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好你的“食物钟”

①中学上生物课的时候就听老师讲过“生物钟”。生物钟是人体的一套复杂的调节机制,以24小时为周期,掌管着生物的“觉醒”与“睡眠”节奏。但也许你还不知道,人体中除了管理睡觉的生物钟,还有个管理“吃东西”的食物钟。

②食物钟,顾名思义,主要负责调节我们的进食、消化和营养摄取的时间。通常情况下,食物钟与生物钟是一致的,日常的运作程序几乎与生物钟保持着同步。人的大脑、胃和肝等内脏器官中都有感受器,可以接受食物钟传递的信号,这种信号一般被称为“食物相关的生物节律器”。我们到了一定时间就会饿,就会想吃东西,其实就是食物钟在提醒我们该吃东西了;而吃饱了,食物钟又会提醒我们,你该停止吃东西了!依赖食物钟的调节,我们才有了一日三餐的吃饭习惯。

③近日,加州大学的研究团队发表论文指出,人体有一种叫做PKCy的基因,这种基因可以协助调控食物钟。PKCy基因是怎么调节食物钟的呢?原来,人体内有一种生物钟蛋白

BMALl,PKCy基因可以结合BMALl使其结构更稳定,然后共同结合在该蛋白上,促进周期基因和隐色素基因的节律性转录,由此调节人体内的食物钟,进而管理人们吃饭的时间。

④食物钟对人体健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食物钟发生紊乱,健康就会受到影响。研究发现,食物钟紊乱会导致胰岛素紊乱,可能增加糖尿病和肥胖的风险,还与心血管疾病存在一定联系。但日常的一些生活习惯还是会扰乱食物钟,甚至造成食物钟紊乱。哪些饮食习惯会造成食物钟紊乱呢?目前,常见的可能导致食物钟紊乱的饮食习惯有:不吃早餐、节食、暴饮暴食等。

⑤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晚睡晚起,生活毫无规律,早上都不怎么吃早餐。其实,每天吃早餐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倡导的一种促进健康的行为,但还是常常被人们忽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曾对广州、上海和北京三地区城市居民早餐行为进行询问调查。结果发现,这三地区的居民早餐就餐率在74.8﹪——90.5﹪之间,35 岁以下的调查对象不吃早餐的人数较多。大量研究发现,经常不吃早餐会干扰食物钟,也会给健康造成影响。台湾研究发现每周吃早饭次数低于一次的人,肥胖的几率更高;哈佛大学研究发现,不吃早餐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也更高;在儿童心血管健康方面的研究发现,长期不吃早餐还会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⑥节食,通常在爱美的女士中比较多。但节食其实不利于减肥,它通常只在短期内会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而从长期来看,节食减肥会很快反弹甚至使人更胖,这个可能与食物钟紊乱有关系,节食造成饮食紊乱,很多人就不能够很好的控制她们的食量,导致体重减轻后食量反而增加,更容易发胖。

⑦暴饮暴食,主要就是指平时吃东西没有节制,大量进食。每到节假日,亲朋好友总会聚餐,节假日里大吃大喝是难免的。但研究发现,节假日暴饮暴食会给食物钟调控基因增加负担,进而可能扰乱食物钟,也会给健康增加隐患。所以,就算是过节,我们还是最好保持平时的饮食习惯,亲朋好友聚餐时尽量多一些感情的交流,而不是只顾着多吃一些美食。

⑧当然,目前关于食物钟方面的研究还很有限,人们所知也很少,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不过,坚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利于维持良好的食物钟,让“人体机器”更有效的运行,对健康更是有极大的益处。

12、本文围绕食物钟,介绍的内容依次是:(1)

;(2) ;(3) 以及导致食物钟紊乱的饮食习惯。(3分)

13、第⑤段划线句运用了 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3分)

14、从文中看,调好“食物钟”需要坚持的“良好的饮食习惯”包括:(l) ; (2) ;(3) 。(3分)

(9分)12.(1)食物钟的含义; (2);协助调控食物钟的基因;(3)食物钟紊乱带来的后果 (3分,各1分)13.举例子(1分)具体说明了经常不吃早餐会干扰食物钟,也会给健康造成影(2分)  14.(1)坚持吃早餐 (1分)(2)不过度节食 (1分)(3)不暴饮暴食 (1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第16—17题。(共10分)

文段一

莫高窟地处敦煌东南鸣沙山,位于古代丝绸之路要冲, 是自十六国起至元朝,历

代匠师们为越来越多信仰fó jiāo 的人在山崖断壁上陆续开凿出的石窟群。莫高窟绵延1600多米,现存洞窟492个,窟内壁画总计4.5万多平方米,彩塑2000余尊,最大的塑像高达33米。窟内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彩色雕塑和珍贵的佛经、文书。莫高窟又称“千佛洞”,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为丰富的石窟群。1987年,莫高窟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

