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是一种生产力

于丹

①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写道:“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这句话颇有意味,意思是指大家都在忙碌的事情,你能够悠闲地对待它,才会有时间、有心思去满足自己的闲情逸趣。

②别人忙碌追逐的你不追赶,别人置之不理的你用心去体会。这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发现什么呢?发现一种生活方式,发现生命的质量。《菜根谭》里说:“性躁心粗者一事无成,心平气和者百福自集。”讲的是同样的道理。

③宁静有时也是一种生产力。一个人能够平心静气,就能够获得一种智慧的能量,提高生命的质量和效率。

④我曾经看过一个小故事。一位木匠把手表掉在半人高的刨花里,让众多徒弟去找,大家乱哄哄地找,怎么也找不着。后来他的儿子独自在夜里静静地听手表走动的响声,始终找到那块手表。事情很简单,道理却很深刻。想想看,宁静难道不是一种生产力吗?

⑤《庄子》中说:“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天地万物是可以映照在我们心中的,前提是心要安静。喧嚣的小溪把碎沫拍打在山崖上的时候,澎湃的大海把浪花摔打在沙滩上的时候,它能照见世界吗?它什么也看不见。

⑥一个人的心里有太多欲望,过分在意他人的赞誉和诽谤之语,这颗心就会像喧嚣的小溪碎沫和澎湃的大海浪花,鼓动着,躁动着,这样的人能静下来吗?如果不能拥有一份宁静,不能拥有一种闲适,我们能看见生命的本真吗?

⑦安静下来,在中国人本来的生命规律中去发现悠然的欢喜,对今天这个时代而言,也许不仅是一件锦上添花的事,说它是雪中送炭也不为过。

(选自《趣品人生》,有删改)

8.阅读②④两段,注意划波浪线的两个论据,完成表格内容(3分)

论据

证明观点

论证方法

论据特点

论证作用

《菜根谭》名言

心平气和能发现生命的质量

a

具有权威性

c

木匠儿子找手表

b

举例论证

事实胜于雄辩

9.第③段中,“获得一种智慧的能量”与“提高生命的质量和效率”能否对调?为什么?(3分)

10.第⑥段,把加点的词“太多”删去,行不行?把划线的反问句“这样的人能静下来”改成陈述句,好不好?请说明理由(3分)

11.你身边也有一些人不够“宁静”,请举例说明,并为他们提出建议。(3分)

8.a引用论证

b一个人平心静气能获得一种智慧的能量,提高生命的质量和效率

c论证宁静是一种生产力(3分)

9.不能。因为先获得,然后才能提高,两者有先后递进的关系。(3分)

10、不行“太多”是说欲望过多、起限制的作用,如果删去,就会成了一个人心里有欲望,这个人就不能静下来,不符合实际。无法体现语言的严密。

反问句不能改成陈述句,如果改为陈述句就少了一种强调和提醒注意的语气。(3分)

11、考试复习时心浮气躁者

建议:只有沉下信赖,脚踏实地复习,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才能考出好成绩。(3分)

工夫常负无心人

“工夫不负有心人”,几乎成了公认的真理。不知有多少文人做到“功到垂成”、“攻不十,不易器”。其实,对于古人这句话,只谈“工夫”,不谈“有心”,只谈了真理的一半,人世间,“工夫常负无心人”的事比“工夫不负有心人”的事,甚至还要多。

“工夫”重要,“有心”、“无心”更重要。传说车和船都是黄帝发明的。我们的这位老祖宗,看见有一种叫“浮蓬”的草,秋后干枯以后,风一吹,在地上滚来滚去,于是发明了车;看见枯木在水面上漂,于是发明了船,而看到浮蓬滚来滚去,看到枯木漂到水上的,何止黄帝一人?为什么发明车船的“专利”属于黄帝?关键就是黄帝是个“有心”人,有人说,黄帝是人民群众的象征,发明车船的是人民群众,即便如此,人民群众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也是那些有心的人。

学过物理的人都知道,牛顿是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奠基人,牛顿小时候躺在苹果树下,看见苹果掉下来,于是提出疑问:“苹果为什么落到地上,不向天空飞去呢?”多么简单的问题,看到这种现象,并非牛顿始,为什么别人没有提出这样的问题,看来别人都没有像牛顿那样是个有心人。

