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快读周庄

周庄是一篇散文,推手则是青石桥。

一阕一阕的雨,很缠绵、很轻松地从远处移过来,叮当地洒在青石桥的一些古朴的旧事上,沿河、沿街、沿桥的垂柳一层层地将雨水递过去,犹如击鼓传花。

我不知道,一天的雨水将会使多少颗种子发芽,但我坐在周庄的茶楼里,多少有一点飘飘欲仙的感觉。我开始大声地朗读,周庄很坦诚,让我无须思考便能有节奏地读出她的韵味,每每读这样优美的散文都能使我获得一阵降l夹感。小桥横卧,倒映水中,宛如江南女子怀中的琵琶,行走在青石桥上,便感觉有一种最原始的音乐和琴键被踏响。仿佛是为了陪衬这般叫人痴醉的场景,某个青瓦白墙,木栅花窗,前门是街,后门是河的小楼里,便真的有佳人正拨弄琴弦,咿咿呀呀地唱一曲评弹。昊侬软语,轻舟嬉波,阿婆茶醇厚如酒,这时候丝丝缕缕纠缠着你的,一定是江南的味道。

两岸垂柳婀娜过来,像一道温柔的闪电,却被青石桥拦腰一束。青石桥之于柳树,便如妇人头上束发的头饰,既是一种约束,更是一种点缀。水巷中游船如织,于柳絮中来来往往如梳理美人云鬓,古朴的青石桥便开始有一些浪漫,一些温馨。

从茶楼里看出去,临水人家的青瓦白墙错落有致,宛如竖起的琴架,次第编排。装点青石桥的,是一河流觞,是_________,是_________,是_________。或流云,或花香,或一千年的光阴,便意会周庄的日子,是一行一行的,一格一格的,一座桥一座桥排列起来的。小桥、流水、人家,这江南水乡的景色清新而又美丽,小巧玲珑而又精致,充满水墨画的情调。若有红男绿女走在千百年沉淀下来的小桥流水间,风便添上了许多水印,淡淡轻轻格外柔和。快读周庄,双桥便是文眼,这枚水做的月亮,挂在周庄的胸口上千年,正在用记叙的手法回忆过去。也许就是一个雨夜,也许就是一个诗人的妙手偶得,双桥便化入文章,成一个精彩的句子在水巷深处散发光芒。

大大小小的青石桥,扭七拐八,将周庄家家户户层叠几折的河埠头连成一体,连成一个庄子。这些青石桥,使周庄有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周庄的日子,便真的长势喜人。

注: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被誉为“江南第一水乡”。

1.请发挥你的想象,在第5段中的横线上补写三个短语。

装点青石桥的,是一河流觞,是__________,是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

2.周庄景色的基本特点是什么?请用文中词语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作者说“周庄是一篇散文,推手则是青石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示例:一树绿荫,一巷古意,一船诗韵  

2.清新而又美丽,小巧玲珑而又精致

3.青石桥宛如一条线索将家家户户连成了一个庄子,拥有了一个共同的主题。这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故称“周庄是一篇散文,推手则是青石桥”。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们为什么活着

2008年华尔街金融风暴袭来,美国一家电器制造公司倒闭,公司总裁卡来尔来到多伦斯湖准备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当他的身子快沉到湖底时,已被医生下了“死亡判决书”的老朋友比尔的话突然响彻耳畔:“不!你仍然活着,至少还拥有生命,你没有权利轻易放弃!”比尔几乎用尽生命的全部力量发出的叫喊拯救了卡来尔。卡来尔回到公司,重新点燃了生命的激情,一切从头开始,像骄傲的雄鹰搏击于金融风暴的长空。

卡来尔的新生,让我们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我们为什么活着?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困扰人类几千年的问题。有的人活着是为了物质的享受,有的人则更看重生命本身的美好;有的人追求名誉地位,有的人则寻求生命更深广的意义。

我们为什么活着?活着就是对生命保持一种珍惜、敬畏和尊重。正如比尔所说,只要我们仍然在人世间活着,只要我们还拥有生命,就得对生命负责,就得对生命本身保持一种敬畏和尊重,谁也没有权利轻易地结束生命,哪怕这生命属于你自己。同时,活着也是对生命过程的幸福体验和快乐享受。水清鱼读月,山静鸟听风,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活着能观看潮涌大江的壮阔,能欣赏鱼翔浅底的怡然,能领悟山月对话的静谧,能品味人间真情的美好……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活着呢?这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另一个严肃的问题。

我们活着,就要坦然地面对人生,积极美好地生活,保持昂扬向上的生活态度。沐浴着生命的阳光春雨,体验着生命的幸福欢乐,做一个乐观豁达的人。

当然,如果只满足于物质需求,一味沉湎享乐,对酒当歌,游戏人生,不惜拿青春赌明天,这样的活着,就只是一种猪栏理想了。这无异于使蓬勃的生命在污泥浊水中朽烂,会散发出一股刺鼻的霉味。因此,我们活着,就要点燃生命的激情,调动心灵的力量,激发人生的智慧,尽其所能,做些对自己对他人有积极意义的事。正如西方一位哲人说:“假如人仅仅为活着本身而活着,那就是纯粹的动物需求。”

