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22分)
怎样做大国
①中国的经济发展势头要想维持,就不能仅仅靠等着外国公司的订单,等着外国的投资。中国必须在自己的土地上建立世界金融中心,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高度复杂的经济体系。
②中国没有jī dū jiāo 的传统,但是,从“天下为公”的传统中,照样可以发展出“信托责任”的理念。什么时候中国的企业家能把自己的财富看成是社会的信托,中国的市场经济就算成熟了。
③中国必须重新设计自己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城市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要日益集约化。政府和社会不仅要鼓励人们减少住房面积,而且要倡导公共交通出行。
④一个被低油价娇惯坏了的社会是不可能有竞争力的。能源问题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谁能有效地回应这一挑战,谁就能在竞争中先声夺人。最大限度地降低经济发展的资源和能源成本,仍是大国应该追求的发展目标。
⑤中国人口政策的既定目标还是要让人口适当地下降。但是,必须避免“急刹车”所带来的意外伤害。要“缓刹车”,就得提前行动20年,通过渐进的政策转型,在人口下降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避免人口的急剧老龄化。
⑥政府要站在老百姓一边,帮助他们创造出内需来。具体地说,政府刺激经济的计划,除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外,还要加强社会服务的质量,比如,医疗、教育、退休金等。必须使每个劳动力创造较高的附加值,才能有足够的人均剩余价值来抚养老龄化人口。
⑦片面鼓励消费的政策,如果短期内刺激了经济,长期却破坏了经济的伦理,那么我们宁愿忍受一下短期的阵痛。
⑧文明的习惯是公共秩序的一部分。要建立公共秩序,就必须先有公共生活。否则,文明的习惯并不能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自然形成。
⑨中国首先需要的是教育平等权。这个平等权的基本精神是:每个孩子都应当享有同样数额的教育经费。富家子弟需要更优异的教育,可以自己花钱上私立学校。但是,上学的基本权利是平等的。
16.第⑤段加点词语“缓刹车”是指 。(3分)
17.上文发表议论的思路结构是 (A.总分B.并列C.层进D.对照)(2分)
18.用简要的语言概括第②③④段讲述的内容。(9分)
第②段: ,第③段: ,第④段: 。
19.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要维持经济发展势头,就必须在自己的土地上建立世界金融中心。
B.“政府要站在老百姓一边”的意思是指政府要加强社会服务的质量。
C.文明习惯的形成需要是公共秩序的保障。
D.关注“教育平等权”是中国第一重要的内容。
20.第⑦⑧⑨三段主要阐述“鼓励消费”、“文明习惯”、“教育平等”三个方面的内容,请从中任选一个方面的内容,补写一个生活中的事实。(请先选择,再回答。)(5分)
我选择 ,
16.减缓人口的急剧下降。(通过渐进的政策转型,缓慢并适当地下降人口,最大限度地避免人口的急剧老龄化)(3分)
17.B(2分)
18.②中国应该发展 “信托责任”的理念(或中国的企业家应把自己的财富看成是社会的信托)(9分,每点3分) ③中国必须重新设计自己的生活方式。④中国应最大限度地降低经济发展的资源和能源成本。
19.D(3分)
20.符合论点2分,表达通顺3分。(共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5小题。
剥除伪装像呼吸一样自然
出道十年,名满天下,仍是后生,韩寒被欣赏他的人开玩笑地称呼为“韩少”。这个称呼隐含了戏谑的赞许之意,指他风流而自在,有品质,不是乏味的家伙。韩少是个作家,是中国唯一一位场地和拉力赛车的双料年度总冠军,是偶像,还是全球点击量最高的博客的主人。他太有名,人们反而忽视了集这么多头衔于一身是何等不寻常。可是韩少真正成为广受尊重的韩寒,还是有一天他开通了博客,开始写作社会评论,与时代共振。他的风格不羁的言论引发争议,又广受欢迎。于是有一天,最古板的人也意识到这不是个胡闹的年轻人,在那将近3亿的点击量背后,是一个形象新颖的人道主义者在发出着自由的波长。