被人称为药圣的李时珍,怎么写出了《本草纲目》这部伟大著作?一因为他是个祖传医生,从父亲手里接过药箱,二因为他是有心人。他看到有个同行给一个癫狂病人开了一服药,其中有一味叫“防葵”,病人吃了很快就死了。另一个同行给身体虚弱的病人用了一味补药叫“黄精”,病人也死了,按古书记载,这些药本来都是不错的,李时珍经过研究,发现人们把防葵和狼毒,黄精和钩吻弄混了,而狼毒和钩吻都是极毒的药,于是决定修订药典。那两位用药致人死命的同行都没有想到这点。看来他俩都不像李时珍那样有心。

“工夫常负无心人”,让我们记住这句话吧!这样或许可以减少一些劳民伤财的无效劳动,或许可以使我们的科学家、发明家成倍成倍地增加起来。每个人都应该问自己:是不是有心人?

19、这篇文章列举了三个事例,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来(2分):

20、本文提倡做“有心”人,请你用概括的语言写出这种人有什么特点? (2分)

21、第二段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2、本文的写作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3、请联系现实生活举出一个“工夫不负有心人”的事例。 (2分)

19.①黄帝“有心”发明车船。②牛顿“有心”发明万有引力定律。③李时珍“有心”修订药典。20.留心观察,勤于动脑,发明创造。21.承上启下22.例证“工夫常负无心人”的道理,号召人们做个有心人。23.略。

阅读培根《论友谊》中的几段文字,完成10一12题。(8分)

  ①毕达哥拉斯曾说过一句隐秘的格言——。“不要损伤自己的心”。确实,如果一个人有心事却无法向朋友诉说,那么他必然会成为损伤自己心的人。实际上,友谊的一大奇特作用是: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所以友谊对于人生,真像炼金术士所要寻找的那种“点金石”。它能使黄金加倍,又能使黑铁成全。实际上,这也是一种很自然的规律。在自然界中,物质通过结合可以得到增强,而人与人难道不也是如此吗?

  ②如果以上所说已证明友谊能够调剂人的感情的话,那么友谊的又一种作用则是能增进人的智慧。因为友谊不但能使人走出暴风骤雨的感情世界而进入和风细雨的春天,而且能使人摆脱__混乱的胡思乱想而走入光明与理性的思考。这不仅是因为一个朋友能给你提出忠告,而且任何一种平心静气的讨论都能把搅扰着你心头的一团乱麻整理得井然有序。

  ③当人把一种设想用语言表达的时候,他也就渐渐看到了它们可能招来的后果。有人曾对波斯王说:“思想是卷着的绣毯,而语言则是张开的绣毯。”所以有时与朋友作一小时的促膝交谈可以比一整天的沉思默想更能令人聪明。其实即使没有一个能对你提出忠告的朋友,人也可以通过语言的交流而增长见识。讨论犹如砺石,思想好比锋刃,两相砥砺将使思想更加锐利。

  ④友谊对于人除了以上所说这些益处以外,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益处,多得如同一个石榴上的果仁,难以一一细数。只要你想想一个人一生中有多少事务是不能靠自己去做的,就可以知道友谊有多少种益处了。由此可见,友谊对人生是何等重要。得不到友谊的人将是终身可怜的孤独者。没有友情的社会则只是一片繁华的沙漠。

10.选文第一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2分)

11.这几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主要分论点又有哪些?(3分)

12.请说说“没有友情的社会则只是一片繁华的沙漠”一句中“繁华的沙漠”的含义。(3分)

10、(2分).引用论证(或“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

11(3分)中心论点:友谊对人生十分重要。主要分论点:友谊能够调剂人地感情,友谊能够增进人的智慧。

12. (3分)“繁华”指的是物质世界的丰富,“沙漠”喻指缺失友谊的社会。没有友谊的社会尽管物质是丰富的,但是精神(或“情感”)是匮乏的。

①底线原本是指足球、篮球、羽毛球等运动场地两端的界线。如今,“底线”一词开始在媒体上频频露面,如道德底线、伦理底线、人格底线、职业底线等等。可见,这里所谓“底线”是一个伦理学术语,是指人无论何种原因处于怎样的境遇中,都需要遵守的社会基本道德规范。

