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成“最熟悉的陌生人”

【事件回放】

为了保留手写汉字之美,传承汉字文化,2013年暑期,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在周末黄金时间开办了一档全新的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节目播出后,迅速在全国引起轰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央视科教频道播出仅仅两期后,就被提到黄金档播出,而央视综合频道也打破惯例,每星期二晚跟进播出。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首场播出就让人大跌眼镜,节目中两位小选手能顺利听写出汉字“吝啬”和“坍塌”,节目中对照成人组的答对率居然分别只有30%和40%。

显然,在手机、键盘大行其道的时代,人们离传统汉字的书写越来越远,“提笔忘字”并非个别现象,而是现代人的普遍现象。据国内知名民意调查机构对北京、上海和广州等12个城市的市民进行的“中国人书法”系列调查显示,94.1%的人曾有过提笔忘字,其中26.8%的人经常会提笔忘字。

【媒体信息】

在9月13日播出的比赛中,廖乙霖既是西大附中代表队第一个出场的选手,也是整场比赛最后一个留在赛场上的选手。最终她凭借正确书写“裂璺”一词,带领西大附中代表队成功晋级半决赛。

电视里的廖乙霖沉着冷静,处变不惊,每次书写字词时都规整地写出每一个笔画。生活中廖乙霖却活泼好动,因为其好动的性格和低沉的声音,同学们给她起了个特别的昵称:大叔。廖乙霖不仅不反感这个昵称,反倒十分喜欢。

廖乙霖手中一直拿着一张数学卷和一张草稿纸,在采访的间隙,她会抓紧时间写题。廖乙霖说,她在刚读小学的时候,妈妈就会要求她每天抄写两篇字词,以此让她比同龄人认识更多字,加大词汇储备。正如她在电视中说的那样,“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我练习汉字的方法就是抄”。

使用电脑打字多了容易提笔忘字,廖乙霖也经常使用电脑打字,但她却保持着一个良好的习惯:廖乙霖在用电脑打完每一篇文章后,都会仔细地对其进行纠错,看看里面出现了哪些错别字。廖乙霖说,通过逐字的检查,她会记住易错字和生僻字的字型,这让她在离开键盘后不至于提笔忘字。

【资料链接】

如今《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正火,但鲜有人知道,这类文字竞技节目在西方国家已风靡多年。比赛对参赛者资格没有特殊要求,但是要得到全国比赛的入场券,却是要有些真功夫的。

能够参加决赛的孩子们都是曾经“过关斩将”,凭一个字一个字的努力才走上决赛舞台的。所以他们整个过程中,始终保持有序和镇静。每听到一个字后,他们有的默念一下,有的用手试拼一下,然后再正式读出每个字母。很多小选手在这一过程中绞尽脑汁,而他们此时的表情也十分可爱。这些小拼字“蜜蜂”们,都是头脑清醒、理解力很强的孩子,而且活泼可爱。

当被问到他们在学校里最喜欢的科目的时候,其中大多数人都表示最爱的是数学。而在主办单位对这些选手跟踪调查中发现,这些小拼字能手们更多地选择成为医生和科学家(首届冠军弗兰克·诺伊豪泽尔后来成为一位专利法律师)。所以专家们让家长们放心,参加拼字比赛后,这些孩子依然能够全面发展,并不会变成只会“啃”字典的小书虫的。

9.结合具体语境,理解画线句中“蜜蜂”的含义。(2分)

10.结合材料【媒体信息】,分析廖乙霖成功的原因。(2分)

11.有人说,汉字听写只是机械化的识记。有人说,获奖的学生也只是说明其在汉字书写上有所长,和以后的成功没有关系。结合相关材料,请你对以上片面观点进行反驳。(4分)

12.结合材料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如何有效减少“提笔忘字”现象。(4分)

9. (2分)特指那些凭一个字一个字的努力,走上决赛舞台的参赛选手们。

10.(2分)①每天认真抄写,加大词汇储备;②养成良好的习惯,用电脑打完文章后,逐字检查纠错。

11.(2分)我不认同他们的观点。汉字听写比赛,加大了他们的知识储备。他们在赛场上的沉着冷静,处变不惊,表明有很强的心理素质。同时他们表现得头脑清醒,理解力很强而且活泼可爱。这些有利于他们以后的发展。(意思对即可)

