道,如果在一块田地里种同一个品种的粮食,一群嗡嗡飞过的蝗虫或一次突如其来的降温就可能让他们颗粒无收。相反,如果在许多片田地里种上几百个品种的庄稼,那就稳妥得多。
⑦如今,似乎只有闭塞的乡村才遵守千百年来的古老守则。在更多的现代化农庄里,玉米秆和豆秧像等待检阅的卫兵一样整齐排列。《纽约时报》曾发表评论称:“如今在许多农田里,农民为了提高产量,仅种植一到两种作物。与‘纯种的狗更娇贵’的道理一样,如此培育出来的植物更易受到害虫侵袭。”
⑧把时间往回推几十年,人们惊讶地发现,竟然是一次农业史上的重大胜利引起了粮食品种的锐减。1944年,墨西哥的小麦遭受流行性秆锈病的侵袭,美国植物病学家诺曼·博洛格展开了自己的研究。他使用来自世界各地的多种小麦进行杂交,最终培育出一个抗锈病而高产的新品种,最终使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小麦产量陡增近一倍,为10亿人解除了饥荒警报。
⑨作物的高产暂时挽救了人类,可依赖于单一品种的作物种植会给人类带来危险。在18世纪初以土豆为主食的爱尔兰人大多种植一个名为“拉姆泼”的品种。这种土豆尽管高产,但抵抗力很弱,一碰上马铃薯晚疫病菌,就会像小麦碰上锈病一样迅速死亡。灾难发生在1845年,致命的晚疫病菌孢子在爱尔兰全境扩散,饥荒导致数百万人被饿死或逃难。
⑩由此可见,保存粮食品种的多样性意义非凡,“种子银行”为此发挥了巨大作用。
(选文有删改)
19.概括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⑨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中画线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结合文章内容和下面的链接材料,请你对如何保护地球物种多样性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3分)
【链接材料】据统计,全世界每天有75个物种灭绝,每小时有3个物种灭绝。科学家预计,在未来50年中,地球陆地上四分之一的动物和植物将遭到灭顶之灾,在2050年地球上将有100万个物种灭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答案:建立“种子银行”的意义。(或:保存粮食品种的多样性意义非凡,“种子银行”为此发挥了巨大作用。)
20.【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阅读第⑨段,本段为了说明中心句 (第一句话),举了关于土豆的例子。
答案(示例):举例子。具体说明了“依赖于单一品种的作物种植会给人类带来危险”(或:“作物的高产暂时挽救了人类,可依赖于单一品种的作物种植会给人类带来危险”)这一内容。
21.【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分析画线句子,理解句子内容,判断能否删去。回答“约”的本义和在此处的意思,指出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答案(示例):不能删掉。“约”是“大约”的意思,表估计,说明“种子银行”中有1亿粒左右的农作物种子,如果删掉,语意过于绝对,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22.答案(示例):①保护动物栖息地;②不购买野生动物制品;③适度放牧;④不乱砍滥伐。
说明文阅读(6分)
动物和气象有着密切关系,他们的一举一动向人们揭示着气象的变化。在大气探测手段迅速发展的今天,作为先人留给我们的这些民间看天经验,仍不失为必要参考资料。引起动物行为异常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是缺氧引起的动物异常。在阴雨天气到来之前,往往出现天空云量增多、气压降低、气温升高、湿度增大、风力变小等现象。这些现象容易造成溶解水中的氧气减少,满足不了水生动物的生活需要,致使鱼虾将头浮出水面或跳出水面来呼吸氧气。因此。在群众中有“鱼起浮有雨”和“河里鱼跳,风雨之兆”等经验。同样,由于气压降低、湿度增大等使土壤中的水分增多、氧气减少,会出现“旱天蚯蚓出洞,有雨必凶”和“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的现象。
