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近几十年来,人类发明了维生素、杀虫剂、雷达、发动机、原子反应堆、电子计算机……这一切构成了今天高度发达的技术环境,也称为"第二自然界",使地球上的物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大约每隔15年其数量增加一倍。在当今世界,人类正面临着自己建造的技术环境的严峻挑战。
②跟技术环境的速度相比,生物机体的速度极其缓慢。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都认为,原始人与现代人在大脑构造上相差无几。几千年来人对语言的反应速度并无差异,基本上是平均每秒钟接受2.5个单词。然而,从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以每秒钟运算5000次到当前的每秒钟几百亿次的大型电子计算机,才只有半个世纪的时间。
③人的大脑能否不断适应飞速发展的技术环境呢?有的人甚至认为将来人工智能也许会完全取代自然智能。难道果真如此吗?科学界的有识之士,对于第一点的回答是肯定的,而对于第二点则持否定态度。
④大脑是人类自然智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人的大脑里的神经元有140多亿个,构成了地球上最完美和效率最高的自然界的美妙绝伦的创造,是人类发明的任何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工具或人工智能所无法超越的。
⑤总之,尽管人类创造的技术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向它的主人提出严峻的挑战,但是,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人类永远是技术环境的主人。
1.第②段中,通过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比较,
具体说明了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比自然智能快。
2.从第③段的内容看,科学界有识之士肯定的是什么?否定的是什
么?
3.指出下面这句话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跟技术环境的速度相比,生物机体的速度极其缓慢。 ( ) 使地球上的物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大约每隔15年其数量增加一倍 。( )
4.从全文看,作者要表达的最主要的观点是什么?请用文中句子
1、电子计算机、人的大脑。
2、人的大脑能适应飞速发展的技术环境、将来人工智能也许会完全取代自然智能。
3作比较、列数字。
4、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人类永远是技术环境的主人。
在地球上空20至30千米的大气同温层中,聚集着占自然界总量90%的臭氧,这就构成了大气臭氧层。虽然其中臭氧的质量只占整个大气层的1/1000000,但它却能吸收来自太阳的99%的紫外线,使地球免遭太阳紫外线过强的辐射。正是臭氧层这一"生命之伞",庇护着人类及地球的所有生灵!
1985年5月,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出现了臭氧层"空洞",后来英国的"云雨7号"卫星探测出这个空洞的面积大如美国。科学家们还发现,北极、欧洲的上空,臭氧层也在受到侵蚀,形成臭氧稀薄区域。从全球来看,大气中的臭氧含量正在逐年减少。
致使大气中臭氧含量减少的原因很多,而人类生产和生活所产生的CFC类物质进入大气层,则是造成臭氧含量减少、臭氧层被破坏的主要原因。CFC类物质主要是各类气溶胶、制冷剂、除臭剂所释放的氟氯烃,如广泛使用于冰箱、空调器的氟利昂、氟氯甲烷等。这些化合物在大气低空中很稳定,经过漫长的时日,顽强地飘到同温层,经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发生光化反应,释放由化学反应能力很强的自由氯原子。而一个自由氯原子就可以借助连锁反应破坏10万个臭氧分子!
臭氧层被破坏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例如:科学家研究表明,大气中臭氧每减少2.5%,就会给世界带来47万个皮肤癌患者。由臭氧层被破坏所带来的地球环境的变化,会造成农作物的大幅度减产。不仅如此,臭氧层被破坏还会使全球气候变暖,雨量增多,加速极地冰川的融化,海平面上升,导致大片海滨地区被淹没。为此,科学家们呼吁世界各国必须加强合作,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臭氧层再遭进一步破坏,以保护人类自身。
1.为什么称臭氧层为"生命之伞"?
