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论专注》一文,完成21-23题。(共8分)
论专注
①有这样一幅漫画:一个青年人挖井找水,在挖了四五个深浅不一的坑都没有出水后,又开始挖新的“井”。这幅漫画下面的文字说明是:这下面没有水,换个地方再挖。实际上,在漫画中,他先前挖的那几个井下面,只要再深挖一些,就能够得到丰富的水源。这幅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想找到成功之源,除了肯花力气外,目标专注是非常重要的。
②对一个企业来讲,专注于一个领域,或用心地去做一个品牌,能带来巨大的好处。联想集团是我国计算机行业的著名企业,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他们在很多领域都具备赚钱的机会,但都因与联想集团所专注的计算机领域不相符,就没有去做,正是这种专注,使联想避免了资金链断裂的危险,能够集中人力、物力、资金做好计算机,让联想成为国内计算机行业的第一品牌。相反,某些企业贪大求多,总想延伸自己的产品线,似乎越多越好,推出成套产品的营销路线,企图拉动旗下几十个门类上万个规格产品的销售,结果不但不成功,反而透支了自己的品牌,大家也不知道这个企业到底是干什么的了!可见,企业专注做事就会成为行业的领先者,更能为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收益,获得更好的发展。
③对个人来讲,专注能让我们更有突破力,更容易走向成功。||每个人在学习或做事时都会遭遇“瓶颈”,突破“瓶颈”需要专注的力量。如果我们不停地向一个方向加力,这些力就会被叠加,“瓶颈”就会被突破,就会获得成功;反之,如果方向不一样,叠加到突破“瓶颈”方向上的力就会减少,“瓶颈”就突破不了,就不能取得成功。||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荀子对专注有深切的体会,他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大凡成功人士,都能专注于一个目标。王选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凭着一股专注的精神和毅力,创建了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开创了汉字印刷的崭新时代。沈飞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罗阳专注于中国航空事业,30年如一日。为了歼-15飞机早日腾飞,罗阳带领他的团队,潜心研究,加快了研制进程,终于让歼-15飞上了蓝天。他们之所以获得成功,主要是他们懂得集中精力、心无旁骛地去做好一件事,以有限的生命完成一流的事业。他们所有付出的努力都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突破力,从而获得了成功。
④总之,无论什么行业,无论什么人,都要认准自己的方向,并且一直沿着这个方向努力,做到专注,那样才能获得事业的成功,才能成就生命的伟大。
2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2.阅读第②段,简要分析“某些企业”的事例,为什么能证明“专注于一个领域,或用心地去做一个品牌,能带来巨大的好处”?(2分)
23.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过程。(4分)
21.要想成功,就要目标专注(2分)
22. “某些企业”贪大求多的做法,导致了他们不专注于一个领域、一个品牌,而没有取得成功的结果,
从反面证明了“只有专注于一个领域,或用心地去做一个品牌,能带来巨大的好处”。
23.首先提出“对个人来讲,专注能让我们更有突破力,更容易走向成功”的分论点;接着从正反两个方面阐述突破“瓶颈”需要专注的力量;再引用荀子的话来证明观点;最后列举王选和罗阳的事例并分析他们成功的原因来证明观点。(4分。每个要点1分)
阅读梁启超先生的《敬业与乐业》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8分)
敬业与乐业(节选)
①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②本题主眼,自然是在“敬”字、“乐”字。但必先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主体,理至易明。所以在讲演正文以前,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
③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又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诲,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惟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
④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禅师,他常常用两句格言教训弟子,说道:“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他每日除上堂说法之外,还要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岁,日日如此。有一回,他的门生想替他服务,把他本日应做的工悄悄地都做了,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地不肯吃饭。
