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是阅读力而非阅读率

每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今年读书日期间,有人对“你读了几本书”进行了一番调查,结果发现阅读率明显下降。我认为,这样的调查也有失偏颇,因为时代在发展,很多阅读已不再依靠纸质,而是在网上进行的。纸质阅读率的下降并不能说明整体阅读率的下降,也不能代表人们就远离了读书,我们不能仅凭纸质图书的销售下降就认定现在的中国人不爱看书了,只能说明人们的阅读生活正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

但是中国人的阅读的确出了问题,而且是大问题。不管是纸质的阅读还是泡在网上的所谓“阅读”,所花的时间不少,但收获并不大,大多是一种“娱乐化、低智化”的阅读。对很多人来说,阅读率可能并不低,但阅读力却在萎缩。所以, 阅读力比阅读率更值得关注。

所谓阅读力,是指对文字为主的精神产品识读、理解和消化的能力。很长时间以来,鲁迅著作一直是人们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指明灯,但如今鲁迅的著作在中学教材里被削减,甚至成了很多青年学子的阅读障碍,这就反映了如今阅读力的下降,因为鲁迅著作恰恰是需要用心去读的,需要费点脑力才能读懂它。

造成阅读力下降的一个原因,是人们认识上的误区,认为阅读仅仅是为了实用而已。能掌握一门实用的手艺,能考上名校,能找个工作,就是阅读的全部目的。因此,对如何从阅读中获取真知灼见、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嗤之以鼻。其实,培养一个会思考的脑袋,才是阅读的最重要目的。

造成阅读力下降的另一个原因,是以微博为代表的“低智化”阅读方式的流行。传统的阅读习惯正在慢慢消失:读图代替了读文,读屏代替了读书,读博客代替了读经典,读故事代替了读思想……于是,“轻阅读”“浅阅读”“软阅读”成了流行风景。热衷于微博阅读的人群,除了获得短暂的感官快感外,又能得到多少的思想升华?

我以为,阅读力表现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也表现出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当今社会,文化作为软实力,已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衡量标志之一,而国民阅读力作为文化软实力的基石,直接关系到综合国力的强弱。所以,最重要的不是阅读率而是阅读力,是怎么读和读什么!

(摘自光明网,有删改)

1. 下列选项中的说法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

A. 仅凭纸质图书的销售下降就认定现在的中国人不爱看书了,这种想法过于片面。

B. 中国人的阅读大多是一种“娱乐化、低智化”的阅读。

C. 热衷于微博阅读的人群,除了获得短暂的感官快感外,还可以得到不少的思想升华。

D. 阅读力表现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也表现出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

2. 文中提到造成阅读力下降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3.结合文中一些观点,你觉得应该如何提高自己的阅读力?

1. C

2.①人们认识上的误区,认为阅读仅仅是为了实用。(阅读目的)

②以微博为代表的“低智化”阅读方式的流行。(阅读方式)

3.①要有正确的阅读目的和态度;②要善于思考,用心去读;③多读文、读书、读经典、读思想。(意思对即可)

有才不能任性

陈鲁民

  少年得志的编剧于正,这一回跌了个大跟头。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在二零一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对琼瑶起诉于正等侵权案进行宣判,于正被判公开道歉,被告停止对《宫锁连城》的复制、传播和发行,被告共计赔偿五百万元。这让我突然想起一句流行语:“有钱也不能任性。”这句话已成为大家基本共识,那么“有才”能不能任性呢?答案也是否定的,于正的马失前蹄就是最好例证。

“才”是极其稀缺宝贵的,用才就像跳高,正常时可以上下翻飞,摘金拿银,失衡时则会摔得很重。所以,有才一定要珍惜,要用好。否则,有才不用是暴殄天物,用才来做坏事就会增加破坏力。而现实生活中,有才的人一般都是有个性的,或桀骜不驯,或恃才傲物……这其实就是任性的意思。