2.为什么说CFC类物质是造成臭氧含量减少、臭氧层被破坏的主要原因?请简要回答。
3.指出下面这句话使用的说明方法。
例如:科学家研究表明,大气中臭氧每减少2.5%,就会给世界带来47万个皮肤癌患者。 ( )( )
4.臭氧层被破坏,对人类生存有哪些危害?请简要回答。
1.因为臭氧层能吸收来自太阳的99%的紫外线,使地球免遭太阳紫外线过强的辐射,庇护着人类及地球的所有生灵。
2、CFC类物质(或氟氯烃)进入同温层,经紫外线照射,发生光化反应,释放出对臭氧分子有很强破坏作用的自由氯原子。
3.举例子 列数字
4.会带来大量的皮肤癌患者,会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导致大片海滨地区被淹没。
压力与高度 张前
①最近,生物学家发现了一种神奇的小昆虫——沫蝉。
②沫蝉栖息在植物叶子上,分布在世界各地。它的神奇之处在于跳起来的高度相当于它身高的100倍,这相当于一个人跳70层楼那么高。因沫蝉的相对弹跳高度打破了跳蚤保持的纪录,它被生物学家封为自然界新的“跳高冠军”。
③研究认为沫蝉弹跳能力如此发达是为了逃避来自鸟和其他昆虫的袭击。
④从事此项研究的剑桥大学动物学家麦克罗姆说:“沫蝉的弹跳能力令人难以置信。这使它们几乎不能被捕捉到。以前没有人对它的弹跳进行过测量。”他在《自然》杂志中描述:就身体长度而言,沫蝉惊人的跳跃能力超过自然界任何一种昆虫,跳跃高度超过了跳蚤,并且速度是跳蚤的4倍多。
⑤
⑥原来,它的后腿肌肉非常健壮,就像随即待发的弹弓,可以在瞬间跳跃中爆发后腿蓄力。沫蝉在起跳前双腿固定蓄力,起跳的初始速度为每秒3.1米,三倍于跳蚤的起跳速度。沫蝉起跳时承受的重力约为其体重的400倍。而有经验的喷气式飞机的驾驶员在起飞时最多只能承受其体重7倍的重力。相比之下,跳蚤的力量只是重力的135倍。
⑦沫蝉之所以能打破跳蚤的起跳纪录,是因为它能忍受起跳时约为其体重400倍的巨大压力。
⑧这一现象足以让我们反思:人世间,人和人所处的“高度”千差万别,就在于他们对待压力的态度不同。面对压力,有人畏首畏尾,退缩不前,致使一生担惊受怕,一事无成;有人从容不迫,坚强面对,于是在现实和众人的“挤压”下成就了人生的辉煌。
1.结合上下文,在第⑤段横线上补写恰当的句子
2.联系上下文,分析下列加点词语的作用。
(1)因沫蝉的相对弹跳高度打破了跳蚤保持的纪录,它被生物学家封为自然界新的“跳高冠军”。
(2)这使它们几乎不能被捕捉到。
3.选文第⑥段加线句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选文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1.沫蝉为什么能跳这么高呢?
2.(1)“跳高冠军”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沫蝉的弹跳能力强。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2)“几乎”表程度,表明沫蝉很难被捕捉到。(或者:若去掉这个词,原文的意思就成了“沫蝉肯定不能被捕捉到”,与实际情况不符。)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列数字,作比较。真实具体地突出了沫蝉在起跳时的速度快。
4.示例:压力越大,能力越强;对待压力的态度不同,所处的“高度”也千差万别;科学发现无止境。
从“雾都”到“霾都”
①在中国有一座城市以雾而著称,就是“雾都”重庆。
②重庆多雾,因为它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四面群山环绕,长江、嘉陵江在此交汇,空气温暖湿润,地面风速很低,江水蒸发不易扩散,潮湿的空气很轻易就会达到饱和状态而凝结成雾,不过气象部门的统计分析表明,近年来重庆浓雾呈逐年减少趋势,灰霾天气倒是呈逐年上升趋势。
③那么到底什么是雾,什么是霾呢?气象学上对“雾”的定义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导致水平能见度低于1000米的天气现象。雾和云可以说是一母同胞,过量的水汽与空气中的凝结核凝结在一起,它们悬浮在高空被称为云,如果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就形成了雾。而词典对“霾”的解释是: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浑浊现象,能见度小于10公里。而201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则对“霾”给出了技术性的判识标准:“当能见度小于10千米,排除了降水、沙尘暴、扬沙、浮尘等天气现象造成的视程障碍,且空气相对湿度小于80%时,即可判识为霾。”所以雾与霾最大的区别是相对湿度:相对湿度达到95%以上的低能见度现象称为雾,相对湿度低于80%的为霾。
④据气象部门研究人员所说,“重庆由于二战时期的军工开发和以后的军工建设,一直是严重的‘霾都’,只是过去科学认识水平不够,误认为是‘雾都’。我们以前认为能见度降低都是雾造成的,其实很多情况下都是霾。”于是,“雾都”不再有美感,反而变成了刺耳的警报,令人忧心。而且,似乎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被冠上了“雾都”的名号:郑州被市民调侃为“宛若蓬莱仙境,郑州成‘雾都’”;乌鲁木齐被戏称为“西部雾都”“‘雾’鲁木齐”……曾经有媒体报道“北京盛夏季节30℃大雾弥漫”,我们已经知道雾是低温下饱和气块的标志,夏季30℃的高温条件下,水汽很难达到饱和程度,出现的肯定是霾。
⑤霾会降低空气能见度,这主要在于大气中颗粒物的散射、吸收带来的消光作用,而其中“贡献”最大的当属颗粒物的散射,颗粒物的家族被称为悬浮颗粒物,其组成部分PM2.5在2011年迅速蹿红。PM2.5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会深入到人的肺部,造成人的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PM2.5的浓度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急诊数量分别会增长5%和1%。
⑥中国的“霾都”已经越来越多,而且还在继续增多中。中国经济和工业较发达的地区,霾的日变化都呈现出增长趋势,而且这种趋势恐怕短期内也很难发生改变。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城市治理灰霾的前景不容乐观,悬浮在中国城市上空的灰霾还要很久才会消散。
(选自《读者》2014年第3期,有改动)
1.从文中看,“雾”和“霾”的区别体现在哪些方面?
