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易犯的几个傻
⑴读书让人聪明,也让人犯傻。
⑵纯粹的读书人,不存在犯傻,因为傻也是修得的正果之一。大智大愚,正是读书最高境界的两面。本文所说的“犯傻”,是专门针对我辈“读了点书的人”而言的。
⑶“读了点书的人”与“读书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世上有不少“读了点书的人”,但真正算得上“读书人”的没几个。自称“读书人”,或弄得“像煞”读书人的,十之八九或无知、或狂妄。真正的读书人,很少自称读书人,更不会“像煞”怎样怎样。
⑷读书,让人谦卑。书中有人间万象,世事百态,读书让人知道世界很大、人生很丰富、个人很渺小……
⑸读书,易让人犯哪些傻呢?
⑹前些天,有位书友推荐《侯卫东官场笔记1-3》。双休日,我随着侯卫东这厮,走进村官、乡官、县官群体之中,随他去见识大千世界各式人等。短短几十小时,我不仅走进多面的官场、多彩的世事,还走进各路角色的内心世界。半部小说,(这本书还没出完)便让人阅历大增。
⑺一个人看上10部官场小说,对官场那一套也许比在官场里混了一辈子的人见得还多、悟得还深、看得还透。但官场小说,大多出自文人之手,字里行间的气息,难免让读者多有鄙夷和不屑。
⑻见多识广,可以自娱娱人;鄙夷不屑,却是情绪的毒药。你鄙夷,可有什么样的官场就有什么样的社会,你还得在这社会里生活;你不屑官场,官场会在乎你?读了点书的人,最易犯的第一个傻,便是把什么都看清了,也把自己看得牢骚满腹、“傲气”冲冲了。牢骚是负面情绪,“牢骚太盛防肠断”。读书读出铮铮傲骨是好事,但读得傲气冲冲却是犯傻。
⑼既然“世事洞明”了,何不就势学学“人情练达”?比“白眼看鸡虫”更有用的是慧眼识人生。
⑽读书,是人对书的占有,也是书对人的占有。人生就那么点精力,就这么几十年。读书多了,打牌搓麻将,与朋友一起聊天喝酒的时间便少;纸上得来多了,现实中得来就少;想得多说得多了,行为的能力就相对差。读书人第二个最易犯的傻可能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我劝读了点书的朋友,一定不要太高看了自己!说小的,换个灯泡爬个梯,书生不如工人;说大的,能成一番大事业的大多不是书生。
⑾读书,要入得去,更要出得来。书呆书呆,呆就呆在钻进牛角尖里,读而不化,成了书奴书蠧、两脚书橱。说“百无一用是书生”,有点残酷,但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镜花水月终虚话”,还是很有道理的。要让读书真正有用,还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
⑿读书,让人思维缜密,对语词的理解和表述会相对“精准”。这种精准有双刃的意义。读了点书的人,第三个易犯的傻,便是过敏、小气。
⒀读书,让人胸中气象、眼中世界会比一般人大。可是现实生活中为什么人们常常觉得读书人小气、纠结呢?这与读书人对词语的感觉敏锐、表述精准有一定关系。一般人听不出的语音毛病、词语毛病,你听出来了;一般人听不出的潜台词、弦外音,你听出来了,听出来就听出来了呗,千万别较真!读书写文章应追求细腻精准,过日子嘛,该模糊的地方就一定要模糊。读书要读出大气大度、读出潇洒豁达,而非越读越小样。
⒁书读到一定份上,什么没见过?什么没想通?既然已达此境,还不通达圆融,还不云淡风轻,那真是枉读诗书了! (选文有删改)
10. 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着重讲理,对“读书易犯的几个傻”展开论述,给读者以有益的启迪。
B.文章以书友推荐的《侯卫东官场笔记1-3》为例,意在告诉读者,阅读官场小说是了解官场的捷径。
C.本文在论述中多处引用诗句名言,语言准确而生动,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D.“书读到一定份上,什么没见过?什么没想通?”两个反问句强调:读书读到了一
定的境界,人就不会犯傻了。
11. 作者认为读书有何作用?请阅读全文简要回答。(4分)
12. 结合课文观点并联系实际谈谈你认为应该怎样读书才不犯傻?(6分)
10.(3分)B
11.(4分) 读书让人聪明,也让人犯傻;读书,让人谦卑;读书,让人思维缜密;读书,让人胸中气象、眼中世界会比一般人大。
12.(6分)(1)读书要读出铮铮傲骨,不可读得傲气冲冲;(2)读书,要入得去出得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3)读书要读出大气度,读出潇洒豁达。(6分,每点2分)
阅读下列议论文语段,完成14—19题 (15 分)
珍惜弱点