文段二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内地与中西亚之间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发源于印度的fó jiāo 就是随“丝路”传入我国的。那时的敦煌,地处丝路南北三路的分合点,是一座繁华的都会,贸易兴盛,寺院遍布,融合了东西方艺术的fó jiāo 石窟也就在敦煌生根、发芽了。据说,莫高窟的开凿缘于一位法名乐尊的和尚。公元366年,乐尊云游到此,忽见鸣沙山上金光万道、状若千佛,心有所悟,便在崖壁上凿下了第一个石窟。此后,许多丝绸之路上的商人为了祈求前路的顺利、生意的发达,纷纷在这儿许愿开凿石窟,请民间艺人绘上心中崇拜的神灵。莫高窟的壁画和塑像,在表现fó jiāo 内容的同时也反映了人间现实生活。壁画中婀娜多姿的飞天,苦苦修行的fó jiāo 徒,雍容华贵的公主和虔诚的供养人,一个个栩栩如生。

而今,敦煌故城早已被这里干燥、多风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所埋葬,但莫高窟

里的一切,在这样的环境下,历经千年的岁月,依旧历久弥新。

16.根据文段一的内容,说出莫高窟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的依据。(4分)

答:

17.根据文段内容,请你概括分析在敦煌开凿莫高窟的原因有哪些。(6分)

答:

16.答案要点:

莫高窟历史悠久,开凿朝代多,时间长(1分);石窟群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2分)

洞内壁画雕塑精美,佛经文书珍贵。(1分)

17.答案要点:

具备开凿的地理环境:在历史上,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要冲,地理位置重要,商业发达,fó jiāo 盛行。鸣沙山古老而神秘的地理位置,利于fó jiāo 的传播。

具备开凿的人文环境:为祈福保佑,信仰fó jiāo 的人越来也多,开凿的洞窟、绘制的壁画也就越来越多。

具备开凿的气候环境:敦煌地区干燥少雨温带大陆性气候,不必担心壁画受潮湿腐蚀,

(每点2分,共6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第19-20题。(共6分)

文段一

陶器是人类的一项重要发明,它的产生和古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古人大多依山傍水而居,他们需要寻找贮水、汲水、贮存和蒸煮食物的器具,而此时人类已知道土壤加水后会具有可塑性,并在用火上取得了丰富的经验,这些都为陶器的产生准备了条件。又因为陶器不易携带,既笨重又容易破损,所以陶器的起源必然还与人类定居的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人推测,定居后的古人为了使枝条编制的器皿耐火和密致无缝而为其涂上黏土,后来发现经过火烧后,黏土部分变得十分坚硬,进而直接用黏土烧制成器,于是发明出原始的陶器。可以说,陶器是反映古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史书”。

19.根据“文段一”的内容,说说促成人类发明陶器的条件有哪些。(3分)

答:

文段二

20世纪后半叶,考古学家对江西仙人洞遗址进行了多次挖掘,获得了大量的陶器、石器、骨器、蚌器等人工制品和动物骨骼,其中的陶器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由于当时考古界普遍认为陶器应当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因此当时人们认为仙人洞陶器最早产生的时间不会早于距今1万年。

2009年,中美考古学家在仙人洞遗址重新清理出地层剖面,并在剖面上采集了一系列碳-14测年样本和地层微结构样本,确定了碳-14测年样本跟以往出土过陶器的地层的关系。最终,他们采用放射性碳素测年法准确地测出了仙人洞遗址陶器所处的年代应为距今2万年,这是目前世界上已认定的陶器产生的最早年代。这一发现,颠覆了人们对陶器产生时间的认识,为研究古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提供了新的资料。

20.根据“文段二”的内容,说出中美考古学家判定仙人洞遗址陶器所处年代依据的方法,以及这一判定的价值。(3分)

①方法:

②价值:

19.示例:(1)生产生活中需要贮水、汲水、贮存和蒸煮食物的器具。

(2)了解了土壤加水后具有可塑性的特点,在用火上具备了足够丰富的经验。

        (3)已经形成了定居的生活方式。

(共3分。每点1分)

20.①方法:放射性碳素测年法

②价值:颠覆了人们对陶器产生时间的认识(是目前世界上已认定的陶器产生的最早年代),为研究古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提供了新的资料

(共3分。方法1分,价值2分)

阅读《洛杉矶治理雾霾的艰难历程》,完成第17-18题。(共7分)

洛杉矶治理雾霾的艰难历程

①1943年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夺去了400余人的生命,洛杉矶市由此开始了漫长的治理雾霾历程,而这一历程的艰难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想。

