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电磁波是否对人体有害
①电磁波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而它对人体到底有害无害?手机普及、3G上马以后,人们对这一问题正在倾注越来越多的关注热情。
②要知道,可见光本身就是某种类型电磁波的构成体。其实所有的人,都沐浴在复杂的电磁波之中。恒星产生电波,我们人的身体也会产生非常微弱的电波。所有运转的电器都在发射电磁波。因此,即使你没有手机没有电脑,家中也没有无线网络,也并不能意味着你就和电磁波无缘,你照样无时无刻不沐浴在电磁波的环境中。
③电磁波世界,无所不有。有长波、短波,有高能波、低能波,有强波、微波,有可见的、不可见的,而看不见的电磁波要远远多于可见波。各家广播电台使用的都是巨大的波长,波长的单位以千米计。稍微短一些的波长计量单位是米,立体声无线电广播、飞机上转播的广播节目使用的是这一类波长。再短一些的波长,就在电视、手机、雷达和微波炉上使用。更短一些的就是红外线,然后就会碰到光的世界里占极少部分的可见电磁波。比这些更短的就是紫外线,有X.射线、伽马射线。波长越短,波荷载的能量就越大。这就是为什么紫外线、X.射线以及伽马射线很危险。它们可以相互作用,摧毁物质。
④事实上,我们使用的电磁波波长都要比光线的波长长得多,所以,从理论上讲,我们使用的电磁波危险程度很低。但所谓电磁波危险不危险,其实全在于你与它的距离远近,以及它的强度大小。
⑤不过分靠近电磁波有益于健康,距离多远才合适,取决于电磁波传播的强度。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电动刮胡刀和手机哪一个对人体更不利,其实就很难说。一个电动刮胡刀刮脸时产生的电磁波强度要比手机大得多,不过,你一天顶多刮一次或者两次胡子,所以影响不大。手机到底有无危害目前还存在着争议,但是,电信健康专家通常都建议人们,打电话时不要老把手机挂在耳朵上,手机和身体保持距离最重要,可能的话最好配备一个耳机。
1.请按照波长对人的危害由大到小排列下列事物,并将相应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①立体声无线电广播 ②广播电台 ③微波炉 ④红外线
2.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3.选文第④段加着重号的“都”能否删去?请说出理由。
1.④③①②
2 .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分类别、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晰地说明了电磁波的种类,以及看不见的电磁波无处不在。
3.不能删去。“都”是所有的意思,去掉后与实际不符,所以不能删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中国需克制“亮剑”冲动
陶斯咏
①2010年新年伊始,民间有三种声音惹人注目:一是中国应该强力报复美国售台先进武器,二是及时出兵阿富汗和开放瓦罕走廊,三是设立海外航运补给基地。这说明不少人认为中国是时候展示肌肉了。但笔者认为,中国应当学会适当遏制和调节自己的“亮剑”冲动。
②“亮剑”自然需要“两强相遇勇者胜”的豪气,但同样取决于自身实力强大与否。经过60年来的长期积累,尤其是近30年来的快速发展,中国确实取得了一些值得自豪的成绩,比如2009年中国GDP总量位居世界第二、出口贸易额位居世界第一,而且是美国最大债券持有国。然而,只要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类似数字并不能简单等同于中国实力强大。事实上,仅占美国GDP总量30%左右的中国,却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出口国,尤其是在考虑到中国外贸经济还大多处于全球产业利润链低端的情况下,本身就说明中国还仅仅是一个世界经济的“长工”。
③更为主要的是,中国经济发展尚未及时与合理的转化为社会福祉。相反,环境恶化、资源耗竭、生态失衡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脆弱环节。在这种情况下,百姓最为关心的恐怕还是自己能否买得起房、上得起学、找得到工作以及有一个舒心的社会生活环境。中国需要为解决国内民生问题而争取和平的国际空间。
④此外,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说法,依据军事装备和军事人员的数量和规模,中国军力位居世界第二。这种认定方法科学与否另当别论,但即使中国综合军力确实位居世界第二,与美国军力相比也根本不在一个层级上。坦言之,中国还不具备与美国打一场战争的能力和胜算。须知,在高科技战争形态下,仅凭“拼刺刀式”的“亮剑”勇气,是远远不够的。
⑤当然,国家利益不容侵犯,“以直报怨”合情合理。但是,强力报复乃至军力对抗并不是维护国家利益的唯一方式和手段。事实上,在全球化愈来愈迅猛、人类联系愈来愈紧密的今天,灵活运用与充分发挥“巧实力”的作用,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国家维护国家利益的不二法门。
⑥要求“亮剑”的呼声,实际上正中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下怀。美国售台先进武器等举动,不仅意在阻挠中国统一大业,还意在激起中美军事对抗和竞赛,从而重演上个世纪美苏军备竞赛进而拖垮苏联帝国的一幕。与此同时,中国在全球气候问题、联合国会费问题特别是出兵阿富汗等问题上,承担所谓“更大的世界责任”,正是其求之不得之事。但是,美国“拉屎”,中国何必为其“擦屁股”呢?
