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短文

植物聊天

  ①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网络已成为人们传递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近日,有科学家研究发现,原来人们眼中那些被动的、只能站在一个地方等待被砍掉或吃掉的植物,也像人类一样,都会构建自己的联络系统。特别是草本植物,例如草莓、芦苇或是羊角芹都能自发地构建这种系统。

  ②在这个联络系统中,每一株植物都会释放和接收特殊信使物质所携带的信息,并与其它植株共享信息。这种传递信息的方式和人类的网络聊天十分相似,因此科学家形象地称之为“植物聊天”。但是让人们好奇的是,植物们在这个聊天网络里都聊些什么呢?

  ③科研人员发现,一些聪明的植物会在危险迫近的时候通过这个网络传递警告信息,从而有效地减轻植物受侵害的程度,提高植物的生存能力。如果有一株植物被毛虫咬食了,那么在同一个网络中的其他植物都会接到内部的警告信号。在接到警告信号之后,那些还没有被咬食的植物就会进行化学物质防御和机械防御,使自己不易受到侵害。此时,毛虫就像打了败仗的士兵,无计可施了。可见,聊天网络功不可没。

④当然,任何事物都可能有利弊两个方面,植物的聊天网络也是如此。就好比计算机网络上流行的病毒,在植物聊天网络中,有些特殊病毒就利用网络进行传播,致使整个网络内的植物都可能被感染。

⑤这项研究令人称奇的地方,在于它改变了人们对植物的传统认识。现在我们才发现,我们身边那些最常见的植物其实早就是网络聊天的高手了。

(选文有删改)

1.选文运用的说明顺序是

A.逻辑顺序B.时间顺序C.因果顺序D.空间顺序

2.选文第①段划线句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A.下定义B.举例子C.打比方D.作诠释

3.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任何事物都可能有利弊两个方面,植物的聊天网络也是如此”一句中“可能”一词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密性。

B.第③段中“毛虫就像打了败仗的士兵,无计可施了”一句,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植物聊天网络对于提高植物的生存能力功不可没。

C.科学家发现,植物不是被动的。它不会只站在一个地方等待被砍掉或吃掉,也像人类一样会构建自己的联络系统。

D.植物网络聊天会传播病毒,致使整个网络内的植物都被感染。

1A

2B

3D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2-14题。

基因组测序:全面了解胡萝卜

①曾有人预言下一个改变世界的技术不是大数据,不是人工智能,而是基因组测序。它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生物的本源,还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对生命进行“改造”。甚至可以说,这项技术将影响并改变我们的生老病死。

②胡萝卜和生菜、芹菜属于植物中的一大类,但它质脆味美,更受大部分家庭主妇青睐。胡萝卜栽培广泛,其根部富含营养物质,如胡萝卜素和多种维生素等,是世界各国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的菲利普·西蒙和他的研究团队完成了对30余种胡萝卜样品的基因测序,绘制出了胡萝卜基因组序列草图。这很可能是迄今最完整的蔬菜基因组序列草图,相关论文在线发表在《自然·遗传学》杂志网站上。

④菲利普·西蒙和他的研究团队使用一根胡萝卜的DNA组装了一个高质量的参照基因组,确认了胡萝卜共有32113个基因,其中有10530个基因是胡萝卜特有的。而后,他们对包括野生种和栽培种在内的35个不同品种的胡萝卜样品和亚种进行了测序。研究人员称,这一研究不仅使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了解胡萝卜的所有营养物质和组成成分,而且阐明了胡萝卜的起源和演化过程。他们把胡萝卜的基因组序列和其他植物进行了比较,来确认在进化道路上,胡萝卜的祖先究竟是何时与葡萄、猕猴桃以及西红柿“分道扬镳”的。

⑤此外,他们在胡萝卜根部发现了一个负责积累维生素A前体的基因,正是这个基因让胡萝卜积累起特别多的β胡萝卜素。研究人员表示,这一研究为改善胡萝卜和其他农作物的营养价值提供了可能,不仅能够帮助胡萝卜育种者改善胡萝卜的口感和营养价值,未来还有望让其他农作物具备胡萝卜的“特长”,使口味更好,更有营养。

(选自2016年5月12日《科技日报》,有删改)

12.请写出第②段中使用的两种说明方法,然后选择其中一种简析其说明效果。

13.胡萝卜基因组测序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具有哪些价值?请分项列出。

14.根据文章内容,下列选项哪一项有错误?

