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美丽
严歌苓
①我有一位朋友叫庄信正,是位著名的翻译家、学者。他说过这样一段话: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但对我来说,我宁愿把这句话改为“上有天堂,下有书房”。他说在他年少时就想到:反正谁也不知道天堂是什么样子,他无妨就把它想象成一间书房。
②我读到这些话时,为他的纯,以及他与我不谋而合的价值观会心地笑了。我心里对这位忘年友人涌出一股深深的感激。因为在这个价值观飞快变更的年代,我生活的很大成份,仍是独自写作与读书。有时不免对周围忙得头头是道、不读书却也十分充实的人们发出自愧落伍的叹息。而庄先生这一席话,使我认识到,我还是有伴的,并没有落伍得那样彻底。
③在易卜生的《彼尔金特》申,有个叫索尔薇格的少女,彼尔金特在恋想她时,总是想到她手持一本用手绢包着的《shèng jīng 》的形象。在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特蕾莎留给托马斯的印象,是她手里拿着一本《安娜·卡列尼娜》。这两位女性之所以在男主人公彼尔金特和托马斯心里获得了特殊的位置,是她们的书所赋予她们的一层象征意义。我的理解便是读书使她们产生了一种情调,这情调是独立于她们物质形象之外而存在的美丽。作家们都没有用笔墨来描写这两位女性的容貌,但从他们赋予她们的特定动作——持书来看,我们能清楚地看到她们美丽的气韵,那是抽象的,象征化了的,因而是超越了具体形态的美丽,这种美丽不会被衣着和化妆强化或弱化,不会被衰老所剥夺。这并不是说,任何一个女性,只要手里揣本书,就会变成特蕾莎或索尔薇格。书在不爱读书的人手里,只是个道具。重要的是,读书这项精神功课,对人潜移默化的感染,使人从世俗的渴望(金钱、物质、外在的美丽等等)中解脱出来,之后便产生了一种美丽的存在。
④我于是感到自己的幸运——能在阳光明媚的下午,躺在乳白色的皮沙发上读书,能在读到绝妙的句子时,一蹦而起,在橡木地板上踱步。太好的文章如同太好的餐食,是难以消化的,所以得回味、反当,才能汲取它的营养。
⑤女人总有永别自己外貌美丽的时候。不甘永别的,如某些反复整容的明星,就变成了滑稽的角色。时光推移,滑稽都没有了,成了“人定胜天”的当代美容技艺的实验残局,一个绝望地要超越自然局限的丑角。这个例证或许给了我们一点启示:漂亮和美丽是两回事。一双不漂亮的眼睛可以有明丽的眼神; ;一副不完美的身材可以有好看的仪态。这都在于一个灵魂的丰富和坦荡。美化灵魂或许有不少途径,但我想,阅读是其中易走的,不昂贵的,不须求助他人的捷径。
12.选文作者论述的主要观点是
(3分)
13.文章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结合文章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14.请你仿照第⑤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补写一个句子。(2分)
15.结合本文和现实生活,谈谈你对“读书与美丽”的理解。(3分)
12. 美化灵魂或许有不少途径,但我想,阅读是其中易走的,不昂贵的,不须求助他人的捷径。或:读书这项精神功课,对人潜移默化的感染,使人从世俗的渴望(金钱、物质、外在的美丽等等)中解脱出来,之后便产生了一种美丽的存在。
13.举例论证(1分)以索尔薇格、特蕾莎这两位女性为例(1分)正面论述了读书使人产生了一种美丽的气韵,这种美丽不会被衣着和化妆强化或弱化,不会被衰老所剥夺。(2分)
14.示例:一副不标致的面容可以有可爱的神态(符合语境、句式相同即可)
15.略(言之有理即可,表达不够通顺的酌情扣分)
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
记得给别人留条路
①看人生,自己走路非常关键。而给别人留条路,更会显得大度,彰显人心的敞亮,更能体味人世间相互关照的温暖。
②我多次听人讲过一位菜贩子的故事。几年来,她始终坚持一条原则,就是“三八二十三”。不管遇到啥情况,她都会让利一分;有时还要为顾客在高高的秤上再添上一棵菜,多放上一只土豆子,时间一久,争得了不少客源。之后,生意越做越大。人们看中的不是一棵菜、一只土豆子,而是看中她大度的心和让利的境界,无形之中,给别人留了一条路,实际上也给自己留了条路。
③著名的收藏家马未都,从搞收藏开始,就懂得让利的重要性。他很会砍价,但总是不会让别人无钱可赚。在与藏家商议合理的价格后,他总是再主动加些,使得藏家尽量多赚一些,慢慢地,他取得了藏家的信任,总是能淘到别人淘不到的宝贝。给别人留条路,造就了好的人缘,成就了后来的大收藏家。