12.(4分)答案示例:由于过度依赖电脑和智能手机的自动输入,“提笔忘字”已是现代人的普遍现象,为了减少这种现象,我们不妨在使用手机时少用拼写功能,多用手写输入;或增设书写课;或每周进行听写竞赛;或建立汉语过级考试等。(点明原因1分,写出两条方法3分)

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①低碳生活首先源自碳足迹。碳足迹是指一个人或一个团体碳耗费量,是测量某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指标。

②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的碳足迹都可以分为第一碳足迹和第二碳足迹。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出大量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费一瓶普通的瓶装水,套因它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而带来第二碳足迹。女性消费化妆品除了会有氟利昂排放增加温室气体外,还会因为化妆品的包装、运输等增多第二碳足迹,因而增加环境负担,甚至间接破坏环境。

③低碳生活就是在生活和生产中极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行为方式。例如,通过一个专门设计的“碳足迹计算器”来测算,你用了100度电,就等于排放了大约78.5千克二氧化碳;你自驾车消耗了100公斤汽油,也就等于排放了270千克二氧化碳。

④人类的低碳生活并不只是体现在个人生活上,还尤其体现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在直接和间接加速全球变暖,所以,所谓的低碳生活还包括降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所有温室气体,而不仅仅是二氧化碳。

⑤温室气体是指大气层中易吸收红外线的气体,主要包括水汽、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臭氧、氟利昂或氯氟烃类化合物。人类的衣食住行无一不在产生和制造温室气体,如工业生产、使用石化燃料。甚至连我们吃的粮食也是温室气体的重大来源之一。

⑥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气体排放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二大重要来源,它的排放量介于电热生产和尾气之间。中国是一个水稻生产大国,而水稻生产排出的温室气体可能并不被人们所知。水稻生产期间,植株及稻田会释放出大量氧化亚氮,而每千克氧化亚氮相当于296千克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量。全球农业生产中氧化亚氮的排放占全球氧化亚氮总排放量的84%。

⑦尽管农作物生产和使用化石燃料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会危害环境,但我们却不可能因噎废食,只能从其他方面来加以改善.例如,种植氮素高效利用水稻,不但可以减少氧化亚氮排放对环境的破坏,还可以节约费源和资金。同理,研发和使用生物燃料也可以节约资源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冯云 有删改)

7.下列说法与“低碳生活"无关的一项是( )

A.低碳生活指的是在生活和生产中极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行为方式。

B.温室气体是指大气层中易吸收红外线的气体。

C.所谓的低碳生活还包括降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所有温室气体。

D.种植氮素高效利用水稻,可以减少氧化亚氮排放对环境的破坏。

8.对文章第三段运用的说明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下定义 分类别 作比较B.分类别 举例子 打比方

C.列数字 分类别 打比方D.下定义 举例子 列数字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去掉后,语意变化不大的一项是( )

A.人类的衣食住行无一不在产生和制造温室气体,如工业生产、使用石化燃料。甚至连我们吃的粮食也是温室气体的重大来源之一

B.通过一个专门设计的“碳足迹计算器"来测算,你用了100度电,就等于排放了大约78.5千克二氧化碳。

C.人类的低碳生活并不只是体现在个人生活上,还尤其体现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

D.温室气体是指大气层中易吸收红外线的气体,主要包括水汽、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臭氧、氟利昂或氯氟烃类化合物。

7、c 8、B  d  9、c  

扇子

黎戈

《东周列国志》里,看到过这样的插图:两个梳双髻的宫女,手执长柄大扇,立在对坐畅谈国事的公侯身后,这样的扇子多半是由奴仆执掌,象征性大于使用目的,它是表白强权的道具。准确地说,它是礼仪扇。