① 人皆有弱点,但弱.毅不同于缺.汽。缺.氛是行为道德上的不足之处,然而弱.点大都是心理性格上的不如人处,这些与人自身的天生票斌、性格、体质与阅历有关。若说缺.戈可以改正可以克服,那么作为人的弱.氛与生俱来说不定还要伴人一生。
② 事物本身都有正反两个方面。据说海南岛的柏油马路面很抗热,零上40 ℃ 以上也不熔化:哈尔滨的柏油马路面能抗寒,零下30 ℃ 不会裂开。反过来说,海南岛的柏油马路面最不抗寒;哈尔滨的柏油马路面最禁不得热。这个事例说明什么呢?事物的这方面愈强,它的反方面愈弱。可以这么说,弱.汽是强点优势的反衬,弱.氛也需珍惜。
③ 诸葛亮最大的弱.点谁都知道,一生太谨小慎微了,当年大将魏延曾提出偷袭长安的奇计,但被诸葛亮所否,致使魏延至死认为是诸葛亮的大失误。然而街辛失守,诸葛亮被迫摆空城计,司马她之所以不敢贸然进城,是诸葛亮一生谨懊“弱,氛”灰得这步险棋。
④ 任何一个物种身上都存在弱.点,但这并不影响“物竞天泽,适者生存”的大规律。老虎和老鼠相比,老虎是强者,但并不等于强者身上无弱.氛,善用“弱点”者不仅不弱,反而成为强中强。以老鼠为例,其相貌卑琐,鬼鬼祟祟,无犬之忠,无猫之乖夕无系羊之肉香,无鸟禽之美丽。正因为它的“弱.点”,人不仅不驯化它,还要打杀之而后快。兵法上说“里于死地而后生”, 这老鼠在千百年的厄运中反而存活,鼠的家族绝对超过人的数量。这般弱点反而是优势。
⑤ 在世界上无绝对的强.氛和弱.点。弱.点于人不是什么赞究,生出来就是人的累赞。因为弱点在任何一种事物中,扰如物体与影子的关系,根本谁也离不了谁。性格急躁失之普莽但决断性强,慢性子的人稳重有余但反应迟缓,在世界上谁也没有一个绝对的优势,谁也不会没有一点儿优势,基于这一点我们任何人不须自卑,更不用自基自弃。
⑥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正视自己的弱.汽,进而利用自己的弱.点,无论是学业上事业上就能进取。比如大画家黄宾红,晚年双目几近失明。然而他凭借感觉绘画,反而有另一种境界,成一大家。
⑦ 珍惜弱点是人生的不气馁,是完善人格的进取,是在弱音上奏出强音的大手笔。利用自己的弱.点是弥补,是反弹,但若一旦被他人利用便不是吉兆了。但吕布好色的弱,汽被人掌握,派出一个美女貂禅便让他知木偶任人摆布;《封神榜》的土行孙一离开土地法力皆无。珍惜自己的弱.点,别让他人利用弱.点,在某种程度上是生存的保护色,是缺憾之中的聪明。
【 注】 赞沈(zhui you ) :比喻多余而无用的东西。 (选自(精美散文)姜维群/文)
14、找出文中表明作者主要观点的句子。(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弱点与缺点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之处?( 3 分)
16、大量列举事例是这篇文章在论证上的一大特色,你觉得“空城计”的故事要阐明的是什么道理?( 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⑦ 中“利用自己的弱点是弥补,是反弹”这句话如何理解?(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根据文意,简要说说怎样珍惜弱点?( 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如果你所在班级要开展一次“珍惜弱点VS 珍惜优点”的辨论赛,请你根据上面选文提供的相关信息或你自己平时的积累、思考,为其中一方出谋划策。(2 分)
( l )珍惜弱点(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珍惜优点(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珍惜弱点是人生的不气馁,是完善人格的进取,是在弱音上奏出强音的大手笔。
15、相同点:都是人的不足之处(1 分)。不同点:弱点是与生俱来,伴人一生的心理性格上的不如人处(1 分);缺点是行为道德上的不足(1 分)。
16、善用“弱点”者不仅不弱,反而成为强中强。
17、利用自己的弱点能填补自身的不足;能把弱点变成强点。
18、正视自己的弱点;利用自己的弱点;避免自己的弱点被别人利用。
19、略。只要言之成理,语言通顺即可
享受生命
|
①“享受”这个词在很长一段时间和大部分时候是被当作贬义词来用的。随着年纪增长,阅历增多,才知道这种理解未免狭窄。生命是博大丰富的,可享受的东西无穷之多;生命又是短哲的,许多有意义的东西稍纵即逝。我们对享受的理解,既不该狭窄,更不该冷漠。
②当然,那种剥削、占有、挥霍式的享受,是最低级而不入流的。我们这里讨论的是全面的享受,它实际上是对生命的认识、开发和利用。要达此点,先得有两个条件。
