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短文,完成1—4题

如果和一旦是一对朋友。每周他们会碰一次面,一起吃午餐。他们的谈话总是聚焦在他们将要完成的事情。他们都怀有许多梦想,而且喜欢讨论它们。

一个特别的周六,他们又相聚了。一旦察觉到如果的心情不大好。

就像往常一样,两人坐在他们预订的桌子旁开始点餐。一旦询问如果:“如果,你怎么了?你似乎不像往常那样快乐?”如果看了看一旦,回答道:“我也不大清楚,只是我感觉自己毫无进展。上周,我看到一门我一直想学的课程,如果我有时间,我一定会参加。”

一旦十分体谅如果的感受。“是的,我也看到了一门课程,一旦我凑齐足够的钱,我就去报名。”一旦回答道。

接着一旦继续说道:“嗯,你去应聘了什么新工作吗?上周你对它可是激动不已,你去应聘了吗?”如果回答道:“上周,如果我的电脑系统没有崩溃,我就已经去应聘了。但是,我的电脑不能运转,所以我不能整理我的简历。”“没关系,如果,只要你准备充分,另一份工作就会到来。我也一直思量着找到另一份工作,一旦天气转好,我就会去找。”一旦告诉如果,这个星期,他希望自己可以振奋一点。

隔壁餐桌的男人忍不住偷听了如果和一旦的谈话。“对不起,先生们。”男人说道,“我忍不住听到了你们的谈话。我知道如何解决你们的问题。那就是停止谈论‘如果’和‘一旦’。”

男人离开后,如果和一旦的对话改变了。他们达成一个协议,在下周聚会时,不再说“如果”和“一旦”,只谈论他们做了什么。

1、从如果和一旦的对话中我们发现:他们说话都有一个什么样的特点?

2、仔细揣摩,从如果和一旦的对话中我们发现:他们的性格有什么样的共同点?

3、你欣赏这样的性格吗?请联系自身实际说说它对一个人的影响。

4、放飞想像,给文章补写一段话,用以表现他们再次见面的谈话。

1、如果喜欢说“如果”,一旦喜欢说“一旦”,大意相同即可

2、都喜欢找借口

3、略

4、从文章的结尾可以看出,下周他们将围绕着“做了什么”来谈,所以,回答时只要抓住这个要领,文从字顺即可。

阅读短文,完成1—4题

没有钓到的大鱼

(1)他家在岛上有所美丽的小房子。

(2)在鲈鱼钓猎开禁前一天傍晚,他和妈妈早早又来钓鱼。安好诱饵后,他将鱼线一次次甩向湖心,在落日的余辉下泛起一圈圈色彩斑斓的涟猗。当月升中天的时候,那波纹又变成了银白色的,景象十分美丽动人。

(3)忽然,钓杆的另一头倍感沉重起来。他知道一定有大家伙上钩,急忙收到鱼线。母亲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儿子熟练的操作,十分惬意欣慰。

(4)终于,孩子小心翼翼地把一条竭力挣扎的大鱼拉出水面。好大的鱼啊!在此之前他还见过这么大的鱼呢!它是一条鲈鱼。

(5)母亲和儿子紧盯着这条漂亮的大鱼看呆了。月光下,美丽的鱼鳃一吐一纳的翕动着。妈妈揿亮小电筒看看表,已是晚上10点--但距允许钓猎鲈鱼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

(6)"( )"母亲说。

(7)“不!妈妈!”孩子哭了。

(8)“还会有别的鱼的。”母亲安慰他。

(9)“再没有这样大的鱼了。”孩子仍然伤感不已。

(10)他环视了湖的四周,月光下,也看不到一个鱼艇或钓鱼人。他又看看母亲。虽然没人看见他们,也没有人知道这事,但他从母亲那平时温和慈祥而现在却十分坚决的脸色中知道决定是不可更改的。只好慢慢解开大鱼嘴上的鱼钓,把它放了生。

(11)暗夜中,那鲈鱼抖动笨大的身躯慢慢扎向黑色的湖水深处,渐渐消失。

(12)孩子回想刚才钓大鱼时兴高采烈的情景,就像做了一场梦。

(13)这是34年前的事了。今天那孩子已经是纽约市一个很有成就的建筑师了。母亲的小房子还在那个湖心小岛上,他还是常到那里钓鱼。

(14)他说得对,他再也没有能钓到很久前那一夜晚钓上的那样漂亮的大鱼。但他却为此终身感谢母亲。以后的生活中他碰到过许多类似于那一夜晚的问题,但从未因无人知道而放松自律,有损公德。他通过自己的诚实,勤奋,守法,仍然能猎取到生活中的大鱼--事业上成绩斐然。他至今仍怀念母亲那一夜对他的教诲,并常常对的儿子和女儿讲述起这件平常而又动人的小事。

1、下面两句话中选出最恰当的一句填在原文第(6)小节上,并简要说明理由。①孩子,你得把它放回去。 ②孩子,你把它放回去好吗?

答:应选( ),理由是:

2、“他环视了湖的四周,月光下,也看不到一个鱼艇或钓鱼人”

(1)表现了孩子此时怎样的心理?