②人生在世,必须有自己坚守的底线。

③道德良心是最基础的一道底线。帮别人垫钱买彩票,中大奖后分文不取的赵书兵;抱起血泊中的小悦悦,向周围人呼救的陈贤妹;哥哥遭遇车祸身亡,作为弟弟仍不忘把工资发给工人兄弟们的孙东林……他们是普通人,也只是做了一些“很普通”的事,然而,依靠最基本的道德良心作出的选择却使他们于平凡中彰显了人格的光辉,这光辉来自于他们的那种对于做人底线的坚守。

④民族道义是最崇高的一条底线。【甲】对于宁赴清流、投身汨罗江的屈原而言,以身殉国是他至死捍卫的心灵底线;【乙】对于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而言,保持自身操守是他心灵的底线;【丙】对于宁愿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而言,捍卫民族尊严是他心中至死不变的底线。因为有着这份坚守,他们才做到了“众人皆醉我独醒”,即使生命逝去,也为后人所敬仰。

⑤相反,没有了底线,企业就会弄虚作假,学者就会指鹿为马,裁判就会大吹黑哨,官员就会贪赃枉法,警察就会__,法官就会__……这种“恶的蔓延”,会侵蚀社会的道德良知,甚至颠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⑥中国人从来就有底线,做生意,明码实价,童叟无欺;做学问,言之有据,持之有故;做官,不夺民财,不伤无辜;做人,不卖朋友,不丧天良。正是靠着底线的坚守,中华民族虽历尽苦难,中华文明却得以延续。只要每个公民、每个行业都坚守底线、为善去恶,我们的社会就能构筑起更为坚实的道德基础,焕发出更有底气的道德自信。

21.阅读文章②-⑤段,梳理论证过程并填空。(3分)

正面论证:道德良心是最基础的一道底线

提出中心论点:

反面论证:

22.请选出第④段中使用不恰当的论据并说明原因?(4分)

答:不恰当的论据是 ,(填序号即可)原因

21.参考答案示例:①人生在世,必须有自己坚守的底线②民族道义是最崇高的一条底线③没有底线会给社会带来的不良后果(危害)。评分标准:共3分。每空1分,意思表达准确即可。

22.参考答案示例:乙(1分)本段的分论点是:民族道义是最崇高的一条底线。陶渊明辞官不做归隐田园的原因是要保持自身的节操,不向权贵低头,不能证明本段的分论点。(3分)

评分标准:共4分。意思表达准确即可。

文学为“中国梦”助力

何建明

①曾几时,徐迟的一篇《哥德巴赫猜想》,吹暖了中国知识分子再一次报效祖国的赤子情怀。而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如春风吹拂无数中华儿女的心腑。作为文学工作者,我们更加心潮澎湃。毫无疑问,文学应当为我们实现美丽的“中国梦”讴歌与助力。

②文学对实现“中国梦”的作用,与经济、科技、民主、法治等一样,很直接。文学能够繁荣文化,它的健康发展,必将不断丰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历史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现代文化、人学文化等。文学能够提升国民的素养,正如__同志所说,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文学能够激发国民干工作、干事业的热情。党的十八大__文学要“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是要使我们的文学作品更多地表现中华民族的价值选择,体现中华儿女建设祖国的伟大创造,以文学的力量为13亿人民实现“中国梦”提供正能量。

③因此,文学需要不断创新艺术形式,提高审美评判价值。无论是表现社会和国家的题材,还是反映个体情感和生活的题材,无论是小说,还是诗歌、散文,只要能给读者以共鸣、激励向上,就是发挥了作品的应有能量。文学的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着独特的魅力与社会影响力。只有全方位、综合性地运用文学形式,才能更好地激励人民,为实现“中国梦”发挥应有的功效。

④文学还需要增强主流意识,发挥独特社会功能。主流意识并不是一种脱离群众、冠冕堂皇的意识形态,而是一种与时俱进、与国家和人民同进步的价值观念。实现“中国梦”是中华儿女共同的愿望所在、意志所向,对于文学来说,就需要作家的创造有主流意识,反映人民为了民族复兴而不懈努力、进行伟大创造的精神。文学有其独特社会功能,一部好的书能够影响一代人,而一部坏的或不健康的作品,也能抵消许多正能量。因此,凡是有责任感、使命感的中国作家,都应该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惜我们的真情与真力。