③一是勇气。勇气就是古人所说的“舍我其谁”,鲁迅所做的直面人生,流行歌曲所唱的“潇洒走一回”“痛快活一场”。对生命没有信心、没有勇气的人,不热爱的人,是不可能享受到生命之果的。望高峰而却步,就看不到极顶的风光;将出海而收帆,就体会不到惊涛骇浪。
④二是创造。可以说,你有多少创造,就有多少享受。马克思、哥白尼、牛顿、爱因斯坦都分别创造了一个新学说,并因这个新学说开辟了一片新领域、一个新世界。因此,他们生命中就有了一种特别的滋味,就多了一份特殊的享受,我们这些常人是无论如何都难以看到的。
⑤如此说来,“享受生命”这句话又是多么沉重,就像“我要登上珠穆朗玛峰”,不是随便哪个人都敢开口说出的。达尔文、爱迪生等人完成伟大发现时,都说过类似的话:现在生与死都已无所谓了。因为他们都已享受到了生命中最成功、最华彩的段落。就是那些壮志未酬、行将赴死的勇士,如文天祥、林觉民等人,也是一种对生命成功的享受。当常人将父母给予的血肉之躯用来做衣食之享时,他们将生命的炸弹做最后一掷,爆出无限的光热,通过凤夙涅梁,得到了永生。他们不但生时受享事业之乐、理想之乐,身后还永受历史之功和人格之尊。
⑥追求物质和精神的自由,或曰两个文明,是人类生存奋斗的最基本目标。我们不是苦行僧,我们的许多劳动、斗争和牺牲,就是为了能在行动之后享受这幸福的结果。人生之中从最基本的吃饭穿衣,到无尽的物质和精神享受,这是一个多大的库藏,多么宽广的领域,你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地去开发、创造和丰富,另一方面又可以尽情地去利用、索取和享受。一个真正懂得享受生命的人,不但将造物者给他的一切都能尽情享受个够,他还进一步享受着自己的创造,更还有少数杰出人物又能跨越时空永享历史的光荣。
⑦但是请别忘记,造物者同时又制定了一条铁的规律,生命只有一次,并且时间有限。所以我们对生命的享受不会从容,也不会没完没了。生命是一根甘蔗,甜甜的,吃一口就少一节。让我们好好地珍惜它,细细地品味它,尽情地享受它。
17.作者认为,全面地享受生命实际上是 ,要达到这一
目的,就要具备 和 两个条件。(3分)
18.在第⑤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享受生命’这句话又是多么沉重”?(3分)
19.第⑥自然段说:“更还有少数杰出人物又能跨越时空永享历史的光荣。”你能举出一个例子并略作分析来论证这个观点吗?(3分)
[b090b4116823b98e.gif]
(2011·济宁中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3题。(13分)
论真性情
①我的人生观若要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真性情。我从来不把成功看做人生的主要目标,觉得只有活出真性情才是没有虚度了人生。所谓真性情,一面是对个性和内在精神价值的看重,另一面是对外在功利的看轻。
②一个人在衡量任何事物时,看重的是它们在自己生活中的意义,而不是它们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实际利益,这样一种生活态度就是真性情。
③一个人活在世上,必须有自己真正爱好的事情,才会活得有意思。这爱好完全是出于他的真性情的,而不是为了某种外在的利益,例如金钱、名声之类。他喜欢做这件事情,只是因为他觉得事情本身非常美好,他被事情的美好所吸引。这就好像一个园丁,他仅仅因为喜欢而开辟了一块自己的园地,他在其中培育了许多美丽的花木,为它们倾注了自己的心血。当他在自己的园地上耕作时,他心里非常踏实。无论他走到哪里,他也都会牵挂着那些花木,如同母亲牵挂着自己的孩子。这样一个人,他一定会活得很充实的。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己的园地,不管他当多大的官,做多大的买卖,他本质上始终是空虚的。这样的人一旦丢了官,破了产,他的空虚就暴露无遗了,会惶惶然不可终日,发现自己在世界上无事可做,也没有人需要他,成了一个多余的人。
④人做事情,或是出于利益,或是出于性情。出于利益做的事情,当然就不必太在乎是否愉快。我常常看见名利场上的健将一面叫苦不迭,一面依然奋斗不止,对此我完全能够理解。我并不认为他们的叫苦是假,因为我知道利益是一种强制力量,而就他们所做的事情的性质来说,利益的确比愉快更加重要。相反,凡是出于性情做的事情,亦即仅仅为了满足心灵而做的事情,愉快就都是基本的标准。如果不感到愉快,我们就必须怀疑是否有利益的强制在其中起着作用。
⑤你说,得活出个样儿来。我说,得活出个味儿来。名声地位是衣裳,不妨弄件穿穿。可是,对人对己都不要衣帽取人。衣裳换来换去,我还是我。脱尽衣裳,男人和女人更本色。
⑥人生中一切美好的事情,报酬都在眼前。爱情的报酬就是相爱时的陶醉和满足,而不是有朝一日缔结良缘。创作的报酬就是创作时的陶醉和满足,而不是有朝一日名扬四海。如果事情本身不能给人以陶醉和满足,就不足以称为美好。