(2)请把此时孩子想对妈妈说的话表达出来。

(3)这句话有什么表达作用?

3、文中"没有钓到大鱼"和"依然能钓到生活中的大鱼"中的"大鱼"各指什么?

答:

4、在你的成长中肯定也离不开父母的谆谆教导,请说说印象最深刻的一次,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这句话中的“得”字表明母亲的语气十分坚决,没有丝毫可以商量的余地。

2、(1)表现他怀着侥幸的心理,也希望以此为由来博得母亲的同意。

(2)略(能结合环境特点,带有乞求的口吻即可)

(3)描写周围的环境能更好的体现了母亲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3、前者指的是从湖里钓出的大鲈鱼,后者指的是事业上的成功。

4、略。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5题。

六个馒头

①高一那年,我们学校组织去千岛湖春游。

②新来的李老师一宣布这个令人兴奋的消息,教室里马上被大家的喧闹声炸响。同学们纷纷问起一些关于春游要注意的事项和所交的费用等问题。最后,李老师问了一句:“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很长时间,没有人举手也没有人站起来,谁也没有注意到角落里来自山区的那个女孩子,(甲)她犹豫着举起手,手指颤抖着却没有张开来,嘴张了几张却没有声音。但她还是站了起来,用极低的声音问:“老师,我可以带馒头吗?”一阵其实并没有恶意的笑声刺激着女孩,她的脸通红通红的,低着头默默地坐下,眼泪沿着脸颊流了下来。李老师走过去,抚摸着她的头说:“你放心,可以带馒头的。”

③出发的前一天,女孩子拿着饭票在学校食堂买了六个馒头,然后低着头好像作贼似的跑回宿舍。宿舍里几个女同学正在收拾春游要带的零食,一边唧唧喳喳地议论着什么。女孩子直奔自己的床,迅速地用一个塑料袋把馒头装了进去,女同学的议论声似乎小了一些,女孩子的a眼圈红了。

④出发的那天下起了雨,女孩子没有带伞,只好和别的同学挤在一把伞下,为了不因为自己而使同学淋湿,女孩子不住地把伞往同学那边移,等到达目的地千岛湖时,女孩子身上的背包也已湿漉漉的了。大家纷纷冲向饭馆吃饭去了,女孩子一个人呆在招待所里,从背包里取出馒头。可是,由于塑料袋破了一个洞,湿透背包的雨水将馒头泡透了,女孩子就这样一边流泪一边嚼着被雨水浸泡过的馒头。

⑤女孩子还没有吃完一个馒头,同学们就回来了。她没有料到她们会回来得这么快,来不及藏起湿透了的馒头,只好匆忙地往还没有干的背包里塞。班长突然说:“哎呀,我还没有吃饱呢,能给我吃一个馒头吗?”女孩子不好意思摇头也没有点头,班长已经打开她的背包啃起馒头来。其他几个同学也纷纷走过来拿起馒头一边嚼一边说,其实还是学校食堂做的馒头好吃。转眼,女孩带来的馒头都被同学们吃完了,女孩子看着空了的背包只有无声地落泪。

⑥第二天,到了吃早饭的时候,女孩子偷偷一个人走了出去。雨已经停了,女孩子的心却在落泪,本来可以不来的,干吗非要央求父亲借钱交春游费呢?女孩子一边后悔一边默默地落泪。班长找到女孩子,拉起她的手就走,说:我们吃了你带来的馒头,你这几天的饭当然要我们解决呀!女孩子喝着热腾腾的粥,吃着软软的馒头,b眼圈红红的。

⑦后来总有人以吃了女孩子的馒头为理由请她吃饭,使她不再嚼干涩难咽的馒头,使她可以和所有其他同学一样吃着炒菜和米饭。女孩子的脸上渐渐有了笑容,她默默接受了同学们不着痕迹的馈赠,默默地享受着这份单纯却丰厚的友谊。

⑧回来之后,女孩子变了。(乙)她的脸上总是洋溢着明媚的笑容,更加努力地学习,积极地去帮助别人。后来,这个女孩不仅是班里学习最好的一个,也是人缘最好的一个。

⑨因为女孩子知道,同学们给她的是金钱所不能买到的善良和真诚。她们的友谊就像春天里最明媚的那一缕阳光,照射在她以后的人生道路上。

1.文章为什么要以“六个馒头”为题目?

2.第③段a处和第⑥段b处加点词语分别表现了女孩子怎样的心情?请结合上下文分析。a.眼圈红了:b.眼圈红红的:

3.第⑤段中“其实还是学校食堂做的馒头好吃”一句表明了同学们怎样的用意?

4.从甲、乙两句可以看出女孩子的性格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5.这篇文章哪个地方最让你感动?为什么?