⑤我征引儒门、佛门这两段话,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地劳作。倘若有人问我:“百行什么为先?万恶什么为首?”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我们对于这种人,是要彻底讨伐,万不能容赦的。今日所讲,专为现在有职业及现在正做职业上预备的人——学生——说法,告诉他们对于自己现有的职业应采何种态度。
20.节选的这部分文字中,作者主要论证一个什么观点?(2分)
答:
21. 选文第③段在论证上有重要作用,从论证思路角度说说本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答:
22.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答:
20、论述人们有业的必要性。 评分:2分。
21、本段引用孔子的话来说无业很可怕,从反面论述有业很重要,与第④段形成正反对比论证,来论述人们有业的必要性。
评分:共4分,对这段进行概括1分,反面1分,答出与下文对比1分,答出论述的内容1分。
22、把没有职业的懒人比喻成蛀米虫、盗贼,形象的告诉人们没有职业的懒人是万恶之首,是要彻底讨伐,万不容赦的。从而进一步论述人人都要有的职业,人人都要不断的劳作。
评分:共2分,分析比喻句1分,论述内容1分。
阅读《人的价值》,完成第23—25题。(共7分)
人的价值
①人的价值,是几千年来人类思想文化史上不断探索的重要问题之一。
②有人说,人的权利和地位有多大,人的价值就有多大。其实不然。过去不少显赫一时的达官显贵,他们的权利在他们所处的时代可谓登峰造极,可是这些人在历史上留下美名者却寥寥无几。然而,那些一生坎坷,或者时而走运、时而潦倒终于未能官运亨通的艺术家、文学家、科学家们,他们的贡献却始终铭刻于后世子孙的心中。比如李白、杜甫永远是中国人的骄傲,只要人类历史存在,他们的诗句就会青春永驻。
③人的价值不在其是否拥有权势地位、身份等级、金钱财富,而在其创造和贡献,在其造福于人类。人的创造和贡献有大有小,因而人的价值有高有低。在历史上拥有权势地位者,真正为黎民百姓留下“青山绿水”,也是值得钦佩的,不可以认为权势地位与人的价值相悖;拥有金钱财富者,真正为民众留下“晴空万里”,他们也能体现自身的价值。
④人的价值不是一下子可以看清的,人们的日常所见,大都是世俗的尊卑贵贱,至于体现人的价值的精神境界,则非肉眼所能觉察。曹雪芹在贫困潦倒中创作《红楼梦》, ,谁能在当时正确估量他们的价值呢?因此,人的价值不在于他穿的衣服、使用的器物以及他的种种头衔,而在于他的内心和行动。衣服、器物、头衔等等都是人的外在表象,这些对人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但是这些并不能全面体现人的价值内涵。
⑤北宋名臣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了这样的宏大志向,有了充塞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有了一颗热情的心,再伴以扎扎实实的行动,就一定能实现人的价值。
23.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答:
24.简析第②段的论证过程(3分)
答:
25.仿照第④段中画线部分的句式,在横线处补写一个事实论据。(2分)
答:
23.答案:人的价值不在其是否拥有权势地位、身份等级、金钱财富,而在其创造和贡献,在其造福于人类。 (共2分)
24.答案示例:作者先举出“人的权利和地位有多大,人的价值就有多大”的观点;然后表明自己不认同这一观点;接着作者列举事例,将显赫一时却没有贡献的达官贵人和官运不济却有所贡献的文学家进行对比,论证了人的价值与人的权利地位不一定成正比。 (共3分)
25 .答案示例:蒲松龄在几度落第后写下《聊斋志异》 (共2分)
阅读《修炼善良的心》一文,完成21——26题。(16分)
①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构建良好的社会心态,需要修炼一颗善良的心。
②善良是人性光辉的体现,是奠定人们高尚精神和道德的重要品质。雨果曾说:“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心地纯洁、仁爱无私是善良,宽容、奉献是善良。人有善良,日子红红火火,生活蓬蓬勃勃;同善良的人接触,往往智慧得到开启,情操变得高尚,灵魂变得纯洁,胸怀更加宽阔。
③《格林童话》里有一个名为《星星银元》的故事,说一上小男孩穷得只剩下身上的衣服、头上的帽子和脚上的鞋子。当他在夜里赶路时,遇上了一个赤脚的光头小男孩,就把自己脚上的鞋子和头上的帽子给他;遇上一位寒冷的老人就把自己的衬衣和长裤给他。当他光着身子走在树林里的时候,天上的星星变成银元落在他的身旁。虽然这是个神话,但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播种善良就是收藏希望。
④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修炼善良之心。中国传统文化历来追求一个“善”字:待人处世,强调心存善良;与人交往,讲究与人为善;个人修身,主张独善其身。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提倡善良更有必要。和谐社会内在地包含着人民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其中人际关系和和谐非常重要,这需人们有一颗善良的心。
⑤如何修炼善良之心呢?
