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低碳生活处处可为(冯云)
①面对环境的恶化,科学家都鼓励人们过低碳生活。那么,什么是低碳生活呢?
②低碳生活涉及碳足迹,碳足迹表示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的碳耗费量,是测量某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指标。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费一瓶普通的瓶装水,会因它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而带来第二碳足迹。碳足迹越大,说明你对全球变暖所要负的责任越大。碳足迹越小,说明你对环境的保护做出的贡献越大。
③就个人而言,每个人可以从自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尽量减低碳足迹,选择低碳生活。例如,少开一天车,少吃一顿肉食大餐,少用一次性筷子,少开一盏灯等等,都可以减少碳足迹;甚至用餐做菜时选择烹饪方式也可以减少碳足迹。以土豆为例,用烤箱烘烤土豆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用锅煮的要多,而用锅煮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比微波炉做产生的多。所以,用微波炉做土豆就是一种更好的低碳生活。
④另外,棉布衣服与化纤衣服,爬楼梯与坐电梯,走路与开车等等,都是前者是低碳生活,后者是高碳生活。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所以应当选择棉布衣服。在家居用电上,使用风电或水电等清洁能源产生的碳排放会比使用热电低。在交通出行方面,小排放量汽车在同距离时碳排放量较少,应大力推广小排量节能环保型汽车。
⑤尽管低碳生活值得提倡,但是,由于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人们不时会进入高碳生活。这时就应当对自己的高碳生活进行补偿。这种补偿就是所谓的碳中和。这种补偿就是碳中和。碳中和指的是,人们可以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生产)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过高,则可以通过植树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吸收掉,或者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个人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以达到降低温室效应的目的。可以说,碳中和就是人们对自己高碳生活的补偿。
⑥因此,人类的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1.本文围绕“低碳生活处处可为”谈了哪几个方面?请简要概括。
答:
2.“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一句中为什么连用两个“更多的”?
答:
3.第③段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
4.从全文看,文章主要内容是介绍“低碳生活”,但为什么还要谈“高碳生活”?
答:
1、两个方面:一是什么是低碳生活,二是如何做到低碳生活
2、突出生产化纤衣服比生产棉布衣服消费的石油和能源多,从而排放的二氧化碳也相应增加。
3、举例子,作比较。突出强调用微波炉做土豆是一种更好的低碳生活。
4、形成对比,强调低碳生活与高碳生活的区别。
人类只剩7年时间拯救地球
①英国著名自然灾难专家、世界知名环境科学家比尔•麦克古尔在其新书《7年拯救地球》中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观点:那就是人类如果不立即采取行动,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那么2015年将成为地球命运的转折点。如果地球温室气体排放在这7年时间中无法得到控制,那么地球将在2015年7月进入不可逆转的恶性循环中,人类将被气候变暖引发的一系列大自然灾难所吞噬!
②麦克古尔教授在书中称,从现在开始到2015年,人类只剩下有限时间来减少有害温室气体的排放,如果人类的努力失败,那么地球将面临6500万年前小行星撞地球造成恐龙灭绝以来最大的灾害威胁。
③麦克古尔教授说:到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必须减少50﹪到80﹪。要做到这一点, 温室气体的排放必须在2015年前就达到稳定状态,然后逐年下降。但这样仍然不够,如果人类不主动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即使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90﹪,仍无法阻止危险的气候变暖。
④麦克古尔教授称,地球目前的气候距100万年来最暖温度相差大约1摄氏度,如果人类烧光地球上剩下的其他化石燃料,那么地球的温度还将上升13摄氏度,当前的情况表明,自然环境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这种治理也将不是一人一国之力可以完成的,是需要世界各国协同一致、共同面对的。
1.麦克古尔认为人类拯救地球应采取什么行动?
2.第三自然段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试举例分析其作用。
3.最后一段中“地球目前的气候距100万年来最暖温度相差大约1摄氏度”,句中“大约”能删去吗?为什么?