②首先是对治理对象的认识,就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入的艰难过程。洛杉矶市三面依山,一面临海,处于盆地之中,大气状态以下沉气流为主,地理环境极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且该市常年高温少雨,日照强烈,这也给光化学烟雾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在这样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下,工厂、家庭焚化炉、机动车等多种污染源同时排放出的大量烟雾,长期聚集在城市上空,发生化学反应,就会造成光化学烟雾。最初洛杉矶政府严格限制油田、炼油厂等企业的废气排放,但收效并不明显。后来研究人员发现城市雾霾的最大“元凶”其实是机动车尾气排放,于是又将治理的主要对象转向了汽车。颁布禁止排放烟雾的法令,成立机动车污染控制局,强制汽车生产商研发废气控制装置,通过低息贷款和补贴的方式鼓励人们尝试使用清洁燃料汽车,这一系列举措使得雾霾治理工作有了一些起色。

③这之后,又一难题摆在了洛杉矶市政府面前。汽车是洛杉矶市民必不可少的出行工具,上世纪60年代初,该市汽车保有量就已超过250万辆,如此多的车必然会造成更多的污染。既要有效控制污染,又要让公众享有现代文明生活和经济发展的益处,这一双重挑战给治理工作带来了更大困难。洛杉矶市一方面制定法规,鼓励人们最大限度地提高私家车出行时的载人数,满载私家车可使用公交专用车道,由此减少拥堵和排污;另一方面,在研发使用新的技术手段进行监管上,继续加大力度。比如,要求出售的汽车全部安装“行驶诊断系统”,一旦车辆废气超标,就可以被监测到,可让其及时脱离排污状态和接受维修。又如,开发应用智能交通系统,提高交通管理水平,有效减少堵车和机动车污染。

④最终,从1947年洛杉矶成立统一的空气污染控制部门到2007年达到法律规定的清洁空气标准,足足经历了60年之久的治理,洛杉矶才真正摆脱了“烟雾城”的耻辱,重新获得了蓝天白云,完成了治理雾霾的艰难历程。

17.从全文看,洛杉矶治理雾霾历程的艰难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3分)

答:

18.阅读下面材料,说说伦敦和洛杉矶在空气污染成因上的相似之处,并指出他们在整治汽车尾气污染方面的措施有何不同。(4分)

【链接材料】

1952年的“伦敦烟雾事件”是该城历史上最黑色的记忆,短短5天至少造成了1.2万人死亡。家庭燃煤取暖和工业排放、汽车尾气叠加,使得冬季空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剧增,加之地处盆地,废气难以扩散,整个城市俨然变成了一个令人窒息的毒气室。为治理空气污染,伦敦先后出台《环境法》等一系列法案,发展科学技术,减少煤炭使用量,逐步实现居民生活天然气化,采用新型技术来清洁空气,整治汽车尾气超标排放,严格限制私家车和公务用车。最终,伦敦摘掉了“雾都”的帽子。  

答:

17.示例:(1)对治理对象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入的艰难过程。

             (2)要面对有效控制污染和让公众享有现代文明生活和经济发展的益处的双重挑战。

             (3)治理经历了60年之久。

      (共3分。每点1分)

18.相似之处:多种污染源排放叠加,地理环境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不同之处:伦敦是严格限制私家车和公务用车,而洛杉矶则是在合理使用私家车和研发使用新的技术手段进行监管上下功夫。

(共4分。相同之处2分,每点1分;不同之处2分,每点1分)

未来农业科技大探秘

(1)有没有想过,当有一天耕地变得越来越少,或者干脆消失了的时候,你吃的蔬菜、水果,甚至面条、米饭从哪里来?

(2)这好像有点儿“杞人忧天”,但现实确实让我们感觉到了这种威胁。不过,也不必绝望,一些农业科学家或许更早想到了这一点。只要你有兴趣接受他们的想法,你家的厨房或者阳台马上就可以变成“空中菜园’’。

(3)不信?可以跟我们去西安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探一探虚实。

(4)酷热的夏天,钻进高大透明的智能阳光温室,立马神清气爽。沿着长长的走廊往里走,咦?怎么红薯在头顶?敢情红薯生长不用土,喝西北风就成。顺着藤架寻根溯源,原来红薯的根长在一个水缸里,长长的藤蔓爬满架子,然后一茬一茬的结,一茬一茬的摘……

(5)在这里游荡,一不小心就会被出乎想象的创意撞一下腰。

(6)来自世界各地的水果、蔬菜,在这里全部采用无土栽培,有的被吊在空中生长,右的别左水管里相互穿插摆放。真可谓枝堇空中吊,瓜菜空中结。

(8)更神的是,一个类似报架式的物件随便摆放在眼前,上面居然密密麻麻长满了生菜。原来这个报架只是个造型,它实际上是用PVC管制成的“菜畦”。

(9)这个东西其实很简单,买个小水泵、几根PVC管,你自己在家都能制作。原理更简单,让水循环起来就行了,然后在水里面适当加点营养液,菜苗从管子上钻开的小孔里探出头,一点点长大。据说生长速度比地里快一倍,还没有污染。

(10)如果还没搞懂怎么制作,那就让技术人员来教你:“管道的一头是进液口,另一头为回液口,通过间断或不间断的供液,并设定好液位高度来保持管道内的液位,一般液位高度为管道直径的1/3到2/3。管道式水培技术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制作成多种栽培造型,

A.可制成固定式,B.可作成可移动式。管道式水培技术主要适宜于栽培矮生的蔬菜,而以叶菜栽培为主。”

抬头一看,一面直立的“墙”上竟然也长满了芹菜!