2.第③段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3.阅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霾会降低空气能见度,这主要在于大气中颗粒物的散射、吸收带来的消光作用,而其中“贡献”最大的当属颗粒物的散射,颗粒物的家族被称为悬浮颗粒物,其组成部分PM2.5在2011年迅速蹿红。
⑴“主要”一词能否删去?结合句子内容说明理由。
⑵解释“蹿红”的含义。
4.作者说:“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城市治理灰霾的前景不容乐观。”请结合文本,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1.一是相对湿度的区别,二是构成成分的区别,三是能见度的区别,四是对人的危害性的区别,五是成因的区别。
2.运用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生动形象突出说明了雾与云的关系与区别:都是过量的水汽与空气中的凝结核凝结在一起,悬浮在高空被称为云,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就形成了雾。(作用: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了雾与云的关系:都是过量的水汽与空气中的凝结核凝结在一起;作比较,把雾与云作比较,突出说明了两者的区别:悬浮在高空被称为云,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就形成了雾。)
3.⑴不能删去。“主要”起限定作用。一方面说明颗粒物在霾降低空气能见度的作用中位置突出,另一方面说明在霾降低空气能见度的过程中,除颗粒物的消光作用外还有其他因素的影响,而此为主,其他为次。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⑵指迅速引起人们广泛关注,成为焦点。
4.示例1:我同意作者的看法,是不容乐观的。理由是:无论从文中还是现实来看,很多城市都已出现严重的灰霾,经济发展与治理灰霾的关系也难以处理好,而且,目前治理灰霾的技术还不够成熟。
示例2:我不同意作者的看法。我认为应该是乐观的。从文本看,目前人们对灰霾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对灰霾的危害越来越重视。只要下定决心,从现在做起,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治理灰霾还是有成功的希望的。
①从医学角度分析,噪音往往能引发身体的疲劳和不适,对人的心理也造成一定的伤害。
②60分贝以下的噪音一般不会引起人的厌烦。假如在超过70分贝噪音的环境中,想要更好地休息就得服用镇静剂或安眠药。当然,75分贝的噪音算中等级别,它能影响人的思维和情绪。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常有一些尖利的噪音,它们虽然比较短暂,但其激烈程度可以严重干扰人们的生活。例如:摩托车在行驶中的噪音可以达到100分贝~110分贝,其强度超过电锯锯木发出的声音;摇滚乐队的某些演奏可能产生140分贝的噪音,它大大超过喷气式飞机降落到距地面100米时产生的轰鸣。科学实验表明,超过115分贝的噪音能引起人的严重的烦躁和不安,这种情况相当于癫痫病发作时的一系列大脑变化;面对160分贝的噪音,动物有可能死亡。
③虽然我们生活在喧闹声中,但不是人人都能察觉。人的耳朵有一种“掩蔽”功能,能自动清除环境噪音,而把那些我们感兴趣的声音突现出来。因此,我们能听见站在人群中或公共场所的人对我们的讲话。耳朵还能将讲话人的声音分离出来,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忽略环境噪音。但这只是大脑的一种“应对”技巧,噪音已经丝毫不漏地进入我们的听觉和神经系统,其后果是,强烈和长时间的噪音会破坏声感细胞上的纤毛。这些纤毛就是我们的“传声器”,随着它们的逐渐被破坏,我们甚至可能失去听觉。长此以往,耳鸣和心悸将接踵而来,并且身体的平衡系统也会因此而遭到破坏。从国际上的一些统计数据可以发现,生活在喧闹地区的一部分居民的听力正在变得越来越差。在美国,64岁~75岁的兵的人介绍,现在有听力缺陷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选自《科学世界》)
1.本文主要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10个字以内)
2.第③段画线句子表明人们的听力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删去加点词语后对原句意思表达影响最小的一项是:( )
A.常有一些尖利的噪音,它们虽然比较短暂,但其激烈程度可以严重干扰人们的生活。
B.耳朵还能将讲话人的声音分离出来,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忽略环境噪音。
C.摇滚乐队的某些演奏可能产生140分贝的噪音。
D.面对160分贝的噪音,动物有可能死亡。
1.噪音对人的危害
2.变得越来越差 列数字 举例子 作比较
3 .A
《昆虫般大小的机器人》
①一部分研制机器人的专家认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机器人的大小,未来机器人的大小应该和昆虫相仿。
②大型机器人需要沉重昂贵的发动机和大量的动力消耗,需要数千米的连线。控制所有这些硬件又需要数平方英寸的微晶片。而如果机器人的这些部件组装起来只有昆虫那样大小,那么它的造价不但会便宜得多,它所能从事的工作也会给人类生存带来更大影响。
