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17题。(10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15.选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请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段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3分)
16.结尾处“这种作用”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3分)
17.文段论证论点的方法不止一种。请任选一种分析它的作用。(4分)
15.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16.尽责任所产生的效果。
17.本题意在考查分析能力,意近理通即可酌情给分。
阅读《小的决定大的》,完成14~17题。(16分)
①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没有一个是经国大计,却为任何一个当政者所不能忽视。一场疯牛,几乎颠覆了英伦三岛。
②中国古典文学巨著以大开大合的情节见长,但感人肺腑,让人记下的却是“石卵化猴”、“桃园结义”,以及“玉在匣中”,“钗在奁内”这些生动的细节。
③几乎所有动植物繁衍的种子,都是核儿,很小很小的。风可以刮着走,鸟儿可以用嘴衔,被人不经心就可以忽略甚至丢弃的,却负载着生物自然的最伟大传承。
④任何庞然大物,都不能忽略小,只有小,才是最具繁衍力的。
⑤近代尽人皆知的重大发明、发现,从苹果落地发现地心引力,到开水冒气引发的蒸汽机的利用,无不是由偶发思端的小事影响整个世界的。
⑥一位生活在硅谷世界的人告诉我,微电子技术的诞生和发展,是从最初集成电路只包含几个几十个元器件,发展到一个小小硅片上可以制作出几十万个上百万个元件,形成微型电子电路的。正是这个微型电子电路,带来当今世界飓风般的各种生产方式大规模乃至超大规模变化。
⑦可见,未来最终改变我们这个世界、影响人们生活的,不在宇宙,乃在毫微。
⑧张艺谋初入社会,在生活的最底层当弹棉花的辅助工。那时候仅仅为了调节生活,他买了
台照相机,怎么也没想到就是这台小小的照相机,后来竟在他报考北京电影学院时派上用场。从此,陕西少了一个苦力,中国多了一个让世界刮目相看的电影导演。
⑨美国的麦当劳,就是从吸引小孩,改变幼年的饮食入手,从小让你喜欢我这种快餐方式,然后到你上学长大,多少年,仍然光顾我。这是真正做不起眼的大买卖!
⑩由此观之,小事还能致走向。
⑾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中国至圣老子说的话,值得我铭记一生。
⑿想行千里吗?想成大树吗?那么,从脚下开始,从毫末做起。
(选自《经典阅读集萃》,有删改 )
14.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4分)
15.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证中心论点的?(4分)
16. 文章第⑾段引用的老子的话属于什么论据?有什么作用?(4分)
17. 文章第⑥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分析其作用。(4分)
14.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4分)
“小的决定大的”,即要成大事应从小事做起。
15.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证中心论点的?(4分)
(1)只有小,才是最具繁衍力的 (2)未来最终改变我们这个世界、影响人们生活的,不在宇宙,乃在毫微。(3)小事能致走向
16. 文章第⑾段引用的老子的话属于什么论据?有什么作用?(4分)
道理论据。论证了“小的决定大的”这一中心论点。具有权威性,具有说服力。
17. 文章第⑥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分析其作用。(4分)
举例论证法。举出“微电子技术的诞生和发展过程”的事例,论证了“未来最终改变我们这个世界、影响人们生活的,不在宇宙,乃在毫微”。真是可信,说服力强。
燕山区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0—22题。(共9分)
①眼界之于读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读书人欲从书本中汲取力量,高远的眼界是至关重要的。