4.根据麦克古尔的观点,请你提一条拯救地球的具体措施,并简要说明理由。
①措施
②理由
1.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排放。(或“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2.列数字。如“到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必须减少50%到80%。”,具体说明拯救地球应立即采取行动。(或“具体说明了排放量减少的程度”也可。)
3. 不能,因为“大约”表明温差是约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或:如果去掉“大约”就表明是确数1摄氏度,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只答“不能去掉”不给分;答“不能,因为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没有具体分析给1分)
4.示例1:少开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示例2:多植树,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天上有个“北斗”地上自由“行走”
①北京时间10月25日23时33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划破夜空,成功地将中国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转移轨道。
②这是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它将与先期发射的15颗北斗导航卫星组网运行,形成覆盖亚太大部分地区的服务能力。根据计划,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于明年初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提供正式服务。
③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对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保障国家安全等许多方面,无疑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但是,对于老百姓来说,北斗距离我们的生活是远还是近?其影响又有几何呢?
④从定义上来说,卫星导航是利用导航卫星发射的无线电信号,求出载体相对卫星的位置,再根据已知的卫星相对地面的位置,计算并确定载体在地球上的位置的技术。简单地说,就是利用天上的卫星,准确地知道地球上某地某物的位置。就我们的生活而言,常用的百度地图、驾驶路线导航、大众点评的美食定位等等都是基于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
⑤对于古代皇帝来说,管理疆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算有日行千里的宝马通风报信,但是广袤疆土上发生的大小事情还是很难及时传达到皇帝那里,并及时进行处理和回复。但是现在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和应用,就让我们可以随时知道世界另一端发生的事情了。
⑥全球第一个卫星导航系统由美国建立,在1967年开始民用。卫星导航系统概念的提出已有30年,但卫星导航全球性大众化民用刚刚开始,真正应用只有十来年。
⑦通常卫星导航的应用市场可以分为三大方面:专业市场、批量市场和安防市场。而有很多应用是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比如徒步旅行者、野外工作人员和户外活动者现在常应用袋式GPS定位器,配上电子地图,可以在草原、大漠、乡间、山野或无人区内找到自己的目的地。还有城市中车辆的监控管理、汽车导航与信息服务、行驶路线规划等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再比如,我们现在使用的车载报警装置、车载防盗装置、车载导航装置等等,都使用了卫星导航系统。
⑧也许有人要问:现在我们出门用手机搜地区、搜路线这么方便,已经有可以使用的系统了,为什么还要花大力气研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呢?
⑨殊不知,虽然现在的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上已经成熟,但使用的都是外国的技术和设备,在中国国内导航市场,美国的GPS更是占据了95%以上的市场份额。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CNSS),是继美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对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保障国家安全等许多方面,都具有十分重大和特殊的意义。
⑩短短8年时间,中国完成了16颗导航卫星密集发射的壮举。经过一段时间组网调试运行后,系统将具备稳定连续地覆盖包括中国在内的绝大部分亚太地区的服务能力,为用户提供定位、导航、授时以及短报文通信等服务。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 它有 及短报文通信的功能。
2、阅读全文,说说本文的题目“天上有个北斗地上自由行走”好在哪里。
3、我国花大力气研究诶都卫星导航系统的原因什么?
4、第⑦段中的画线句子援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5、第⑩段中加点词语能删去?为什么?
