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无一用非书生
①常有人言:“百无一用是书生。”其实大谬!
②君不见:蔺相如,书生也,完璧归赵,义折廉颇,谱就千古佳话;西汉张子房,书生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成大汉三百年锦绣江山;蜀汉诸葛亮,书生也,怀五湖四海之志,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功成八阵图;北宋范仲淹,书生也,西陲守土,保疆卫国,令强寇丧胆;康有为、梁启超,书生也,奋发意气,公车上书,励志图存,戊戌变法。虽只百日,却给暮气沉沉的晚清带来了一线生机。
③“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__,一个“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读书人,以主宰国家命运的雄心壮志,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雄才伟略,以“乌蒙磅礴走泥丸”的豪迈激情,让中国大地换了人间。
④意气书生,不为帝王唱颂歌,只为苍生伸正义,社会在他们的呼喊声中变革,历史在他们的手里改写,世界在他们的智慧推动中前进;书生铁肩担道义,妙手著华章,吟风弄月、舞文弄墨,本是看家本领;楚辞汉赋、唐诗宋词,更显超迈才情。悠悠华夏五千载,光辉灿烂的文明正是他们智慧的结晶。由此可见,百无一用非书生!
⑤知识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书生的作用更是巨大!
⑥国家的竞争中,科技和知识的载体——书生们,理所当然地成为综合国力比拼中的决定因素!科教兴国,各行各业的书生们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亿万书生正以一身所学,建设锦绣家邦,复兴伟大中华。
⑦百无一用的书生,指的是那些只知道“寻章摘句”的书呆子。真正的书生绝非“纸上之阅历多,世事之阅历少;笔墨之精神多,经济之精神少”的书呆子。而是以天下为己任,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真俊杰!
③百无一用非书生,天生书生必有用! (选自《格言·2013增刊》作者:孙亮 略有改动)
22.阅读文章①一④段,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提出自己观点的?(3分)
23.文章第⑤段在结构和内容上都起到哪些作用?(3分)
24.请为第⑥段划线句补写一个具体的事实论据。(2分)
25.你怎样理解第⑦段中“寻章摘句”一词?(2分)
26.真正“有用”的书生具有怎样的精神?(请用原文回答2分)
22.(3分> 首先指出“百无一用是书生”观点的错误;接着举例对错误观点进行批驳;最后论证书生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并顺理推出自己的观点:百无一用非书生。
23.(3分)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1分)把上文论述书生在历史上的作用,引到论述书生在现今的作用上。(1分)在内容上,把论证引向深入,强调书生在知识时代的作用更加巨大。(1分)
24.(2分) 略。(论据举外国科学家的,扣1分)
25.(2分)“寻章摘句”原指读书只会摘记一些词句,不做深入研究。(1分)这里是批评那些只知道死扣书本,脱离社会实践,无法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1分)
26.(2分)以天下为己任,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34—38题。(请用0.5mm的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共17分)
⑴自从__倡导节约以来,全国人民积极行动,从“光盘”行动开始,节约的资源量已经形成了一组可观的数字。例如,我们每年在餐桌上节约的脂肪量预计可达800万吨,相当于1500万吨大豆的油脂含量,这样每年就可减少1000多万吨的大豆进口,所以,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从餐桌开始节俭。节俭是一种美德。
(2)我国人民历来崇尚节俭,先辈们在创造了灿烂文明的同时,也从历史的变迁、世事的兴衰中认识到了节俭的必要性。从提出“情而侈则贫,力而俭则富”的管仲到告诫“节俭则昌,淫逸则亡”的墨子;从主张“强本而节用,则天下不能贫”的荀况到写下“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的李商隐;从《朱子家训》到曾国藩家书,这些都说明了节俭是一种美德。
(3)节俭有助于一个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也是一个人事业有成、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诸葛亮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过着洁白朴素的生活,与人无求,于己无愧,不为物欲所羁绊,就可以把人的整个身心投入到追求的事业中去;反之,穷奢极欲、挥金如土的生活中永远不会产生崇高的理想和艰苦创业的精神。古语有云:“自古纨绔少伟男”,纵观古今,凡是通过艰苦奋斗取得突出成绩的人,都拥有节俭这一美德。
(4)一个人的发展离不开节俭,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同样与节俭息息相关。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__一直以来都倡导全国人民勤俭节约,他曾说过:“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当前,__号召全国人们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离不开节俭。这些无不表明节俭的重要性。
(5)其实,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不能止于餐桌,更不能仅仅限于一时,还需要以更加宽泛的视野、更高层次的眼界,在思想上,在每一个人的生活细节上,来一次意义深远的社会改良。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我们有责任继承“节俭”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并将这种美德发扬光大。
(原文有改动)
34.请找出选文的中心论点,写在答题卡上。(3分)