汉代的扇子,则是用竹篾编成,其形制类似于现在的大号菜刀,扇柄附于一侧而不是居中,且开始落入寻常百姓家。在古画中,常见一奴仆蹲踞扇火,大力使着一把扇子,扇子地位大跌。汉末有一些原理简单的机械扇,诸葛亮同学发明过诸葛扇,悬挂屋内,手拉使之转动生风。穿过千年时光隧道,在关于老上海的电影里,仍然可以看见理发店里有这种手拉的风扇。【A.】小伙计拉着一根绳,扇子左右缓移,时间也被拉长了,太太小姐们一边做头发:一边瘸一搭没一搭地扛呱家常。春日迟迟,欲睡昏昏。反正闲妇们有的是时间要打发,降那一.最点心火,微风徐来的排扇也够了。

魏晋南北朝的扇子是羽扇,不用说是仿生原理的朴素运用,羽扇有十羽和八羽之分,后来进化成比翼扇,即以竹木为骨架上糊以绢绸,只在末端象征性地饰以羽毛。羽扇是男人的物什,恪显名士做派的道具,羽扇名人有“羽扇纶巾”的公瑾侯及其政敌诸葛先生。真不能想象,诸葛先生要是丢了他的三件 套 —一羽扇、纶巾、四轮车,会不会风采全无呢?

隋唐时流行纨扇,又称团扇,早唐时盛行腰圆纨扇,中晚唐为满月式样,纨扇近于现代的绢扇,以竹木为骨,承风面大,手感轻盈,它的使用者转向深闺。“轻罗小扇扑流萤”,隋唐女子都是腴美人,如果是骨重身宽的羽扇,用来扑蝶扑流萤,动作的幅度太大,就失了娇羞劲儿。

宋元后期开始使用的折扇,轻便,价廉,易携带,袖藏即可。市民图耐用,多用油纸扇,文艺青年大多使用素纸扇,图它可以挥毫泼翰,题诗作画。

扇子还是艺术作品中高频出现的道具。

言情小说中,扇子可煽情,比如李香君血溅桃花扇;可定情,比如西施赠扇给范蠡;可抒情,<桃花扇》就是靠一把扇子来抒情,并且贯穿情节起落的;可绝情,《珍珠令》里,女主角赠男主角折扇一把,即可以示绝交,扇同“散”,和伞一样,是很不祥的赠物。

武侠小说里,儒化的博雅侠客,手持一把小扇,以显其书生性情。江南七怪里那个执扇的妙手书生,还在扇子里面藏暗器、毒针什么的。有的扇子本身就是兵器,比如玉扇真人那把。

西方艺术作品里也常看见扇子的身影。【B.】电影里的名媛贵妇手捏一把小折扇,一手牵裙角,莲步轻移,旖旎而行。歌剧中的淑女用一种很有趣的面具扇,上面开了两只眼睛一样的小洞,把自己的面孔藏起来,以示畏怯。

选自《私语书》,有删改)

18.这篇文章从扇子的发展史和____两个方面介绍了扇子。(2分)

19.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4分)

朝代

扇子的特点和功用

东周

汉代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元后期

折扇轻便,价廉,易携带,耐用,可题诗作画。

20.文章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介绍扇子,有什么作用?请从文章最后四个自然段中举一例 分析。(3分)

答:

21.这篇文章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请任选文中一处画线句作具体分析。(4分)

答:

18.扇子在艺术作品中的功用。(答到“房子还是艺术作品中高频出现的道具”也可)(2分)

19.(1)长柄大扇,由奴仆执掌,表白强权,是礼仪扇。(1分)(2)用竹篾编成,扇柄附于一侧,落入寻常百姓家;机械扇,手拉使之转动生风。(1分)(3)羽扇(比翼扇)只用羽毛或以竹木为骨架上糊以绢绸饰以羽毛,属显名士做派。(1分)(4)团扇呈圆形,竹木为骨,承风面大,手感轻盈,使用者转向深闺,展现女子的娇养美丽。(1分)

20.文章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将扇子在艺术作品中的功用介绍得全面且层次分明,让读者一目了然。(1分)

示例1:文章从言情小说、武侠小说、西方艺术作品三个方面介绍了扇子在艺术作品中的功用。

示例2:文章从可煽情、可定情、可抒情、可绝情四个方面介绍了扇子在言情小说中的功用。

示例3:文章从电影和歌剧两个方面介绍了扇子在西方艺术作品中的功用。

(该题举例部分答出一个方面即可。)