韩寒总是不在规定的框架之内,无论这框架是命令,还是习见。有一次他干脆在博客里用英文说,他要做的就是“干规定”。他认为这么做很自然,因为这些人们习焉不察的框架是荒谬的,不对的。
2006年3月,他在博客上引发“韩白之争”,攻击文坛的门阀之见,理不糙话糙,于是被抨击为“红卫兵”,导演陆川甚至拿他的做法与“红卫兵的铜头皮带,再一次抽到我父亲的脸上”相提并论。韩寒其后的作为证明这只是夸张其辞。他全无红卫兵的无知之态,头脑更决不受他人控制。
就像他在17岁成名时一样,每当他冒犯一个人,就等于冒犯一个有着私人关系和共同利益的群体。这狂妄本该激起更多愤慨,却再没有人接茬儿。安静,困惑。对这个毛头小子的轻视不见了。如果说文坛的正统派仍坚持说韩寒没有在小说中证明自己有多么出色,这可能是对的,也可能只是基于现有的短视,但韩寒已经证明了他的对手是多么虚弱。
这在韩少却是“练手”。这是一个预示,他将用同样的机智去戳破四处弥散而且更沉重的荒诞泡沫。
几年来,他在博客文章中评论社会热点话题,有“周老虎”事件、火炬传递__、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三聚氰胺事件、杭州飙车案、上海“钓鱼”事件等等,也有较少人关注的新闻。选择什么话题,“一般以我看完新闻以后嘴巴微张为原则”。他只是受触动而写作。这些文章卓具影响力,尤其是在年轻人中间,乃至有人称之为“80后的骄傲”,有人要选韩寒当市长,有人说“这个事情就等着韩寒评论了”。
“世界上逻辑分两种,一种是逻辑,一种是中国逻辑。”这是韩寒的妙语,也可视为他的全部时评文章的主题。他的机智,幽默,用简单的逻辑揭示事实的荒诞的能力,对读者心理的熟稔,都相当耀目,至今仍被知识阶层低估着。这名松江二中7门功课不及格的留级生有一种自由生长、未受束缚的天分。他证明了很多人脑子里以为天经地义的东西是毋需存在的。
韩寒使用的是一种接近口语的浅白汉语,凭借的是显明易懂的常理,他是一个善用“本来”的高手。在论述为什么抵制家乐福并无意义的时候,他并没有引述任何关于民族主义的学理——他对学理全无兴趣,你也可以说他对此甚为无知。他总会把严肃的果核塞进可笑的果肉。他率性,不端着,又不致失态,有着自然的分寸感。如果通读他的博客,苛刻的人也会惊讶于在每个逻辑细节,每个粗俗与有趣的交接点,每个自信到令人喜欢与自信到惹人厌烦的边际,他几乎都做对了。
在文章中剥除一件事情的伪装对韩寒来说就像呼吸一样再自然不过。这些文章日积月累,产生了级数增长的影响力。他年轻,帅,有钱,经历传奇,酷,都为他的观点的传播提供了助燃剂。
“韩寒是什么呢?我觉得,他什么都不是。他只是我们经过异常泥泞的、曲折的、阴郁和__的跋涉之后所看到的那一片平原。”艺术家艾未未说。(节选自 2009年12月31日《南方周末》)
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
A.文章不用“话糙理不糙”而用“理不糙话糙”,是为了引出下文中当年人们对韩寒的抨击。
B.十年前知识界许多人对韩寒的所作所为是不能接受的,而十年后人们对韩寒的评价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者对这种变化感到惊讶。
C.韩寒虽然在小说中没有能够证明自己有多么出色,但他的社会评论既引发争议,又广受欢迎。
D.当前的知识界对韩寒文章中所显示的机智、幽默和批判力仍然认识不足。
E.艺术家艾未未的话,一方面指出了韩寒文章的针对性或我们时代的不良现象;另一方面表明韩寒代表一种希望。
13.韩寒作为一个形象新颖的“人道主义者”,“在发出着自由的波长”,下列不能够证明此评价的一项是 ( )
A.韩寒有一次干脆在博客里用英文说,他要做的就是“干规定”。
B.他全无红卫兵的无知之态,头脑更决不受他人控制。
C.他证明了很多人脑子里以为天经地义的东西是毋需存在的。
D.他年轻,帅,有钱,经历传奇,酷,有品质,不乏味,是个作家。
14.“世界上逻辑分两种,一种是逻辑,一种是中国逻辑。”请解释韩寒这句妙语的含义。
15.韩寒从一个个性突出的少年偶像作家,迅速成长为公共知识分子群体的代表性人物。试概括韩寒的成功因素。
12. B. C.
B.“作者对这种变化感到惊讶”,文中无此内容。C.原文为:“如果说文坛的正统派仍坚持说韩寒没有在小说中证明自己有多么出色,这可能是对的,也可能只是基于现有的短视”。
13.(3分)D.
