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极昼 (10分)
如果给你一个选择题,让你选择:南极考察人员在南极生存的最大威胁是什么?冰川、寒冷?还是食物、极昼?
相信很少有人选择极昼。毕竟在大家的意识里,在南极,皑皑的冰川、极度的寒冷和急缺的食物一定是考察人员面临的最大挑战。但事实上,南极考察人员的最大挑战并不在于这些,而是那里的极昼。
所谓极昼,就是太阳终日都出现在地平线上的一种自然现象,一般只会出现在夏季和
冬季。当南极出现极昼时,北极就是极夜,反之一样。
一位南极科考专家说,在南极,每当出现极昼时,没有了__,也就没有了日期,工作人员连续几十天都生活在金灿灿的阳光下,人的生物钟一下子就彻底紊乱了。你困顿,你疲倦,但除了昏迷,你怎么也睡不着。因为人们都习惯了在夜晚的__中睡觉,一旦失去了__,那四周皑皑白雪和灿烂阳光交织折射出的亮度让人很难闭上眼睛,即便你能睡着几分钟,也犹如在煎熬。因此在南极,遭受雪崩和意外伤害的人数,远没有被极昼造成伤害的人员多。极昼让人筋疲力尽,让人精神焦虑,让人神经系统紊乱,让人在整个南极大陆无处藏身,焦虑,烦躁,让人疯狂。
为了度过极昼期,考察人员做过很多尝试,包括加厚帐篷,增强帐篷内的阴暗度,甚至实验过在冰川和积雪下穴居等,但结果都不理想。凡是到过南极经历过极昼的人,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见到夜色,见到__,这是他们生命的渴求。
渴求__,__成了生命的急需。如果没去过南极,是怎么样也体会不到的,这说来也匪夷所思。但事实上,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里都经历过极昼现象,有时苦难像皑皑白雪一样直刺你的眼,有时幸福又像灿灿阳光一样紧逼你的心内。所以对待人生中的那些坎坷、磨难,抑或好运、甜蜜都应该坦然处之,它们共同构成了生命的昼夜,缺一不可。
10.文章开头设置选择题,并说“相信很少有人选择极昼”,其作用是什么?(2分)
11.“在南极,遭受雪崩和意外伤害的人数,远没有被极昼造成伤害的人员多”,极昼会给人造成哪些伤害?(3分)
12.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2分)
为了度过极昼期,考察人员做过很多尝试,包括加厚帐篷,增强帐篷内的阴暗度,
甚至实验过在冰川和积雪下穴居等,但结果都不理想。13.文章最后一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丰富的含义?(3分)
10.引出说明对象——极昼;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分,每点1分。)
11.生物钟彻底紊乱;困顿,疲倦;睡不着;让人精神焦虑(烦躁、疯狂);让人神经系统紊乱。(3分,答出第一点给1分,其它几点每点0.5分。)
12.写出了南极科考人员对__的渴望(对生命的渴望)。 (2分)
13.生命的历程不是一帆风顺的,有顺境也会有逆境,我们要有一种平和的心态去坦然面对,遭遇逆境不垂头丧气,遇事顺利不忘乎所以。 (3分,意思符合即可。)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3~15题。
松鼠不敢下水。有人说,松鼠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做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松鼠跑跳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跳。它们的瓜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要是被人家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不高兴的恨恨声。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既宽广又坚实,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上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可以使雨水向四周流去,不落在窝里。