⑤文学也需要发扬新学风、新精神,提升作家自身素养。时下,相当多的作品浅薄、粗俗、水分多,这与作家自身的能力、知识和素质不够有直接关系。文学创作不是一般性的简单劳动,而是一种与时代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的精神行为,作家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创造水平和对社会的感悟能力。作为精神产品的创造者,作家们需要对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做大的清理和更新,不断从人民群众的丰富生活和时代发展的土壤中挖掘和吸取营养,认认真真写作,而非随心所欲地码字。文学要出精品,出人民满意的作品,就需要作家动真情出真力,方能“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选自2013年3月7日《人民日报》,有改动。)

2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分)

21.阅读选文第②段,简要分析文学能助力“中国梦”的原因。(3分)

答:

22.阅读选文,指出文学助力“中国梦”的途径。(3分)

答:

20.(2分)文学应当为我们实现美丽的“中国梦”讴歌与助力。

21.(3分)文学能够繁荣文化,提升国民的素养,激发国民干工作、干事业的热情。

(共3分。每要点1分)

22.(3分)文学需要不断创新艺术形式,提高审美评判价值;需要增强主流意识,发挥独特社会功能;需要发扬新学风、新精神,提升作家自身素养。

(共3分。每要点1分)

跌倒了也要笑

① 日本著名哲学家中江兆民,早年留学法国,学养厚重,著述译著多部,人称“东方卢梭”。1901年,他54岁时被检出患了咽头癌,医生判断最多只能活“一年半”。他在“只要有一口气,就一定有事可做,也可过得愉快”的信念支持下,开始最后两部著作的写作。他最终没有活过“一年半”,但气管被割开,“枯瘦得像仙鹤一样”的他,却以超常的毅力,完成了日本学术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一年有半》《读一年有半》。他在重病期间写的名诗《跌倒时也要笑》,也在日本不胫而走,流传至今。

② 跌倒也要笑,是苦中作乐的顽强精神,是不屈不挠的人生态度,具有这样的可贵品质,早晚会走出低谷,再创辉煌,即便壮志未酬,也会虽败犹荣,虽死犹生。从古到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③当年,曹操兵败赤壁,80万大军被扫荡一空,身边只有数骑。逃亡路上,将士都心情沮丧,无精打采。曹操却谈笑风生,似乎是在凯旋。他的乐观情绪感染了周围的人,行进速度明显加快,不久便脱离险境,回到魏地。后来重整旗鼓,卷土重来,也没要太长时间。

④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谪,这一跤让他跌得鼻青脸肿,惨不忍睹,先贬黄州,又贬颖州、惠阳,最远贬到海南儋州,这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面对人生低谷,超强的乐观精神救了他,东坡放言:“百年须笑三万六千场,一日一笑,此生快哉!”于是,黄州城外赤壁山前开怀一笑,《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便横空出世,奠定了他文化伟人的历史地位。

⑤曾有人说,三个苹果改变了世界:一个苹果__了夏娃,一个苹果砸中了牛顿,还有一个苹果在乔布斯手中,这个苹果被咬去一口,是他多年遭受苦难的隐喻。创业、跌倒、再创业、再跌倒,经过十几年的打拼,他终于有了自己的公司和产品。可是,他的手下居然发动“__”,把他从自己的公司扫地出门。跌了这样的大跟头,他不过淡然一笑,又开始重新 创业。不久,机会来了,他原来的公司终于看到了他的价值,又请他回去主持大局。从此,他便如鱼得水,大显身手,事业一路高歌,奇迹接连出现,他的产品影响了整个世界。

⑥《菜根谭》说得好:“得意时论地谈天,俱是水底捞月;拂意时,吞冰啮雪,才为火内栽莲。”就是说,作为一个修行人,处处顺境,就得不到真实修行;必须要在逆境中,才能够有所成就。作为一个创业人,不经失败,不跌跟头,没有“跌倒也要笑”的精神,也不会真正成熟。只有在跌倒的时候仍然能够直面南天,能够仰天长笑,你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强者,才能成为一个成功者。

14.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5.选文第一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2分)