④人生打拼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双方共赢的过程。你不可能一味地撑大口袋赚钱,让别人去喝西北风;你也不可能只是一味地为人民服务、为他人谋利益,而让自己无利可图。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一直坚信,懂得让利,生意才会长久,买卖才会越做越大。给别人留条路,在对方获得利益的同时,刘永好自己也获得了利益。
⑤可是现实生活中,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的情形,比比皆是。因为看着别人经营的项目能赚到更多的钱,于是绞尽脑汁上同样的项目,抢了别人的饭碗;为了自己的升迁,费尽心思,堵死别人的路;因为别人挡了路,于是挖空心思托关系,去实现自己的目标……这些现象,堵了路,塞了心,伤了情。当时自己看似得益,也许几年或几十年后别人的悲剧就会在自己的身上重演。
⑥给别人留条路,是表现在说话上的留有余地,不把话说绝。为了自己的将来,不把事情做得太过分,以致让人戳着脊梁骨过活。
⑦给别人留条路,更多的时候,就是“三八二十三”的相互关照在运行,是让藏家多赚些的理论在延伸,是发展共赢的思路在进化。
⑧给别人留条路,是最现实的送人玫瑰,留有余香,更是自己深藏于心灵深处的心安和踏实,由此持之以恒,才会实现人生的辉煌。
(选自杂文网,有删改,作者:修东)
10.作者为什么说要“给别人留条路”?阅读全文进行概括。
答:
11.解释文章第②段中“三八二十三”的丰富含意。
答:
12.文章第②~④段已经把道理阐述得非常清楚了,为什么还要写第⑤段?请简要分析。
答:
13.结合文本,阅读下面材料,就如何正确理解“给别人留条路”,阐述你的观点。
2011年9月15日,某著名歌唱家之子李××,因无证驾驶豪车并参与肇事打人被收容教养一年。事发之时,因其尚未成年,有不少网民及知名人士纷纷发表言论,希望媒体和大众宽容他。不料,就在李××被解除收容教养不到半年时间里,又因触犯刑法“二进宫”。
(选自2013年2月25日《京华时报》,有删改)
答:
10.【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抓住作者关于“给别人留条路”的论述语句概括,紧扣重点语段用原文概括,如第①④⑥⑦⑧等段。
答案:①给别人留条路,会显得大度,彰显人心的敞亮,更能体味人世间相互关照的温暖。②求得心安和踏实。③由此持之以恒,会实现人生的辉煌。④送人玫瑰,留有余香。⑤发展共赢,取得事业成功。
11.【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语句含意的能力。要理解“三八二十三”的语境义,结合第②段中“让利一分”“给别人留了一条路,实际上也给自己留了条路”等语句,可知“三八二十三”就是做小买卖时让利一分,给别人留一条路,也给自己留一条路。意合即可。
答案:“三八二十三”就是做小买卖时让利一分(大度的心和让利的境界),创业时的发展共赢(就是给别人留一条路,也给自己留一条路)。
12.【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正反对比论证方法及作用的能力。第⑤段写“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的种种现象,从反面论述,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答案:第⑤段与②~④段是对比关系,②~④段是正面论述凡事要留有余地,给他人多留一条路,而第⑤段从反面加以论述。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3.【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首先抓题干信息:“结合文本”“正确理解‘给别人留条路’”“阐述你的观点”。接着明确答题要点:“给别人留条路”文中指的是心灵上的向善;材料中指过度“宽容”李××,造成更严重的后果,所以我们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不能给别人留路。最后记住答题要点:探究材料,不要抛开文章论点就事论事。注意语言,做到简明、连贯、得体。
答案(示例):给别人留条路是心灵上的向善,但不是无原则的迁就(宽容)。李××事件启示我们: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我们不能给别人留路,因为对恶的过度宽容,就是对善的肆意践踏。
帕瓦罗蒂的“椅子观”
陈鲁民
①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去世了,人们纷纷在怀念他,怀念他那响遏行云的歌声,也怀念他不懈奋斗的一生,我不由地想起了他的“椅子观”。
