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别人的赞许当成一种需要 【美】戴埃
①你可能花费了大量时光竭力赢得他人的赞许,或因得不到赞许而忧心忡忡。如果寻求赞许已成为你生活的一种需要,那么你现在就该做些事了。你应该认识到:寻求赞许与其说是生活之必需,不如说是个人之欲望。当然,我们都愿意博得掌声、听到赞扬。而且也的确没有必要在生活中放弃这种享受。赞许本身无损于你的精神健康。事实上,受到赞许是十分令人惬意的。寻求赞许的心理只有在成为一种需要,而不仅仅是愿望时,才成为一个误区。
②如果你希望得到赞许,那仅仅是乐于得到他人的认可。但如果你需要赞许,那么你在未能如愿以偿时便会十分沮丧。这正是自我挫败因素之所在。同样,当寻求赞许成为一种需要时,你就会将自己的一部分价值奉献给“外人”,因为你必须得到他人的赞许。假如这些人提出反对意见,你就会产生惰性。在这种情况下,你是在将自我价值置于别人的控制之下,由他们随意抬高或贬低。
③需要得到他人的赞许就够糟糕的了,然而如果在每件事上都需要得到每一个人的赞许,这就更糟糕了。如果是这样,你会慢慢建立起一种平庸的自我形象,随之产生的便是自我否定心理。
④人的生活中必然会遇到大量反对意见,这是现实,是你为“生活”付出的代价,是一种完全无法避免的现象。我曾接待过一位名叫奥齐的中年人,他就是一个典型的具有需要赞许心理的人。奥齐起初对于现代社会的各种重大问题都有着自己的一套见解,如计划生育、中东战争、水门事件、美国政治等等。每当自己的观点受到嘲讽时,他便感到十分沮丧。为了使自己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行动都能为每一个人所赞同,他花费了不少心思。他向我谈起他同岳父的一次谈话。当时,他表示坚决赞成无痛致死法,而当他察觉岳父不满地皱起眉头时,便几乎本能地立即修正了自己的观点,直到岳父表示同意时,才稍稍松了一口气。他在上司面前也谈到自己赞成无痛致死法,然而却遭到强烈的训斥。奥齐实在承受不了这种责备,便马上改变以自己的立场。上述两个例子都是奥齐在讲述他通常如何与人打交道时举出的,他在社会交往中为了博得他人的欢心,甚至不惜时时改变自己的立场。就个人思维而言,奥齐这个人是不存在的,所存在的仅仅是他人做出的一些偶然性反应;这些反应不仅决定着奥齐的感情,还决定着他的思维和言语。总之,别人希望奥齐怎么样,他就会怎么样。”
⑤寻求赞许一旦成为一种需要,做到实事求是就几乎不可能了。如果你感到非要受到夸奖不行,并常常做出这种表示,那就没人会与你坦诚相见。同样,你不能明确地阐述自己在生活中的思想与感觉。你会为迎合他人的观点与喜好而放弃你的自我价值。
⑥的确,应付受人斥责的局面很不容易,而采取为人所赞许的行为则容易得多。但如果为回避困难而选择后者,那就意味着你认为别人对你的看法比你的自我评价更为重要。这是一个在我们社会中难于避免的危险陷阱。
16.给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4分)
惬意:( )
沮丧:( )
17.(1)写出①段的中心句 (2分)
(2)第③段、⑤段主要写了 (2分)
(3)④段用 的论证方法论证了③段中的哪句话?用文中原句回答。
答: (3分)
18.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完全不在乎别人的赞许,会对我们的成长产生哪些不利影响?通读全文后,你认为对待别人赞许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怎样的?(4分)
答:
16.qiè 意愿得到满足而感到愉快。 jǔ 灰心丧气。
(注音各1分,解词各1分,共4分)
17.(1)中心句:寻求赞许的心理只有成为一种需要,而不仅仅是愿望时,才成为一个误区。(2分)
(2)把赞许当成需要会产生的种种不利影响(概括出来即可,不必具体写出,2分)
(3)举例论证或摆事实 “如果这样,你会慢慢建立起一种平庸的自我形象。随之产生的便是自我否定的心理。”(论证方法1分,写对原句2分,共3分)
18.不利因素:会缺少即时正确的引导和鼓励;对自己的言行缺乏是非判断能力,会便得自以为是等,这些均不利于我们的健康成长。(2分,不必答完整,意思相近即可。)
正确态度应是:希望得到有利于成长的赞许,但不能为了得到别人的赞许而失去自我和是非原则,不能完全把别人的赞许当成自己的一种需要。(2分,大意相同即可;鼓励学生发表合理的独特见解。)
