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甲、乙两个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甲)古今中外,积累起来的书浩如烟海。但是书虽多,有永恒价值的却是少数。可以把书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要精读的,第二类是可以泛读的,第三类是只供翻阅的。所谓精读,是说要认真地读,扎扎实实地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如明代张溥读书,细嚼慢咽,寻幽探微,读后还要抄写七遍,可谓精读之典范。所谓泛读,是说可以粗枝大叶地读,只要知道它大概说的是什么就行了。有时为了开阔视野,增大阅读面,泛读是必不可少的。所谓翻阔,是说不要一个字一字地读,不要一句话一句话地读,也不要一页一页地读。就像看报一样,随手一翻,看看标题,觉得有兴趣的地方就大略看看,没兴趣的地方就随手翻过。听说在中国刚有报纸的时候,有些人捧着报纸,就像念四书五经一样,一字一句地高声朗诵。照这办法,一天的报纸,念一年也念不完。
(乙)①读书务求深解。②古人读书之道,讲究深钻细研,融会贯通。③张溥读书,不但字斟句酌,还要手抄七遍,对于经典文献,他终能解其本质,得其精髓。④韩愈在《讲学解》一文中也说,他读书时,“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⑤今人读书往往不求其解,浮于其表,结果即使是“读书破万卷”,涉猎无限广,充其量也不过是一知半解的半瓶醋而已。⑥能深钻细研者,实属凤毛麟角。⑦总之,无论古今,读书切不可停于表面,深刻理解文意,读书才会有所得。
1.甲文采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它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乙文采用议论表达方式,它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甲文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举例子 分类别B.举例子 列数据 下定义
C.分类别 列数据D.打比方 分类别 作比较
3.对乙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B.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C.比喻论证 道理论证D.对比论证 道理论证
4.对乙文层次划分的几种图示,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
5.两段文字都谈到了张溥的事例,试简要分析其在不同文体中的作用。
①在甲文中的作用是:
②在乙文中的作用是:
6.根据两段文字的内容和特点,甲文的标题可拟为《______________》;乙文的标题可拟为《______________》。
1.书的类别及阅读方法。读书务求深解
2.B
3.B
4.题上的答案都不对
5.①举例说明怎样精读
②证明古人读书深钻细研,融会贯通,务求深解。
6.《精读·泛读·翻阅》 《读书务求深解》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①如果说生命只是一个不能重复的花季,那搏动的心便是一朵永不凋零的春花。
②早春二月,乍暖还寒的时候,鹅黄隐约,新绿悄绽,昭示着生命的蓬勃,那是旭日般的青春;阳春三月,杏花春雨时节,桃红柳绿,柔风拂面,飘扬着自然的伟力,那是如火的中年。
③心灵之树是常青的。
④“不行春风,难得春雨”,生命之绿需要的是德行的沐浴、坚韧的浇灌、热爱的孕育!
⑤心的本色该是如此。成,如朗月照花,深潭微澜,不论顺逆、不论成败的超然;是扬鞭策马,登高临远的驿站;败,仍清水穿石,汇流入海,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的傲岸,有“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的倔强。荣,江山依旧,风采犹然,恰沧海巫山,熟视岁月如流,浮华万千,不屑过眼烟云;辱,胯下韩信,雪底苍松,宛若羽化之仙,知暂退_步,海阔天空,不步因噎废食……
⑥德是高的,心是诚的,爱是纯的,心便会永远是绿色的。
⑦季节的斑斓和诱人,来自自然的造化;芸芸众生的春景,源自于创造。诗人有云;没有比行动更美好的语言,没有比足音更遥远的路途……
⑧一生的春色,需要一生的装点。
⑨拥有绿色的心,便会拥有一切。
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①凋零______________
②斑斓______________
2.生命的“本色”是什么?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论述应保持生命的“本色”?
3.用“||”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段意。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4.本文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特色?