⒕(2分)跌倒了也要笑。用自己的话回答意思对也可得分。

⒖(2分)引出论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充当事实论据证明中心论点(2分)。



成长是一件怎样的事
乔 叶

和许多人一样,小时候,我一直以为成长是因为年幼。我学习,我锻炼,我劳动,都是因为我还小,还得成长。而一旦长大,就不需要再付出任何努力。仿佛成长是一种储蓄,只要存够了一定的数额,就可以坐享其咸,再无旁忧。
后来才明白,不是这样。
成长是一件最漫长的事情,漫长至终生。年龄阶段不同,成长的主题不同:一岁成长的是身体,十岁成长的走知识,二十岁成长的是情感,五十岁成长的是智慧……无论哪一方面的侧重,对于一个-有悟性的人来说,成长都是一种必然的状态。所谓“活到老,学到者”,学,就是成长的另一种说法.
成长是一件最丰饶的事情。因为成长,今天的麦苗是鲜绿的,明天就会变成金黄。因为成长,今天的玫瑰是含苞的,明天就会娇艳绽放。但不是所有的成长都有着明朗绚丽的色调,有些成长,注定是那种深沉厚重的乐章。你知道种庄稼有一道程序叫“蹲苗”吗?就是天旱的时候也不去浇水,没有水庄稼就不能往上长了,但是盏互丘连,它们就会拼命地往下扎根,吸取土层深处的水。这样,它们的根就能扎得牢牢寥实的,再一浇水,就会长得又壮又稳。“蹲”,是一种必要的积蓄过程。不扎实地“蹲”,就不可能延展出发达的根系去获得最丰厚的滋养,就不可能在低潮之后充满爆发力地重新站起来。“蹲”,以一种外表的低姿态,隐含着一种內在精神的拔节。“蹲”,是另一种意义的成长。
成长是一件最深情的事情。每当我做了一件糟糕的事情,我就对自己说:不要紧,吸取,教训,如果明天遇到了相同的情况,你一定会做得好一些,因为,你还会成长。每当我看到镜子里又憔悴了一分的容颜,我就对自己说:别忧伤,谁的身体都会老去,幸亏你的内心还在成长,这比什么都重要。我清楚地知道,永远有比自己年轻的人。但我并不觉得任何比我年龄小的人都是年轻的,同时也不敢认为比我年龄大的人都比我衰老。因为有无数的人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年轻,没有让自己得到有效的成长,而粤正知道成长意义的人,往往都是那些在生理上不再年轻的人。我私下里认为,这是命运对于知晓学习的人的一种额外的奖赏。
一直感觉到自己的成长,一直知道自己在成长,这让我感觉幸福非常。
14.针对“成长”,本文提出了什么观点?请用一句话概括。(2分)

15.第四段中,“蹲苗”的比喻是为了阐释什么道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分)



14.成长是一件最漫长、最丰饶、最深情的事情。(2分,意思对即可。) 15.必要的积蓄过程是另一种意义的成长;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明白,更容易被读者接受。(道理2分,作用1分,意思对即可)

被上帝咬过的苹果(11分)

(1) 有一个盲人,小时侯为自己的缺陷烦恼沮丧,认定这是老天在惩罚他,自己这一辈子算完了。后来一位老师开导他说:“世上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都是有缺陷的人。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是因为上帝特别喜欢他的芬芳。”他很受鼓舞,从此把失明看作是上帝的特殊钟爱,开始振作起来,向命运挑战。若干年后,他成了一个著名的盲人推拿师,为许多人解除了病痛,他的事迹被写进了当地的小学课本。

(2) 把人生缺陷看成“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这个思路太奇特了,尽管这有点自我安慰的阿Q.精神,可是,人生不如意事十之七八,这个世界上谁不需要找点理由自我安慰呢?而且,这个理由又是这样的善解人意,幽默可爱。

(3) 世界文化史上有著名的三大怪杰,文学家弥尔顿是瞎子,大音乐家贝多芬是聋子,天才的小提琴演奏家帕格尼尼是哑巴,如果用“上帝咬苹果”的理论来推理,他们也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就说帕格尼尼吧,4岁时出麻疹,险些丧命;7岁时患肺炎,又几近夭折;46岁时牙齿全部掉光;47岁时视力急剧下降,几乎失明;50岁时又成了哑巴。上帝这一口咬得太重了,可是也造就了一个天才的小提琴家。帕格尼尼3岁学琴,即显天分;8岁时已小有名气;12岁时举办首次音乐会,即大获成功。之后,他的琴声几乎遍及世界,拥有无数的崇拜者,他在与病痛的搏斗中,用独特的指法弓法和充满魔力的旋律征服了整个世界。著名音乐评论家勃拉兹称他是“操琴弓的魔术师”,歌德评价他“在琴弦上展现了火一样的灵魂”。有人说,上帝像精明的生意人,_____________,这话真不假。