谦虚与虚伪
季羡林
①在伦理道德的范畴中,谦虚一向被认为是美德,应该扬;而虚伪则一向被认为是恶习,应该抑。
②然而,究其实际,二者间有时并非泾渭分明,其区别间不容发。谦虚稍一过头,就会成为虚伪。我想,每个人都会有这种体会的。
③在世界文明古国中,中国是提倡谦虚最早的国家。在中国最古的经典之一的《尚书·大禹谟》中就已经有了“满招损,谦受益,时(是)乃天道”这样的教导,把自满与谦虚提高到“天道”的水平,可谓高矣。从那以后,历代的圣贤无不张皇谦虚,贬抑自满。一直到今天,我们常用的词汇中仍然有一大批与“谦”字有联系的词儿,比如“谦卑”、“谦恭”、“谦和”、“谦谦君子”、“谦让”、“谦顺”、“谦虚”、“谦逊”等等,可见“谦”字之深入人心,久而愈彰。
④可是在这里我们就遇到了一个拦路虎:什么叫“真诚的谦虚”?什么又叫“虚伪的谦虚”?两者之间并非泾渭分明,简直可以说是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掌握一个正确的分寸难于上青天。
⑤最突出的是因地而异,“地”指的首先是东方和西方。在东方,比如说中国和日本,提到自己的文章或著作,必须说是“拙作”或“拙文”。在西方各国语言中是找不到相当的词儿的。尤有甚者,甚至可能产生误会。中国人请客,发请柬必须说“洁治菲酌”,不了解东方习惯的西方人就会满腹疑团:为什么单单用“不丰盛的宴席”来请客呢?日本人送人礼品,往往写上“粗品”二字,西方人又会问:为什么不用“精品”来送人呢?在西方,对老师,对朋友,必须说真话,会多少,就说多少。如果你说,这个只会一点点儿,那个只会一星星儿,他们就会信以为真,在东方则不会。这有时会很危险的。至于吹牛之流,则为东西方同样所不齿,不在话下。
⑥可是怎样掌握这个分寸呢?我认为,在这里,真诚是第一标准。虚怀若谷,如果是真诚的话,它会促你永远学习,永远进步。有的人永远“自我感觉良好”,这种人往往不能进步。康有为是一个著名的例子。他自称,年届而立,天下学问无不掌握。结果说康有为是一个革新家则可,说他是一个学问家则不可。较之乾嘉诸大师,甚至清末民初诸大师,包括他的弟子梁启超在内,他在学术上是没有建树的。
⑦总之,谦虚是美德,但必须掌握分寸,注意东西。在东方谦虚涵盖的范围广,不能施之于西方,此不可不注意者。然而,不管东方或西方,必须出之以真诚。有意的过分的谦虚就等于虚伪。 (选自《半月选读》)
21.“我认为,我们应当提倡真诚的谦虚,而避免虚伪的谦虚,后者与虚伪间不容发矣。”这是从文中抽取出的一句话。将其还原,正确的位置是( )(2分)
A.①②段之间B.②③段之间C.③④段之间D.⑥⑦段之间
22.对第⑤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掌握谦虚的分寸很难。
B.东方人出于礼貌的自谦不能为西方人所理解。
C.在西方没有中国所谓“拙作”或“拙文”的概念。
D.西方人强调必须说真话,而东方人却不是这样。
23.第⑥段论证的是什么内容?举康有为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24.请你从身边的生活中举一个具体的实例解释“谦让”这个词。
21.C(2分)
22.D(2分)
23.真诚是谦虚的第一标准。(1分)
举康有为的例子论证“自我感觉良好的人”往往不能进步,这从反面证明了真诚是谦虚的标准,真诚谦虚使人进步。(2分)
24.要点:谦虚地推让或退让。(3分)
示例:放学了,初三的我和高三的他相挤在校门口,他礼貌地避止,请我先走。
谦和是一种力量
①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你总是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当冲突横亘在你的面前时,你会选择哪一种态度来面对呢?是不顾一切地发泄心中的愤恨,还是谦和、冷静地思考?我们的答案是后者。
②谦者,谦虚,谦让也。它根源于人的辞让之心,体现在人际关系中就是互相尊重。孔子言:“礼之用,和为贵。”(一)“和”历来被认为是君子的重要品质。“谦”“和”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③谦和具有化解矛盾的力量。愤愤不平的廉颇,纵使百般刁难,甚至扬言“我见相如必辱之”,蔺相如却能以大局为重,隐忍退让,“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最终使廉颇负荆请罪,留下“将相和”的千古佳话。试想如果蔺相如不能隐忍退让,与廉颇势不两立,势必会削弱赵国的力量,极有可能导致赵国覆亡。所以说,愤怒看似凶猛,但却在谦和忍让中化为和谐。