⑦此生此世,当不当思想家或散文家,写不写得出漂亮文章,真是不重要。我唯愿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够安静聆听别的生命也使别的生命愿意安静聆听的纯真,此中的快乐远非浮华功名可比。
⑧人不仅仅属于时代。无论时代怎样,没有人必须为了利益而放弃自己的趣味。人生之大趣,第一源自生命,第二源自灵魂。一个人只要热爱生命,善于品味生命固有的乐趣,同时又关注灵魂,善于同人类历史上伟大的灵魂交往,即使在一个无趣的时代,他仍然可以生活得有趣。
19.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明了怎样的观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中作者所说的“真性情”指的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第③④段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⑤⑥段中的“样儿”“味儿”“陶醉和满足”等词语的含义。(3分)
样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味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陶醉和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文章最后说:“一个人只要热爱生命,善于品味生命固有的乐趣,同时又关注灵魂,善于同人类历史上伟大的灵魂交往,即使在一个无趣的时代,他仍然可以生活得有趣。”这句话富有哲理,你是怎样理解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作者的观点一般出现在题目、开头、结尾等位置。本文的题目是论题,开头先解释“真性情”的含义,自然引出作者的观点。可结合第③段提炼。
答案:一个人活在世上,必须有自己真正爱好的事情,才会活得有意思。
20.【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文章开头解释了该词,据之概括即可。
答案:一面是对个性和内在精神价值的看重,另一面是对外在功利的看轻。
2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论证方法的理解。初中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是为了更好地证明作者的观点。
答案:举例论证(事实论证)、对比论证(正反论证)。既生动地诠释了何为真性情,又有力地论证了自己提出的观点。
2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语境义的理解。结合第④段首句,可知“样儿”“味儿”的含义;“陶醉和满足”是指事情过程中带给人的心理感受。
答案:“样儿”指名声地位;“味儿”指真性情;“陶醉和满足”指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中。
2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语句含意的理解。紧扣作者的观点,从怎样获得“真性情”的角度作答,意合即可。
答案(示例):一个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不断完善和改造自己灵魂的人,无论身处何境,都能获得人生的真性情。
特色是成功的催化剂 共10分
①提到“特色”一次,就必然使我们想到“特别”“特殊”“与众不同”等词语。从艺术上有特色的作品,到生活中有特色的服饰、语言;从商业上有特色的产品,到管理上有特色的服务、教育等等。这些都会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只有有特色才会被认可,才会为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②纵观古今,因自己的特色而受益,因受益而迈向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
③著名画家郑板桥,其书法作品也很闻名,被称为“板桥体”,就是因为他的书法有自身的特色,是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设想郑板桥当初如果只是用隶书或行楷,即使模仿名人的笔迹再出色,再逼真,恐怕也不会在书法界有如此大的成就吧!
