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小的决定大的》一文,完成14~16题。(10分)
①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没有一个是经国大计,却为任何一个当政者所不能忽视。一场疯牛,几乎颠覆了英伦三岛。
②中国古典文学巨著以大开大合的情节见长,但感人肺腑,让人记下的却是“石卵化猴”、“桃园结义”,以及“玉在匣中”,“钗在奁内”这些生动的细节。
③几乎所有动植物繁衍的种子,都是核儿,很小很小的。风可以刮着走,鸟儿可以用嘴衔,被人不经心就可以忽略甚至丢弃的,却负载着生物自然的最伟大传承。
④任何庞然大物,都不能忽略小,只有小,才是最具繁衍力的。
⑤近代尽人皆知的重大发明、发现,从苹果落地发现地心引力,到开水冒气引发的蒸汽机的利用,无不是由偶发思端的小事影响整个世界的。
⑥一位生活在硅谷世界的人告诉我,微电子技术的诞生和发展,是从最初集成电路只包含几个几十个元器件,发展到一个小小硅片上可以制作出几十万个上百万个元件,形成微型电子电路的。正是这个微型电子电路,带来当今世界飓风般的各种生产方式大规模乃至超大规模变化。
⑦可见,未来最终改变我们这个世界、影响人们生活的,不在宇宙,乃在毫微。
⑧张艺谋初入社会,在生活的最底层当弹棉花的辅助工。那时候仅仅为了调节生活,他买了台照相机,怎么也没想到就是这台小小的照相机,后来竟在他报考北京电影学院时派上用场。从此,陕西少了一个苦力,中国多了一个让世界刮目相看的电影导演。
⑨美国的麦当劳,就是从吸引小孩,改变幼年的饮食入手,从小让你喜欢我这种快餐方式,然后到你上学长大,多少年,仍然光顾我。这是真正做不起眼的大买卖!
由此观之,小事还能致走向。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中国至圣老子说的话,值得我铭记一生。
想行千里吗?想成大树吗?那么,从脚下开始,从毫末做起。
(选自《经典阅读集萃》,有删改)
14.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5.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证中心论点的?(3分)【提示:抓主题部分层次的总括段】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第⑪段引用的老子的话属于什么论据?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小的决定大的(或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3分)
15、①只有小,才是最具繁衍力的。(1分) ②未来最终改变世界,影响人们生活的,不在宇宙,乃在毫微。(1分) ③小事致走向。(1分) 【或答成:本文是从“小最具繁衍力”“小能改变世界”“小事致走向”三个方面来论证中心论点的】(每点1分)
16、道理论据。(2分) 有力地论证了“小的决定大的”这一中心论点,(1分)具有权威性,富有说服力。(1分)
阅读《人生“三度”》,完成20-22题。(共8分)
人生“三度”
张泽忠
①人生的美好在于不懈追求,追求的奥秘在于立好目标。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目标不同,追求各异。但是,不管追求什么,人生的长度、宽度、高度应该追求。世纪伟人__以他93岁的高龄,渊博的学识,极高的修养,为党和人民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②首先,要追求延伸人生的长度。没有长度,人生就不会有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八十耄耋的体会,更不会有满堂儿孙萦绕膝下的福气。延伸人生的长度,就要做个长寿者。寿者,久也。健康长寿需要自己好好把握,“体壮为健,心怡为康”。合理膳食,充足睡眠,平衡心理,适量运动是最基本的方法。只有健康长寿,才能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重视健康,善于养生,人生的长度才会延伸。