(5) 上帝吝啬得很,决不肯把所有的好处都给一个人,给了你美貌,______________,给了你金钱,___________________;给了你天才,________________,……当你遇到这些不如意时,不必怨天尤人,更不能自暴自弃,顶好的办法,就是像那个老师那样去自励__:我们都是被上帝咬过的苹果,只不过上帝特别喜欢我,所以咬的这一口更大罢了。

7、 将下面三句话还原到第(5)段的空缺处,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2分)

A.、一定要搭配点苦难B.、不肯给你智慧C.、不肯给你健康

8、 根据文意,在(3)(4)段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句。(2分)

(3)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本文的观点对哪些人最适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文中列举了三个“被上帝咬过一口”,最终成就一番伟业的典型事例,现请你根据自己的掌握,再举一个这样的事例(简洁叙述)。(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读了本文,你最大的感想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BCA

8、由于上帝特别喜爱,狠狠地咬了一大口的人

给你一份天才,就赐你几份天才的苦难

9、鼓励人们遇到不如意时,不必怨天尤人,不必自暴自弃,而要自励__,努力进取。 先天不足或遇到挫折、困难的人。

10、略

11、人生难免不如意,但是不能自暴自弃,要学会自励__。

吴冠中的“艺术之路”

陈鲁民

①刚刚仙逝的著名画家吴冠中在央视《大家》上谈艺术时说,“艺术只有两条路:小路,娱己娱人;大路,震撼人心。100个齐白石抵不了一个鲁迅。”

②吴冠中先生的见解很新颖,很有见地,对我们颇有启发。按他的分类,大部分的艺术家都是在走“小路”,用其艺术作品来娱乐大众,给人以美的享受,譬如像齐白石那样的画家,花鸟虫鱼栩栩如生,诗、画、篆合为一体,巧夺天工,美不胜收。还有一些艺术家在走“大路”,他们的艺术作品也很美,但更重要的是能震撼心魄,感动心灵,譬如像鲁迅那样的作家,读他的作品能引起我们思想的共鸣,能在我们心中掀起波澜,能激起我们__旧恶势力的勇气。平心而论,这两类艺术家都不可或缺,其艺术成就都是值得景仰的,我们既喜欢齐白石的花鸟虫鱼,更欣赏鲁迅的匕首投枪。

③相比较而言,走艺术小路要容易一些,一个投身艺术者,只要潜心钻研技艺,坚持不懈,假以时日,总是会成功的;而走艺术大路,除了需要同样的钻研、苦练、博采众长、殚精竭虑外,还需要思想的激烈斗争,观念的猛烈冲击,理性的高度升华,有一个痛苦的煎熬过程。走“大路”的鲁迅先生谈到自己的写作时就说过:“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以为快活。”

④用吴冠中先生的标准来衡量,如果说画家陈逸飞的《侍女图》,齐白石的《垂钓图》是娱己娱人的“小路”作品;画家蒋兆和的《流民图》,列宾的《伏尔加纤夫》就是震撼人心的“大路”作品。如果邓丽君的《甜蜜蜜》、《小城故事》是“小路”作品,那么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就是震撼人心的“大路”作品。

⑤推而广之,小说《激流三部曲》、《青春之歌》、《红岩》,交响乐《黄河大合唱》、《红旗颂》,油画《愚公移山》、《开国大典》、《父亲》,都是曾经“震撼人心”、广有影响的“大路”作品,对于鼓舞士气,凝聚民心,催人奋进,都产生过积极作用和巨大影响,是当代中国艺术的经典作品,彪炳史册,源远流长,不怕其多,唯嫌其少。

⑥虽说大路朝天,各走半边,艺术家们走娱己娱人的“小路”,还是走震撼人心的“大路”,都是其自由,都很需要,都有价值。但纵观中国艺坛,不论是时下的小说、绘画、音乐还是其他艺术界,风花雪月的东西都太多,“震撼人心”的作品则偏少。就说小说吧,虽然每年光是长篇小说就有一千多部出版,但真正能“震撼人心”的作品却寥寥无几。一味地吟花咏月,固然能娱己娱人,但缺乏震撼人心的作品,没有思想的力量,艺术就有“缺钙”之虞,阴柔有余,阳刚不足,就无法完成“用优秀作品鼓励人”的历史使命,也不足以支撑我们的现代化大厦。