古往今来,那些吃亏的才子,追根究底,多多少少都与任性有关。西晋才子嵇康,广闻博识,多才多艺,却豪放不羁,目中无人,当朝大臣钟会慕名前来拜访,他爱答不理,连起身招呼都不打,只顾自己打铁,这就得罪了钟会,为其诬陷,被司马昭处死。编剧于正的任性,不仅使他付出巨额经济赔偿,而且多年英名毁之一旦,今后在编剧圈里很难再混下去了,正所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同样是才子、编剧的宁财神,则因为随心所欲,不计后果,被警方拘留十五天,虽还算不上身败名裂,但名声受损,事业受挫是肯定免不了的。

所以,任性使气,自命不凡、不听劝告、一意孤行,早晚会有吃亏的一天。而且,“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本来就容易才高见嫉,有很多人对才子羡慕嫉妒恨,你再不检点,被人拿了把柄,才子倒台,扔砖头、看热闹的人会更多。

但,倘若才用得法,用以正途,则会起到巨大作用。被世人称为“力学之父”的牛顿,20多岁就创立了微积分,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但他并没有自命不凡,也没有把功劳全归于自己,因此更受世人的尊重。孙叔敖面对吊问者,没有怪罪,反而谦虚待见,终获得宝贵的意见。

人才难得,得人才者得天下,全社会都要爱才、敬才、用才;才子则要自爱、自重、自律,低调做人,谨慎行事,万万不能任性妄为。毕竟,人才的价值就在于他善用自己过人的才华成就一番事业。

(选自《天津日报》2015年3月28日,有删改)

1.文章开头从“少年得志的编剧于正”说起,有何用意?

2.下列事实论据能证明本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

A.恃才放旷的杨修,成为刀下亡魂。 B.豪放不羁的李白,成为了一代“诗仙”。

C.平凡庸俗的刘禅,成为__之君。 D.高调的奥本海默,成为“原子弹之父”。

3.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1)第二段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2)第五段能否删除?为什么?

4.从全文看,作者认为“有才不能任性”的原因有哪些?

1.引出本文的论点“有才不能任性”,同时也作为一个事实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引起读者的兴趣。(答出两点即可)

2. A

3.(1)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证了“有才一定要珍惜,要用好,不可任性”的观点,使深奥的道理浅显易懂。(2)不能删除。第五段从正面论证了“才用得法,用以正途,则会起到巨大作用”,和前文形成了对比,使论证更深入,更严密。

4. “才”是极其稀缺宝贵的;用才来做坏事会增加破坏力;很多人对才子羡慕嫉妒恨;人才的价值就在于他善用自己过人的才华成就一番事业。有才不任性最终会获得成功。

说“话”

①言为心声,文如其人。说话粗野、冷漠、骄横,会给人留下低级下流、缺乏教养的印象;说话文雅、和气、谦逊,让人看到的是一颗善良、纯正、美好的心。

②有一次,列宁在下楼时正碰上一位女公务员端着洗脸水上楼,她看到列宁就往后退让,列宁却十分热情地说:“你手里端着东西,我是空着手,你先上楼吧!”

③1955年,__回韶山时邀请亲友中的老人吃饭,向他们敬酒。老人们说:“__敬酒,岂敢岂敢!”__回答说:“敬老尊贤,应当应当!”

④有一次,__来下了飞机后与机组的同志们一一握手告别。当时机械师邝祖炳正蹲在地上工作,__来和其他同志握手以后就站在邝祖炳身后等着,并示意别人不要惊动他。邝祖炳工作结束转过身来,才发现__站在后面,赶紧说:“对不起,__,我不知道你在等我。”__来笑着亲切地问:“噢,我没有影响你的工作吧?”