1.①以极平常的馒头为题目,引起读者的兴趣 ②六个馒头是本文的线索(故事围绕这六个馒头展开)③六个馒头凝聚了同学之间丰厚的友谊,使文章主题得以表现(答出一点即可。)

2.a:自卑而敏感的她觉得同学们在背后议论自己,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心里很难过  b:领受了同学们善良的帮助,感动、感激(意思对即可)

3.要帮助她,还要呵护她的自尊心(意思对即可)

4.先是自卑怯懦后来变得自信开朗 同学们真诚的帮助改变了她的性格 (答出性格变化,答出原因,意思对即可。)

5.(写出感动的地方,写出理由。)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6题

二维条形码

①条形码有一维条形码和二维条形码之分。一维条形码就是今天人们已经非常熟悉的普通条形码,它的信息仅靠黑白条纹的宽窄来表达,在平面上以单一方向分布排列。一维条形码虽然只能编码几十个字符、数字,还脱离不了对数据库的依赖,但它的使用已经极大地提高了电脑采集数据和处理信息的速度,促进了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大大改善了人们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眼下,这种条形码几乎覆盖了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商品和流动物件。二维条形码是在一维条形码不能满足大容量信息存储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至今不过20年历史。与一维条形码的区别是,它的信息以点的方式在x轴和y轴方向上同时分布。它除了可以存储字符、数字以外,还可以存储图形、声音等一切可以数字化的信息,存储数据量很大。同时,它还具有信息存储成本低、可以用便携式识读设备直接读取内容而无须连接数据库、信息一旦存入其中就无法更改、能对污染的信息进行修复还原等特点。

②二维条形码从“质”上提高了条形码的应用水平,从“量”上拓宽了条形码的应用领域。将二维条形码应用在身份证、护照和机动车驾驶证等重要证件上后,因为二维条形码可以存储个人照片、声音、指纹、虹膜、基因状况等综合信息,假冒分子就很难得逞。二维条形码除了能“慧眼识人”以外,还能准确“认物”。将二维条形码应用在药物、高档家用电器等物品上后,因为二维条形码可以存储产地、生产厂家、品牌、质量指标、生产批号、安全性能等综合信息,伪劣产品就休想蒙混过关。在不与网络相连时,便携式识读设备读取的内容上传到有关数据库,以便“跟踪”某一物件流向。比如,有关机构可采用二维条形码为树木、邮件、汽车、军需物资、货运物品等制作“身份证”,使人们对它们的变化和流通情况了如指掌。此外,二维条形码还可应用在对管理程度要求较高的银行、工商、税务和海关等系统。

③目前,二维条形码的应用远没有一维条形码普及。原因之一是由于现有的各种二维条形码制在信息密度、编码语言、外形比例、识读成本等方面还存在技术缺陷,原因之二是世界上仅有极少数几个科技发达国家才拥有二维条形码的底层核心技术知识产权。

④中国是汉语的最大使用国,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十分需要创建一种既适合中国国情、又适应国际流通的二维条形码码制。最近,上海龙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成功的“龙贝二维条形码”, 具有很高的信息密度,很安全的加密功能,很灵活的外形比例、多向编码——译码功能和很强的抗畸变功能 ,能适用许多种类的识读器,可使用多达32种语言系统。“龙贝二维条形码”是我国拥有完全的底层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编码——解码和识别系统。

⑤“龙贝二维条形编码”已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应用。比如,从2003年8月1日起,全国127个机场统一使用了印有6平方厘米面积的的“龙贝二维条形编码”的机动车驾驶证。将该驾驶证插入小巧轻便的识读器后,显示屏上就会立即显示出中英文两种文字表示的详尽个人基本信息和一张16384像素的个人彩色照片。而美国目前最先进的二维条形码证件“肯塔基州汽车驾驶证”上的二维条形码,面积为18.2平方厘米,其中存储的信息,除了简要的个人英文资料外,仅有一张2250像素的黑白照片。

1.文章主要说明二维条形码,为什么要先说明一维条形码?

2.二维条形码和一维条形码相比,有哪些进步?

3.请简要概括文章第③段文字所说明的内容。

4.我国自主开发的“龙贝二维条形编码”具有哪些特点?

5.文章第⑤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意在说明什么?

6.文章第②段运用了“慧眼识人”、 “认物”、 “跟踪”、“身份证”等词语,有什么表达作用?

1.二维条形码是在一维条形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先介绍一维条形码,有助于人们更清楚地认识二维条形码。

2.①二维条形码的信息以点的方式在x轴和y轴方向上同时分布。

②二维条形码除了可以存储字符、数字以外,还可以存储图形、声音等一切可以数字化的信息,存储数据量很大。

③二维条形码信息存储成本低、可以用便携式识读设备直接读取内容而无须连接数据库、信息一旦存入其中就无法更改、能对污染的信息进行修复还原等。

3.二维条形码的应用远没有一维条形码普及的原因。

4.具有很高的信息密度,很安全的加密功能,很灵活的外形比例、多向编码——译码功能和很强的抗畸变功能 ,能适用许多种类的识读器,可使用多达32种语言系统。

5.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意在说明我国印有 “龙贝二维条形编码”的机动车驾驶证比美国目前最先进的二维条形码证件“肯塔基州汽车驾驶证”先进得多。

6.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地说明了二维条形码的优点。参考答案: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6题