13.概括说说选文第一段分别从哪几个方面突出了松鼠乖巧的特点。(3分)
14.选文第一段介绍松鼠时,还写到了山鼠和黄鼠狼,有什么作用?(2分)
15.以第二段中的画线句子为例,说说选文说明语言的特点。(3分)
[f80158f495d756b1.jpg]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3-14题。
萤火虫
最令人感到兴趣的萤火,是从哪里来的呢?在科学上的研究,以前有人以为是某种发光性细菌与萤火虫共栖的缘故。但近来经过详细的研究,确定并没有细菌的形迹可寻,还是说它是一种化学作用来得妥当。这种发光器的构造,随萤的种类和发育的时代而不同。幼虫和蛹大抵相似,而成虫普遍位于尾端的腹面,表面是一层淡黄色透明质硬的薄膜,下面排列着多数整齐的细胞,形成扁平的光盘,细胞里有多数黄色细粒,叫做“萤火体”,遇着氧气就起化学作用而发光。这些细胞的周围又满布毛细管,毛细管连接气管能送入空气,使萤火体可以接触氧气。又分布着许多神经,能随意调节空气的输送,所以现出忽明忽暗的样子。与发光细胞相对的还有一层含有多数蚁酸盐或尿酸盐的小结晶的细胞,呈乳白色,好似一面镜子,能够把光反射到外方。
萤火不含赤外线和紫外线,所以只有光而没有热,是一种理想的照明用的光。但现在的人类还不能明白这些荧光体的内容;既不能直接利用它.也不能仿照它的化学成分来制出一种人造的萤火。人类所能利用的,在历史上有晋代的车胤,把它盛在袋里,以代烛火读书。在外国,墨西哥出产一种巨大的萤火虫,胸部有两个大发光器放绿色的光;腹部下面也有一个发光器放绿色的光放橙黄色的光,两色相映,极为美丽,妇人把它簪在发间,作为夜舞时的装饰品。还有,就是作为玩耍而已。至于在萤火虫的自身,藉此可以引诱异性,又可以威吓敌害,对于它的生活上是很有意义的。
——节选自贾祖璋《萤火虫》
13.作者说,成虫的发光器“普遍位于尾端的腹面”,请结合文章内容举例说明“普遍”一词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说,“萤火不含赤外线和紫外线,所以只有光而没有热”。请据此推断“赤外线和紫外线”的一个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7bf816e8440a1a8.jpg]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5-17题。(6分)
迎接氢能时代的到来
①能源是人类的一个大问题,世界曾经发生过的许多战争,归根结底就是争夺资源,其中能源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每次中东地区一打仗,石油的价格就猛涨。目前,在世界上的一次性能源中有40%是由石油提供的。所谓一次性能源,就是消耗了不再有的能源。而科学家预测,到了21世纪中期,人类就将面临石油危机。
②烧完了石油和煤,接下来我们应该烧什么?这不仅是老百姓关注的问题,更是科学家们关注的一个大问题。在19世纪以前,世界各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还很落后,人们使用的燃料都是固体的燃料,一部分是天然的木材,一部分是从不深的地壳里挖掘出来的煤炭,这样的时代叫固体燃料时代。人类进入20世纪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地下挖掘技术发达起来,煤和石油更容易开采了,尤其是大型油井开采技术十分成熟;另一方面,新的交通工具和大型工厂的出现,使得人类对石油的需求量也增多起来。这两方面相互促进,使得人类对石油的开采越来越厉害,石油的产量越来越高,人类进入了液体燃料时代。煤和石油虽然在地下经历了亿万年的积累,然而终将有消耗殆尽的时候,而且已经为时不远了。所以科学家提出,21世纪将是燃气时代。