⑥善良虽宝贵中金,却又是人人都可以学会养成的:只要能自觉地承担起对社会的道德责任和义务,你就善哉了。作为领导干部,权为民所用,就是善良;作为医生,救死扶伤,就是善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善良虽博大如海,却又蕴于简单而平易的细节之中:有时,它是风雨中悄然为你撑开的一把伞;有时,它是__中为你倏然点亮的一盏灯;有时,它是寒冬里为你燃起的一盆火。更多的时候,善良是一句亲切的问候,一个善意的微笑,一声真诚的祝福。
⑧仁爱是通往善良的路径,真诚是开启善良的钥匙。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心存仁爱,待人真诚,我们的人生道路就会永远有和煦的春风,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安定、和谐。
2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3分)
22.文章从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来论述的。(2分)
2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能修炼善良的心。(3分)
24.第二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5.阅读第⑥段,在下面横线上添加一句话,与前面两句构成排比。(2分)
作为领导干部,权为民所用,就是善良;作为医生,救死扶伤,就是善良;_________,___________。
26.你肯定有过善良之举,请概述一例。(3分)
21.考查意图:重点考察考生整体感知作者的观点的能力。
解析:本题难易适中。快速把握作者的观点要看标题、看开头、看结尾、看过渡句,还可以用事实论据反推论点。对于文题的分析与作者的观点的关系,作者以此为题,意在直截了当地亮出中心论点。
答案:示例: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构建良好的社会心态,需要修炼一颗善良的心。
22. 考查意图:重点考察考生整体把握文章写作角度及写作思路的能力。
解析:本题难易适中。
答案:为什么需要修炼一颗善良的心 怎样修炼一颗善良的心
23. 考查意图:重点考察考生对于论述关键点的理解能力。
解析:本题难易适中。结合文章项关于段及重点语句予以分析。
答案:自觉地承担起对社会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将善良蕴于简单而平易的细节之中;仁爱、真诚.
24.考查意图:重点考察考生议论文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
解析:本题难易适中。引用论证指用名人的话,(或箴言俗语等)说明该论点经过实践检验是正确的,体现着理论的力量和文章的思想深度,具有权威性,使文章言简意赅,更好地证明论点,更具有说服力。
答案:引证法,道理论证 论证了善良是人性光辉的体现,是奠定人们高尚精神和道德的重要品质。
25.考查意图:重点考察考生语言运用能力。
解析:本题难易适中。仿写是指仿照给定的句子造句或者仿照所给的语段、短文等写作语段或短文等,其中以仿写句子最为常见。仿写句子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选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
答案:作为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就是善良。 作为警察,除暴安良,就是善良。
26. 考查意图:重点考察考生议论文的个性表达能力,对文中涉及的观点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及素材积累能力。
解析:本题难易适中。此类题围绕自己的看法,联系生活,有感而发。
答案:有一次,同学突然生病,我把他搀扶到医务室看病。(要概述原因和经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一24题。(4分)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从口边流露出来。但是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不愿意做。不愿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深入其中,看他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地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象赛球一般,因竞争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的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上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23、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本段要说的中心话题是“乐业”,中心论点是“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
B.、本段中设例的作用是引出话题。
C.、本段除了运用举例论证外,还运用了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的方法。
D.、本段语言表达上多用口语,注意交流,易使人产生共鸣。
24、为本段的中心论点提供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论据。(2分)
23、C
24、示例:居里夫人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镭”,几年如一日,非常艰辛与枯燥,但她怀着找到“镭”的梦想,从没有认为这项工作是无聊的,从来没有抱怨叫苦而想放弃。(其他符合要求的表述也可以)