A.下一个改变世界的技术可能是基因组测序,它甚至将影响并改变我们的生老病死。

B.胡萝卜栽培广泛、质脆味美、富含营养,是世界各国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C.胡萝卜有10530个特有基因,这些基因积累了大量的维生素A前体和β胡萝卜素。

D.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其他作物也可能具有胡萝卜的“特长”。

[2c978444d2aebe12.jpg]

数字时代,我们的大脑被改变了 晓 辉

①我们知道,人类的大脑是可塑的,当人类生活方式改变时,大脑也可能发生变化。从远古人类首次发现如何使用工具开始,人类的大脑就受到迅速而明显的影响。数字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我们每天离不开网络、离不开手机时,我们的大脑是否也被改变了?

②科学家认为,对网络科技的深度依赖,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这在阅读时表现得最为明显。对书籍的深阅读与在网页上那种为了获取信息而进行的浅阅读是不一样的。美国技术专家尼古拉斯·卡尔在《网络也有__一面》一书中写道:“过去几年中,我一直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觉得某些人或某些东西正在改变我的大脑,我目前的思考方式与过去相比已经截然不同,当我阅读时,能最为强烈地感觉到这一点。持久地阅读一本书或一篇长文,曾经易如反掌,我曾耗费数个小时徜徉在长长的文字里,我的大脑能够抓住叙述的演进或论点的转折,从而进行思考。但如今不再如此,往往阅读两三页后我的注意力就开始漂移了,我感觉我一直在试图将自己任性的大脑拽回到书本。”

③对书籍的深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以微博为例,浏览一个微博页面只要几分钟,眼睛在每条微博上停留的时间只有几秒。不断地扫视、浏览、搜寻感兴趣的关键词、点击阅读——这个过程因为信息的丰富、多样而足够刺激,但显然不足以锻炼耐心。一本优秀的图书通常是有内在的逻辑框架的,只有进入这一逻辑框架,才能说是阅读。而网络内容特别是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每一条都互不关联,跳跃性的阅读当然谈不上逻辑了。互联网在给人们提供信息盛宴的同时,也使我们的思维“碎片化”。

④数字时代,人类的大脑结构也被改变了。由于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已经渗入到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触摸屏情有独钟。一些人因为在智能手机上面频繁敲敲打打而被戏称为“拇指族”。但是,就是这样一种看似简单的重复运动却在不断塑造着人们的大脑。在一项实验中,瑞士苏黎世大学神经科学家邀请37位手机重度用户参与实验,其中26人用智能触屏手机,11人用普通按键手机。他们将电极连接在这些参与者头部,测试他们的拇指、食指和中指在使用手机时,大脑皮层的反应。科学家记录下这些参与者10天的活动。结果显示,大脑皮层中拇指控制相关区域活跃度更高的是用触屏手机的人,而使用按键手机的则没有明显变化。使用触屏手机的次数越多,大脑皮层相应区域更加活跃。在数字时代长大的“数字原住民”,因长时间用拇指上网和操控智能手机,从而改变了大脑形成神经通路的方式。

⑤数字时代,人们更加善于利用社交网络与人交往,但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却越来越弱。多动症、自闭症、抑郁症、躁动症和多任务癖好等现代疾病,与过度上网和玩视频游戏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摘自《百科知识》2015.03A,有删改)

1.阅读全文,说说数字时代给我们的大脑带来了哪些改变。

2.文章第段画线部分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指出其中一种并分析其作用。

3.联系上下文,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但是,就是这样一种看似简单的重复运动却在不断塑造着人们的大脑。

1.①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②使我们的思维“碎片化”,不足以锻炼耐心。③人类的大脑结构也被改变了,大脑形成神经道路的方式也改变了。④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越来越弱,出现了多动症等现代疾病。