②帕瓦罗蒂生前在回顾自己走过的成功之路时说:“当我还是一个孩子时,我兴趣广泛,有很多爱好和目标……父亲告诫我说:‘孩子,如果你想同时坐两把椅子,你就会掉到两把椅子之间的地上。在人生道路上,你应该选定一把椅子。’
③“经过反复考虑,我选择了唱歌。于是,经过七年的不懈学习,终于第一次登台演出。又用了七年,才得以进入大都会歌剧院。而第三个七年结束时,我终于成了歌唱家。要问我成功的诀窍,那就是一句话:请你选定一把椅子。”
④“选定一把椅子”,就是要专心致志干好一件事。
⑤森林里有一种鼯鼠,能飞但飞不远,能爬树却爬不快,能挖洞只是挖不深,看着是一身本事,却都不大管用,很容易成为食肉动物的口中餐,吃亏就在于没把一门技术学精。同样道理,贪心的猎人要追向五个方向跑的兔子,也只能是一无所获。所以老百姓说“行行通不如一行精”“一招鲜,吃遍天”等。一个人业余爱好尽可广泛些,但干事业则一定要集中精力,心无旁骛,“选定一把椅子”,然后聚精会神干下去,做到“术业有专攻”。
⑥古往今来,凡有大成就大建树者,无不如此。李时珍选定的是采集中药治病救人的“椅子”,莱特兄弟选定的是造飞机这把“椅子”,巴尔扎克选定的是写小说这把“椅子”,他们都成功了。尽管一开始他们并不被人看好,尽管他们付出的代价也很大,可世界上哪有不付出代价就轻易成功的好事呢?
⑦当然,“选定一把椅子”,有个关键因素,就是“椅子”一定要选准选对。放眼望去,满世界都是“椅子”,花花绿绿,琳琅满目,但哪一把更适合你,却要认真思量,精心挑选。譬如帕瓦罗蒂,他从小就声带好、音域宽、乐感强,父亲和老师都认为他是唱歌的料,因而朝着这条路走下来,就比较容易成功。一旦选定“椅子”,就应该坚定不移地为坐稳坐好这把“椅子”而努力奋斗,像帕瓦罗蒂那样,用一个又一个七年去实现自己的目标,才有了《我的太阳》那样绕梁三日的金石之音。
⑧人生苦短,应当心无二用。当我们在欣赏帕瓦罗蒂留下的穿云裂石的美妙歌声时,也请记住他宝贵的人生经验——“选定一把椅子”。
16. 下列句中的引号与第①段画线句中引号的作用相同的一项是_________(3分)
A.所以俗语有“行行通不如一行精”、“一招鲜,吃遍天”等。
B.有个关键因素,就是“椅子”一定要选准选对。
C.巴尔扎克选定的是写小说这把“椅子”。
D.才有了《我的太阳》那样绕梁三日的“金石之音”。
17. 阅读第⑤⑥段,回答问题:
(1)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第⑥段画线句使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8. 帕瓦罗蒂的“椅子观”具体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9. 下列选项中适合作文本文论据的一项是___________(3分)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D.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0. 第⑦段主要论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上文的论述在思路上形成了_____________的结构特点。(4分)
议论文
16、D
17、反问(1分)强调了成功来之不易,取得成功需要付出很大代价或努力。(3分)
(2)举例论证(1分)具体论证了没有集中精力聚精会神会导致失败或消极后果(2分),从反面强调了干事情的过程中专心致志的重要性。
18、一个人要有所成就(要干好一件事),就应选准选对目标,坚定不移地为之努力。
19、C
20、“20、“选定一把椅子”的关键因素在于选准选对目标,层进
要快也要慢
①时代发展加速,生活节奏加快,“快”成了一种时尚,一种追求。方方面面都在努力提速,以“快”为特征的行当,诸如“快餐”“快递”“快照”“快洗”“快车”等应运而兴。即使在人的感情生活中,“闪婚”“闪恋”也成了一时的风景。
②快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过去有句话:“一天等于二十年”。当下信息社会“一天”的发展,远远超过农业社会乃至工业社会“二十年”的发展。面对激烈的竞争,人们确实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③违背事物发展规律去求快,快则快矣,得到的却是苦果子。20世纪50年代的“大跃进”,“跃”得全国人民没有饭吃,就是一个深刻的教训。时下用催生剂催长的速成水果与鸡鱼鸭肉,成长期是快了,但却变得像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样的快,带给它们的不是进化,而是退化。以牺牲环境与资源为代价的经济发展,也是得不偿失,后患无穷。我国早有“欲速则不达”和不可“________”一类的古训,这是人类珍贵的经验之谈。