③其次,要追求拓展人生的宽度。没有宽度,人生就很难尽显自己的聪明才智,尽览世界的丰富多彩,尽享人类的文明成果;更难以释放自己的潜能,反而会留下很多人生遗憾。拓展人生的宽度,需要选择好自己学习的“书台”,创业的“平台”,交友的“亭台”,让“书台”丰富自己,让“平台”成就自己,让“亭台”提升自己。读书、做事、交友可以突破人生空间的局限,最大限度地拓展自己人生的宽度。
④再次,要追求提升人生的高度。没有高度,人生将失去坐标,陷入迷茫,平淡无味。到头来只会发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慨叹。提升人生的高度,就要不断地加强修养,提高能力,勇于实践,甘于奉献,树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的信念,努力为他人为社会多做实事、多做好事,立德、立功、立言,在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⑤人生因唯一而宝贵,人生由追求而精彩。我衷心地祝愿朋友们:热爱人生,珍惜人生,创造人生,乐享人生,努力延伸人生的长度,不断拓展人生的宽度,全面提升人生的高度,创造自己辉煌灿烂的“立体”人生。
(有删改)
20.文章第①段是怎样通过__的例子证明作者观点的?(3分)
答:
21.文章第④段引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俗语,意在表明什么?(2分)
答:
22.阅读第②-④段,简要分析怎样延伸人生的长度、拓宽人生的宽度、提升人生的高度?(3分)
答:
20.(3分)答案示例:
作者认为,人应该追求人生的长度、宽度、高度。__的人生有93岁的长度,渊博学识的宽度,极高修养的高度,为党和人民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举__的例子可以证明有长度、宽度、高度的人生是有价值的人生,所以人应该追求人生的长度、宽度、高度。
21.(2分)答案示例:
人如果不及早提升人生的高度,人生就不会有所作为,做出成绩,到了老年只有悲伤后悔了。
22.(3分)答案示例:
重视健康,善于养生,人生的长度才会延伸;读书、做事、交友可以突破人生空间的局限,最大限度地拓展人生的宽度;加强修养,提高能力,勇于实践,甘于奉献,在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断提升人生的高度。
阅读《学会为别人鼓掌》,完成20—22题。(共8分)
学会为别人鼓掌
①某知名企业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电视招聘,三位求职者为海外经理一职展开激烈的角逐。由于职位只有一个,他们都显得很紧张。从专业背景和各方面能力来看,三位竞争者不相上下,但是我注意到,有一位年轻人表现很特别,那就是当别的竞争对手说到精彩处时,他会很自然地为之鼓掌,引得台下的观众和评委也跟着鼓起掌来。那一刻,我就断定这位年轻人一定会中选。角逐进行到最后时,评委和企业代表果然一致决定把聘书发给了这位年轻人。
②在生活中,很多人似乎不太懂得为别人鼓掌。某学术机构曾作过一项不记名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华人社会中,不懂得或根本就不习惯欣赏别人的人占了六成以上。有些人在谈到别的成功人士时,甚至用了“我恨不得宰了他”这样的字眼。这种心态,使华人在全世界留下了“单干是条龙,合作是群虫”的形象。由于缺乏团队精神,中国成绩一流的科学家和成功的企业家的人数与发达国家相比也相对偏少。
③骏马虽千里,耕田不如牛;耕牛虽勤奋,看家不如狗。一个人只有用一种健康的心态来对待别人,才会发现周围的人其实都有值得学习和借鉴之处。把掌声送给别人,不是刻意抬高别人,更不是吹牛拍马,阿谀奉承,而是恰到好处地对别人进行肯定。相反,如果没有正常的心态,就不能正确看待别人的成绩。发现新大陆的航海家哥伦布回国后,在一次欢迎他的宴会上,就受到一伙人的公然挑衅:“发现新大陆有什么了不起,只要条件允许,任何人去航海、去寻找,最终都能找到。”这些挑衅者忘了,哥伦布的成功并不是上天有意垂青他,而是他用自己的执著和坚毅赢来的。那些挑衅者不过是一群语言的巨人、行动的懦夫,他们典型的特点就是自己不能成功,同时还不能容忍别人成功。