③21世纪前半期,人类将以天然气为主要能源。一方面,天然气的资源暂时还比较丰富;另一方面,天然气也比石油和煤更环保一些。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占主流的能源还是煤和石油,然而它们的燃烧带给世界的是酸雨和全球气候变暖等恶果。天然气是最干净的化石燃料,其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仅为石油的70%。天然气的储藏量也相当大。
④然而比起氢气来,天然气的环保效果就差远了。纯净的氢气不仅发热量高,而且燃烧后一点也不污染环境,不仅不会产生有毒废气,而且不会产生导致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它的惟一产物是不对环境产生污染的水。氢气是可再生的燃气资源,它可以通过分解水来获得,它的产物又是水,所以氢气简直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能源。既然这样,我们以前怎么就没有想到使用它呢?说到底这是个成本问题,由于现在分解水获得氢气的技术还不是很完善,故燃烧氢气的成本比石化燃料要高得多。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制造氢气的成本会越来越低。
⑤研制环保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业的主攻方向。一些规模较大的国际汽车集团为了在产品的核心技术方面保持领先,在环保汽车产品的开发方面下了大力。利用氢气制造的氢动力燃料电池可作为汽车的动力来源,氢燃料电池是利用氢和氧(或空气)直接经电化学反应产生电能的装置。在底特律举办的2002年国际车展上,通用汽车公司“自主魔力”氢动力概念车首次亮相。由于汽车须解决环保问题的迫切性,将很可能使得氢燃料时代提前到来。科学家预测,从2020年开始,将在天然气中加入15%的氢,到21世纪后期,人类将慢慢过渡到使用纯净氢气的时代。
15.请根据文中相关内容说说什么是“燃气时代”。(1分)
16.请说出文章第③段中画线句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2分)
17.阅读第④段,说说氢气作为一种新能源有哪些优点。(3分)
[b6d14b5988f1ef88.jpg]
[fb576e0d8ea12d73.jpg]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21-26题(14分)
PX真相
①从地方新建Px项目引起争议,到清华学子捍卫PX低毒性的科学常识,一时间PX再
次成为大家议论的热词。PX究竟是什么?PX是否有传说中那么__,为何总是惹争议呢7
②Px是para - xylene的缩写,中文学名“对二甲苯”,常温下是一种液态存在、无色透
明、气味芬芳的芳烃化合物。
③在整个石油化工行业,PX算相对安全的。包括美国澳大利亚在内的许多国家,都不
把Px列为危险化学品,欧盟也仅仅把它列为有害品。
④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PX定义为“第三类致癌物”,即现有的证据不能[来源:zzs@te#^&*p.com]
证明其对人类致癌,同列入“第三类致癌物”的还有我们经常接触到的咖啡和咸菜。
⑤虽然缺少对人体致癌性的证据,但这并不表明PX完全无毒。国际化学品安全说明书
显示,PX属于低毒化学物质。如果用“半数致死剂量(LD50)”的方法进行准确衡量,PX
的大鼠口服LD50为5克/千克,酒精和食盐的LD50值分别为7.06克/千克和3克/千克。
也就是说,PX本身毒性低于酒精,但高于食盐。
⑥作为一种低毒类化学品,PX的主要危害还在于它的易燃性,而实验证明,PX的易燃性比乙醇弱,乙醇的爆炸范围也要比PX宽。[来%源:@z~&zstep#.com]
⑦欧盟之所以把PX列为有害品,是因为当人体吸入过量PX时,对眼部厦上呼吸道有[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刺激作用。相关医学资料也显示,长时同接触PX,也可能导致头痛、烦躁、抑郁、失眠、
疲劳等症状,严重者可以造成短期记忆障碍。
⑧在现代生活中,PX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其用途极为广泛,已经渗透到我们