⑦笔者认为,“韬光养晦”是中国长治久安的发展大计。或者说,中国必须全力专注于国内的发展与和谐,而对于国际问题和外交问题,也需要本着“修文德以来之”的传统文化精神,增强中国的“软实力”加以解决之。换而言之,中国需要通过改变自身来改变世界——这不是“文弱”,而是“文德”,符合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国的国家道德指向。
1.这篇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请根据选文第②—④段的论证思路,填写出相应的内容。
“亮剑”需要实力再强大—— ——“亮剑”需要中国军力再上层级
3.2010年2月1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不顾中国的强烈反对和多次交涉,在白宫会见了第十四世达赖喇嘛。我们是否可以展示“亮剑”精神予以反击?请简要阐述理由。
1.中国应当学会适当遏制和调节自己的武力报复的冲动。
2.“亮剑”需要经济更发达
3.答案示例:现在还不是展示“亮剑”精神予以反击的时候。奥巴马会见达赖,是攸关中国核心国家利益的敏感事件。“正如奥巴马去年访华时__所言,中美和则两利、斗则两伤。中美双方都意在控制危机,以大局为重的观念很明确,努力把损耗降到最低。在重大问题上,双方应努力保持官方外交、民间外交的协调性。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爱与宁静曾经来过
张丽钧
①雨季来临前,我们照例去楼顶检查一下避雷针。
②同行的有一位专业人员,他指着避雷针的针尖部分对我们说:“你们看,这避雷针上有多么明显的引雷痕迹啊!这说明在去年的雨季,它很尽职地工作,多次将本可能击中这栋高楼的雷电吸引到导体棒上,再经由导线导入大地,从而使这栋高楼免遭雷击。”
③听他这样一讲,我们不由得肃然起敬,围着那枚不起眼的避雷针饶有兴味地观赏起来。
④我看着那细细的针体,怎么也不敢相信它曾引走过那么多可怕的雷电。在闪电鞭笞天地,炸雷横扫乾坤那一刻,人与鸟与兽,能逃匿的都逃匿了,只有这枚小小的避雷针只身站在高处,招手吸引雷电,在遭到命定的电灼雷击之后,依然挺立着,安然迎接属于自己的阳光。我把视线移开一些,一低头,居然发现避雷针旁水泥楼顶的缝隙里长着一株不知名的小草,而那株小草上,赫然开着一朵淡黄色的小花!我俯身仔细端详那朵小花,发现它是复瓣的,花蕊小得几乎看不见。与她对视的瞬间,我突然微笑起来。我想,这个画面可真富有禅意啊!
⑤面对这个美好的画面,我心里有一些惭愧。如果把我的肉身比喻成一座建筑物,我又何尝不需要一枚神奇的避雷针呢?
⑥我的雨季均衡地分布在四季,电闪雷鸣是我人生气象的常态,我似乎想都没有想过要避雷,“没有风雨躲得过,没有坎坷不必走”——那首歌不就是这么唱的吗?雷电袭来,就豁命地迎上去,痛了,伤了,哭了,忍了,从来没有想过要改变自己,或者说,一直以为用血肉去亲吻剑锋是一种逃不掉的宿命。每次检点伤痕,都生出怨艾与哀怜——怨艾命运,哀怜自己。肉身被摧毁了一万次,每次都是抓住一根稻草挣扎着侥幸逃生……
⑦从今天开始,可不可以试着为自己安装一枚避雷针?不硬碰硬,也不闪避逃遁。雷电袭来,就巧妙地将它引入广袤的大地,只把闪电看成一次心动,只把雷鸣看成一句表白,巧妙地将扫荡整个生命的惊悚与战栗置换成针尖那么大的一丁点痛苦。最重要的是,在雷电呼啸着经过的地方,还要竭力雕琢出一朵惊世的小花,越是与苦难比邻,越是有心思扮美素淡的光阴,借一朵随时可能凋零的微笑告诉世界,爱与宁静,曾经来过。
⑧我愿从过往的岁月中抽出一根灵透的金属之丝,以境界为砧,以胸襟为锤,淬以智慧之火,精心打造我生命的避雷针;还要提着感恩的喷壶,每日浇灌那一颗遗落在水泥齿缝间的种子,直到看它开出惊世的花朵……
(青年博览 2009年第16期)
1.选文第④段加横线部分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简要分析文章第⑦段加横线部分中的“雷电”的含义?
3.作者由避雷针感悟到怎样的生活哲理?