1 .①凋零:花朵凋谢。 ②斑斓:灿烂多彩
2.保持超然的态度,具有博大的胸怀,树立高远的志向,培养坚韧的品质。从成、败、荣、辱四个方面论述应保持生命的本色。
3.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第一段概括生命的情态;第二段揭示生命特别是心灵之树常绿的真谛;第三段阐述生命的意义在于创造。
4.语言精美大气,富有哲理。(言之有理即可)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励志 感恩 奉献
①近来,《人民日报》刊登了几位大学生的感人事迹:
②清华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的研究生谷振丰,毕业时主动要求到地处西北戈壁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工作。他说:“位卑未敢忘忧国,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选择。”
③上海中医药大学贫困学生孙悦礼,深怀感恩之心,立志报考医学专业,热心义工和公益活动。他说“当医生,能给更多的人减轻痛苦。我要把自己感受到的温暖传递给别人。”
④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学生冯圣兵,当年发起成立“圣兵爱心社”,8年间,爱心社通过卖报纸、收集废品、义卖商品及接受捐赠等方式,筹资帮助农村贫困家庭高中生近200名,其中90%步入了大学殿堂。
⑤上述三个故事,反映出当代优秀大学生身上的一个共同特点,这就是志存高远、懂得感恩、自觉奉献。他们把个人的理想融入民族振兴的伟大洪流,在投身祖国和人民的事业中实现人生的价值,同时又着眼现实,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努力成为有益于社会和人民的人。
⑥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当代大学生多属“独生”一代,在长辈的呵护中成长,吃穿用住基本不愁。身处宽松的成长环境,面对复杂纷繁的社会生活,有的大学生习惯于接纳他人和社会的关爱,却不懂得如何去爱他人、爱社会;有的过于强调自我,讲索取多,讲奉献少,不讲责任。教育他们志存高远,懂得感恩,自觉奉献,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当务之急。
⑦唐代诗人李贺诗云“少年心事当拿云”,李大钊也曾经说过“青年者,人生之王”,“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从“五四”运动革命青年高举反帝、反封建的大旗,挺身救亡,唤醒民众,到无数热血青年心潮澎湃,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寻求真理;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旅居海外的华侨青年放弃优厚的生活待遇,冲破重重阻力回国贡献才华,到近年来涌动的海外学子情系中华、报效祖国的“归国热”……一代代有志青年在振兴中华的征途上洒下青春的热血与汗水,继续属于青年人的激情与梦想,在神州大地上挥写青春的华章。
⑧远大理想、感恩意识与奉献精神都是今天的青年人不可或缺的,都需要我们注重养成,自觉践行。只有志存高远,懂得感恩,学会奉献,我们才会真正领会责任,回报社会,关爱他人,我们的社会才会多一份理解和宽容,多一份和谐和温暖,多一份真诚和团结。
⑨未来是属于青年人的,未来呼唤着一代代志存高远、懂得感恩、自觉奉献的青年人。新一代青年人应当更好地认清责任和使命,把握理想与现实,进而在祖国的需要里找到人生的目标,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自己的价值,在火热的实践中贡献自己的青春。这样,我们的祖国才能更加繁荣昌盛,我们的明天才能更加美好。
1.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中心论点。
2.①段—④段在选文中有什么作用?
3.选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4.概括选文第⑧段论述的内容。
5.下面两句名人名言哪个更适合做本文的论据?为什么?
①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但丁
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1.当代青年人要志存高远、懂得感恩、自觉奉献。
2.举出当代青年的事例,为下文提出论点做铺垫。
3.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4.今天的青年如何养成远大理想、感恩意识与奉献精神及其意义。
5.②顾炎武的名言表现极强的责任心,有奉献精神,与本文中心论点一致。
阅读短文,完成1—5题。
贫困不是理由
①她只是个普通的农家女孩。
②去年的高考,她考了683分的好成绩,超出重点录取分数线近100分。喜讯传来,一家人却陷入愁云惨雾之中:女孩一家5口,奶奶年事已高,母亲体弱多病,弟弟正上初中,全家的生活重担都压在父亲身上。父亲已经年过五旬,照顾几亩薄地,农闲时去附近煤矿挖煤,每天上午7点半下矿,工作到下午4点半才能出来吃饭,可即便如此。每月也只有几百元的微薄收入。为了供两个孩子读书,家里早已债台高筑,面对高额学费,如何去筹?