14.(4分)(将“ 中国逻辑”排列在“逻辑”之外,) 讽刺中国很多现象(2分)不符合逻辑(2分)
15.(4分)①追求,率真,有思想,热爱社会,机智,自信等。或自由生长,未受束缚,②有自己的追求,③关心并热爱社会,有自己的独立思考,④率真,机智,自信。(答出一点得一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
独立,有思想
机智幽默,率性,
关注民生,社会
文字引起共鸣,
基因组测序:全面了解胡萝卜
①曾有人预言下一个改变世界的技术不是大数据,不是人工智能,而是基因组测序。它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生物的本源,还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对生命进行“改造”。甚至可以说,这项技术将影响并改变我们的生老病死。
②胡萝卜和生菜、芹菜属于植物中的一大类,但它质脆味美,更受大部分家庭主妇青睐。胡萝卜栽培广泛,其根部富含营养物质,如胡萝卜素和多种维生素等,是世界各国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的菲利普·西蒙和他的研究团队完成了对30余种胡萝卜样品的基因测序,绘制出了胡萝卜基因组序列草图。这很可能是迄今最完整的蔬菜基因组序列草图,相关论文在线发表在《自然·遗传学》杂志网站上。
④菲利普·西蒙和他的研究团队使用一根胡萝卜的DNA组装了一个高质量的参照基因组,确认了胡萝卜共有32113个基因,其中有10530个基因是胡萝卜特有的。而后,他们对包括野生种和栽培种在内的35个不同品种的胡萝卜样品和亚种进行了测序。研究人员称,这一研究不仅使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了解胡萝卜的所有营养物质和组成成分,而且阐明了胡萝卜的起源和演化过程。他们把胡萝卜的基因组序列和其他植物进行了比较,来确认在进化道路上,胡萝卜的祖先究竟是何时与葡萄、猕猴桃以及西红柿“分道扬镳”的。
⑤此外,他们在胡萝卜根部发现了一个负责积累维生素A.前体的基因,正是这个基因让胡萝卜积累起特别多的β胡萝卜素。研究人员表示,这一研究为改善胡萝卜和其他农作物的营养价值提供了可能,不仅能够帮助胡萝卜育种者改善胡萝卜的口感和营养价值,未来还有望让其他农作物具备胡萝卜的“特长”,使口味更好,更有营养。
(选自2016年5月12日《科技日报》,有删改)
1.胡萝卜基因组测序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具有哪些价值?请分项列出。
2.请写出第②段中使用的两种说明方法,然后选择其中一种简析其说明效果。
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选项哪一项有错误?( )
A.下一个改变世界的技术可能是基因组测序,它甚至将影响并改变我们的生老病死。
B.胡萝卜栽培广泛、质脆味美、富含营养,是世界各国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C.胡萝卜有10530个特有基因,这些基因积累了大量的维生素A.前体和β胡萝卜素。
D.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其他作物也可能具有胡萝卜的“特长”。
1.绘制出的胡箩卜基因组序列草图很可能是迄今最完整的蔬菜基因组序列草图。使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了解胡萝卜的所有营奍物质和组成成分,阐明了胡萝卜的起源和演化过程。对改善胡萝卜和其他农作物的营养价值捉供了可能
2。作比较、举例子,作比较:将胡势卜与生菜、芹菜作比较,突出胡萝卜质脆味美.更受大部分家庭主妇青睐。举例子:举胡萝卜岽和多种维生岽的例子.准确说明胡萝卜(根部)富含营养物质。
3.C
人工智能时代,你的工作会被机器抢走吗?
①人工智能机器人“阿法狗”在与韩国棋手李世石的对弈中连胜两局,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崛起成为不容忽视的话题。人工智能会不断学习,不知疲惫,不会抱怨,此前已有专家预测,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快步发展可能酿成大规模失业。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你的工作可能被机器抢走吗?
②去年年末,一段中国某银行智能机器人大堂经理“娇娇”的视频在网上火爆:“您好,我是娇娇,很高兴为您服务”。
③这位不知疲倦的“大堂经理”可以通过语言识别、触摸交互、肢体语言等方式,开展迎宾、业务引导、业务查询等多种服务,懂幽默会卖萌,在办理业务的同时还能把客人逗得哈哈大笑。
④在日本,护理型机器人赢得了老年人的欢心。小型的智能护理机器人可以陪老年人聊天解闷,帮助控制灯光、检查血压,提醒何时吃药。大型护理机器人则致力于帮助那些行动不便的人,能温柔地将人类抱起或放下,或是帮助其站起来。
⑤除了服务业以外,人工智能已开始“入侵”其他领域。专家担忧,机器和电脑发展有一天可能会取代人类的大脑和肌肉——这对司机、分析师和财经记者的工作构成了威胁。
⑥人工智能进展最快的领域之一是机器视觉,这是自动驾驶汽车的关键。相比容易出错的人类司机,自动驾驶将减少90%或更多的事故。美国10%左右的工作岗位涉及驾驶车辆,未来数十年内,这些工作岗位中的大多数将会消失。