1.选文第④段加横线部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避雷针迎接可怕的雷电时安然、勇敢的形象。
2.“雷电”比喻生活中的痛苦、苦难。
3.作者由避雷针感悟到要用爱与宁静化解生活中的苦难,用感恩的心微笑地面对生活。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3题。
一天24小时的常识,可能在未来被改变。日前,天文学家分析研究发现,由于地球自转的速度发生了变化,未来一天可能变成25小时。
(一)地球自转变慢了
在大约5.3亿年前,地球自转的速度超过今天,但其绕太阳旋转的速度却一直很稳定。在那一时期,地球上的小时数同现在一样,但是天数比现在多出几十天。达到420天。对此,英国达勒姆大学天文学家理查德·斯蒂芬森称,根据可靠的历史资料,地球自转速度一直在减慢。他作出这一论断的依据,是他对过去2700年数百次日食及月食资料的分析。
5.3亿年前,地球每天有2l小时,而到了1亿年前的恐龙时代,每天则变成了23小时。通过研究珊瑚泥灰质沉积物,珊瑚似乎起到“日历表”的作用。科学家借此计算出两个春天之间的时间跨度。
5亿年前至3亿年前,地球自转速度迅速减慢。2亿年前至今,每隔5年,地球自转减1秒钟,直到变成了现在的1天24小时。假如再过120年,每天便会长1分钟。这样算下去,在遥远的将来,地球1天的时间变为25小时就有可能了。
(二)科学家说法不一
科学家们对地球自转速度变缓的原因,各有不同说法。有人认为是由于涨潮产生的摩擦力,因为产生的摩擦力的大小与大陆分布有关。5亿年前至3亿年前,那时的大陆是沿赤道的方向排列,使涨潮产生的摩擦力较大,因而地球自转减慢得较迅速;2亿年前以后,大陆按照南北方向排列,涨潮产生的摩擦力相对减小,地球自转速度减慢就自然变缓了。
也有人认为造成这一现象最重要原因可能是月球。据德国报纸《南德意志报》报道,月球引力造成海洋和地球深处产生永久波,使得地球似乎成了“摇动器”。地球好比一个不断转动的花样滑冰运动员,若要将旋转的速度降下来,这名运动员则必须将双臂伸展开来。这同样是地球一天在遥远的将来变成25小时的原因。
(三)人类寿命受到影响
如果几亿年后的地球还适合人类居住,一天25小时的日子将会变成什么样?首先,对于爱睡懒觉的人来说的确是个好消息。还有那些现在整天忙碌的人,也可以从多出的一小时里,安排更多的工作或休闲、娱乐。
但同时,多出1小时也有弊病。因为一天25小时,将意味着身体每天要比原来多耗掉1小时的生命。这对人类的寿命会不会有影响还有待科学的研究。
1.请从语言上对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作用进行分析。
也有人认为造成这一现象最重要原因可能是月球。
2.选文划线句子采用怎样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3.选文第三部分的内容能否与第二部分的内容调换?为什么?
1.“可能”表估计、推测,说明月球是造成地球自转速度变慢原因的几率大,这体现说文语言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2.选文划线句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将地球自转速度变慢的原因表现出来。
3.不能调换,因为文章按照人们由“现象”到“原因”再到“影响”认识事物的逻辑顺序安排,调换后就不符合认知规律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3题。
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
①快乐的人生,也会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苦,而有的人却常常夸大挫折,放大痛苦。不一样的选择,不一样的人生之旅,而要让我们心里的戈壁荒原开满鲜花,就只有直面挫折,而不是放大痛苦。
②冰心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美丽。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水,洒遍了牺牲的细雨。”如果遭遇挫折,仍能以奋斗的英姿与之对抗,那么这样的人生是辉煌的。
③当苏武被流放到北海时,北海的羊群咩咩地叫着,似在欢迎这位坚贞不屈大汉臣子。这十几年的痛苦如果可以当作是一次挫折,那么这次挫折无疑是痛苦的,可是这位放羊老人从未曾放大痛苦,于是十几年后,大汉的丹青上书写下了民族不屈的坚贞气节。
④昭君出走大漠,丝绸之路上又多了一串驼铃的丁冬声,“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不应该是她真实心态的写照吧!如果不赂画师,终至出塞算是一次挫折,那么是挫折换来了汉匈两地人民的短暂安宁。
⑤苏武和昭君的举动应该是对直面挫折,缩小痛苦的心理的诠释。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因此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才是我们的最佳选择。
⑥没有必要因叶落而悲秋,也没有必要因挫折而放弃抗争。因为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一次挫折也荒废不了整个人生。
⑦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那挫折必是滋润花的养分,没有经历过挫折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没有挫折与痛苦滋润的花迟早也会枯萎。只有在遭遇挫折时排解痛苦,积蓄人生的力量为新的目标而奋斗,生命之花才会常开不败,生命的存在才会有新的更深刻的意义!