④再如现在的餐饮行业,竞争很激烈,随时有被时代淘汰的可能。据网上统计,业绩好、受顾客欢迎的,大多数是主题餐厅。有在一片__中进食的餐厅,有在店内装饰上体现民族风格的餐厅,更有专门为白领女性提供免费营养减肥套餐的餐厅。这些餐厅之所以能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保持较好的业绩,就是因为他们的主管经营有道,知道如何突出店中的特色,迎合顾客的需要。可见,没有特色的,大众化的东西,会经不住时间的考验,最终会泯灭得无声无息;只有有特色的、有独到之处的东西,才能慢慢走近人们的视野,才能被人们欣赏和接受,才能获得成功。
⑤其实,中国的崛起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至今的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几届领导人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了复兴之梦,使中国成为世界各国的“合作伙伴”。2010年11月9日,英国首相卡梅伦来华访问,他在北大演讲时说:“现在在谈论世界经济时,不能不提到中国这个连续30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0%的国家,而且在谈论世界贸易时,也必须提到中国这个世界上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三大进口国……”如此令人骄傲的成就,不正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获得的吗?
⑥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与众不同都是好的。特色是在正义基础上的一种担当,是尊重法律的一种信守,而不是“恃权”“恃钱”放旷的专横跋扈。河北大学的学生李启铭交通肇事后,不仅不承担责任,心里也没有丝毫的愧疚,而且竟然喊出了“我爸是李刚”的狂语。这种与众不同的做法实在让人难以恭维,这种所谓的“特色”是该被鄙弃的。
⑦只要我们做的事能显示自己的特色,不侵犯别人的利益,又是在法律允许范围内。那就放手一搏,努力做吧。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活出属于自己的特色,让特色成为成功的催化剂,相信人生可以活得更精彩,生活也会充满更多的乐趣!
8请概括出选文的中心论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选文④段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选文③④⑤段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面A.B.两则材料能够作为本文道理论据的是哪一项?请简述理由。(2分)
A.你若要喜爱自己的价值,你就得为世界创造价值。——歌德
B.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但丁
选择 项 理由是
12本文提倡做人做事都要有自己的特色,但也有人认为可以在普通平凡中创造生命的价值。你的观点是什么?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加以分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有特色可以帮助人获得成功。
14、对比论证,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特色之于成功的重要性,证明了中心论点,使论证更加有力。
15、不能颠倒。这三段的论述内容是按由古到今的顺序排列的,与②段“纵观古今”一句照应,同时这三段的论述内容是由个人、企业国家这样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16、选B,理由是本__调了有特色才能获得成功,但丁的话是告诉人们要坚持自己的特色,不要在乎别人的非议,能证明本文的观点;而歌德的话是说要为社会做出院贡献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与本文观点不符。
17、此题目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惟一。两种观点选择其一,能自圆其说即可。
示例一:我同意前者。我认为有特色才能为成功打下基础。一次作文课,老师点评时说我的作文选票有特色,给了高分。还有一次班报比赛,因为我的版面设计独特而获奖。我感到有特色才能彰显自己的才华,才会出类拔萃、与众不同,才能因独到而成功。
示例二:我同意后者。我相信平凡中能孕育出伟大。我的父母都是普通人,但却给予了亲人最伟大的爱。我从小体弱多病,在他们精心照料下,身心都他们的日夜守护。他们虽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也诠释了生命的价值。
阅读短文《拒绝句号》,完成15-19题。(17分)
拒绝句号
一定会有一些朋友反对我这个标题。他们会说多好的句号啊!句号表示一种完成,一种圆满,一种有志者事竟成,一种成果与收获,或者干脆把这溜圆的句号看成一个个饱满的果实。它们还会问我,当你完成一部几十万字的长篇小说,在那最末一行画上一个句号时,难道你没有如释重负、飘飘欲仙般的感受?没有那种大功告成后该痛快干杯的喜悦吗?