我们活着,就要认认真真地去做自己能做的事;我们活着,就要脚踏实地去做自己想做而又有积极意义的事。胡适曾说:“生命本身没有什么意义,你要能给它什么意义,它就会有什么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做点有意义的事。”

活着,就要使快乐的阳光洒满生命的每个清晨;活着,就要让幸福的泉水滋润生命的每个时刻;活着,就要以向上的姿势徜徉在生命的整个历程。

1.对“我们为什么活着”的问题,第3段从哪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具体说说第4段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困扰人类几千年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异于使蓬勃的生命在污泥浊水中朽烂,会散发出一股刺鼻的霉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参照本文观点并结合下面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一:据报载,韩国一位年轻女明星因生活中的一点挫折而服毒身亡。

材料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活着是对生命本身保持一种敬畏和尊重:②活着是对生命过程的幸福体验和快乐享受。

2.承上启下(或“开启下文”),由谈“活着的意义”转入“对活着态度的论述”

3.①指活着的意义  ②指沉湎于物质享乐、游戏人生的腐朽生活。

4.示例一:人应该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不能因个人的一点挫折而舍弃生命;但在国家民族大义面前,也不能苟且偷生。示例二:人应该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不能因个人的一点挫折而舍弃生命;但为了国家民族大义而牺牲个人的生命,本身就是对生命的珍惜。(要求:要结合文本,言之成理。)

阅读《我的大学》,完成1—3题

我的大学

①1979年9月,在田纳西州生活了6年的我,已经从一个懵懂少年变成一个对未来充满期望的青年。怀揣着种种梦想我进入了著名的哥伦比亚大学。

②大学报到的第一天,我刚走进自己的宿舍,就看到一个棕发碧眼的男孩冲我微笑,这就是我的室友拉斯,我们一起住了整整两年半。拉斯是波兰裔美国人,身高178厘米,骨骼宽大,性格开朗,他成了我大学期间唯一的知心朋友。

③哥伦比亚大学的哥伦比亚学院是美国最早进行通才教育的本科生院,学校规定学生可以进入大二再选择专业。于是大一的时候,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学美术、音乐、历史、哲学等课程。

④在哥大的日子,我们经常去林肯中心的小音乐厅听音乐;也经常买便宜的学生票,坐在卡耐基音乐厅最便宜的位置听音乐会。实在没钱的时候,我们就站在学校的礼堂外面听学校交响乐队演奏。哥大的音乐课程,培养了我滋养心灵的习惯,从此以后,对音乐的爱就一直伴随着我。无论是工作中愁云惨淡的日子,还是商业竞争中剑拔弩张的时刻,音乐都成为我舒展心灵的一剂良方。

⑤拉斯很直率,也很幽默,只是电脑作业做得惊人的慢。一般总是拖到最后,还一塌糊涂,然后不得不找我帮忙。我已经习惯了做他的枪手。

⑥有一次,他欠了一堆作业没做,我就故意没回宿舍,让他找不到我,他只好急忙跑去实验室补作业。当他用自己的账号登陆时,电脑发出了警告:“今晚11点,所有机器将例行维修,无法登陆。”这意味着这家伙必须用短短3小时赶完所有作业。对动作慢吞吞的拉斯来讲,这已经是一个极大的心理挑战。可当他写好程序开始编译的时候,电脑上再次跳出对话框:“磁盘障碍,档案已遗失。”拉斯惊慌失措,赶紧重新做了一遍,不幸再次发生,电脑报警:“系统障碍,所有文档全部遗失。请打开某某文档。”他一打开这个文档就看到我的留言:“傻瓜!你上当了!这些障碍信息都是我骗你的。你的功课我已经帮你做好了,就在你抽屉里,回来吧!——开复。”

⑦哥大的学费加生活费大约一年1万美元,这在1979年,对于一般美国家庭来说都不是一个小数目,所以一部分学费要靠自己打工来赚。刚开始的时候,我去做家教,后来在学校的电脑中心打工。拉斯的情况也跟我类似,因此他在学校食堂找了份厨师助理的工作。

⑧有一年,我和拉斯都没有钱买机票回家过圣诞节,就留在学校里寻找打工的机会。有一天,他从学校食堂搬回来25公斤奶油芝士,打算自己做蛋糕。我们计划做20个蛋糕,天天当饭吃,省出假期的饭钱。

⑨25公斤芝士根本没办法用普通的搅拌器来搅,我们只好倒进一个大桶里,一人拿一根棍子使劲搅。蛋糕做好了,我们开始每天吃同样的奶酪蛋糕,吃到后来,已经到了看都不想看蛋糕、提也不想提“蛋糕”这个词的地步。直到七八天后,拉斯突然对我说:“开复,天大的好消息,剩下的蛋糕发霉了!”那天,我们俩坐地铁到唐人街最便宜、菜量最大的粤菜馆,要了6道菜来庆祝蛋糕发霉。