⑦其实,面对日臻完善的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很难想象有任何工作不会面临消失风险。IBM研发的超级电脑沃森则把领域拓展的更加广泛。它远超人类的记忆功能让它在智力问答节目《危险边缘》中击败了该节目的冠军;此外,协助研发药物、预测工业机械的维护时间,甚至设计美味的新食谱,帮助诊断疾病,都有沃森的身影——IBM相信,机器人沃森可以创造巨大商机。研究者同时发现,沃森在不断学习和进化,比如设计出新的食谱,为药物研发提出人类未曾想到的建议和指导,这是研究者们一开始所没有想到的。
⑧但另一方面,在其他一些事情上,机器是无法战胜人类的:如培养品味和感情,相互模仿,建立情感联结,想象力和道德情感。《经济学人》杂志调查显示,一些技术含量高的工作,如牙医、医生,或者类似于心理学家的情感辅导人员,甚至是运动员教练等需要人与人密切沟通的职业,被人工智能替代的可能性较低。
⑨不过,机器人完全能够取代人类的工作,未必完全是一件坏事。在未来,机器有可能让人类从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把精力放在文学、艺术、科学等创造性领域,放在能够让人类更幸福的事上。
1、以下选项和文章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交代了人工智能的特点及可能产生的影响,引出文章的说明对象一一人工智能机器。
B.第⑤段“入侵”一词赋予了人工智能以人的行为,形象地说明了人工智能的涉及领域之广。
C.机器人完全能够取代人类的工作,不完全是一件坏事。
D.此前已有专家预测,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快步发展必然会酿成大规模失业。
2、第⑥段中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结合文章,概括智能机器人能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
1、D(
2、运用了作比较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把人类司机与自动驾驶相比较,说明了自动驾驶的事故率极低,突出了机器视觉是人工智能逬展最快的领域之一(
3、(1)在服务性行业为人们提供优质服务;(2)减少交通亊故的发生;(3)创造巨大的商机(4)让人类从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把精力放在更幸福的亊情上
阳光与流感
①为什么冬季流感会大规模爆发并危及所有人的健康和生命?
②这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但现在流行病学的一些研究给出了部分答案。原因之一是,由于冬季人们较少晒太阳,结果体内维生素D.合成减少,造成抵抗力低,容易患流感。同时,晒太阳少也意味着无法充分利用太阳的杀菌功能,也给了流感病毒进攻人的机会。
③流行病学的调查发现,冬至后的那个月是流感和感冒最厉害的时期,不仅发病率高,而且病情严重,严重时会致人于死地。对全球的流感疫情统计表明,平均每年死于流感和与流感相关的疾病的人数达100万。
④早在1981年,英国流行病学家埃德加•霍普•辛姆普森就提出,流感的季节性高发病率可能与太阳辐射有关。只是当时几乎没有其他专业人员把这个假说当回事。但此后持续不断的证据提示,维生素D.可能在人的免疫系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⑤今天,一些研究再次证明辛姆普森的流感季节性理论,而且有了更为深入的发现。美国加利福尼亚阿塔斯卡德罗州立医院的约翰•坎内尔等人进行了一项关于流感的各种研究结果的综合性调查,提出维生素D.可能是冬季流感中重要的一环。比如,在俄罗斯圣彼得堡进行的和在克拉斯诺达重复的一项研究证明,接种了流感灭活疫苗的年轻男人在冬至后的冬季出现发烧和免疫反应的症状是他们在夏季时的8倍。这可能是在严寒的冬天人们晒太阳少,而在夏天晒太阳多,因而维生素D.在冬天生成少的缘故。
⑥而在印度进行的另一项研究显示,血液中维生素D.水平低于每毫升10毫微克的儿童比那些血液中维生素D.含量较高的儿童患呼吸道感染的机会高11倍。对20世纪30年代进行的多项流感研究回顾也说明了同样的问题。如果人们多吃富含维生素D.的鳕鱼油,可以减少患流感的几率。成年人以每日正常剂量服用鳕鱼油4个月以上,可减少50%的流感发病。
⑦人类在进化中形成了自身合成维生素D.的重要方式,只要晒太阳就可以迅速和大量生成维生素D.,以满足身体之需。比如,在夏季只进行几分钟的日光浴,人的身体就会制造出约2万国际单位(500微克)的维生素D.。这种生产维生素D.的机制对生命是有重要意义的,因为维生素D.帮助人吸收钙,以制造骨骼和维持骨密度。同样,维生素D.在免疫上的作用也是重要的。
⑧但是,另一些研究人员则认为,维生素D.的作用只是一种假说,需要双方对照研究来证实。同时,冬季人们易患流感是有很多相关因素的。美国纽约医学院的退休教授埃德温•基尔本认为,冬季让人置身于许多与流感相关的因素中。比如,相对低的湿度形成了流感病毒最容易藏身的气溶胶,而且在户内的密集人群和设施中易于传播。即使在实验室中对小鼠控制这些环境因素,如拥挤和湿度,小鼠的流感也仍然存在着重要的季节因素,最重要的是流感病毒的传播。