④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心态不太正常时,如果不能及时调整,不仅害人,也会害己。 ⑤心态健康的人都知道,为别人鼓掌,也是在给自己的生命加油。小时候,我们不知道该做什么,没有方向,成功者就是我们立志效仿的楷模。在我们的成长时期,成功人士的经历往往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他们的成功会引导我们,在无形之中帮助我们。当我们走向成功时,更要学会为别人鼓掌,为别人鼓掌,也会获得别人的喝彩。
⑥学会为别人鼓掌吧,相互鼓掌,才能相互提高。这是【甲】,更是【乙】。
(作者廖仲毛,原文有删改)
20.按照文章的论证思路,从下面三个短语中选择两个短语分别填入文中【甲】【乙】处(只填序号)。(2分)
①心理健康的体现 ②友情的见证 ③合作的需要
【甲】处应填: 【乙】处应填:
21.说说第⑤段中作者为什么认为“为别人鼓掌,也是在给自己的生命加油”。(25字以内)(3分)
答:
22.下面三则材料,哪一个适合证明第④段的观点,为什么?(3分)
[材料一]
廉颇出于嫉妒之心,处处与蔺相如作对,多次羞辱他,但蔺相如从不计较。最终廉颇认识到自己的小肚鸡肠,他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从此两人和睦相处,共同辅佐君王,留下了“将相和”的美谈。
[材料二]
庞涓贵为魏国大元帅,屡立奇功,却因妒孙膑之才,设阴计使孙膑受刖刑(用尖刀剜剔膝盖骨)及黥面(用黑墨在脸上刺字)。孙膑任齐国军师后,所向无敌的庞涓终于落得个兵败身亡的下场。
[材料三]
公孙阏是春秋时期的美男子,深得庄公宠幸。自从与颍考叔同掌兵权后,就对颍考叔由妒生忌,由忌生恨。后来在攻打许城的战斗中,颍考叔做了先锋官,公孙阏更是妒忌,以致于在颍考叔将要登城时,暗放冷箭,射死了颍考叔。
答:
20.【甲】:③ 【乙】:①
评分说明:共2分。每空1分。
21.答案示例:为别人鼓掌能明确方向、获取动力、赢得喝彩。
评分说明:共3分。“明确方向”“获取动力”“赢得喝彩”每个要点1分,超过字数扣1分。
22.①选择材料二;②因为材料二中庞涓心态不健康,妒忌孙膑,既让孙膑受受刖刑及黥面,最终自己也兵败身亡,恰好证明了第④段的观点:一个人心态不太正常时,不仅害人,也会害己。
评分说明:共3分。①要点1分,②要点2分。
阅读《乐趣的果实》,完成第20-22题。(共8分)
乐趣的果实
①各种各样的乐趣时时处处充盈在我们的生活里,真可以说是像自然界五颜六色的鲜花的品种一般多。【甲】每个人都因有自己的乐趣而生活得有滋有味。有的人把读书当作乐趣,在繁重的工作之余,还要从时间的隙缝中偷光苦学;有的人把运动当作乐趣,每天不跑跑跳跳,舒舒筋骨,就觉得老不自在;有的人把劳动当作乐趣,到了不能劳动的时候,还要撑持着起来干点活;自然也有人把吃喝玩乐、闲游浪荡,当作最大的乐趣。
②乐趣,可以说是一颗生命力很强的种子。你从自己所热衷的乐趣中得来的欢娱,便是它的花朵了;你从自己为之陶醉的欢娱中,得来善的或恶的、美的或丑的、好的或坏的结果,便是它的果实了。不同的乐趣,结不同的果实。能够结出什么果实,完全是由它的种子——乐趣本身来决定的。
③乐趣这颗种子可以结出甜美的果实。就以“运动”这种乐趣为例吧。运动是一种乐趣,健康则是它的果实。热衷于运动的人们,在科学方法指导下,长期坚持锻炼,体验着律动的生活,陶醉在汗水带来的欢乐中,健康的果实自然而然地呈现在面前了。
④乐趣这颗种子自然也可以结出恶苦的果实。【乙】现实生活中,的确有人常常被俗艳的花朵——从低级趣味中得来的欢娱所迷,从而陷入困境,以致看不清自己所倾心的乐趣蕴藏着恶的因子;自然也预料不到它要结成的果实是恶果和苦果。就以安逸这种“乐趣”为例吧。热衷于安逸的人们,在轻飘飘的环境中,享受着软绵绵的生活,沉浸在感官的欢娱里,逸乐所开的花朵使他们变得醉醺醺了,还怎能使他们看到这种“乐趣”所潜藏的危机,和它必然要结成的名叫“空虚”和“腐败”的恶果呢?