③当地媒体报道了女孩面临的窘境,引起了著名音乐人高晓松的关注。他决定资助女孩,并很快联系上她,在电话里郑重承诺:“我在电视上看到了你的情况,决定资助你。”善良的他怕伤害女孩的自尊,特意又补充了一句:“不是因为你贫困,而是因为你有才华。”
④这对一筹莫展的她家而言,无异于喜从天降,女孩连声道谢。最后两人互相约定,女孩一旦拿到录取通知书就马上通知,他会把学费汇过去。
⑤半个月后,女孩致电高晓松的秘书:“请转告高叔叔,我被浙江大学录取了。”当高晓松第二天准备汇款时,那女孩又打电话来了:“高叔叔,非常感谢您的好意,可是我不能接受您的资助了。两天前,一位好心的伯伯已经资助了我大学四年的学费。昨天给您打电话,是因为我答应过您,被录取后一定要通知您。”
⑥当时高晓松非常惊讶,也被女孩的诚实深深打动。他仍然想帮助她,于是说:“我知道杭州的物价很高,既然有人帮你出了学费,那我就负担你四年的生活费吧,每月500,你看怎么样?”“谢谢您!不过,我的生活费那位伯伯也资助了。希望您——能帮助别的比我更需要帮助的孩子。”女孩真诚地说。
⑦其实,女孩完全可以接受第二笔资助,也没有人会去查证。这笔钱,可以还债,可以让父母家人过得宽裕一点,可以给弟弟买一个新书包,可以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滋润一点,可是她不假思索地放弃了,选择了诚信和善良,再次让高晓松感到震撼。
⑧这位内心富有的贫家女孩名叫李小萍,家在四川内江市的农村。
⑨此事传出之后。引发了一场不小的争议。很多人为她的所作所为感动,yóu zhōng( )地敬佩;也有人说她傻,以她的境况,同时接受两笔捐助也不违背情理啊!面对bāo yáng( )与质疑,李小萍依然平静,解释说——我觉得诚信和自立是自己的责任,虽然我暂时贫困,可是我没有任何理由逃避这种责任。
10一位普通的中学生,简单的一句话,会令多少人感到汗颜?
1.字词积累 结合第⑨段语境,依拼音写汉字。
①yóu zhōng( ) ②bāo yáng( )
2.整体感知 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李小萍的事迹。
3.分析理解 请你说说李小萍没有接受高晓松的资助的根本原因。
4.品味精妙 请你说说文中第⑧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5.探究拓展 读着这篇文章,我们会不由得想起2005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洪战辉,他说:“不接受捐款,是因为我觉得一个人自立自强才是最重要的!苦难和痛苦的经历并不是我接受一切捐助的资本”!请你说说李小萍和洪战辉在做人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1.(1)由衷 (2)褒扬
2.贫困大学生李小萍因自己已接受资助,坚持放弃了著名音乐人高晓松的第二笔捐助。
3.因为她觉得诚信和自立是自己的责任。
4.“富有”与“贫家”两个词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好的突出了李小萍虽然经济贫困但自尊诚信的美好品格。
5.都是面对困难,面对责任,自尊自立,敢于担当。
阅读短文,完成1—5题。
8分23秒的震撼
①那年,我在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拍摄风光片,意外地捕捉到了一段动人心弦的真实画面。
②那天傍晚,一群野牛正沿着河岸缓缓前行,而在前方不远处,六七只狮子,正藏在草丛里,等待着猎物的到来。两头大野牛和一头小野牛不知道前方危机四伏,它们欢快地向前奔跑,距离队伍越来越远,却离狮口越来越近。
③没有任何征兆,埋伏的狮子们就纷纷跃起,3头野牛猝不及防,已与狮子狭路相逢。
④野牛急忙掉头逃跑,但是,狮子的速度更快,一只狮子几个起落,就追上了落在最后面的小野牛,并将其狠命地扑进河里。小野牛在河水里挣扎着,几只狮子一起咬住它,它们要把这个战利品拖上河岸来享用。但就在小牛即将被拖上岸时,河水里突然一片翻腾,一条巨鳄从河中一跃而起,它张开血盆大口,牢牢地咬住了小牛的尾巴,向河里狠命地拖拽着小牛。就这样,群狮与鳄鱼在河边展开了争夺小牛的拉锯战。几番撕扯,胜负已见,最终小牛被拉上了岸。