④谦和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昔日,刘备放下皇叔州牧的身份,顶风冒雪,不顾路途难行,心怀赤诚,三次来到乡野荒村,访贤求才。第三次时,离草庐半里,他便下马步行,听闻孔明午睡未起,便静候在草堂阶下,终于用谦虚的态度、真诚的心意打动了卧龙先生。(二)这才使三顾茅庐成为千秋美谈,三分天下成为历史功业。
⑤谦和还具有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的力量。谦和的态度使你更容易让人接近,谦和的微笑总是能给你带来好运气。也许一点点的善意、理解、宽容和付出,就会给自己和别人的生活增添一点美好和快乐。
⑥然而,谦和并不是毫无原则的退让,也不是有失尊严的顺从,我们必须做到谦和有度。
⑦谦和,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卷;谦和,似一篇清丽的婉约文章。(三)谦和,既美丽了自己,又悦目了他人。
(选文有较大改动)
20.(3分)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1.(3分)阅读全文,请说一说谦和具有哪些力量。
22.(3分)依次写出文中画线处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23.(3分)阅读“链接材料”和文章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战国时期,秦、赵两国会盟于渑池。秦王令赵王鼓瑟(古代弦乐器),赵王心怯,只得遵从,秦王命史官将此事记录下来。蔺相如见本国君王受辱,逼请秦王为赵王演奏秦声,并上前献缶(古代打击乐器)。秦王不肯,欲加害相如。相如怒目相对,欲与秦王同归于尽。秦王无奈,只得为赵王击缶,相如命赵国史官依样记录。
同样是发生冲突和争执,蔺相如为什么对廉颇谦和忍让,而与秦王针锋相对呢?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和链接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20.(3分)谦和是一种力量。
21.(3分)谦和具有化解矛盾的力量;谦和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谦和还具有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的力量。
22.(3分)(一)道理论证;(二)举例论证;(三)比喻论证
23.(3分)答案示例:蔺相如之所以对廉颇谦和忍让,是因为他与廉颇都是赵国重臣,如果他与廉颇针锋相对,势必会削弱赵国力量。而秦王命赵王鼓瑟,不仅是对赵王个人的戏弄,更是对赵国的侮辱,蔺相如为维护国家尊严,只能与他针锋相对。
说幸福
张景升
要说幸福是什么,先说幸是什么,福是什么。幸主要有五种字义,1.意外地得到成功或免去灾害;2.福气;3.高兴;4.希望;5.宠爱。说起幸是什么,我们还可以想到外国的幸运草,传说夏娃把四叶草带出伊甸园,每片叶子分别包含了人生梦寐以求的爱情、健康、名誉、财富,而四叶草的花语是幸福。福是什么,根据方海权集的民间五福是,第一福长寿,第二福富贵,第三福无病,第四福子孙满堂,第五福善终。
那幸福是什么呢?作家毕淑敏下了一个定义:幸福是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她还说,幸福不是金钱,幸福不是多子多孙,幸福不是科技,幸福不是健康多寿。毕淑敏的观点在《庄子》一书中还真有根据,《庄子·天地》篇中一代明君尧说过,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再看毕淑敏幸福定义中的几个关键词语,时间、生活、满足、希望、心情,怎样才能得到幸福,我们就从幸福的定义中几个关键词中寻找。