⑤人人都需要有生活的乐趣和从中得到欢乐。【丙】我们需要和寻求的是高尚的、有积极意义的乐趣,和从中得到使自己为之激越振奋的那种欢娱。因为这种乐趣有利于健康、有利于成长。千万不要被俗艳的欢娱之花所迷。当你为各种各样的乐趣而心花怒放的时候,得多想一想花朵的种子,并且预见到将要结成的是什么样的果实才好。
20.选文的题目“乐趣的果实”及第⑤段中加点的词语“俗艳的欢娱之花”各指什么?(用文中语句作答)(2分)
答:________
21.举出你的一种乐趣带给你的果实,并结合文章第③或第④段内容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
22.根据文意,将下面三句话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3分)
①孙中山曾经说过:“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
②古语有云:“乐此不疲。”也就是说,做自己感觉有乐趣的事情,那么自然不会感觉疲惫和劳累。
③英国诗人弥尔顿说过:“切莫将乐趣当作目的,因为乐趣唯有在顺便享受时才是乐趣,一旦本末倒置,便会立刻陷入永不满足的困境。”
【甲】处应填: 【乙】处应填: 【丙】处应填:
20.(1)善的或恶的、美的或丑的、好的或坏的结果。
(2)从低级趣味中得来的欢娱。
(共2分。每空1分)
21.答案示例:
爱读书是我的乐趣,知识是它带来的果实。热衷读书需要科学的方法,需要长期的坚持;读书过程中享受充实的生活,沉浸在思考带来的快乐里,知识自然就积淀在头脑之中了。
(共3分。具体乐趣1分,具体果实1分,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理由1分)
22.答案:【甲】② 【乙】③ 【丙】①
(共3分。每空1分)
阅读《生命的真谛》,完成第22~24题。(共8分)
生命的真谛
①很多人都在追寻生命的真谛:是腰缠万贯?是德高望重?还是名垂千古?
②在我理解,生命的真谛是一份洒脱的自然,远离名利的困扰……古时起,就有许多人在追求这样一种境界,没有官场的勾心斗角,没有生活的层层重压,在这样一个远离名与利的世界里,人们自由自在的生活着。东晋的陶渊明,放弃了能给予他名与利的官场,毅然“归园田”,这在世俗人眼中,似乎是一个愚笨的决定,但这种远离名利困扰、洒脱的生活带给他的快乐,却是那样的无穷无尽。他——体会到了人生的真谛!
③一直认为生命的真谛是一种谦虚,淡然,远离名利的困扰……居里夫人发明了放射性元素镭,对于治疗癌症有重大意义。许多人得知了这个消息后决定出天价来收购这一项专利,从而获取更大的利益。居里夫人在人们的追捧和重金__面前始终保持着原有的谦虚和淡然。她拒绝了所有的“收购者”,并宣布:这项专利属于全世界所有的患者,自己不会收取任何酬劳!这是一个伟大的决定,使她的人格得到升华!她——获得了人生的真谛!
④逐渐懂得生命的真谛是尽职尽责,无私奉献,远离名利的困扰……今年春天来临的时候,日本地震海啸走入了人们的生活,带走了人们本应幸福快乐的日子,带给人们无限的恐惧和不安。在核危难的__中,是那些临危不惧的人挺身而出,为人们驱散核危险。他们之中的有些人倒下了,有的人甚至永远离开了我们,离开了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如果不经历核危难,我们永远都不会知道福岛50勇士。他们既不为名也不为利,尽职尽责直到倒下,这种坚强从何处来?来自他们对工作的认真,来自他们对生命的热爱!他们——使我理解的人生真谛得到升华!