生活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
⑨商场里琳琅满目的服装和色泽靓丽的床单、窗帘,很多都是用涤纶制成的,而涤纶在
成为纺织品之前,要经过“PX-PTA-涤纶”的历程。目前全球生产的3000多万吨PX.绝
大部分成了涤纶的原料,可以说正是PX的“孙子”满足了我们对于服装色彩、光泽、薄
犀、透明度等更多的要求。
⑩PX不仅与人们的衣着有关,它也是可以直接入口之物,生病时吃的胶囊,年轻人喝
的可乐、汽水、果汁的塑料瓶子都是以PX为原料制成的。[来源:*中#教&@网~]
⑩Px和人们的住也紧密相关。老百姓装修房子时需要用到油漆涂料, PX正是油漆的溶剂。
⑥如今人们出行多以汽车代步,PX不但是汽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产高品质汽油
的必需品。汽油中Px的占比加大,能够降低汽油中的硫含量,提高汽油中的辛烷值,从而
缓解许多城市的雾霾之苦。
⑥我国已成为最大的Px消费国,但近两年国内Px的短缺情形愈加明显. 2013年国内[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PX自给率已降至47%,削弱了我国化工业和纺织业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
⑩国内新建Px项目的争论似乎从来没有停止过。争议背后有着多层的原因。
⑥一方面,公众对PX缺乏理性的认识,将PX妖魔化。许多人误以为PX剧毒、致癌、
危险性高,或是将PX与毒性很强的苯混淆。另一些普遍存在的疑问是Px是发达国家淘汰
到发展中国家的,而且国外就算要建设PX项目,至少也要距离居民区一百公里。.实际上,[来源:zzst&ep#@.c^o%m]
PX的主要生产国除了中国、韩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外,美国也是PX的生产集中地。同时[来@源:zz*ste%^#p.com]
国外的PX产区往往与居民区“亲密接触”,日本NPRC烁厂与居民区仅隔了一条高速路。[来~源^*:&中教%网]
⑩另一方面,PX项目相关决策程序的不透明、不公开更是加深了公众心里的不确定性。
人们的恐惧易被放走,谣言乘虚而入,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恐慌。
⑩争议之外我们要看到,Px是化工行业中上游非常重要的产品,产业链条长,对拉动
就业、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等有积极意义。[来*@源:zzs^te%p.~com]
(选自2014年5月9日《钢联资讯》)
21.第①段中的问句有何作用?(2分)
22这篇文章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1分)
23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明了什么?(3分)
24下面两个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互换吗?为什么?(3分)
①目前全球生产的3000多万吨默,绝大部分成了涤纶原料。
②生病时吃的胶囊,年轻人喝的可乐、汽水、果汁的塑料瓶子都是以PX为原料制成
的。
25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我国新建Px项目的必要性。(3分)
[来源:zzs%t&ep^.co@m#]
26如何解决类似PX项目争议的问题,(2分)
[www.zz^*&st@#ep.com]
21 (2分)引发读者的思考,提示F文说明的内容。
22(1分)逻辑顺序
23(3分)列数据,作比较。(只答“作比较”亦可)PX属于低毒类化学物质。
24(3分)不能互换。因为两者所表示的范围不同,互换后说明的内容与事实不符,缺乏科学性。