⑩“做蛋糕”这个词,后来成了只有我们俩才能听懂的暗语。

11我和拉斯成了一生的好朋友,我们一直都通过电子邮件联系。拉斯毕业多年后,做出了非常美国化的选择,他放弃了一家美国证券所IT工程师的丰厚薪水,到德国开了一家画廊。

12有意思的是,拉斯做蛋糕的爱好保留了下来。每年圣诞节,他都要寄给我一个他亲手做的蛋糕,每次都加上巧克力和朗姆。但是,圣诞节的时候他从德国寄出,等我收到的时候,已经到春节了,我们全家谁都不敢吃这个蛋糕。因此,我发邮件给拉斯,感谢他从德国送来的祝福,但是让他不要再寄蛋糕给我了。可是拉斯回信说:“这是我的一份心意,我一定要寄。”

132000年,我从微软亚洲研究院调回微软在西雅图的总部工作。那一年,由于搬家的工作十分繁重,我忘记了告诉拉斯,结果,拉斯又寄了个蛋糕到我原来的地址。邮政系统查无此人,又把蛋糕退回到拉斯的家里。拉斯接到蛋糕十分惊讶,他发了封邮件给我说:“你知道吗?我一直认为,在蛋糕里加朗姆和巧克力是一种古老的防腐方法,所以,当我今年5月份接到我去年圣诞节寄给你的蛋糕时,我在想,我终于有机会试试这种防腐的方法是不是管用了。现在,我很高兴地告诉你,开复,我把那个蛋糕吃了!而且,更大的好消息是,我还活着。”

14我对着电脑一阵狂笑。年轻时一起经历的青春岁月,是那样的快乐和美好。人们离开大学,有着各自的生活轨迹,但回首很多事情时,现今一切的快乐似乎都无法取代当时那种单纯的快乐

(取材于《李开复自传》)

1.第⑤段画线句改为“一般总是拖到最后还一塌糊涂,然后不得不找我帮忙。”与原文比较,你认为哪种表述更好,为什么?

答:

2.阅读文章⑦—14段,仿照示例,概括相关内容(必须有“蛋糕”二字)。

求学期间,

毕业之后,“蛋糕”传递着拉斯的祝福;

如今,

3.结合全文说说你对画线句“单纯的快乐”的理解。

答:

1.参考答案:原文的表述更好,“一般总是拖到最后,还一塌糊涂”表明拉斯不仅做作业习惯差——拖拉,而且导致完成质量也差——一塌糊涂;结果是作业无法完成,只好求助于我。而改后,则造成句子表意不明。

2.参考答案:求学期间,“蛋糕”带给我们真挚的情谊

毕业之后,“蛋糕”传递着拉斯的祝福    

如今,“蛋糕”引起我对大学生活美好的回忆

3.参考答案:“单纯的快乐”指的是“我”在求学期间所获得的简单而纯粹的快乐,它不掺杂任何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条件。“单纯的快乐”包含了“我”在求学期间专心学业,特别是在音乐等人文学科的学习与涉猎中获得的滋养心灵的求知之乐;也包含了“我”与好友拉斯之间无拘无束地相处与互助而获得的真挚友情之乐;还包含了在学习生涯中“我”与拉斯依靠自己战胜生活困难的苦中作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题

动物们的纵欢时刻

①比起一本正经的人类,动物虽然更彪悍、野性十足,但在日常生活中,它们倒是表现得颇为隐忍。它们晓得如何在动物园里保全自己,不给饲养员叔叔添麻烦;如何乖巧谄媚,从游人那儿弄到吃食。家养的宠物,性情更是温顺柔弱,像极了婴孩,满足人类怜宠的心理。实验室的老鼠猴子,为了搞点小零嘴,不厌其烦地跑迷宫,在电脑屏幕前一遍遍做傻兮兮的选择题,只有被捕杀的刹那,才做最抵死的挣扎。连放纵在自然界的野兽,也通常远远作路过状,若非惹急了,不轻易与人类为敌。

②不过呢,就像我们要时不时除去正装跑到KTV去吼一吼,动物也不乏性情流露和放纵享乐的时刻。

③宠物猫素来是温顺的典范,众多受虐事件的主角,但它们也有触动野性的小命门——猫薄荷。猫薄荷是有着灰绿色叶子、紫白色花的薄荷科植物,是__猫儿进入狂欢舞会的入场券——那些优雅从容的高贵猫种,根本无法抵挡它浓郁的香味。你把猫薄荷的叶子弄碎扔地上,它们就会跑来,围着转,用爪子刨。如果味道足够强烈,猫便成虎,狂暴,流口水,神志不清地在地上打转,简直像人嗑了摇头丸。

动物不单单喜欢“嗑药”,它们也爱沉溺于酒精世界。大象就是其中臭名昭著的一员。非洲象在吃了发酵果后,会变得极其兴奋而富于攻击性,而它们的亚洲兄弟则经常在醉后撒野。2002年12月,在印度东北部,有几头大象在破坏一个谷仓后意外找到几桶米酒,喝完之后,它们就开始横冲直撞,巨大的身躯甩啦甩啦,造成一起六人死亡的交通事故。