2.画线部分用了: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三种说明方法。作比较。将“使用智能触屏手机的人”和“使用普通按键手机的人”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了用触屏手机的人大脑皮层中拇指控制相关区域活跃度更高这一大脑结构改变特点。

3.“不断”一词表限制,在句中是说在智能手机屏幕上敲打的动作对塑造人大脑的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周密性。

(2016届江苏省江阴市暨阳中学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

PM2、5是对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的总称,也叫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二十分之一。PM2、5主要来源于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对空气质量有重要影响。PM2、5因为颗粒细小,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面积大,活性强,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例如,重金属、微生物等),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201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公布的《全球环境展望5》指出,每年有70万人死于因臭氧导致的呼吸系统疾病,有近200万的过早死亡病例与颗粒物污染有关。《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也的研究报告中称,人类的平均寿命因为空气污染很可能已经缩短了5年半。

1、文中划线句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文章主要说明了什么内容,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作比较,突出的说明了PM2、5极其微小。

2、PM2、5严重影响大气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

(2016届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团结民族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阅读下文

氡:隐形的杀手

①现在,癌症已是导致城市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肺癌作为主要癌种,是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经过长期大量的统计分析和对动物的实验研究,现已认识到肺癌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中国,一项近期的调查结果显示,每年因氡导致肺癌的在5万例以上。氡已成为我国除吸烟以外引起肺癌的第二大因素。在美国,卫生局长也警告:氡是肺癌的第二诱因,估计每年导致14000人死亡。医学研究已经证实,氡气不仅可致肺癌,而且还可能引起白血病,不孕不育、胎儿畸形和遗传变异等后果。

②科学家告诉我们,氡是由放射性核素镭衰变产生的自然界惟一的一种天然放射性气体,它无色无味。氡的衰变产物被称为氡子体。常温下氡及其子体在空气中形成放射气溶胶(附有这些物质的灰尘)而造成空气污染。人们吸入的氡极易被呼吸系统截留,并在局部区域不断积累。氡气可衰变成多种放射性核素并不断释放出甲种、乙种等射线。这些射线不停地轰击肺细胞,使肺细胞受到损伤,从而引起肺癌和其他疾病。

③室内氡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房基土壤中析出的氡。在地层深处含有铀、镭的土壤、岩石中存在着高浓度的氡,建筑物建在上面,氡就会沿着地的裂缝扩散到室内。二是从建筑材料中析出的氡。1982年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的__,建筑材料是室内氡的主要来源。如花岗石、大理石、瓷砖、红砖、青砖、陶瓷卫生洁具、水泥等都含有氡和放射性物质,特别是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天然石材易释放出氡。三是从室外进入室内的氡。在室外的空气中,氡被稀释到很低的浓度,对人体不构成威胁。可是进入室内后,如果通风不畅,就会在室内积聚。四是在水和天然气中氡的含量较高时,从供水供气系统也可以释放出氡。

④对氡的危害有大致了解以后,我们会很自然地想到如何消除氡。事实上,由于氡的危害是无阈值的,它又是天然的,无处不在,所地理论上完全消除它的危害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减小它的危害。降低氡的危害实际上是降低氡的浓度。室外的氡浓度已被大气稀释到很低,不会对人造成可察觉的危害。如果室内氡浓度能降到很低,它的危害也就微不足道了。1996年我国发布的“住房内氡浓度控制标准”规定,新建住房内氡浓度控制标准为每立方米空气中100贝克。如果室内氡农度在国家控制标准以内,则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医学意义上的损害。

⑤降低室内氡的浓度最有效的措施是消除氡的来源入手。在思想上,强化降低氡污染的意识是至关重要的。在行动上,建房前选地基时,有条件的可以先请有关部门作氡的测试,然后采取降氡措施。在选择建筑材料和居室装修时,要填平、密封地板和墙上所有裂缝,特别是地下室和一楼以及氡含量较高的房间更要注意,这种做法可以有效减少氡的析出。经常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做好通风换气是降低室内氡度的有效方法。

1、本文围绕氡主要说了哪些内容?

2、氡的特点是什么?