⑨但不管怎样,如果针对流感在冬季发生的几个要素来预防,就可能较大减少流感的发病。如勤开门、窗通风,多晒太阳(既补充维生素D.,又帮助杀毒),食物多补充维生素D.,有条件时尽量接种流感疫苗,平时多锻炼提高抵抗力等等,都可以有效减少流感的发病。
1.本文介绍了冬季流感大规模爆发并危及所有人的健康和生命的原因,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
A.维生素D.的减少 B.空气湿度低
C.人群过于拥挤 D.没有对症的流感疫苗
2.下列表述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A.人类在进化中形成了自身合成维生素D.的重要方式,只要晒太阳就可以迅速并大量生成维生素D.。
B.约翰•坎内尔等人进行了一项关于流感的各种研究结果的综合性调查,提出维生素D.是冬季流感中重要的一环。
C.对全球的流感疫情统计表明,平均每年死于流感和与流感相关的疾病的人数达100多万。
D.由于冬季人们较少晒太阳,导致体内维生素D.合成减少,造成抵抗力低,容易患流感。
3.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班主任在班会上说:“同学们,虽然现在已经到了冬天,但大家千万不要因为怕冷而一整天都把窗户关上。为了预防流感,大家在下课时要把教室的门窗打开,通风换气。”
B. 正月初五这一天,八岁的莎莎吵着妈妈带她去公园玩,奶奶说:“今天很冷,出去易感冒,还是呆在家里吧。”妈妈说:“难得今天出太阳了,老人和小孩多晒太阳能预防流感。您也一起去吧!”
C.小华感冒了很不舒服,好朋友小金对她说:“我们去逛商场吧!那里人多很热闹,又有空调,非常暖和;或者去看电影,这样会让你的感冒好得快一些”。
D.医生告诫病人说:“冬季流感高发期,不要把它当作小毛病不在意,病情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死亡。要多吃些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要加强体育锻炼。这样可以有效地预防流感。”
1D
2B
3C
EV71与肠道病毒
肠道病毒在病毒微生物学上的分类是属于微小病毒科中的肠道病毒群。肠道病毒71型,简称EV71。肠道病毒一般是以数字命名的,排列顺序代表着其发现的先后次序。按顺序,这种病毒被命名为肠道病毒71型。EV71为目前肠道病毒群中最晚发现的病毒,其感染性强且致病率高,尤其是神经系统方面的并发症。于1997年造成偶蹄动物感染的口蹄疫病毒也与肠道病毒一样同属于微小病毒科,因此,当1998年台湾地区肠道病毒大流行时,便有舆论认为引起人类手足口病,主要是由于对感染口蹄疫的病死猪做掩埋处理不当因而污染环境,导致病毒反扑所致。事实上,肠道病毒与口蹄疫病毒虽然属于同一病毒科但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病毒,故此二者的致病机制并无直接相关性。
肠道病毒在病毒学上的分类是属于无外套膜的病毒,因此它对于周遭环境的抵抗力很强,耐酸性很好,故不会被胃酸破坏,可以通过胃酸到达肠道繁殖,这也是它被命名为肠道病毒的原因之一。肠道病毒对乙醇亦具耐受性,故酒清对肠道病毒并无抑制作用。肠道病毒甚至可以对抗一般的清洁剂,故一般家庭用的洗手乳及肥皂对肠道病毒无杀菌效果。因肠道病毒可在下水道污水中存活3~5天之久,故在肠道病毒大流行期间甚至可由下水道污水中分离出肠道病毒。目前已知需浓度约1~3%的漂白水才能有效地消灭肠道病毒,因此在大流行期常用此浓度的漂白水对病患所接触过的物品及环境进行喷洒消毒。
肠道病毒的流行与季节转换、环境变异有着极大的关联性,肠道病毒只在夏季及初秋流行,每年6~9月为高峰期,气温过低的地区并不利于肠道病毒生存。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肠道病毒的传染途径主为粪或者口传染,感染肠道病毒的患者会经由粪便排出病毒,这些含有高浓度肠道病毒的粪便会污染环境甚至地下水源,在公共卫生条件不佳的地区,极易经由污染的水源而散播该病毒。由于肠道病毒除了在肠道外亦可在扁桃腺增殖,因此病患的唾液或口鼻分泌物也会带有高浓度的病毒,所以不排除经由空气或接触等传染途径。由以上两点可知,防治肠道病毒的流行,除了重视个人卫生外,公共卫生及环境卫生亦不容忽视。
由流行病学资料显示,EV71具有季节性且无地域性限制,故于全世界各地均有病毒流行报告,包括澳洲、日本、香港、马来西亚、瑞典、保加利亚、匈牙利及法国等。然而出现肠道病毒致死病例的却只有少数地区。依据这些地区的病毒流行报告显示,EV71侵犯的对象主要为学龄前幼童,而由1998年台湾地区EV71大流行时之统计数据发现,三岁以下之幼儿几乎都无EV71之抗体,故为最主要之高危险群。
目前检测肠道病毒之方式除了传统的病毒培养鉴定法外,国内已有生物科技公司利用生物芯片技术研发出“肠道病毒鉴定芯片”,可快速检测出肠道病毒之型别,不致延误病患就诊治疗的首要时机。因肠道病毒感染易引起并发症,且往往在一星期内即转成重症,所以若能提早确知所感染的病毒类型,即可掌握对症治疗的第一时间。
1.请根据文意用简洁语言给“EV71病毒”下一个定义。
2.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所指的具体内容。
① 这也是它被命名为肠道病毒的原因之一。
② 由以上两点,可知,防治肠道病毒之流行除了重视个人卫生外,公共卫生及环境卫生 亦不容忽视。
3.肠道病毒具有哪些特点?根据文意,分点概括回答。
