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美食的奥秘
分子美食最早诞生于欧洲,它是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理解食材分子的物理或化学变化,然后运用这些科学原理,做出令人惊奇的食物。它是美食,更是科学。
它究竟有什么奥秘呢?
真空低温慢煮
一般家庭烹调时,都是用高于100℃的高温迅速将食物烹熟。而真空低温慢煮烹调则是采用40℃至60℃的温度烹调食物,这种烹调方法持续时间很长,一般要几个小时甚至更久。很多人会觉得,既然要花这么长时间,那这种烹调方法有什么好处呢?我们就以三文鱼为例来讲讲吧。
三文鱼,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最近几年,生吃三文鱼越来越流行,有人觉得非常美味;不过,也有人因怕生食而却步,但煮熟后的三文鱼吃起来肉质却很硬,很难吃。真空低温慢煮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用真空密封机对三文鱼进行真空处理;然后,调好低温慢煮机上的温度,再将包装好的三文鱼放入水中,在规定的时间里取出即完成慢煮。低温慢煮能减少肉汁流出,降低高温对营养的破坏,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这样做熟的三文鱼口感就更好,非常接近生吃的细嫩,也能克服不适应生吃的问题。
真空低温慢煮在分子美食中应用非常多。例如,真空低温慢煮蔬菜,可以让蔬菜更加细滑鲜嫩;也可在40℃左右,通过真空低温油浸鱼类,使鱼肉具有豆腐一样的嫩度;将牛排和调味料一并放进真空袋里抽成真空状态,然后在60℃的温度下“烤”数小时,这样得到的牛排就会更加软嫩。
液氮的妙用
氮,是十分常见的气体,也是分子美食中的重要工具。由于液氮能够提供大约零下190℃的低温,能使食材瞬间达到极低温度,在超低温状态下,食物的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发生奇妙的物理变化,使其口感、质感都发生变化。
比如,鲜奶油是制作甜品时的常用食材,但是很多人会嫌它甜得发腻。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使用液氮,它可以做出酥脆的鲜奶油。将液氮倒入盘子中,戴好手套,在液氮产生的阵阵雾气中把鲜奶油一勺勺放入碗中,奶油就会一块块地浮在液体上,还发出“刺啦刺啦”的声音,就像炸奶油一样。“炸”过的奶油很脆,吃起来少了油腻,多了几分寒意,甜得恰到好处。
有一种外观类似巧克力棒,但吃在嘴里却是鹅肝滋味的分子菜,是使用液态氮将肥嫩的鹅肝酱混入白兰地酒的香气而制成的,吃时再配上甜而不腻的葡萄,其风味令人叫绝。液氮法还有一个代表作“芒果鱼子酱”,是用液态氮将芒果汁迅速冷冻,并包裹在胶囊内,看上去宛若真正的蛙鱼子, 一咬之下,饱满的芒果汁水充满整个口腔。
胶囊的应用
胶囊?这可不是医学里的药物胶囊,而是能装“鱼子酱”的胶囊。主要是利用褐藻胶遇到钙离子的时候粘度会显著增大这一性质,将褐藻胶溶于果汁或蔬菜汁,然后滴入氯化钙等钙溶液,一滴一滴的液体表面会形成胶质,形状和结构就会稳定下来,像一颗颗的鱼子一样。
代表作就是味道各异的胶囊鱼子酱。比如水蜜桃鱼子酱,就是把果汁制作成鱼子酱那样精巧的小球。做法是先将水蜜桃榨成汁,过滤后与褐藻胶混合,再用针筒滴入混有氯化钙的清水当中。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果汁迅速化身为一粒粒小圆珠,乍一看还以为是鱼子酱,吃进嘴里才豁然开朗——居然是水蜜桃的味道。这些果汁味儿的“鱼子酱”入口即化,就像一个个气泡在口中迅速爆掉,给人完全不同的体验。
利用胶囊还可以做成多种口味合一的美食,如牛肉鹅肝酱,把牛肉放到约60℃的水里抽真空煮上几小时,再把混有褐藻胶的鹅肝酱装入针筒,注射到钙溶液中,就会慢慢形成胶质,牛肉鹅肝酱即成。品尝的时候,牛肉的口感、鹅肝的香味从柔软的胶囊中渗透出来,令人叫绝。
泡沫之魅
泡沫也是分子美食中的一道风景线。所谓“泡沫”,就是气体被液体隔开的分散体系。泡沫本身属热力学不稳定体系,通常纯液体不会产生泡沫,但液体中如果含有一种或几种具有起泡和稳泡作用的表面活性剂,则能产生可持续存在数十分钟乃至数小时的泡沫。
根据这种原理,分子美食中产生泡沫的方法通常有三种:可以先把食物制成液体,再加入卵磷脂等乳化剂作表面活性剂,并用搅拌器打成泡沫;也可以用一个能抽真空的密封罐使气体和粉末充分混合,将任何食物制成细密的泡沫,然后再烘烤成蛋糕;将各种汁状物加入凝胶或琼脂,用真空管使其膨化也可以制成泡沫。
利用泡沫做成的分子美食有很多,典型的有两种:一种是纯巧克力的“打发奶油”。另一种则是“法拉第龙虾”。
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真空低温慢煮烹调则是采用40℃或60℃的温度烹调食物,这种烹调方法持续时间很长,一般要几个小时甚至更久。
B.低温慢煮能减少肉汁流出,降低高温对营养的破坏,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这样做熟的三文鱼口感就更好,完全如生吃般细嫩,也能克服不适应生吃的问题。
C.胶囊鱼子酱就是把鱼子酱装进可食用的胶囊里。
D.利用胶囊可以做成多种口味合一的美食。
2.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采用“总分式”结构,先总说分子美食是什么,再分别介绍几种分子美食类型。
B.本文举出多种分子美食,而且大多都说明了制作方法,让读者对分子美食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C.本文介绍分子美食主要从食材种类入手进行分类。