⑤我看着镜头里那可怜的小牛,它即将成为狮子的美餐了,这也许是自然界弱肉强食的必然结局。但我发现,镜头里突然有了新的内容。
⑥那刚刚逃走的两头野牛,竟带着近百头身强体壮的野牛狂奔而来。原来,它们在生死关头,丢下小牛逃去,并非为了苟且偷生,而是去搬救兵。
⑦众野牛如风而至,把几只狮子团团围在中间,一头野牛开始狂追一只狮子,这画面让人毕生难忘:在强悍的猛兽面前,这头食草动物的温顺软弱已经荡然无存,它吼声如雷,似威武的战将;而那狮子的威风,早已消失殆尽,它在这头野牛面前落荒逃跑。但是,剩下的狮子依然咬住小牛不肯松口。
⑧野牛们终于发怒了。它们结成战阵,逼近狮子。一头野牛对着狮子疾冲上去,用牛角猛力一挑,一只狮子就飞到了空中,然后狠狠摔到地上。几个动作,在瞬间内一气呵成,让人忘记了这竟是一头野牛。群牛怒吼,开始发动进攻,在雷霆万钧的气势下,剩下的几只狮子终于面露惶恐,它们无力地抵抗了几下,便松开口,四散逃窜了。
⑨如血的残阳中,野牛们如一个个勇猛的战士,它们用勇敢与力量,上演了一场悲壮的生命之歌,令人动容。
⑩我看了摄像机上的时间,从小野牛落入群狮之口,到众野牛奋力救出小野牛奇迹逃生。这一过程只有短短的8分23秒。
118分23秒的牛狮之战,完全颠覆了我曾经对于强者和弱者的定义。强者与弱者,原来并不取决于体魄的强壮或孱弱,也不在于其食肉还是食草。
12强与弱,是一种精神与意志的较量。有些个体,看似软弱,可它们一旦同仇敌忾、紧密团结在一起,就会形成一股无比强大的力量,在这种力量面前,再强悍的对手都会被折服。被击败。
1.阅读第④段,说说小牛遇到了怎样的危险。
2.请从第⑦段筛选出表现野牛勇猛与力量的词语。
3.第⑧段“几个动作,在瞬间内一气呵成”一句中,“几个动作”指的是什么?
4.第⑩段和第11段都提到“8分23秒”,有什么作用?
5.请你简要谈谈读后的感悟。
1.小牛被一只狮子扑进河里,几只狮子一起咬住他;一条巨鳄牢牢咬住小牛的尾巴,被群狮和巨鳄展开争夺撕扯。
2.如风而至 团团包围 狂追 吼声如雷
3.疾冲(冲) 一挑(挑) 飞 摔
4.照应题目:强调牛狮之战时间之短;突出牛狮之战带给“我”的震撼之大。
5.示例一:强者与弱者,原来并不取决于体魄的强壮或孱弱,也不在于其肉食还是食草;
示例二:强与弱,是一种精神与意志的较量;
示例三:有些个体,看是软弱,可他们一旦同仇敌忾、紧密团结在一起,就会形成一般无比强大的力量,在这种力量面前,再强悍的对手都会被折服,被击败。
阅读短文,完成1—5题。
总有—种角色适合我
①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②静谧的非洲大草原上,夕阳西下。这时,一头狮子在沉思,明天当太阳升起,我要奔跑,以追上跑得最快的羚羊;此时,一只羚羊也在沉思,明天当太阳升起,我要奔跑,以逃脱跑得最快的狮子。
③话说这只狮子发现了一只羚羊,追了半天也没追上。别的动物笑话狮子,狮子说:“我跑不过是为了一顿晚餐,而羚羊跑却是为了一条命,它当然跑得快了。”
④是的,无论你是狮子还是羚羊,当太阳升起的时候,你要做的就是奔跑,尽管有的为晚餐,有的为生命。因为目的从来是没有过失的,错误与罪恶总是出在手段上。犹如猎手只瞄准而不射击,士兵只呐喊而不冲锋。
⑤也许你奔跑了一生,也没有达到彼岸;也许你奔跑了一生,也没有登上峰顶,但是抵达终点的不一定是勇士;敢失败的,未必不是英雄。不必太关心奔跑的结局如何。奔跑了,就问心无愧;奔跑了,就是成功的人生。
⑥人生之路,无需苛求。只要你奔跑,路就会在你脚下延伸,人的生命就会真正创新,智慧得以充分发挥。
⑦生活中.那些所谓的成功者总是被善意地夸张着,好像他一生下来就证明了他是一个不平凡的人.而那些曾和你我一样的凡人,却在一遍又一遍地演绎着试图证明自己不是凡人的闹剧。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之后,凡人终于发现其实自己也不过是一个凡人。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点,所有的一切事情的得失就似乎都算不了什么了。一次次相遇的错过,一次次出去的优越条件,一个个失败……凡人问自己:“这难道就是凡人的悲哀吗?”凡人就是凡人,凡人只有凡心,于是凡人对自己说:“何必沮丧呢?我干什么要庸人自扰地看着别人的角色而懊丧呢?这个世界一定有一种角色是适合我的。”