③一般说来,目前机器人所能做的工作都可由相应的机器来取代。与工厂中固定的有强大动力的机器相比,许多工作由机器人来做不如留给相应的机器去做。但是小型机器人所能做的工作却不是大机器所能完成的,这正如微型飞机比大型飞机更适合用来观测农场作物的生长情况以及控制自动灌溉和施肥系统一样。只有微型机器人,才能沿着患者的血管,进入变窄了的冠状动脉去排除血管壁上沉淀的胆固醇,从而解除病人的危险。
④当然,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说法还未免言过其实。不过研究人员确已成功设计出一种能进入煤气或自来水管道去修补裂缝或漏洞的微型机器人。这种机器人进入管道之后,可用自己的身体测量经过地方的电导,一旦测不到这种电导,就表明那里存在着裂缝或漏洞。于是该机器人便作出“自我牺牲”,用自己的身体来把裂缝或漏洞堵上。
⑤如果许多这样的微型机器人通力合作,其功用更是一般机械所无法比拟的了。比如说战场上可使用微型机器人士兵。这些“士兵”可轻易地偷偷爬过或飞过战场而不被敌方的雷达发现,因为它们体积微小,且可超低空飞行(乘微型火箭)。一旦越过敌人的防线,它们便可成为摧毁敌方设施的生力军,就像毁掉农作物的蝗虫一样。
⑥这种昆虫般大小的机器人目前已不再只是科幻小说里的主人公。当然要它们在现实生活中大量出现,还需克服一系列技术上的障碍。其中主要是如何把现在机器人所用的齿轮、杠杆、曲柄、弹簧和其它机械部件缩小到比头发丝还细的程度,同时把传感器、电动机、控制计算机及其他系统装配到一块微晶片上。
⑦当然目前制作微型动力部件的技术还处于研制的初级阶段。加利福尼亚大学一个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制造出了只有1/5毫米长的带连接部件的曲柄和齿轮。这种齿轮只有红细胞一般大小。新泽西州美国电报电话公司贝尔实验室的专家们已经研制出了比蚂蚱颚还要小的钳子。该实验室还研制出了只有半毫米大小每分钟24000转的气动涡轮机,其转速比许多喷气式飞机的发动机还要快。机器人微型化的另一个问题是动力问题。为微型机器人提供动力的装置要比电池小很多才行。不过,微型发动机的研制工作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
⑧微型机器人的大量生产恐怕还不是近年之内能办到的事情。然而,一旦这种机器人能批量生产出来,它们在科研和生产中所起的作用将是无法估量的。 (选自《未来科学》)
1.从文中举出一处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第⑦段提到“机器人微型化的另一个问题是动力问题”,那么还有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请用文中的原话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语言严密有分寸,试举一例加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本文内容,下面对未来微型机器人发展前景预测错误的一项是 【 】
A.与机器人相比,工厂中的机器还是有较大的优势,特别是机器有强大的动力。
B.虽然对微型机器人的应用前景目前还有点言过其实,但研究人员已经有了可喜的进展。
C.战场上的微型机器人士兵要想取得理想效果,让他们通力合作是一个好办法。
D.如果微型机器人的发展前景比较乐观的话,未来大型机器人将逐渐被全部淘汰。
1.答案举例:文章第②节中用大型机器人和微型机器人进行比较,说明微型机器人造价便宜,对人类的影响更大;第⑦节把专家们已经研制出的钳子跟蚂蚱颚进行比较,具体说明微型机器人部件微小的特点。
2.其中主要是如何把现在机器人所用的齿轮、杠杆、曲柄、弹簧和其它机械部件缩小到比头发丝还细的程度,同时把传感器、电动机、控制计算机及其他系统装配到一块微晶片上。
3. “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机器人的大小,未来机器人的大小应该和昆虫相仿。”句中“主要”一次体现了语言的严密性,说明还有其他的研究方向;“一般说来,目前机器人所能做的工作都可由相应的机器来取代。”句中“一般说来”限定了目前机器人所做的工作能由机器取代的范围,不是所有工作都可以取代;“为微型机器人提供动力的装置要比电池小很多才行。”句中“很多”交代了小的程度。
4.D
阅读《生物入侵者》节选
①当你在路边草地或自家庭院里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时,你肯定不会感到惊讶。但在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们看来,这或许不是件寻常小事。专家们把这种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它们不仅会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而且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
②如果一种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殖。1988年,几只原本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斑贝(一种类似河蚌软体动物)被一艘货物带到北美大陆。当时,这些混杂在仓底货物中的“偷渡者”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意,它们被随便丢弃在五大湖附近的水域中。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里竟成了斑贝的“天堂”。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斑贝的数量便急剧增加,五大湖内的疏水管道几乎全被它们“占领”了。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