④就人的幸福感而言,生活也是要有快有慢,劳逸结合的。倘若人一直处在快节奏中,没有慢节奏的调剂,没有空暇,没有悠闲,没有“采菊东篱下”和“闲庭信步”的情致,那生命就会失去平衡,人生的丰富性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会被快节奏所击倒。“闪婚”“闪恋”快则快矣,然而,也因尝不到婚恋过程的美妙情趣,而导致了不少人“闪离”的恶果。生活中有好多东西都是需要慢慢咀嚼的。阿尔卑斯山谷有一条公路,两旁景物极美,许多驾车人视而不见,疾驶而过,管理者特意在路上插上一个劝告牌:“慢慢走,欣赏呵!”朱光潜先生在谈到人生的情趣时,特举此例,说人生艺术化,就得“慢慢走,欣赏呵!”我国有一首老歌也这样唱:“马儿呵,你慢些走、慢些走,我要把这美丽的景色看个够。”
⑤针对近些年来一味求快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少人又怀念起慢来,认为不要急吼吼地度过有限的人生,于是,慢文化之风开始兴起。“慢餐”“慢递”“慢游”“慢照”一类的活动渐次多了起来。北京出现了“慢递”专业店。国际上有了“慢餐协会”,他们声称,慢餐不只是细嚼慢咽,它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心态上的慢,“以慢餐引导被物欲横流的大潮裏挟着的人们放慢脚步”。近日还传出消息,全球已经有24个国家135个城市获得“慢城”称号,我国江苏省高淳县有望于近期召开的“国际慢城会议”上被授予“慢城”称号。所谓“慢城”,主要是走“生态立城”之路,本质上可以说是一个“环保”概念。“慢”,是幸福生活所不可缺少的。
⑥由此可见,要辩证地看待快与慢,快有意义,慢也有价值。快节奏的霹雳舞与慢节奏的太极拳,各有各的美。要当快则快,当慢则慢,快不弃慢,慢不鄙快,让快慢正确地结合起来,在生活节奏加快的现代,使人的生活仍然保持应有的从容、放松和宁静,维护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高质量。
15.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第③—⑤段依次从
(1)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来论述的。(9分)
16. 请在第③段的横线上填一个合适的词语( )(2分)
A.快马加鞭 B.只争朝夕 C.拔苗助长 D.南辕北辙
17. 第④段有两句“慢慢走,欣赏呵!”含义有同有异,请简要阐述。(3分)
18. 下面一段文字应该放在第几段之后?请阐述理由。(5分)
不过,要快,却不能把快绝对化,不能抹杀慢。快与慢是对立的统一,失去一方,也就没有了另一方。快与慢都受着条件的制约,应按照张弛有序的规律,该快则快,该慢则慢。
阅读下文,完成第15-18题(19分)
15.(3分)要辩证地看待快与慢,快有意义,慢也有价值,让快慢正确结合起来。
(3分)违背事物发屣规律一味求快会带来负面影响。
(3分)慢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态度,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
16.(2分)C
17.(3分)共同点:都主张慢生活
不同点:前者意为放慢脚步,欣赏公路旁的景物;后者意为放慢生活节奏,保持一种慢生活的人生心态。
或【不同点:前者侧重于发现生活中的美景;后者侧重于对生活中的美好的细细享受与品味。】
18.(2分)放在第②段后。
(3分)第①、②段写“快”生活的社会状态和其产生的必然性;第③段写求“快”
的负面影响;本段文字提出辩证对待“+陕”生活,是第①、②段与第③段间的过渡。
从三到万
马南部
①学习文化知识能不能走终南jié 径呢?这是许多初学的同志时常提出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不能过于笼统。一定说能或不能,都不恰当。这要看学习的是什么人,学什么,用什么方法等等,要按照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但是,一般地说,学文化应该一点一滴地慢慢积累,特别是初学的人不宜要求过急。
②“文化”这个词儿在外国文里本来就是积累的意思。我国古代的读书人,很早就重视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这是符合于一般规律的正确方法。因为学习不但要靠理解力,还要靠记忆力,而无论一个人的理解力和记忆力无论有多强,要理解和记住刚学会的东西,总要有一个过程;哪一个妄人如果想一下子就把什么都学会,其结果必定要吃大亏。