35.选文第⑴段划线句子“自从__倡导节约以来,全国人民积极行动,从“光盘”行动开始,节约的资源量已经形成了一组可观的数字。例如,我们每年在餐桌上节约的脂肪量预计可达800万吨,相当于1500万吨大豆的油脂含量,这样每年就可减少1000多万吨的大豆进口,所以,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从餐桌开始节俭。”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36.请分析下面材料能作为选文事实论据的理由。(4分)
__在生活中处处注意节约,他的袜子总是补了又补,变得面目全非了还舍不得买双新的;搪瓷脸盆和洗口杯有许多疤子,还不肯丢掉另买;他的内衣也补了许多补丁……
37.选文第(3)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分)
38.请拟写一条倡导节俭的公益广告语。(要求:不能引用选文原句)(3分)
34.节俭是一种美德. (3分)
35. 用当前节约的事例,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
[e6e14584f7865017.gif]引出本文的论点 节俭是一种美德.。(1分)
同时作为论据,论证了本文的论点(1分)
36.理由:因为这则材料引用__在生活中节俭的事例(1分)
有典型性,有代表性,有说服力。(1分)
能充分地论证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37.道理论证、对比论证(2分)
引用名人的话,有权威性。有力地论证了节俭有助于一个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也是一个人事业有成、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1 分)
进而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1分)
38.(3分)示例:
①传承中华美德,厉行勤俭节约!
②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厉行节俭,从餐桌开始!
③为了我们的生活更美好,请从今天开始节俭!(语句通顺,内容表达准确)
用文学作品激发心灵的正能量
高闰清
(1) 古往今来,文学一直被认为是一种“人学”,可以揭示人类的生存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价值,憧憬人类美好的未来。阅读好的文学作品,能够给读者带来心灵的震撼,思想的洗涤和精神的愉悦。在现代快节奏和__力的生活下,倘若静下心来,欣赏一篇好散文,就会享受到惬意之美;朗诵一首好诗歌,就会领略到意境之深远;阅读一部好小说,可以体会到情节之感人、知识之丰富、思想之深刻。从阅读中可以获得全面的知识,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启迪人生,培养自立、合作、勇敢、乐观、进取等积极的心理品质,发挥出自己心灵的正能量。
(2) 阅读文学作品可以充分愉悦个体精神。鲁迅曾说:“由纯文学上言之,皆在使观听之人,为之兴感怡悦。”即阅读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可以让读者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与丰硕。文学话语具有蕴藉属性,无论是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本身,还是属于操作层面的文本,都具有多重解读的可能性。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细致的描述与动人的讲述,让昔日文学的旧面孔顿时变得和蔼可亲,唤醒人们已然枯萎的内心感受,让读者沉迷其中,流连忘返,获得精神的愉悦和心理的舒展。其实,享受到精神的愉悦并非难事,阅读任何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到动情之处,或怦然心动,或潸然泪下;到“山重水复”之处,遇“柳暗花明”之感。
(3)文学作品能够更加坚定意志。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到“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韩愈,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等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通过其文学作品中的呐喊和宣言,形象跃然纸上,无不体现了人性坚强的一面……其实,诸多文学作品里的人物,都在用自己的一举一动鼓励着读者去积极适应新环境,增强心灵的力量。
(4)文学作品可以提升心理的平衡感。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做人游刃有余、潇洒自在,当属“从心所欲不逾矩”者。然而,生活的规范像是一条绳索,时刻在束缚着思想的自由,让心灵不能自由呼吸,进而失去应有的心理平衡。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息。”文学作品如一座人生的灯塔,可以照亮人生,拨开心灵的迷雾,引导前行。
(5)在文学作品中,不乏追求个性自由、勇敢冒险、艰苦创业的人物形象,他们身上所蕴含的积极进取的精神,正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知音,让读者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正如凯瑟琳所说“我爱它(小说),并不是因为它包装得好,而是因为主人翁比我更像我自己。”深思熟虑后会发现:将自身内在的感觉、自我意识以及外部评价等加以综合,就可以回答“我是谁”这个最简单而又最复杂的问题,进而找到心理的最佳平衡点。
(6)文学作品可以塑造对生命的崇尚与热爱。每个人都渴望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享受自由与快乐,买现自我的越越。一部好的文学作品犹如一汪清泉,能净化人的心灵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与欣赏,让读者从或恶或善的人物形象身上区分美与丑、好与坏、真与假,从或悲或喜,或成或败的命运中感悟人生要义,进而激发出对生命的敬意。
(7)一位大家曾说过,经典文学作品要“讲出一些永恒的东西,不局限于这个时代”。唐代的华美诗章、宋代的婉转词作、明清的瑰丽小说,至今仍是社会文化的宝贵财富和社会生活的必然需求。文学无国界,只要能给人以深刻启迪的,让人们能够在__中找到光明的作品,都应该学会欣赏。希望文学作品不断地给读者带来一股心灵的正能量,让他们的心灵始终沐浴着缕缕阳光。