D.分子美食的奥秘在于它通过科学原理,导致食物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使得食物口感更好。
3.某餐厅引进了分子美食——真空低温慢煮三文鱼,你能为该餐厅设计一条广告语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D 解析:A项原文是“40℃至60℃的温度”;B项原文是“非常接近生吃的细嫩”;C项是指胶囊内的物质形似鱼子酱,并不是将真正的鱼子酱装进胶囊。
2.C 解析:分子美食是“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理解食材分子的物理或化学变化,然后运用这些科学原理,做出令人惊奇的食物”。所以不是从“食材种类”,而是从几种“科学原理”入手进行分类。
3.示例:怕生吃?来这里!真空低温慢煮三文鱼,熟鱼却如生鱼般细嫩!(能写出其特点,表达具有特色,吸引人)
①科学与艺术,在人类文明的早期,本来是结合在一起的。大约从16世纪开始,科学进入了分门别类的研究,同时科学与艺术就隔膜起来。
②分道扬镳使两者在各自的领域中取得辉煌成就,同时也给两者带来困窘。本来,人的左脑专司逻辑思维功能,右脑则司形象思维功能和综合功能,二者通过处于中间位置的结合胼胝(pián zhī,大脑两半球的底部联合大脑两半球的神经纤维组织叫胼胝体)而传递信息,交互作用。然而,一些潜入科学深宫或钻入艺术象牙塔而目无旁顾的人,由于思维长期集中在一边的脑半球内进行,便易产生心态失衡,乃至心理畸形。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就患有神经过敏症,荷兰伟大的画家梵高则患有抑郁症。
③也许是这种绝对分离,使科学家和艺术家都感到孤寂和厌倦,所以近百年来,许多科学家便涉猎于艺术,而不少艺术家也开始垂青于科学。结果,不仅有益于心灵的健康,而且有助于事业的创新。
④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不仅给个体的科学家或艺术家带来福音和成就,而且使科学群体和艺术群体呈现新的前景。正因为如此,当今的一些科学大师、艺术大师都力图推翻科学与艺术之间人为的藩篱,实现两者的大融合。
⑤高科技与艺术各行其道,怎会走到一起?李政道先生的一席话可谓鞭辟入里:“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科学和艺术是不能分割的,她们的关系是与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关联的。伟大艺术的美学鉴赏和伟大科学观念的理解都需要智慧,而随后的感受升华和情感又是分不开的。没有情感的因素,我们的智慧能够开创新道路吗?没有智慧,情感的因素能够取得完美的成果吗?艺术和科学事实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她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
1.选出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列举物理学家牛顿和画家梵高的事例,主要说明科学与艺术的绝对分离使科学家和艺术家在各自领域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必定会带来困窘,并导致严重的后果。
B.最后一段中引用李政道先生的话是为了说明科学和艺术能够重新走向融合的原因。
C.本文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引用等说明方法,介绍了科学和艺术两门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说明了科学和艺术应该相互结合、共同进步的道理。
D.大数学家苏步青在数学领域独树一帜,同时,他十分钟爱中国古代文学,且造诣颇深,他便是推翻了科学与艺术之间人为的藩篱,实现了两者的大融合。
2.下列论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人类发展史中,科学与艺术经历了这样的过程:早期结合在一起——分道扬镳、各行其是——开始重新融合。
B.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不仅有益于科学家、艺术家个体,而且有助于科学群体和艺术群体。
C.“艺术和科学事实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说明了科学和艺术是不能分割的,其关系是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关联的。
D.全文侧重说明了科学和艺术的分离和融合。
3.根据文意分析“也许是这种绝对分离,使科学家和艺术家都感到孤寂和厌倦”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A 解析:“必定”一词绝对化,违背句子原意。
2.D 解析:本文侧重说明的应是科学和艺术融合的意义。
3.因为科学与艺术本来就是结合在一起的,而且人的左右半脑尽管专司的功能不同,但能相互传递信息,交互作用。(或者答:如果一味在某一领域“走火入魔”,就会心态失衡,乃至心理畸形)
球场进化论
①草坪成为足球比赛的场地,是20世纪60年代才有的,之前都是在土场地里举行——晴天里踢球尘土飞扬,而要赶上雨天,又成了泥塘游戏。草坪恰恰解决了这些问题,加之足球运动越来越受追捧,有了很多以此为生的职业球员,以及规模化的比赛,赛事变得更为激烈,球员间的身体对抗越来越多,草坪又因为弹性好,能缓冲摔倒时的冲击,而受到球员的欢迎。