25(3分)①PX是·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其用途极为广泛。②我国已成为最大的PX消费国,但近两年国内PX短缺情况明显+削弱了我国化工业和纺织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③PX是化工行业中上游非常重要的产品,产业链条长,对拉动就业、带动其它产业发展等有积极意义。
26(2分)①普及科学常识②决策要透明、公开。
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12分)
能藏善跑的草兔
①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和华中的广大地区,生活着一种野生哺乳动物——草兔。
②草兔的体型较大,体长约40~68厘米。身体背面毛色由沙黄色至深褐色,通常带有黑色波纹;体侧面近腹处为棕黄色;耳长10~12厘米,耳端有窄的黑尖;尾长7~15厘米,尾背有显著的黑色斑。
③草兔的食性简单,以各种植物的茎、叶、根和种子为食。春夏之际,它们食植物的幼苗;秋季,以植物种子为食;冬季,大雪封山,草兔只得扒开厚厚的积雪,寻找埋在下面的植物茎根充饥,有时还啃食树皮。
④草兔的周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捕食者。在过去,狼和狐狸都曾是草兔的重要天敌,但现在大部分地区的狼和狐狸都已经灭绝或非常稀少,人成为它们最常遇到的也是最令它们恐惧的天敌。
⑤在与捕食者的长期周旋中,草兔练就了一身避敌的好“兵法”。
⑥草兔善于隐蔽。春末至秋初,草兔以葱郁的植物为天然庇护,在农作物、草丛、灌木丛和幼林等隐蔽处自由穿梭。秋末至翌年初春,树木落叶,百草凋零,它们会用前爪迅速挖掉草丛或灌木丛里面的杂草,形成一个浅浅的、有少许松软浮土的临时巢穴。巢穴长约30厘米,宽约20厘米,刚好可以容草兔藏身。临时巢穴正前方的枯草已被草兔压断或折断,视野开阔;两侧和后方的植物保持完整。遇到强敌,草兔就在这种巢穴中躲藏不动。由此可知“兔子不吃窝边草”的深意。
⑦通常,草兔的活动路线较为固定,久而久之便可形成“兔道”。它们在草丛、灌木间踩出仅比一只成人鞋稍宽的小道。有趣的是,每只草兔都有自己固定的活动区域,行走路线很少与其他个体行走路线完全重合。这样出行不仅节省体能,还便于它们快速躲避天敌的追捕。
⑧遇到天敌时,草兔往往选择适宜的路线逃跑。它们的前肢短,后肢长,适于在平地或缓坡奔跑。受到惊扰时,草兔会尽量向地势较高处奔跑;若有人阻挡,它们往往会绕道迂回奔向地势较高处;无法绕过时,便向一侧奔跑,很少选择直接冲向下方的路线。跑起来,它们两耳紧贴颈背,躲树木,跃小坎,一路狂奔,如履平地。
⑨到了繁殖季节,草兔体内激素的急剧变化,使它们暂时“忘记”了环境中存在着的虎视眈眈的捕食者,进入一种近乎癫狂的状态。据资料记载,草兔每胎产仔5~8只,可谓“兔丁兴旺”。较强的繁殖能力,使草兔家族千百年来虽历经风雨却仍然繁盛不衰。
(文/姜雅风,有改动)
14.文章从草兔的分布、____ 、___ _、避敌能力和____ 等方面说明了草兔的特点。(3分)
15.草兔避敌的“兵法”有哪些?请分条概括。(3分)
16.第⑦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7.说说第⑨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14. (3分)体貌、食性、繁殖
15.(3分)善于隐蔽;踩出“兔道”,快速躲避;选择适宜的路线逃跑
16.(3分)作比较,(把兔道的宽度与成人鞋的宽度作比较),突出“兔道”之窄。
17.(3分)“兔丁兴旺”说明了草兔产仔多,繁殖能力强,增强了说明文语言的趣味性(生动性)。
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12分)
说说马儿们的那些事儿
郭耕
①马,是一种哺乳动物,分类上属于奇蹄目马科。马科约十种,即亚洲野马、欧洲野马、亚洲野驴(蒙、藏两种)、非洲野驴(索马里、努比亚两种,非洲野驴是家驴的祖先)、斑马(包括细纹、格氏、查氏及山斑马)和一种1860年才灭绝的马科动物:斑驴。