⑧凡人渐渐发现,凡人也有成功的时候,一个善意的赞扬,一次深深的感动,一种不菲的收获……都意味着凡人的成功。“成功”这个字眼儿并不意味着像爱因斯坦那样闻名于世。像爱迪生那样造福人类……凡人终于知道所有的成功并不一定要轰轰烈烈,也并不一定要出人头地,只要你把握自己,好好地活着,别在烦恼中虚度光阴,你会发现茫茫人海中,你也是不平凡的一个……
⑨人能奔多远?这话不是问双脚而是要问志向;人能跑多快,这事不是要问双脚而是要问素质。
1.作者在文章开头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有什么用意?
2.第⑤节中,“奔跑”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3.作者在第⑦节中说:“凡人就是凡人,凡人只有凡心。”什么是凡人的“凡心”?
4.概括第⑧节所表达的意思。
5.读了本文,请简要谈谈你的感悟。
1.引发议论,使说理更加生动。
2.奋斗 拼搏 努力 “试图证明自己不是凡人”“把握自己”
3.“这个世界一定有一种角色是适合我的。”(用自己的话作答,言通字顺即可。)
4.凡人只要把握自己,也可以成为不平凡的人。
5.举例“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拼搏努力,一定能够体现人生的价值,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父亲的自行车
①有人说,十岁的小孩子崇拜父亲,二十岁的青年人鄙视父亲,四十岁的中年人怜悯父亲。然而,对我来说,这个世界上父亲是惟一值得一辈子崇拜的人。
②父亲是建筑师,工地上所有的工人都怕他,沙子与水泥的比例有一点差错,也会招来父亲的痛斥。然而,父亲在家里永远是慈爱的,他的好脾气甚至超过了母亲。在县城里,父亲的自行车人人皆知。每天早午晚他风雨无阻地骑着吱吱嘎嘎的破车接送我和弟弟上下学,那时,我和弟弟总手拉着手跑出校门,一眼就看见站在破自行车旁,穿着旧蓝色中山服的、焦急地张望着的父亲。一路上,两个小家伙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而父亲一直能一心两用,一边乐滋滋地听着,一边小心翼翼地避过路上数不清的坑坑洼洼。等到上了初中,父亲的车上便少了一个孩子;等到弟弟也上了初中,父亲便省去了一天两趟的奔波。可父亲似乎有些怅然若失,儿子毕竟一天天长大了。
③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我兴奋得睡不着觉。半夜里听见客厅里有动静,起床看,原来是父亲。他正在台灯下翻看一本发黄的像簿。看见我,父亲微微一笑,指着一张打篮球的照片说:“这是我刚上大学时照的!”照片上,父亲生龙活虎,眼睛炯炯有神,好一个英俊的小伙子!此刻,站在父亲身后的我却蓦然发现,父亲的脑后已有好些根白发了。父亲一出世便失去了自己的父亲,惨痛的经历使他深刻地意识到父亲对儿子的重要性。因此,在他的生活里,除了工作便是妻儿,他不吸烟不喝酒,不钓鱼不养花,在办公室与家的两点一线间生活得有滋有味。辅导儿子的学习是他最大的乐趣。每天的家庭作业父亲一道道地检查,认认真真地签上家长意见,每次家长会上他都被老师称赞为“最称职的家长”。母亲告诉我一件往事:我刚1岁的时候,一次急病差点夺去了我的小命。远在千里之外矿区工地的父亲接到电报时,末班车已开走了,他爬山涉水徒步行了一夜的山路,然后冒险攀上一列运煤的火车,再搭乘老乡的拖拉机,终于在第二天傍晚奇迹般地赶回了小城。满脸汗水和灰土的父亲把已经转危为安的我抱在怀里,几滴泪水落到我的脸上,我哇哇地哭了。“那些山路,全是悬崖绝壁,想起来也有些后怕。”许多年后,父亲这样淡淡地提了一句。