②足球场的草坪,自然不像跑马放牧的草甸那样丛生无序,也不像公园的绿化草地,只是个“面子工程”。因为人要在上面进行激烈的运动,所以对它的弹性、硬度都有特殊要求。所以足球场的草坪相当讲究,数十年来,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系统工程。首先是草种的选择和组合,接下来要考虑草坪的物理结构,排水层、支撑层、缓冲层层级分明。后来,又出现了可以拆分组装地板式草皮和人造草坪。每一届世界杯,球队球员在更新,球场草坪也在与时俱进。
③并不是什么草都适用于足球场草坪,最基本的标准是必须生存能力强、耐践踏,还要容易打理。要不一场比赛踢下来,草坪就满目疮痍了。草坪草大多是由野生禾本科植物,经人工培育挑选出来的,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叶多而小,细长且直立,并有坚韧的叶鞘。密生的细小叶片让草坪很茂密;草叶直立细长有利于光线透射到草坪下层,以免植株因过于密集而生长不良;坚韧的叶鞘则能在修剪和践踏时保护叶片。
④风靡全球的英超、意甲等五大足球联赛,赛季差不多横跨一年中的10个月,所以,足球场为了能长期保持绿草茵茵,大都选择叶绿期在200天以上的草种,而从地理上讲,各个足球场所处的纬度高低不同,冷暖干湿不同,选择草坪草也会因地制宜——通常以35°纬度线为界限,分别种植冷、暖两种类型的草坪草。
⑤在纬度高于35°的地区,足球场主要种植早熟禾、黑麦草等冷季型草坪草,它们身形低矮,叶片粗厚,耐土壤瘠薄又抗严寒。而纬度低于35°的地方,主要播种暖季型草坪草,从它们的名字就知道来自于热带:马尼拉草、百慕大草。它们大都繁殖快、寿命长,暴晒也不会打蔫。像这次世界杯的主办国南非,国土位于南纬22°~35°之间,所以,足球场主要栽种暖季型草坪草。
⑥很多体育场,除了举办足球比赛,还要承办田径、赛马、汽车等赛事或者大型演唱会。如果栽种了草坪的话,用途就很单一,大大降低了体育场的使用率。为了满足多种综合效用,许多体育场已不再种植草坪,而是借用体育馆铺设即装即卸木地板的思路,把草坪也变成可以临时拆装的“草地板”,有足球比赛就组装起来,而其他时候则收起来。
⑦草地板就是我们常说的草皮,它是把已经种好的草坪,从地下10厘米深处整幅切下来,再裁成宽1米的条幅打成卷,可以运送到任何地方。用草皮卷铺出来的草坪,不受时间和季节的限制,即铺即用,而且操作简单,对地况的要求也非常低。只要在平地上对齐接缝拼合,再适当浇灌就可以存活2个月左右。
⑧草皮虽然来自草坪,但并不是传统上由单一草种组成的草坪,而是两种草混栽的草坪。这样做既是为提高草皮的存活率,还让草根交织得更密集,固土保水。像本届世界杯中,承担开幕式的约翰内斯堡体育场,草皮就是由70%的马尼拉草与30%的黑麦草混栽而成的。
⑨不论是种植的草坪还是人工铺设的草皮,使用后都需要进行养护、修整、补种、浇灌,让小草们休养生息。所以要是赶上世界杯这样密集的赛事,维护草坪可是不小的挑战,于是在上世纪90年代,人们发明出能代替真草的人造草。
⑩人造草是用聚乙烯和丁烯橡胶依照草的形态,拉丝制成的。把它们粘在塑胶地上,再撒上塑胶颗粒作缓冲层,就是人造草坪了。它踩上去的脚感同真草无异,一年四季都可以使用。人造草坪的密度均匀,不会出现天然草坪那种“斑秃”裸区,尤其适用于高密度的比赛。而且它的养护也非常简单,用水冲刷就行,废弃后还能回收利用。
(选自《博物》2010年第6期)
1.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草坪草的共同特点是:叶多而小,细长且弯曲,并有坚韧的叶鞘。
B.用草皮卷铺出来的草坪,不受时间和季节的限制,即铺即用,而且操作简单,对地况的要求也非常低。
C.草皮一般来自由两种草混栽而成的草坪,这样可以提高草皮的存活率,还可以让草根交织得更密集,固土保水。
D.人造草坪踩上去的脚感同真草无异,一年四季都可以使用。
2.下列选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作诠释的说明方法,深入清楚地说明了为何培育挑选叶多而小,细长且直立,并有坚韧的叶鞘的野生禾本科植物。
B.本文主要介绍说明了种植草坪、人工铺设草坪和人造草坪三种类型的草坪。
C.第⑤段运用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生动地说明了足球场因所处纬度高低不同,选择草坪草也会因地制宜。
D.第⑧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作比较、列数字和举例子三种说明方法,生动具体而又准确地突出了草皮由至少两种草混栽而成。
3.人造草皮与人工铺设的草皮相比有何优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A 解析:草坪草的共同特点是“直立”,而不是“弯曲”。
2.D 解析:没有作比较。
3.优点:①一年四季都可以使用;②不会出现“斑秃”裸区,养护简单;③废弃后还能回收利用。
缺点:不方便拆卸,用途单一,不能满足多种综合效用。
南极磷虾——南极生态系统的支柱
①南极是地球上唯一一个至今没有人居住的大陆,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再加上冰雪表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等,使得南极大陆成为世界上最为寒冷的地区,并且经常有风力高达12级的暴风雪在这片大陆上肆虐。然而尽管如此,还有一些顽强的生物选择了这片荒凉的大陆世代生存。周围海域的海藻、磷虾以及南极大陆的企鹅、海鸟、海豹等极地生物共同维系着南极这片白色大陆的生态平衡。