阅读《书中自有黄金屋》一文,完成15—17题。(10分)
①“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生命飞翔的羽翼。读书使人睿智,读书可以怡情,读书可以享受和丰富人类文化的成果。因此,我们应该广泛深入、持之以恒地读书。
②“书中自有黄金屋。”书本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读书是为了更好地获取更多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帮助自己创造,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战国时期,苏秦去秦国以“连横”进行游说,多次给秦惠王上书也未被采纳。回到家中,父母妻嫂都不理睬他,于是他找来许多与治国相关的书籍发奋研读,终于以“合纵”之策而身佩六国相印。
③“活到老学到老” 。一个人之所以能够不断提高,与他始终如一的学习态度是密不可分的,这种学习态度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庄子说:“吾生有涯,而知无涯。”人活得再长也总有死去的一天,但是知识的海洋却永不停歇地奔流着。坚持学习让人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但若不能不断补充知识和积累知识,便会被时代的步伐所抛弃。著名作家歌德认为:谁落后于时代,必将承受那个时代所有的痛苦。在21世纪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里,若不能不断供给自己新的知识,将会被时代所淘汰。
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读书最重要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一本好书能使一个人思维缜密,见解精辟,道德高尚,从而塑造自己的性格。那些内容粗糙的“劣制品”完全可以省略不读。在这一方面,伟大的导师恩格斯就是一个典范。恩格斯虽然只上过中学,但是他发奋研读许多有价值的好书,因此十九岁就会用十二种语言说话和写文章。在参加工作后依然多年如一日地勤奋学习更多的知识,终于成为一个知识广博的人,在后来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准确传播科学,研究共产主义理论中作出了很大贡献。
⑤“学而不思则罔。”在读书的过程中,要给思考留下余地。你在求知时,学进来的东西,如果没有同你原有的知识碰头,就只能摆在那里,不发生“化学作用”,无法变成你自己的养料。人的胃能够处理各种食物,自动地把它们划分为营养和废料,再根据人体的需要,分别输送给不同的器官。读书者需要动脑思考,吸收书本上的知识,为增长学问所用,这也和胃功能的原理是一样的。读书而能消化,书本知识就能与原有的知识融合在一起,产生化学变化,然后把需要补进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学问,把不需要的东西排除掉,当做垃圾处理。
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可见,读书能开发人类的智慧,增长知识和才干。我们只有博览群书,融会贯通,才能与时俱进。 (选自星育网,有删改。)
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
16.文章第③自然段中画线的部分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7.学习中,你也一定有过“学而不思则罔”的体验,请联系自己的读书实践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4分)
15.论点:我们应该广泛深入、持之以恒地读书。
16. 引用论证(道理论证),(2分)论证了学习要始终如一的观点。(或论证了“活到老,学到老。”)(2分)
17.示例:我在学数学、物理时,几乎背熟了所有相关的公式,但很少去思考某一公式应如何运用,以至在解题时我无从下手。现在我知道了学和思必须结合,才能解决问题。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8题。(15分)
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
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他们当中有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一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时间长了,他发现,在国内时,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那些人为了让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创业艰辛夸大了,他们在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吓唬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
于是,他就对韩国成功人士的心态加以研究。他把《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作为毕业论文,提交给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尔·布雷登教授。教授大为惊喜,认为这是一个新发现,这种现象虽然普遍存在,但此前还没有一个人大胆地提出来并加以研究。
后来这本书伴随着韩国的经济起飞而流传开来,这本书鼓舞了许多人,它从一个新的角度告诉人们,成功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三更灯火五更鸡”、“头悬梁,锥刺股”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成功,因为上帝赋予你的时间和智慧够你圆满做完一件事情。后来,这位青年也获得了成功,他成了韩国泛亚汽车公司的总裁。