(选自2013年4月《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27.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8.选文第(1)段引用高尔基的话,有什么作用?(3分)
29.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证明中心论点的?(4分)
30.第(3)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31.结合你阅读过的文学作品,谈谈你从中获得的正能量。(2分)
27.(2分)用文学作品激发心灵的正能量。〈或:从阅读中可以获得全面的知识,可以开阔视野、陶冶二变
情操、启迪人生,培养自立、合作、勇敢、乐观、进取等积极的心理品质,发挥出自己心灵的正能-S画
量。)!··l
28.(3分〉要点z①引出论点:②作为道理论据证明中心论点:③增强说服力.【每点1分,意近即可J..|
29.〈4分〉①阅读文学作品,可以充分愉悦个体精神:②文学作品能够更加坚定意志:③文学作品可圄
以提升心理的平衡感:④文学作品可以塑造对生命的崇高与热爱。【每点1分】「
30.(3分〉举例论证(1分〉。引用了屈原、韩愈、文天祥、林则徐等人的具体典型事例〈1分〉,充分、EJ
有力地证明了"文学作品能够更加坚定意志"的观点(1分〉。【意近即可】号:
31.〈2分)【要求:指出文学作品名称:说出这部作品对自己的启迪,内容必须积极向上。】且』匾
叭辄『参考示例-z我阅读了冰心的《繁星》《春水》,感受到了母爱的温馨、童心的可贵、自然的美…t
'好,懂得了"爱的哲学"。
参考示例二z我读过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了解到主人公保尔在革命斗争中归正
锻炼成长为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从他身上我学到了不畏困难、勇敢坚强的优秀品质。E蝇1
参考示例三z我读了老舍的《骆驼祥子》,了解到一个老北京人力车夫-一祥子从人变成鬼的悲IE1
惨经历,认识到旧中国的__,从而更加珍惜今大幸福美好的生活。Ea画
【写出作品名称1分,分析积极意义1分JEEI·
....
让人,乃众妙之门
①沈从文先生的墓碑后面有这样的碑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每句最后一字巧妙地组成了“从文让人”。让人,可以说是沈从文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让人,让他得享八十有六的高寿,让他由作家转为学者,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可见,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让人,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让人非我弱,弱者不让人。”历史上成就大事业的人,哪个不具备这样的品格?“将相和”的故事流传甚广。蔺相如不想和廉颇争地位,路上遇到廉老将军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避让。这种豁达大度,不正体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吗?因他的这种美德,才有后来廉颇老将军的“负荆请罪”,从而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③让人,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有容人之量,有让人之心,才有和睦,才有和谐。当今著名词作家乔羽,偕夫人佟琦做客央视《夫妻剧场》,主持人问:“二老相濡以沫,白头偕老,有什么秘诀吗?”乔老答:“一个字,忍。”夫人佟琦抢答:“我是四个字,一忍再忍。”诙谐中尽显相处之道。
④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人在事业上很难一帆风顺,有时甚至会陷入绝境。如果宁折不弯,不退不让。事业很可能会就此终结。而让人,则会让你的人生之树在即将枯萎的时候焕发新的生机。沈从文先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能再继续写他钟爱的小说散文,几被世人遗忘。但他以大度的襟怀,超人的毅力,忍了,让了,既不悲观,也未消沉,而是将自己的智慧和才华,用到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不哀不伤,潜心学术,写出皇皇巨著《中国服饰史》,叉一次为世人刮目相看。
⑤可是真正做到让人并不容易。首先,你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上至王侯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都要认识到自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否则,总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遇到别人冒犯,当然不容易大度起来。此外,想要做到让人,最好还要有点幽默细胞。生活中遇到不顺,谁心里都不会舒服。这时候不妨自我解嘲一下,心情有时就好多了。
⑥让人,乃众妙之门。生活中多一些让人,我们的心灵会多一些阳光,事业也会多几分顺利。不信,你试试!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21.下列对本文中心论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让人,乃众妙之门。
B.让人,让沈从文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
C.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D.让人,并不是懦弱。
22.选文第②段中加点的“这种美德”具体指什么?(13分)
23.选文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24.选文第④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4分)
25.选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3分)
26.下面给出的三个论据,有一个不能证明第②段的观点,请指出并说明理由。(3分)
(1)是可忍,孰不可忍?