功 季羡林

什么叫成功?顺手拿过来一本((现代汉语词典》,上面写道:“成功,获得预期的结果。”言简意赅,明白之至。

但是,谈到“预期”,则错综复杂,纷纭混乱。人人每时每刻每日每月都有大小不同的预期,有的成功,有的失败,总之是无法界定,也无法分类,我们不去谈它。我在这里只谈成功,特别是成功之道。这又是一个极大的题目,我却只是小做。积七八十年之经验,我得到了下面这个公式。

+ + = 成功

“天资”,我本来想用‘‘天才”,但是天才是个稀见现象,其中不少是“偏才”,所以我弃而不用,改用”天资”,大家一看就明白。这个公式实在是过分简单化了,但其中的含义是清楚的。搞得太烦琐,反而不容易说清楚。

谈到天资,首先必须承认,人与人之间天资是不相同的,这是一个事实,谁也否定不掉。十年浩劫中,自命天才的人居然大肆批判天才。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至今不解。到了今天,学术界和文艺界自命天才的人颇不稀见,我除了羡慕这些人“自我感觉过分良好”外,不敢赞一词。对于自己的天资,我看,还是客观一点好,实事求是一点好。

至于勤奋,一向为古人所赞扬。韩愈的‘‘焚膏油而继晷,恒兀兀而穷年”,更为读书人所向往。如果不勤奋,则天资再高也毫无用处。事理至明,无待饶舌。

谈到机遇,往往为人所忽视。它其实是存在的,而且有时候影响极大。就以我自己为例,如果清华大学不派我到德国去留学,则我的一生完全不会像现在这个样子。

把成功的三个条件拿来分析一下,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功夫。在这里,古人的教导也多得很。还是先举韩愈。他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两句话是大家所熟悉的。

王国维的《人间诗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c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王国维第一境写的是预期。第二境写的是勤奋。第三境写的是成功。其中没有写天资和机遇。我不敢说这是他的疏漏,因为写的角度不同。但是,我认为,补上天资与机遇,似更为全面。我希望,大家都能拿出‘‘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精神来做学问或干事业,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1.根据文章内容,把下面的公式填写完整。

答: + + = 成功

2.本文开头通过 ,引出“ ”这个话题;结尾提醒人们 ,强化文章的中心。(本题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3.如果要补写一个名人事例来论证文章的中心,下面恰当的一项是:( )

A.陈景润得到华罗庚的赏识,被从厦门大学调到中科院,后来成为著名数学家。

B.苏秦以锥刺股,终于成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

C.马克思与恩格斯在革命斗争中结下深情厚谊,至今传为佳话。

4.选文最后一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5.请你解释“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句名言的大意。

6.文中说“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这样的说法好像有点不妥,请你举一例加以反驳。

1.天资 勤奋 机遇。

2.设问 成功 必须以勤奋的精神去做学问、干事业(或:要获得成功必须勤奋)

3.B

4.道理论证(引证法),有力的论证了勤奋做学问、干事业才能成功。

5.人越来越消瘦也不后悔,为了她(或“心中的目标”)即使憔悴不堪也是值得的。(或:为思念她而消瘦是值得的,尽管衣服显得宽大了,也始终不后悔。)

6.有位外国人,说话结巴,但他刻苦努力,口含石子练习发音,终予成为有名的演说家。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那河水,似乎有了伤痛,就很匆遽地流。粼粼闪闪。A.间或一页白帆,日历一样翻过去了,在陡然剩下的寂寥里,细浪于是轻轻腾起,湿津津地[拍、舔、刷]着天空舔着岸。有小鱼小虾蹦蹦跳跳。卵石好洁净。

…… ……

黝黑的少年便笑了。缺了门牙的笑很羞涩很动人。因此扑通地一齐[扎、跳、扑]到河里头去。B.河水清凉又温柔。轻轻托起一黑一白赤条条两个少年;轻轻忽开忽谢着一朵一朵漂亮水花。那城里来的少年,几乎呛水了。因为他想要笑,因为他看到他的朋友,游泳的姿势应当叫做“狗爬式”几多滑稽。又还从那缺了牙的口里,噗噗地朝他喷水。远处一页白帆,正慢慢慢慢[划、飘、吻]过来。真好玩,真快活。C.且这边的岸,景致又不同。是泱泱的一片水草咧。水草好葳蕤。后面呢则是芦苇林。汪汪的绿着,无涯的绿着,恰如了少年的梦想。

…… …… ……

D.在那边,白皙的少年看见了两只水鸟。雪白雪白的两只水鸟,在绿生生的水草边,轻轻梳理那晃眼耀目的羽毛。美丽。安详。而且自由自在。

什么时候落下来的呢? 白皙的少年想:唉呀,要是把弹弓带过河来,几多好!然而立即又自行取消了这法西斯主义。因为那美丽和平自由生命,实在整个的[征服.吸引.战胜]了他。便连气也不敢大声的喘了。四野好静。唯河水与岸呢呢喃喃。软泥上有硬壳的甲虫在爬动,闪闪的亮。水草的绿与水鸟的白,叫人感动。

“要捉住就好咧。养起它来天天看个饱。”黝黑的少年悄声道。

“不。”

你不喜欢?”