3、(1)降低室内氡的浓度最有效的措施是什么?(2)其中“经常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做好通风换气”是针对什么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4、文中画线部分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5、文中“新建住房内氡浓度控制标准为每立方米空气中100贝克”中的“每立方米”为什么不能去掉?

6、防止氡的侵害除了上述所采取的措施外,你还有什么措施?请举一种。

【答案】

1、氡的来源、氡的危害以及防御的措施。 

2、 天然的放射性气体,无色无味

3、(1)从消除氡的来源入手      (2)氡进入室内后,如果通风不畅,就会在室内积聚

4、 举例子,准确、形象地说明室内很多建筑材料会析出氡。                                                                                                         (意思对即可)

5、因为去掉“每立方米”的意思就变成住房内氡浓度控制标准为室内空气中低于100贝克即可达到标准,这与事实不符。“每平方米”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不能删除。

6、(略)

2016届江苏省扬州市邗江美琪学校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数字时代,我们的大脑被改变了

晓 辉

① 们知道,人类的大脑是可塑的,当人类生活方 式改变时,大脑也可能发生变化。从远古人类首次发现如何使用工具开始,人类的大脑就受到迅速而明显的影响。数字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我们每天离不开网络、离不开手机时,我们的大脑是否也被改变了?

②科学家认为,对网络科技的深度依赖,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这在阅读时表现得最为明显。对书籍的深阅读与在网页上那种为了获取信息而进行的浅阅读是不一样的。美国技术专家尼古拉斯·卡尔在《网络也有__一面》一书中写道:“过去几年中,我一直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觉得某些人或某些东西正在改变我的大脑,我目前的思考方式与过去相比已经截然不同,当我阅读时,能最为强烈地感觉到这一点。持久地阅读一本书或一篇长文,曾经易如反掌,我曾耗费数个小时徜徉在长长的文字里,我的大脑能够抓住叙述的演进或论点的转折,从而进行思考。但如今不再如此,往往阅读两三页后我的注意力就开始漂移了,我感觉我一直在试图将自己任性的大脑拽回到书本。”

③对书籍的深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以微博为例,浏览一个微博页面只要几分钟,眼睛在每条微博上停留的时间只有几秒。不断地扫视、浏览、搜寻感兴趣的关键词、点击阅读——这个过程因为信息的丰富、多样而足够刺激,但显然不足以锻炼耐心。一本优秀的图书通常是有内在的逻辑框架的,只有进入这一逻辑框架,才能说是阅读。而网络内容特别是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每一条都互不关联,跳跃性的阅读当然谈不上逻辑了。互联网在给人们提供信息盛宴的同时,也使我们的思维“碎片化”。

④数字时代,人类的大脑结构也被改变了。由于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已经渗入到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触摸屏情有独钟。一些人因为在智能手机上面频繁敲敲打打而被戏称为“拇指族”。但是,就是这样一种看似简单的重复运动却在不断塑造着人们的大脑。在一项实验中,瑞士苏黎世大学神经科学家邀请37位手机重度用户参与实验,其中26人用智能触屏手机,11人用普通按键手机。他们将电极连接在这些参与者头部,测试他们的拇指、食指和中指在使用手机时,大脑皮层的反应。科学家记录下这些参与者10天的活动。结果显示,大脑皮层中拇指控制相关区域活跃度更高的是用触屏手机的人,而使用按键手机的则没有明显变化。使用触屏手机的次数越多,大脑皮层相应区域更加活跃。在数字时代长大的“数字原住民”,因长时间用拇指上网和操控智能手机,从而改变了大脑形成神经通路的方式。

⑤数字时代,人们更加善于利用社交网络与人交往,但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却越来越弱。多动症、自闭症、抑郁症、躁动症和多任务癖好等现代疾病,与过度上网和玩视频游戏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1、阅读全文,说说数字时代给我们的大脑带来了哪些改变。

2、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子能体现“深阅读”特点的两个词语是

3、文章第段画线部分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指出其中一种并分析其作用。

4、联系上下文,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1)对书籍的深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勘称“耐心杀手”