⑤语言的美,不在于辞藻华丽,也不在于抒情描写,而主要在于适合语言环境。与同志见面时,问声:“你好!”一句亲切的问候,并非是多余的客套,它体现了谦恭和关心人、尊重人的美德。与别人打交道时,常说一声:“请!”也可以表达对别人的尊重。不慎做错了事,先说声:“对不起!”可消除不必要的猜忌,增进同志间的友谊。别人道歉时,说句:“没什么!”表示胸襟开阔,还可以把窘境中的同志解脱。请别人帮助时,说一声:“劳驾。”这不是普通的恭维,而是表达了尊敬别人的意思。同志帮了个忙,说声:“谢谢!”它像一盆炭火,使人感到情感的炽热;它像一条纽带,连接了同志间的友谊。别人致谢时,说声:“别客气!”表现出你助人为乐的精神境界,体现了你诚恳谦虚的美好心灵。同志间分手时,说声:“再见!”这表明交往并没有在分别时结束,友谊在告别声里继续发展。

⑥总之,要做到语言美,要在说话时做到“文雅、和气、谦逊”,就要加强思想修养,加强语言锻炼。不从根本上下功夫,往往是学不像样的。

1. 第①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2. 请概括短文所表达的主要观点。

1.对比论证法,鲜明深刻地论述了“言为心声,文如其人”的观点。 

2.说话时要做到“文雅、和气、谦逊”,或者要做到语言美,再或者两句都写。

折磨是一种赐予

魏清素

①似乎每个人一生中部会遇到这样的人:他总是与你过不去,处处为难你,不停地

挑剔你,否定你。你可能会怨恨:为什幺总是折磨我?可是,就在他的苛求中,你在不

知不觉地成长。如果我们把眼光放远些,从整个人生的大格局来看,这些折磨恰恰成

就了你。

②当蝴蝶还是幼虫时,住在一个出口很小的茧中。要想破茧而出,它必须通过那

个小小的出口.这个过程需要它竭尽全力,很多幼虫因此丧命。有人觉得蝴蝶太可怜

了,就用剪刀把茧上的出口剪大了一些,让幼虫很容易地从中出来。但是它们却失去

了飞翔的能力,只能拖着一双翅膀在地上笨拙地爬行。原来,那小小的出口就是帮助

幼虫两翼成长的关键,只有经过了出口的挤压,两翼才能顺利充血,幼虫才能蜕变成展

翅飞翔的蝴蝶。

③其实,人与蝴蝶一样,也要经历破茧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增加生命的韧性和厚度。苏东坡固“乌台古诗案”被眨黄州,身处荒凉,远离亲友,身心备受折磨。这一切,却带给他更多的体验和思索,最终他实现了精神的突围,艺术才情也获得了整体蒸馏和升华,千古绝唱《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峨》相继诞生,岂止苏轼,人类之明之上那些熠熠生辉的名字,哪-个没有经历过痛苦的磨砺?折磨是人生的必修课,它最大限度地考验一个人,而人生的最大值也正在此中求证。

④罗曼·罗兰说:“只有把抱怨别人和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

证。”面对折磨,不必抱怨,不要退缩,这些都是你成长的机会,是你成功的必经之路。

不要去祈求什么“剪刀”的帮助,那只能萎缩了你成功飞翔的“双翼”。

⑤蝴蝶的幼虫,只有经过狭窄出口的挤压,才能蜕变为美丽的蝴蝶。成长中的人,

只有经历世事的“折磨”,才能迈向成熟和成功,正确地面对“折磨”,并藉此给自己的

生命注入源源不断的正能量,才是我们明智的选择。

(节选自《这些事,现在明白还不晚》,有删改)

1.作者在第②段介绍了蝴蝶破茧而出的过程,有何用意?答:

2.依照第⑤最中的画线句,仿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蝴蝾的幼虫,只有经过狭窄出口的挤压,才能蜕变为美丽的蝴壤。

, , 。

, , 。

3根据文意,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折磨”。

答:

1. 更生动具体地证明了“折磨是一种赐予”这一中心论点。

2. 示例:树苗的种子,只 有全凭自身的钻劲破土而出,才能长成参天大树;成功者的过去,只有历经苦难的折磨,才能成就辉煌。

3. 不设唯一,能结合自身实际谈出具体措施即可。

微笑是一种生活态度

①微笑是对生活的一种态度,跟贫富、地位、处境没有必然的联系。一个富翁可能整天忧心忡忡,而一个穷人可能心情舒畅;一位处境顺利的人可能会愁眉不展,一位身处逆境的人可能会面带微笑……
  ②心里有阳光的人,就能感受到现实的阳光,如果连自己都常苦着脸,那生活如何美好?生活始终是一面镜子,照到的是我们的影像,当我们哭泣时,生活在哭泣,当我们微笑时,生活也在微笑。
  ③在受到别人的曲解后,微笑的力量会更大。因为微笑会震撼对方的心灵,显露出来的豁达气度让对方觉得自己渺小、丑陋。当年,有人处处说爱因斯坦的理论错了,并且说有一百位科学家联合作证。爱因斯坦知道了这件事,只是淡淡地笑了笑,说:“一百位?要这么多人?只要证明我真的错了,一个人出面便行了。”爱因斯坦的理论经历了时间的考验,而那些人却败给了一个微笑。
  ④微笑是人生最好的名片,谁不希望跟一个乐观向上的人交朋友呢?微笑能给自己一种信心,也能给别人一种信心,从而更好地激发潜能。微笑是朋友间最好的语言,一个自然流露的微笑,胜过千言万语,无论是初次谋面也好,相识已久也好,微笑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令彼此之间倍感温暖。
  ⑤微笑是一种修养,且是一种很深厚的修养。微笑的实质是亲切,是鼓励,是温馨。真正懂得微笑的人,总是容易获得比别人更多的机会,总是容易取得成功。

1.第①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请说说第③自然段的论证思路。

1.对比论证。通过举出富翁和穷人、顺境和逆境之人面对生活的不同态度,突出强调地论证“微笑是对生活的一种态度,跟贫富、地位、处境没有必然的联系”的观点。

2.先指出本段的观点——“在受到别人的曲解后,微笑的力量会更大”;其次从道理上分析其原因;最后以爱因斯坦的例子作为事实论据充分有力地印证。

大时代需要大担当

刘国贤

①《后汉书•虞诩传》记载,东汉名将虞诩将赴任的朝歌一地,当时正发生叛乱,朋友闻讯后都为他的安危担心,纷纷劝他别去。虞诩却坦然笑答:“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危难时刻显身手,虞诩这种“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的担当精神着实令人敬佩。

  ②担当需要勇气。上世纪60年代石油大会战,铁人王进喜率领的钻井队,“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可少活20年,也要拿下大油田”,终于打出了大庆第一口喷油井。这种时代担当,首先靠的就是克服重重困难的勇气。

  ③担当需要正气。当年,林则徐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禁烟。身边跟差提醒说,鸦片由来已久,且__结,不可深查,与其得罪权贵和洋人,不如明哲保身,给自己留条退路。林则徐说:“苟利国家生死矣,岂因祸福避趋之。”现实生活中,有人遇到棘手问题绕道走,碰到困难往后躲,遇事不敢担风险,守摊度日不作为。怕承担责任,怕影响个人名节,怕丢乌纱帽。表面上一个“怕”字,实际上是“私”字作怪,缺少勇于担当的正气。

  ④担当需要能力。《水浒传》里的洪教头,连喊几个“来!来!来!”结果被人家轻松__;《三国演义》中的马谡,敢立军令状守街亭,却因纸上谈兵、刚愎自用失了街亭,丢了性命。没有能力的担当,样子做得再足,终究只是花架子。

  ⑤大时代需要大担当,大担当方有大作为。今天,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给我们赋予了更多的责任和担当。但是,敢于担当绝不是停留在嘴边,而是落到踏踏实实的行动上。只有这样,个人的担当才会真正推动集体事业的进步,个人的梦想才能融入更多人的梦想! (选自《解放军报》2014年4月8日)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

2.选文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答:

3.请简述选文第④段的论证过程。

答:

4.选文第⑤段加点词语“只有这样”中的“只有”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

1.大时代需要大担当。)

2.对比论证(正反对比论证)。通过对比,突出强调了“担当需要正气”的观点,从而证明了中心论点。

3.先提出观点,再列举事例阐明(论证)观点,最后强调能力在担当中的重要性

4.不能删。“只有”突出强调了敢于担当要落到踏踏实实的行动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自卑也是一种力量