②南极生态系统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南极动物的食物主要来自于海洋中的生物。南极磷虾是地球上多细胞生物中生物量最大、繁衍最成功的生物,是整个南极生态系统中大型动物赖以生存的基础,其现存量达到6.5~10亿吨。南极磷虾在维持整个南极海洋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南极海洋中,大量的浮游硅藻是磷虾丰富的食物来源,南极磷虾同时又是南极鲸类、海豹等哺乳动物和无数企鹅、巨海燕等南极海鸟的主要食物。因而,南极磷虾是南极海洋生物食物链中连接低等植物和高等动物之间的关键环节,其种群变动将直接影响整个南极生态系统的变化。科学家们把南极海洋中各类生物的依赖关系绘成一幅金字塔图形:鲸类等哺乳动物位于金字塔顶, 磷虾则是支撑塔顶的中间塔层,数量庞大的海洋浮游植物就是金字塔巨大的塔基。
③20世纪,由于人类对南极鲸类的过量捕杀,曾一度造成磷虾数量的急剧增长,从而抑制了南大洋浮游植物的发展,导致海洋生态系统严重失衡。以磷虾为主体的海洋浮游甲壳动物,担当着养活南极鲸、海豹、各种鱼类,以及包括企鹅在内的绝大多数南极海鸟的重任。所以,当南极磷虾面临危机或者被人们过度捕捞时,这实际上是将南极海洋生物食物链拦腰切断,鲸类、海豹、鱼类和海鸟等以南极磷虾为食物的大型南极动物可能被置于死地,使南极生态系统崩溃。
④南极生态系统的变化又与全球变化密切相关,因此南极大磷虾的研究是全球变化研究的一个窗口。自1900年以来,全球温度上升了2℃,气候变化对南极海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温度上升使南极海冰明显消退,特别是南极磷虾的主要产地——南极半岛,海冰冰期及厚度明显缩减。冬季海冰可以为南极磷虾提供觅食栖息、躲避敌害的场所,因此海冰的减少会对南极磷虾种群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最终威胁到其捕食者鲸鱼、海豹、企鹅及海鸟等大型南极动物。另一方面,二氧化碳融入海水使海水酸化,导致海水的化学环境改变,海盐异常,这会引起浮游藻类发生改变,适合南极磷虾摄食的藻类大量减少,导致南极磷虾量下降。20世纪70年代以来,南极半岛的磷虾减少了近80%。
⑤此外,南极磷虾对于移除二氧化碳起着重要的作用。浮游藻类固定溶解在海水中的二氧化碳,南极磷虾摄食大量富含碳的浮游藻类,它们在躲避捕食者时向深层海水迁移,从而将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以有机碳的形式向海底输送。如果不是被磷虾摄取,这些碳会在海洋表层循环,将加剧全球温室效应的发生。
(选自中国国家地理网,有删改)
1.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南极是地球上唯一一个至今没有人居住的大陆。
B.南极生态系统比较简单,南极动物的食物来自于海洋中的生物。
C.南极磷虾对于移除二氧化碳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将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以有机的形式向海底输送,从而有改善气候环境的作用。
D.南极大陆成为世界上最寒冷的地区,是由海拔高,空气稀薄,冰雪表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以及经常有风力高达12级的暴风雪等诸多原因造成的。
2.从文中看,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南极生态系统失衡的因素是( )
A.人类对南极鲸类的大量捕杀和捕捞。
B.南极磷虾数量锐减。
C.全球气温升高,冬季海冰减少。
D.海洋浮游植物急剧繁殖。
3.拓展链接。
磷虾营养丰富,被称为“人类未来的动物蛋白库”。本月初,继日本、韩国、挪威等国之后,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批准我国对南极磷虾进行商业捕捞。“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项目组组长、中国水产研究所所长陈雪忠说:“探捕南极磷虾将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严格控制捕捞量。”
请你联系选文内容,具体谈谈陈雪忠这么说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B 解析:对照第②段第一句“南极生态系统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南极动物的食物主要来自于海洋中的生物”,即可看出意思有较大差别。
2.D 解析:文中只提到“曾一度造成磷虾数量的急剧增长,从而抑制了南大洋浮游植物的发展”,并未说“海洋浮游植物急剧繁殖”。
3.①南极磷虾是维持整个南极生态系统平衡的关键。②南极磷虾对于移除二氧化碳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减缓全球温室效应的发生。
(二) 为什么夏天那么热还会下冰雹
①冰雹,俗称雹子,在春末和夏季最为常见,它小如绿豆、黄豆,大似栗子、鸡蛋,特大的冰雹比柚子还大。我国各地每年都会遭不同程度的雹灾。2005年6月,一场罕见的大冰雹突袭北京:许多汽车在这次特大冰雹中遭了殃,车窗穿孔,车顶被砸成了麻子脸!
②在春末和夏季,有时早晨天气还非常晴朗,可是中午前后突然下起了冰雹。夏天的气温那么高,为什么会下冰雹呢?而冬天天气寒冷却不落冰雹,这是什么原因呢?