21.这篇文章言辞优美、生动形象、诙谐幽默,富有生活气息。(2分)

(分析示例)(2分)

A处画线句:“春日迟迟”、“欲睡昏昏”等语 句富有诗意,文化气息浓郁。“闲妇们”、“太太小姐们”等风趣幽默,生活气息浓厚。“有一搭没一搭”、“拉呱”“打发”等词传神地写出了太太小 姐们的悠闲生活。

B处画线句:“捏”、“牵”、“莲步轻移”、“旖旎而行”等词句准确生动,形象细腻地表现出名媛贵妇高贵优雅的动作以及掩饰娇羞的动人姿态。

葡 萄 汪曾祺

四月,浇水。

葡萄喝起水是惊人的。它真是在喝哎!葡萄藤的组织跟别的果树不一样,它里面是一根一根细小的导管。浇了水,不大一会,它就从根直吸到梢,简直是小孩嘬奶似的拼命往上嘬。浇过了水,你再回看看吧梢头切断过的破口,就嗒嗒地往下滴水了。

施了肥,浇了水,葡萄就使劲抽条、长叶子。真快!原是几根根枯藤,几天功夫,就变成青枝绿叶的一大片。

五月,浇水,喷药,打梢,掐须。

葡萄一年不知道要喝多少水,别的果树都不这样。别的果树都是刨一个“树碗”,往里浇几担水就得了,没有像它这样的“漫灌”,整池子地喝。

喷波尔多液。从抽条长叶,一直到坐果成熟,不知道要喷多少次。喷了波尔多液,太阳一晒,葡萄叶子就都变成蓝的了。葡萄抽条,丝毫不知节制,它简直是瞎长!几天功夫,就抽出好长的一节新条。这样长法还行呀,还结不结果呀?因此,过几天就得给它打一次条。拿起树剪,劈劈啦啦,把新抽出的一截都给它铰了。

葡萄的卷须,在它还是野生的时候是有用的,好攀附在别的什么树木上。现在,已经有人给它好好地固定在架上了,就一点用也没有了。卷须这东西最耗养分,因此,长出就给它掐了,长出就给它掐了

五月下旬,葡萄开花了。有人说葡萄不开花,哪能呢!只是葡萄花很小,颜色淡黄微绿,不钻进葡萄架是看不出的。而且它开花期很短。很快,就结出了绿豆大的葡萄粒。

六月,浇水,喷药,打条,掐须。

葡萄粒长了一点了,一颗一颗,像绿玻璃料做的纽子。硬的。

葡萄不招虫。葡萄会生病,所以要经常喷波尔多液。

七月,葡萄“膨大”了。

掐须,打条,喷药,大大地浇一次水。追一次肥。追硫铵。在原施粪肥的沟里撒上硫铵。然后,就把沟填平了,把硫铵封在里面。[]

八月,葡萄“着色”。

你别以为我这里是把画家的术语借用了。不是的。这是果农的语言,他们就叫“着色”。

下过大雨,你看看葡萄园吧,那叫好看!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一串一串,饱满、结实、挺括,璀璨琳琅。

可是你得快!明天,对不起,你看不到了。我们要喷波尔多液了。一喷波尔多液,它们的晶莹鲜艳都没有了,它们蒙上一层蓝兮兮、白糊糊的东西,成了磨砂玻璃。我们不得不这样干。葡萄是吃的,不是看的。我们得保护它。

过不两天,就下葡萄了。一串一串剪下,把病果、瘪果去掉,妥妥地放在果筐里。葡萄装上车,走了。

去吧,葡萄,让人们吃去吧!