(2)但是,就是这样一种看似简单的重复运动却在不断塑造着人们的大脑

【答案】

1、①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

②使我们的思维“碎片化”,不足以锻炼耐心。

③人类的大脑结构也被改变了,大脑形成神经道路的方式也改变了。

④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越来越弱,出现了多动症等现代疾病。

2、持久地  徜徉

3、画线部分用了: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三种说明方法。例如:作比较,将“使用智能触屏手机的人”和“使用普通按键手机的人”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了用触屏手机的人大脑皮层中拇指控制相关区域活跃度更高这一大脑结构改变特点

4、(1) “耐心杀手”一词,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数字阅读“不足以锻炼耐心”的弊端。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2) “不断”一词表限制,在句中是说在智能手机屏幕上敲打的动作对塑造人大脑的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周密性。

(2016届通渭县榜罗中学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的说明文。

3D 打印的革命性

3D 打印源自100 多年前的照相雕塑和地貌成形技术,是一种不需要传统刀具和机床就能打造出任意形状、根据物体的三维模型数据制成实物模型的技术,被认为是一项改变世界的新技术。

3D 打印使用的不是传统的“墨”,而是那些能发生固化反应的材料,比如树脂、塑料、陶瓷、金属等,因而能“打印”出实实在在的三维立体模型,就像童话中的“复制机”一般神奇。这将使工厂彻底告别车床、冲压机、制模机等传统工具,从而转变为一种以3D 打印为基础的成本更低、研发周期更短的生产方式。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曾刊发题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文章,称3D 打印标志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以目前的发展情况判断,3D 打印之后,必将是社会制造业的迅猛崛起。

据报道,国外目前已经通过3D 打印技术成功地“打印”出了自行车、汽车、电控飞行器等物。现今,3D 打印也应用于珠宝制造和模型制作,在时装业、电影业、建筑业等10 多个不同的行业显示出了十足的魅力,并大大改变了美国制造业的格局。其实,众多的3D 打印创业者此前早已落户以虚拟经济著称的纽约市,即便在2008 年金融危机的情况下,3D打印还是拉动了当地的萧条经济,为经济增长贡献了力量。

3D 打印的应用并不止于工业制造,它在医学界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如果它用来打印的“墨”是一个个活体细胞,那么,只要获得相关器官的切片数据,该器官就可以被“打印”出来。这并非天方夜谭,在去年举行的全球科技娱乐设计大会(TED)上,美国维克森林再生医学学院博士安东尼就向人们展示了这样一个肾脏模型打印的过程。据他介绍,他们正在进行一个更大胆的试验,直接用打印机在人体伤口上进行修复式“ 打印”,如果取得成功,这将是医学领域的重大进展。

1、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二段画线句子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3D 打印机能精准地“打印”原物的特征。

B. 第二段中“3D 打印标志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的表述,很好了佐证了第一段末尾“(3D 打印)被认为是一项改变世界的新技术”的说法。

C. 第四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印证了前面“如果它用来打印的‘墨’是一个个活体细胞,只要获得相关器官的切片数据,该器官就可以被‘打印’出来”这一说法。

D.3D 打印可以广泛地应用于不同行业,选文介绍了它在工业制造领域的应用情况。

2、结合选文,请找出3D 打印的优点有哪些(不少于两点)

1D

2(1)3D打印的技术是一种不需要传统刀具和机床就能打造出任意形状、根据物体的三维模型数据制成实物模型的技术;(2)3D打印的材料是能发生固化反应的材料,能“打印”出实实在在的三维立体模型;(3)以3D打印为基础的生产方式成本更低,研发周期更短。

(2016届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二中学九年级12月月考)阅读《黑匣子在,希望就在》。