一要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善于发现生活中有许多积极的、好的方面,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我们就会在自己生活中发现幸福,点点滴滴都透露着幸福。不要“只看到自己的不幸,忽略了自己的幸福”“放大了别人的幸福,缩小了自己的快乐”。二要充满希望和信念。一些人除了赚钱,不知道人生中的目标与追求到底是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这种缺乏信念与希望的状态,难以产生长久、快乐的幸福感。三要知足、别比较。高尔基说,其实,做个幸福的人是很简单的!什么是幸福呢?就是知足……别的没有什么……俗话说“知足者常乐”,但能知足的人越来越少了,有了房子想换更大的,有了工作想换更好的,有了钱想赚得更多……现代人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竞争中,比位子、比房子、比票子……最好比五子登科,比来比去,人们的心里只剩下欲望,没有了幸福。一旦人追求的不是如何幸福,而是怎么比别人幸福时,幸福也就离你而去。四要充满爱,讲奉献。雨果说,生活中最大的幸福,是坚信有人爱我们。美国哈佛大学一项研究曾显示,在生活中多去帮助他人,能让自己感到更快乐。但现代社会中,乐于无私奉献的人越来越少,斤斤计较的人越来越多。如果你总算计着“我能从中得到什么”“做这件事值不值得”,就会生活得很痛苦。五要学会珍惜身边的幸福。总有人抱怨自己的生活不够完美,不够幸福。其实,不管一个人多苦多难,在他的身边总会有幸福和快乐,但要靠每个人自己去发现、去珍惜,才能感受到幸福。我们身边有很多东西都值得去珍惜———亲情、友情、爱情。人们往往注重友谊地久天长,爱情地老天荒,却容易忽视掉就摆在自己身边的亲情。亲情、友情、爱情都是最美好,最值得珍惜的。六要用劳动创造幸福。高尔基说,一切用自己的劳动挣来的东西,都是甜蜜的!付出的努力越大,就感到越甜美。罗斯福说,幸福不在于拥有金钱,而在于获得成就时的喜悦以及产生创造力的激情。所以说,用我们勤劳的双手去劳动创造才能得到幸福
幸福是什么?有的说幸福是“童吃鸡”,有的说幸福是“猫吃鱼”,我想每个人给与的答案都不同,幸福是一个人内心深处自然流淌的一种感受,自己觉得幸福了就真是幸福了。还有一位哲人说,幸福不是道路的终点站,她随时都在道路的两边,就看我们怎样去追寻,去发现。既然幸福是一种心情,一种感受,我们善于发现并追寻到了,
那幸福的感觉是对美好实实在在的拥有。
(选自2013年5月10日《济宁日报》)
10.读完全文,请你用自己的话也给“幸福”下一个定义。(2分)
11.从全文来看,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得到幸福呢?(6分)
12.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4分)
13.请你结合本文和现实生活,谈谈你对幸福的理解。(2分)
10.答案:幸福是一个人内心达到满足时的感受。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1.答案:一要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二要充满希望和信念;三要知足、别比较;四要充满爱,讲奉献;五要学会珍惜身边的幸福;六要用劳动创造幸福。
评分:共6分。每个要点答对得1分。
12.答案:①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如本文引用《庄子》一书的观点;名言以及雨果、高尔基、罗斯福的名言来证明自己的论点。②举例论证(事实论证);如列举美国哈佛大学一项研究成果的例子。
评分:共4分。论证方法和例子吻合每个得2分。
13.答案:要面对现实,像作者说的那样要热爱生活,热爱生命;追求幸福,珍惜幸福;要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创造幸福;自己感到幸福了才是真正的幸福。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阅读《谈礼貌》,完成18-20题。(12分)
谈礼貌
季羡林
①眼下,即使不是百分之百的人,也是绝大多数的人,都抱怨现在社会上不讲礼貌。这是完全有事实做根据的。前许多年,当时我腿脚尚称灵便,出门乘公共汽车的时候多,几乎每一次我都看到在车上吵架的人,甚至动武的人。起因都是微不足道的:你碰了我一下,我踩了你的脚,如此等等。试想,在拥拥挤挤的公共汽车上,谁能不碰谁呢?这样的事情也值得大动干戈吗?