1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定位、导航、授时
2①指出了本文的说明对象及其一般作用;②语言生动、形象,读起来朗朗上口。
3因为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对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保障国家安全等许多方面,都具有十分重大和特殊的意义。
4举例子;有力地说明了卫星导航的应用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5不能删去;“稳定”“连续”两个词语强调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高质量的服
务,体现了说明文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如果删去,则无这样的表达效果。
组装生命
⑴就像我们小的时候一遍又一遍拆散收音机,终于有一天,我们开始购买零部件,尝试自己组装一台与众不同的收音机。科学家们也希望能够“组装”出自然界不存在的具有预期功能的生命系统。
⑵合成生物学一词最早出现于1911年,而真正发展成为一门学科则是在2000年。2002年,科学家制造出了历史上第一个“人造生命”——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质炎病毒。
⑶合成生物学研究的典范之作,则是采用合成生物技术生产青蒿素。这种抗疟疾良药一般通过植物来提取,但产量很低,成本也高。科学家将来源于青蒿的紫穗槐(青蒿酸)合成酶基因和一些相关的酵母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并成功改造了酵母甲戊酸途径,大量生产出青蒿素的前体。
⑷合成生物学真正引起关注,始于美国分子生物学家文特尔的实验。文特尔和他的团队合成了草状支原体的DNA,然后将它移植到山羊支原体的细胞中。经过成千上万次尝试,新注入的基因组织终于成功取代了原有的基因组,细胞产物都是草状支原体的产物,新细胞开始生长、繁殖成为一代又一代的人造生命。这一过程,体现了合成生物学的标准工作模式。
⑸绿脓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能够借助“群体感应”来识别同类菌株。绿脓杆菌素是由绿脓杆菌产生的一种毒素,用于抑制同种细菌的大量生长。当经过改造的大肠杆菌“潜伏”到大批绿脓杆菌群体中后,事先安置在大肠杆菌中的大量绿脓杆菌素被释放,杀死周围的绿脓
杆菌,实验验证,这种细菌能杀来99%的绿脓杆菌。在新型抗菌药物严惩匮乏的今天,科学家
对顽固的耐药菌几乎已是无计可施,类似的研究似乎能带来新的启发。
⑹随着石油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逐步恶化,人们想到了利用生物质为原料生产能源的办法。《自然》杂志报道,美国能源部联合生物能源研究所使用合成生物学方法,改造了大肠杆菌和一个酿酒酵母的菌株,使之可以生产没药烯——没药烷的前体。作为燃料,没药烷不具有与D.2生物柴油几乎相同的属性,而且由于特别的分支和循环化学结构,它的冻结点和浊点更低。修改细菌使之直接大规模制造高级生物燃料,已经成为更方便且性价比最高的方法。
⑺合成生物学的各种成就,可能在不远的未来,能够解决很多目前人类难以处理的问题。当然,在人为改造生命的过程中,这些本不属于自然界的生命和相关技术,万一从实验室泄露出来,人类或许会很难应付。但是我们不应该也不能阻止科学的发展,应该对科学研究予以规范,让科技真正给人类带来进步和发展。
1.阅读⑶⑷段,在下面的括号里的横线上补填合适的词语。(每空不得超过6字)
合成生物学的标准工作模式分为以下几个主要的步骤:
( )基因组→将新基因组( )→使其顺利成为期望的产物( )
2.第⑸段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实验验证,这种细菌能杀来99%的绿脓杆菌。
答:
3.第⑹段的画线句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作为燃料,没药烷不具有与D.2生物柴油几乎相同的属性,而且由于特别的分支和循环化学结构,它的冻结点和浊点更低。
答:
1.合成;植入 异种细胞
2.示例一:不可删去。因为“实验验证”交代了经过改造的大肠杆菌来杀绿脓杆菌的效果这
一资料的来源,突出了资料的可靠性、权威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运用的科学(准确、严密),
所以不能删去。
示例二:不可删去,如果删去“实验验证”,那么经过改造的大肠杆菌来杀绿脓杆菌的效果这一资料的来源可靠性就会受到质疑,所以不能删去;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运用的科学(准确、严密)的特点。
3.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没药烷和D2生物柴油从能效方面进行比较,突出没药烷有冻结
点和浊点更低的优势,说明合成生物学技术在能源方面的研究、应用极具意义。
人脸识别技术的新发展
刘 露