(2)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
(3)韩信曾甘受市井屠夫的胯下之辱,后来成为一代名将。
21.C
22.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
23.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形象、突出地论证了让人对事业的发展有极大的帮助。
24.不能,第④段讲的是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第⑤段讲的是怎样具备让人这种品格。这两段的内容是递进关系。
25.总结全文,突出中心论点,号召人们要拥有让人的美德。
26.第一个论据不行,因为第一个的内容是告诉我们要“不让”,本文第②段讲的是让人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这句话不能证明此观点,所以不行。
务实人生
杨海亮
⑴上周末的傍晚,和小区里的一位老先生聊天。老先生已是古稀之年,退休前是一所大学的教授。在谈及自己的过去时,老先生说:“我这辈子是和书一起过来的,读书、买书、写书,教了几十年的书。”言谈间,没有一丝遗憾,却有十分满足。想必,于他而言,与书为伴,其乐无穷。
⑵不过,我又想到的是,和老先生一样,一生只演一个角色的,其实大有人在。有的人当了一辈子农民,有的人当了一辈子司机,有的人当了一辈子纺织工,有的人当了一辈子邮递员……他们,也许是渺小的,却都是务实的。哪个人,年轻的时候,没有自己的理想与憧憬、激情与坚持,可最后能够功成名就的有几人?既然如此,倒不如把握现在,务实生活。
⑶务实生活,就是依据实力定目标。远大的目标,固然可以指明方向,催人奋进,然而彼岸终究太远,未来无法预知。而根据自己当前的实力,确定适合的目标,就容易靠近,继而再向更高的台阶迈进。这好比玩网络游戏,里面有很多关卡,每过一关,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比如级别、储备等。闯过一关,自然能收获一份喜悦,同时产生一份期待。一份份新的期待,就是一个个新的目标,它们循序渐进地推动梦想的实现。
⑷务实生活,就是持之以恒去行动。目标有着迷人的魅力和巨大的威力,但它的实现不是想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要填补小目标和大目标之间的鸿沟,唯一的办法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无论做什么工作,无论在什么岗位,都必须付出漫长而艰辛的劳动。成功没有捷径可走,事业不能一蹴而就,三分钟的热度绝对炼不成人生的金钥匙。所以,有坚韧不拔之意志,有艰苦卓绝之行动,才是要义。
⑸务实生活,就是心怀坦然接受结果。我们中万万千千的人,注定默默无闻地来,注定悄无声息地走。换句话说,就算我们有切实的目标,有进取的行动,最终的结果也十之八九是平淡的,甚至人生中的好多阶段都暗淡无光。但是,我们不必假设,不必抱怨,更不必逃避,因为一个个深深的脚印是我们行动的见证,一滴滴汗水是我们辛勤的印记。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就可以问心无愧,就可以从容总结。
⑹务实不是妥协,不是畏惧,更不是放弃,而是为了更好地规划前面的路,踏实地行走。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既然“云端”不属于我们,那我们就紧贴 “地面”,一步步,认真走。
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通读全文,谈谈“务实生活”具体指哪些方面。(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品味语言(5分)
(1)说说第⑹段划线句子的含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说说⑶段划线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结合文章内容,请你联系现实谈谈,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做到务实?(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把握现在,务实生活。(3分)
16.(1)依据实力定目标;(2)持之以恒去行动;(3)心怀坦然接受结果;(4)紧贴“地面”,踏实地行走。(每点1分,共4分)
17.(1)我们不能停留于虚无缥缈的幻想,要更好地规划前面的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踏实地做事。(意思对即可,2分)
(2)比喻论证(1分),形象生动地论证了“根据自己当前的实力,确定适合的目标,就容易靠近,继而再向更高的台阶迈进”的论点(1分),使道理变得通俗易懂(1分)。(共3分)
18.开放题,能结合事例具体谈出理解即可。(4分)
①事物看上去怎样,取决于你观看的方式,这个道理既适用于绘画也适用于我们的生活。一幅广受欢迎的画作和一个饱满且有意义的人生,依靠的都是保持一种正确的视角。