二是带电粒子变化而引起的动物异常。实验证明,带正电粒子和带负电粒子对动物的反映是不同的。正离子吸入体内可使动物烦躁不安、神经兴奋;而负离子吸入体内可使动物感到舒适、心情愉快。另外,雷雨、冰雹、大风、风暴、龙卷风、台风等天气都会产生次声波。根据研究得知,台风产生的次声波是一种周期为4~8秒、近似正弦的振动。在1 000~2 000千米处,它的声压一般有几百帕。在台风外围的强风区可以产生10赫左右的次声波。这种次声波人们是感觉不到的,但往往被一些动物所感知。据初步分析,泥鳅、蚂蝗的异常行为与伴有雷雨大风的冷锋或切变线天气的活动有关。这可能是引起“泥鳅跳,风雨到”的一种原因。
三是动物本能的反映。例如,生在陆上、长在水中的甲鱼,每到夏秋季节上岸生蛋,一般都在夜间单独行动,但是大多数甲鱼生蛋的时期和生蛋的位置大体相近。因此,在群众中有“甲鱼生蛋一条线”的说法。不少地方在群众中流传着“甲鱼放蛋窝,洪水到窝边”的谚语。据说,甲鱼生蛋后一般20天左右会出现一场较大降水或河水猛涨的现象。据分析,这可能是甲鱼本能的反映。因为从甲鱼生蛋到孵出小甲鱼,一般在夏秋季节需要20天左右。如果正当小甲鱼出壳时,河水少、蛋位高,刚出生的小甲鱼因爬到水中去的路长,容易干死在半路;如果蛋位低,甲鱼蛋容易遭到洪水冲毁。甲鱼为了繁殖后代,在世代进化中逐渐形成了防止幼子遭受灾害的本能。类似这种情况的动物还有许多。如“母猪衔草,大雪会落”“喜鹊做窝高雨水大;喜鹊做窝低雨水少”等。
四是天气气候变化的影响。自然天气季节的变化可引起动物的变化。例如,“群雁南飞天转暖”“雁过十八天有霜”“燕子来得早,春天回暖早”等谚语。大雁、家燕、天鹅等候鸟,每到冬天就飞向温暖的南方去越冬,一到春天再飞回北方。它们每年从繁殖地到越冬地,又从越冬地到繁殖地,行程数千千米而不迷航,都返回到原来地区。这种奇异的行为,有的说是候鸟的本能,有的说是由于候鸟具有适应空中生活的敏锐视力,并能记忆熟悉的广大范围。据说人类的视野半径为9.6千米,而飞翔在2 000米高空中鸟的视野可达100多千米。无论哪种说法都不否认,候鸟迁徙时间的迟早是由自然天气季节的变化引起的。因此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着利用候鸟的迁徙时间来判别当年天气季节变化的谚语。
五是天气反常的影响。由于某时段天气出现反常可引起动物的行为异常。例如,在湖南等地广为流传着“正月青蛙叫,秧子撒两道”的谚语。它的含义是,在正月上中旬,若听到青蛙的叫声时,早稻育秧时期将有寒潮天气。由于青蛙是冷血动物,它的体温随着环境温度而变化,所以它又叫变温动物。根据实验和实地观测得知,一般青蛙在环境温度8℃以下时开始进入休眠期,当环境温度在0℃以下时即可造成其死亡,环境温度在10~15℃时是其最佳活动条件。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每年到秋末,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下时,青蛙就钻进水塘潮湿的地面或杂草堆下越冬。有的趴在水中,把背露在外面,用皮肤进行呼吸。到了冬末春初,当气温回升到10℃以上时,青蛙即可恢复其活动。往往在午后可听到微弱的“呱呱”叫声。根据研究证明,湖南一些地区在2月上旬末到中旬初的时段内,若出现连续3~5天的日平均气温回升到10℃以上,其中有l~2天的平均气温在15℃以上时,一般在3月底4月初将会出现低温阴雨天气,早稻秧苗易受冻害,造成严重烂秧现象。群众的这种经验就是利用动物的异常行为来分析判断后期天气变化的。
可见,动物测天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
(摘自《气象知识》)
14.对全文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作比较 举例子 下定义B.列数字 作诠释 下定义
C.做引用 分类别 摹状貌D.列数字 举例子 作比较
1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第4段中加点的“据说”一词可以删去,因为删去后不会影响语言表达的准确严谨。
B.第5段中加点的“这种奇异的行为”是指“它们每年从繁殖地到越冬地,又从越冬地到繁殖地,行程数千千米而不迷航,都返回到原来地区。”
C.青蛙是恒温动物,在正月上旬,若听到青蛙的叫声时,就意味着早稻育秧时期将有寒潮天气。
D.“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这句谚语所表现的是动物因缺氧引起的异常现象。
13、【答案:B,A答案说法错误,其他答案不完整】
14、【答案:D】
15、【答案:B。解析:A,语言的严谨;C,青蛙是冷血动物;D带电粒子变化而引起的动物异常】
阅读《“燃冰为火”只需10年》一文,完成12—14题。(10分)
①日本12日宣布成功从近海地层蕴藏的可燃冰中分离出甲烷气体,并称这标志可燃冰开采商业化进程迈出关键一步。而我国著名海洋地质学家、同济大学汪品先院士不久前也在南京预言:10年后,人们就将大规模利用“可燃冰”。