⑤在人生的海洋中航行,名利不过是过眼云烟。摆脱名利,重新发觉自己的人生,你会获得更多宝贵的财富,体味到人生的真谛!
22.阅读文章,概括生命的真谛是什么。(2分)
答:
23.下面哪则事例可以替换第②段中“陶渊明”的事例?为什么?(3分)
【事例一】
唐代的柳宗元,被贬永州。他寄情山水,沉醉于清幽秀美的自然环境中,借以摆脱
官场的纷扰,排遣心中的失意之情。
【事例二】
魏晋名士嵇康,对尔虞我诈的官场深恶痛疾,拒不做官。他追求摆脱约束、回归自然的人生境界,宁愿选择在洛阳城外做一名快乐的打铁匠。
答:
24.文章第③④段的顺序不能调换,请说明理由。(3分)
答:
22.答案示例:
生命的真谛是远离名利的困扰,是一份洒脱的自然,是一种谦虚,淡然,是尽职尽责,无私奉献。 (2分)
23. 答案示例:
示例二。因为嵇康拒绝官场,做打铁匠,追求自由生活的快乐,有力地证明了“生命的真谛是一份洒脱的自然,远离名利的困扰”。
(共3分。“选对材料”1分,“说明理由”2分)
23.答案示例:
第③段对生命真谛的理解侧重于对物质利益的淡然,第④段侧重于不惜生命的奉献。这两段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地论证了“我”对生命真谛的理解。
(共3分。“结合③④段内容”2分,“表明递进关系”1分)
阅读《善于用人短变长》
①美国柯达公司在制造感光材料时,需要有人在暗室工作,但视力正常的人一进入暗室,犹如司机驾驶着失控的车辆一样不知所措。针对这种情况有人建议:盲人习惯于在__中生活,如果让盲人来干这种工作,定能提高工作效率。于是,柯达公司经理下令:将暗室的工作人员全部换成盲人。
②在暗室里工作,盲人远远胜过视力正常的人,真可谓善于用人短变长。柯达巧用盲人这一举动,不仅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为公司增加了利润,而且给公众留下了不拘一格“重用人才”的良好印象。很多高素质的大学生、研究生和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都争先恐后地到柯达公司效力。现在,柯达公司的产品在上百个国家和地区畅销无阻。应该说,这与柯达公司善于用人是分不开的。
③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有高峰必有深谷。世界上只能找到适合做某项工作的人才,很难找到完美无缺的全才。与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的总和相比,任何伟大的天才都只是沧海一粟。
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位哲人说得好:“垃圾只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梅虽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⑤列宁说:“人们的缺点多半同人们的优点相互联系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合,前后相随,一切事物的两极都是相通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人的优点可以变成缺点,一个人的缺点也可以变成优点。
⑥容人之长,用人之长不易;容人之短,用人之短更难,让好吹毛求疵的人去检查质量,让好争强好胜的人去冲锋陷阵,让好出头露面的人去搞公关……就有利于这些人扬长避短,使短处转化为长处。
⑦事业要发展,不仅要善于容人之长,用人之长,而且要善于容人之短,用人之短。日本的川口寅三在《发明学》一书中提出了“善用缺点”的主张,并强调说:“甚至可以认为,人类能取得多大的成就与能否巧用缺点有关。”
⑧人才如花。艳花大多不香,香花大多不艳,艳而香的花大多有刺。艳者取其艳,容其不香;香者取其香,容其不艳;艳且香者取其艳香,容其有刺。
⑨善于用人短变长,善于用物无废物。
13. 本文开头的事例有两个方面的作用:
其一是__________,其二是 。
1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采用的论述结
构是 。
15.本文第③-第⑧段都围绕中心论点提出了分论点,其中第___ 段的分论点在文段中的位置与其它各段不同,分论点放在文段的 。
26.本文第⑧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略评析运用这种论证方法的妙处。
17.如果将“善于用物无废物”作为论点,请从注重环保、废物利用的角度,举出生活中的一个实例加以证明。
13.引出本文议论的话题(或:引出论题,);做为证明中心论点的事实论据(或;事实论据,)
14.善于用人短变长逐层深入或层层深入
15.⑤ 结尾
16.比喻论证把抽象道理形象化、浅显化(或:使论证的语言更加形象、生动等,意思相同,表述不同的答案也给分,
17.所举例子必须符合要求