②眼界决定了读书的目的。周__读书时,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的眼界为其发愤读书作了注脚。既立志于“中华之崛起”,就必须好读书、读好书,因为“中华之崛起”所呼唤的读书人,不仅要有报国之志,更要有报国之才。冯友兰先生曾在一篇文章里提到,作为一个学问家,做学术研究是要做全民族的智囊。这一点,对读书人很有启发。虽然读书人并非一定是学问家,但读书的眼界却力求要高,这样至少就不至于把读书当作可有可无的休闲娱乐,或使其陷入无聊的泥潭。
③眼界,也决定了读书的方法。从古至今,怎么读,以及怎么防止“死”读书,都需要从实践出发,形成适合每个人自己的读书方法。可以肯定,有着高眼界的读书人,一定会结合实践去读那些更富价值的书籍。当今的时代是一个面临变革、高速发展的时代,许多人基于认识、把握社会变革的内在规律的需求,纷纷去读经济类的经典著作,从而形成一股经济书籍阅读热。可见,对世事的体察,对未来的高瞻,决定了一个人读书时会选择有效有益的方法。
④另外,眼界还决定了读书的效果。季羡林先生笃信“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这样的眼界使他能畅游书海,撷取书籍的智慧,最终成为学贯中西、享誉中外的国学大师。一个拥有高远眼界的读书人,能够从书海中选择有智慧的书来读,启发自己的心灵,开辟自己的思想,从而获得最大的读书效益。
⑤怎样提升自身的眼界呢?应该努力扩展读书的宽度。达尔文常常几小时地阅读莎士比亚的剧作和拜伦的诗篇;我国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都非常喜爱古典文学。对自然科学家来说,了解文、史、哲方面的知识,会有助他们的逻辑思维变得更开阔,流转自如。同理,文学艺术方面的专家如能多读一点自然科学知识,在创作作品与表达自我的时候,往往也能够更加深刻。
⑥借助眼界,关注现实,解决实际问题,才是读书的关键所在。吕思勉先生说:“社会科学家,他必先对现状觉得不满,然后【甲】;【甲】,然后【乙】;【乙】,然后【丙】。”讲的也类似这个道理,更是读书人应该秉承的思想。
20.阅读第②—④段,简要分析高远的眼界是如何决定读书的目的、方法和效果的。(3分)
21.阅读第⑤段,简要分析这一段所用事例为什么可以证明本段的观点。(3分)
22.根据文意,将下面三个语句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3分)
①要研究学问 ②要求改革 ③要想法子
【甲】处应填 【乙】处应填 【丙】处应填
20. 高远的眼界能够使读书人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读书;结合实践读更富价值的书籍;选择有智慧的书来读,启迪心灵,拓宽思想,获得最大的读书效益。(共3分。共3点,每点1分)
21. 达尔文、华罗庚、苏步青都非常喜爱阅读文学作品,努力扩展读书的宽度,阅读使他们的逻辑思维变得更开阔,流转自如,有效地提升了自身的眼界,所以,这几个事例能够证明本段的观点。(共3分。“扩展读书宽度”1分;“提升眼界”2分)
22. 【甲】 ② 【乙】 ③ 【丙】 ① (共3分。共3空,每空1分)
延庆县 阅读《宽容是美德》,完成第20—21小题。(8分)
宽容是美德
①看到题目,不禁想起了__来__的故事:一次,理发师给周__刮脸,__咳嗽了一声,刀子把脸刮破了,理发师十分紧张,不知所措。周__和蔼地说:“这不能怪你,我咳嗽前没有向你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动呢?”这桩小事启示我们宽容是美德。
②宽容可以赢得尊重。人与人交往,难免会有些小摩擦。只要是无恶意的,就应该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像__来那样主动承担责任,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当然受到全国人民的爱戴与尊敬。
③宽容可以获得支持、成就事业。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过错,如果对别人的过错能以宽容对待,就会赢得对方的支持。在唐朝王室争权中,魏征曾鼓励太子李建成杀掉李世民。李世民发动玄武门__夺取帝位后,不计旧恶,量才重用魏征。魏征为开创唐朝盛世立下了汗马功劳。再说秦王赢政,若不是听取了李斯“海河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的喻谏,收回逐客令,实行不计前怨、广纳贤才的政策,恐怕就会失去李斯等一大批客臣的支持,难以顺利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纵观历史,如果没有“海纳百川”的宽宏气度,不具备宽容的美德,开创一方事业只能是一句空话。
④不具备宽容的美德,心胸狭隘,斤斤计较,就会失道寡助。如慈禧太后,仅因为与一大臣下棋时,对方无意中说了一句:“我杀老佛爷的马。”就勃然大怒:“你杀我的马,我杀你全家”,于是这位大臣被满门抄斩,惨不忍睹。当今社会上有一些人,谁不小心碰了他—下,他就会破口大骂,甚至大打出手;还有的人“小肚鸡肠”,待人刻薄,时时想着揪别人的小辫子。这样的人还谈什么成大器,立大业呢?