1.认真阅读选文,在下面的空缺处填写相应的内容。
选文第①段通过两种人生的选择提出本文的论述话题:如何面对生命中的挫折与痛苦;第②—⑤段从正面论述,用 和 的事例提出: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才是我们的最佳选择;第⑥段从反面论述,提出 ;第⑦段对全文进行总结。
2.选文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3.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些人的经历可以证明本文论点,请用简练的话概括在下面。
1.苏武北海牧羊 昭君出塞 一次挫折荒废不了整个人生
2.举例论证,用苏武北海牧羊的事例具体论证论点:用奋斗的英姿与挫折对抗的人生才是辉煌的,使论述更有说服力。
3.答案示例:司马迁发奋写史记、屈原被放逐而作离骚、岳飞抗金精忠报国等。(能概括历史上面对挫折困难而上的人物事情即可得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5题。
向每一个方向微笑
在伯明翰大学落脚的第三个月,我去拜访了姐姐的一个朋友艾伦,她一家人住在伯明翰城的东面。本来姐姐是想要麻烦他们去接我的,但我执意不要去打搅别人,我说本来就准备好去吃苦的,再说学校还有接待专员呢。话虽然如此说,其实是因为我骨子里就是一种孤僻傲然的性子,宁愿自己一个人多吃点苦,也不希望骚扰麻烦别人。
但当我真正来到伯明翰之后,我发现自己孤傲的性子成了毫无意义的虚壳,因为我很快发现在这座举目无亲的城市,仿佛根本没有什么人在意我的到来和存在。在一个孤独陌生的环境里,无从傲然,这种孤傲反而变成了一种真正的孤独。
每天,我用生硬的英语力不从心地搪塞着身边的人们,我能感觉到我适应不了这个陌生的城市,我感觉自己无法融入到他们的环境中,甚至也无意去融入。实在是孤独得不行,便常常想起家,想到眼泪翻滚,后悔着自己曾那么地一意孤行力排众议来到这个陌生孤寂的国度。
终于按捺不住,便想起去看艾伦。我拨通了她的电话后,她很是惊喜,并且用半纯正的中国话邀请我第二天就过去她家做客。我忽然从心中升起一股温暖,这还是我在这个国家第一次听到如此熟悉的中国话,虽然多少有点牵强生硬。
我又后悔起来,后悔没有早点拨通她的电话号码。
第二天上午,我特地去买了一束鲜花,带着一些国内的小饰品去拜访她。坐上公交车,穿越一条条长长的街道,我怀揣着一种回家的心情去看她和她的家人。
她家住在一个美丽的花园小区里,进了大门,我看到里面全是统一的单栋旧楼,前面都有一个郁郁葱葱的花园,花园的前面是整洁的大道。房子太多,而路标和楼牌却不是那么的明显了,我无法确认哪户是她家了。于是到她家附近时,我拨通她的电话,她说马上出来接我。
刚刚挂完电话,我便听到一个稚嫩的声音在大声呼唤着“叔叔”,是一句生硬的中国话,我扭头望去,就在不到十米远一个花园的门口,一个金发的小女孩在对着她门前的各个方向左右开弓地喊着“叔叔”。我想大概这就是艾伦的女儿妮娜了,我在国内曾看过她小时的照片。我想大概她很少见中国人吧,分辨不出哪个是中国叔叔,但是只要说中国话,我总还是听得懂的。于是我奔上前去,我回道:“妮娜,我在这呢!”
她忽然扭头,给我露出一个甜美纯真的笑容,再一次喊了一句“叔叔”,然后伸开了手臂,却站在原地,没有移动,等着我去拥抱她。我刹时惊诧,定神一看女孩的眼睛,那是一种含笑弥散的眼神,我猝然惊醒了,原来妮娜的眼睛是看不到东西的,怪不得分辨不了我的位置了。
我上前抱起她,亲了一下她的脸颊。她小脸一歪,笑容盛开。
我问她:“你妈妈在哪?”她回答道:“对不起,妈妈在接一个很紧急的电话,她让我出来接您!她说我只要勇敢地向每一个方向都呼唤一声‘叔叔’,就准行的,就总有一个方向会传来您的回应的!” 说着她的小脸又浮起一种成功的喜悦,为能接到我而兴奋不已。
接着,她又用小手抚摩起我的脸来,说道:“叔叔,您在笑?是吗?”
“是的,像你一样!”
“妈妈说如果我没有等到你的回应,就是我说不好中文,那我只要对每一个方向微笑就行了,总有一个方向的人会认识并回应我的微笑的,那就是您!是这样吗?”
听到这句话时,我的心中忽然一颤,仿如天光开雾般的彻朗!我在想,我来到这个陌生的国度以来,即使那么健康地面对这个世界,又何曾尝试过向陌生的人微笑呢?更不要说是向每一个方向呼唤一个陌生人了。
“叔叔,是这样吗?您能认识我的微笑吗?”