(12)这个墙是采用特制的高密度泡沫板制成。在栽培墙板间填充有利于根系生长和吸收水肥的“基质体”。墙上有倾斜向上的“插植孔”,蔬菜苗在特制的定植杯中培育,等成苗后直接插入栽培墙的插植孔中,就行了。

(13)“墙面立体栽培技术可以充分利用建筑物的立体表面附着固定,也可通过在栽培墙内设钢管骨架而自立成墙,形成双面或几何垂直多面的栽培设施。”技术人员介绍说,“墙面立体无土栽培技术适用于栽培各种矮生植物,包括蔬菜、花草、药材及粮食作物等。”

(14)像这种墙面立体栽培,当然比那个管道栽培更绝了,它甚至不用水。技术人员把它称为雾培或气培,将营养液压缩成气雾状而直接喷到作物的根系上,根系就直接悬挂于容器的空间内部。瞧瞧,节约土地又节约水。

(15)可以想象一下,用这样的方法把你家的阳台、厨房或者客厅武装一遍,做饭的时候,新鲜的蔬菜岂不是“手到擒来”?!身在都市,你还会觉得远离了田园么?你甚至被田园包围了,岂不惬意?

(16)除了“红薯空中长、水管变菜畦”,在西安杨凌现代农业创新园里,你还可以体验“蔬菜树上摘”的乐趣,感受“辣椒住 ‘高楼’”的新奇。虽然,这一切要真正成为你的生活还有待时日,但起码它让你看到了未来,领略了人类面对生存问题时,表现出的无穷智慧。当然,它也让我们认识到,农业其实原本并不是一件枯燥的产业,它完全可以变得很有趣。

(摘自《科技日报》)

15.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分)

16.文章开头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17.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说明(7)段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3分)

“这是来自台湾的西瓜,也是无土栽培,每个小盆的下面都有一个小孔,是透气孔。每个小盆里面有个球形网芯,网芯里面有营养液,西瓜的根系直接扎到营养液和空气房里,使瓜苗在生长期不缺氧、不缺营养……”

18.细读文章,体会第(11)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正在赞叹“水管变菜畦”的奇妙,不小心一头撞上了“南墙”。

19.根据文章内容或写法,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利用管道栽培技术种植的作物生长速度要比在土地种植成长速度快,且无污染。

B.、本文作者以导游的口吻,用逻辑顺序向读者介绍了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

C.、第(10)段画线A.、B.两处可填的关联词语是:既……也…

D.、雾培或气培适用于双面或几何垂直多面的栽培设施,是将营养液压缩成气雾状而直接喷到作物的根系上,达到节约土地和节水的效果。

15.示例一:主要介绍了无土栽培技术及其两种栽培方式:管道栽培和墙面立体栽培。

示例二:介绍了未来农业的发展特点:无土栽培。

示例三:以管道栽培和墙面立体栽培技术为主无的土栽培技术。

读者的阅读兴趣,自然而然地引出了说明内容:无土栽培技术。

17.举例子。举了来自台湾的西瓜用无土栽培技术栽培成功的例子,准确具体地说明了无土栽培具体使用情况及特点,进而说明来自世界各地的蔬菜水果均适合无土栽培。

18.示例:巧妙化用人们熟知的俗语“不撞南墙不回头”,表达出对游览时意外发现感到惊喜,自然过渡到对墙面立体栽培技术的介绍,语言生动活泼。

19.B

皮肤——身体最大的器官

焦公

①作为人体的最大器官,皮肤功能强大。可是其重要性却远没有被人们充分意识到,我们通常只是把它当作包裹在肌肉外部的一层皮,其实这是低估了它。人类自己从未造出过比它更好的保护罩、传感器和通报器。

②皮肤是一个很好的保护罩。它的最外层——表皮非带薄,能抗污和防水。编织紧密的表皮细胞形成了坚固的屏障;能保留水分,而把不必要的水挡在外面。死去的和脱落的细胞在表面紧凑地排列好,使皮肤更坚韧,就像一层透明的装甲衣。皮肤的智能连军队都羡慕不已,一旦需要的话,由干细胞组成的表皮就会加固皮肤。生产色素的黑素细胞能够抵御皮肤的头号敌人——阳光,这东西对皮肤的中间一层——真皮的伤害特别大。