我没有读过这本在韩国曾引起轰动的书,但凭我的人生经历,我已经感知到了它要说的一些道理:人生中的许多事,只要想做,都能做到;该克服的困难,也都能自己克服,用不着什么钢铁般的意志,用不着什么技巧或谋略。只要一个人还在朴实而饶有兴趣地生活着,他终究会发现,造物主对世事的安排,都是水到渠成的。
15.作者对成功问题的观点是什么?文章主要采用什么方法来阐明道理的?(3分)
16.文中划线句“用不着什么钢铁般的意志,用不着什么技巧或谋略”是针对什么问题说的?作者的用意是什么?(4分)
答:
17.文章告诉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思考,往往就可以引出新的观点。请从下列成语中任选一个,变换角度提炼出言之成理的一个新观点。(3分)
备选成语:“铁杆磨成针”或“名师出高徒”
新观点:
18.结合你学习上或生活中的体验,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看法或感想。(5分)
15.(3分)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或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成功;或只要一个人还在朴实而饶有兴趣地生活着,他终究会发现,他的成功是水到渠成的)。(2分。意思对即可)举例论证(或摆事实或事实论证)(1分)
16.(4分)此话是针对“那些人为了让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吓唬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说的(或:针对有人故意夸大困难,让人产生畏难情绪时说的)。(2分)作者的用意是鼓励人们不要害怕困难,要相信自己经过努力能够取得成功。(2分)
17.(3分)示例:“铁杵磨成针”。铁杵何须“磨”针,办事应讲究效率,铁棒有铁棒的功用,针有针的用途,何必去做费时低效的蠢事!“名师出高徒”。名师未必出“高徒”,高徒未必都出自“名师”……(成语1分,观点2分,意思对即可)
18.(5分)示例:读了此文后我感到,生活、人生并不都是充满了苦难、坎坷,我们往往把做成一件事的困难夸大了,给我们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其实成功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只要培养出对学习或一件事的浓厚兴趣,并将这件事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就会达到理想的彼岸,就会收获成功的喜悦,这篇文章让我对生活充满了信心。(5分。不设统一答案,能联系实际,言之有理3分,语言通顺2分)
阅读《新年话惜时》一文,回答15-17题。(共10分)
①对个人来说,岁末大盘点,其实是在时间支出和工作收获之间衡量损益。支出都一样,收获大不同。撕去最后一张日历,往日已不可再追,更感到时间是最稀缺的资源,最昂贵的消费。所以,珍惜时间,才是最重要的。
②人们很容易忽视一天的价值。以人均预期寿命70余岁计,除去天真年少的岁月,刨去年老体衰的时光,能用来工作的光阴已减去少半。苏东坡说的“睡眠去其半”,虽有些夸张,但三分之一总是有的。七扣八扣,时间已屈指可数。即使如此,抖擞精神做事,时间的效益当可培增。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曾被处宫刑又坐过大牢,但他却以不舍昼夜的精神完成了被后人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自然界的时间不过是周而复始的日出日落,四季更替。但因人们的态度不同,时间显示出一种奇异的相对性。这里好有一比:当你觉得时光像闪电一样消失的时候,那么多半你是在勤奋工作着;当你觉得时光像蜗牛一样爬行,那么多半你是无所事事。所以有人说,体验时光迟缓漫长,最好的办法是游手好闲;感受时光转瞬即逝,最好的办法是忙忙碌碌。
③有些人虚掷光阴浑然不觉,有时还很惬意,总想着明天再说吧,明年再说吧。他们以为,94岁的罗素①还可以著书,92岁的萧伯纳还在编戏,83岁的歌德才写完《浮士德》,80多岁的冯友兰还编纂《中国哲学史》,一切都不晚,一切都来得及。这种想法似乎有道理。然而,且不说多数人是否能够寿至耄耋②之年,即使能,是否有上述诸翁超常的脑力和精力,仍大有疑问。不少朋友对未来怀抱若干大计划,只是现在还不忙着做,这些未来的计划十之八九要落空。
④成功的因素非止一端,天资、机遇、健康等等都重要,但有效地利用时间是把所有有利条件发挥出来的决定性因素。分分秒秒都舍不得放弃的人,即使天资不那么好,机遇不那么巧,健康不那么妙,未必不能成功。两耳失聪的人,可以成为伟大的音乐家;两臂皆无的人,可以用脚写出漂亮的书法——显而易见,在与时间赛跑的比赛中,他们是理所当然的冠军。惜时,时间会给予意想不到的馈赠;反之,时间会毫不客气地使天资、机遇、健康等变得毫无意义。
⑤岁月流淌,年齿③又长。想想去岁还有那么多事想做还没有做完,想想来年还有那么多事应做需要挤出更多时间,不禁想到__同志那句意味深长的诗句:“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注】①罗素:英国著名哲学家。下文中的萧伯纳是爱尔兰著名作家;歌德是德国著名诗人,剧作家;冯友兰是中国著名哲学家。②耄耋(mào dié):泛指老年。③年齿:年纪。
15.本文阐述的观点是什么?(2分)
16.阅读第②③段,分别说说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是从哪两方面阐述自己的观点的?(6分)
17.读第④节的划线句,再补充一个论据。(2分)
15.珍惜时间是最重要的。(或:我们应当珍惜时间)
16.第二段,用引证和例证(1分)从时间有限(时间有限,但只要努力做事,时间的效益当可倍增)(1分)论述珍惜时间的重要。(1分)
第三段用例证(1分)从虚掷光阴将一事无成(1分)反面论述珍惜时间的重要。(1分)
17.略。
阅读《跌倒了,不必急着站起来!》,完成19—21题。(共7分)
跌倒了,不必急着站起来!