⑤常有报道说,吃了发酵果子的醉醺醺的鸟儿撞到建筑物或树上,然后一头栽下来,翘掉。这些“醉驾者”尤以知更鸟和腊翅鸟为甚。每年冬春天,冻僵的果子开始解冻,某些鸟类就统统吃掉这些发酵的果子。曾有研究表明,有些腊翅鸟因为毫不节制地吃了过多的发酵果而引发酒精性肝病。放纵,足以危害禽兽。

⑥猴子也喜欢喝酒,但是更接近人类的风格,懂得克制。有项研究颇为细致地比较了猕猴和人类的饮酒行为。研究者先将21只猴子做好标记,让它们集体在一个房间里随意饮用一种甜酒,度过“欢乐时光”。在另外一次,其中10只猴子分别被弄到单独的房间,关起门来独饮杯中物。研究者测定两次实验后猴子体内的酒精浓度,对比它们在不同环境下的饮酒行为。

⑦一位参与上述实验的科学家表示,这次实验并非只是看猴戏,猴子的饮酒行为像极了人类,“比起在群体中,单独饮酒的猴子会多喝2到3倍。在集体中时,有许多因素限制了它们尽情享用酒精,例如社会地位或等级制度”。等级高的猴子似乎有所顾忌,在群体中会克制着不怎么喝酒。此外,像人类一样,猴子的纵欢也随心情而异:心情愉快时,它们懂得适可而止;若是经过长时间的实验后,情绪紧张,猴子们就更倾向于狂饮。

(原文有删改)

1.第④段划线句的作用是什么?

答:

2.根据文章④—⑦段中的相关知识,你认为下面这则材料中的“甜甜”欢饮的习惯与文中的哪种动物相似,为什么?

【链接材料】

山东威海神雕山野生动物园里有个“海量”的黑熊“甜甜”,不仅喜欢喝啤酒,而且从来没醉过。

今年已经10岁的黑熊“甜甜”,直立起来有两米多高,憨态可掬。饲养员给它递上啤酒后,它手握酒瓶,仰着脖子,咕咚咕咚,酒量居然还挺大的。喝完一瓶,它又摇头晃脑、拱手作揖地继续向主人讨要。据主人介绍,如果“甜甜”高兴了,它会一瓶接着一瓶喝个不停。不过,每次当它喝到五六瓶时,就会主动停止喝酒,哪怕是主人美食引诱,它也不会动心。

答:

1.参考答案: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概括上文动物喜欢嗑药并导致放纵、狂暴,引出下文动物沉溺酒精的各种表现。

2.参考答案:“甜甜”欢饮的习惯更接近猴子,它喜欢喝酒,高兴时会多喝几瓶,但是懂得克制。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题

比文盲更可怕的是文化盲

①据最新统计资料表明,目前我国仍有八千多万人尚未脱离文盲,居世界文盲大国第二,这是个可虑的国情。殊不知,在有据可查的文盲之外,还有数不清无据可查的形形色色的文化盲,在影响着社会文明的进步,这无疑比文盲更加可怕,文盲【甲】而已,文化盲却每致【乙】

②广州市人大代表曾德雄曾感叹国人在美国自由女神像脚下写“XXX到此一游”。“XXX到此一游”,这显然不是纯粹的文盲干的,而是肚子里并不缺一点“墨水”甚或有相当的文化程度者才干得出,因为纯粹的文盲连斗大的字都不识一个,遑论在自由女神像下写出“到此一游”几个汉字。况且有的字写的还并不赖。

③如果说在古迹的照壁或碑刻上,留下很多用刻刀或颜料笔刻划上的“XXX到此一游”属一种文化盲的话;那么在电影的结尾还未打出编剧、导演、演员名的时候就夺路而走,置编导者的匠心于不顾,害得有人想看完也不能,显然是另一种文化盲。此外,诸如在会场上接听手机、在图书馆阅览室大声喧哗、在音乐会上乱拍巴掌、在医院等严禁吸烟的公共场所吸烟等等,大概也属于文化盲的表现。

④鲁迅曾举出过一种文化盲:有些暴发的土财主,阔得不耐烦之后,也附庸风雅起来,于是高价购回好些汉鼎唐镜之类的古董,命仆人刮得锃光贼亮,置陈于客厅供人“发思古之幽情”。这一来,反把好端端的文物给糟蹋了,他的文化素养并未能随出土铜器的擦亮而擦亮。

⑤不禁又想起著名美术家韩美林在第三届“文化讲坛”演讲时举出的一例。说是一次有一位领导同志,带了灯泡厂、钢铁厂的几位厂长来找他,说要让科学和艺术的两个翅膀结合起来。他觉得这位领导同志的想法很好,很正确,可下一句话他就听不下去了,原来这位领导的意思是韩美林画的猫头鹰,要是把两个眼睛挖了,放两个灯泡,二者不就结合了。结果可想而知,自然是不欢而散。诸如此类,韩美林总结道:大学毕业不一定有文化,文化是一种升华的东西,决不是那些表面文章。

⑥看来,文化盲并非是指学历的高低,掌握知识的多少。而是指胸有点墨或者满腹经纶,但思想感情上仍隔膜于文明,举止谈吐上仍未出离浅陋,格调上仍沉湎于低极趣味。现在的问题是很多人不但对此视而不见,而且又都“自我感觉良好”,身在“盲”中不知“盲”,因而并无脱“文化盲”的愿望。这正是文化盲比文盲的更加可怕之处。

(原文有删改)

1.文中所说的“文化盲”指的是什么人?