如果这样的人多了,必然产生与社会不协调的后果。千万不要认为这是个人小事而掉以轻心。
⑤现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不讲礼貌的恶习所产生的恶劣影响已经不局限于国内,而是会流布全世界。前几年,我看到过一个什么电视片,是由一个意大利著名摄影家拍摄的,主题是介绍北京情况的。北京的名胜古迹当然都包罗无遗,但是,我的眼前忽然一亮:一个光着膀子的胖大汉子骑自行车双手撒把做打太极拳状,飞驰在__前宽广的大马路上。给人的形象是野蛮无礼。这样的形象并不多见。然而却没有逃过一个老外的眼光。我相信,这个电视片是会在全世界都放映的。它在外国人心目中会产生什么影响,不是一清二楚了吗?
⑥最后,我想当一个文抄公,抄一段香港《公正报》上的话:
⑦富者有礼高质,贫者有礼免辱,父子有礼慈孝,兄弟有礼和睦,夫妻有礼情长,朋友有礼义笃,社会有礼祥和。
【注】着先鞭:比喻先人一步。
1. 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②段中作者为什么对有关部门的“用心良苦”感到“不是滋味”。(4分)
19.作者对“有人把不讲礼貌的行为归咎于新人类”持什么态度?为什么?(4分)
20.第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分)
[5fccfe7e50e71d81.jpg]
阅读《谈礼貌》,完成18-20题。(12分)
谈礼貌
季羡林
①眼下,即使不是百分之百的人,也是绝大多数的人,都抱怨现在社会上不讲礼貌。这是完全有事实做根据的。前许多年,当时我腿脚尚称灵便,出门乘公共汽车的时候多,几乎每一次我都看到在车上吵架的人,甚至动武的人。起因都是微不足道的:你碰了我一下,我踩了你的脚,如此等等。试想,在拥拥挤挤的公共汽车上,谁能不碰谁呢?这样的事情也值得大动干戈吗?
如果这样的人多了,必然产生与社会不协调的后果。千万不要认为这是个人小事而掉以轻心。
⑤现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不讲礼貌的恶习所产生的恶劣影响已经不局限于国内,而是会流布全世界。前几年,我看到过一个什么电视片,是由一个意大利著名摄影家拍摄的,主题是介绍北京情况的。北京的名胜古迹当然都包罗无遗,但是,我的眼前忽然一亮:一个光着膀子的胖大汉子骑自行车双手撒把做打太极拳状,飞驰在__前宽广的大马路上。给人的形象是野蛮无礼。这样的形象并不多见。然而却没有逃过一个老外的眼光。我相信,这个电视片是会在全世界都放映的。它在外国人心目中会产生什么影响,不是一清二楚了吗?
⑥最后,我想当一个文抄公,抄一段香港《公正报》上的话:
⑦富者有礼高质,贫者有礼免辱,父子有礼慈孝,兄弟有礼和睦,夫妻有礼情长,朋友有礼义笃,社会有礼祥和。
【注】着先鞭:比喻先人一步。
1. 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②段中作者为什么对有关部门的“用心良苦”感到“不是滋味”。(4分)
19.作者对“有人把不讲礼貌的行为归咎于新人类”持什么态度?为什么?(4分)
20.第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分)
[c2cfda4b843020af.jpg]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回答17-21题。(14分)
人是一本书
①人是一本书。
②看人如看书。
③人的外表,不就是封面吗?
④人的修养,不就是内容吗?
⑤有的人,封面与内容同样高雅;有的人, 封面与内容同等粗俗。有的人,封面很不起眼内容却精彩无比;有的人,外表包装得如金似玉,内心却不堪入目。
⑥好人自然是一本好书,你打开扉页就有一缕鲜花的芬芳迎面而来。
⑦坏人自然是一本不好的书,你才揭开封面就能嗅到一股难闻的气味。
⑧洒脱飘逸的人像一本散文集,多愁善感的人是一本抒情诗,乐观风趣的人如同一本幽默辞典,思维缜密的人仿佛一部科学论著。那些祸国殃民最终遗臭万年的民族败类,不就是一套活生生的反面教材吗?而那些为国为民洒尽一腔热血的志士,又多像一卷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啊!