阅读《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朱铁志),完成16-19题。(13分)
⑴每个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态度自然就不同。打算把自己置于生活的哪个层次、何种境界,是每一个严肃生活的人都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也决定了这个人基本的生活方式。鲁迅立志揭出劣根性,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用于读书写作。哈佛大学集中了全美甚至全世界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校训正是“追求卓越”。是的,雄鹰不甘宇下,骏马难守圈栏。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
⑵所谓习惯,是一种常态,一种下意识,一种自动化,一种经过长期培养历练而形成的自然而然的状态,一种无需思考即可再现的回忆。其程序好像早已置于大脑和肌肉中,成为一种特殊的记忆,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是优秀的外化和证明,都会使人眼前一亮,为之折服和赞叹。
⑶优秀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可以有一个明确的起点,但肯定没有固定的终点。但只要不断追求,每一个阶段性的成果都会成为一个新的起点。即便生命个体终结,后来者依然可以从他倒下的地方起步,向着更高的境界跋涉。
⑷优秀和勤勉是天然的盟友,是孪生兄弟。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而勤勉的人即便不是最优秀的,起码是比较优秀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勤勉本身就是优秀的代名词。所有天才无不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请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天才的神话,那种似乎不需练习就能演奏的神童,那种不费吹灰之力就品学兼优的学子,我们听说过,但没见过,不可太当真。即便有莫扎特那样的特例,于我等也毫无借鉴之可能,不可作为榜样盲目复制。道理很简单,你是你,你不是莫扎特。你我遍地都是,莫扎特只有一个。哲学常识告诉我们,特例不揭示必然性。聪明的人从来不把自己当特例,聪明人只知道下笨功夫。
⑸因为追求优秀,做什么都必须有“争创一流”的意识。食人俸禄,尽其本分,是常人的标准,而在优秀的人看来,是起码的德性;考上名牌大学,获得全优成绩,将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是一般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而在优秀的头脑中,仅仅是一个通向优秀的起点而已。因为定位于优秀,别人可以睡的懒觉自己不能睡,别人可以敷衍的责任自己不能推,别人可以视而不见的工作自己不能躲,别人可以心安理得的生活自己不能忍。
⑹优秀作为一种品质,当然离不开客观环境。但真正优秀的人懂得:命运只有把握在自己手里,才是真正的命运。平庸的人总是把别人的成功归结为环境好、条件好、人缘好、运气好,而把自己所有的失败归结为外在原因。优秀的人心里明白成功离不开客观条件,但从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他们懂得: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他们成功的时候往往以感恩之心面对社会、面对所有帮助过他们的人,把成功的功劳归结于客观条件。他们失败的时候,往往把原因归结为自己努力不够。优秀的人总是说自己不行,认为自己无知;平庸的人总是利用各种机会表白、粉饰自己。在真正优秀的人看来,世界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情了。
⑺优秀是一种酵母,把它用到生活中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效果。套用一句诗人的话:优秀是优秀人的通行证,平庸是平庸者的墓志铭。
(摘自《人民日报》2010年4月19日,有改动)
16.认真阅读全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7.作者认为“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需具备哪些条件,请分点概括。(4分)