②马的起源是在六千万年前恐龙消失的新生代,最早化石记录现于美洲,那时的马叫始祖马,身高不足30厘米,大小如狗,出没于灌丛,这不禁令人想起一个词“犬马之劳”。经过几百万年的演化,成为体态渐高的中新马。又经几百万年进化为上新马,这是因1200万年前的上新世得名,这时的马已经有100厘米高,并从三趾变为单趾。又经约五百万年的进化,上新马继续长个,发达的中趾成为蹄子,身高达到140厘米,成为现代马的直系祖先:真马。
③由于气候的异常,特别是地球的冰川活动,原始的马科动物逐渐从白令陆桥西移至东半球的欧亚大陆,西半球的马却绝迹了。真成了“马挪活,树挪死”。活跃于欧亚大陆的野马,开始在欧亚大陆发展并与古人类相伴。据考古学记录,地球上曾生存过的马达百种之多。到人类进入青铜器时代,它们就剩最后的两个种类:灰色的欧洲野马和黄色的亚洲野马。
④古人为果腹而猎马,马肉、马乳、马皮,都可维持生命,甚至“马革裹尸”。他们凭智慧而捕马,或集体驱赶轰下山崖,或制作陷阱及假人诱捕。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约8000年前,才开始对欧洲野马进行驯化,世界上最早的驯化马见于俄罗斯基辅的旧石器遗址,中国最早的驯化马记录出土于龙山遗址。之所以对马进行驯化,是由于猎杀的压力,自然界的马越来越少,约公元前6000年,世界上不同地区的人开始不约而同地控制马这种动物,当然,驯化之初,人类的目的主要是吃肉。大约公元前1000年,即3000年前,人类才跨上了马背。“马力”对人类外力的强化和弥补,使人类突破了自身行动的界限,改写了人类的时空概念。在西方,马匹开辟了一个时代:骑士时代;在东方,成就了一个帝国:蒙古汗国,成吉思汗的骑手纵横欧亚,在马背上打下一个帝国。
⑤驯化的成功,还取决于马这种动物自身的特殊性。马的食物是草,与人无争,随遇而安;繁殖、配种、选育都容易,全球的驯化马的品系达300种之多。人马的结合,是上天给予的完美配合,是动物驯化史上的一个奇迹。法国博物学家布丰说:“人类对马的驯服,不愧是最高贵的征服。”
(选文有改动)
14.本文说了马儿们的哪些“事”?请分条概括。(3分)
15.简析第②段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3分)
16.为什么说“人马的结合,是上天给予的完美配合”?(3分)
17.本文语言准确周密,请以具体词语为例加以分析。(3分)
14.(3分)(1)马的分类 (2)马的起源、进化 (3)人类对马的驯化(马与人类的关系) 15.(3分)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马进化的历程之长、/身高及肢体结构的变化。
16.(3分)迫于果腹(猎杀)的压力,人类开始驯化马;/马与人无争、容易繁殖等特殊性,使其更易被人类成功驯化;/当马成为人类工具时,马力强化和弥补了人类的外力,使人类更强大。 17.(3分)示例:第③段“据考古学记录”,/交代了“达百种之多”这一数据的来源,增加了可靠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其他如“约”“大约”“主要”等符合要求的词语均可)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8-10题。(8分)
手机是条“贪吃蛇”
①过去的10多年里,随着技术进步,手机已经越来越神通广大。它就像当年那款游戏中的“贪吃蛇”,在通话的“本能”之外,已经吃掉了演播上游戏机、卡片式相机,MP3音乐播放器、电子词典和录音笔等设备,现在,它又咬住了电子导航、移动支付等猎物,彻底改变了一些产业的形态,让卡西欧等老牌公司掘失惨重。
②个人用品也成了这只贪吃蛇进攻的目标,手环、手表、眼镜一类可佩戴设备,大有被它吞噬的趋势;就连牙刷这样的生活必需品,也被它叼进了嘴。最近,已经有生产商推出了一款电动牙刷,可以根据使用者刷牙时对手柄的压力,采集口腔中每颗牙齿的信息,在手机上生成牙齿情况的全息图,并定期生成牙齿情况报告,提出健康建议,甚至帮助使用者与牙医进行信息交流。
③手机已经进化成为社交生活的路由器,人们日惯了通过电话或微信联系,甚至离开它就无法正常沟通,手机依赖症和交流恐惧症开始在人类社会蔓延。
④手机,看上去已经无所不能。当客厅里的电视、书房里的电脑、卧室里的睡眠记录仪、盥洗室里的牙刷,乃至车库里的车辆都被手机一一攻克后,谁会是电子设备们最后的堡垒?