③真皮含有大量的胶原质,它能紧致肌肤,随着胶原质被不断降解,就会产生皱纹和皮肤松弛。真皮下面就是皮下脂肪,它能软化皮肤质地。分布在皮肤中的还有血管、毛囊、汗腺和产油腺。大量的神经忙碌地穿梭其中,把大脑的信息传递给其他器官。接收良好的感觉神经末梢,则睁大眼睛仔细观察并细心处理遇到的情况:我们爱抚玫瑰的柔软花辨,却因为害怕被它的刺扎而退缩。

④皮肤是在思想、身体和外界之间强有力的分界面。神经——免疫——皮肤——内分泌的网络把皮肤当作一个独立自主、难以驯服的智者。它会告诉我们很多它主人的情况。想想看,如果一不小心泄露了心里的秘密,你就会脸红;有什么东西出毛病时,皮肤会起鸡皮疙瘩发出警告;收缩的皮肤透露出你的害怕。它作为内分泌器官也有充实的生活,为身体的其他部分制造像维生素D.这样的激素,以及自己用的类固醇和甲状腺激素等,虽然不大清楚为什么,但是很多大脑里发现的神经传递素也是由皮肤制造的。

⑤另外,皮肤还是免疫系统重要的前哨。它有专门的白细胞,能够吃掉入侵的微生物,并引发全身的免疫反应。因为皮肤在这方面功效卓著,所以研究人员要挑战古老的试验,把牛痘疫苗直接注射进缺乏这种免疫力的肌肉里,与传统方式相比,这样可以减少接种牛痘疫苗的痛苦,效果好象还不错。 (原载于《海外文摘》2006年第2期,有删改)

18.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皮肤主要分为表皮、真皮、皮下脂肪、血管、毛囊、汗腺和产油腺等组成部分。

B.皮肤中灵敏的感觉神经末梢可将受到的刺激及时传递到大脑并迅速作出相应的反应。

C.皮肤还可以为身体其他部分制造维生素D.、甲状腺激素、神经传递素等。

D.为了减少接种疫苗的痛苦,人们将牛痘疫苗直接注射进缺乏免疫力的肌肉里。

19.本文分成哪四层来说明皮肤?是按什么说明顺序写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请你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的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B

19、①总说皮肤的功能。②皮肤的防护功能。③皮肤的传感作用。④皮肤的通报作用。逻辑顺序

20、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皮肤作为保护罩的功能(或皮肤是一个很好的保护罩)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5~18题。(共12分)

明胶的那些“马甲”

  ①最近,随着“毒胶囊”和“老酸奶”备受关注,“明胶”这个陌生的名词迅速广为人知。

  ②实际上,明胶并非新事物,只不过它以前总是穿着别的“马甲”出现在公众面前。而“明胶”这个称呼往往用于工业界,也就不为寻常百姓所熟悉了。

  ③明胶的真实身份是一种胶原蛋白水解物。胶原蛋白广泛存在于动物的皮毛、骨头和胃肠等组织中:在分子层面上,它呈纤维状,很坚韧,也不溶于水。传统小吃中的皮冻,由浓的骨头汤形成胶状物,就是原生态的胶原蛋白。

④从本质上说,明胶或者胶原蛋白是蛋白质,但是它们作为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很低。决定蛋白质营养价值的主要是其氨基酸组成。通常的氨基酸有20种,人体对它们的需求量各不相同,有8种是必需的,其他12种则可以通过其它氨基酸转化而来。衡量一种蛋白质是否优质,最重要的标准就是它含有多少必需的氨基酸,以及这些必需的氨基酸的比例有多接近人体需求:所以,如果把它作为食谱中唯一的蛋白质来源,那么无论吃多少都满足不了人体的需求,而大量非必需的氨基酸反倒增加了代谢负担。

⑤不过,明胶行走江湖靠的不是营养价值,而是不同的“包装”。穿上不同的“马甲”,它就具有了不同的卖点。

  ⑥最“高贵”的“马甲”是阿胶。阿胶与普通明胶的不同只在于现代的阿胶要用驴皮来做原料,而生产方法是涂上了神秘色彩的“传统工艺”。穿上了“阿胶”这个“马甲”,它就成了“美容圣品”“补血佳品”,具有各种神奇的“功效”。尽管包括阿胶厂家在内的许多人试图用科学方法去证实它的“神效”,不过迄今为止也没有找到有说服力的证据。

  ⑦名声最差的“马甲”就是明胶了,虽然营养价值有限,但它却有优越的加工性能。在食品中,它的用途是增稠。比如说,牛奶中的脂肪不利于心血管健康,但是脱脂牛奶做成的酸奶口感很差,就可以用明胶来增稠。虽然营养价值不高,但毕竟没什么害处,现在流行的“老酸奶”,也是同样的思路。明胶的另一大用途是成胶。许多厨艺爱好者熟知的“吉利丁粉”,其实就是明胶的英文音译,把它在热水中溶化,凉下来就成了固体胶,许多果冻就是这么做出来的。除了酸奶和果冻,还有许多加工食品需要增稠和成胶,明胶也就成了现代食品中常用的添加剂之一。