18.文章第⑹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9.如果把文章第⑷段中的“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一句作为观点,请你参照下面示例再写两个具体事例作论据(所举事例必须典型)。(4分)
示例:居里夫人埋头在实验室里用了三年零九个月,从8吨废沥青中提炼出一克镭。
16.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
17.一是要不断追求;二是要勤勉;三是做什么都要有“争创一流”的意识;四是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或:把命运把握在自己手里)(意对即可)
18.对比论证。把“优秀的人”与“平庸的人”的不同认识加以对比,强调突出了“优秀的人”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的观点。(答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也给分;只答道理论证不给分。)
19.示例:闻一多日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终于写成了《唐诗杂论》。(凡举教材中所涉及的事例,如海伦·凯勒、邓稼先、宋濂、司马迁等均可)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4题
等待不如创造
①“没有机会”永远是那些失败者的托词,但有骨气的人却从不会为自己寻找这样的托词。他们从不怨天尤人,只知道尽自己所能迈步向前。应该牢记,良好的机会完全在于自己的创造。
②等待机会成为一种习惯,这是一件危险的事。人的热情与精力,就是在这种等待中消失的。对于那些不肯努力而只会胡思乱想的人,机会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只有脚踏实地,奋力前进,不肯轻易懈怠的人,才能看得见机会。
③机会的降临往往是非常偶然的,机会就暗藏在你的日常行事之中。不管你从事哪一类事,其中都有机会。
④伟大的成就和业绩,永远属于那些富有奋斗精神的人们,而不是那些一味等待机会的人们。如果以为个人发展的机会在别的地方,在别人身上,那么一定会遭到失败。机会其实包含在每个人的人格之中,正如未来的橡树包含在橡树的果实里一样。
⑤培根指出:“智者所创造的机会,要比他所能找到的多。”当一个人计划周详,考虑缜密,在多种有利因素的配合下,时机常常会来到你的身边。一个强者,总能创造出契机,常常与机会结缘,并能借助机遇的双翼,搏击于事业的长空。
13.本文的论点是什么?(2分)
14.第②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分)
13.良好的机会完全在于自己的创造(或“等待机会不如创造机会”)。
14.正反对比论证,深刻地阐明等待机会成为一种习惯的危害(或“强调创造机会的重要”)。
自尊
①说到自尊,人们往往想到的是人的自我尊重,这自然是不错的。但是,最近看到几位大师逸闻,方知道,自尊是在尊重别人中实现的。
②钱学森家里的炊事员曾经说,钱老每次下楼吃饭,都穿得整整齐齐,从来不穿拖鞋、背心。这是看得起咱、尊重咱。钱老儿子钱永刚听了炊事员的话后,也学了父亲的样子,每逢去餐厅吃饭,都穿戴整齐,他也要做尊重他人的人。
③国学大师陈寅恪晚年已有眼疾,在岭南大学居住的两层楼房的一楼给学生上课。当时选修他课程的不过五六人,陈先生绝不因选课学生多少影响他的讲课。夏天,他身着便装与助手一起在楼下工作,每当学生到家里听课,他都要自己拄杖扶梯缓步上楼改换夏布长衫,然后才下来上课。看着老师摸索着下楼的身姿,学生们感动不已,为师的高大,在他们心中已然耸立。
④当前,在社会中,一些人关注更多的是自我尊重。他们目中无人,装模作样,虚伪失真,故作姿态,这种看似自我尊重的过分表达,表现出的却正是不尊重别人的自我膨胀,是没有自信的无意识流露。
⑤与这些人相反,有些大师甚至在遭受欺凌和侮辱,人格遭到践踏的时候,还仍然具有表达尊重别人的强烈愿望。他们被剥夺了所有表达自尊的手段后,唯一可以表现的,就是穿戴整齐地向这个世界告别。傅雷先生在“__”时被抄家后,所有家具贴上封条,他太太到朋友家借了干净衣服,夫妇两人穿了整洁的衣服上吊自尽了。整洁的衣着成了他们表达对这个世界和对周围人尊重的最后方式。
⑥由此可见,在生活中,你保持着对人的谦恭,人们便在你的谦恭中读出涵养和文明,心中会由衷地尊敬着你。
26.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27.本文运用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2分)
28.第⑤段中傅雷先生的事例,能不能与第②段钱学森和第③段陈寅恪的事例颠倒顺序?请说明理由。(2分)