①《谍中谍4》中有一些令人炫目的场景:身在茫茫人海中,一眨眼的功夫已被潜藏着的对手认出,随即被盯梢;对手迎面走来时,你的手机立刻发出嘀嘀的报警声,上面已经显示他的姓名和信息……我们不禁要问:这是真的吗?事实上,这些情景不仅仅是电影特技,人脸识别技术已经让科幻成为现实。
②人脸识别的过程其实并不复杂。首先是人脸检测,即判断输入图像中是否存在人脸,如果有,便给出每个人脸的位置、大小;其次是面部特征定位,即对找到的每个人脸,检测其主要器官的位置和形状等信息;最后进行人脸比对,根据面部特征定位的结果,与数据库中人脸对比,判断该人脸的身份信息。这种生物识别技术与传统的身份鉴定方式相比,有着自身的特点。人脸识别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识别过程精度高、速度快,运用起来就更具保密性和方便性。
③硬件设备方面,苹果正在研究一些方法让用户使用人脸识别技术方便地开关和控制电子设备。这种技术最终会让iPhone和iPad具备人脸解锁功能。联想在新款的笔记本电脑上也配备了人脸识别技术,凭借这种技术,笔记本电脑的主人在登录系统时,就可以免去输入密码的麻烦而直接进入系统。
④网络应用方面,尤其是社交网络应用,很多社交产品开始利用人脸识别使影像信息和用户的社交网络个人资料连接起来。使用人脸识别技术,让普通用户的面孔直接与网站上的背景资料、好友关系匹配。
⑤腾讯推出了“搜搜慧眼”,这是一个基于人脸识别的社交产品。用户将手机切换到人脸识别模式,启动“明星脸识别”功能,“慧眼”会自动识别照相镜头中的人脸,并将之拍下来;随后,它会在网上寻找与这张脸最相似的明星的脸显示出来,并对服饰、妆扮等细节进行点评。
⑥在 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高速发展的人脸识别技术将会有更广阔的舞台来展现其价值。也许就在明天,人脸将成为我们电子生活中的重要名片和标签。人脸识别技术将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请你说说什么是“人脸识别技术”。
2.文章第①段《谍中谍4》中令人炫目的场景,侧重表现了人脸识别技术的特点。
3.“之前,人脸识别大多用于门禁识别或公安机关追踪等大型应用。现在,人脸识别技术已经逐渐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比如登录电脑、方便网络社交等都可以用到这项技术。”这是从文中抽出的一段话,将其还原,正确的位置应是( )
A.①和②之间B.②和③之间
C.③和④之间D.⑤和⑥之间
4.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苹果正在研究怎样让用户在开关和控制电子设备时运用人脸识别技术。
B.联想新款笔记本电脑的主人在登录系统时不用输入密码。
C.在网上找出与照相镜头中的人脸相似的明星脸是“搜搜慧眼”的功能。
D.人脸识别技术运用前景广阔,并将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5、选文第⑥段划线句子中加点的“逐渐”一词能否删除?为什么?
1.人脸识别技术就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
2.速度快
3.B
4.C
5不能。逐渐:渐渐,慢慢地。文中说明“人们对人脸识别技术的了解和认识”是一个认识的渐进过程,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阅读
阅读下面《奇妙的克隆》选段
①一个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就可以一分为二;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能变成十株葡萄;仙人掌切成几块,每块落地就生根;一株草莓依靠它沿地“爬行”的匍匐茎,一年内就能长出数百株草莓苗……凡此种种,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无性繁殖的英文名称叫“Clone”,音译为“克隆”。实际上,英文的“Clone”来源于希腊文“Klone”,原意是用“嫩枝”或“插条”繁殖。知至今日,“克隆”的含义已不仅仅是“无性繁殖”,凡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个群体,也叫“克隆”。这种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无性繁殖”,简称无性系。
②自然界的许多动物,在正常情况下都是依靠父方产生的雄性细胞(精子)与母方产生的雌性细胞(卵子)融合(受精)成受精卵(合子),再由受精卵经过一系列细胞分裂长成胚胎,最终形成新的个体。这种依靠父母双方提供性细胞、并经两性细胞融合产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就叫有性繁殖。但是,如果我们用外科手术将一个胚胎分割成两块、四块、八块……最后通过特殊的方法使一个胚胎长成两个、四个、八个……个体就叫做无性繁殖系(也叫克隆)。
③可以这样说,关于克隆的设想,我国明代的大作家吴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孙悟空经常在紧要关头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猴毛变猴就是克隆猴。
1、语段的第一段与第二段调换一下顺序好吗?为什么?