⑨做人如写书。
⑩请不要怪母亲没有给你制出漂亮的封面,也不要怪父亲没有给你绘出美丽的插图。你自己这本书,主要还得靠你自己来写——用你的勇气和力量,用你的聪明和才智,用你的心血和汗珠……
然而,总有一些人把不该删除的真诚删除了,结果自己这本书中没有了纯洁的位置。他们都忘记了:在生命的版面上,应该写下高尚,应该填上纯真,应该刻画奉献,应该描绘进取。
也许,你写了一生也成不了杰作;也许,你写了一世也成不了名著。但决不能因此而粗制滥造,随便应付,哪怕写出的书无人阅读,也要篇篇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如果有了漂亮的开头,就应该追求完美的结局;如果有了精彩的材料,就应该将它打磨成实在的文章。
如果人们常常把你亲切地朗读,那就是你无上的光荣;如果人们永世把你深情地背诵,那就是你最大的幸福。
17.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两个分论点是: 、 。 (3分)
18.第⑧段中写道:“洒脱飘逸的人像一本散文集,多愁善感的人是一本抒情诗,乐观风趣的人如同一本幽默辞典,思维缜密的人仿佛一部科学论著。”请分别给上述四种人举一个例子,要求写出人物的名字并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性格。(4分)
19. 用自己的话说说,第段所写的“也许,你写了一生也成不了杰作;也许,你写了一世也成不了名著。但决不能因此而粗制滥造,随便应付,哪怕写出的书无人阅读,也要篇篇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所包含的意义。(2分)
20.从本文最后一段话“如果人们常常把你亲切地朗读,那就是你无上的光荣;如果人们永世把你深情地背诵,那就是你最大的幸福。”你得到怎样的人生启示?(3分)
21.文章主要采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请从文中找出一例,结合课文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2分)
[d06b3a29c477de02.jpg]
多好的草地也有瘦马
①曾经有这样一幅漫画:碧草如茵的原野上,远处一匹匹膘肥体健的骏马正悠闲自得地吃着草。然而就在近处,一匹瘦骨嶙峋横卧在地面上的马打破了这美好的画面。我不觉一惊:多好的草地也会有瘦马。看来,要有所作为,光有优越的条件是不够的,更重要的还须自己努力。
②当然,我承认有优越的条件确实很好,但它还必须加上自己努力才会有意义。古今中外,贫困潦倒或有先天缺陷者,凭借努力而成名成家之人,比比皆是。
③古希腊的德摩梯尼,小时侯口吃,但他苦加练习,终于成为著名的演说家。法国作家大仲马出身微贱,但他毫不在乎,在贫困中坚持写作,终于成为文坛巨子。我国古代一个叫陈正之的人,天生反应迟钝,但他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努力,终成博学之士。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通宵达旦忘我地研究,终摘数学桂冠。够了,够了,不必再列举了——我无非是想通过这些例子说明,一个人若要有所成就,努力奋斗是必不可少的。
④也许有人会认为努力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拥有天时地利,仔细解析一下,便会发现其中的漏洞。
⑤其一,外界条件过于优越,人不一定就会成才,相反,也许倒会沉醉于纸醉金迷之中。譬如,十六、十七世纪的欧洲,贵族们奢侈成风,这难道不是不会正确利用优越条件的典型吗?
⑥其二,先天的条件优越,但后天不努力,同样会碌碌无为。宋代方仲永天资聪慧,但不知后天加以努力,最终落得个“泯然众人矣”。另外,爱迪生所说的“成功就是百分之一的天才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不也证实了这一点吗?