(节选自汪曾祺《葡萄月令》)

8.本文以时间为序,将 两方面的内容融合在一起说明。

9.“葡萄抽条,丝毫不知节制,它简直是瞎长!”“不知节制”与“瞎长”幽默地写出了葡萄的

10.“(卷须)长出就给它掐了,长出就给它掐了”,作者反复写“长出就给它掐了”,既说明了卷须生长快的特点,也写出了果农的

11.口语的成功运用,是本文的特点之一。请根据你的阅读感受,说说它的好处。

8.葡萄生长(过程)( 1分);  葡萄生产(管理)或培育葡萄等(1分)

9.旺盛生命力(意思对即可)(2分)[]

10.辛勤(苦)或辛劳、勤劳等 (2分)[]

11.亲切(娓娓动听);生动(活泼)等。(合乎情理即可)(1点1分,答2点即可)

实用类文本阅读(10分)

北斗:助推国力,导航生活

王 敏

一、护卫国家安全

①卫星导航系统不仅能让用户知道自己所在的位置,还可以告诉别人自己的位置,特别适用于需要导航与移动数据通信场所。因此,卫星导航系统是关系国家安全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信息基础设施。

②与目前应用广泛的GPS相比,我国的北斗系统起步晚了整整20年,但在技术上并没有落后很多。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焦维新说,北斗系统的定位精度10米,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并且还有提高的空间。在亚太地区,北斗系统的定位精度不输于GPS。

③北斗系统在护卫国家安全上正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北斗系统组网成功后,我国海军北海舰队随即进行了信息化升级改造,使北斗的应用更符合舰艇远洋训练的需要,并率先在舰队水面舰艇__推广。

二、

④在海南,有渔民说,现在渔船上供奉两样东西,一样是妈祖,另一样是北斗。渔业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较早也较为广泛的一个行业。安装了北斗系统终端,不仅可以为船只导航,还可以通过北斗独有的短报文技术,报告船只位置和船上人员的情况。据统计,目前,全国有近10万艘出海渔船安装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终端。

⑤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曾出现震区通信设备全部遭到破坏,前往震区救灾的__与后方指挥中心无法建立有效联系的紧急情况。情急之下,有关单位迅速调拨了一批北斗卫星用户机,配备给一线救援__。后方指挥部实现了“看得见”的救援指挥,前方救援__也实现了实时短报文通信,指挥命令及时下达,灾情信息实时上报,前后方之间架起了一座有效的信息沟通桥梁,保证了指挥调度顺畅。北斗系统在汶川地震救灾决策、搜救、医疗等工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⑥覆盖范围广,受地面影响小,定位准确及时……凭借着这些优势,在2008年南方冰冻灾害救援、2010年玉树抗震救灾、舟曲泥石流救灾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同样大显身手。

三、助推国民经济

⑦如今,上至航空航天,下至百姓日常生活,卫星导航应用技术不断推广,北斗导航系统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助推器”。

⑧据统计,目前,我国涉足卫星导航应用与服务产业的厂商与机构超过5 000家,2010年产值超过500亿元,预计2020年有望跃升至4 000亿元。我国卫星导航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也成为国民经济新的重要增长点。

⑨同时,随着物联网、智慧城市的建设,北斗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了解,在上海,智慧城市北斗综合应用示范工程即将启动,北斗导航位置服务技术创新基地将落户“大虹桥”。“智能呼叫”“智能交通导航”“特殊人群关爱”等民生应用项目,即将进入百姓生活。

⑩目前,带有北斗导航系统的导航仪已经开始投放市场,直接“导航”百姓生活。但专家同时指出,北斗系统仍然要大力研发突破核心应用,并使应用形成规模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北斗真正走进千家万户。专家表示,我国北斗导航卫星系统是一个开放的、面向世界的系统,期待北斗导航在卫星导航国际舞台上的“精彩演出”。

(选自《半月谈》2013年第6期,略有改动)

12. 给第二部分拟一个小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危难时刻显身手B.解困危难时刻

C.救灾时刻起作用D.解除危难时刻

13.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国家安全和社会发展需要卫星导航系统这样的信息基础设施。

B.据统计,全国有近10万艘出海渔船安装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终端。

C.“智能呼叫”“智能交通导航”“特殊人群关爱”等民生应用项目,已经进入百姓生活。

D.北斗系统只有突破核心应用,并使应用形成规模化,才能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14. 阅读下面两则链接材料,结合选文,请你预测:北斗导航系统在卫星导航国际舞台上将会上演怎样的“精彩演出”。(4分)