⑦因而,我们欢迎“小路”作品,更呼唤“大路”作品;我们欣赏齐白石,更崇敬鲁迅!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节)

19.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出来。(2分)

20.请具体解释第⑥段中三个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3分)

(1)缺钙:

(2)阴柔:

(3)阳刚:

21.“小路”作品与“大路”作品各自的特点是什么?(4分)

22.你读过“大路”作品吗?请说说自己阅读一部“大路”作品后的感受。(3分)

23.吴冠中说“100个齐白石抵不了一个鲁迅”,这话是否有些偏激?说说你的看法。(3分)

19. 我们欢迎“小路”作品,更呼唤“大路”作品。

20.“缺钙”指的是缺少主旋律,缺少思想的力量。“阴柔”是指写风花雪月;“阳刚”是指“震撼人心”。

21.“小路”作品的特点:用其艺术作品来娱乐大众,给人以美的享受;“大路”作品的特点:能震撼心魄,感动心灵,引起我们思想的共鸣,能在我们心中掀起波澜,能激起我们__旧恶势力的勇气。

22.示例:我读过的一部“大路”作品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让我们懂得了人生的意义,让我们学会了用正确的心态面对人生的磨难,用钢铁般的意志与顽强的奋斗精神迎接生活的各种挑战。

23.示例:(1)偏激。他们各有各的特点,彼此之间不能替代,也不能缺少,他们都给人类带来了美的享受。

           (2)不偏激。因为鲁迅的作品更具有思想性,更具有教育意义。

孤独的思考

前几天,朋友打了电话,说:“我很孤独。”

我知道,多年来他并不满足于挣更多的钱,也不满足于喧闹的酒肉之交,甚至不满足于一个作家惯性的思考、创作和出书,他的心一直在寻找,寻找。而在这寻找中,他经历了生命越来越感知到的难挨的孤独。孤独一定是寂寞的,痛苦的。但一个人如果想具有生命完整的意义,那寂寞与孤独是不可少的。孤独是一种真正的生命力量。

孤独是发现内在真我的不可缺少的生命旅程。在孤独中,生命反而会变得放松和有吸收的能力,他的每一个器官、每一个毛孔都学会了聆听,都变得在真理面前从善如流。

  孤独也会给人很多的洞察,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孤独不但不会把一个人与其他人和事的关联性切断,反而会奇妙地让这种关联变得更紧密、更深刻、更纯粹、更亲和。孤独是通向生命奥秘的另一扇门。

对每一个人来说,一生中经历若干的孤独是必要,没有经历若干的孤独,生命就不会迈向成熟。因为没有经历过孤独的人,无法拥有自己的“深我”,而只有拥有这个“深我”的人,才会充满源源不绝的生命活力。

孤独带给人的最大的喜乐,并不仅仅是可以亲近大自然的美和宁静,也不仅仅是可以听见鸟儿的歌唱和流水的絮语,而在于它可以让心灵调整到最适宜的频率,让生命拥有完整的真实。

在静默与孤独中,你不再只按自己的步调过日子,那必然是有限和狭隘的。你会喜悦而温暖地遵循着人性的节奏,去呼吸、吃饭、睡觉、思考和说话。你会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明确无比的声音,呼唤你去服从他,聆听他,敬拜他。在今天,在明天,在此时此地。

但需要警惕的是,如果你只是为了自己而选择孤独的生活,那孤独一定会让你沉沦。孤独的生活只有在以“爱”为轴心时,才是可以理喻和感知的。爱生命,爱自然,爱国家,爱社会,爱智慧,爱文化,爱家人,爱朋友,爱自己,甚至爱一切的不完满……在对爱的沉浸中,我们领受孤独的意义。没有这个,孤独将是令人厌恶和荒谬的。

在人类历史上,有众多智慧的孤独者,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 他们孤独的目的,在于不断积累生命的智慧,在于让生命的智慧传递下去。

孤独不是生命之外的寻觅, 而是生命现在的深化。 这就是孤独存在的真正意义。

(选自2009第三期《海燕》,有改动)

15.选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16.文章开头写朋友倾诉孤独有什么作用? (4分)

17.文中说“在人类历史上,有众多智慧的孤独者”在孤独中积累和传递“生命的智慧”。请你列举出古今中外两个这样的孤独者并简要叙述其事迹。 (4分)

15.孤独是一种真正的生命力量。

16.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17.略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