③如果你在夏天爬过山的话,一定记得在山顶上早上和晚上还是非常凉快的,还要穿毛衣和棉衣。在海拔4~5千米的山顶上有着终年不化的积雪和冰川。这就说明了,随着高度的升高,气温也在不断下降。在高山顶上如此,那高空应该更是这样吧!事实上,高空中的云,即使在夏季,温度也在O.℃以下。
④夏天太阳炙烤大地,在大气层中,有着大量的水汽的热气流,迅速地向高空上升。这时,地面上虽然很热,但是在高空中却依然很冷。当湿热空气进入到高空并冷却下来时,它夹带的一小部分水汽凝结成小水滴;当小水滴继续变冷时,就被冻成小冰晶了。小冰晶从高空降落下来,在降落的同时兼并了很多温度低于O.℃的小水滴,在自己身上冻结,就成了冰粒;有时候在下降的过程中,遇到一股由下往上吹的强风,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上升气流,又再一次把它带回到空中去。这些小冰粒在高空中再度受冷,与温度低于O.℃的小水滴碰撞在一起,并兼并它们,把小水滴冻结在自已身上,因此它的表面上又包上了一层冰。就是这样,它在空中不停的翻腾,不断与温度低于0℃的小水滴相碰撞,穿上一件又一件冰做的外衣,一直到变成一定的重量时,上升气流无法再把它带到高空时,于是就一落千丈,从高空中降落下来——下冰雹了。拾起冰雹,用刀子破开,你会发现它的纵剖面层次分明,那是在高空中冰雹所穿的几层冰衣与雪服。
⑤冰雹是在积雨云和强烈的空气形成对流运动过程中产生的。而在冬天,空气比较稳定,上下的“气流差”不像夏天那样大,空气垂直对流运动不像夏天那么强烈,积雨云不容易发生,所以冰雹不容易发生。
(选自《品味一生的99篇科学美文》,文/张震越,略有删改)
1.第①段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 和打比方这两种说明方法,具体形象地说明了冰雹的 _ 。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 __ 的说明方法,是为了说明 ____ 。
2.细读第④段,将下面冰雹形成过程的示意图补充完整。
水汽→( )→( )→( )→冰雹
3.第④段中加点的词语“一件又一件”,为什么不能改成“一件”?请结会语境,说说你的理解。
1.举例子 危害(破坏性) 作比较 冬天不容易下冰雹的原因(夏天容易下冰雹的原因)
2.小水滴(水滴) 小冰晶(冰晶) 冰粒(小冰粒)
3.“一件”不能准确说明冰粒在空中不停翻腾,与低温小水滴不断碰撞后形成冰雹的过程(“一件又一件”准确说明冰粒在空中不停翻腾,与低温小水滴不断碰撞后形成冰雹的过程)
人体的感官代偿功能
徐风
①科学研究发现,人的感觉器官如听觉或视觉,当其中一个存在缺陷时,另一个就会变得更加敏锐。比如,在生活中我们发现,视力正常的人触摸盲文,他们的分辨能力远逊于盲人;人们在盲人身边说话,声音很低,以为他们不可能听见,结果他们却听得明明白白。这是为什么呢?shèng jīng 说:上帝给你关上一道门,同时给你打开一扇窗。盲人加强了他们剩余的感知能力,用来弥补失去的视力。
②其实,科学家对动物的研究已经证明大脑皮层的“重组”现象。例如,将出生不久的猫的眼皮缝合,几年后,科学家发现,猫脑的听觉皮层向视觉皮层区扩展,说明猫的听觉能力有了提高。有研究结果显示,盲人,尤其是年纪很小就失明的人, 不幸失去了用肉眼观察世界的能力, 有失就有得,这些盲人经常会在一些非视觉方面表现出众,比如在语音理解能力、非视觉记忆和音乐才能等方面会比较出众。这是因为,如果某些人在很小的时候就失明或先天就是盲人,那么他们的大脑就可能经历一场十分微妙的“重组”,使辨别声音的能力增强。
③一些科学家认为,较之视力正常的人,盲人能更精确地分辨声音来源。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的神经科学家弗兰科·利波尔和他的同事曾进行了一项研究,证明盲人在定位声音来源方面确实具有优势。研究小组对参与者的大脑进行扫描,目的是查明究竟大脑的哪个地区最活跃。科学家发现,如果用两只耳朵听,盲人和普通人的听力没有什么不同,但单耳测试,部分盲人表现出众。具有超常声音定位能力的盲人,他们脑部视觉皮层的活性增强,而其他人的扫描结果却没有显示出这一特征。
④实验表明:盲人在听力方面有“超能力”,可以听出一般人无法分辨的语速。拿数据说话:当我们像蹦豆子似的快速讲话时,差不多每秒钟能说出6个音节。而那些训练有素的人,比如电台主持人,每秒最多能噼里啪啦吐出10个音节,这已经达到了人类的极限。可是这些对于盲人们来说分明就是BBC慢速新闻,因为即使是每秒25个音节,他们也“无所不惧”。
⑤盲人们是从哪里得来的这种特异功能呢?来自德国图宾根大学的科学家请来了盲人及视力正常的人做实验。研究人员给参与者听计算机处理过的超快速的讲话录音,同时让他们舒适地躺下,送进核磁共振成像仪。这样,在播放录音的同时,心理学家们就可以检测参与者大脑的活跃区域。他们发现,在盲人的大脑皮层中,平时用来处理视觉信息的区域,正忙着和听觉信息打交道。
⑥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先天失聪的人,或者在人生早期失去听力的人的视网膜,与那些听力正常的人的视网膜发育有所不同。聋人具有更多的能看到更远处的周边视觉,比听力正常的人具有更好的视力。
⑦大脑中枢是如何将耳朵和原本连接到眼睛的大脑区域连接起来的呢?事实是,我们的大多数感觉之间拥有相互影响的线路,这被称为交叉模式。在大脑的听觉和视觉中枢之间有一些联系,比如看一个人的嘴唇运动可以帮助理解他所说的话。我们也需要将视觉和听觉集中注意到同一件事、同一方位,所以视觉和听觉中枢之间有信息的交换。比如说,控制我们眼球运动的肌肉神经,也连接到大脑的听觉中枢。这种大脑视觉和听觉中枢的连接在失去听力后会加强。一些大脑皮质里控制视觉和听觉的区域,比如纺锤体,在人失去听力后会扩大范围来利用听觉中枢里的闲置网络。
(2014年第3期《百科知识》)