②什么是“可燃冰”、为何如此引人关注?汪品先解释说,“可燃冰”学名叫“水合天然气”,平时我们接触到的甲烷天然气通常呈气态,而在海底低温、__条件下,它可与水结合,呈固态埋在海底。“可燃冰”看似冰,一点火则可以烧起来,就像火烧冰激凌一样。其原因是,大量甲烷分子被锁在水分子里,如果把甲烷从冰中释放出来,体积将是水的160多倍,其能量密度是煤的10倍,常规天然气的2~5倍,燃烧后几乎无污染。可以说,天然气水合物是甲烷的天然储库。
③“可燃冰”大量存在于海底大陆坡上段500-1000米处,有人预测,全球水合天然气的总量,相当于人类用过的所有化石能源总量再乘以2。不少专家预言,到2050年后,中国将面临煤炭和石油危机。汪品先认为,海洋资源是今后中国能源开发的很好方向。50年后,中国大陆架上的石油有枯竭的危险,但深海石油与天然气的开采刚起步,尤其是“可燃冰”作为新能源,前景广阔。
④“可燃冰”离我们并不遥远。早在五六年前,我国已在南海北部采到深海“可燃冰”。据测算,南海可燃冰资源量达700亿吨油当量,相当于我国目前陆上油气资源量总数的一半。 (2013年3月14日《新华日报》 吴红梅)
12.结合全文,请给“可燃冰”下一个恰当的定义。(不能超过30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说说第④段中划线句子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联系全文,结合下面资料链接,说说开采利用可燃冰有哪些利和弊?(4分)
【资料链接】对可燃冰这座能源宝库,科学家还存在不少争议。许多科学家认为,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比二氧化碳要大10倍~20倍。所以这种矿藏在遭到破坏后,会导致甲烷气的大量散失,从而使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急剧增加。除此以外,由于“可燃冰”埋藏于海底的岩石中,和石油、天然气相比,它不易开采和运输,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美的开采方案。
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可燃冰”是一种海底大陆坡上的固态甲烷气体的水合物。 (不得超过30字,意思对即可。
13、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2分)具体、突出了我国南海可燃冰资源的丰富。(2分)
14、利:①能量大;②几乎无污染;③储量大,能很大程度解决能源问题。(任两点,2分)
弊:①会导致甲烷气的大量散失,从而使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急剧增加;②不易开采和运输。(2分)
阅读《垃圾变水泥》,,完成13~16题。(13分)
垃圾变水泥
①资料显示,我国历年垃圾堆存量已达60亿吨,占用耕地5亿平方米。全国2/3的城市被垃圾围困,1/4的城市已经没有地方处理日渐增多的生活垃圾,更严重的是,城市生活垃圾以平均每年8%—10%的速度增长,传统的垃圾处理技术已不堪重负。
②据专家介绍,目前国内外处理生活垃圾的主要方法有:填埋法、焚烧发电法、堆肥
和综合处理法这些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法弊端较多,不仅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而且对土壤、地下水和空气会造成二次污染,同时,垃圾焚烧产生有害气体二恶英等,以及飞灰飞渣难以处理。
③通过对国内外垃圾焚烧技术的研究,中信重工研发出目前国内外最先进的利用水泥生产系统处理混合收集的生活垃圾技术,利用水泥窑将生活垃圾变成生产水泥的原料。
④记者在生产现场看到,一车车未经分类的生活垃圾直接被倒入全封闭的巨大处理间,随即被专用抓手投入到破碎机破碎后的垃圾由板式喂料机经专用皮带传送系统送入垃圾焚烧炉,经由原水泥生产系统引入850℃以上的热风进行高温处理,生成灰渣固化物进入原水泥生产系统,经原料立磨、水泥烧成系统磨碎再烧,最终成为水泥熟料。
⑤该技术具有传统的垃圾填埋和焚烧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能有效地抑制二恶英的合成与排放,飞灰与炭灰渣通过煅烧全部进入水泥熟料的晶格中,避免了产生二次污染的可能;垃圾储存和输送均处于负压状态,防止了异味对空气的污染;L.型垃圾焚烧炉能够调节焚烧时间,非常适合处理目前我国混合收集的生活垃圾利用水泥生产系统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技术,还能用垃圾中的可燃物替代部分燃料,完全达到了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要求。