答:

2.根据文章的论证思路从下面四个词语中选择两个分别填入第①段【甲】【乙】两处(只填序号)。

①误己 ②损人 ③殃民 ④祸国

【甲】处应填 【乙】处应填

3.结合全文说说“文化盲比文盲更可怕”的原因。

答:

1.参考答案:文化盲指胸有点墨或者满腹经纶,但思想感情上仍隔膜于文明,举止谈吐上仍未出离浅陋,格调上仍沉缅于低极趣味的一类人。

2.参考答案:【甲】①  【乙】②

3.参考答案:文化盲人数众多;文化盲自我感觉良好,身在“盲”中不知“盲”,无脱“文化盲”的愿望;文化盲影响社会文明的进步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把国土交与谁

毕淑敏

“我”是谁?是一一千千万万曾经和正在保卫祖国的边防军战士。

整整40年前,我有幸成为这支庄严队伍的一员,奉命把守在海拔5000米的藏北高原。那时,“用鲜血和生命誓死捍卫祖国的每一寸领土”,是每天都振臂高呼的口号。某夜,我们之中一位年轻的士兵,中弹扑倒在万古不化的冰雪上,用他不到20岁的青春年华,实践了这句诺言。

星寒风高,我们为他更换尸衣。被敌人击穿的肠子流出体外,冻成猩红的冰坨,耷拉着,再也无法安送回腹腔。我们只好将__剪开,用层层衣襟交错包裹,才把他勉强装殓。待做完了这一切,天将破晓。我站在寂寞旷野中,仰望苍穹,第一次悲怆地叩问上天:无知无觉的土壤,真的比一截生龙活虎的身体更宝贵吗?冷硬干燥的沙子,真的比雪白而坚固的骨骼更值得珍惜吗?

答案苦涩:是啊。这寒漠边陲的每一撮永冻土壤,都关乎到祖国人民的千万年福祉。这里的每一杯毫无声息的沙砾,都代表着一个饱受磨难民族的尊严。

于是,匆匆拭泪,走向新的战场,再也不费心思索这个问题了一一已然有了颠扑不破的答案。

后来,我卸下__,回归一名普通的老百姓,生活在摩肩接踵的城市里,远离担子,成了被保卫的一员。已经履行了对祖国的承诺,从此不再遥想阔大冷峻的边陲。2008年,我乘坐远洋轮船,绕地球航行一周,用了一百多天,完成了环球之旅。终日僵坐船头,看数十个国界如烟云般在眼前依次展现,然后隐遁而去。面对看似无疆无际,实则每一寸水域都有归属的大海,突发奇想,好想轻声问一句:我把国土交与谁?

是啊,从上古时代开始,人类无休无止的战争,归根到底,绝大多数都是为了土地。有了土地,就有了生存的底线,就有了繁衍昌盛的基本保障。于是,地球的版图就在铁蹄和硝烟中,一次次改写。人们朴素而顽固的癖好就是:拼命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掠夺他人的地盘。让自己游得舒服一点,宽敞一点,牢靠一点,富裕一点。至于对手嘛,哈!谁让你弱小?谁让你落后?谁让你温良?谁让你没有足够的铁与火,保卫自己的家园?落后就要挨打,你理应活得逼仄,理应衣食无着,理应萎缩消亡,理应最后被逐出人间舞台……

这种选择,从生物学的角度上也许可以归入“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范畴,但人类毕竟不是没有知觉的植物,不是弱肉强食的动物!肆意掠夺和灭绝其他种族,从社会学和人类进化的历史来看,都是强盗和殖民者的逻辑,野蛮而残忍。

于是有了风起云涌的保卫国土之战,于是有了谈判桌上寸土必争的较量,于是有了军事的结盟和经济的壁垒,于是有了原子弹和种种高科技的杀人武器……而这一切的核心,都是为了让自己和自己血脉相承的族人,在更辽阔富饶的土地上,活得更滋润。

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把自己的幸福建筑在他人痛苦之上的战争哲学已日渐式微,靠明火执仗地侵略他人的家园以扩展自己的生存空间,几乎已不可能。爱好和平的人们终于认识到,地球这块圆形蛋糕,体积就这么大。怎么折腾,都不可能做得再大了。哪怕是填海造田,表面上确实是增加了土地的面积,其实不过是以压缩了海洋疆域为代价的。

你想幸福吗?只有一条路——把自家经营好,精心规划、精雕细刻、飞针走线、花团锦簇,然后,与他国和谐相处。

边防军是需要的,土地是要捍卫的。只是被保卫得铁壁合围固若金汤曾经浸染过热血的国土,从握紧枪杆的战士手中,最终交到哪里?