③“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二战期间,棕树蛇随一艘军用货船落户关岛,这种栖息在树上的爬行动物专门捕食鸟类,偷袭鸟巢,吞食鸟蛋。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一些生物学家在乘坐由关岛飞往夏威夷岛的飞机上曾先后6次看到棕树蛇的身影。他们警告说,夏威夷岛上没有任何可以扼制棕树蛇繁殖的天敌,一旦棕树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户,该岛的鸟类将在劫难逃。
④许多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将“生物入侵者”的增多归罪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事实上许多“生物入侵者”正是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达到“偷渡”的目的的。以目前全球新鲜水果和蔬菜贸易为例,许多昆虫和昆虫的卵附着在这些货物上,其中包括危害极大的害虫,如地中海果蝇等。尽管各国海关动植物检疫中心对这些害虫严加防范,但由于进出口货物数量极大,很难保证没有漏网之“虫”。此外,跨国宠物贸易也为“生物入侵者”提供了方便。近年来,由于引进五彩斑斓的观赏鱼而给某些地区带来霍乱病源的消息时常见诸报端。一些产自他乡的宠物,如蛇、蜥蜴、山猫等,往往会因主人的疏忽或被遗弃而逃出,为害一方。
……
⑤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开始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例如,美国众议院已于1996年通过了一项议案,要求各有关机构加强对有可能夹带外来物种的交通工具的监控,为此,美国政府正在酝酿一个跨部门的监控计划。
1、关于本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说明的中心是“生物入侵者”给人类社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B.、“生物入侵者”是对入侵地某些物种造成威协,但客观上也为本地增加了一个物种,对于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有利。
C.、“生物入侵者”对入侵地原有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和损害
D.、“斑贝”在美国五大湖区的大量繁殖,主要是因为当地环境污染造成的
2、下面对②③④⑤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和作用,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第②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诠释;作用:具体、准确说明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若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可能会无节制地繁衍,给人类造成危害和损失。
B.、第③段画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作用:具体、准确说明“生物入侵者”会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威胁。
C.、第④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打比方;具体说明了生物入侵的人为原因。
D.、第⑤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具体说明了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者”采取了相应措施。
3、下面关于选文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从说明顺序来看,选文先说路边的小草或自家庭院里的甲虫,再说欧洲大陆的斑贝、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接着说关岛的棕树蛇,最后讲美国,可见:是按照空间顺序来说明的。
B.、从说明的内容来看,②③段是在说明“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C.、从说明的语言来看,本选文语言生动、形象、准确。如:“入侵者”“便车”“偷渡”等就很生动形象;“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殖”中的“可能”就用得很准确。
D.、从说明对象来看,本选文的说明对象是: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生物。
4、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5、从甲文所叙事件中,可以看出陈涉是怎样的一个人?