⑥中信重工的这项创新与建一条日处理500吨垃圾的垃圾焚烧厂相比,每天可节约煤48吨,为水泥厂节约矿石65吨,也就是说,像洛阳这样的城市,两条月生产5000吨水泥的生产线,就基本上可以把城市每月的全部生活垃圾处置并充分利用。
13.“垃圾变水泥”的新技术与传统处理垃圾技术相比,最大的优点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不超过10个字)(3分)
14.认真阅读文章第④段,写出“垃圾变水泥”的生产流程(4分)
破碎垃圾→ →生成灰渣→ →水泥成分
15.文章第①段主要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分析其作用。(3分)
16.通读全文,说出本文的说明顺序,并结合③一⑤段内容作简要分析。(3分)
13.(3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14.(4分)破碎垃圾→高温处理(或焚烧垃圾)→生成灰渣→磨碎再烧→水泥成分
15 .(3分)数字说明(或列数字),通过 列举一系列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城市生活垃圾日益增多,传统垃圾处理技术不堪重负。
16.(3分)逻辑顺序(1分),先概况介绍垃圾变水泥这项新技术,再具体介绍垃圾变水泥的生产流程和巨大优势。(2分)
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1300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出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
13.“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1300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这句话所表现的石拱桥的特点是什么?(2分)
14.第二自然段主要从哪方面对赵州桥进行说明的? (2分)
15.根据你对第一段中划线句的理解,画一幅简单的赵州桥示意图。(3分)
16.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准确,讲究用语的分寸。请从选文中找出一个例句,并将关键词语用曲线标示出来。(2分)
17.选段文字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各抄写一个例句。(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结构坚固 历史悠久
14.是从赵州桥四个方面的特点来说明的。其中(一)(二)(三)着重说明了它的技术水平;(四)着重说明它的艺术价值。
15.示意图
[fe699714148ab221.jpg]
16.示例: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或“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17.打比方、列数字。(例句略)
不吸烟的007(15分)
韩松落
①在最新的两部“007”电影中,詹姆斯·邦德都是不抽烟的,但此前二十部“007”电影中的詹姆斯·邦德,都以老烟鬼形象出现。那么,詹姆斯·邦德是怎么戒了烟的?
②事实上,詹姆斯·邦德的戒烟,不只是他一个人的事情,而是整个世界对于吸烟态度转换的一个缩影。
③烟草的历史十分久远。在墨西哥的玛雅人神殿壁画上,可以看见吸烟的画面,在美洲的印第安人洞穴遗迹里,有烟草和烟斗的遗物。而1558年,航海水手们将烟草种子带回葡萄牙,随后传遍欧洲。1612年,英国殖民官员约翰·罗尔夫在弗吉尼亚的詹姆斯镇大面积种植烟草,并开始做烟草贸易。烟草以一种能够带来愉悦感受的植物的姿态,深入人类生活,有段时间,人们甚至认为,它能够治病和疗伤。
④而电影出现后,香烟迅速作为一项带着时尚印记的物件,进入电影之中,和电影展开大半个世纪的纠缠。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好莱坞电影里,吸烟是顶时髦的一件事。女演员在电影中施展魅力的手段之一,就是架上一支香烟,将自己半掩在烟雾里;对于男演员,抽烟更是当仁不让的阳刚道具,比如克拉克·盖博如果没有在烟雾中眯起眼睛,他的诙谐圆润,多少也要打个折扣。
⑤但此时,对烟草来说,它的麻烦渐渐来了。