  ⑧明胶之所以成为问题,主要是因为工业明胶的存在。除了在食品中有用,明胶在工业和医药中的应用也很广泛,而工业明胶对有害杂质处理的要求不高,因而对原料和生产流程的控制不像食品和药品那样严格,特别是皮革加工中的下脚料,经过了一些有毒试剂的处理,可能含有的有毒物质更多。用这样的原料生产的明胶,用于工业也还可以,用于食品、药品就比较危险了。比起生产要求高的食品明胶,工业明胶的成本明显要低,不过,有害杂质的存在并不影响其使用性能。也就是说,加到食品里,工业明胶和食用明胶同样“好使”,这就是不法分子有捣鬼机会的根源。

15.第④段中“决定蛋白质营养价值的主要是其氨基酸组成”一句中的“主要”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16.根据第③段提供的信息给“明胶”下定义。(3分)

17.“工业明胶”为什么不能作食品添加剂使用?结合第⑧段简要说明。(3分)

18.文中的“马甲”指的是什么?结合⑤~⑦段举一例加以说明。(3分)

15.不能。“主要”的言下之意是除此之外,应该还有些“次要”的因素。如果删去“主要”就变为只有这个因素,这种说法不符合客观实际。(意思相近即给分)(3分)

16.明胶是一种在分子层面上呈现纤维状的,广泛存在于动物的皮毛、骨头和胃肠等组织中的胶原蛋白。(此定义含三个要点:①一种胶原蛋白;②在分子层面呈现纤维状的;③广泛存在于皮毛、骨头和肠胃等组织中的。(根据学生作答情况酌情给分)(3分)

17.工业明胶对有害杂质处理的要求不高,对原料和生产流程的控制不像食品和药品那样严格,可能含有的有毒物质更多。(每答对一个要点给1分)(3分)

18.示例:“马甲”指明胶的不同包装。如:涂上了“传统工艺”的神秘色彩时,它就变身为“阿胶”,且美其名曰“美容圣品”、“补血佳品”。再如,“优越的加工性能”掩盖了它的“有限”的“营养价值”,使其成为了“现代食品中常用的添加剂”。(结合短文举出一例即可)(3分)

阅读说明文,完成第14~17题。(14分)

身在“辐”中要知“辐”

①微波炉有辐射、电吹风有辐射、太阳光也有辐射……现代人早已身在“辐”中。可是,身边很多人对于“辐射”两字,可以说是是谈“辐”色变。如果是这样,那说明你身在“辐”中不知“辐”,因为辐射远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可怕。

②辐射是科学上常用的一个名词,指的是物体以电磁波或粒子的形式向周围发射能量的过程,也称为“放射”。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只要温度在绝对零度(接近-273.15℃)以上,都以电磁波和粒子的形式时刻下停地向外传送热量,这就是辐射。如果辐射会说话,它一定会非常得意地说:“我无处不在,你无处可逃!”

③依据能量高低及电离物质的能力大小,可以笼统地把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④所谓“电离”,一般而言,是指电子被高能辐射从电子壳层中击出,使原子带正电。拥有足够高能量的辐射可以把原子电离,人们因而称之为“电离辐射’。由于电离辐射会破坏细胞组织,可以引发癌症,所以,一般人常说的辐射都是指电离辐射。比如让人谈虎色变的核辐射就是一种高强度的电离辐射。人体组织中的细胞,一旦受到核辐射,就会无差别地破坏人体细胞中原子的化学键。当破坏的程度韭常之大,人体自身无法修复时,就会出现致癌、致死等情况。

⑤非电离辐射,是指含有的能量很低,不足以让原子电离,它是由电场和磁场交互作用产生的电磁波向外释放形成的,所以也被称为电磁辐射。例如紫外线、红外线、激光、微波都属于非电离辐射。在我们生活中最容易接触到的就是太阳光和一般家用电器发出来的非电离辐射。

⑥虽然非电离辐射对细胞组织影响的研究时间并不长,但不管怎么说,它比电离辐射的伤害要小得多。当然,凡事无绝对,如果你天天24小时手机不离身.总是戴着耳机听音乐,那肯定或多或少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⑦电离辐射能致癌,算是个超级__分子,但是,请放心,一般人是遇不到它的,除非是那些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人。一般人天天接触的都是非电离辐射,如电饭煲、油烟机、电吹风、通讯基站、__电线、WIFI……真的是太多太多了,让我们躲不开、逃不掉。