“比你喜欢得多!”

黝黑的一笑,也就哑默无语了。疖子隐隐地痛。

那鸟恩恩爱爱,在浅水里照自己影子。而且交喙,而且相互的摩擦着长长的颈子。便同这天同这水,同这汪汪一片静静的绿,浑然的简直如一画图了。

赤条条的少年,于是伏到草里头觑。草好痒人,却不敢动,不敢稍稍对这画图有破坏。天蓝蓝地贴在光脊的背。空气呢在燃烧。无声无息,无边无际。

忽然传来了锣声,哐哐哐哐,从河那边。

“做什么敲锣?”

呵呀,”黝黑的少年,立即皮球似的弹起来,满肚皮都是泥巴。“开斗争会!今天下午开斗争会!”啪啦啪啦,这锣声这喊声,惊飞了那两只水鸟。从那绿汪汪里,悠悠然悠悠然远逝了。

天好空阔。夏日的太阳陡然一片辉煌。(节选自《白色鸟》)

1.给加点的字注音

( ) 葳蕤( )( ) 交( )

2.“这是南方有名的一条河,日夜的流去流来无数美丽抑或忧伤的故事,古老而新鲜。”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它应还原的位置是A.、B.、C.、D.中哪处?

3.根据原文选择[ ]中恰当的词语,划上“√”

4.两个少年的年龄大约是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___等外貌特征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我们所学过的一篇古代寓《 》中,我们对____________(填人物)的年龄判断也是以此作为依据的。

5.白皙的少年认为自己比黝黑的少年更喜欢白色鸟,其理由是什么?

6.小说借两个少年的眼睛来透视中国历史上癫狂至极的“__十年”,但作者举重若轻,对社会环境的交代只是淡淡的一抹,在节选部分起直接交代作用的语言是: _______;对其特征起到了象征作用的景物是:__________。

7.小说借助少年的眼睛,极力渲染了自然界纯美如诗的自然图景,其作用是什么?。小说中还有哪些构思或情节设计起到了相似的作用?请你说说。

8.往日,外婆总是要白皙的少年睡午觉,可是今天却一反常态地让黝黑的少年带着他去玩,甚至是“远远地到河边上去玩”,而且“没断黑不要回来”,外婆心理是怎么想的?请写出来。

9.模仿例句,用相同的格式与修辞手法写一句描写句,写人写物均可。例句:河水清凉又温柔。轻轻托起一黑一白赤条条两个少年;轻轻忽开忽谢着一朵一朵漂亮水花。

1.jù wēiruí huì

2.A

3.舔 扎 吻 征服

4.七、八岁 换牙 愚公移山 京城氏之遗男

5.黝黑的少年爱鸟,但他想把鸟捉起来,对鸟构成了伤害,而白皙的少年自己虽然爱护鸟但不捉鸟

6.“开斗争会!今天下午开斗争会!” 夏日狂热的太阳

7.①纯美自然同丑恶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反差;②少年的纯真友爱同成人世界的残酷对比 白色鸟的恩爱与人类社会莫名其妙的仇恨自然的和谐宁静与社会的喧闹与嘈杂……

8.略

9.略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金字塔之谜新说

①在埃及,大大小小的金字塔有七八十座,其中最大的一座是胡夫金字塔。该塔高约146.5米,共用了230万块巨石。人们一直存在种种疑问,这些石块是怎样开采、运送的,又是怎样堆砌的呢?要知道,即使在今天,拥有世界上所有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建筑师也很难实现如此艰巨的任务。尤其令人疑惑不解的是,在附近数百英里范围内,竟然难以找到类似的石头。

②不久以前,科学家约瑟·大卫杜维斯提出了惊人的见解:金字塔上的巨石是人造的。大卫杜维斯借助显微镜和化学分析的方法,认真研究了巨石的构造。他根据化验结果得出这样的结论:金字塔上的石头是用石灰和贝壳经人工浇筑混凝而成的,其方法类似今天浇灌混凝土。

③由于这种混合物凝固硬结得非常好,人们难以分辨出它和天然石头的差别。此外。大卫杜维斯还提出一个颇具说服力的佐证:在石头中他发现了一缕约1英寸长的人发。唯一可能的解释是,工人在操作时不慎将这缕头发掉进了混凝土中,保存至今。

④一些科学家认为,鉴于现代考古研究业已证实人类早在数千年前就知道如何制作混凝土,所以大卫杜维斯的论断颇为可信。但少数学者对此提出了质疑,他们说:既然开罗附近有许多花岗岩山丘,那么,古埃及人为什么要舍此而去用一种复杂的操作方法来制造那难以数计的石头?另外,埃及胡夫大金字塔的塔高乘上10亿所得的数,和地球到太阳之间的距离相等;穿过大金字塔的子午线把地球上的陆地.海洋分成相等的两半;用2倍塔高除以塔底面积等于圆周率。以上这些都是巧合吗?看来,金字塔之谜并未完全“破译”。还有待人们进一步去研究、探索。