链接一:2012年12月2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提供区域服务。

链接二:交通运输部要求9个示范省份的大客车、旅游车和危险品运输车辆,在2013年3月底前80%以上安装北斗导航车载终端。

12. B  13. C

14. ①北斗系统在国际同类产品中处于领先地位,畅销全球;②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在遇到困难甚至危险的时候,借助北斗系统在第一时间求救;③预测复杂危险的路况,及时提醒司机规避风险。(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要依据材料和原文,由材料一“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提供区域服务”可见北斗系统畅销全球,技术先进;由原文“特殊人群关爱”可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可借助北斗系统在第一时间求救;由材料二“大客车、旅游车和危险品运输车辆”可知北斗对复杂路况预测及提醒司机的作用。预测合理,表达通畅,答出两个方面,即可得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10分)

安全的空中旅行

①现在,长途旅行乘坐飞机是最节省时间的方式,但总有些人会认为飞机不安全。即使不得不乘坐飞机出行,整个飞行过程也是惶恐不安的。为什么人们会觉得乘坐飞机不安全呢?他们在担心什么?

②很多人认为在陆地上行驶的交通工具,不管汽车还是火车,如果遇到机械故障,一般可以停下来检修,等待故障解除或救援,而飞机就不同了。其实这种担心有些杞人忧天,现代化的民航客机一般都有2—4台涡轮风扇发动机,即使在飞行中一台发动机停工,也可以使用另外的发动机,安全地降落在附近的机场。相反,如果你认为地面上的交通工具可以在行驶中随便停车检修,那真是大错特错了。近年来,无论是在公路上还是在高铁上,都出现过因停车而造成的重大事故。

③颠簸在飞行中比较常见。遇到气流颠簸,飞机就变成了一个载着几百人的过山车,忽上忽下,乘客轻则心惊肉跳,重则人仰马翻……我们不得不承认,飞机颠簸起来可不像汽车在路面上颠簸那样。大型客机飞行在大气对流层的上部,接__流层的底部(8 000—11 000米),对流层就是风雨雷电的所在之处。还好,现代客机一般都装备气象雷达,通过雷达回波图可以准确判断前方的雨云,再加上地面航空气象部门的预报,基本上可以避开恶劣天气。

④不过,阳光明媚时,你也别洋洋得意,高空中才真是“无风三尺浪”。即使在没有云的高空,飞机也经常遇到“晴空颠簸”。这是大气活动造成的,通常出现在6 000米以上的高空,是与对流云团无关的乱流,气象雷达也监测不到。遇到这种颠簸也不可怕,飞行员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和处理预案,乘客只要乖乖地听从空乘人员的要求,在座椅上系好安全带,感受一下肾上腺素上升的刺激就好了。

⑤有些第一次坐飞机的乘客会问:为什么不给我降落伞?万一……我还可以跳伞!跳伞这事可不是一般人能完成的,跳伞这项运动可不像街头篮球一样,随随便便找个地方就可以开展。从几千米高、-40℃左右的空中跳伞,呼吸着稀薄的空气、面对未知的着陆点,你还有勇气和自信吗?而且几百人从4—6个舱门跳出飞机,你以为你是空降兵吗?

⑥实际上,在绝大多数航空事故中,飞机仍然是可控的。在可控的情况下迫降,成功率非常高。与其盲目惊慌地跳出飞机,还不如把身家性命交给经验丰富的飞行员,让他从容地化险为夷。

⑦无数事例证明: 。据统计,民用飞机造成多人伤亡的事故率约为三百万分之一。也就是说,要积累三百万个航班,意味着你每天坐一次飞机,也要8 200年才有可能遇到一次飞行事故。

(选自《科学Fans》2012年第12期,有删节)

12.文中提到了三个理由来说明空中旅行是安全的,下列不属于此列的是( )(3分)