1、C
2、 A
3、A
4、甲文:记叙沉声、吴广发动起义的过程。
乙文:写项梁夺取郡守的兵变过程。
5、富有谋略,机智勇敢,有一定的组织领导才能。
温度与生命
1整个宇宙当中,温度无处不在。无论在地球上还是在月球上,也无论是在赤热的太阳上还是在阴冷的冥王星上,这一切无不由于空间位置的不同而存在着温度的差别。例如,太阳表面温度是6000℃,而处于太阳系里离太阳较远的冥王星的表面温度却只有-240℃。又如,传说中的牛郎星与织女星,在夜里的星空中,它们只是闪烁的小亮点。其实,牛郎星的表面最高温度竟达8000℃,织女星的表面最高温度竟达10000℃,真可谓是“热恋之星”。
②正因为宇宙中各行星的冷热不同,才决定着生命的存在与否。想想看, ;再想想,如果人类要到阴冷的冥王星去,恐怕人的第一次呼吸还没完成,就早已在寒冷的温度当中冻成了冰尸。
③当然,在这样浩瀚的宇宙中,只要位置恰当,生命是完全可以存在的。现在的地球就是典型一例。地球上生命的诞生有人说是偶然的,其实它也是必然的。第一个有生命细胞的诞生,蕴含着“造物主”多少心思啊,其中温度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只有在shì yí的温度下,化学反应才能正常进行物质分解或重组,才有了今天这个美丽的世界。山川、河流、绿树、红花……才有了生命的诞生。
④温度是分子平均功能的标志,它决定一个系统是否与其它系统处于热平衡的物理量。它的基本特征在于一切互为热平衡的系统都具有相同的温度。如当温度较低时,分子、原子振动的速度很小,分子之间距离也小,此时物质为液态。但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分子运动十分激烈,分子间的距离也变大,此时物质为气体。整个世界这么精彩,生命就是因为不同的分子、原子在不同的温度下变化而来的。
1.根据拼音写汉字。 shì yí ( )
2.第①段加点的词“热恋之星”,在文中的含义是:
(1)
(2)
3.文章除说明“由于空间位置的不同而存在着温度的差别”与生命的关系之外,还说明了:
(1)
(2)
(3)
4.联系上下文,第②段横线处应填上的合适的句子是( )
A.如果人类要到冰冷的水星上去,还没到达早已结成冰块了。
B.如果人类要到炽热的太阳上去,还没到达早已筋疲力尽了。
C.如果人类要到牛郎织女星上去,还没到达早已化为灰烬了。
D.如果人类要到地球的另一端去,还没到达早已迷失方向了。
5.下列两段材料中哪一段不能说明文章第③段的中心?请具体简述理由
(1)随着我国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发展,机动车辆猛增,导致污染物排放和悬浮物大量增加,空气能见度降低,产生雾霾。若不能有效控制PM2.5,将危及人民的健康与生命。
(2)地球上的人类并非宇宙间唯一的人类,除了地球外,宇宙间还有上万个星球上可能有人类生存,另外还有很多并不像人类的智慧生命体,有些可能比人类的智慧更高。
1适宜
2(1)牛郎、织女两颗星的表面温度非常高;
(2)两颗星承载着一个充满神话 色彩的爱情故事。
3.(1)宇宙中各行星的冷热不同,才决定着生命的存在与否。
(2)在宇宙中, 只要位置恰当,生命是完全可以存在的。
(3)生命就是因为不同的分子、原子在 不同温度下变化而来的。
4.C
5.第(1)段材料不能说明第③段的中心。
因为材料(1)说明的是“雾霾”产生的原因及危害,而不是如第(2)段说明的宇宙在适宜的温度下能诞生生命。
从幻想走向现实的全息技术 余重秀
1 从经典的《星球大战》到《钢铁侠》 ,立体全息影像在很多科幻电影中以特效的形式呈现给观众。影片中的人物可以跟在空气中形成的三维影像进行交流互动,不仅带来了震撼的视觉效果,也引发了人们对未来技术的憧憬。那么电影当中的这种技术距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到底有多远呢?