黑匣子在,希望就在 王瑞良

①每当飞机失事,人们都急切地希望尽快找到黑匣子。特别是在机毁人亡的情况下,黑匣子更是成了唯一的关键“证人”。

②2014年3月8日,MH370航班神秘失联。3月24日,马来西亚__纳吉布宣布,确认MH370坠毁在南印度洋海域。至此,各方的救援力量正式转向搜寻黑匣子。

③黑匣子是由芬兰的一位航空工程师在二战时期发明的,其初衷是为了记录试飞过程中的各种重要数据,为改进设计、制造出更精良的飞机提供数据。

④上世纪50年代,澳大利亚工程师大卫·沃伦设计了一款“座舱通话记录器”,并开始试用于空难事故调查。到70年代末期,全球所有民航客机都安装了黑匣子。在西方文化中,黑色往往象征着灾难和不祥,所以人们将它称之为“黑匣子”。事实上,为了方便搜寻,黑匣子的外壳一般都是鲜艳醒目的橙色或橘黄色。

⑤现在的黑匣子,其实是两种飞行记录器的的总体,一种是“座舱语音记录器”,另一种是“飞行数据记录器”。

⑥座舱语音记录器由拾音盒和记录盒组成。前者安装在飞机驾驶舱内,可以将舱内每个人的语言及与外界通信的音响信息全部接收,并转换为电信号,传送给记录盒。记录盒一般安装在不易损害、不易着火的飞机尾部。

⑦飞行数据记录器可以自动记录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包括高度和速度,飞机的姿态、位置和航向,氧气和烟雾情况,驾驶员输入控制系统的指令,各台发动机工作的参数,油料残量,油箱温度和液压系统情况,以及通信系统的状况等各种资料。一般飞机能记录1000多项数据,大型喷气客机记录的资料则多达3000项。不过,造成飞机失事的可能性数不胜数,目前的飞机数据记录器还不能完全保证记录所有的可用数据

⑧无论是哪种记录器,通常都安置在一个密封盒内。这个密封盒异常坚固,壁厚约为0、64厘米,所用材质多为钛合金。它能排除磁场干扰,能在1100℃的火焰中经受30分钟的炙烤,能承受2吨重的物体挤压5分钟,能承受海平面以下6069米的海水压力,能够在汽油、机油、油精、电池、酸液、海水中浸泡几个月。总之,它能在许多恶劣的条件下依旧安然无恙。所以,一般飞机失事后,黑匣子还是能完好无损,成为最关键的“证人”。

⑨此外,黑匣子还装有超声波信标器。当它坠入水中,信标就会被激活,用37、5千赫的频率,每秒发出一次157—160、5分贝的超声波脉冲信号,其作用半径可达1、6千米。这种犹如心跳般规律的无线电波信号,就像黑匣子向人们“宣告”自己所处的方位。它即使坠入6000米深的海底,人们也可以用声呐探测到它的“声音”。

⑩黑匣子一般由两个动力发生器驱动。一个是28伏特的直流电源,另一个是115伏特,400赫兹的交流电源,他们能连续30天发出信号。30天后,信号由强变弱,逐渐消失,虽然我们仍有可能通过水下扫描器、水下摄像机等设备找到黑匣子,但难度大大增加。

⑪由于座舱语音记录器只能循环记录最近两小时的信息,因而会给分析判断飞机失事的原因增加难度。以这次MH370事件为例,如果MH370从马方军用雷达屏幕上消失后又飞行了5个多小时,那么飞机突然偏离航线那一刻发生的戏剧性事件就无法通过黑匣子记录的数据进行还原,有些谜团依旧无法解开。

1、黑匣子作为空难中的关键“证人”,它能够提供哪些关键的证据?

2、本文⑧—⑩段介绍了黑匣子的哪几个特点?

3、根据文章内容和自己的推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黑匣子并不黑,发明黑匣子的初衷也不是为了空难调查。

B.座舱语音记录器和飞行数据记录器都安置在一个密封盒内,一般安装在不易损害、不易着火的飞机尾部。

C.飞机失事30天后,黑匣子发出的信号会由强变弱,逐渐消失,虽然我们仍有可能通过水下扫描器、水下摄像机等设备找到黑匣子,但难度大大增加。

D.现在的座舱语音记录器只能循环记录最近两小时的信息,将来可以采用将飞机的及时状态通过卫星传递给地面接收站的方式,使人们在飞机失事后从接收站收到的资料中推断事发地点,使搜救行动更为有效。