①有个“渔王”逢人便诉苦:“我从儿子们刚懂事起就传授技术,为什么他们的捕鱼技术都很一般?”一位路人听后,问:“你一直是手把手地教他们吗?”“是啊。为了让他们少走些弯路,我一直让他们跟着我干,并且一直很仔细、很耐心地教他们。”船王回答。路人说:“看起来这是你的错。你只传授给他们技术,却没传授给他们教训,没有教训就不能成大器!”
②人生不能没有教训。在人生的逆境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宝贵的经验,发现成功的契机。所以,人生即使不小心跌倒了,只要自己不因此倒地不起,有时反而能有意外的收获。
③跌倒可以积累经验。跌倒不一定是坏事,人的成长过程大多伴随着无数次跌倒,人生可以从跌倒中汲取经验。正如网易创始人丁磊所说:“人生是个积累的过程,你总会有摔倒,即使跌倒了,你也要懂得抓一把沙子在手里。”有些老年人会自豪地说自己有很多的跌倒经验,不怕跌倒。因为他们懂得跌倒时要双手紧抱,先以臀部着地,再往安全的地方斜靠,纵有跌倒,也会安然无恙。跌倒的次数越多,积累的经验越多,成功的几率就越大。
④跌倒可以锻炼意志。事业有成的人大多有多次跌倒的经历。 世间许多事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经过多少次挫折、多少次跌倒后重新站起来,再次往前冲,才能成功的。多少科学家都是历经许多次研究失败才有所发现,多少政治家也是经过许多次失败才名垂青史,多少企业家创业也是累积了许多失败的经验才峰回路转。失败为成功之母,成功属于意志坚强、能坚持到底的人。
⑤跌倒可以体会人情。有的朋友见到我们跌倒了,扬长而去,此种人只能同富贵,不能共患难;有的朋友平时往来并不密切,但他见我们跌倒了,真心安慰,热心协助,这才是可以同甘共苦的朋友。因为跌倒,可以认识人心,可以交到真正的朋友,未尝不是另一种收获。至于跌倒后有的朋友幸灾乐祸甚至冷言相讥,这时就要看我们的意志:是被这种人情闲话所挫败,还是化悲愤为力量,再度站起来?
⑥跌倒的人千万不要气馁,因为跌倒本身就是人生的一笔财富。重新站起来,成功还是会向你招手的。(原文有删改)
19.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答:
20.请简要分析第⑤段的论证过程。(3分)
答:
21.根据文意,下面的三句话填入文中第④段画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甲】奇美集团董事长许文龙说:“跌倒了不必急着站起来,四周找找看有什么可以捡的,再站起来!”
【乙】美国作家科林斯说:“在欢乐时,朋友会认识我们;在患难时,我们会认识朋友。”
【丙】英国作家奥利弗•高德史密斯说:“人生的光荣不在于从不失败,而在于跌倒后每次都能站起来。”
19.参考答案:在人生的逆境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宝贵的经验,发现成功的契机。(2分)
评分说明:直接抄文章标题不给分,其它表述酌情给分。
20.参考答案示例:首先指出跌倒可以体会人情;然后正反两方面列举朋友在人们跌倒后的不同表现,表明跌倒可以认识人心,可以交到真正的朋友;最后分析面对一些朋友的人情闲话,人们应该具备的意志。(共3分。每个要点1分)
21.丙(2分)
阅读《善良》一文,完成7—11题。(共l3分)
善 良
王蒙
(1)善良似乎是一个早过了时的字眼。在生存竞争中,在阶级斗争中,在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中,利益原则与实力原则似乎早已代替了道德原则。
(2)我们当然也知道某些情况下一味善良的不足待。我们听过不少关于善良即愚蠢的寓言故事,东郭先生,农夫与蛇。善良的农夫与东郭先生是多么可笑呀。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你的对象是狼或者蛇,善良就是自取灭亡,善良就是死了活该,善良就是帮助恶狼或是毒蛇,善良就是白痴。
(3)但我们也不妨想一想,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当中,那些等待着向他们伸出善良的援助之手的冻僵者或是重伤者当中,有多大比例是毒蛇或者恶狼?为了有限的毒蛇和恶狼而不惜将一切视为毒蛇和恶狼,不惜以对付毒蛇与恶狼的法则为自己的圭臬①,请问这是一种什么疾病?