⑥1954年,英国皇家医学会发表报告,将吸烟与肺癌联系起来,随后,民间组织开始对美国公共健康服务部施加压力。1961年6月,志愿者健康组织美国肺协会和美国心脏协会,建议肯尼迪总统设立专门委员会研究吸烟与健康问题。1964年,在七千篇论文的基础上,美国卫生部把香烟定为“杀人凶犯”,呼吁“立即采取行动”。而卫生部长本人,也在报告出台前,把香烟换成烟斗,他说:“我越来越相信香烟有害。坦率地说,我没有给美国人民树立一个好榜样。”至此,十六世纪烟草入欧以来,吸烟是否有害健康的争论,总算有了初步结论。
⑦不过,吸烟即便有害健康,害的也是自己,仍有“好汉做事好汉当”的气概,旁人似乎也干涉不得。七十年代,转折出现了,1974年,世界卫生组织首次提出“被动吸烟”的概念。1986年,美国卫生部声明,二手烟也会致癌,吸烟者的形象就此跌至谷底。第二年,有关国际组织将每年的4月7日定为“世界无烟日”,后来又改到5月31日,这可是儿童节的前一天啊!用心何其明白。
⑧影视剧里的吸烟镜头开始岌岌可危。不断有数据表明,模仿影视剧人物吸烟,是影响青少年吸烟的重要因素,一个基金会的研究结果说明,经常在电影中看见吸烟镜头的青少年尝试吸烟的可能性会增加三倍。2007年,在烟草公司和烟民与烟控组织明争暗斗二十年后,美国电影协会宣布,他们会根据一部电影中,吸烟镜头是否普遍、是否美化吸烟等原因,决定一部电影是否会被定为“限制级”。迪斯尼随后作出响应,并声称,从此以后,迪斯尼的影片中将不再出现吸烟镜头。
⑨这种背景下,电影中的吸烟镜头常常成为众矢之的。2006年,电影《晚安,好运》入围第78届奥斯卡,并获得六项提名后,却因为其中的六十七次吸烟镜头受到指责,最后,未能在重要奖项上折桂。连电影演员在电影之外的吸烟,也成为公众讨伐的对象。2009年1月,哈利·波特的扮演者丹尼尔·雷德克里弗被媒体拍到“哈利”始终烟不离手的样子,以及报道中对他每天抽烟二十支的描绘,引起了公众的强烈不满,人们认为,一个以魔幻电影成名的青少年偶像,是不应该这样高调地抽烟的。
⑩梁文道说得好,之所以取消电影中的吸烟镜头,就是要用这种有意的倡导,给人们这样一个印象:吸烟是不正常的。
⑾虽然有例外,但对吸烟有害的共识已经形成,大势已经无法挽回,于是,老烟鬼詹姆斯·邦德也不得不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不但不抽烟,车上还有禁烟指示牌,而从詹姆斯·邦德的吸烟到不吸烟,隐约折射出将近一个世纪的新禁烟史。
(选自2012第10期《青年文摘》有删节)
9.请逐条概述人们对电影中吸烟镜头的认识变化过程。(3分)
10.第⑦小节说,有关国际组织将每年“世界无烟日”改到5月31日,“用心何其明白”。请你根据上下文说说他们有什么用心。(3分)
11.第⑨节中所举的两个例子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4分)
12.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③小节说,在墨西哥的玛雅人神殿壁画上可看见吸烟的画面,表明从玛雅人开始就进行了烟草的种植和贸易,说明了烟草历史悠久。
B.第⑤小节说“烟草的麻烦渐渐来了”,“渐渐”一词说明人们对于吸烟态度转换有一个过程,最后才形成共识。
C.第⑥肯尼迪总统设立专门委员会研究吸烟与健康问题,在报告出台后把香烟换成烟斗,表明他要给人民树立榜样的决心。
D.第⑦中的“被动吸烟”即吸“二手烟”,是指人们与吸烟者在一起受到的影响,它对健康的危害与主动吸烟同时被人们认识到。
13.文章以“不吸烟的007”为题,有什么好处?(3分)
不吸烟的007(15分)
9.①香烟作为一项带着时尚印记的物件,进入电影之中;②影视剧里的吸烟镜头开始岌岌可危;③电影中的吸烟镜头常常成为众矢之的。
10.提醒人们吸烟对青少年的危害更大,首先要让青少年远离香烟。
11.不能,从前一个事例说明电影中的吸烟镜头常常成为众矢之的,到后一个事例说明了连电影演员在电影之外的吸烟,也成为公众讨伐的对象,显示观众对电影人物不吸烟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反对吸烟的态度越来越坚决,所以不能对调。
12.B
13.以“不吸烟的007”为题,用人们熟知的电影人物,标题既醒目,又形象生动地点明本文的说明对象和内容(借人们对影视中吸烟镜头的态度变化来说明人们对吸烟危害性的认识过程);引起读者的注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神秘的运动常数(12分)
①鸟儿在空中飞翔时,翅膀每分钟拍几次?每次幅度有多大?鱼儿在水里游动时,尾巴每分钟摆几回?每回幅度又是多少?这些问题看上去似乎没什么意义,难道空中的飞鸟和水里的游鱼不是完全自由的吗?它们的运动不是完全无拘无束的吗?