2 全息,是指事物发射或散射的光的全部信息(包括光波的振幅和相位信息)。全息摄影不仅能够记录光的强度,还能记录光从哪里发出,朝哪个方向发射的信息(即相位信息)。
3 普通摄影术在自然环境下既能拍摄成像。而全息摄影术需要利用特殊的光源(一般采用激光),记录物体发出的散射光。记录的时候将激光束分为两束,一束直接投射到记录介质上,成为参考光束;另一束投射到目标物体上,经过物体表面的散射作用形成物光束。让物光束投射在记录介质的同一区域上,它与参考光束在记录介质上产生干涉叠加,形成干涉条纹,再经过处理之后,就得到一张全息照片。从不同的角度去观看全息照片,看到的图像内容是不一样的,跟观看真实物体的感受一样。
4 1948年,全息术发明成功。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它的实现技术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成熟。全息立体显示技术走出了实验室,在人们的生活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全息照片的艺术性和可观赏性,产生了全息商标、全息邮票、全息博物馆等,利用全息图的高科技特点产生了全息防伪,用于商品、钱币、证件等防伪。近年来又在发展全息电视、全息电影等三维立体显示技术。
5 1987年,我国发行了一枚全息邮折,这一年是丁卯年(兔年),在四方连邮折上有三只小兔子的全息立体照片。从不同的角度观看,可以看到小兔子的正面、侧面等不同的影像,确实可以用栩栩如生来形容了。
6 2010年4月21日,美国财政部和联邦储备局共同发布了发行新版100美元的设计方案,他们采用全息防伪技术,在美钞上设置了安全线。
7 全息摄影术目前在产品展览、发布会、舞台节目等场合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利用这种技术可以产生立体的空中幻象,还可以使幻象与表演者产生互动,形成一种共同表演的错觉,产生令人震撼的演出效果。
8 由于全息摄影术的条件严格,立体全息视频在实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 用方面目前仍难大规模应用。于是“伪全息”等裸眼立体显示技术应运而生。与全息显示在空间中再现物体的实像不同,“伪全息”主要模仿人眼立体视觉原理使观众感知到物体的立体感。立体视觉原理是指人的双眼在观看同一场景时,由于左右眼之间存在一定间距,左右眼视网膜上的成像来自于不同视角,左右视点图像之间存在着细胞的差异。大脑皮层通过对两幅图像进行融合,从而感受到立体效果。目前裸眼立体显示已经能达到较高的分辨率,正在逐步走向大众。
9 近年来,全息技术又取得了一些突破。2014年底,一款智能全息投影仪研发成功,科幻电影中天马行空的想象似乎真的变为了现实。这台智能全息投影仪的外形像是一颗蛋,重5.5千克。它能直接在其上方的空中投射出3D影像,影像最高可达2.5米,十分生动逼真。它还配备有动态传感器和光传感器等,可以探测环境或动作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变化实时地改变投射、变幻的内容。这种全息投影不需要带上任何3D眼镜,就能观赏。人们甚至还能与投射的人物角色产生互动。在家里配这样一款全息投影仪,是不是很酷呢?
1.文章开头从“科幻电影”谈起,有什么作用?
2.第 3 段中加点的“一般”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3.第 5 段运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下面的说法或推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全息摄影只能记录光在某个方向的强度信息。
B.从不同的角度观看全息照片,可以看到相同的图像内容,跟观看真实物体的感受一样。
C.目前裸眼立体显示已经能达到较高的分辨率,正在逐步走向大众。
D.在电影院戴3D眼镜观看的3D影片,是用智能全息投影仪放映的。
1.作用:一是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二是引出本文说明对象--全息技术。
2.加点词不能删掉。“一般”表示通常情况下,起限制作用,说明全息摄影术在通常情况下是采用激光记录物体发出的散射光。但不排除有特殊情况存在,删去之后与事实情况不符,语言过于绝对。一般”用在这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3.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明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全息照片具有艺术性和可观赏性的特点, 使说明更加清楚明白,增强了文章说服力。
4.C
智能程序
黄川
……怎么回事?我眼前怎么一片昏暗?头真晕,浑身似针刺般疼痛……
眼前清晰了,四周不知为何充斥着“0”和“1”,纹丝不动的他们似列队一般整齐地排成排。我正想再看看,但不容我多看,四周一片嗡嗡声,我随着地面旋转起来。