当然,这样的句号我也喜欢。但人生还有另一种句号。
打个比方,你在一条路上走,走着走着,忽然有一种“尽头感”时,这句号就隐隐出现,如果你停下来,你足下就清晰地现出一个句号。这条路可不是做一件事时那短短的距离,它是人生追求的路、艺术探索的路和事业奋斗的路。这路原本无止无休,你在任何一处都可以起步,踏上征程;你也可以在任何一处画个句号,退了出来。无论什么都可以成为句号的缘故:那精疲力竭的放弃、自寻清闲的逃逸、江郎才尽的低头认输,乃至收获后的自满自足,甚至在目标达到之后,辉煌的目标也会划为一个句号,尽管这句号闪闪发光。句号,就是停止,就是终结,就是事物最终变为有限的、死去的符号。
我说的是这种句号。可怕的是,这些句号总是不知不觉地出来。你呢,不知不觉地完结。想想看,你曾经做过了哪些有益的事?究竟是什么时候并怎样弃你而去的?句号往往又是和人的自足、人的彻悟、人的惰性连在一起的。所以句号大多是人心甘情愿给自己画上的。人随时可能舒舒服服给自己画个句号,休止了自己。
因而,我害怕句号。我对句号保持着近乎神经质的警惕。在与句号的斗争中,我一边感到生命的活力,常常闻到自身肌肉搏斗后散发出热烘烘的清香;一边认识到这原是生命存在所必须进行的奋争,也是与自身惰性与保守的对抗。当然,它何其艰难!跨过每一个句号,都需要付出双倍的力量,其中一半是创造力。然而,只要在人生或艺术的道路上,消灭一个句号,便开始一段崭新的充满__的路。我们还会发现,被我们拒绝和消灭的句号,最终竟然会变成逗号。你是不是也会从中得到启示:
最积极和充实的人生,是不断努力地把句号变为逗号。
15.结合全文内容,理解划线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4分)
(1)尽管这句号闪闪发光。
(2)当然,它何其艰难!
16.第二段中的“但”字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17.作者认为生活中我们常常给自己不知不觉地画上一个句号,其原因是什么?在你的生活中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出来。(4分)
原因:
我的经历:
18.为什么说“被我们拒绝和消灭的句号,最终竟然会变成逗号”?(3分)
19.联系全文,说说文题“拒绝句号”的含义。(3分)
15.(1)指前文的“辉煌的目标” (2分)
(2)指生命存在所必须进行的奋争,也是与自身惰性与保守的对抗(2分)
16.不能去掉。因为“但”表转折,表明此前陈述的句号的内涵是作者所肯定的,而后面所说的则是截然相反的态度。(3分)
17. 原因:人的自足、人的彻悟、人的惰性;我的经历不设答案,言之有理即可。每问2分。(4分)
18.因为消灭一个句号,便开始一段崭新的充满__的路。句号的消灭,意味着追求还没有终结,稍作停顿休整后,便会踏上新的征程。(3分)
19.文题“拒绝句号”告诉我们,人生就是一种永不停息的追求,就是不断地与自身的自足、彻悟、惰性对抗,从而获得最积极和最充实的人生。(意思对即可给分。)(3分)
阅读邱裕华的《有一种成功叫速度》一文.完成15—17题。(10分)
①很多人都知道,在我国广袤的沙漠地区,生长着一种普通的植物——梭梭。众所周知,沙漠地区环境十分恶劣,要想立足其中,困难自然不小。但是,梭梭做到了。作为灌木植物,它们虽然一般只有三四米高,外形也不出众,可是却顽强挺立,迎风顶沙,给沙漠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成为沙漠独特的景观,也成了戈壁沙漠最优良的防风固沙植被之一。
②当然,被称为“沙漠植被之王”的梭梭,成功并非来自于侥幸。它们成功的秘诀就在于速度,无与伦比的速度。专家经过研究发现,梭梭的种子是世界上发芽时间最短的种子,只要遇上雨水,短短的两三个小时之内它就能萌发新的生命。而,即使是面对着干旱异常的天气,面对着恶劣的自然环境,梭梭的种子也从来不观望,不犹豫,不拖泥带水,只要雨水一来,它们就在几小时内迅速生根发芽,快速地生长繁殖,蔓延成片.