4.“EV71病毒”能够导致人类患上手足口病等病症,人类该如何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请你结合文意及自己的认识简要解答。
1.“EV71病毒”是一种具有季节性且无地域性限制,感染性强且致病率高,主要使学龄前幼童得病的肠道病毒。
2.①肠道病毒无外套膜,对于周围环境的抵抗力很强,不会被胃酸破坏,可以通过胃酸到达肠道繁殖。②由污染的水源而散播该病毒,由空气或接触等传染途径散播该病毒。
3.①对周围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可以通过胃酸到达肠道繁殖。②季节性流行发作。③由污染的水源,空气或接触等途径传染。
4. ①用浓度为1~3%漂白水对病患所接触过的物品及环境进行喷洒消毒。②重视个人卫生公共卫生及环境卫生。③使用快速检测肠道病毒的方法并及早治疗。 ④研制供三岁以下幼儿使用的EV 71病毒抗体。
(2016,济南)
呦呦之蒿,中国神药
①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是《诗经》中的句子。在 2015 年 10 月 5 日之前,有谁能想到,这句诗竟能和诺贝尔奖联系起来——名字来自《诗经》的中国药物学家屠呦呦,因首次提取出治疗疟疾的“神药”青蒿素,而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青蒿素之母”,也因此获得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②青蒿素所对抗的疟疾是地球上最古老的、 死亡人数极高的疾病之一, 是一种极为可怕的瘟疫。几千年来,人们深受其害却不知如何防治。自 1878 年发现其“真凶”——疟原虫开始,全世界的科学家就发起了寻找抗疟药的“攻坚战” 。屠呦呦带领她的中草药抗疟研究小组,从古代医术《肘后备急方》中发现治疗疟疾的方法:“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医术中所说的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采用乙醚提取的方法,经过 190 次的反复试验,终于在第 191 次提取出青蒿中的有效抗疟成分——青蒿素。
③青蒿素是一种味苦的无色针状晶体。进入人体后,它首先作用于疟原虫的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并对核内染色质产生一定影响,让疟原虫的细胞内迅速形成自噬泡,并将细胞液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细胞液而死亡。正是这一治疟原理,使青蒿素当之无愧地成为疟疾的“天然克星” 。
④青蒿素治疗疟疾效果显著,是抵抗疟疾耐药性最好的药物。中国发现青蒿素时,美国也研制出一种抗疟新药——化学合成的甲氟喹,但疟原虫很快就适应了它,产生耐药性,临床使用后患者还出现了明显的不良反应。 而对于青蒿素这种从中草药中提取的药物, 疟原虫对它完全没有抵抗能力。1976年1月,柬埔寨爆发疟疾,因疟原虫已经产生耐药性,疫情一时难以控制。_中国医疗队携带一批青蒿素在柬埔寨大显神威,_挽救了一大批疟疾患者的生命。
⑤但青蒿素也有一定的局限和不足。提取青蒿素的原料贵且稀缺,近十几年来,科学家一直在研究人工合成青蒿素,但收效甚微。国内外许多著名化学公司也进行了长达 30 多年的化学合成研究,但回报率过低,目前难以形成产业化。
⑥中国传统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 “神药”,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献给世界的礼物。未来,通过不断地深入研究,传统中医药一定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作者:杨先碧 文章有删改)
1.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中国神药”青蒿素的。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3.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1976 年 1 月,柬埔寨爆发疟疾,因疟原虫已经产生耐药性,疫情一时难以控制。中国医疗队携带一批青蒿素在柬埔寨大显神威,挽救了一大批疟疾患者的生命。
4.阅读第⑤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国内外许多著名化学公司也进行了长达 30 多年的化学合成研究,但回报率过低,目前难以形成产业化。
1.文章主要从青蒿素的提取之困难、形态和治疟原理、治疟效果显著和局限不足等方面来描写的。
2.点题,与题目呼应,为下文做铺垫,统领全文,引起下文。
3.用举例子的方法表现了青蒿素治疟的效果显著,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更生动形象,读者更明白,增强说服力。
4.人工合成青蒿素的研究回报率极低,_虽然国内外很多化学公司进行了长达_30_多年的合成研究,但仍无过多进展,“目前”表现了人工合成青蒿素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高速铁路新时代