2、语段主要运用了举例子、作诠释和引用的说明方法,试找出有关的语句(各举一例)
3、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绵羊的名字叫 。
4、孙悟空是明代作家吴承恩所著的小说《 》中的人物,与这部作品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典名著的小说是:《 》、《 》、《 》。
5、你认为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1、不好。因为第一段从人们容易理解的常见的生物现象写起,显得浅显易懂,容易吸引读者;另外第一段是写植物的;而第二段是写动物的,这是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
2、①举例子,如“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能变成十株葡萄。”
②作诠释,如“无性繁殖的英文名称叫‘Clone’,音译为‘克隆’。实际上,英文的‘Clone’来源于希腊文‘Klone’,原意是用‘嫩枝’或‘插条’繁殖。”
③引用,如“我国明代的大作家吴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孙悟空经常在紧要关头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猴毛变猴就是克隆猴。”
3、多利
4、《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
5、略(从正反两个方面谈)
【材料】
收集在这里的几篇故事,是有连贯性的,读者们别问我哪是真是假,我只要读者分享我一点缅怀童年的心情。每个人的童年不都是这样的愚呆而神圣吗?
说明文阅读
雪的功能令人惊奇 窦光宇
①从天而降的片片雪花给人们带来欢乐,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无须额外投入的清洁能源。
②专家推算,10万吨雪换算成等量制冰所需能耗,相当于1.2万吨石油。如果用来进行存雪制冷,节约的燃油为数十分可观。现在,无能耗的“雪能源”正在日本北方市民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入冬以后,人们随时把降雪积存起来,集中保管在专用的雪库里。来年夏天,把它循环往复地送入各户以达到制冷的目的。据报道,日本北海道的美呗市,最近出现了一座以存雪为制冷剂的6层空调住宅楼,这一奇特方式目前尚属世界首例。虽然一个夏天的用雪量为数不小,但美呗市每年的降雪量很大,一个冬天郊外地面积雪可厚达2米。一间雪库可积存100吨,足以满足夏天需要。
③除了制冷以外,雪还可以用于空气净化。雪的晶粒结构非常复杂,即使攥成雪团,内部的微孔仍可保持足够的空间,含有甲醛、花粉等有害物质的空气从中经过,这些化学成分就会吸附在上面,把空气流量调整至适当程度,可滤除90%以上的甲醛、花粉等有害成分。
④雪水是水经过蒸发后重新凝结而成的冰状水,是一种超软水。它不含钾、钠等矿物质,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因此,对人体有着奇妙的保健作用。对治疗红眼病、皮肤烫伤、冻伤都有效果,尤其对于轻患者,只需每三四个小时涂洗一次,可不用其他药物,45天就能痊愈。常用雪水洗澡,可以增强皮肤的抵抗力,促进血液循环,减少疾病。清纯的雪水还是一种美妙的天然饮料。研究表明,雪水中所含酶化合物比普通水多,所以当今医学界普遍认为,每天饮12杯雪水,可使血中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能防治动脉硬化症。俄罗斯的医学专家还提醒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冰结构水会日显不足,从而加速人的衰老。所以,上了年纪的人喝雪水更有好处,可以延年益寿。
⑤目前已收集到的试验数据表明,户外4米高的雪堆,盖上30厘米厚的木屑、枝叶等,到8月份仍可保持2.5米高度。同样方法,如果将雪堆改为半地下方式,按照高25米,边长100米规模堆放,可存雪20万立方米,夏天可从这里源源不断地取用,在空调或粮库恒温系统中发挥作用。来自大自然生态环境的雪,回过头来又开始为保护生态做贡献。
1本文说明了“雪”有哪些令人惊奇的功能?