⑤当然,对于那些蓄意冒犯或是破坏人民安定生活的人,也不能心慈手软盲目地宽容,一定要利用法律的武器予以回击。
⑥总之,宽容是一种美德,当今社会大有发扬之必要。只要我们本着“和为贵”的原则,不斤斤计较别人的过失,又多为别人考虑,就能建立起友善的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使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和谐。
20.简答。文章作者证明自己观点的方法有哪些?(3分)
21.简要概括第③段的论证思路。(5分)
20.(3分)摆事实(例证) 讲道理(引证) 对比
21.(5分)示例:先提出宽容可以获得支持、成就事业的观点,再举李世民宽容魏征、秦始皇宽容客臣成就伟业的实例进行证明,最后从假设不宽容的后果的角度进行总结。
怀柔区 阅读《难得寂寞》,完成第20-22题。(共8分)
难得寂寞
李秋生
①傅雷先生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著名的翻译大师,他以卷帙浩繁、技术精湛的译著,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学术修养,被学术界称为一两个世纪也难得出现一位的巨匠。
②他16岁时赴法留学学习艺术理论,刻苦攻读,得以观摩了解世界级艺术大师的作品,大大提高了他的艺术修养。
③他1931年秋回国,曾任教于上海美专,因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而闭门译书,几乎译遍法国大师级作家伏尔泰、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等人的重要作品,并把法国著名艺术史家丹纳的《艺术哲学》引进中国人的视线,且形成了自己的翻译风格,堪称“傅译”。傅雷艺术造诣深厚,不仅在翻译方面,而且在文学、绘画、音乐等各个艺术领域,都有极渊博的知识。他自己没有弹过钢琴,却能培养出傅聪这样一位世界知名的钢琴家。他没有学过专业美术绘画,却能够赏识当时并不出名的著名国画家黄宾虹,显示出其独特高超的艺术鉴赏力。
④人们不免会对傅雷这样的“天才”产生兴趣。有人说,傅雷的成功来源于他的寂寞。傅聪曾经这样评价过他的父亲:“我父亲是一个文艺复兴式的人物,一个寂寞的先知,一头孤独的狮子,愤慨、高傲、遗世独立……”傅雷自己也曾一再告诫儿子傅聪,“要耐得住寂寞”。著名翻译家、傅雷好友杨绛女士在《忆傅雷》中讲道:“傅雷不止一次在钟书和我面前自比为‘墙洞里的小老鼠’。”“墙洞里的小老鼠”,有“躲进小楼成一统”之意,其内涵还是寂寞。寂寞是一种智慧。善于发现的雕塑家罗丹有独到的心得:“艺术是孤独的产物,因为孤独比快乐更能丰富人的情感。”这恐怕才是一切有成就的人无不喜欢寂寞的真正原因。鲁迅就有这样奇妙的体验,“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很充实;当我开口说话,就感到了空虚。”
⑤寂寞是一种磨炼。真正的寂寞是人们内心深处演绎、裂变、积淀的情愫。
⑥寂寞是一种享受。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寂寞不仅是痛苦,对一些心存大志、特立独行的人来说,孤独、寂寞、隔离,有时确是一种至高享受。
⑦当今社会,竞争激烈,想成才的人特别多。但首先得问一问自己,我能不能坚持我的初衷?现在热闹场面的__实在是多:结婚宴请,同学聚会,生日派对,母校校庆,考察学习,出境旅游,扑克麻将,彩票足球,度假休闲。稍不注意,就会被聚会【甲】,被喧哗【乙】,被欢乐【丙】,难以摆脱。
⑧寂寞无价。对当代人来说,更是如此。
20.阅读全文后,简要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2分)
21.根据文意,将下面三个词语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3分)
①左右 ②包围 ③缠身
【甲】处应填: 【乙】处应填: 【丙】处应填:
22.阅读第③段,简要分析这一段所用事例为什么可以证明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
20.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就必须耐得住寂寞。
21.【甲】③ 【乙】① 【丙】②
22 .答案示例:本段介绍了傅雷在翻译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在文学、绘画、音乐等各个艺术领域,都有极渊博的知识。这一切成就,都是傅雷在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闭门谢客,寂寞孤独中取得的。这就有力证明了“要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必须耐得住寂寞”这一中心论点。