①高速铁路具有服务大众、紧贴民生的特点。在高速铁路发展过程中,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是向国民提供快捷、安全、低成本的社会服务的关键所在。
②近年来,我国铁路部门按照“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总体要求,坚持“引进、成熟、经济、适用、可靠”的技术方针,把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结合起来,成功引进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时速200公里、300公里动车组技术,大功率电力和内燃机车技术,实现了全面引进核心技术,最低价格引进并国产化的目标。我国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个能制造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移动装备的国家之一。据专家介绍,中国北车集团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新下线的动车组,其技术特点是8辆编组,4动4拖,采用电力牵引交流传动方式,在牵引系统、制动系统、高速转向架、车体空气动力学等方面技术先进、成熟,处于当今世界领先地位。
③国产时速350公里车组的研制,除了引进世界高速动车组成熟技术,还适应中国铁路客运需求特点,进行了许多优化设计和创新。根据动力学原理,设计的车体外形呈流线型,降低了动车组的空气阻力和噪音;采用高速转向架、防撞车体结构和独特的防火设计结构,不仅具有速度快、乘坐舒适的特点,还具备了较高的安全性能;配备了车载技术诊断系统,可以高效率地完成对各种功能设备故障的检测、预报和排除;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可以使旅客免受列车高速会车,以及通过隧道时车外压力波对车内的影响。
④动车组在设计、制造上体现了以旅客为中心的人性化理念。如内部结构典雅、视觉效果好、和谐分布隐形光源的照明系统、可旋转式座椅、多媒体影视系统、残疾人卫生间、轮椅存放区、婴儿护理桌等,而且车内装饰材料100%达到国际相关环保标准,为旅客提供了绿色环保的乘车环境。
⑤时速350公里的CRH3“和谐号”动车组目前已经进入批量生产阶段。设计时速350公里的京沪高速铁路已经开工,京沪高速铁路开通后,从北京到上海全程将缩短至5个小时;而京石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建成后,预计从北京到石家庄只需1小时。
⑥中国将迎来一个高铁新时代!
(摘自《半月谈》,有改动)
1.本文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动车组的研制,请在方框内填上恰当的内容。
2.第②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
3.第⑤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 和 。
4.自主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宝贵财富。请发挥你的聪明才智,为未来的交通发展提出两点设想。
1.引进世界高速动车组成熟技术→进行优化设计和创新→体现人性化的理念
2.“之一”不能去掉,表示范围,因为中国不是唯一的能制造时速350公里高铁移动装备的国家,去掉后与事实不符,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举例子、作比较和列数字。
4.示例一:未来的公路、铁路采用高架形式以节省更多的耕地。__示例二:人们的交通工具以太阳能和生物能为动力来源。
阅读《鸡汤营养在哪里?》一文
①其实,这句话的正确与否,要看用在什么人身上,什么情况下。的确,无论鸡汤、肉汤还是鱼汤,汤的蛋白质含量远不及肉块本身。肉类是肌肉纤维构成的,其中有可溶性的肌浆蛋白和氨基酸、肽类等,它们容易进入汤中,但大部分肌纤维成分很难溶出来。一般来说,肉汤、鸡汤中的蛋白质含量仅有1%-2%,和15%-20%的肉块相比,显然蛋白质含量是低多了。而骨头中的钙、铁元素,属于不溶性的成分,所以煲汤是不可能把很多钙和铁溶出来的,只有钾元素这样易溶的成分才能进入汤中。
②不过,仅用蛋白质含量来比较汤与肉的价值,对某些情况来说也不够准确。鸡汤肉汤中还是有很多好东西,比如溶出来的游离氨基酸、小肽、谷氨酸、谷氨酰胺、肌酸、B.族维生素等物质,病后虚弱消化不良者可快速利用,起到改善食欲、提高消化能力的作用。对病弱者来说,虽然完整肉块的蛋白质含量更高,但因为消化吸收能力和肝肾处理功能低下,他们无法充分消化吸收其中的蛋白质,甚至可能造成消化系统和肝肾的负担。从这个角度说,喝鸡汤、肉汤,让体弱者快速吸收一些含氮物,短时间内觉得精神好一些,古人认为是“滋补”作用,也不能说完全错误。再说鸡汤的美味确实会让人情绪愉快,只要没有高尿酸血症,不放过多的盐,人们乐于享用鲜汤也完全无可厚非。
③只是,在喝汤的同时,还要注意撇去上面的油,并尽量少放盐,越淡越好。否则,养生效果没看出来,肥肉倒是贴了不少,咸汤喝多了血压也升上去,那就与“养生”的目标南辕北辙了。至于补钙,直接喝牛奶酸奶,吃豆制品,吃绿叶菜,或者服用钙片都可以,就不要指望骨头汤肉汤了。补铁的话,也要直接吃红肉、动物血或动物内脏,喝汤是没多大用的。