我从沉思中醒来,回答道:“哈哈,是的!每一个人见到你美丽的笑容都会回应你一个微笑的。还有,你的中文很好!”
“谢谢!”
这时艾伦出来了,表示着歉意,把我迎了进去……
在后来的日子里,我常常去看望妮娜,我还没到她家门口,我总能听到她在用汉语向每一个方向呼唤着我,我总是那么急切地回应着她,她总能冲着我的方向微笑,而我总是会用微笑回应着她,即使她什么都看不到,因为我确信她在等待着有一个人回应着她的微笑。
而我也渐渐变得开朗起来,慢慢地融入和喜欢上了这座城市和这里的人,因为我也像妮娜一样,学会了在一个陌生的生活环境里,向每一个方向呼唤和微笑,我一样坚信着总有一个方向会有人回应我。而事实上,也总是有那么多人会那么会心地回应我,报我以拥抱和微笑,让我在这个陌生的国度里不再孤独,进而充满阳光。
1.在下面方格内,填写“我”的心情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词语。
初到伯明翰 | 收到艾伦邀请 | 见到妮娜 | 后来的日子 |
孤独 |
2.选文在开头部分写自己在伯明翰大学的孤独,有什么作用?
3.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坐上公交车,穿越一条条长长的街道,我怀揣着一种回家的心情去看她和她的家人。
②在后来的日子里,我常常去看望妮娜,我还没到她家门口,我总能听到她在用汉语向每一个方向呼唤着我,我总是那么急切地回应着她,她总能冲着我的方向微笑,而我总是会用微笑回应着她,即使她什么都看不到,因为我确信她在等待着有一个人回应着她的微笑。
4.你最喜欢选文中的哪个人物?请简要说明理由。
5.在我和妮娜的对话中,小姑娘两次问“是这样吗?”“这样”具体指什么?你是这样认为吗?谈谈你的看法。
1.温暖 彻朗 充满阳光
2.选文在开头部分写自己在伯明翰的孤独寂寞是为下文看望艾伦一家做铺垫,同时和自己后来的情感形成对比。(意思对即可)
3.①“怀揣”指在怀里揣着,这里是在心里怀着回家的情绪,表明艾伦一家的热情以及自己的孤寂。
②四个“总”字反复出现,表现了我和妮娜彼此的真诚、热情与开朗,同时在形式上使格式整齐有序,且回环起伏,有一种语言美。
4.开放试题。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都可以,要求能从文中读出理由。
答案示例:我喜欢“妮娜”,她虽然眼睛失明,但心地纯洁、乐观;我喜欢艾伦,她对人热情,给人回家的温暖等等。
5.第一个这样指“只要勇敢地向每一个方向都呼唤一声‘叔叔’,就准行的,就总有一个方向会传来您的回应的!”;第二个这样指“只要对每一个方向微笑就行了,总有一个方向的人会认识并回应我的微笑的。”
我认为生活就是这样,只要微笑着面对生活,生活所回报我们的也是温馨与快乐。(能说出自己观点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世界末日不可能在2012年到来,但总有一天会到来。不过,人类活到真正的世界末日来临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②太空物体总是不断撞击地球,但一般在穿越大气层时就会被燃烧掉了。偶尔,也会有大型物体能够幸存下来,这便会造成重大后果。真正的危险来自于直径超过一公里的庞然大物,它所产生的沉降物足以破坏环境以及影响全球农作物的生长。据说,6500万年前的一块直径15公里大的陨石杀死了所有的恐龙,这么大的陨石很可能会使人类遭遇灭顶之灾。
地球最终肯定会遭到另外一个庞然大物的撞击,但肯定不是在我们有生之年。美国航天局的近地球物体研究部门发现有一个被称之为1950DA的物体将会在2880年极其靠近地球。可见,大到足以杀死地球上绝大多数人类的物体大约每隔数百万年才会撞击两次地球。
③根据国际气候变化问题研究小组做出的最糟糕预计,据保守估计,到本世纪末,地球的地表温度可能会上升4到5摄氏度。这种情况会使海平面上升半米,包括全球许多重要城市在内的沿海地区将遭遇洪水。与此同时,地球近1/3的地方可能会变成沙漠,并且一半的地区将遭遇干旱。大部分地下水的盐化会使情况进一步恶化。国际气候变化问题研究小组发现,即便气温上升3.5度也会使全球40%—70%的物种面临断子绝孙的危险。麻省理工学院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目前的二氧化碳增长趋势甚至超出了国际气候变化问题研究小组作出的最糟糕预计。
④核战争的爆发也会导致世界末日的来临。目前全球有超过2.3万枚核弹头,其中有8000枚可立刻投入使用,2000枚处于高度戒备状态,随时可以发射。上世纪80年代科学家们的研究表明,大规模核战争所以发的尘埃和烟雾将会引发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气温和沉降物变化——“核冬天”。美国康奈尔大学生态学家马克-哈韦尔在1986年的一项研究中预计,“核冬天”会使全球农业毁灭,由此引发的饥荒将是大部分人类灭亡。不过,尽管核灾难一直是各类书籍和电影的热门主题,但实际上,电影《奇爱博士》里所描述的场景是不大可能发生的,而且全球核弹头的数量已大幅减少。
⑤纵观历史,瘟疫会使文明社会难以维系。由于全球化的影响,现在疾病传播得更快了。埃博拉病毒等疾病的全球性爆发,或者是流感病毒的变异可能会带来灾难性甚至是终结人类文明的后果。自1981年以来,致命疾病的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疾病也在不断的变异。甲流等疾病的爆发要归咎于现代工业养殖技术,而且,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以及人类移居以前无人居住的地区,接触到以前不曾接触到的疾病的可能性增大,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出现了40多种新病毒。生物武器实验会使这种情况进一步恶化。