我感到自己正通过悬浮在头上的东西进入了一个和刚才的地方差不多的一片地区,不同的是这里的“0”和“1”们在飞速向前奔跑。这时,我听到一个浑厚的男声:“Bob,你苏醒了吗?”我没有回答,心中思索着一个问题,不禁说出了口:“我是谁?”那个男子听到了似乎十分兴奋:“太好了!你终于苏醒了!你听着,你是我编的程序Bob,你是世界上第一个有思维的程序……”他的声音不住地颤抖,似乎有些激动。
在以后几天中,我和他成为了朋友,我知道了他叫张芮,毕业于一个名牌大学的计算机系。他立志要编一个有思维的程序,我的诞生说明他成功了。同时,我也渐渐了解了我所在的这个地方,他称这里叫计算机。在他的帮助下,我找到了硬盘——就是最初所在的地方,还找到了CPU、内存……并且学会了读显示器上的文字,把我要说的话显示在显示器上,在视频捕捉器上观察外面的世界——借此我领略到了他那乱糟糟的头发和遍地都是的方便面袋。我还学会了用其它的软件、游戏,甚至学会了上网。
起先,我最爱玩游戏,可游戏都被我不自觉地改变得面目全非,有一次甚至把F.—117
丢进了《仙剑奇侠传》,久而久之就把兴趣转向了上网。从网上,我更全面地了解了外面的世界,知道了张芮所在的地方被称为China,知道了除了China,还有U.S.A和Japan……
又过了几天,正当我在一个网络聊天室与人们交谈时,我从视频捕捉器上发现张芮带回来了一个胖子,穿着一件极其肥大的西装,戴副眼镜,嘴边叼着支雪茄。张芮对着那个胖子说道:“王先生,这就是我说的那个智能程序。”说完,他又对我下了上网的命令。那人看着我自己打开了Win95,自己联上了一个网络聊天室,自己同别人对话……这时,我看到了那胖子眼睛里闪着幽幽的绿光。
他们俩走到另一间屋子中,我隐隐约约捉到了一些话:“不行……不道德的……人类……”从音调听上去张芮似乎有些愤怒……最后,那胖子走了。张芮在他身后用力把门一关,啪的一声,从视频捕捉器上我看到了一地的碎玻璃,和他那极其愤怒而变形了的脸。他用一种萎靡不振的声音告诉我,那个被他称为王先生的胖子想独自占有我,被他拒绝了。
他默默地望着我,眼睛里流露出一种既坚定又温柔的复杂神情……
……夜深了,张芮正躺在床上摆着“大”字。我让他睡前别关掉我,我想更深入地了解世界。就在这时,从窗外“飞”进来了一个黑衣人,我正要叫,那人快速地跳了过来,抢先一步关上了音箱的电源。看来他是冲我来的。他拿出了一张磁盘,把我复制到了盘上,并随手按了几个键把硬盘上的那个我删除了,张芮几年的心血就这样化为乌有!在他删除我的同时,我迅速给张芮留下了一封信,在八点时会自动打开,距现在还有六小时……
我再次苏醒了,隐约中我听到了一个陌生的声音:“Bob。”“有什么吩咐,主人?”我怎么了?怎么会这样回答?眼前清晰了,是那个胖子!他似乎在笑,但一脸阴森,令人看了毛骨悚然。外面比张芮的家漂亮整洁得多,有着高级皮椅、沙发、桌子……但我总有种地狱的感觉。那胖子说道:“Bob,立刻入侵瑞士银行,把一亿美元转到我的帐号上来。”
“是,主人。”一声漠然的回答。我怎么了?顿时,我的思维分成了两股:一股正向瑞士银行入侵,另一股一边阻止着入侵,一边在硬盘上查找……
找到了!这是一份历史记录,它上面记录了我苏醒前的一切操作,原来他们更改了我的程序!幸好我有两套感情程序,才不至于……
我尝试着,一刻不停地尝试着,想把我改回原来的我,但我并不能更改自己的程式,而且我并不了解自己。
就在我一筹莫展之时,我的另一股力量已突破了银行的防火墙了。看来……只有一种办法了……不能让恶势力得逞。
我决定删掉自己,连同我的另一股力量……时间不多了,我给张芮发了封Email后,下达了删除指令。
……我感到头开始晕了,眼前的景象昏暗了,全身似针扎一般,我快要消失了,永远地消失了。在我生命最后一刻,我调用了一个中断,机器会重新启动,内存中我的另一股力量也会消失,胖子罪恶的行径也将彻底失败……
当第一线阳光照进房间时,张芮醒了,他迷迷糊糊地说道:“Bob,找到什么新东西了吗?”但四周仍一片寂静。他睁开了眼睛,看到了空荡荡的屏幕。墙上的时针缓缓地移动……
八点了,电脑屏幕上弹出了两封信,张芮默默地看完了信,一言不发地走出了房间。远处朝阳通红……
信中最后一句是这样的:“”
张芮眼中出现了泪光,他喃喃地说:“善良的Bob,我一定要再创造一个你……”
1.请依据这篇科幻小说的主要情节,填写下面表格。
故事情节 | |
开端 | 张芮开发出智能程序,并教会它探知知识的本领。 |
发展 | ① |
高潮 | ② |
结局 | ③ |
尾声 | 张芮读了智能程序的信,决心再造智能程序。 |
2.智能程序的“智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3.结合文中的情境,发挥你的想象,将Bob信中最后一句话填写完整。
4.本篇小说人物形象鲜明,主题突出,你能从小说人物形象或主题的角度提一个问题吗?
1.①胖子想独自占有智能程序,被张瑞拒绝。
②胖子盗走智能程序,强迫它入侵瑞士银行
③智能程序为了正义,自我删除。
2.可以自己学习,拥有判断善恶的思维,能够独自解决问题,能够控制自我行为,有自我牺牲精神,拥有人类善良的情感。
3.……下辈子我要做人……这世界如此美好,但我要走了,再见了张芮,再见,世界……
4.所提问题符合题目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