1(1)证据之一:座舱语音,即飞机驾驶舱内每个人的语言及与外人通信的音响信息;(2)证据之二:飞行数据,即飞机飞行过程中记录下来的各项相关的工作数据。

2(1)异常坚固(能在许多恶劣的条件下安好无损)(2)能发射超声波信号(便于搜寻)(3)(由两个动力发生器驱动)能连续30天发出信号。

3B

【答案】(1)异常坚固(能在许多恶劣的条件下安好无损(2)能发射超声波信号(便于搜寻)(3)(由两个动力发生器驱动)能连续作30天发出信号。

凶手WiFi

①近日,一群来自丹麦的女学生用水芹种子进行实验,得出了惊人的发现:WiFi信号可能会损害健康。

②由于学校没有监测大脑活动的设备,女孩们选择了水芹种子作为研究对象。她们将12个装有水芹种子的盘子平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放在没有任何WiFi信号的房间里;另一组则放在两台运行中的无线路由器旁边。十二天的时间里,覆盖有WiFi的房间内,大多数种子变成了褐色,然后死亡。而另一间房里的种子则正常生长。

③虽然有人认为,种子之所以在覆盖有WiFi的房间中死掉,可能是路由器散热所致。但此项实验结果还是加剧了人们对WiFi辐射的恐惧感,有些家长和教师们要求校园内禁止安置无线路由器。

④与此同时,实验也得到了荷兰研究者的力挺。三年前,荷兰的科学家选用白蜡树作为研究对象,他们将这些树木分别放在距六个辐射源0.5米处的位置,辐射源的频段介于2412赫兹到2472赫兹,功率为100毫瓦——和无线路由器相似。靠近辐射源种植的树木,树叶上出现了“具有类似铅光泽”的物质,导致叶片的上下表皮死亡,最终掉落。

⑤但是,美国的一些研究者对这些研究成果表示怀疑,他们认为,由于WiFi采用的是低强度的无线电波传输信号,其威力只是微波的十万分之一。在一间覆盖WiFi的屋子里待上一年,受到的辐射量仅相当于用手机进行20分钟通话。

⑥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如果WiFi使用不正确,也极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那么,作为普通用户,在使用无线路由器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⑦首先,人体接受的辐射量跟频率有关,频率越高,伤害越大。因此,家中没有必要使用功率过大的无线路由器。

⑧其次,辐射危害大小还跟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危害越小。如果家中有孕妇、小孩、老人或免疫力低下者,最好让无线路由器与他们的活动范围保持较远的距离。

⑨第三,最好不要将WiFi设备放置在卧室内,尤其是放在床边。如果不使用WiFi,最好将无线路由器关闭,以降低不必要的风险。

⑩还有,别在腿上使用笔记本电脑,最好将电脑放在桌子或托架上。

1.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2.人们在使用WiFi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3.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手机、电脑、WiFi走进了千家万户,将来还会有更先进的电子产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1.逻辑顺序

2.(1)家中没有必要使用功率过大的无线路由器。(2)最好让无线路由器与人们的活动范围保持较远的距离。(3)不要将WiFi设备放置在卧室内和床边。如不使用WiFi,最好将其关闭。(4)别在腿上使用笔记本电脑。

3.示例一:希望更先进的电子产品是绿色的、环保的,这样,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给人们身心带来健康与愉悦。示例二:更先进的电子产品的出现,会使更多的人沉迷于电子产品,没有更多的时间与人沟通、亲近大自然,这样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不利。

来自蝴蝶的一个吻触

张丽钧

①你怎么也不会想到,来自蝴蝶的一个吻触是怎样的美丽和神奇。

②这是个寻常的午后,满眼是闹嚷嚷、精灵般的花,我独自在花间小径上穿行,猝不及防地,一只蝴蝶在脸颊上点了一个吻触。我不禁一声惊呼,站定了,眼和心遂被那只倏忽飞走的蝴蝶牵引,在花海中载沉载浮……良久,我发现自己的身子竞可笑地朝着蝴蝶翩飞的方向倾斜。不用说,这是个期待的姿势