⑦如果你的条件优越,那么好好利用它吧!如果你的条件太一般,那么就用努力来弥补它吧!否则,无论于什么样的草地,你都将是匹瘦马。
2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分)
A.要有所作为,光有优越的条件是不够的,更重要的还须自己努力。
B.贫困潦倒或有先天缺陷者,凭借自己努力而成名成家之人,比比皆是。
C.努力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拥有天时地利。
D.成功就是百分之一的天才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
22.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
23.第④段中加点的“其中的漏洞”是指什么?(4分)
答:
24.第⑦段中加点的“草地”比喻 ,“瘦马”比喻 (2分)
25.请你仿照第三段的事例,再写一例,要求合乎作者观点,简洁流畅。(3分)
[376205d0336ce977.jpg]
弯扁担能负重
①一个平时体壮如牛的年轻人,也从未打过针、吃过药,健康得令人嫉妒。而一天到医院体检,一查吓一跳,竟得了不治之症。这事说怪不怪,俗话说:“小病养身。”意思是说,疾病不可怕。平日里,这里痛,那里疼,一般不会有什么怪病、大病,比那些平时从不生病的人更能经受煎熬,寿命要长一些。
②这正如弯扁担能负重。扁担是用来挑重物的,有经验的人都知道,扁担如果是直的,往往挑不了多少东西,且容易折断。而扁担如果是弯的,却要比直扁担能承重,且不易折断。不管承不承认,接不接受,这个事实客观存在。人的身体平时有小病小痛,比平时从不得病的人反而要放心。有人把河流别出心裁地裁弯截直,没想到若干年后.那河流不听指挥,还是流出了自己的弯弯曲曲,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才显得安详、温顺、美丽。
③没有豺狼的凶残,就没有羚羊的速度。“对手是实现梦想的另外一只手”。一般的鱼在运输途中很容易死亡,是因为鱼不游动缺氧的缘故。而有人在鱼群中放上几条食鱼的沙丁鱼后,鱼的死亡率大大降低。是沙丁鱼使鱼群一刻也不会停下来,躲避死亡不得不动,一动就增加了成活的机会。欧洲杯决赛,西班牙队力克意大利队,在领奖台上,西班牙队夹道欢迎落败的意大利队,这里表示的是对对手的由衷敬重和感谢。因为意大利队在先前的比赛中“吃掉了”英格兰、德国等强队,为之扫平了道路。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有意大利队在决赛中出神入化的发挥,西班牙队的高超球艺不可能演绎得那样酣畅淋漓。
④河流因为弯曲,才会流出美丽;大海因为无数江河湖泊的汇聚,才有了惊天澎湃;冰山因为多少水的锤炼,才有了无数连绵;一个人因为失意坎坷、饱经风霜,才有更大的作为。司马迁本来仕途顺利,前景看好,却因犯颜直谏.得罪了皇上而就极刑,命运彻底改变。正是这一变故使之“幽而发愤,潜心著述”,写下了名垂青史的《史记》,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果没有这个变故,就可能没有《史记》的诞生。因而,没有理由不感谢这段磨难和逆境。
⑤苦难会告诉我们很多,得到才会弥足珍贵。唐僧师徒取经,途经九九八十一难,饱经风霜,受尽磨难,经过这一必不可少的过程,留下刻骨铭心的印象,凸显经书的来之不易,才会倍加珍惜,心存感恩。生活中往往也是这样,一些来得太容易的成功,哪怕再大,往往不以为然,甚至忽略不计;而竭尽全力,付出千辛万苦的努力所得到的,哪怕再小,却总是难以释怀。因为收获成功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证明了自身的价值。
⑥一个人要成功,都期盼一帆风顺,付出最少,收获最大。而事实上这一切都是一厢情愿。磨难、坎坷、挫折、失败令人望而生畏,但这些总是不可避免地如影相随。而有时候,又恰恰是这些让人讨厌畏惧的东西,使我们强大起来,助我们成功。如同“小病养身”,如同弯扁担能负重。
⑦期盼顺利,不要忌讳坎坷;希望成功,不要害怕失败; , 。有时候,正是那些让我们忌讳的、害怕的、拒绝的、回避的,使我们成长、壮大,收获了许多。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24.本文是如何提出中心观点的?(2分)
25.就第③段看,“弯扁担”具体负的是什么“重”?(2分)
26.第⑤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分析其作用(3分)
27.依照画线旬,给空缺处补写一句贴合文意的句子。(2分)
28.阅读下列材料,结合对本文的理解,写出你的探究结果(至少两点)。(3分)
材料一: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材料二:跛足而不迷路能赶上虽健步如飞但误入歧途的人。(培根)
材料三:孟佩杰,在贫困中,她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在艰难里,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充满着每个细节。虽然艰辛填满了四千多个日子,可是她的笑容依然灿烂如花。
[62c5f3607f582f6b.jpg]
[645276f3f2e96955.jpg]
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刘墉
①儿子刘轩念中学的时候虽然很叛逆,但是他说过两件事,我不但服气,而且难忘。
②一件是我们看篮球转播。刘轩问我:“你有没有发现投进球的人总是第一个反防?”我说:“投进球的人,刚冲锋陷阵,一定最累,而且最可能接近对方的底线,为什么还最先反防?”刘轩理直气壮地说:“就因为他立了功啊!人有自尊的时候会更拼命!”