⑧非电离辐射看上去很麻烦,事实上我们一点也不用怕它。首先,家用电器的功率很小,相对的辐射“剂量”也很有限,一般不足以对人体造成伤害。其次,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人类早就发明了很多防范辐射的方法。比如,给微波发生器加上金属罩;放射工作人员穿上专门的防护衣服;核电站的核反应堆深埋地下,并加上层层防爆防护罩;医院的放射治疗室用特殊材料制造,以免辐射外泄……这些都是很有效的防护方式。再次,对于自然界中的辐射,如太阳光,因为人类从古到今一直面对它,已经产生了一定的抵抗力和适应性,人体皮肤完全可以吸收小剂量的辐射,并把它转化成热量。最后,也是更重要的一点,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随着人类对辐射的认识进渐增加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防辐的办法越来越多。所以,辐射想干点坏事,还真不容易找到机会呢。

⑨辐射也并不是是总干坏事的,它也能为人类造福。我们熟知的一些医疗手段,比如癌症放疗、核磁共振检查、X.光检查、CT扫描,都是利用了辐射。

⑩如此看来,我们身在“辐”中要知“辐”,这样我们才能很好地利用辐射为我们的生活服务,也就不会谈“辐”色变了。 (有改动)

14.选文的说明对象是 , 它最突出的特点是 。(3分)

15.选文第④段中画线句子使用了 的说明方法,它的作用是 。(3分)

16.选文第⑧段中加点字“一般”能否去掉,请简述理由。(4分)

【答案】辐射  无处不在

【答案】举例子  通过核辐射的例子,形象具体说明电离辐射对人危害大的特点。

【答案】不能。(1分)“一般”是普通之意,文中指通常情况下家用电器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但不排除特殊未知情况。(1分)去掉后指完全没有危害,与事实不符。(1分)“一般”符合说明文语言科学性特点。(1分)

17.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家用电器属于非电离辐射,请给选文第⑦段补充两个例子。(4分)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12~16题。(14分)

雾霾天气,PM2.5来袭

①最近一段时间,我国多地遭遇雾霾天气,能见度降低,空气污染严重。随着雾霾天气的频频造访,一个原本陌生的词走进了人们的视野:“PM2.5”

②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说,雾霾天出现前,冷空气在经历大范围的低温后,出现了停歇。由于地面上方对流层中大气温度和湿度的垂直分布状况比较稳定,夜间辐射降温效应的出现,导致了雾的产生。雾本身是一种比较正常的天气现象,并没有污染,但是大雾形成时由于天气形势的相对稳定,造成空气中的污染物扩散困难,就形成了霾。

③雾和霾在颜色上不同,常见的雾主要是由水体组成,在阳光或者是散射光照射下会呈偏白的颜色;而霾的颜色一般是黄色或者褐色。按照气象学的定义,雾和霾有本质的区别。雾是由水汽组成。水汽遇冷就结雾,再冷就是冷雾。一般雾的颗粒比较大,有几个或者十几个微米。而霾是比较干的颗粒物,一般情况下,霾的主要成分是细颗粒物,也就是大家常说到的PM2.5,它的直径等于或者小于2.5微米,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又被称为可入肺颗粒物。虽然PM2.5只在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但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同时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被称为大气污染的元凶,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④PM2.5“超细灰尘”主要来自机动车尾气尘、燃油尘、硫酸盐、餐饮油烟尘、建筑水泥尘、煤烟尘和硝酸盐等,它是雾霾有害细颗粒的重要组成部分。

⑤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人体的生理结构决定了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没有任何过滤、阻拦能力,进入肺泡的微尘可迅速被吸收、不经过肝脏解毒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分布到全身,损害血红蛋白输送氧的能力。对贫血和血液循环障碍的病人来说,可以加重呼吸系统疾病,甚至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

⑥近30年来,我国公众吸烟率不断下降,但肺癌患病率却上升了4倍多。目前普遍认为这可能与雾霾天增加有一定的关系,很多人已经把雾霾天气比喻成为大自然的“吸烟室”。雾霾天对人体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也很严重,会阻碍正常的血液循环,导致心血管病、高血压、冠心痛、脑溢血,可能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使慢性支气管炎出现肺源性心脏病等。最严重者还可能引发死亡。

⑦人体每天需要呼吸大约15立方米的空气,生活在城市的人就相当于一个移动的“空气过滤器”。那么,面对雾霾天气,我们如何应对PM2.5的来袭呢?首先应从污染源头进行控制,也就是在削减一次排放的PM2.5的同时,大力削减PM2.5的主要气态前体物的排放。其次城市合理绿化,对减少沙尘来源,净化空气也起到积极的作用。不过,这些人工防控的措施,如果缺少人们节能减排的帮助,收效甚微。科学家认为,我国应对空气

污染的长效之策仍是节能减排。正如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办公室博士__所说,每个人都是暴露在大气中的,都会是空气污染的受害者,这就要求每个人在自己的生活中能够尽量改变自己的行为,从自我做起。

⑨如果人人都能成为节能减排的参与者,PM2.5将不再可怕。

12.阅读选文,将作者的说明思路补充完整。(2分)

雾霾的形成和PM2.5的关系→ →防控措施

13.阅读选文第②~③段,简要说说雾与霾的区别。(3分)