(4)我们还可以问一下,我们以对待毒蛇和恶狼的态度对待过的那些倒霉蛋当中又有多少人是经得住时间考验的当真的毒蛇和恶狼?如果说,面对毒蛇和恶狼而一味善良便是糊涂的农夫或东郭先生,那么面对并非毒蛇或恶狼的人却坚决以对待毒蛇或恶狼的态度对待之,我们成了什么呢?是不是我们自己有点向蛇或狼靠拢呢?
(5)善良与凶恶相对的时候,前者显得是多么稚弱而后者显得是多么强大呀。凶恶会毫不犹豫地向善良伸出毒手,而善良却处于不设防乃至不抵抗的地位。凶恶是无所不为的,凶恶因而拥有各种务样的武器。而善良是有所不为的,善良的武器比凶恶少得多。善良常常败在凶恶手下。
(6)然而人们还是喜欢善良、欢迎善良、向往善良。善良才有幸福,善良才能和平愉快地彼此相处,善良才能把精力集中在建设性的有意义的事情上,善良才能摆脱没完没了的恶斗与自我消耗,善良才能实现健康的起码是正常的局面,善良才能天下太平。
(7)这就是善良的力量。善良的力量就在于它是人的。它属于人,它属于历史属于文明属于理性属于科学。它属于更文明更高尚更发展得良好的人。它属于更文明更民主更发展更富强的社会。
(8)凶恶每“战胜”一次善良就把自己压缩了一次,因为它宣告了自己的丑恶。善良每败于凶恶一次,就把自己弘扬了一次,因为它宣扬了自己的光明。
(9)善良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远见,是一种自信。是一种精神力景,是一种精神的平安,是一种以逸待劳的沉稳,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快乐,一种乐观。
(10)善良可以与天真也可以与成熟的超拔联系在一起。多数情况下善良之不为恶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善良的人不是不会自卫和抗争,只是不滥用这种“正当防卫”的权利罢了。往往是这样,小孩子是善良的,真正参透了人生与世界的强大的人也是善良的,而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最不善良。
(1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恶人更是常常四面楚歌,如临大敌,其鸣也凄厉,其行也荒唐,其和也寡,其心也惶惶。而善良者微笑着面对现实,永远不丧失对于世界和人类、祖国、友人、理想的信心。
(12)我喜欢善良。我不喜欢凶恶。
注释:①圭臬(guī niè):圭、臬均为古代天文仪器,这里比喻准则和法度。
7、细读全文说说作者的观点是什么?(用文中的句子作答)(3分)
8、善良与凶恶相对的时候,前者显得稚弱而后者显得强大,二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
善良是 ,凶恶是 。(2分)
9、第⑨段中划线的一组排比句高度赞颂了善良,请你根据自己对善良的理解和认识,再
续写出一组排比句:
善良也是 ,是 ,是 。(3分)
10、文中“农夫与蛇”的故事出自《伊索语言》。这是《课程标准》向我们推荐阅读的名著。你一定熟悉里面的许多寓言故事。请写出其中两篇寓言的名称。
(1) (2) (2分)
11、有句俗语叫“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这话意思是说小人不可行善。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3分)
7.[94f1704eae5ec985.gif]
[bc87cdd6a3f86938.gif]
11.(3分)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以有不同观点,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例:①对真正的坏人不可行善。(理由略 ) ②对需要帮助的好人、弱者、可怜的人应施以援手。玫瑰送人,余香留己,我们在行善的过程中不仅帮助了别人,自己也会获得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