1.从全文来看,文章介绍了人体的感官的哪些代偿功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1)结合语境,在第②段横线处填写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语: 、 。
(2)第④段画线句主要采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聋人比听力正常的人具有更好的视力呢?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盲人的听力比正常人更敏锐;盲人能更精确分辨声音来源;失聪的人具有更好的视力;盲人的耳朵有超能力。
2.(1)虽然 但是 (2)列数字、作比较。 突出说明盲人在听力方面有“超能力”,可以听出一般人无法分辨的语速这一特征。
3.我们的大多数感觉为交叉模式,在大脑的听觉和视觉中枢之间有一些联系,也需要将视觉和听觉集中注意到同一件事、同一方位,所以视觉和听觉中枢之间有信息的交换。大脑视觉和听觉中枢的连接在失去听力后会加强,一些大脑皮质里控制视觉和听觉的区域,在人失去听力后会扩大范围来利用听觉中枢里的闲置网络。
人脑计算机
目前,科学家正致力于建造一种“人脑计算机”,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计算机。
人脑计算机将完全模拟人类思雏。专家们希望其能够模拟整个人类大脑,并结合迄今揭示关于大脑神秘运行方式的所有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复制到计算机中,表达出单个细胞和分子等级的信息。这项研究将利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所有神经科学研究的成果。在神经科学研究领域,每年大约有6万份科学论文。
这一研究项目是由瑞士的亨利·马克莱姆教授负责,参与该项目的科学家来自欧洲,其中包括英国剑桥市韦尔科姆基金会桑格学院。科学家们希望在12年内能完成人脑计算机的制造。马克莱姆说:“大脑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包含着数十亿个连通神经细胞,神经系统科学家很难真实理解它的工作方式。但是模拟大脑工作却比较容易,从而可使科学家能够操控和测试大脑的任何特征。”
在过去15年里,马克莱姆带领的研究小组煞费苦心地研究和操控大脑皮质柱的计算机模拟,这是哺乳动物大脑组织最小的积木结构之一。他们还使用计算机来模拟老鼠的大脑部分,桓是人类大脑与此有很大的不同。我们的大脑拥有1000亿个神经细胞,每个细胞类似于台式计算机,每秒进行着数十亿次“运算”。
发现一种有效的方法来驱动人脑计算机则是研究冬员当前重大挑战之一。与马克莱姆教授一起工作的理查德·沃克说:“人类大脑消耗了少量能量,却能够持续运行9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当前我们无法维持迄今已建造最大的计算机系统的长期运行,因此如果我们发现人类大脑是如何运行的,这将带来巨大的进步发展。”
人脑计算机将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市建造,它能够环绕在一个半圆“座舱”呈现数千张3D图像,从而使科学家能够真实地“飞越”不同大脑区域,并观测大脑区域之间是如何进行沟通的。
忧郁症、精神病和阿茨海默症等老年疾病所导致的大脑紊乱,影响着数以万计的人们的正常生活。如果人脑计算机研制成功,它将对于理解致命性神经学疾病(如老年痴呆症和帕金森症)具有革命性帮助,甚至能够揭晓人类大脑是如何思考和作出决定的。马克莱姆教授说:“如果这项技术得以成功,它将帮助大脑损伤的患者。这是人类的三大挑战之一,我们需要理解地球、太空和我们的大脑。我们需要理解促进人类进化发展的神秘源泉。”
人脑计算机系统建成后,它将用于测试新型药物,可显著缩短人类临床应用许可的时间,并为应用于更多智能机器人和计算机铺平道路。
1.下列关手“人脑计算机”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脑计算机因模拟整个人脑不同区域的功能而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计算机。
B.人脑计算机将模拟人类思维,复制已知的人脑神秘的运行方式。
C.人脑计算机将把人脑单个细胞和分子等级的信息复制到计算机中。
D.人脑计算机将以复杂的相互连通的神经细胞来传递信息。
2.下列表述不属于文章说明内容的一项是
A.人脑计算机研制的构想。
B.人脑计算机研制的现状。
C.人脑计算机形体的特点。
D.人脑计算机作用的展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脑计算机的研制可以利用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全球范围内神经科学领域的科研论文是其重要的参考资料。
B.人脑计算机项目由瑞士的科学家负责,科学家们将用12年的时间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市制造出人脑计算机。
C.马克莱姆带领的研究小组进行了哺乳动物大脑组织的计算机模拟,但这一模拟与研制人脑计算机还有很远的距离。
D.具有强大计算功能的人脑计算机将能准确测试一些新型药物的疗效并能显著缩短临床应用许可的时间。
1B
2C
3B
电子海洛因
新华社武汉2002年4月24日电(俞俭、丰延丽) 近日,在湖北某公司就职的一位母亲向记者捧出厚厚的两大剪报本,这是她两年来剪贴下来的有关游戏机、网吧危害青少年的报道,她说,此举是为了再一次向社会发出强烈呼吁:救救孩子,别让“电子海洛因”毒害了下一代!