⑥世界末日迟早会到来。据天文学家估计,在大约50亿到80亿年内,我们的太阳就会把最后一点氢燃烧成氦,然后膨胀成一个比其现在大数百倍的红色庞然大物,从而使地球不可避免走向毁灭。即使地球逃脱毁灭的厄运,其大气层和海洋也会被气化。与那一时间相比,人类历史很短暂,但无论如何,人类活到真正的世界末日来临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相关链接〕
对于人类文明可能会如何终结有很多理论,其中一些是自然原因造成的:黄石公园内超级火山的喷发,以及来自某个星球的伽玛射线暴等,还有一些是人为造成的:如人口过剩带来的粮食危机,由环境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造成的气候恶变或者研究出危险的新技术等。
(摘自新华网)
1.文章第①段说:“世界末日不可能在2012年到来,但总有一天会到来。”这里的“某些原因”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练习全文分点概括。
2.结合上下文,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作用
国际气候变化问题研究小组发现,即便气温上升3.5度也会使全球约40%—70%的物种面临断子绝孙的危险。
3.文中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什么?
4.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人类活到真正的世界末日来临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阅读相关“链接”,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看法?
1.庞大的太空物体的撞击;地球地表温度上升;核战争的爆发;瘟疫的发生(致命病毒肆虐);太阳把最后一点氢燃烧成氦。(意思符合即可)
2.(1)运用“约”和数字准确地说明了温度上升3.5度产生的后果(2)“断子绝孙”一词形象地说明了温度上升3.5度所带来的危险。
3.答案列数字。用具体准确的数据说明了全球核弹头数量多,如果爆发核战争足以导致世界末日的来临。
4.示例:(1)认同说。因为大到足以杀死地球上绝大多数人类的物体大约每隔数百万年才会撞击两次地球,全球核弹头的数量已大幅减少,况且人类历史与太阳系的历史相比很短暂。
(2)不认同说。因为人类文明终结有可能是由自然原因造成的,人类根本无法抗拒,另外,一些人为造成的原因也是防不胜防的,比如核战争的发生、生物武器的使用、人口过剩带来的粮食危机等。
(3)中立说。因为除了自然原因造成的“世界末日的来临”之外,只要人们能够保护环境、不使用核武器、不研究危险的新技术,人类文明就不会终结。(应结合文章内容和“相关链接”回答,意思符合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蔽人
①“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蔽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主张以存疑的态度对待他们的意见和学术观点,同时又主张客观的看待自己的意见和学术观点,反对独断专行。这种态度对于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来说尤为重要。
②不以人蔽己,可以解疑解蔽,推动认识的前进。鲁迅说:“没有冲破一切传统思想和手法的闯将,中国是不会有真的新文艺的。”文艺如此,科学亦然。普朗克教授虽然提出了量子力学假设,但因为这一发现破坏了他奉为权威的牛顿的完美理论,所以他又锐意打破了牛顿的绝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论,穿里了震惊世界的相对论。事实上,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因受种种条件的限制,往往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程度的表面性与片面性,谁也不可能“一眼望穿天下事,一书写尽天下理”。如果对别人的观点理论全盘接受,也许就会被错误见解蒙蔽头脑而一错再错了。所以,只有具备不以人蔽己的精神,才能去鉴别前人的认识究竟是对是错,才能在实践中认真考察,不断思考,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建树。
③不以己蔽人,可以解放思想,让许多后进者创造出比前人更高的成就来。罗蒙诺索夫在德国留学时,指出老师沃尔夫的一个论点有错,沃尔夫这位欧洲著名科学家,在自己学生的真知灼见面前,欣然认错,并鼓励他写成论文在校刊上发表。应该说,罗蒙诺索夫后来之所以能够在化学、物理学、天文学等许多领域都取得了杰出成就,被人称为“俄罗斯科学之父”,这与他在前进道路上遇到了像沃尔夫这样不以己蔽人的前辈有关。正是在这些不以己蔽人的学者名家的引导下,更多的人才能推陈出新,获得比前人更高的成就。
④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能够做到不以人蔽己,敢于否定别人的错误认识,固然不容易,但是要想做到不以己蔽人,用于否定自己的错误见解,就显得更加困难些。值得庆幸的是,大多数科学家,不仅具有“不以人蔽己”的勇气,而且具有“不以己蔽人”的胸怀,科学因此而发展,社会因此而进步。
⑤科学的昌明,社会的进步,需要大力发扬“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蔽人”的精神。
1.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论证中心论点的?