评分说明:介绍成就1分,分析成就取得的原因1分,结论1分。
密云县 阅读《谈读书》,完成第20-22题。(共8分)
谈读书
朱光潜
①中学课程很多,你自然没有许多的时间去读课外书。但是你试着抚心自问:你每天真抽不出一点钟或半点钟的功夫吗?如果你每天能抽出半点钟,你每天至少可以读三四页,每月可以读一百页,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读四五本书了。何况你在假期中每天不会只能读三四页呢。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
②世间有许多人【甲】得多。许多人的学问都是在忙中做成的。美国有一位文学家、科学家和革命家富兰克林,幼时在印刷局里做小工,他的书都是在做工时抽暇读的。不必远说,你应该还记得孙中山先生,难道你比那一位奔走革命,席不暇暖的人【乙】些吗?他生平【丙】到什么地步,没有一天不偷暇读几页书。你只要看他的《建国方略》和《孙文学说》,你便知道他不仅是一个政治家,而且还是一个学者。不读书而讲革命,不知道“光”的所在只是窜头乱撞,终难成功。这个道理,孙先生懂得最清楚的,所以他的学说特别重“知”。
③人类学问逐天进步不止,你不努力跟着跑,便落伍退后,这固不消说。尤其要紧的是养成读书的习惯,是在学问中寻出一种兴趣。你如果没有一种正当嗜好,没有一种在闲暇时可以寄托你的心神的东西,将来离开学校去做事,说不定要被恶习惯引诱。你不看见现在许多叉麻雀抽鸦片的官僚们、绅商们乃至教员们,不大半由学生出身吗?你慢些鄙视他们,临到你来,再看看你的成就吧!但是你如果在读书中寻出一种趣味,你将来抵抗引诱的能力比别人定要大些。这种兴趣你现在不能寻出,将来永不会寻出的。凡人都越老越麻木,你现在已经比不上三五岁的小孩子们那样好奇,那样兴味淋漓了。你长大一岁,你感觉兴味的锐敏力便迟钝一分。达尔文在《自传》里曾经说过,他幼时颇好文学和音乐,壮时因为研究生物学,把文学和音乐都丢开了,到老来他再想拿诗歌来消遣,便寻不出趣味来了。兴味要在青年时设法培养,过了正当时节,便会萎谢。比方打网球,你在中学时喜欢打,你到老都喜欢打。假如你在中学时代错过机会,后来要发愿去学,比登天还要难十倍。养成读书习惯,也是这样。
2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1. 根据文意,将下面三个语句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3分)
①无论忙 ②比你忙 ③还要忙
【甲】处应填: 【乙】处应填: 【丙】处应填:
22.列举达尔文的例子证明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举这个例子?(3分)
20.答案:人在青少年时期,就要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共2分。共2个要点,每点1分)
21.答案:【甲】② 【乙】③ 【丙】①(共3分。共3空,每空1分)
22.答案:兴趣的培养越早越好。以达尔文的例子强调读书的好习惯应该尽早培养。
(共3分。共2问,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
平谷区 阅读《自尊》,完成第22—24题。(共8分)
自尊
①说到自尊,人们往往想到的是人的自我尊重,这自然是不错的。但是,最近看到几位大师逸闻,方知道,自尊是在尊重别人中实现的。
②钱学森家里的炊事员曾经说,钱老每次下楼吃饭,都穿得整整齐齐,从来不穿拖鞋、背心。这是看得起咱、尊重咱。钱老儿子钱永刚听了炊事员的话后,也学了父亲的样子,每逢去餐厅吃饭,都穿戴整齐,他也要做尊重他人的人。
③国学大师陈寅恪晚年已有眼疾,在岭南大学居住的两层楼房的一楼给学生上课。当时选修他课程的不过五六人,陈先生绝不因选课学生多少影响他的讲课。夏天,他身着便装与助手一起在楼下工作,每当学生到家里听课,他都要自己拄杖扶梯缓步上楼改换夏布长衫,然后才下来上课。看着老师摸索着下楼的身姿,学生们感动不已,为师的高大,在他们心中已然耸立。
④当前,在社会中,一些人关注更多的是自我尊重。他们目中无人,装模作样,虚伪失真,故作姿态,这种看似自我尊重的过分表达,表现出的却正是不尊重别人的自我膨胀,是没有自信的无意识流露。
⑤与这些人相反,有些大师甚至在遭受【甲】和侮辱,人格遭到【乙】的时候,还仍然具有表达尊重别人的强烈愿望。他们被【丙】了所有表达自尊的手段后,唯一可以表现的,就是穿戴整齐地向这个世界告别。傅雷先生在“__”时被抄家后,所有家具贴上封条,他太太到朋友家借了干净衣服,夫妇两人穿了整洁的衣服上吊自尽了。整洁的衣着成了他们表达对这个世界和对周围人尊重的最后方式。
⑥由此可见,在生活中,你保持着对人的谦恭,人们便在你的谦恭中读出涵养和文明,心中会由衷地尊敬着你。
22.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23.根据文意,将下面三个词语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3分)