A.即使遇到故障,飞机也有备用发动机使它安全降落。

B.遇到恶劣天气,飞机装有气象雷达,基本能够避开恶劣天气。

C.在可控的情况下迫降,成功率非常高。

D.晴天若遇到暗流,飞行员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和处理预案。

13.给第⑦段横线处填上一句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坐汽车、坐火车没有坐飞机安全

B.飞机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

C.坐飞机死的人最少

D.民用航空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

14. 上飞机时有乘客要求发放降落伞。如果你是空乘人员,该怎样向乘客解释?请结合文章作答。(4分)

12.C13.D

[86606c6c97246202.jpg]

阅读下面《风能灭火吗?》一文,回答12—14题。(9分)

①提起火焰山,红颜稚童、鹤发老翁,人人皆知。相信看过《西游记》的人,一定会对孙悟空三借芭蕉扇扑灭火焰山之火的场面记忆犹新。但在现实生活中,无论真宝扇还是假宝扇,却是无法将大火扑灭的。像我们常用扇子扇煤炉,目的就是想把炉内火越扇越旺。那么,你是否知道,风究竟是助火,还是灭火呢?

②众所周知,要使可燃物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二是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一旦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氧气越充足,可燃物的燃烧也就越剧烈;而当可燃物的温度低于着火点时,即使氧气很充足,也不可能燃烧。例如,往煤炉内吹风,供给了燃烧所需要的足量氧气,冷空气虽能使炉内燃料降温,但却不能使炉内环境温度低到煤的着火点以下,这样炉火持续燃烧,所以会越扇越旺;而用扇子扇烛火,使环境温度降到了蜡烛的着火点以下,所以一扇就灭了。

③因此,风是助火还是灭火,主要取决于风的大小和可燃物的温度。当风使可燃物降温到着火点以下时,风便灭火;当风无法使可燃物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时,风便助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次空战中,有一架飞机中弹着火,机智的飞行员通过加快飞机的飞行速度,使经过飞机的气流速度大幅度提高而最终灭火。又如,油井着火时,消防人员在油井附近引爆炸药,用爆炸引起的强烈气流来扑灭油井大火。虽然上述火灾起因和灭火方法不尽相同,但他们利用的都是风能灭火这一原理。

④无独有偶,早在1980年,我国黑龙江大丰林业局机修厂的郭跃尊就根据这一原理研制成功了一种风力灭火机。这种灭火机重5.7千克,可喷出强度在32级以上的飓风,使火瞬间熄灭。这种风力灭火机在扑救小兴安岭的一场大火中大显神威,将两万多亩森林大火全部扑灭;而且在大兴安岭的恶性火灾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⑤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人们完全认识和掌握了风的脾气和特点后,一定能让风更好地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

12.本文开头叙写“三借芭蕉扇”的故事有何作用?(3分)

13.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风在什么情况下能灭火?又在什么情况下会助火?(2分)

14.第三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4分)

12. (3分)引用家喻户晓的故事,能吸引读者注意力;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出说明对象。

13. (2分)当风使可燃物降温到着火点以下时,风便灭火;当风无法使可燃物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时,风便助火。