②我的一幅风景画——《金门大桥》,描绘的是横卧于碧海白浪之上的美丽大桥优雅地弯向远方灯火辉煌的城市,这是一幅壮丽的图景。我能画好它,就是因为我保持了一种正确的视角。
③在美术中,视角是画家观看所画世界的镜头和角度,也帮助画家塑造画的真实、巧妙地改变世界,从而达到艺术家的创作目的。画家能强调、减少某些元素,甚至增加或者减掉一些,从而画出一个可信的美丽整体。
④生活中也是这样。视角是我们看待自己生活的方式,也能塑造我们的生活。
⑤如果一个人通过一个感恩和希望的视角看生活,那他的生活和想法肯定与悲苦和愤怒的角度看很不一样。我看待我自己的方式就是如此。如果我对自己保持一种平衡的角度——
诚实地认识我的缺点和不足、真挚地感恩我的天赋和才能——这种平衡的角度将会塑造我的生活,让我的生活更平稳、踏实。
⑥视角是容易偏移的。当一个人工作太努力、期望过高或者日程表超负荷时,当缺乏睡眠、饮食不当、精神生活未能保持步调一致时……在这些情况下,他的视角会倾斜、发生扭曲,致使他疏离真实的自己和生活里重要的事情。在这些时候,人们往往容易专注于次要的事情,为小事焦急,把自己的沮丧发泄到别人身上……
⑦做什么可以恢复正确的视角?多年来,我收集了一些帮助自己在生活中保持正确视角的技巧。
⑧安静时间和独处是我的两个重要法宝。作为一名画家,我拥有很多的安静时间。当我工作时,我会在画架前一连坐几个小时,思考未来,想我爱的亲人、上帝的慈悲,考虑自己面对的挑战、他们的需要、我生活前进的方向。当思想一折一折地缓缓打开,静悄悄地、不知不觉间,在我活跃的头脑中,智慧和上帝的指导宛如轻轻飘落于繁忙街道的洁白雪花般翩然而至。因此,我尤为喜欢这些安静的沉思时刻。
⑨与安静时间同样重要的事情是,如果没有其他人的参与、没有了解朋友和同行想法的机会,维持平衡的视角很难。所以,我阅读、寻找朋友谈话、与我的妻子南妮倾心交谈……
⑩还有,最重要的一个技巧,是把目光放长远。我努力从自己的生活后退一步,以此获得更好的构建未来的视野,并确定什么只是暂时的、什么才是永恒。
正确视角的实质,便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幸福的。上帝送给我们每个人一件无法用语言形容的珍贵礼物——生命,我们应该懂得感恩;生活交给我们每个人一方洁净的画布,我们都可以创作出一幅含蓄丰富、气象非凡的油画。
现在,你正在描画自己生命的杰作。请运用正确的视角,大胆、细心地去画吧,它会充满欢乐、宁静、祥和!
17.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8. 第②自然段作者写自己创作《金门大桥》的故事有什么作用?(4分)
19. 作者“帮助自己在生活中保持正确视角的技巧”有哪些?(3分)
20. 下列说法中,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 在美术中,视角才是我们看待对象的方式,并决定我们如何塑造对象。
B. 文章第④自然段和第⑦自然段一样,在结构上都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C. 视觉容易偏移的原因是人们专注于次要事情,把沮丧发泄到别人身上。
D.“当思想一折一折地缓缓打开”中,“一折一折”有化抽象为形象的效果。
E. 以正确的视角看待生活,你就会创造出充满欢乐、宁静、祥和的生活。
[bfb4c8c4685d9f28.jpg]
细节的魅力
①世上的事,必定先从细微处着手。老子就曾说过:“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②在远行时,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看上去芝麻粒大的细节,关系可能甚大。很多时候,事业的成败就决定于某个关键的细节。
③细节的重视有时会孕育着事业的成功。人民解放军的行动指南《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词细化到“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对于推翻封建主义、建设新中国这一宏伟目标来说,是一个细得不能再细的细节,但正是从这个细节中,使老百姓们认识到了__的伟大之处。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做起,__人成就了历史伟业。
④细节的疏忽有时会导致事业的失败。成功转化成失败,往往就是因百分之九十九的审慎外那百分之一疏漏。三国时姜维由于忽略了阴平小路的防守,而导致了蜀国的灭亡。美国航天局由于一个细小零件的检查疏漏,才导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坠毁的惨剧。西方有首民谣叫《铁钉与国家》:“丢掉一只铁钉,失去一个蹄铁;失去一个蹄铁,坏了一个马蹄;坏了一个马蹄,失掉一匹战马;失掉一匹战马,毁了一个将军;毁了一个将军,输掉一场战争;输掉一场战争,亡了一个国家”。一个极小事件的发生,由于不断引发连锁反应,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或者重大事件的发生。
⑤那么,怎样对待细节小事呢?