2.请简要分析第②段的论证过程。
3.第④段中的“不仅……而且……”这组关联词在论述中有何作用?请简要作答。
4.本文论述的观点对你在学习方面有些什么启示?
1.不以人蔽己,可以解疑解蔽,推动认识的前进;不以己蔽人,可以解放思想,让许多后进者创造出比前人更高的成就来。
2.答案示例:首先提出分论点,接着运用鲁迅先生的话进行道理论证,其次从正反两方面举出普朗克和牛顿的事例进行例证,然后阐述人的认识存在着表面性与片面性的道理,指出全面接受的危害,最后重申不以人蔽记的重要性。
3.答案示例:这组关联词承上强调了具有“不以己蔽人”胸怀的科学家还是大量存在的,增强了论证的效果,体现出议论文语言表述严密的特点。
4.答案(略)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深夜山村的那道电光
①我怯怯地探出头来,望着山村无边的黑夜。月亮躲了起来,几颗星星在夜空下微微地闪着光。
②我即将踏上崎岖的山路,穿过伸手不见五指的夜,去几公里外的王老师家补习英语。
③说实话,我更希望坐在邻居家的电视机前看武侠片《四大名捕》,或和几个小家伙们一起玩“石头剪刀布”,就是打打扑克也行。但是我没有那个“狗胆”,娘会拎着我的两个耳朵,把我提溜老高。这时候,全村都可以听到我杀猪似的嚎叫。这还不过瘾;娘还会在我有些粉嫩的手掌上,狠狠地打出几个红色的竹条印来。
④我拿起墙角的蜡烛灯,别小看它,到了夜里它可是我的眼睛。家里没有多余的钱,只买了一个手电,留给做苦力的爹用了。这个蜡烛灯是娘用了两个晚上,像糊鞋底一样用纸糊制的。
⑤走出几十米,上了山路,再绕过大片的菜园,灯光消失了,眼前晃着蜡烛灯照亮的一小片光亮。我的心嘣嘣地敲起了鼓。我并不是一个胆大的男孩,尤其在走夜路的时候,我会不自觉地竖着耳朵听猫头鹰发出“咕咕”的声音,还会瞪大眼睛看蝙蝠呼啦啦闪过的黑影或者荧火虫发出的可怖绿光。
⑥路显得特别长。我的步子越来越快。
⑦我开始抱怨!先是抱怨娘,说她是法西斯。她大字不识一个,每天都缠着我们教她“a、o、e”“人口手,上中下”,就这样,还每天用鞭子教训我们:一定得出息。
⑧这时候,几只不知名的鸟怪叫了几声,我的嗓子紧了紧。
⑨我继续抱怨,抱怨那些“小崽子”们,成天围着我“黑户黑户”地叫,叫得娘心情不好,跳着和许多大娘骂架,还被别人说成了恶婆子!这更惹得她教训我们:一定得出息。我还抱怨王老师,非要说我学习有“天赋”……
⑩这时候,窜出来一头牛,又忽拉拉地飞起几只鸟。我拧着脖子四周望,好像四处都张着魔鬼的爪子。
⑾我一路小跑起来。
⑿接近__的时候,草丛中突然窜出来几个张牙舞爪的黑影。我“阿”地叫了出来,手中的烛灯掉在地上。眼前一片漆黑。我惊魂未定时,传来一阵狂笑,分明就是那群调皮蛋的笑声。他们一定是早早地埋伏在这里,有意想捉弄我一下。
⒀正当我不知所措时,身后亮起了一道耀眼的光茫,接着是娘的声音从远处传来,小混蛋,滚开!不然老娘不客气了!
⒁听到叫喊,小家伙们一哄而散。
⒂娘呼哧呼哧地奔来,喘息着拍着我的肩膀说:“跑那么快,追都追不上!”
⒃娘一直把我送到__上,然后立在那儿。娘用手电照着我前行,从这儿可以一直照到王老师的屋。我走在娘雪白的电光中。娘在__上偶尔会叫,崽儿,别怕,娘在这儿!