②答案真是出乎我们的意料。看上去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它们的运动似乎恰恰遵循着严格的规律。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的观察和实验,发现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的运动过程中存在着一个神秘的常数,那就是它们的翅膀和尾巴的振动频率、振幅以及运动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振动频率乘以振幅再除以运动速度,计算得到的数值总是落在0. 2~0.4之间。
③比如,世界上最小的鸟类——蜂鸟,其双翅展开仅有10厘米左右,飞翔时振幅大约是20厘米。蜂鸟飞行速度非常快,大约能达到50米/秒。而科学家们以往观察到的蜂鸟飞行时双翅振动频率在50~70赫兹之间,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出来的蜂鸟的运动常数就落在0. 2~0.4之间。
④与蜂鸟形体相差悬殊的海豚也是科学家们观察的一个对象。成年海豚的体长一般在3米左右,在大海里游动时,海豚尾巴摆动的振幅大约是1米,频率每分钟30次左右,游动速度是每小时100公里。根据公式计算出来的海豚的运动常数是0.3,也落在0.2~0.4之间。
⑤这不仅仅是巧合,研究者们做了大量的试验,发现几乎所有的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的运动机制中都存在着这个神秘的常数。事实上,只有当这一运动常数的值处于0.2~0.4之间,动物们才能达到最佳的运动状态。
⑥虽然目前科学家们还不清楚为什么会存在这个运动常数,它的值又为什么恰恰落在0.2~0.4之间,但这一神奇常数似乎像物理学中著名的光速不变原理那样放之四海而皆准,也像光速一样神秘。它能够帮助生物学家们根据动物化石的身体构造,判断出那些早已灭绝了的动物曾经具有怎样的运动速度。甚至,不能排除,这一常数很可能对外星生物也同样适用。很多科学家都表示:“如果在其他星球上真的存在飞行生物或游水生物的话,我们相信,它们的运动也遵循着同样的规律。”
⑦此外,这一常数还能够帮助军方研制出各种高性能的飞行器。比如说,一个翼长15厘米、翼振振幅为10厘米的机械间谍如果要做有效飞行的话,其最佳翼振频率应该是30次/秒左右。目前美国军方已经着手研制类似于飞鸟的有翼飞行器,在配备上__机之后,这样的机械鸟可能渗入敌方的任何机密要塞进行刺探。当然,他们最感兴趣的还是能够研制出体积更小、无孔不入的机械昆虫,相信这一天的到来也为时不晚。
1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是按照逻辑顺序说明的。
B.科学研究表明,空中的飞鸟和水中的游鱼的运动并不完全是自由的。
C.美国军方研制出的机械鸟可能渗入敌方的机密要塞进行刺探。
D.海豚的形体要比蜂鸟大得多,但它们的运动常数却都落在0.2~0.4之间。
11.第③④两段运用 、 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3分)
12.第⑤段中加点词“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 3分)
答:
13.神秘的“运动常数”在目前的科学研究中,具有怎样的用途?(3分 )
答:
10.C(3分)(解析:原文为“着手研制”)
11.举例子、列数字(2分)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的运动过程中存在着一个神秘的常数(或“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的运动常数在0. 2~0.4之间”)(3分)
12.不能。(0.5分)因为“几乎”是差不多的意思,并不排除有特殊现象,(0.5分)去掉了就成了“所有的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的运动机制中都存在着这个神秘的常数”,(0.5分)这与事实不符合,不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0.5分)(3分)
13.它能够帮助生物学家们根据动物化石的身体构造判断其曾经具有的运动速度;还能够帮助军方研制出各种高性能的飞行器。(3分)
一艘航母多少人才能玩转
郑文杰
①航空母舰之所以被视为一个国家海军力量的标志,不仅是因为其庞大的舰体和昂贵的造价,更因为在一艘航母上,往往集中了一个国家最顶尖的海军精英人员。正是有了这些操纵航空母舰的海上精英,有了驾驭舰载战斗机的海空雄鹰,航空母舰才成为一个国家海上力量的作战核心,而不是一艘漂浮在大海上的巨型轮船。
②自从航空母舰一诞生,它就成为操纵最复杂的水面舰艇之一。主要原因是,航空母舰除了军舰本身的操纵人员外,还有一部分海军航空兵__成员。这使得航空母舰在人员配备上往往要超过相同排水量级别的战列舰或者战列巡洋舰。像美军福莱斯特级、小鹰级这样的大型常规动力航母,其舰上一般载员4 000人以上;至于像尼米兹这样的巨型核动力航空母舰,载员达5 600余人。
③那么,一艘航空母舰,到底需要多少人才能玩得转?