⑥态度上,小事不可小看。从一粒沙中能够看一个世界,从一滴水里可以看太阳的光辉,从一件小事就可以看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一个人对于工作有没有责任感,并不仅体现在大是大非面前,而更是体现在细微的小事中。东晋大将军陶侃,小到竹头木屑,大到设城驻兵,考虑颇为缜密细致。他曾主持造船,命令兵士将剩下的木屑和竹头全部收集起来。众人不知为什么。后逢大雪,天晴雪融,余雪泥泞,木屑正好用来垫路防滑。多年以后,荆州刺史桓温准备伐蜀时大造船,铁钉不够,陶侃所贮竹头正好能当作竹钉用。正是由于陶侃时时对细处的重视,才成就了他一生辉煌的功勋。
⑦方法上,天下之事都当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即使是最聪明的人设计出的最伟大的计划,执行时还是必须从小处着手——整个计划的成败就取决于这些细节。如果我们只注重所谓大的方面,对小的环节却不以为然,放任自流,漫不经心,结果就会“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宏伟目标却被小问题搁浅,最终走向失败。
⑧世事无小事,只要是你生活和工作的一部分,就值得你去重视。
15.请你指出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6.文章第②段和第③、④段之间从结构上说是什么关系,第③和第④段分别从哪两个方面论证了“很多时候,事业的成败就决定于某个关键的细节”。(2分)
17.文章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何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8.简要说说文章的论证过程。(3分)
15. 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世上的事,必定先从细微处着手。”或“老子就曾说过:‘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16.总分关系,第③和第④段分别从“细节的疏忽有时会导致事业的失败;细节的重视有时会孕育着事业的成功”论证了分论点“很多时候,事业的成败就决定于某个关键的细节”(2分)
17.画线句子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1分)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态度上,小事不可小看”的分论点,增强了论述的说服力。(2分)
18.文章先提出中心论点,(1分)然后运用比喻论证和正反论证论述了为什么世上的事必定从细微处着手,(1分)之后,进一步论述了怎样对待细节小事。(1分)
不要把别人的赞许当成一种需要 【美】戴埃
①你可能花费了大量时光竭力赢得他人的赞许,或因得不到赞许而忧心忡忡。如果寻求赞许已成为你生活的一种需要,那么你现在就该做些事了。你应该认识到:寻求赞许与其说是生活之必需,不如说是个人之欲望。当然,我们都愿意博得掌声、听到赞扬。而且也的确没有必要在生活中放弃这种享受。赞许本身无损于你的精神健康。事实上,受到赞许是十分令人惬意的。寻求赞许的心理只有在成为一种需要,而不仅仅是愿望时,才成为一个误区。
②如果你希望得到赞许,那仅仅是乐于得到他人的认可。但如果你需要赞许,那么你在未能如愿以偿时便会十分沮丧。这正是自我挫败因素之所在。同样,当寻求赞许成为一种需要时,你就会将自己的一部分价值奉献给“外人”,因为你必须得到他人的赞许。假如这些人提出反对意见,你就会产生惰性。在这种情况下,你是在将自我价值置于别人的控制之下,由他们随意抬高或贬低。
③需要得到他人的赞许就够糟糕的了,然而如果在每件事上都需要得到每一个人的赞许,这就更糟糕了。如果是这样,你会慢慢建立起一种平庸的自我形象,随之产生的便是自我否定心理。
④人的生活中必然会遇到大量反对意见,这是现实,是你为“生活”付出的代价,是一种完全无法避免的现象。我曾接待过一位名叫奥齐的中年人,他就是一个典型的具有需要赞许心理的人。奥齐起初对于现代社会的各种重大问题都有着自己的一套见解,如计划生育、中东战争、水门事件、美国政治等等。每当自己的观点受到嘲讽时,他便感到十分沮丧。为了使自己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行动都能为每一个人所赞同,他花费了不少心思。他向我谈起他同岳父的一次谈话。当时,他表示坚决赞成无痛致死法,而当他察觉岳父不满地皱起眉头时,便几乎本能地立即修正了自己的观点,直到岳父表示同意时,才稍稍松了一口气。他在上司面前也谈到自己赞成无痛致死法,然而却遭到强烈的训斥。奥齐实在承受不了这种责备,便马上改变以自己的立场。上述两个例子都是奥齐在讲述他通常如何与人打交道时举出的,他在社会交往中为了博得他人的欢心,甚至不惜时时改变自己的立场。就个人思维而言,奥齐这个人是不存在的,所存在的仅仅是他人做出的一些偶然性反应;这些反应不仅决定着奥齐的感情,还决定着他的思维和言语。总之,别人希望奥齐怎么样,他就会怎么样。”