④父亲是个不善于表达感情的人,与父亲在一起沉默的时候居多,我却能感觉出自己那与父亲息息相通的心跳。离家后收到父亲的第一封来信,信里有一句似乎漫不经心的话:“还记得那辆破自行车吗?你走了以后,我到后院杂物堆里去找,却锈成了一堆废铁了。”我想了好久,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给父亲回信:“爸,别担心,那辆车每天晚上都在我的梦里出现呢,我坐在后面,弟弟坐在前面,您把车轮蹬得飞快……”
1.文章开头列举了三个年龄段的人对父亲的不同态度,文中作者对父亲是什么态度?
2.第③段中,作者介绍父亲的生活特点是什么?
3.父亲生活中最大的乐趣是什么?
4.“此刻,站在父亲身后的我却蓦然发现,父亲的脑后已有好些根白发了”。这句话表达了两个方面的意思。都是什么?
5.第④段写“我与父亲在一起沉默的时候居多”,“父亲是个不善于表达感情的人”。为什么“我却能感觉出自己那与父亲息息相通的心跳”?
1.对我来说,这个世界上父亲是我唯一值得一辈子崇拜的人。
2.在他的生活里,除了工作便是妻儿,他不吸烟不喝酒,不钓鱼不养花,在办公室与家的两点一线间生活得有滋有味。
3.辅导儿子的学习是他最大的乐趣。每天的家庭作业父亲一道道检查、认认真真地签上家长意见?每次家长会上他都被老师称赞为“最称职的家长”。
4.一方面写出了父亲的变老,由照片上的英俊小伙子变成了脑后已有好些根白发的老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的成熟,开始注意关心父亲了。
5.因为我的父亲是那么的熟悉,尽管没有语言的交流,但心灵是息息相通的,是心心相印的。父子之情跃然纸上。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尊重卑微
我偶然读到一篇英语课文。讲的是蚂蚁。
蚂蚁家族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在我们从没有看在眼里、放在心头的田野、荒滩上搬运食物,建设家园,繁衍生息。想不到小小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如此有秩序有意义,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的行为。
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
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拢,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动所感动,我仿佛看见汹涌的山火在烧,一团黑风正沿山脊流动,我仿佛听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身躯开拓的求生之路。
假如没有抱成团的智慧,假如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卑微的蚂蚁家族绝对全军覆灭。
生命的渺小,体力的单薄并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卑微也不能决定什么,可怕的是看不到微薄的力量,懈怠了潜在的精神。
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顽强。像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它自己的精神穿过我孱弱的外表,刺痛我的灵魂;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什么脸面自暴自弃,玩世不恭?
世上堪称伟大的东西,往往不是指体积,而是指精神,千里之堤,渍于蚁穴,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1.请说一下“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这个问句的表达作用。
2.野火烧起来的时候,蚂蚁是怎样逃离火海的?
3.谈一下“我”“泪眼模糊”的原因是什么?
4.从蚂蚁的身上,你受到了怎样的启示?