①看过很多描写一个人应该怎样自信的文章,它们说得非常有道理。我们的生命之所以能拥有某种高度,是因为我们的心灵已经抵达了它,否则,你永远只能是山脚下一棵矮小的狗尾巴草。然而,一般的人很少想到,适当的自卑有时也是一种生命的补液,偶尔使用它,我们的事业之花就会开放得更艳更美,也更持久。

②或许你早已听说过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的故事。卡夫卡出生于布拉格一个犹太商人家庭,他的父亲性情暴躁,而且非常__,这使卡夫卡从小就形成了敏感多疑、忧郁孤独的性格,他有时不免有点自卑。事业最不顺的时候,他甚至说过“巴尔扎克的手杖上写着‘我粉碎了一切困难’,我的手杖上写着‘一切困难粉碎了我’”这样很绝对的话,不过,卡夫卡没有放任这种自卑,而是一直努力超越自己,终于写出了《变形记》、《城堡》这样的优秀小说,成为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鼻祖。

③拥有一点点自卑之心,对人生多有教益。爱迪生的学业成绩差得让老师想跳楼,为此,老师竟建议家长让他退学。爱迪生也曾自卑过,但他把这种自卑当成动力,最后成了伟大的发明家。普希金当学生时,他的数学一塌糊涂,无论做什么题目,也不管运用哪种方法,最后他都会让答案等于零。为了自我鼓劲,他选择了写诗,结果成为一代文豪。

④自卑能促使我们对自我作出一种冷静的剖析。 一个人不难走向自信,人天性中就有一种自恋和惟我独尊的基因,这种基因使我们自以为是,听不进别人的好意见。我们真正难以做到的是时刻认识到自己生命的不完善、不完美,从而保持一种谦和的心境。自卑是这种谦和的母亲。

⑤自卑对人生还有一个重要价值:让你变得有所敬畏。人生的很多问题都是因为无所顾忌而起的:贪官之所以把手伸得很长,无非是因为觉得在他那个小圈子里,他可以搞定一切;奸商之所以泯灭天良牟取暴利,不过是由于他认为自己有足够的智慧对付国家的政策、法律……这些人的确没有自卑感,然而,没有道理的“自信”却毁了他们。

⑥人生自然不能过于自卑,过分的自卑会打到一个人的毅力和勇气,使我们自己消灭自己;但也决不可能盲目自信,一个人盲目自信容易变得狂妄,自己挡住前进的道路。最理想的是把两者结合起来,用自卑探照自己性格、知识、才华的黑洞,用自信寻找走出迷途的道路。

1.选文中心论点是什么?选文③、④、⑤段是从哪些方面论述自卑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的?

2.第②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⑥段可以删去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1.自卑也是一种力量。①拥有一点点自卑之心,对人生多有教益;②自卑能促使我们对自我作出一种冷静的剖析;③自卑对人生还有一个重要价值:让你变得有所敬畏。

2.举例论证,举卡夫卡不放任自卑,超越自己,成为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鼻祖的例子,有力地论证了“自卑也是一种力量”的论点,很有说服力。(如只简单地答“通过举例有力地论证了论点”)。

3.不能。该段主要补充论述了过分自卑和盲目自信的危害,强调将自卑与自信结合、适度的自卑才能是一种力量,使论点更加正确,论述更加全面、严密。

请敬畏规则

①中国人往往敬畏权威,但是漠视规则或者信奉潜规则。

②不遵循规则的人好像很拽,其实很苦很累,因为一直要寻思“不走寻常路”!