2第②段中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分别有什么作用?
3请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用简洁的语言解释第④段中的“超软水”。
1制冷、空气净化、保健。
2(1)列数字,准确地说明了存雪制冷,能节约大量燃油。
(2)举例子,具体地说明了降雪积存起来可以制冷的功能。
3水经过蒸发后重新凝结而成的不含钾、钠等矿物质,具有很强的渗透力的冰状水,就是“超软水”。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植物大熊猫”——四合木
王海艺
①四合木,蒺藜科四合木属于落叶小灌木,草原化荒漠区强旱生植物,是1.4亿年前古地中海孑遗种,目前公存有1万公顷左右,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世界上称其为“植物大熊猫”。
②四合木高30-50厘米,成簇生长。根节上生有白色的毛根,有光泽或柔毛。偶数羽状复叶,叶片很小,肉质,圆润翠绿,表面有一层白毛。开白色或黄色的小花,花期5-6月。在荒原上,它的长相可算得上是植物中的“美人”。四合木果期是7-9月,果实为蒴果,四深裂,形成像四个小翅膀一样的结构,很多资料把它称为“四翅油葫芦”。有些人也把四合木称为“油柴”。这种植株含油量大,即使新鲜时也极易燃烧,当地牧民喜欢将其砍来当柴烧。近几年,由于保护措施到位,砍伐四合木的事情已经不见了,“油柴”这个词已很少被提及。四合木还是长寿植物,根据DNA检测结果,四合木的遗传多样性接近130种长寿多年生植物的平均水平。
③四合木的主要分布地乌海地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大陆性气候强烈,年均降雨量150毫米左右,地下水位很低,植物种类很少,四合木能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存活至今,堪称奇迹。
④可是这种在高温,缺少水分、氧分的极其恶劣的环境下能够成功存活的孑遗植物,在水分、氧分充足,温度、阳光适宜的环境下,却难以适应。【甲】1999年,昆明世博园种植了四合木,其他的植物来到这四季如春的好地方,都显出超常的生机,只有四合木竟然枯萎了!
⑤【乙】四合木是为数不多的能在强干旱地区生存的植物,固沙效果很好,沙子飘落至四合木生长的地区,都会在植株下方不断堆积,最后形成像小沙丘一样的小山包,对我国沙漠治理具有突出的意义。
⑥【丙】四合木成为濒危植物有诸多原因。四合木主要以种子进行繁殖,但平均每年正常开花植株占植株总数的11%,由于干旱和盐碱,种子发育和萌发常受到抑制,故其中又只有1%的种子能够成熟繁殖。其自身的这些特性决定了它的繁殖和更新速度都非常缓慢,而羊的啃食、当地居民的砍伐又导致四合木数量不断减少。但与山羊剪刀般的嘴巴和当地居民的砍柴刀相比,大量工厂的建设,给四合木带来的破坏远远要严重得多。上世纪的九十年代初,四合木分布区便利的水利、交通、丰富的矿产以及低廉的地价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进驻,大片四合木连同它生长的地皮被铲平,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厂房,而这些工厂对环境污染严重。这些都给四合木带来了毁灭性的破坏。
⑦近年来,沙漠已越过了黄河,乌海成了沙尘暴的必经之路。【丁】一系列环境教训使乌海人认识到了环保的重大意义。四合木的保护工作也成了当地生态恢复、环境治理的重点。对四合木的砍伐行为被禁止,四合木集中分布的核心区实行人工看护。
⑧2002年,中国首家四合木珍奇植物保护所在宁夏石嘴山市成立,标志着中国开始着手抢救“植物大熊猫”。2006年,四合木在乌兰布和沙区人工繁殖成功。
⑨2006年11月,105棵四合木小苗落户北京植物
1、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1)有些人也把四合木称为“油柴”。
(2)其他的植物来到这四季如春的好地方,都显出超常的生机,只有四合木竟然枯萎了!