③这样快捷的速度,不能不让人吃惊。其实,细想一想,我们追求成功又何尝不应当如此呢?可以说,对于生活,对于人生,我们谁都有许多想法,但由于迟迟没有付诸行动,结果多少光阴过去,却只能停留在计划中。如果有朝一日忽然发现,我们因为缺乏当机立断的决心,已经错过了生活,那会让人多么难受与悲伤。
④要想拥有成功,就需要赋予人生足够的速度。在我们的一生中,没有人会为你等待,没有机遇会为你停留,成功也需要速度。带着积极的心态,及时抓住机会,不断进取,不停拼搏,才有可能创造成功。如果按部就班、谨小慎微,在应该起而行动时,坐等机会溜走,就会时时落后、事事落后。要知道,光说不做,只想不行动,既然不能增加成功的砝码,也无法增加人生的能量。
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文章中的原句回答)(2分)
16.文章开头介绍沙漠中普通植物“梭梭”的有哪些作用?(4分)
17. 文章第④节中的划线句有什么作用? (4分)
15.要想拥有成功,就需要赋予人生足够的速度(2分)
16.引出议论的话题;为论点提供事实论据。(4分)
17.具体分析不讲速度的严重后果;从反面角度论述文章的观点(4分)
阅读张沛文的《吃苦是一种资本》,完成15—17题。(10分)
①吃苦,是一种资本。说你可怜,你一定没吃过苦,你就不具备这种资本。只是在影片里见过那位被击倒的拳击手,他躺在地上喘着粗气,浑身伤痕累累,嘴里还淌着血,却没有一个人给他送花,给他鼓掌;只是在旅途中看过那赤脚的纤夫,喊着震天动地的号子,弯腰垂首将沉重的纤绳勒进隆起的胸肌……
②你充其量是个旁观者。
③没有经历饥饿的历史,你便不知道一粒米的可贵,不知道那些被太阳晒黑了皮肤的耕耘者,当然更无从体会到饿得头昏眼花或者伸手乞讨的乞丐的感受。终日打着饱嗝的人,除了需要一两根牙签剐剔牙齿,爱心和同情对他们来说都是多余的东西。
④没有尝过寄人篱下的滋味,听不到风凉话,看不到冷脸,过多的奉承让你长出发育不全的性格。突然某一天,你背靠的大树倒了,你开始走,在坑坑洼洼的路上,你绝对不如别人那样行走自如。
⑤苦,可以折磨人,也可以锻炼人;蜜,可以养人,也可以害人。
⑥《中国青年报》驻宁记者在盛夏满怀深情地写下《火炉南京:栖身墙下啥滋味?》,文中描述了那些进城谋生的农民在蚊虫的叮咬和酷热的烘烤中,夜宿墙下、桥下、树下的艰辛。而农民却说:“日子过得比老家好。”
⑦《金陵时报》一篇专稿报道,武汉市蔡甸区一位年仅十九岁的姑娘何伶俐,因“考后感到一点信心没有”,虽考分超过高校录取线七分,却在成绩单发下的前一天悬梁自尽。她是船长的女儿,父母的心肝宝贝,一直泡在蜜罐子里长大。蜜喝多了,竟会这般神经兮兮,这般脆弱。
⑧聪明的德国人,在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前已经洞察了这种病变。据说,为了让大和民族的后代依然保存父辈创业的秉性,不少学校特地设立劳动场所,让孩子们使用锉刀、榔头,目的是学会吃苦。
⑨相比之下,我们这一代未免过于娇嫩了,还是狠狠心把自己推到大自然和社会中去吧,在成长的季节,吃苦经历是人成长的养分。以后你就会知道这种养分价值无穷!