①践踏 ②剥夺 ③欺凌
【甲】处应填: 【乙】处应填: 【丙】处应填:
24.阅读第③段,简要分析国学大师陈寅恪的事例为什么可以证明中心论点?(3分)
22.自尊是在尊重别人中实现的。(共2分)
23. ③①②(共3分)
24. 答案示例:国学大师陈寅恪晚年有眼疾,选修他课程的不过五六人,他也认真讲课。夏日,有学生上课时,大师都要上楼改换长衫再给学生讲课。体现了他对学生的尊重,使他在学生心中树立了高大的形象,赢得了学生对他的尊重,从而实现了自尊。所以,陈先生的事例能证明本文的中心论点。(共3分,事例1分,分析2分)(共3分)
房山区 阅读《蛋糕未必越大越好》,完成第20-22题。(共8分)
蛋糕未必越大越好
秦 海
①人们好像越来越好大了,所以“把蛋糕做大”已经成了官场相当流行的一句话。一些官员的“气吞万里如虎”的气概也常常由此张扬出来。
②不消说,如果质量一样,蛋糕大当然比小好,每个人可以分得更多,或者可供更多的人吃。但是,是不是蛋糕做得越大就一定越好呢?未必,未必。大而无当,就不但不好,反而坏了。
③记得改革开放之初,一些得改革风气之先的企业,成为改革开放的带头羊。但是,其中很有一些不久就举步维艰、销声匿迹了。原因有各种各样,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掌舵者头脑发热,一味追求大,手伸得太长,摊子铺得太大,结果是,或者市场不对路,或者资金不到位,或者管理跟不上,最后连原有的蛋糕都没有保住。 【甲】 。
④《红楼梦》中,王熙凤有一句名言:大有大的难处。贾府很大,在外人看来,在刘姥姥看来,气势非凡,要什么有什么。但同时也有外人、刘姥姥所不知的艰难。所以蛋糕大,且不说做大本身就不易,做大后,各方面要保持正常运转、安全运转,更不是简单之事。“高铁”就给了我们警示。由于在短期内就把“高铁”的蛋糕做得太大,大到“吃”不下去,反而出了事故。这逼得“高铁”不得不减少车次,不得不降低速度,也就是不得不把蛋糕缩小一些。如果当初就做到科学发展,可能就会免掉那些麻烦了。诚然,什么事情都不会一帆风顺,出现挫折是正常的、难免的, 【乙】 。
⑤看到一篇小文,说美国的苹果公司比美国政府更有钱。截至2011年7月27日,美国财政部的总运作现金余额是757.7亿美元,而苹果公司的现金及有价证券达到761亿美元。这得益于苹果公司坚守这样的原则:守好自己的边界,不轻易去搞自己不擅长的事情。为此它关掉了自己旗下的所有工厂,将所有的制造外包,使自己彻底变成了一家“轻公司”。又砍掉那些缺乏竞争力的项目,将公司有限的精力集中在几款核心产品上。一些公司财大气粗了,就收购其他公司,蛋糕做得越来越大,结果消化不良,不得不大幅裁员。而苹果从未收购过大型公司。正是不贪图把蛋糕做得越来越大,苹果公司的经营才越来越好。
⑥蛋糕做大当然好,但必须从实际出发。 【丙】 。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看起来小,反而还大。在这方面,苹果公司的经营理念实在很值得我们玩味和借鉴。克服浮躁情绪,在追求大上也照样有做不完的文章。
(选自《人民日报》2011年11月7日版,有删改)
20.试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蛋糕未必越大越好”作为文章标题的理解。(2分)
21.根据文意,将下面三个语句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3分)
①但脱离实际的贪大求快,还是应当也能够避免的。
②实际没有做大的可能,就不妨做小一点。
③追求大,反而跌倒在大上。
【甲】处应填: 【乙】处应填: 【丙】处应填:
22.第⑤段是怎样论证“守好自己的边界”这个观点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3分)
20.将事业比作“蛋糕”,将“事业规模”比作“蛋糕大小”,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题目表明作者态度,事业规模并非是越大越好,旗帜鲜明。(共2分。每点1分)
21.③①②(3分。每个1分。)(③是总结盲目追求大结果导致失败,“跌倒”照应“失败”,应填在甲处;①“能够避免”照应“正常的、难免的”;②“不妨做小一点”与“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内容衔接自然。)
22.第⑤段举苹果公司不轻易去搞自己不擅长的事情,而获得成功的例子,和一些公司盲目收购其他公司,将“蛋糕做得越来越大”,结果消化不良的例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证明“守好自己的边界”的观点。(共3分。概括事例1分,点明举例1分,指出对比论证1分。)
大兴区 阅读《希望与遗憾》,完成第20~22题。(8分)
希望与遗憾
程乃珊