⑤寻求赞许一旦成为一种需要,做到实事求是就几乎不可能了。如果你感到非要受到夸奖不行,并常常做出这种表示,那就没人会与你坦诚相见。同样,你不能明确地阐述自己在生活中的思想与感觉。你会为迎合他人的观点与喜好而放弃你的自我价值。
⑥的确,应付受人斥责的局面很不容易,而采取为人所赞许的行为则容易得多。但如果为回避困难而选择后者,那就意味着你认为别人对你的看法比你的自我评价更为重要。这是一个在我们社会中难于避免的危险陷阱。
16.给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4分)
惬意:( )
沮丧:( )
17.(1)写出①段的中心句 (2分)
(2)第③段、⑤段主要写了 (2分)
(3)④段用 的论证方法论证了③段中的哪句话?用文中原句回答。
答: (3分)
18.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完全不在乎别人的赞许,会对我们的成长产生哪些不利影响?通读全文后,你认为对待别人赞许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怎样的?(4分)
答:
16.qiè 意愿得到满足而感到愉快。 jǔ 灰心丧气。
(注音各1分,解词各1分,共4分)
17.(1)中心句:寻求赞许的心理只有成为一种需要,而不仅仅是愿望时,才成为一个误区。(2分)
(2)把赞许当成需要会产生的种种不利影响(概括出来即可,不必具体写出,2分)
(3)举例论证或摆事实 “如果这样,你会慢慢建立起一种平庸的自我形象。随之产生的便是自我否定的心理。”(论证方法1分,写对原句2分,共3分)
18.不利因素:会缺少即时正确的引导和鼓励;对自己的言行缺乏是非判断能力,会便得自以为是等,这些均不利于我们的健康成长。(2分,不必答完整,意思相近即可。)
正确态度应是:希望得到有利于成长的赞许,但不能为了得到别人的赞许而失去自我和是非原则,不能完全把别人的赞许当成自己的一种需要。(2分,大意相同即可;鼓励学生发表合理的独特见解。)
谦虚与虚伪
季羡林
①在伦理道德的范畴中,谦虚一向被认为是美德,应该扬;而虚伪则一向被认为是恶习,应该抑。
②然而,究其实际,二者间有时并非泾渭分明,其区别间不容发。谦虚稍一过头,就会成为虚伪。我想,每个人都会有这种体会的。
③在世界文明古国中,中国是提倡谦虚最早的国家。在中国最古的经典之一的《尚书·大禹谟》中就已经有了“满招损,谦受益,时(是)乃天道”这样的教导,把自满与谦虚提高到“天道”的水平,可谓高矣。从那以后,历代的圣贤无不张皇谦虚,贬抑自满。一直到今天,我们常用的词汇中仍然有一大批与“谦”字有联系的词儿,比如“谦卑”、“谦恭”、“谦和”、“谦谦君子”、“谦让”、“谦顺”、“谦虚”、“谦逊”等等,可见“谦”字之深入人心,久而愈彰。
④可是在这里我们就遇到了一个拦路虎:什么叫“真诚的谦虚”?什么又叫“虚伪的谦虚”?两者之间并非泾渭分明,简直可以说是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掌握一个正确的分寸难于上青天。
⑤最突出的是因地而异,“地”指的首先是东方和西方。在东方,比如说中国和日本,提到自己的文章或著作,必须说是“拙作”或“拙文”。在西方各国语言中是找不到相当的词儿的。尤有甚者,甚至可能产生误会。中国人请客,发请柬必须说“洁治菲酌”,不了解东方习惯的西方人就会满腹疑团:为什么单单用“不丰盛的宴席”来请客呢?日本人送人礼品,往往写上“粗品”二字,西方人又会问:为什么不用“精品”来送人呢?在西方,对老师,对朋友,必须说真话,会多少,就说多少。如果你说,这个只会一点点儿,那个只会一星星儿,他们就会信以为真,在东方则不会。这有时会很危险的。至于吹牛之流,则为东西方同样所不齿,不在话下。
⑥可是怎样掌握这个分寸呢?我认为,在这里,真诚是第一标准。虚怀若谷,如果是真诚的话,它会促你永远学习,永远进步。有的人永远“自我感觉良好”,这种人往往不能进步。康有为是一个著名的例子。他自称,年届而立,天下学问无不掌握。结果说康有为是一个革新家则可,说他是一个学问家则不可。较之乾嘉诸大师,甚至清末民初诸大师,包括他的弟子梁启超在内,他在学术上是没有建树的。
⑦总之,谦虚是美德,但必须掌握分寸,注意东西。在东方谦虚涵盖的范围广,不能施之于西方,此不可不注意者。然而,不管东方或西方,必须出之以真诚。有意的过分的谦虚就等于虚伪。 (选自《半月选读》)
21.“我认为,我们应当提倡真诚的谦虚,而避免虚伪的谦虚,后者与虚伪间不容发矣。”这是从文中抽取出的一句话。将其还原,正确的位置是( )(2分)
A.①②段之间B.②③段之间C.③④段之间D.⑥⑦段之间
22.对第⑤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掌握谦虚的分寸很难。