就是这位母亲,为了把原本聪明好学的儿子从游戏机前救回来,曾经锲而不舍地奔走于武汉各大媒体和有关部门。
记者翻阅这两个剪报本,大大小小的剪报,来自新华每日电讯、文汇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中国教育报、新民晚报、武汉晨报等30多家报刊,共有200多篇全国各地的报道,从前年春天到今年3月均未中断。剪报本上触目惊心的各种恶性事件不胜枚举:沉迷网络导致精神失常、不识双亲;几天几夜不下网,闷死在简陋网吧内;一少年连续20小时玩电脑游戏导致眼睛暴盲;中学生因母亲阻挠自己进网吧,竟然毒母不成转而弑母;有两个少年长期泡吧为筹上网钱而抢劫杀害网吧业主;网聊网恋就像两条毒蛇缠住了孩子,为见网友而离家出走,甚至被拐骗强奸、引发命案;由网上而发展网下卖淫、打架……
这位母亲翻开一页页剪报,痛心疾首地对记者说,电子海洛因仍在勾孩子的魂啊!现在,许多大学生和中小学生都整天沉迷于网聊、网恋、电脑游戏大战中,再这样下去,这一代可要垮掉了!
从剪报可以反映出,去年和今年的“两会”上,“电子海洛因”成为一大热点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疾呼,坚决清除网络不良影响,取缔“黑网吧”,加强对网吧、网络的监管。国家有关部委开展了集中整治,各地也出台了一些网吧管理规定,加强了管理和监督。但效果不甚理想,悲剧仍在不断发生,电子海洛因的毒害远远没有消除,甚至愈演愈烈,管好网络、网吧,务必整治、监控、引导三管齐下,这些剪报资料上的专家意见,仍有借鉴意义。湖北公安厅网络安全监察处成立仅3个月,就已破网上犯罪案件130多起。但是,由于网络的隐秘性、复杂性,要找到监控网上内容的有效途径,还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因此,必须依靠网络工程师开发一些有针对性的过滤软件,为辨别力不强的中小学生创造一片纯净的网络天空,让网络真正成为现代文明的传播器。针对青少年生理及心理发育特点,重在引导,加强中小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增强网络法制观念,培养他们对网络的正确态度:网络就像汽车一样,只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工具,只有遵守规则,才能安全行车。
加强网络管理,净化网络内容,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文明健康的成长环境,已经成为关系到下一代素质和祖国明天的大问题。这位母亲手捧两大剪报本,真切地呼唤:让悲剧远离我们的生活,远离我们的家庭!
1.解释文中画线词语中加粗的字。
痛心疾首( ) 纷纷疾呼( )
2.本文标题中的“电子海洛因”指的是________,作者运用这一比喻的意图是________。
3.本文报道的中心事件是________。
4.下列句中加粗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1)湖北公安厅网络安全监察处成立仅3个月,就已破网上犯罪案件130多起。
(2)网络就像汽车一样,只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工具,只有遵守规则,才能安全行车。
4.对于“加强网络管理,净化网络内容”,除了文中提出的整治、监控、引导三管齐下”外,你还有什么好建议?
1.恨 大声的
2.游戏机、网吧 强调了没有净化的网络空间对孩子成长的危害非常严重
3.一位母亲搜集了大量游戏机、网吧毒害青少年的事例,通过记者向社会发出拯救孩子的呼吁
4.(1)不能删掉。“仅……就……”既表现了“湖北公安厅网络安全监察处”的办事效率高,也表明了网上犯罪案件数量多。
(2)不能删掉。“只有……才……”表现了必须遵守网络规则形成积极、健康的上网心态,方能在网上得益。
5.此题答案不求统一,意对即可。如:组织网上监察队,及时阻止不正当的网上交流等。
你知道宝岛台湾是世界上著名的“蝴蝶王国”吗?