交给日日推高房价的房地产商吗?交给坐拥地下矿产之富的暴发户吗?交给收了若干年的过路费,还继续高举“还贷”旗帜的公路经营者管理者吗?交给已经将土地分到手里然后撂荒的农人吗?交给为了一己之利污染山川河流的急功近利者吗?交给有了一张七十年的土地使用权的房产证,证上有几间小屋的你和我吗?

似乎,是的。然而,绝不是。

把土地交给人民,自然是对的。可随便某个人,就可以支配国土这个无比庞大的标的物吗?显然,并非如此。

国土,一个如此苍凉的概念。它覆盖着祖国的每一寸肌肤,没有了国土,一个民族便没有了立足之地。国土又是一个如此古老的概念,在它的襟怀里,深扎着我们传统文化的根须。你很难设想,一个丧失了国土的后裔,还能从容地记忆和传唱他先人的歌;国土,又是一个如此脆弱的体系,一朝污染一夕损毁,就再也难以复原。国土,是一个埋藏着巨大希望的聚宝盆,所有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的梦想之花,都要在它的荫蔽下萌芽。

百转千思之后,想对能够决定国土命运的人们郑重说一句一一你们可要把国土管好啊!

你们代表着曾经在这块土地上休养生息的万千民众,行使建设今天和构思明天的权力。你们是不带枪的第二边防军,因为今天也还有各式各样的势力,以各种各样的名目,企图蚕食我们的领土。你们一定要给蛀虫致命的还击,斩断罪恶的黑手。你们肩负着已经出生和尚未出生的孩子们的期盼,因为今天活着的人们,不应该提前透支子引、万代的富庶与欢颜。

我把国土交与你,即使我们老去,也要在这块土地中歇息。为了自己的清宁和民族的久安,你们可要善待这片古老的土地啊!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装( ) ②一手( ) ③荒( ) ④蔽( )

2.一位年轻的十兵,用他不到20岁的青春年华,实践了“用鲜血和生命誓死捍卫祖国的每一寸领土”的誓言,作者以凝重笔触为我们描述士兵安葬之前这一情景的目的是什么?

3.本文语言流畅,气势强烈,内容连贯,情感深沉。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两段文字。 ①我站在寂寞旷野中,仰望苍穹,第一次悲怆地叩问上天:无知无觉的土壤,真的比一截生龙活虎的身体更宝贵吗?冷硬干燥的沙子,真的比雪白而坚固的骨骼更值得珍惜吗?

答案苦涩:是啊。这寒漠边陲的每一撮永冻土壤,都关乎到祖国人民的千万年福祉。这里的每一抔毫无声息的沙砾,都代表着一个饱受磨难民族的尊严。

②交给日日推高房价的房地产商吗?交给坐拥地下矿产之富的暴发户吗?交给收了若干年的过路费,还继续高举“还贷”旗帜的公路经营者管理者吗?交给已经将土地分到手里然后撂荒的农人吗?交给为了一己之利污染山川河流的急功近利者吗?

4.“爱好和平的人们终于认识到,地球这块圆形蛋糕,体积就这么大,怎么折腾,都不可能做得再大了。”句中“折腾”一词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5.自上古时代以来,人类无休止争夺的“国土”;边防战士用生命捍卫的“国土”,在作者看来,究竟有何特点?

6.“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同样深爱“国土”的作者,在本文中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

7.作者以“我把国土交与谁”为题,有哪些好处?

1.①liàn  ③póu  ③liào  ④yìn 

2.意在突出捍卫国土的神圣与艰难。(意思对即可)

3.示例:

①运用设问的修辞方法,引起读者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揭示捍卫国土的神圣意义。

②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表达作者的无助、愤慨和痛惜之情。

(言之成理即可)

4.哪怕是填海造田,表面上确实是增加了土地的面积,其实不过是以压缩了海洋疆域为代价的。

5.国土苍凉、古老而神圣,国土是一个脆弱的体系,又是一个埋藏着巨大希望的聚宝盆。(意思对即可)

6.珍爱国土,善待国土,希望决定国土命运的人们不仅要把国土保卫好,而且要管理好和经营好,然后,与他人和谐相处。(意思对即可)

7.文章用问句作标题,新颖别致。这样写不仅交代了本文的中心话题,而且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和阅读兴趣,激发读者的想象和思考。(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相应练习。