③我常常站在十字路口犯傻,红灯当前,有时只剩下我一个人“不敢”闯红灯。有一次,一辆标有某执法单位的小车闯红灯,当它傲慢地与我擦身而过时,我指了指红灯说:“看到红灯了没有?”那司机居然要停车下来揍我,结果把遵守规则的我吓跑了,他们汹涌着一车人,我可不吃眼前亏。

④可悲的是,觉得最拽就是敢于不守规矩的中国人很多,敢于不守规矩也是很多国人唾沫横飞吹牛的资本。

⑤有个“海归”朋友告诉我说,在美国,公司做决策时,往往有许多不同意见,大家吵得不可开交,甚至一地鸡毛,但是一旦规则定了下来,不管是哪一派都心服口服地百分百去执行;相反,在国内,在讨论方案的时候,大家好像和气一团,没有争议,可是一旦新规则定下来后,有人就故意找茬不合作,来阴的与规则作对。

⑥从最简单的“排队”这一社会规则看,不管是在银行、医院、车站、机场,甚至火葬场,总有人“插队”,大家喜欢“挤挤”一堂,“乱”中取栗,不排队或者插队不觉得这很羞耻,反而在很多人心目里是“能干”“机灵”“厉害”的代名词。  

⑦很早以前,读过这样一段文字:夕阳西下,旅游团一行乘车从澳大利亚墨尔本出发,赶往南端著名的菲利蒲岛看企鹅归巢的美景。车至途中恰逢一场大型车赛刚刚散去,迎面蜂拥而来大批的车队。这是一个左右极不对称的车道,一边是光光的道路,从北向南开的车只有我们一辆;一边是密密麻麻数以千计的车队,多是爱炫耀的车迷。没有警察也没有监视器,有的只是车道中间一道毫无约束的白线。然而,对面驶来的所有车辆没有一辆越过中线,没有一个“聪明人”试图去破坏这样的秩序……如此场景凸现了人们自觉遵守规则之美。这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之美。  

⑧1764年的一天深夜,一场大火烧毁了哈佛的图书馆,很多珍贵的古书毁于一炬,让人痛心疾首。突发的火灾把一名普通学生推到了一个特殊的位置,他在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后,终于做出一个勇敢的选择。原来在这之前,他违反图书馆纪律,悄悄把哈佛牧师捐赠的一本书带出馆外,准备阅读完后再归还。突然之间,这本书成为稀世珍本。该学生怀着不安的心敲开了校长办公室的门,说明理由后郑重地将书还给了学校。校长先是表示感激,并对学生的勇气和诚实予以褒奖,然后就把他开除出校。赏罚分明,一点也不拖泥带水。对此,很多人表示不解,但是校长不做解释,他只亮出哈佛的理念:让校规看守哈佛,比用其他东西看守哈佛更安全有效。在规则面前,他们遵循的是人人平等,要公平就必须敬畏规则。  

⑨有序的文明社会,必须有各种规则来保证。敬畏所有光明正大的规则,就是尊重公平、效率与我们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人还不懂得真正的自由,因为中国人还没有真正懂得规矩。

1.本文针对 现象,从 两个方面论述了“敬畏所有光明正大的规则,就是尊重公平、效率与我们自己”的观点。

2.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一例并加以分析。

3.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1)敢于不守规矩也是很多国人唾沫横飞吹牛的资本。

(2)没有警察也没有监视器,有的只是车道中间一道毫无约束的白线。

4.你赞同哈佛理念:“让校规看守哈佛,比用其他东西看守哈佛更安全有效”吗?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和链接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链接材料】那位学生叫埃佛拉姆,他被哈佛开除以后,为校长的话所折服,幡然醒悟,第二年又考入哥伦比亚大学,专攻法理学,并且成绩斐然。 毕业后,埃佛拉姆当了律师,美国独立战争开始后,曾为杰斐逊起草《独立宣传》出谋划策。埃佛拉姆虽然是被哈佛开除的学生,但却成为践行哈佛精神的优秀代表之一。

1. 我国当今社会漠视规则遵守规则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之美遵守规则体现了人人平等和公平

2.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比如:第7段举了澳大利亚车迷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事,与上文形成对比,阐明人们能自觉遵守规则是体现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                                                                                          

3.(1)“唾沫横飞”形象写出了漠视规则者吹牛时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无赖嘴脸,表现作者对此类行径的讽刺和抨击。