14. (4分)举例说明。用具体的事实,有力的说明了当风使可燃物降温到着火点以下时,风便灭火。

黑匣子,你可能不知道的那些事儿

①马航MH370事件之后,人们对黑匣子的关注明显多了,下面是你可能不知道的一

些事儿。

②“黑匣子”这个名称在媒体上用得很多,但是大多数专业人士不这样叫,航空专

家一般叫作电子飞行数据记录仪。它的颜色也不是纯黑色,而是有点类似旧金山金门大

桥的颜色,是所谓的国际橘。只是金门大桥的颜色较深,而黑匣子的色调较亮

③黑匣子由两个设备构成飞行数据记录仪和舱声录音器。它们在任何一架商用飞

机或者喷气式飞机上都是必备的,通常安装在飞机尾部,这样在飞机失事时,它们才更

容易被保存下。数据记录仪记录飞行速度、度、垂直加速度和燃油流量等数据。早

期的黑匣子使用的是有线编码,现在使用的是固态存储板。大型飞机上的固态存储器可

追踪700多个参数。数据记录仪足以保存25小时的飞行数据,但是只能保存两小时的驾

驶舱声音记录,并循环录制。舱声录音器不仅记录机组人员之间的对话以及他们与塔台

的对话,还记录可向调查人员提供关键线索的背景噪音。

④黑匣子装有水下定位信标,一旦其感应器接触到水,就开始发射脉冲信号,每秒

发射一次,共发射30天,然后电池就没电了。法航447航班失事坠入大西洋后,搜索人

员花了两年时间才找到并打捞起黑匣子。

⑤数据记录仪通常由钛或不锈钢包裹两层,而且能经受恶劣的环境条件。包含记忆

板的关键部分可承受带有钢钉的227公斤的物体从3米的度砸到它上面。研究人员尝

试在1100摄氏度的火摧毁它,把它放进有压力的盐水罐,或浸入航空燃料,但黑

匣子都安然无恙。

⑥MH370事件之后,专家表示,可能是时候为搜集航空数据的手段升级了。乘客可

以发短信、进行络传输或浏览页,但飞机上的数据记录仪却不能与外界进行实时沟

通,现在还没有从大型飞机上传输大量数据的能力。

(根据2014年3月27日《参消息》有关内容改写)

16.本文第②段加横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作用是 。(2分)

17.本文第③段主要介绍了黑匣子哪两个方面的情况?(2分)

18.下面句子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数据记录仪通常由钛或不锈钢包裹两层,而且能经受恶劣的环境条件。

16.(2分)作比较(1分)  更加准确、直观、形象地说明黑匣子的颜色。(1分)

17.(2分)构造、功能

18.(3分)不能去掉。(1分)说明这是一般情况,不排除还有特殊情况。如果去掉,就与实际情况不符。(2分)

阅读短文《松树金龟子》,完成下列各题 。

我特别感兴趣的是,松树金龟子有音乐天赋,连雌虫也一样能唱歌。雄虫是不是靠唱歌来召唤、引诱异性呢?是不是雌虫也用歌声来呼应雄虫的歌声呢?在通常的情况下,双双快乐地生活在松树枝头,它们是不可能一唱一和、夫妻对唱的。可惜的是,我既没有听到它们在树上一唱一和,也没有听到它们在铁丝网里对唱。我无法作证。

金龟子发音的部位在腹部末端。小虫的腹部一伸一缩,腹部的最后一节跟鞘翅的后翼相互摩擦,就产生了声音。在腹节和鞘翅的表面看不出有什么特殊的发声器官。就是拿放大镜仔细看也看不到用来发音的细条纹,两个面都是光溜溜的。那么声音是怎样发出来的?

你把食指浸湿,按在玻璃板上来回摩擦,发出的声音跟金龟子叫的音差不多。如果用橡皮在玻璃上擦,那发出的音跟金龟子叫的音就一模一样了。如果掌握一定的节奏,那就跟金龟子的歌唱没有区别了。金龟子身上的能自由伸缩的软软的腹部就是橡皮,又薄又硬的鞘翅后翼就是玻璃。可见金龟子的发音原理非常简单。

19.第一段中作者提出了什么猜想?作者对这个猜想没有作出结论,这表现了他怎样的态度?(2分)

20.作者是如何探究金龟子的发音原理的?作者为什么能把这个问题说明的通俗易懂?(2分)

21.“在通常情况下,双双快乐地生活在松树枝头,它们是有可能一唱一和、夫妻对唱的”一句中,“有可能”三字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22.从作者探索松树金龟子发音原理的过程中,你得到哪些启示?(2分)

[8364120bccdeef2b.jpg]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5.下面不能体现“美术画”特点的一项是( )

A.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B.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C.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D.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6.下面对选文第一段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使用分类别、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苏州园林追求图案之美的特点。

B.使用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C.使用分类别、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我国古代宫殿和一般住房的共同特点。

D.使用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苏州园林的布局充满自然之趣的特点。

7.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是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和假山池沼的配合两个角度来介绍苏州园林的。

B.选文介绍假山和池沼的特点,目的是说明设计者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

C.苏州园林的景物布置,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D.选文中“一般”“绝大部分”“大多”等限定的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共9分)5.  C   6.  D    7.  B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