③有一个故事在明清人酌笔记中重复出现了多次,尖锐地讽刺了这种妄人。这个故事是说:“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不识‘之’‘乎’。一岁,聘楚士训其子。楚士始训之搦(nuò)管临朱。书一画,训曰:一字;书二画,训曰:二字;书三画,训曰:三字。其子辄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曰:儿得矣,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也,请谢去。其父喜,从之。具币谢遣楚士。逾时,其父拟征召姻友万氏者饮,令子晨起治状,久之不成。父趣(c ù)之,其子恚(huì)曰:天下姓氏夥(huǒ)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
④这个故事比较通俗易懂,有的相声演员也曾讲过。但是,人们大都只把它当做笑话,而不把它看成一个严肃的讽刺性故事。我的看法不是这样,我以为我们应该从这个故事中,吸取一些关于学习方面的经验教训。
5对于一个人来说,学习过程中有若干重要的关节,如果处理不好,往往会影响学习的成败。初学的一个最重要关节,就是在刚刚学会一、二、三或外国文A.、B.、c等等的时候,有一些轻浮的人,正如那个富翁的儿子一样,往往就“欣欣然”起来,以为“得矣,得矣”,什么都懂得了。这也好像学打拳的人,刚学会几个动作的时候,多半以为自己很了不得,处处想跟别人较量几下子。倒是学得多了,真正有了一些本领,才反而虚心起来。由此可见,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是自命不凡;越是有本领的才越谦虚谨慎。
6从教学的过程来说,不管要学什么,教的人总要从易而难,逐步深入地把知识教给学生。因此,好的教师在开始的时候,应该给学生一个印象,觉得入门不难,往后才能越学越有信心。而学生如果自命不凡,看到入门很容易,就把老师一脚踢开,那么,他就什么也学不成。正如那个富翁的儿子一样,他以为从此可以不必再请老师了。殊不知他根本还不曾入门,只学会一、二、三,对于所谓“六书”等起码的知识一点也不懂,所以他父亲叫他给姓万的亲友写请帖,他就傻眼了。
⑦实际上,一、二、三这三个字的确很好认,而从三到万,从文字结构上说却经过了许多复杂的变化。要懂得这些变化,也好像其他各种知识一样,必须逐渐学习,并且需要老师指导,不可能只凭件么“天才”就可以很快学会的。如果完全没有人教,倒很可能什么也学不会。我们之所以应该重视教师的作用,理由也就在此。
8我们不懂的东西还很不少,都迫切需要虚心学习。但是,在学习上有许多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从三到万这个故事似乎对我们有一些启发。我们无妨以此为例,举一反三,想一想怎样才能更好地加强我们的学习吧。
16.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jié 径
17.第⑤段中除了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外,还运用___ _论证的方法。(3分)
18.本文论证严密,开篇提出了___ _的论点,再从
___ ___和古代一则故事得到的教训两方面加以论述,然后又从 和 两点经验教训中告诉我们怎么做,最后总结全文。(9分)
19.下列句子可作为本文论据的一项是( )(3分)
A.积土成山,积水成渊B.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C.书非借不能读也。D.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20.请结合相关链接的内容,仿照例句补写一个“越是有本领的才越谦虚谨慎”的事例。(3分)
相关链接: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带着战火硝烟的陈毅在第二天,便以市长的身份正式接管了上海市政府。刚解放的上海各种物品奇缺,特别当陈毅市长了解到市民缺乏盘尼西林等药品时,他连夜登门造访深居简出、闭门著书的化学家齐仰之,请他出面主持此类研究工作。但齐几番推脱,后来陈毅终于用他的真诚,让齐仰之欣然同意主持筹建盘尼西林药厂。
例句:刘备三顾茅庐恭请诸葛亮
16.捷(2分) 17.对比论证(3分)
18.学文化应该一点一滴地慢慢积累,不宜要求过急。(3分)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重视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c2分)
学习态度要谦虚谨慎。(2分)
应该重视教师的作用。(2分)