(选自《财经国家周刊》2014年第7期,有删改)
8.根据选文,说说手机的发展带来了哪些方面的影响。(3分)
答:
9.选文第②段主要运用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答:
10.第④段中加点词语“看上去”能否去掉?请说明理由。(2分)
答:
8.①彻底改变了一些产业的形态。②个人用品也成了它进攻的目 标。③手机已经进化成为社交生活的 路由器。
9.打比方;举例子。形象具体地说明了个人用品也成了手机进攻的目标。
10.不能。因为“看上去”是从表面现象而言,也许实质并非如此,说明手机“无所不能”还不是绝对的。
阅读《看云识天气》选段,回答问题。
(1)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2)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影子依然很清晰。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这就成了卷积云。卷云和卷积云的位置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映着温和的阳光,云块四周散发出金黄的光辉。积云都在上午开始出现,午后最多,傍晚渐渐消散。在晴天,我们还会遇见一种高积云。这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
(3)当那连绵的雨雪要来临的时候,卷云聚集着,天空渐渐出现一层薄云,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这种云叫卷层云。卷层云慢慢地向前推进,天气就要转阴。接着,云越来越低,越来越厚,隔着云看太阳和月亮,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这时的卷层云得改名换姓,该叫它高层云了。出现了高层云,往往在几个钟头内便要下雨或者下雪。最后,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这种新的云叫雨层云。雨层云一形成,连绵不断的雨雪也就开始下降。
(4)夏天,雷雨到来之前,在天空先会出现积云。积云如果迅速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就变成了积雨云。积雨云越长越高,云底慢慢变黑,云峰渐渐模糊,不一会儿,整座云山崩塌了,乌云弥漫着天空,顷刻间,雷声隆隆,电光闪闪,就会哗啦哗啦地下起暴雨来,有时竟会带来冰冰雹或者龙卷风。
16.选文中没有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
A.作诠释 B.作比较 C.分类别 D. 打比方
17.对(3)(4)小节说明的中心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B. 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
C. 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D. 卷层云、高层云、积云、积雨云的演变过程。
18.对选段内容的理解和表示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的语言特点是既通俗易懂又生动形象。
B.“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一句意在
说明卷云的特点“很薄”。
C.第(2)节的说明结构是先分后总。
D.“像棉花团似的白云”是从形态的角度说明积云的特点,“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是从位置的角度说明积云的特点。
19.对第(2)小节的说明顺序归纳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从主到次,从少到多。B.从高到低,从稀到密。
C.从主到次,从稀到密。D.从高到低,从少到多。
16、B 17、C 18、B 19、B
阅读下文,完成13~16题。(15分)
①所有动物的神经系统都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功能。②最明显的就是运动控制和感觉分析。③人类大脑与众不同的是,它能够学会很多比较专门的活动技能。④最突出的例子就是语言,没有一个人一生下来就懂某种语言,而实际上每一个人都能学会说话和听懂别人的话语。⑤各民族的人都可以学会阅读和书写。⑥在人类中,音乐也带有普遍性,没有受过专门训练的人也会分辨和重复不少乐曲。⑦与此相似,几乎每一个人都能画简单的图形,而且进行精确复制的能力也并不鲜见。
人脑的这些高级功能中至少有一部分是由神经网络控制的。一百年前人们就已知道,人脑皮质中至少有两个区域对语言能力至关重要,它们似乎完全是按照言语信息处理过程的需要而构成的。颞(niè)叶内下侧表面的某些组织,包括海马状突起,明显地对于长时记忆必不可少。在某些情况下,神经系统功能的专门化很强。在人脑皮质两侧各有一个区域专管脸形辨别。其他智力活动大概也与各个专门的神经系统相联系。
人脑的另一个特性是,它的两半球有各种功能的分工。人脑功能不是完全对称的,这一点可以从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中举倒说明。大多数人惯用右手,而右手是左脑控制的。语言能力也基本上由左脑控制。由于这些原因,大脑左半球曾被认为是控制性的,而右半球是服从性的。近年来,这个概念已被修正,因为人们越来越清楚,大脑两半球各有其特殊的功能,由右脑控制的有音乐才能和复杂视觉图形的辨别能力等。右脑对感情的表达和分辨也更为重要。
13.本文第一段层次划分最合理的一项是(3分)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14.下列说法,与文意完全相符的一项是(3分)
①人和动物都具有运动控制能力
②语言能力是左右脑共同控制的
③并非每一个人都具有精确复制图形的能力
④有些人分辨乐曲不需要接受专门训练
⑤人类会读写、懂音乐、能画图这些功能完全是由神经网络控制的
⑥感情的表达与分辨是右脑控制性的表现
A.①④⑥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15.“这个概念已被修正”一句中“这个概念”是指
(4分)
16.从全文看,人脑的主要特性有两个:一个是“它的两半球有各种功能的分工”;还有一个是: (5分)
13.C14.D
15.“这个概念已被修正”一句中“这个概念”是指人脑左半球是控制性的,右半球是服从性的。
16.从全文看,人脑的主要特性有两个:一个是“它的两半球有各种功能的分工”;还有一个是能够学会很多比较专门的活动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