5.请你从文章中找出一句最具有哲理的话,并说说自己的看法。
1.提示读者注意,引起下文。
2.蚂蚁没有四散逃生,而是迅速的抱成一团,飞速滚动着,以牺牲最外一层的蚂蚁生命为代价来共同逃离火海。
3.深深地由蚂蚁的厅为所感动。
4.大家应该像蚂蚁一样,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把自身所潜在的力量充分地挖掘出来。
5.如:“世上堪称伟大的东西,往往不是指体积,而是指精神。”(谈看法要言之有理。)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学会生活
①生活——永恒的话题,他摇曳着四季的裙摆启迪我们:学会生活,懂得奋斗。
②__________。徘徊在街头,耳畔飘入几句歌词:“再大的风雨都不怕,奋斗孕育着希望……”激起我心中阵阵涟漪。于是,绿茵场上,我奋勇向前奔跑。中考体育记分牌上留下我灿烂的一笑。春天,懂事的季节,我明白应为理想而拼搏。
③__________。生活带我去了长城。在逶迤的群山中,长城似卧龙,前不见首,后不望尾,盘旋曲折。轻叩每一块砖块,轻抚每一处炮台。它们都在默默地向我讲述几千年的故事……那被扁担压弯的脊柱,那被山路磨穿的草鞋,无不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奋斗的民族。生活的艰辛、磨难犹如他们挥洒的汗珠,是前进的动力。太阳火辣辣地照着,它炫目的眼眸中有期待与希望。灼热之夏,我学会生活,能顶着酷热去图书馆看书,只为能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在学习的失意中努力站起来,为下学期的目标而奋斗。
④__________。当纷飞的红叶化作蝴蝶飘入视野,秋天便栽着它满身的金黄款款而来。我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却听见生活在喃喃细语:学会生活,你要做的还有许多。
⑤__________。学会生活,不必用浓艳的色彩去涂抹;学会生活,不必用繁琐的音符去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不是一幅画,,一支歌;一首诗。它是一本书,“奋斗”是它的主题,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学习。
⑥冬天,飞雪的季节,我沉思……等待明年。
1.请在横线上分别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所在自然段的内容。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④__________; ⑤__________。
2.作者赋予了“春”“夏”“秋”“冬”不同的象征意义,请用简洁的词语加以概括。
(1)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在结构上具有层次清楚、结构严密的特点,本文以“__________”为线索,以__________为顺序,采用虚实结合,联想和想象的写法,把学习和生活历程中的点点滴滴写得栩栩如生。
4.在第⑤段的横线上再补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面的句子构成排比句。
学会生活,不必用浓艳的色彩去涂抹;学会生活,不必用繁琐的音符去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不是一幅画,一支歌,一首诗。它是一本书,“奋斗”是它的主题,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学习。
1.①懂事之春 ③灼热之变 ④硕果之秋 ⑤沉思之冬
2.①希望 拼搏 ②热烈 奋斗 艰辛
③丰收 喜悦 谦逊 ④朴素 平淡 思考 等待
3.生活即奋斗 时间
4.学会生活,不必用华丽的字眼去堆砌。
阅读下面关于奥运门票科技元素的介绍,按要求回答问题。
出于保密的需要,奥运门票的票面还没有公布。那么这张小小的奥运门票到底会是什么样子?A.里面蕴藏的高科技因素已经提前揭开面纱。
所有的北京奥运会和北京残奥会门票内部都嵌有一个长宽1毫米的芯片。到了奥运会赛场,这些门票都将接受验票机上无线射频的识别。芯片里有全球惟一的序列号,对应着验票机上的一把 “秘密钥匙”B.。观众在场外接受安检时,就像公交IC卡一样,观众只需拿着门票在验票机一刷,验票机就能在0.1秒内辨认门票的真伪。据悉,验票机上的摄像头成本只有5元。
奥运会总共有1200多万张门票。“每一张门票的芯片都拥有全球惟一的序列号。序列号可以包含汉字以外所有的字符,组合方式也可以随机挑选。即使有人侥幸猜出了序列号,但绝对无法攻克‘密匙’的难关。”负责北京奥运门票技术研发的任弘舟说。C.“‘密匙’就像是保险库的钥匙,安装在验票机里。如同随机产生的用户名和密码,必须两者匹配才能顺利进入比赛场馆。”
(1)请指出AB.C 处标点使用错误的一处。( )
(2)关于“秘密钥匙”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秘密钥匙”指的是门票里镶嵌的芯片。
B.“秘密钥匙”指的是验票机上的无线射频。
C.“秘密钥匙”指的是可以包含汉字以外所有的字符的一个序列号。
D.“秘密钥匙”指的是验票机里与门票芯片上序列号同时产生的唯一相匹配的密码
(1)C(应为逗号); (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