19.A(3分) 20.陈毅夜登陋室诚聘齐仰之。(3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20分)
伯乐就是你自己
①慧眼识珠者为人景仰,知人善任者功德无量。然而茫茫人海之中,这样的“伯乐”却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韩愈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我却要说:“千里马,你要做自己的伯乐!”
②美国著名心理学专家、世界潜能激励大师安东尼罗宾曾经在《唤醒心中的巨人》一书中指出:“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一份特殊的才能。那份才能犹如一位熟睡的巨人,等待着我们去唤醒他……上天不会亏待任何一个人,他给我们每个人以无穷的机会去充分发挥自己。”他的话揭示了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是一匹千里马。
③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有一句名言:“人贵能自我发现。”也就是说,你要做自己的伯乐。他本人经过多年的左冲右突,发现了自己写作方面的才能,寻求到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英国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是在帮助弟弟成才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写作才能,最终她们三人都以自己优秀的文学作品享誉世界文坛。贾平凹也好,勃朗特三姐妹也罢,他们就是自己的伯乐!
④“毛遂自荐”的典故想必大家都比较熟悉,毛遂地位卑微,却果敢得令人钦佩。在赵国被秦军围困的关键时刻,他不顾旁人的鄙夷和耻笑,挺身而出,鼎力自荐。楚国宫殿之上,他凭借自己“三寸不烂之舌”,说服楚王出兵,救国民于水火之中,留下了“小蔺相如”的美称。毛遂之所以能够名垂千古,正是因为他敢于发现自我,敢于做自己的伯乐。
⑤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当yìwúfǎngù地向毛遂学习,做自己的伯乐,发现自己的才能,然后以百倍的信心和勇气,把自己“荐”出去,去一展自己的才华,去实现自己的抱负。
⑥我们常常惊羡别人的成功,却往往忽视自己的努力;常常感叹命运的不公,却很少发掘自己的潜质。那么,我们从现在起唤醒心中的巨人,发现自己的才能,勇敢展示自己的风采,看准正确的人生方向,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总有一天,我们会走进自己心中的圣殿。
16.根据拼音写汉字。yìwúfǎngù( )(2分)
17.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3分)
18. 第②段主要论述了 ;第③段主要论述了 ;
②③段顺序不能调换的原因是: 。(6分)
19.说说第④段加点词“挺身而出”、“鼎力自荐”在文中的作用: 。(4分)
20. 下面这段文字放在哪一段中最合适?请具体阐明理由。(5分)
万万学不得那个才高八斗、计谋超群的姜子牙,他用几乎一生的时间来等待伯乐发现自己,要不是在垂老之年偶遇周文王,他的才华险些就被自己的消极等待给埋没了。
现代文(48分)
16.(2分)义无反顾
17.(3分)我们要善于发现自己的才能,勇敢展示自己的风采。
18.(6分)每个人都是有才能的(2分);我们要善于发现自己的才能(2分);第②段是第③段的前提和基础(2分)。
19.(4分)“挺身而出”、“鼎力自荐”生动形象地体现了毛遂的果敢,以此论证人要敢于自我发现,敢于表现自己的才能。
20.(5分)这段文字应放在第⑤段中(2分)。因为这段文字指出万万学不得才高八斗的姜子牙,几乎用一生的时间等待别人来发现自己的才能,与第⑤段倡导大家学习毛遂做自己的伯乐形成对比,且第⑥段第一句话承接了第⑤段的内容(3分)。
①“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生蒂固。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的。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现在往往不灵了。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②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方法有赖于创造性思维。那么,创造性思维又有哪些必须的要素呢?