 (2)“毫无约束”强调了遵守规则的自觉,突出了人们对规则的敬畏。

4.赞同,埃佛拉姆践行了哈佛在规则面前,人人平等的规则,为校长的话所折服,幡然醒悟,刻苦学习,最终有所成就。我们在生活中也要自觉遵守规则,遵守规则也就是尊重公平、效率与我们自己。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周国平

⑴我们活在世上,不免要承担各种责任,小至对家庭、亲戚、朋友,对自己的职务,大至对国家和社会。这些责任多半是应该承担的。不过我们不要忘记,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项根本的责任,便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⑵每个人在世上都只有活一次的机会,没有任何人能够代替他重新活一次。如果这惟一的一次人生虚度了,也没有任何人能够真正安慰他。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怎么能不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呢?在某种意义上,人世间各种其他的责任都是可以分担或转让的,惟有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

⑶不止于此,我还要说,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一个人惟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之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因为这种爱,所以尽责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相反,我不能想象,一个不爱人生的人怎么会爱他人和爱事业,一个在人生中随波逐流的人怎么会坚定地负起生活中的责任。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的人把尽责不是看做从外面加给他的负担而勉强承受,便是看作纯粹的付出而索求回报。

⑷一个不知对自己的人生负有什么责任的人,他甚至无法弄清他在世界上的责任是什么。有一位小姐向托尔斯泰请教,为了尽到对人类的责任,她应该做些什么。托尔斯泰听了非常反感,因此想到:人们为之受苦的巨大灾难就在于没有自己的信念,却偏要做出按照某种信念生活的样子。当然,这样的信念只能是空洞的。这是一种情况。更常见的情况是,许多人对责任的关系确实是完全被动的,他们之所以把一些做法视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出于自觉的选择,而是由于习惯、时尚、舆论等原因。譬如说,有的人把偶然却又长期从事的某一职业当作了自己的责任,从不尝试去拥有真正适合自己本性的事业。有的人看见别人发财和挥霍,便觉得自己也有责任拼命挣钱花钱。有的人十分看重别人尤其上司对自己的评价,谨小慎微地为这种评价而活着。由于他们不曾认真地想过自己的人生使命究竟是什么,在责任问题上也就必然是盲目的了。

⑸所以,我们活在世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一个人认清了他在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在认真地做着这些事情,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他知道自己的责任之所在,因而关于责任的种种虚假观念都不能使他动摇了。我还相信,如果一个人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那么,在包括婚姻和家庭在内的一切社会关系上,他对自己的行为都会有一种负责的态度。如果一个社会是由这样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成员组成的,这个社会就必定是高质量的有效率的社会。

1.作者要通过本文表达一种什么观点?

2.第⑶段划线句使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你能再写一条有关“责任”的名言吗?

3.如何理解第⑸段中划线的句子。

4.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链接材料】我国9000万网民中82%为青少年,其中未成年网民就有1650万。而这1650万未成年人中的14.8%,也就是说有近245万未成年人不仅爱上网,而且着迷上瘾,难以自拔

1.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2.道理论证

示例:①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应该能够说:“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事。”(居里夫人)

②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列夫·托尔斯泰)

3.示例:即一个人树立了自己人生的目标,并为努力奋斗,就不会因迷茫而浮躁,因空虚而无措。

4.示例:青少年的人生的初始,它不仅仅是属于自己的,更是属于社会、属于家庭的;青少年要为自己、家庭和社会的将来努力拼搏,而沉迷网络,虚度光阴是对自己人生的一种不负责任。

课内现代文阅读

①我们的__和__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②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③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1、下列不能证明“我们这个队伍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B.、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C.、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D.、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

2、下列对原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的中心句是“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第一句与后面三句的关系是“总分总”的关系

B.、“泰山”比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鸿毛”用来比喻“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只顾及自己的利益而没有把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人。”

C.、选文中用到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D.、围绕中心论点,第②段是论述树立“为人民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第③段是论述我们要正确对待任何人的批评指出。

3、生活中什么样的人死重于泰山?什么样的人死轻于鸿毛?请用简洁的语言各举出一个例子。

1、B

2、A

3、略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