2、四合木为什么会成为濒危植物?请概括说明原因。
3、“四合木的生存既依赖于当地的环境,又在为环境做着巨大的贡献。”一句是从原文中提取出来的,如果要放回原处,正确的位置应在甲、乙、丙、丁中的 处。
4、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四合木主要分布在我国,大都生长在生存条件恶劣的地区。
B.、四合木存活期长,它的遗传多样性超过130多种长寿多年生植物的平均水平。
C.、四合木是固沙效果很好的植物之一,对我国沙漠治理具有突出的意义。
D.、在人们的努力下,四合木人工繁殖成功,发展前景广阔。
5、阅读下面材料,联系上文内容,围绕“怎样保护濒危植物”问题,请你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
1、(1)形象的说明四合木的植株含油量大,极易燃烧,当地牧民喜欢将其砍来当柴烧。(2)“竟然”是“出乎意料之外”的意思,写出了人们对能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存活,却在四季如春的好地方枯萎的反常现象表现出的惊讶,说明四合木对环境的依赖。
2、一是四合木的自身因素(或四合木的繁殖和更新速度缓慢);二是外力的破坏(或人们的砍伐和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动物的啃食)。
3、乙处
4、B
5、示例:建立健全法规;提高人们保护濒危植物的意识;建立濒危植物自然保护区;建立人工种植地等。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爱听“高雅音乐”的跳舞草
①跳舞草是一种“灵性”的植物,只要听到优美的音乐,或者有人对着它唱一首抒情的歌曲,跳舞草的叶片就会随着音乐的节奏开始舞动。它的两片绿色的嫩叶为一对舞伴,它们时而合抱,时而交叉,时而各自向后旋转180度,又深情相拥,再分开翩翩而舞。音乐响起,整株跳舞草就像开始了一场友谊舞会,霓裳鬓影,一枝一叶都有情。
②跳舞草绝对是一位洁身自好的舞女,因为这种小草有个怪癖:如果放的是怪腔滥调,即使是时下流行的DISCO曲,它也会娥眉紧蹙,停步罢舞。跳舞草是没有夜生活的,在晚间,它会剪羽而归,所有叶片竖贴于枝干,像个规规矩矩的淑女,安静而眠。
③跳舞草长得很像少女一般灵秀,每一根纤细的枝干上都嵌着一大两小三片叶子,像美女的眉,形状有点像竹叶,但质地要柔弱得多。跳舞草最高能长到半米左右,疏朗的枝叶之间仿佛蕴藏着一种灵气,让人不得不感叹造物主的鬼斧神工。
④跳舞草不只会跳舞,还有其他功效。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过记载,说跳舞草的根、茎、叶均可入药,用其泡酒,早晚各服一杯,对治疗骨病、风湿病、关节炎、腰膝腿痛有特别的疗效。而用其嫩叶泡水洗脸,能令皮肤光滑白嫩。据说云南的少数民族家里一般都会摆上几盆,城里的女孩子也喜欢在阳台上种几盆,每天摘取几片叶子泡水洗脸,以此美容养颜。
⑤跳舞草为什么会跳舞?人们一直在探索其中的奥秘,目前为止,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发现,跳舞草小叶片叶柄处的细胞里有一种海绵体,这种海绵体对中低频率,也就是35~65分贝的声音有共振作用。
⑥不管跳舞草遵循的是什么物理或化学原理,小草的翩翩舞姿使它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青睐。只要想象一下,每天下班回到家,打开音响,躺在沙发上看一场小草的舞蹈,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
(摘自《科学24小时》 有改动)
【相关链接】
(1)跳舞草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反应能力令人惊叹不已。当气温达到24℃以上,且在风和日丽的晴天,它的一对对小叶便会自行交叉转动、弹跳,两叶转动幅度可达180度以上,然后又弹回原处,再重复转动。当气温在28~34℃之间,或在闷热的阴天,或在雨过天晴时,数十双叶片翩翩飞舞,使人眼花缭乱。 (摘自新浪博客网)
(2)跳舞草的每根枝干上有一片大叶和两片小叶,每当太阳落山、光线变弱,与白天的光线有了差别、变化时,小叶叶柄基部的海绵就会自然收缩,小叶便摆动起来,仿佛在跳舞。(摘自百度查询网)
(3)跳舞草有光则舞,无光则息,就像向日葵冲着太阳转动一样。(摘自百度百科网)
1、为什么把跳舞草称为“洁身自好的舞女”?