我国的台湾省,地处亚热带,雨水充足,气候温暖,一年四季花儿常开,草木常绿,非常适合于蝴蝶的繁殖和生长。据说,台湾所产的蝴蝶,数量之大,种类之多,名列世界之冠。有人做过统计,台湾蝴蝶种类有四百种之多。其中独具特色,最为名贵的有“大红纹凤蝶”、“蛇头蝶”、“红边小灰蝶”、“宽尾凤蝶”、“皇蛾阴阳蝶”、“兰屿黄裙凤蝶”等等。拿“兰屿黄裙凤蝶”来说,它后翅有大型金黄色的花纹,由于鳞片的特殊构造,逆光看去,会发出灿烂夺目的珍珠般的光辉。这种色彩,是蝴蝶世界中独一无二的。再如“皇蛾阴阳蝶”,它双翅的形状、色彩,不像普通的蝴蝶一样对称,大小也不一样;更为奇特的是,它翅的左边为雌性,右边为雄性,据说,在1000万只蝴蝶中才能发现1只,自然是“物以稀为贵”。至于“蛇头蝶”,由于它翅膀的上端长着像蛇头一样的图案,所以称为“蛇头蝶”。它的双翅张开,足有洗脸盆那么大,是世界上最大的蝴蝶。
台湾蝴蝶的活动区域,主要在南投县的埔里、雾社及阿里山的山林地带。在屏东县还发现了九处蝴蝶谷。这些蝴蝶谷,大都是30度的斜坡,又陡又深,没有溪流,谷向与海岸线平行,季风吹不进,冬季也温暖如春。每年一入冬,成千上万五光十色的蝴蝶,就像候鸟迁徙一样,浩浩荡荡飞进蝴蝶谷里过冬。前几年,在高雄县的美浓镇,又发现一处新型的蝴蝶谷——“黄蝶幽谷”。谷内古木参天,流水潺潺,野草翠绿,鸟语花香,环境十分清幽。这里的蝴蝶与其他谷里的蝴蝶相比,有很大不同:其他谷里的蝴蝶,只是到了冬天才飞进谷里避风寒,到了春天,又飞回到原地产卵,传宗接代。而“黄蝶幽谷”中的蝴蝶,却是世世代代在这里繁殖生长,永远不离开它们的“故土”。
台湾蝴蝶不但多,而且美。仅“黄蝶幽谷”一处,一年就能繁殖出200万只五彩缤纷的蝴蝶。它们成长以后,在树木花丛间,山石溪水畔,千姿百态,成群结队,犹如带带浮云,片片彩霞,在空中袅绕飘动,还不时变化出各种奇异景观,真是美丽极了!游人来到这里,如同进入了神秘的仙境,会情不自禁地发出由衷的赞叹。
1.我国台湾成为世界著名“蝴蝶王国”有它的必然性,请从文中找出一句话加以说明。
2.台湾的蝴蝶名贵的品种很多,而且各具特色,请简要概括下列品种的特征。
兰屿黄裙凤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皇蛾阴阳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蛇头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第三节加粗的“主要”能否去掉?为什么?
4.台湾蝴蝶活动的区域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5.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表达方式),其作用是( )
A.说明祖国风景秀丽,增强人们民族自豪感。
B.展示蝴蝶群的美丽壮观,表达喜爱和赞叹之情。
C.展示台湾的独特风采,说明“黄蝶幽谷”名不虚传。
D.展现“黄蝶幽谷”的独特魅力,激发读者的旅游欲望。
6.选文综合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至少三种)
1.“地处亚热带……繁殖和生长”。
2.略
3.不能。因为蝴蝶不只生活在这些地区,去掉显得绝对化。
4.环境优美,温暖如春。
5.描写 C
6.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举例略)
“山脚盛夏山岭春,山麓艳秋山顶冰,赤橙黄绿看不尽,春夏秋冬最难分。”这是描绘地处我国西部高原与东部低山丘陵过渡区域和亚热带与温带过渡地带的神农架的一首诗,写出了神农架生物资源丰富、谜一般的特色。
这里的野生植物有173科,860属,2000多种(包括种以下等级)。有各种野生的飞禽走兽570多种,鱼类35种。
说起神农架的生物资源,应提到两个较重要的方面。
一方面是药物资源丰饶。神农架是以传说中神农在此搭架采药而得名。这里产的各种中草药有1300多种。人们给那些稀奇良药起了动听的名字,如“头顶一颗珠”(延龄草)、“红边一碗水”(南方荷叶、叶下花)、“七叶一枝花”、“九死还阳草”(卷柏)、“长鞭红景天”等。人们熟知的麝香、熊胆、虎骨、五灵脂等动物药材,约有130种。其中草药材种类之多,居全国榜首。神农架每年向国家提供各种药材1.5万担左右。富饶的药材资源当然不可能是神农给留下的,那么,为什么它们都集中生长在这里?这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
另一方面是珍稀动植物资源丰富。神农架还存在第四纪冰川时期子遗的珍贵树种,如水春树、领春木、连香树、鹅掌揪、大血藤、红豆杉等“活化石”,还有国家列入保护对象的珙桐、黄檀、香果树和麦吊杉等。
这里有受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20多种。在珍稀动物中令人感兴趣的是金丝猴。这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的灵长类动物,也是“活化石”。这里的金丝猴个头大,毛长色深,据考察鉴定,与四川、陕西等地所产同属一个亚种,为川金丝猴。现在在800平方公里的保护区内尚有金丝猴500多只。
近年来,神农架多次发现白熊等20多种白色动物。这里的白色动物为什么如此众多?是当地环境造成的白化现象,还是出现了新种?这又是一个谜。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 )
A.神农架的动植物。
B.神农架的生物资源。
C.神农架的地理特征和丰富的资源。
D.神农架。
2.本文说明的事物特征是什么?
3.本文说明的顺序是( )
A.逻辑顺序B.程序顺序
C.时间顺序D.空间顺序
4.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列数字 分类别 举例子 引用
B.列数字 分类别 打比方 举例子
C.列数字 分类别 举例子 作比较
D.列数字 分类别 举例子 下定义
5.本文的结构方式是( )
A.并列B.分-总
C.总-分D.总-分-总
6.本文语言的特点是什么?
1.D
2.生物资源丰富;谜一般。
3.A
4.B
5.C
6.生动准确或生动说明与平实说明相结合。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