⒄听惯了娘的叫骂声,我还是第一次听娘温柔的声音哩!
⒅娘的声音被风扯得忽明忽暗,但回头时那道电光仍然耀眼。直到我将王老师家灯亮三下灭三下,__上那盏白色的电光才打了个折,被夜色淹没。
⒆下课时,天空飘起了雨丝。__上那道电光又亮起来了,雪白的光铺满了回家的山路。
⒇第二天,家里买了电筒,但母亲仍坚持在山岗上为我照路。这一照照了三年,不论风霜雨雪,直到我到县里上学。
(21)后来,我考上了医学院,成为村里第二个大学生。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千里之外的江南工作。
(22)八年后,我回到故乡,正巧看到满头银发的娘坐在阳光里。她正在看书上的笑话,时不时发出开心朗笑。
(23)爹说:“你娘已经转了性子,好多年没与人吵过嘴了。”
(24)看到放在柜子上的那只旧电筒时,我仿佛又看到了那个漆黑的夏夜,跛脚的母亲气喘吁吁地追我,然后打亮手电,照着渐行渐远的我,我就这样走在了光亮里……
1.概括文中所写主要事件。
2.选文第⑦~⑨段描写了“我”内心的抱怨,在文中有何作用?
3.文中的娘是怎样的一个人?
4.结尾段有什么作用?
1.母亲坚持三年,每天晚上用手电筒照路护送我去上课。
2.交待不得不去补课的原因;衬托我对__的__;为下文情节作铺垫。
3.纯朴,泼辣;重视对孩子的培养(爱孩子);执着。
4.回顾母亲为我照亮夜路的情景,点明了是母亲照亮了我成长的路这一中心,含蓄的表达了对母爱的赞美和感激之情。照应了题目。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贵阳市的水资源
①贵阳市的河流水系属于长江流域的乌江水系和珠江流域的红水河水系。与红水河水系相比较,乌江水系在贵阳市的流域面积最大。乌江源于贵州威宁自治县,由西北向东南,至普定县境后折向东北,于思南县境又转线北流.至沿河自治县官孔坝入四川省境,最后注入长江。
②贵阳比较有名的湖泊水库有:红枫湖、百花湖、阿哈水库、花溪水库和松柏山水库等。其中红枫湖还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它位于贵阳以西32公里,景区面积240平方公里,水域面积57.2平方公里。
③贵阳市年降雨量较有限,每年冬季至三、四月份降雨较少。进入汛期后,除六、七月份会下几场大雨外,一般无较大汛情。这种情况属资源性缺水。
④贵阳地处我国喀斯特地貌的中心带,由于岩溶地貌渗漏性强,不容易蓄水,加上山高坡陡峡谷深,很难建造水库。因此,虽然入境水量为134.4亿立方米,但开发利用难度很大,目前全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仅为25%左右。这意味着尽管贵阳境内有98条河流,水量丰富,但由于水库少,大量河水是白白流走。这种望水兴叹状况属于工程性缺水。
⑤进入20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人口的增多,贵阳市水质的情况与国内许多城市一样,工业污水和生活用水的随意排放造成了对部分河流和水库的污染。尤其是红枫湖局部污染严重,而该湖是贵阳西郊水厂的水源地。另外,中曹水厂取水口河道的水质也令人担忧,这是由于上游花溪河尚未完全达到雨污分流,大肠菌群常常超标。因水体污染造成水质性缺水,是近10年来出现在贵阳城乡的新的水资源危机。
⑥受以上三大危机的限制,贵阳市属于_______、 _______ 、_______缺水的城市。
⑦如此看来,贵阳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确实并不乐观,它只达到全国中等水平。贵州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05年,全省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2 123立方米。全省9个市(州、地),人均占有水资源量最高的为黔西南州,人均3 258立方米;最低的为贵阳市,人均1 213立方米,不仅达不到全省平均值,甚至低于国际通往的水资源警戒线人均1 700立方米的标准。
⑧因此,保护水资源,节约、开发并利用好水资源,是全体贵阳市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1.段③中的“一般”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2.这篇短文在结构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3.根据文意,在段⑥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4.段⑦画线句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
5.段④中“望水兴叹”是从哪个成语活化而来的?“望水兴叹”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1.不能。“一般”说明大多数情况是如此,但不排除特殊情况,如果删掉就过于绝对化,这样的表述就欠准确了。
2.A【解析】此题考查对说明文结构的判断能力,试题设置难易适中。文章属于总分总的结构:①②段是对贵阳河流的总起介绍;③④⑤⑥⑦段介绍贵阳缺水的几种情况.即资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因水体污染造成水质,陆缺水;⑧段总结上上文.号召人们保护水资源,节约、开发并利用好水资源。因此,A项正确。
3.资源性 工程性 水质性
4.列数字 作比较
5.望洋兴叹,感叹、惋惜之情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