15. 本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6.文章第⑥、⑦自然段写了两则报道,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1)文章第⑧自然段的加点词语“这种病变”是指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2)文章第⑨自然段的加点词语“成长的季节”该作何理解?(2分)
14.通过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科学、具体的说明了凝石技术的应用可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15.吃苦,是一种资本(要肯吃苦,敢于吃苦)。
16.通过举例,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了“苦,可以折磨人,也可以锻炼人;蜜,可以养人,也可以害人”的道理。
17.(1)蜜喝多了,竟会这般神经兮兮,这般脆弱。
(2)指青少年时期。(或人的成长阶段)
阅读(10分)
成 功
季羡林
①什么叫成功?顺手拿来一本《现代汉语词典》,上面写道:“成功:获得预期的结果”,言简意赅,明白之至。
②但是,谈到“预期”,则错综复杂,纷纭混乱。人人每时每刻每日每月都有大小不同的预期,有的成功,有的失败,总之是无法界定,也无法分类,我们不去谈它。
③我在这里只谈成功,特别是成功之道。这又是一个极大的题目,我却只是小做。积七八十年之经验,我得到了下面这个公式:
④天资+勤奋+机遇=成功
⑤谈到天资,首先必须承认,人与人之间天资是不相同的,这是一个事实,谁也否定不掉。今天,学术界和文艺界自命天才的人颇不稀见,我除了羡慕这些人“自我感觉过分良好”外,不敢赞一词。对于自己的天资,我看,还是客观一点好,实事求是一点好。
⑥至于勤奋,一向为古人所赞扬。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等故事流传了千百年,家喻户晓。韩文公的“焚膏油以继晷(guǐ),恒兀兀以穷年”,更为读书人所向往。如果不勤奋,则天资再高也毫无用处。事理至明,无待饶舌。
⑦谈到机遇,往往为人所忽视。它其实是存在的,而且有时候影响极大。就以我自己为例,如果清华不派我到德国去留学,则我的一生完全不会像现在这个样子。
⑧把成功的三个条件拿来分析一下,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工夫。在这里,古人的教导也多得很。韩文公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两句话是大家都熟悉的。
⑨我认为,这三方面,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选文略有删节)
15.请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并说说作者是怎样提出的。(2分)
答:
16.联系上下文,说出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每小题1分,共2分)
(1)言简意赅:
(2)羡慕:
17.请用一句话概括第⑦段的内容。(2分)
答:
18.第⑥段中作者使用了哪些具体论据。(2分)
答:
19.本文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说出其中两种,并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中一种论证方法的作用。(2分)
答:
15.中心论点:天资+勤奋+机遇=成功;或者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也可,概括不完整,酌情扣分(2分)。 作者先说出词典中成功的含义(1分),然后说出自己对词典中的成功解释的看法(1分),最后提出自己的观点(1分)。
16.(1)言语简洁,意思完备。
(2)原指“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者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在文中讽刺那些自我感觉过分良好的人。(意思对即可)
17机遇对成功的影响巨大,却往往被人们忽视。用原文中的“谈到机遇,往往为人所忽视。它其实是存在的,而且有时候影响极大”一句回答也可。(意思对即可)
18(1)使用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等故事作为论据。(2)引用韩文公的“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的名言作为论据。
19.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写出其中两种即可,)
作用:举例论证,作者举清华大学派我到德国留学的例子,论证了机遇对人的成功影响巨大,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说服力。 引用论证,作者引用韩文公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这句名言,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说明“勤”巨大作用。 对比论证,作者将勤奋的人和不勤奋的人进行对比,论证了勤奋的重要性,增强文章的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