③拿手指抚摩被蝴蝶轻触过的皮肤,分明地感觉出了它的真诚与善意,朴实而又无所求。这一刻,心头掠过了太多诗意的揣想。在我之前,这只蝴蝶曾吻过哪朵花儿的哪茎芳蕊?在我之后,这只蝴蝶又将去吻哪条溪流的哪朵浪花?而在芳蕊和浪花之间,我是不是一个不容省略的存在?这样想着,整个人顿时变得鲜丽起来,通透起来。

④生活中有那么多粗糙的事件,这些事件每固不由分说地强行介入我的生活。它们无一例外地被“重要”命名了。拼命要在我的心中刻下自己的印痕。可不知道为什么,我却越来越麻木。炸雷在头上滚过,我忘记了掩耳,也忘记了惊骇;倒是一声花落的微响,似微风拂过琴弦,入耳动心,让我莫名惊悸。那么多经历过的事每每赶来提醒我说,那都曾是被我亲自经历的,我却无论如何也打捞不起它们的踪影了。

⑤今天,来自蝴蝶的一个吻触,是这样深深打动了我的心。一个轻轻的吻触好似一缕暖阳,温暖了我的心房,给了心灵深刻铭记的理由。微小的生命,更加微小的一个吻。仿佛尘世间什么都不曾发生,但又分明有什么东西被撞击出了金石般的轰响。

⑥突然想到李白笔下的“霜钟”:一口钟,兀自悬空,无人来敲,它抱着动听的声响,缄默着走进深秋;夜来,有霜飞至,轻灵的霜针一枚枚投向钟体,它于是忍不住呜响起来,响彻山谷。想来,世间最细腻、最别致的敲击与世间最细腻、最别致的吻触,大约都是最能拨动人心弦的东西吧?沧海当前,却以一粟为大。脑子里放置着一个有趣的筛子,网眼之上,是石块,是瓦砾;网眼之下,是精致的碎屑,是沙粒。

⑦好,就让我窖藏这个不寻常的午后吧!让那来自蝴蝶的一个吻触,沉进最深最醇的芳香里。等待着一双幸福的手,在一个美丽的午后启封一段醉人的往事。

(选文有删改)

1.第①段在文中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答:                                    

2.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第②段画线句子“不用说,这是个期待的姿势。”的理解。

答:                                    

3.请对第④段中“倒是一声花落的微响,似微风拂过琴弦,入耳动心,让我莫名惊悸。”这句话进行赏析。

答:                                    

4.根据第⑤段画线句子的特点,写一个与其句式相似的句子。

仿句:一个轻轻的吻触好似一缕暖阳,温暖了我的心房,给了心灵深刻铭记的理由。

写句:                                  

5.结合文意,选出信息提取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结构精巧,开篇点题,首尾呼应。

B.选文的主题包含着作者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C.选文语言朴实,风格豪放,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D.选文使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细微的吻触最能打动人心。

6.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经历过的某件事的体验和感悟。(不超过50字)

答:                                    

1.答题示例: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造成悬念,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

2.答题示例:内容上:表达了作者向往被蝴蝶再次吻触的心愿;情感上:作者思绪被蝴蝶优雅、温婉的动作深深吸引并已随它去翩飞,抒发了作者享受自然,融入自然的美好情感。

3. 答题示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出作者从平凡小事中感悟到真、善、美的独特感受,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惊喜之情,句子的语言清新,托物寓意,意境悠远,耐人寻味。

4.仿句:一个轻轻的吻触好似一缕暖阳,温暖了我的心房,给了心灵深刻铭记的理由。

答题示例:一叶嫩嫩的绿芽犹如一惭,奏响了春的旋律,给了春天无限骄傲的美丽。

5. C。

6.答题示例:①瓦檐上小小的水滴把她面上的石头滴得凹陷下去。让我明白了目标始终如一,秉持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信心,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②一只小蜜蜂忙碌于万花丛中。让我懂得了甜美的生活一定是付出了勤劳和智慧。③公交车上漂亮的女士给小孩让座。让我感悟到有学识、有教养、懂得爱与奉献,那才是真正的优雅。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