③另一件是有一天,在街上走,看见墙上被人涂得乱七八糟。我骂:“真差劲!没公德!”刘轩竞不以为然地说:“如果你注意的话,就会发现他们乱涂乱画当中,也有一种公德。”我怔了一下:“有什么公德?”刘轩说:“你看!哪个涂鸦画得特别讲究、特别漂亮,别人就不会在上面再乱画,所以那些特别好的涂鸦能一直留在墙上,让大家欣赏。”我当时没吭气,可是后来发现他说得没错。在一大片墙壁当中,你可能看见四周被涂了又涂,中间却留下一幅最棒的,没人碰。
④“自尊”与“尊重别人”其实是一件事,因为你不能对别人表现尊重的时候,会被人看不起,也会伤到自尊。譬如推门,不顾后面有人,把门一放,差点打到那人的鼻子,是不尊重;吃自助餐,餐台上的龙虾只剩三块了,你暗自高兴,于是一口气把三块全夹进盘子,却不顾后面还有一长排等着的人。当你大摇大摆,端着三块龙虾离开的时候,是不是也显示了你的自私?同样的道理,中国人吃饭有规矩,大人没吃之前,晚辈不能先吃,而且晚辈可以夹,但不能挑。各位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因为你挑,表示把好的挑去,把不好的留给别人,甚至是留给长辈,非但显示自私,而且是对同桌人的不尊重。
⑤“自尊”与“尊重别人”,更表现在“守时”这件事上。
⑥台湾著名导演李行讲过一个故事,令我印象深刻——
⑦有个著名的男演员,耍大牌,常不守时。有一天拍戏,大伙全到了,独独不见那个男演员。导演说:“等他!”二十分钟,三十分钟,一个钟头,导演、演员、摄影、灯光、场记、场务,大家全乖乖地等。终于,那男演员到了。导演没骂他,但是也没开工,而是站起来,对所有的人说:“好了!收工!”于是灯光灭了,大家全走了,留下那一个演员,呆呆地站在黑黑的场子中间。从此,那男演员再也不敢迟到。为什么?因为由他不尊重别人这件事上,伤害到了他的自尊。
⑧所以尊重别人,常常不是公德,而是私德。从心灵深处在乎别人的私德,常常比公德更重要。
(选自:《读者》)
26.本文主要观点是什么?(1分)
27.作者列举儿子刘轩说过两件事做论据,是否累赘?谈谈你的看法。(2分)
28.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意在论证什么?(2分)
29.台湾著名导演李行让大家都在等耍派的男演员,可等到人来之后,张导为什么又收工了呢?(2分)
30.阅读本文和下列故事,谈谈你的阅读启示。(2分)
一个纽约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出于怜悯,他塞给那人一元钱,不一会他返回来又取了几支铅笔并抱歉地解释自己忘取笔了。然后又说:“你跟我都是商人,你也有东西要卖。”几个月后,他们再次相遇,那卖笔的人已成为推销商,他充满感激地对纽约商人说:“谢谢您,您给了我自尊,是您告诉了我,我是个商人。”
26.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27.并不累赘,因为前一个事例,主要记叙的一件关于自尊让人产生动力的事例;后一件则是列举人们对特别讲究、特别漂亮的涂鸦人的劳动的尊重。这两个事例是分别谈“自尊”与“尊重别人”的问题,因而不累赘。
28.举例论证,作者列举了生活中种种对别人不尊重的行为,从反面论证了不尊重别人,会被人看不起,也会伤到自尊。具体诠释了“自尊”与“尊重别人”的逻辑关系。
29.以此来教训迟到的耍派的男演员,让他懂得:不尊重别人,就会伤害到自尊。
30.根据本文的论点,我们可以从如何尊重他人的角度来谈。示例:要自尊就需要处处维护他人的尊严,即使是给予别人的帮助,也要给予对方尊严,这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31.点拨:文题1,抓住“读懂”来审题,这经历了由“不懂”到“懂”的过程,在记叙中,要突出转变的触发点。文题2材料告诉我们,不能单凭直觉和外表去认识事物,否则,往往会不知不觉地陷入困境。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