14.阅读选文第⑦段,说说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3分)

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就相当于一个移动的“空气过滤器”。

15.选文第①段画线句中作者为什么没有用“到来”,而用“造访”一词呢?(3分)

随着雾霾天气的频频造访,一个原本陌生的词走进了人们的视野:“PM2.5”。

16.阅读下面的材料,请结合生活实际,在第⑧段横线处至少提出两条“节能减排”的建议,使行文完整、流畅。(3分)

材料一 2007年,世界自然基金会向全球发出“地球1小时”的倡议。在每年三月最后一个星期六20﹕30~21﹕30期间熄灯1小时。随后,该倡议以惊人的速度席卷全球。

材料二 2013年,北京市再次推出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淘汰18万辆老旧机动车,在公交、环卫、政府机关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

材料三 太原市环境监测数据显示,受集中大量燃放烟花爆竹影响,2014年正月十五和十六晚上,连续出现污染高峰。空气质量指数为214,属于五级重度污染天气,首要污染物为PM2.5,而之前一天的2月13日,空气质量指数为128,属于三级轻度污染。

【答案】雾霾和PM2.5对人体健康的严重危害(2分)

【答案】①雾是一种正常的天气现象,‘没有污染;霾是一种污染物。②雾呈偏白色,霾一般是黄色或褐色。

③雾由水汽组成,颗粒较大;霾是较干的颗粒物组成,颗粒非常小。(每点1分,共3分)

【答案】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1分),将人比作移动的“空气过滤器”(1分),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人每天大量呼吸并过滤空气的特点(1分)。

【答案】 “造访”是拜访,访问的意思(1分),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雾霾天气”和“PM.2.5”与人的生活关系密切,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1分),而“到来”语言平实(1分)。

【答案】示例:在生活中,我们要节约用电,使用节能灯,随手关灯;使用空调不把温度调得过低;在饮水机闲置时关掉电源;尽量少使用电梯;合理使用冰箱,尽量减少打开的次数;调低电脑屏幕亮度;力行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首选公交车、自行车、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购买新鲜蔬菜、水果,少食用冷冻食品;减少使用塑料袋和其他导致污染材料的包装;不放或少放烟花爆竹;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用具;节约用纸,节约用水……从小事做起,让自身行为的小改变给环境带来大变化。(能围绕“节能减排”,结合自身生活,提出2条以上具体可行的措施2分,注意行文的连贯与流畅1分)

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做答。(10分)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也是最古老的的人工河流。它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

千百年来,京杭大运河一直是中国重要的南北水上运输通道,从历史上的“南粮北运”、“盐运”通道,到现在的“北煤南运”干线以及防洪灌溉干流,这条古老的运河至今仍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不仅如此,京杭大运河对于国家的统一、经济的繁荣、文化的融合,以及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大运河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被誉为“古代文化长廊”“古代科技库”“名胜博物馆”“民俗陈列室”,其历史遗存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绝好实物资料,是中国悠久历史文明的最好见证。站在保护人类文明的高度看,大运河不仅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也为世界所公认,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大运河水系绵延数千里,独特的自然风情,孕育出浓郁的线形文化景观,如果再加上还未被很好发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就更加丰富。如果将其历史价值、文化内涵和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相加,在某种程度上说可以与长城媲美,具有极丰富的研究价值。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运河的传统运输功能已经消退,在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建设中大运河的历史文化遗存、风光景物和自然生态环境,正不可避免地遭到破坏,它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将不复存在。

22.大运河是中国的一个奇迹,请从两方面概括它的价值。(4分)

23.2006年3月“两会”上58位政协委员联合向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提交了一份提案,呼吁从战略高度启动对京杭大运河的抢救性保护工作,并在适当时候申报世界遗产项目。(4分)

(1)概括将运河申遗的理由:

(2)运河申遗需要做哪些工作:

24.阅读链接材料,请你依据示例样式为“运河骑游节”拟写一个宣传语(不超过20字)(2分)

【材料链接】通州区近年为弘扬运河文化。以大运河北起点为开端,向南依次建设了运河河源段、运河古韵段、运河时风段和运河山水段四个景区,意向分别展现岛影、塔影、楼影和林影。沿河建设60公里“运河绿道”,每年举办亲水绿道骑游节,市民们骑着自行车,既锻炼了身体,又近距离欣赏了大运河的旖旎风光。

示例:骑车逛运河,生态游通州

22.要点:(1)从古至今连通全国南北的交通运输作用(2)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4分,每小题2分。

23.要点:(1)中国悠久历史文明的最好见证;重要人类遗产;具有极丰富的研究价值。(2)恢复运河的交通运输功能,保护文化遗存和自然生态环境,保证它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4分,每小题2分。

24.示例:①游百里运河,赏千年文化   ②塔影楼影看通州,岛影林影赏新城   ③运河绿道展雄风,通州新城创文明     2分,句式整齐即可。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