③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六分钟以后,也可能出现在六个月以后,六年以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④对此我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⑤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约翰·古登贝尔克。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造机组合起来开发出一种新产品。因为葡萄压榨机用来从葡萄中榨出汁,所以它在大面积上均等加工。而硬币打造机的功能则是在金币之类的小面积上打出印花来。有一天,古登贝尔克开玩笑地自言自语道:“是不是可以在几个硬币打造机上加上葡萄压榨机的压力,使之在纸上打印出印花来呢?”由此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⑥另一个例子是罗兰·布歇内尔。1971年的一天,布歇内尔边看电视边这么想:“光看太没意思了。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看它发生什么反映。”此后不久,他就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1、作者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为什么呢?(3分)
2、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要要素?请分条概括(3分)
3、第③段中的“这种情况”指的是: (2分)
4、试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⑤、⑥两段的内容。并分析其作用(4分)
5、如果把第②段划线句子改成“创造性思维有如下必须要素”好不好,为什么?(3分)
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说“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本文中说“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试结合你的体会谈谈看法(3分)
1、因为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的。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现在往往不灵了。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2、①要积累知识②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③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3、知识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 4、第五段讲的是印刷机和排版术的发明,第六段讲的是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的发明。这两段都是举例论证,证明了创造性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5、 不好,因为原文中用设问语气更能吸引读者,形象生动地引出论点,如果改为“创造性思维有如下必须要素”就不吸引人了。6、言之有理既可
《敬业与乐业》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讲,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里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他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1、翻译孔子这句话:“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2分
翻译: 。
2、怎样理解“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2分
答: 。
3、文段怎样论述乐业的?2分
答: 。
4、结合文段和自己的体验,说说这样生活才有价值?4分
答: 。
1、懂得它的人比不上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比不上以它为乐的人。 2、做事应该有一种良好的心态。3、先从反面论述心境不好,什么事都苦;再从正面阐述什么职业的有乐趣。4、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①,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②,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③。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①,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__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文章开头两段在论证中的作用是 。(2分)
2、作者针锋相对地提出正确的观点是什么? (2分)
。
3、划线句子列举了四种人,请你任选两种人,概述代表人物的事例。 (2分)
。
4、揣摩下列加点字词的表达效果。 (4分)
①、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②,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
②、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__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
。
5、“中国的脊梁”的含义是什么?作者反复强调这一点,在当时有什么意义? (2分)
6、结合自己的理解,请你谈一谈在新世纪要成为中国的脊梁,应该怎么做。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提出文章的论点和论据。竖起批驳的靶子
2、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3、、李时珍、岳飞、海瑞等
4、一味写出反动派愚昧之极。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总写出当时社会__的程度,并讴歌中国脊梁的精神。
5、中国的支柱,民族的希望。意义:可以鼓舞斗志,增强中国人的自信力。
6、略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4—16题。(10分)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下面是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头两段首先提出敌方的论点,然后列举三个论据,竖起批驳的靶子。
B.、“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一句的“中国人”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
C.、“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的“一味”写出反动派愚昧之极,
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D.、末段“地底下”指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斗争,暗指当时还处于地下斗争的中国__及其领
导下的革命力量。
2、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这里的“新生路”指什么?(3分)
3、“中国的脊梁”指什么样的人?请你列举两个具有这种精神的人物。(4分)
1、(3分)A
2、(3分)指相信自己的力量,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抗日救亡。
3、(共4分)指脚踏实地为民族进步而奋斗的人(意合即可,rú lái 自下层,代表着广大人民的利益的人。)(2分) 如:李时珍、岳飞、海瑞、杨利伟等。(2分)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