⑤二十世纪30年代,一群科学家发现在一座金字塔塔高1/3处有一只垃圾桶,桶内有一些死猫死狗之类的小动物尸体。这些尸体非但没有腐烂变质,反而脱水变为“木乃伊”。后来,很多科学家都做了类似的实验,证明了这样的金字塔结构不单能够保存动物尸体。还能够使食物保持新鲜,使刀片变得更为锋利并延长使用年限,甚至可以提高植物种子的发芽率。人们称这种现象为“金字塔能”效应。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金字塔内尽管温度较高,但是保鲜效果很好。其内部温度的分布、空气的流动与其他建筑物不同,它有像冰箱和烘干机一样的作用,所以,在金字塔内,水蒸发的速度快,物品脱水迅速。

⑥最初发现金字塔具有这种神秘力量的是法国人鲍比,他推测塔内可能有某种不可思议的力量在起作用。鲍比的发现引起许多学者的兴趣,美国加州大学派出科研人员前去考察,进入塔内之后,他们发现所携带的各种电子仪器几乎都失灵了。因此,他们推测塔内某处可能藏有巨大的磁石。意大利学者还发现长时间在塔内停留,会使人神经失调、意识模糊。这其中的奥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才能揭开。

(选文有改动)

1.据文章内容,请你用简明的语言解释什么是“木乃伊”?

2.卫杜维斯提出“金字堵上的巨石是人造的”这一惊人见解的依据是什么?(用自己 的话概括)

3.人们称这种现象为‘金字塔能’效应”,其中“这种现象”具体指什么?

4.结合文章内容,联系你学过的相关知识,对“胡夫金字塔”作一简要说明。(从形状.规模.功用等方面说明)

5.金字塔之谜”和“金字塔之谜新说”给了你怎样的启迪?

1.指脱水变干而不腐烂变质的尸体。

2.①借助显微镜和化学分析方法,研究巨石的构造而得出的化验结果。②在石头中发现的一缕掉进混凝土中的人发。

3.够保存动物尸体,还能够使食物保持新鲜,使刀片变得更为锋利并延长使用年限,甚至可以提高植物种子的发芽率。

4.例:胡夫金字塔是埃及国王胡夫的陵墓,它的外形近似汉字的“金”字。该塔高约146.5米,共用230万块巨右砌成,是最大的一座金字塔。这座金字塔规模巨大,气势雄伟,令人叹为观止。

5.例一: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创造了世界奇迹,为后人所景仰。示例二:科学是无止境的,人类只有不断地研究探索,才能揭开科学的奥秘。

阅读现代文,完成1—5题

单纯

①“单纯”二字是我心中所能做出的对人的心灵境界的最高褒评。清澈、纯净即是美!朴实、坦诚即是美!拒绝了繁杂、混浊即是美!单纯的心灵可以锻造美丽厚重的人生。

②心灵的单纯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原始的单纯,一种是超越的单纯。儿童的心灵具有原始的单纯。人在童年时是天真的、纯粹的、梦幻的、艺术的。可以说,童年所赐予我们的幸福、勇气、鼓舞和信心,童年所教会我们的高尚、正直、善良和诚实,比人生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多得多。人在童年时期,敢于参天悟地,没边没沿说些同无限相关、连后世哲人都不敢说的话。人类的童言和稚作就连后世的伟大哲学家、艺术家也极难比肩。

③岁月像筛子,筛去了人最初的纯真和善良。人成熟了,身体扩展了,年轮添加了,反而灵魂猥琐,人格缩水了。童年时单纯的心灵宛如一粒花粉,却在无意的“成长”中被世俗经验这只蟑螂拖走。某些“成熟”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用生命中天然美好元素和纯洁高尚品质,去交换成人世界的生存经验、技巧和某些策略的过程,就像一个单纯的天使,不断掏出衣兜里的珍珠,去换取巫婆手中的玻璃球。

④在使人性复杂化的社会领域中,有一些精神本能强烈的人,在丢失了原始的单纯之后,却能获得超越的单纯。古今中外精神上的圣人、哲人,他们都充满了丰富的情感、思想和体验,但其心灵世界的核心始终是单纯的。他们永葆儿童的单纯,简化社会关系,节制人际交往,从浮嚣尘世抽出身来,穿越世俗社会的蔽障,朝着伟大的精神目标奋进。

⑤单纯的心灵是精美的,世间一切精美的艺术作品都缘自精美的单纯。蒙田苦思冥想创作了启示人类的“随笔”,弗洛伊德倾尽心血写出了探索心灵奥秘的皇皇巨著,巴尔扎克夜以继日描绘了人间画卷,梵•高饱蘸笔墨画出了含蓄多姿的向日葵,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当之无愧的珍宝都是单纯的心灵的结晶体。