④只是,煮过汤的肉块鱼块怎么办呢?当然也不能浪费,再做成另一个菜就好了。比如鸡胸肉,虽然鲜味大打折扣了,完全可以把它撕成细丝,然后加点笋丝、黄瓜丝之类,用麻酱汁、海鲜汁、椒麻汁等调味料拌一下,味道非常不错。
1.从全文看,喝鸡汤的好处体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⑴请指出第①段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第③段划线句子中加点的“多大”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喝骨头汤能补钙其实是一种误区,根据本文内容说明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鸡汤肉汤中还是有很多好东西,比如溶出来的游离氨基酸、小肽、谷氨酸、谷氨酰胺、肌酸、B族维生素等物质;②病后虚弱消化不良者可快速利用,起到改善食欲、提高消化能力的作用。③鸡汤的美味确实会让人情绪愉快。
2、⑴列数字、作比较,具体准确而突出地说明肉汤、鸡汤中的蛋白质含量和肉块相比低多了。
⑵“多大”表程度,准备说明了补铁喝汤的作用极其有限。
3、骨头中的钙、铁元素,属于不溶性的成分,所以煲汤是不可能把很多钙和铁溶出来的,只有钾元素这样易溶的成分才能进入汤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
自给自足的人体生物能发电
①随着煤炭、石油等资源日趋枯竭,环境恶化日趋严重,一些科学家为了开发更多的新能源,已把研究课题转向人类自身的生物能这一领域,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现已初见成效。
②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像新陈代谢过程中,葡萄糖和氧分子的反应就有能量释放出来。若稍加利用,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开始了人体生物电池的研究。
③据专家介绍,人体生物电池的电极是由两根长2厘米、直径约1/7000纳米的碳纤维制成,在每根碳纤维的外层还涂有一种聚合物,此外还有一种作为催化剂的葡萄糖氧化酶。聚合物的作用是将碳纤维与葡萄糖氧化酶连接成一个电路,而葡萄糖氧化酶则是用来加速葡萄糖与氧分子的化学反应。这种人体生物电池在37℃、pH为7.2的环境下工作,这很接近人体血液的温度和酸碱度。它产生的动力可以驱动一个监控糖尿病的小型传感器。
④人体生物能发电还有其它形式。当一个人坐着或站立时,就会持续产生重力势能。此时,若能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能将这种能转换成电能。美国有一家公司将发电装置埋在行人拥挤的公共场所,外面是一排踏板。当行人从板上走过时,体重压在板上,使与踏板相连的摇杆向另一个方向运动,从而带动中心轴旋转,使与之相连的发电机启动。
⑤除此以外,人体生物能中的热能也可被利用。人每天都要散发大量的热能,而且是通过辐射传播出去。一般一个50千克重的成年人一昼夜所散发的热量约为2500千卡。利用人体的热能制成的温差电池.可以将人体的热能转换成电能。这种温差电池做得很精致,只要放在衣服口袋里就能工作。它可以起到电源的作用,给助听器、袖珍电视机、微型发电机等供电,可谓是自己发电自己使用。
⑥人体能源可以说取之不尽,周之不竭,而且没有污染。如此神奇的能源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充分利用它,使会为我们的社会节约更多的能源,希望这种新型的能源会越来越多的造福于人类。 (选自《能源科学的奥秘》有改动)
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2.选文介绍了哪几种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的形式?
3.研制人体生物电池依据的科学原理是什么?
4.选文第③段加点字“约”能否删掉,为什么?
5.选文第④段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6.请从“节约”的角度,拟一则富有文采的宣传用语。
1、逻辑顺序
2.利用化学能发电;利用重力势能发电;利用热能发电。
3.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若稍加利用,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
4.不能,“约”字表示估计,推测,数目不确定,如删去,就变成确定,肯定意思,与客观事实不符合,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5.举例子;作用:具体形象地说明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能将重力势能转换成电能的特征,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6.示例:水龙头旁的宣传用语:请不要让我伤心流泪!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