④首先,是需要高水平的舰长。虽然舰长只有一名,但航空母舰舰长作为全舰的最高指挥官,其责任的重要程度自然最高。
⑤美国航母舰长都是海军上校以上军衔,美海军对航空母舰舰长和副舰长的要求非常严格,规定只有在舰上驾机起降过800 ~1 200次、有3 000小时以上的飞行记录、担任过飞行中队长或航母舰载机联队长职务的优秀指挥军官才有资格担任航母舰长和副舰长。
⑥其次,是对舰载航空兵__指挥官有严格的要求。航空母舰的威力,就在于舰载机这支远程攻击力量。一般来说,航母上的舰载机既有固定翼舰载机也有旋翼机,既有战斗机、攻击机,也有反潜机、预警机。这就需要舰载航空兵__指挥官具有极其丰富的飞行__指挥经验,熟悉甚至飞过几个不同机种。
⑦第三,就是舰载机飞行员。固定翼战斗机从航母上起降的风险更大。因此,相比一般的空军__,舰载机飞行员除了要具有高超的空战技术以外,还要具备更强的心理素质和自信心。如果是常规动力航母,可载24架战斗、攻击机和6架直升机,那么需要的飞行员至少要60人。考虑到长期执行任务的可能性,飞行员的数量可能达到80 -100人。
⑧第四,就是航母各部门的部门长。航母是当之无愧的设置部门最多的舰艇。航母的特殊性决定了它除了拥有传统舰艇的作战、航海、武器、通信、机电、补给等部门以外,还必须设有针对舰载机、油料及挂载武器的保养、维护、安全等部门。如果是核动力航母,那么还需要有核动力维护、核辐射防护等专业技能的部门长。
⑨第五,就是庞大的各类专业技术军官和士官群体。他们同样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在舰艇各部门,一部分则是在航空__各部门。美军航母甲板工作人员会按服装颜色来分类,例如白色是安全观察员、医生和着陆信号官,红色是弹药处理人员,绿色是弹射器操作员,黄色是飞机移动和起飞操纵员,紫色是航空燃料员等,其实这都是2 000多人的舰载航空兵__的一部分。
⑩买一艘或者造一艘航母不难,但是想要把航母使用好并保持良好的战斗力,需要大量的海军专业人才。而如果一个国家决定发展航母,那么将是对该国海军整体人才力量的一次提升。
5.阅读全文,说说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进行说明的。(2分)
6.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6分)
7.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③段有什么作用。(3分)
8.第②段“自从航空母舰一诞生,它就成为操纵最复杂的水面舰艇之一”句中, “之一”能否删掉?为什么?(3分)
9.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对中国“辽宁号”航母已经正式服役的看法。(3分)
5.是按照从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2分)
6.作诠释,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各1分)突出说明了航空母舰要比相同排水量级别的战列舰或者战列巡洋舰人员配备要多、操作更复杂的特点。(2分)
7.结构上,承上启下,既承接上文航母需要大量人员配备的情况,又引出下文对一艘航母具体需要多少人才能玩转的介绍;内容上,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3分)
8.不能。(1分)“之一”说明操纵最复杂的水面舰艇不止是航空母舰,还有其他舰艇。如果去掉,就与实际情况不符。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和科学性。(2分)
9.示例:“辽宁号”航母服役是中国海军综合作战力量现代化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对我国海军整体人才力量的一次提升。“辽宁号”航母的正式服役对于增强海军防卫作战的能力,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3分,言之有理即可)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