⑥清朗明亮如蓝天丽日的莎士比亚的语言;洋溢着浪漫气息,读来齿颊生香的唐诗宋词;或精辟犀利,或含情脉脉的元曲,这些都是绽放在单纯心灵上的五颜六色的百合。

⑦在纷纷扰扰的大千世界中,在琐琐屑屑的日常生活中,在灯红酒绿的滚滚红尘里,我们通过艺术会晤那些单纯的心灵,可以走进不受世俗与物欲困扰的无拘无束的天地,获得精神上的幽静与清凉,心湖一片澄明。

⑧单纯是一种何等至善至美的人生境界,愿天下所有的人都拥有一份单纯的心灵。

1.通读全文,找出表明文章中心的句子。

2.仔细阅读第③段,简述“灵魂猥琐,人格缩水”的含义。

3.根据作者的理解,“单纯”可分为两种,其中“超越的单纯”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4.结合语境,给第⑤段横线处补写一论据,写在下面,要求与上文语意连贯。(不超过30字)

5.阅读⑤⑥两段回答,作者列举中外艺术精品意在阐述什么道理?

1.单纯的心灵可以锻造美丽厚重的人生。(答“单纯是一种何等至善至美的人生境界”也给分)

2.人失去了最初的纯真和善良(或用生命中天然美好元素和纯洁高尚品质,去交换成人世界的生存经验、技巧和某些策略或世俗经验替代了单纯的心灵)

3.永葆儿童的单纯,简化社会关系,节制人际交往,从浮嚣尘世抽出身来,穿越世俗社会的蔽障,朝着伟大的精神目标奋进

4.示例:贝多芬激情澎湃谱写了令人震撼的《命运交响曲》(要点:有人,有事,所叙事实典型,符合语境要求。)

5.世间一切精美的艺术作品都缘自精美的单纯             

阅读现代文,完成1—4题

老师的泪

初二时,我竟莫名其妙地喜欢上了我的语文老师。

老师姓杨,爱穿白色的裙子,她在讲台上讲蓝蓝的天,青青的草,像一片白云飘来飘去,轻盈极了。

她有一双大而明亮的眼睛,笑时,便成了甜甜的弯月……

“齐玉。”杨老师叫我。

我发怔。

“为什么走神?”她停止讲课,走到我面前。

云飘到我眼前……可我仍愣愣的。“我,我喜欢看你的眼睛。”我说。同学们爆发出哄堂大笑。在笑声中,她的脸红红的,(a)美丽的眼中似乎还有泪水——她刚从师范大学毕业呢。

“你——你请出去。”

我懊丧地走出了教室。她从没发过火,这一次一定真生气了。

第二天,杨老师叫我们写周记。我花整整一个晚上,把心中的苦水倾倒出来:“美丽的妈妈死了,爸爸根本就不管我,整天就知道玩麻将、赌博,被公安局抓走,判了三年徒刑。我冷了、饿了、怕了、病了,也没人知道。那时我常常一边哭,一边看妈妈的相片;可现在我长大了,是个男子汉,我不哭,把泪水咽在心里。我只有恨,恨我爸。我毕竟是个孩子,需要爱护,需要有人听听心里话。我选择了我的语文老师。因为,她像妈妈。”

不久后的一天,杨老师把我叫到她的宿舍,我诚惶诚恐地走进她的房间,只见她眼睛红红的。

“原谅老师,好吗?”

泪水涌出我的眼睛,尽情流淌。在同学面前,甚至在爸爸面前,我从不流泪,可在她面前我做不到。我哭了,尽情地哭了。

她等我哭完,便为我擦干泪水,轻轻地讲了一个姑娘的故事:

“一个小姑娘上中学时,父母在一次车祸中双亡,只剩下她孤苦伶仃一个人。当小姑娘绝望时,是她的老师收养了她,给她生活的勇气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后来,小姑娘考上了师范大学,可老师不行了。弥留之际,小姑娘跪在老师的床前,哭着说:‘妈妈,我还没报答您呀!’老师却含笑地说了一句:‘给你未来的学生吧……’”

(b)老师泪水盈盈

我明白了:“杨老师,你也……”

她擦了擦眼泪,微笑着扶住我的双肩:“你是个男子汉,对吗?”

我呜咽着点点头。

“你恨爸爸,这不好。男子汉不这样,男子汉是笑着对待整个世界,真的。笑一笑,你笑一笑。”

我咧了咧嘴。

“我会帮助你的——像我的老师一样。”她眼中突然滚出了泪水,洒落在我的额头上。

“记住你是个男子汉,做个乐观正直的人!”

我狠狠地点点头。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觉得我额上有着圣洁的印迹。我永远也忘不了。

1.文章开头说“我竟莫名其妙地喜欢上了我的语文老师”,其实,“我”喜欢语文老师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多处写老师的“泪”,细腻传神地表现了老师的心理和情感。请你简要回答,横线(a)处的“泪”,表现了杨老师此时怎样的心理?横线(b)处的“泪”,表现了杨老师对恩师怎样的情感?