26.自尊是在尊重别人中实现的。 27.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28.不能,因为三个事例之间呈递进关系,具有一定的逻辑顺序,傅雷先生的例子能够证明“有些大师甚至在遭受欺凌和侮辱,人格遭到践踏的时候,还仍然具有表达尊重别人的强烈愿望。”这一观点,是对论点的进一步证明。
阅读周国平的《信仰之光》,完成15—17题。(10分)
①信仰,就是相信人生中有一种东西,它比自己的生命重要得多,甚至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值得为之活着,必要时也值得为之献身。这种东西必定是高于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像日月星辰一样在我们头顶照耀,我们相信它并且仰望它,所以称作信仰。但是,它又不像日月星辰那样可以用眼睛看见,而只是我们心中的一种观念,所以又称作信念。
②提起信仰,人们常常会想到zōng jiāo ,例如jī dū jiāo 、fó jiāo 、yī sī lán jiāo 等等。在人类历史上,在现实生活中,zōng jiāo 信仰的确是信仰最常见的一种形态。不过,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事实上,做一个教徒不等于就有了信仰,而有信仰的人也未必信奉某一zōng jiāo 。
③真正的信仰是相信人生应该有崇高的追求,真正看重信仰的人决不盲目相信某一种流行的zōng jiāo 或别的什么思想,而是通过独立思考来寻求和确立自己的信仰。两千四百年前,苏格拉底就是被雅典民众以不信神的罪名处死的。他的确不信神,但他有自己的坚定信仰,他的信仰就是:人生的价值在于爱智慧,用理性省察生活尤其是道德生活。在审判时,法庭允许免他一死,前提是他必须放弃信奉和宣传这一信仰,被他拒绝了。他说,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一过,活着不如死去。他为自己的信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④信仰是内心的光,它照亮了一个人的人生之路。它犹如漫漫长夜里永不熄灭的明灯,茫茫大海上永不沉没的航标,照耀着人生的正确道路,指引着人类通往真理的方向。当然,一个人要真正确立起自己的信仰,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独立思考,需要相当的阅历和比较,还要有真诚的态度。所谓真诚,第一就是要认真,既不是无所谓,可有可无,也不是随大流,盲目相信;第二就是要诚实,决不自欺欺人。有了这种真诚的态度,即使你没有找到一种明确的思想形态作为你的信仰,你也可以算作一个有信仰的人了,因为你至少是在信仰着一种有真诚追求的人生境界。
⑤因此,人应该确立起真正的信仰,让自己的人生有崇高的追求。
15.根据要求答题。(5分)
⑴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⑵第④段画线句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古今中外,像苏格拉底一样坚守自己信仰的人还有很多,请你再写一个事实论据。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文章谈谈你的认识。(3分)
【链接材料】信仰危机的消极表现之至是对他人生命的极端冷漠。西安某大学生药家鑫在交通肇事后,怕伤者记住自己的车牌号,就对其连捅数刀,置人于死地。药家鑫无视伦理、泯灭人性和漠视生命的行为令人发指。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药家鑫死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⑴人应该确立起真正的信仰,让自己的人生有崇高的追求。(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意思对亦可)
⑵比喻认证(1分),生动形象地论述了信仰对于人生重要的引领作用,使说理通俗易懂(2分)。
16、示例:①文天祥坚守自己的信仰,抱着舍生取义的坚定信念,从容赴死,在青史留下美名。
②钱学森坚守自己的信仰,抱着科学强国的坚定信念,突破重重阻碍回到祖国,并为民族的富强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事例典型、符合题意、语言流畅即可)
17、从材料中我们发现,在当今社会中,某些人因失去人生信仰而变得自私冷漠,甚至泯灭人性。每个人都应该树立崇高的信仰,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作为新时期的中学生,我们要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信仰,拥有健康的心态。(结合文章和材料、观点正确、联系现实生活、语言流畅即可)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