有一位求职者到一家公司去应聘,由于各方面的条件都不错,他很快便从众多的应聘者中 (脱颖而出 独树一帜)。面试的最后一关,由公司的总裁亲自主持。当这位求职者刚一跨进总裁的办公室,总裁便惊喜地站起来,紧紧握住他的手说:“世界真是太小了,真没想到会在这儿碰上你。上次在东湖游玩时,我的女儿不慎掉进湖中,多亏你奋不顾身地跳进湖中将她救起,我当时由于太忙,忘记问你的名字了。快说你叫什么名字?”这位求职者被弄糊涂了,但他很快便想到可能是总裁认错人了。于是,他 (安静 平静)地说:“总裁先生,我从来没有在东湖救过人,你一定是认错人了。”即使这位求职者如何解释,总裁依然一口咬定自己不会记错。求职者呢,也犯起了倔强,就是不肯承认自己曾经救过总裁的女儿。过了好一会儿,总裁才微笑着拍了下这位求职者的肩膀,说:____________。

(1)为文中①②两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根据上下文语境,在下面的横线上把文中总裁的话补充完整。

(3)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后把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脱颖而出   平静 

(2)你的面试通过了,明天就可以到公司来上班,你现在就到人事部去报到吧!(或:年轻人,你很诚实,我们决定录取你,你明天就可以来上班了!)

(3)(“即使”改成“无论”或“不管”)这位求职者如何解释,总裁依然一口咬定自己不会记错。

阅读《敬业与乐业》中的节选部分,完成第1到第3题

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和,不必深究;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本题主眼,自然是在“敬”字、“乐”字。但必先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主体,理至易明。所以在演讲正文前,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

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又说:“群居终日,言不及意,好行小慧,难矣哉!”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诲,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到:“难!难!”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惟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到他,也没有办法。

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禅师,他常常用两句格言教训弟子,说道:“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他每日除上堂说法之外,还要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岁,日日如此。有一回,他的门生想替他服务,把他本日应该做的工悄悄地都做了,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着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的不肯吃饭。

我征引儒门、佛门这两段话,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的劳作。倘若有人问我:“百行什么为先?万恶什么为首?”我便一点不迟疑答到:“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就是社会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我们对于这种人,要彻底讨伐,万不能容赦的。今日所讲,专为现在有职业及现在正做职业预备的人—学生一说法,告诉他们对于自己现在的职业应采何种态度。

1.选段所讲的中心话题是什么?

2.选文第3、4段引用孔子的话和百丈禅师的故事,从议论文论据的性质来说,它们属于什么论据?作用是什么?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1.“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或:人应该敬业乐业。

2.第3段引用孔子的话,是理论论据;引用百丈禅师的故事,是事实论据。用理论和事实两个方面来论证中心论点。

3.比喻。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地劳作。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到第4题。

在我的故乡,高考中榜很不容易。一年中有一两个人如愿以偿,就很好了。我高考的第一年名落孙山,从此一蹶不振,整天浑浑噩噩,像一根蔫了的草。一张没有带给我荣耀的成绩单将我隔离在理想世界之外。当时我一气之下想撕毁课本,认命与庄稼为伍,从此不再读书。父亲一直是乐观的,他没有责怪我,默默地拉住我的手,说:“孩子,别这样,东方不亮西方亮,人活一世,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没有过不去的坎,再复读一年吧,哪里的土地不长庄稼!”

那段时间,他从不提及落榜之类的字眼,我知道他是在小心地呵护着儿子可怜的自尊。我内心深处用消极的生活态度筑起的壁垒被父亲的安慰一点点瓦解。我的父亲就像一头永不知疲倦的黄牛,一边在生活的阡陌上耕耘着那几亩并不肥沃的土地,一边在生命的田野上扶持我这样的因一时的风雨而倒伏的庄稼。

在父亲的关爱下,我拿起书本,加入到复读的行列之中。送我上学那天,父亲特意刮了胡子,将脸洗得干干净净,穿了一身平时舍不得穿的新衣服,我知道他是想用这种新的面貌来鼓励他的儿子重新开始。父亲一直没有说话,只在我上车时说了一句:“你肯定能行!”车开动了,车窗外九月的阳光将父亲结实的身影照耀得格外高大,我鼻子一酸,几乎掉下泪来,但我强忍着没有让脆弱的泪水掉下来。父亲如此相信他的儿子,我还有什么理由不自信呢?

高三的学习是很紧张的,每当想偷懒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父亲的那句话“你肯定能行!”于是奋起,埋头苦学。那年冬天,期末考试我考得并不怎么理想,回到家里我如实相告自己的成绩,父亲说没事的。有一次在河边放牧,累了,我和父亲坐在河边的一块大石头上,父亲抽烟,埋头,一脸的心事。看着河面上结得厚厚实实的冰,父亲突然问我,“你知道冰什么时候开始融化的?’不知道他为什么要问这么简单的问题,脱口而出,“天气变暖,气温升高的时候。”父亲笑了,一脸的执著,“不,孩子,你错了。冰看似在一夜之间融化,但实际上是在很早以前,从最冷的那一天起,冰就开始融化了,只是没人注意到。你的失败不就是暂时的寒冷吗?没有一种冰不被阳光融化,只要你自信,失败就会像冰似的被阳光融化。”