答:(a)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

3.最后一段“我觉得我额上有着圣洁的印迹”一句中,“额上有着圣洁的印迹”指的是

(1)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杨老师对“我”,说“男子汉是笑着对待整个世界,真的”。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简要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或体会。

1.老师像妈妈。  

2.a处表现杨老师羞恼(难堪、生气)的心理;b处表现杨老师对恩师怀念、感激(崇敬)的情感。  

3.①老师的眼泪;②老师的教诲(老师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或:老师那慈母一样的爱。

4.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学生从“自信”、“乐观”、“宽容”、“豁达”等某一方面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均可。

阅读现代文,完成1—5题

氦-3——人类未来的新能源

①氦-3是一种清洁、安全和高效的核融合发电燃料。开发利用月球土壤中的氦-3将是解决人类能源危机的极具潜力的途径之一。

②氦-3是氦的同位素,含有两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它有着许多特殊的性质。根据稀释制冷理论,当氦-3和氦-4 以一定的比例相混合后,温度可以降低到无限接近绝对零度。在温度达到2.18k以下的时候,液体状态的氦-3还会出现“超流”现象,即没有粘滞性,它甚至可以从盛放的杯子中“爬”出去。然而,当前氦-3最被人重视的特性还是它作为能源的潜力。氦-3可以和氢的同位素氘发生核聚变反应,但是与一般的核聚变反应不同,氦-3在聚变过程中不产生中子,所以放射性小,而且反应过程易于控制,既环保又安全。但是地球上氦-3的储量总共不超过几百公斤,难以满足人类的需要。科学家发现,虽然地球上氦-3的储量非常少,但是在月球上,它的储量却是非常可观的。

③氦大部分集中在颗粒小于50微米的富含钛铁矿的月壤中,估计整个月球可提供71.5万吨氦-3。这些氦—3所能产生的电能,相当于1985年美国发电量的4万倍,考虑到月壤的开采、排气、同位素分离和运回地球的成本,氦-3的能源偿还比估计可达250。这个偿还比和铀235生产核燃料(偿还比约20)及地球上煤矿开采(偿还比约16)相比,是相当有利的。此外,从月壤中提取1吨氦-3,还可以得到约6300吨的氢、70吨的氦和1600吨碳。这些副产品对维持月球永久基地来说,也是必需的。俄罗斯科学家加利莫夫认为,每年人类只需发射只到3艘载重100吨的宇宙飞船,从月球上运回的氦-3即可供全人类作为替代能源使用1年,而它的运输费用只相当于目前核能发电的几十分之一。据加利莫夫介绍,如果人类目前就开始着手实从月球开采氦-3的计划,大约30年到40年后,人类将实现月球氦-3的实地开采并将其运回地面,该计划总的费用将在2500亿美元到3000亿美元之间。

④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包括中国、以色列、日本、印度等国家在内,人类掀起了新一轮的探月高潮,在这次探月高潮中,氦-3成为世人瞩目的目标。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搭载的探月仪于2004年4月开始初样研制,其中探测月球土壤厚度与元素含量是该探月仪器工作的重要内容。氦-3作为最有潜力的新能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能源研究的重要课题。

(选自《新华文摘》2005.9,有改动)

1.为什么说“开发利用月球土壤中的氦-3将是解决人类能源危机的极具潜力的途径之一”?

2.本文作者在《神奇的氦-3》一文中曾说:“科学家通过分析从月球上带来的月壤样品估算,在上亿年的时间里,太阳风为月球带去大约5亿吨氦—3。”这与本文第③段开头画线句所介绍的内容是否矛盾?为什么?

3.文中大量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试举出一例并说明其作用。

4.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氦—3是含有两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的氦的同位素(元素),同时它也是一种清洁、安全和高效的核融合发电燃料(物质)。

B.作为未来新能源的氦—3,在其聚变过程中不易产生中子并且放射性小,所以它将是一种环保型的新能源。

C.从月壤中提取氦—3所得到的副产品可以满足月球永久基地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D.由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搭载发射的探月仪器目前已进入对月球土壤厚度与元素含量的初步探测阶段。

5.假若某年后由我国发射的宇宙飞船将氦-3成功运回地面,请你根据本文介绍,用上“月球”“氦-3”“科学家”三个词语(可不考虑先后顺序)写一段话,代表中学生向从事开发利用氦-3能源的科学家表示祝贺或感谢。)

1.要点:①储量可观(或储量相对较大)②环保、安全  ③能源偿还比高  ④副产品可供月球永久基地使用

2.不矛盾  前者说明的是上亿年时间里太阳风为月球带去的氦—3的总量,而本文画线句说明的是月壤中可供开发利用的氦—3的总量。二者说明的具体内容不同,所以不矛盾

3.示例:①“这些氦-3所能产生的电能……是相当有利的”几句中,用作比较的“250”“20”“16”三个数字具体、清楚、直观地说明了氦-3的能源偿还比高,开发利用效益大

②“此外……也是必需的”几句中所列举的四个数字,具体说明了开采氦—3所得到的副产品数量较大,利用价值可观

③“加利莫夫认为……3000亿美元之间 ”几句中,所列数字清楚、明白地说明了开采运输氦—3的费用相对较低,开采利用的可行性大

4.A

5.提示:开放性答案,能综合利用文中有关信息、合理接给定词语、符合内容要求且语言通顺即可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