B.东方人出于礼貌的自谦不能为西方人所理解。
C.在西方没有中国所谓“拙作”或“拙文”的概念。
D.西方人强调必须说真话,而东方人却不是这样。
23.第⑥段论证的是什么内容?举康有为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24.请你从身边的生活中举一个具体的实例解释“谦让”这个词。
21.C(2分)
22.D(2分)
23.真诚是谦虚的第一标准。(1分)
举康有为的例子论证“自我感觉良好的人”往往不能进步,这从反面证明了真诚是谦虚的标准,真诚谦虚使人进步。(2分)
24.要点:谦虚地推让或退让。(3分)
示例:放学了,初三的我和高三的他相挤在校门口,他礼貌地避止,请我先走。
谦和是一种力量
①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你总是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当冲突横亘在你的面前时,你会选择哪一种态度来面对呢?是不顾一切地发泄心中的愤恨,还是谦和、冷静地思考?我们的答案是后者。
②谦者,谦虚,谦让也。它根源于人的辞让之心,体现在人际关系中就是互相尊重。孔子言:“礼之用,和为贵。”(一)“和”历来被认为是君子的重要品质。“谦”“和”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③谦和具有化解矛盾的力量。愤愤不平的廉颇,纵使百般刁难,甚至扬言“我见相如必辱之”,蔺相如却能以大局为重,隐忍退让,“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最终使廉颇负荆请罪,留下“将相和”的千古佳话。试想如果蔺相如不能隐忍退让,与廉颇势不两立,势必会削弱赵国的力量,极有可能导致赵国覆亡。所以说,愤怒看似凶猛,但却在谦和忍让中化为和谐。
④谦和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昔日,刘备放下皇叔州牧的身份,顶风冒雪,不顾路途难行,心怀赤诚,三次来到乡野荒村,访贤求才。第三次时,离草庐半里,他便下马步行,听闻孔明午睡未起,便静候在草堂阶下,终于用谦虚的态度、真诚的心意打动了卧龙先生。(二)这才使三顾茅庐成为千秋美谈,三分天下成为历史功业。
⑤谦和还具有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的力量。谦和的态度使你更容易让人接近,谦和的微笑总是能给你带来好运气。也许一点点的善意、理解、宽容和付出,就会给自己和别人的生活增添一点美好和快乐。
⑥然而,谦和并不是毫无原则的退让,也不是有失尊严的顺从,我们必须做到谦和有度。
⑦谦和,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卷;谦和,似一篇清丽的婉约文章。(三)谦和,既美丽了自己,又悦目了他人。
(选文有较大改动)
20.(3分)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1.(3分)阅读全文,请说一说谦和具有哪些力量。
22.(3分)依次写出文中画线处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23.(3分)阅读“链接材料”和文章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战国时期,秦、赵两国会盟于渑池。秦王令赵王鼓瑟(古代弦乐器),赵王心怯,只得遵从,秦王命史官将此事记录下来。蔺相如见本国君王受辱,逼请秦王为赵王演奏秦声,并上前献缶(古代打击乐器)。秦王不肯,欲加害相如。相如怒目相对,欲与秦王同归于尽。秦王无奈,只得为赵王击缶,相如命赵国史官依样记录。
同样是发生冲突和争执,蔺相如为什么对廉颇谦和忍让,而与秦王针锋相对呢?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和链接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20.(3分)谦和是一种力量。
21.(3分)谦和具有化解矛盾的力量;谦和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谦和还具有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的力量。
22.(3分)(一)道理论证;(二)举例论证;(三)比喻论证
23.(3分)答案示例:蔺相如之所以对廉颇谦和忍让,是因为他与廉颇都是赵国重臣,如果他与廉颇针锋相对,势必会削弱赵国力量。而秦王命赵王鼓瑟,不仅是对赵王个人的戏弄,更是对赵国的侮辱,蔺相如为维护国家尊严,只能与他针锋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