1.写出两处划横线的词语在文中的含义。(2分)

A.我知道他是在小心地呵护着儿子可怜的自尊。 可怜:___________

B.扶持我这样的因一时的风雨而倒伏的庄稼。 风雨:___________

2.第①段中划横线处是生活中常用的俗语,父亲引述它,用意是什么?请你从所熟悉的现、当代文学作品中(课内外皆可),选写出一句与文中引述的俗语意义相似的名言来。

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的名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特点。

我的父亲就像一头永不知疲倦的黄牛,一边在生活的阡陌上耕耘着那几亩并不肥沃的土地,一边在生活的田野上扶持我这样的因一时的风雨而倒伏的庄稼。

4.本文没有结尾,文中的“我”历经生活的磨炼,在父亲的引导下,后来获取了怎样的成功:与人生感悟?请联系上文,展开想象,续写一个结尾。(不超过60个字)

1.A.可怜:内心消极,意志脆弱。B.风雨:遭受挫折。

2.鼓励儿子走出困境,看到希望。(意思接近即可)写出的名言只要意思符合规定要求

3.运用比喻手法显得形象生动。将记叙、抒情融为一体。(意思接近即可。)

4.与上文衔接紧密,想象合理,语言有文采。能照应上文,想象合理,语言通顺。与上文联系不太紧密,想象不合事理,语言表达基本通顺。

阅读下面这篇议论文,完成第1到第4题

低调,人生的黑金

马国福

①像谦卑的庄稼,在秋天的阳光里,低下深思的头颅。当我们讴歌丰收的幸福时刻,庄稼不语,它只是低调地倒在镰刀的怀里,顺着汗水的脉络,走向粮仓,成为人们盘中的美餐,成为来年春天使大地变绿的种子。这是低调的无声之美。

②像巍峨高峰上沉默的松树,在大雪压项的时候,凛冽的寒风狂野的掠过,那些秀于森林笔直地企图凌云的枝干最先被折断,而那些低调弯曲的枝干却永远承受着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积蓄着蓬勃的生机,未被寒风积雪所摧毁,这是低调的力量。

③像深秋的菊花,风刀霜剑严相逼,万木凋零,只见一朵朵菊花握成铮铮拳头,低调地把一层层霜抖进泥土里,变成自己成长的养料,同时也给那些被风霜蒙蔽了双眼的人们生活的信心,这是低调的魅力。

④万丈高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你看进门时忘记低头的人最先被碰着;风光时得意忘形的人走下舞台,最容易摔跤;成功时忘记自警的人,最终跌倒在自身优势的陷阱里;辉煌时放松进取的人,享受了短暂的掌声,最后比谁都凄凉。

⑤低调,如同不起眼的煤。没有人会在意它被埋在暗无天目的地下时所承受的重压,然 而当它被有力的手臂掘出后,它就点亮了黑夜!

⑥低调,如同脚下的门槛。我们总是习惯于仰视高处的门楣,经常漫不经心的迈过门槛,然而当生活遭遇不测的时候,最先抵挡洪流,受到伤害的却是那矮矮的门槛!

⑦低调,如同丑陋的河蚌。坚硬粗糙的外壳经历了波浪的苦痛洗礼,最后孕育出的却是珍珠!我们看不到它内心的抗争,然而凶涛险浪退去,它却给了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馈赠。

低调,不是退缩;也不是无为,而是一颗成熟的心在经历人生百态后所呈现的一种朴素。风景;低调不是平庸,也不是无争,而是一种达观的胸怀和淡泊的生活所展示的一种广阔。这种广阔波澜不惊,宠辱不动

⑨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个低调的人,他不与世抗争。正如诗人兰德所写的:“我和谁也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是艺术。我双手捧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低调是一种品位,拥有这种品位的人,在尘世间看似降低了自己,却在人格上不断地提升自己。低调是一种风度,一种魅力,这种风度不张扬,不外显。

⑩或许,低调是一颗沉默的灵魂,在不起眼的角落里发出的淡淡香味,就像那根阳光下爬过墙头,开着淡黄的花儿,微笑着给路人捧出长长果实的丝瓜。或许,在岁月的长河里一切会贬值,一切会慢慢化为尘埃,而低调,这人生的黑金,却以独特的光芒,给我们划开了一道透过人生阴霾而露出彩云的晴空。我们,揣着这黑色的金属,沉默着走向高处。

1.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仔细阅读①②③段,用简明的语言分别概括“低调”的“无声”、“力量”和“魅力”之美。

3.第⑧段在文章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4.文章所引用的诗人兰德的话属于哪一类论据?论证了什么观点?

1.低调,是人生的黑金。或:低调,是人生的宝贵财富。

2.低调的“无声之美”是不张扬,不外显,默默奉献。

   低调的“力量之美”是能承受生命的重担,而不被摧毁。

   低调的“魅力之美”是化不利为有利,给人们生活的信心。

3.从反面来阐述低调的内涵,论证了低调对人生的作用。

4.理论论据。论证了“一个低调的人,他不与世抗争”的观点。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