2、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每一根纤细的枝干上都嵌着一大两小三片叶子,像美女的眉。
3、阅读第④段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跳舞草的功效。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有什么作用?
人们一直在探索其中的奥秘,目前为止,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发现……
5、跳舞草会跳舞,除了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研究发现外,还有什么原因?请综合“相关链接”的材料进行探究,并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的发现。
1、听到怪腔滥调的音乐就会罢舞;没有夜生活,像个规规矩矩的淑女。
2、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跳舞草叶子弯而细长的特点。
3、可入药;能美容养颜。
4、准确地说明了研究的进展情况。
5、跳舞草会跳舞,与光线、温度有关。光线、温度的变化使小叶叶柄基部的海绵体自然收缩,小叶摆动起来就像在跳舞。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其实,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样壮观、绮丽,而且神秘、迷人。如果有机会观日落,它会使你神往:太阳静静地躺在西方地平线上,变得如此之大,颜色是那样深黄、殷红;它缓缓坠落,接近地平线时竟缩身变扁。若天空有云,你会看见灿烂的晚霞;全天无云,不要忘记回头,你会发现背后的天空中现出神秘的蓝色暗弧,暗弧外面还锻有明显的亮弧。而在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时,西方天空还会出现迷人的紫光,随着太阳的坠落,紫光下移,接近地平线时才消失,可惜这种美丽的紫光并不多见。
日落确实很美,色彩绚丽,变化多端。可是观赏者不会想到吧,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散射。1871年,英国科学家端利证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长波光要强得多,所以,阳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红色光强10倍以上(这首先可以解释为什么天空总是蔚蓝色的)。由于日落日出的时候,阳光所穿透的大气层增厚,而黄、红色光穿透能力最大,所以此时太阳看起来深黄、殷红。一般地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因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气层都是弯曲的,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衰减,再加上太阳沉入地平线后所造成的地球影子,就呈现出天空中蓝灰色的暗弧;而高层大气密度小,光散射弱,就产生了暗弧上的亮弧。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随着太阳的下落而升向天顶,随着__的降临而消失。至于美丽的紫光,是因为人眼的叠合效应,使通过大气尘埃的红色光与高层大气中较纯空气的蓝色散射光叠合而产生的。
1、第1段主要运用 的表达方式,这样写的好处是 。
2、日落的景象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文段具体写了日落时哪几种壮观的景象?
3、第2段在结构上属于 ,在内容上起着 的作用。
4、第3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5、第4段中画线的“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指的是什么?
1、描写 生动、形象,使文章文学性更强
2、日落的景象可以用“壮观”、“绮丽”、“神秘”、“迷人”几个词语来形容。文中具体写了这样几种景象:太阳变大,颜色深黄、殷红;太阳接近地平线时竟缩身变扁;灿烂的晚霞;神秘的蓝灰色暗弧和暗弧外面的亮弧,并伴有迷人的紫光。
3、过渡段 承上启下
4、作比较。准确地说明了短波光散射比长波光强。
5、“由于……亮弧”(第四段开头部分)。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