①告别本身是一种遗憾的感情,幸亏还有相逢的希望在安慰着我们。
②每次告别旧年,总有那么一种依依难舍、感叹时光无情之感。然而那本厚厚的崭新的日历,又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一切都可以从“新”开始。因此我们又几乎带着一种迫不及待的心情迎接新年的到来……这就是生活,处处有遗憾,然而处处又有希望。
③希望安慰着遗憾,而遗憾又充实了希望。因此。在这送旧迎新之际,在清理自己过去一年的生活时,你必然会发现你竟有那么多的不如意和遗憾。有一个好朋友,遗憾的是他却离你非常遥远。想考一张文凭,遗憾的是时间不够或年龄已大。事业上有了成就,遗憾的是却也因此引来一些冷嘲热讽。在某个方面确有爱好,遗憾的是那偏偏不是你的专业。如此种种……别恼火,别抱怨,要知道,这就是人生。尽管我们一再希望和祝贺:新年如意!但希望是一回事,生活又是另一回事,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④我并不讨厌遗憾。我认为它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它为生活增添了美感和深度。【甲】【乙】【丙】另有爱好却不是专业,可以使你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别嘲笑我这是以“阿Q.精神”自我安慰。事实上,我以为,与其顺顺当当地在生命的航程上滑翔,不如多点遗憾多点挫折来充实和丰富我们的航程。
⑤从另一方面说,遗憾本身是我们人类对现状和自身表示不满足和改革的一种呼号。正因为如此,许多科学发明才能不断完善,犹如最初的留声机进化改良到如今的立体声唱机,煤油灯发展到小太阳灯,刚问世时价格昂贵的青霉素,现在已是普通的药品……遗憾还可以说是测定我们内心稳健与否的一根公正的杠杆。须知,并不是所有的遗憾都可以或者都应该得到满足的,它还必须从属于民族的利益、国家的法律和道德的准则。有许多遗憾是无法避免的,假如我们在心理上战胜它了,我们的责任感会因此更强一点了,我们的肩头就更结实了,也就是说,我们的内心更稳健了,我们在走向成熟,在人生之路上又跨前了一步。
⑥告别旧的岁月,我们有点难舍,但我们并不怅然。青春在悄悄逝去,我们有点遗憾,但我们并不悲观。面对着新年日历,年轻朋友们,我不想说:新年如意,一帆风顺。我谨祝贺你们:新年进步!
(有删改)
20.本文所论述的希望与遗憾的关系是 (2分)
21.根据文意,将下面三个句子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3分)
①成功之后遭人冷语,正好给你泼冷水,不致使胜利冲昏你的头脑。
②有个遥远的好朋友,你会更着意精心地去培育这朵友谊之花。
③年龄大了还得考文凭,这正是锤炼你的意志的机会。
【甲】处应填 【乙】处应填 【丙】处应填
22.阅读第④⑤段,简要分析“我并不讨厌遗憾”的原因。(3分)
答:_
20.希望安慰着遗憾,而遗憾又充实了希望。(共2分。每要点1分)
21. ②③① (共3分。每空1分)
22.作者认为,遗憾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它为生活增添了美感和深度;遗憾本身是我们人类对现状和自身表示不满足和改革的一种呼号;遗憾是可以测定我们的内心稳健与否的杠杆。(共3分。每要点1分)
顺义区 阅读梁启超先生的《敬业与乐业》选段,完成下列各题。(8分)
敬业与乐业(节选)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来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他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力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20.节选的这段文字中,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2分)
21.作者认为“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那么,怎么做才能让职业有趣味?(4分)
22.选段的结尾处引用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作用是什么?(2分)
20.要乐业,以业为乐(要乐业) 评分:本题2分
21.①投身到职业之中,看职业的变化、进展的状态 ②刻苦工作(奋斗) ③在竞争中获胜
④专心做一职业,杜绝许多游思与妄想 评分:本题4分,每点1分
22.引用孔子的话,将“知之者”“好之者”“乐之者”三者进行比较,从中告诉人们只有“乐业”(或“以业为乐”)才能在自己的职业中领略出乐趣,生活才有价值。 评分:本题2分
10通州区 (未考议论文)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