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风过可可西里》,完成1-4小题
风过可可西里
凌仕江
①走进可可西里,我的耳朵里只剩下风。我想看清楚那些掠过原野的藏羚羊,但又怕惊扰它们。于是只好把脸扭向另一边。尽管我转移了视线,但还是嗅到了风中__的味道。
②在可可西里,所有的声音都是风中藏羚羊的声音。它凄惨的叫声穿过冷冷的月光,像一支走调的歌谣。偷猎者所到之处,一颗颗雪白的藏羚羊头颅,垒在历史的风口,把我的眼睛烫伤。
③远远看见“可可西里自然保护站”几个红字时,我还看到一排简单的白房子。这座为挽救藏羚羊生命屹立在风中的自然保护站,使我想起许多年前一些志愿者在这里为藏羚羊的生命捐出了自己的生命,我的灵魂不禁随风而颤。
④我一任风吹,吹去泪水,开始用手中的相机捕捉仓皇奔逃的藏羚羊。我知道它们怕我,我只好悄悄选择一个隐蔽的角落,将它们的惶恐统统收藏进我的镜头。
⑤在风里,蓦地,一只受伤的藏羚羊进入了我的视野,我情不自禁走近孤零零的它。其实,我非常怕直接面对藏羚羊。因为在那些枪声乍起的风里,藏羚羊对人影早已有了防备,而我的闯入或多或少对藏羚羊都是一种不可抗拒的惶恐。
⑥我刚蹲下身,一个声音从身后冒出来:“喂!”
⑦高高的石堆后,闪出一个美丽的藏族少女,她望着我,惶恐的脸上堆着忿恨。
⑧我连忙说:“小波姆(姑娘)啦,你在做什么?”
⑨她回答说:“我的藏羚羊,我的藏羚羊在流血啊!”她把怀抱着的一只幼小的藏羚羊给我看。
⑩我抚摸着那可怜的小羚羊,发现它的眼睛在风中一眨一眨的,浑身都在抖动。但我却没有发现流血的伤口。虽然我听懂了少女说的汉语,但我想她一定还有一些表达不当的词,使我没理解她的意思。
⑾她见我不语,伸手扯住我的衣裳大声吼:“血,血,血你有吗?”她捂住自己的胸口,突然跪在我的面前。
⑿这让我很震惊。血?难道她指的不是藏羚羊在流血?她是说她的心在流血,可可西里在流血?
⒀她坚硬的发丝被风吹得很弯,她耳边的九条辫子已被风吹散,她的声音在风中颤抖,但她的眼睛依然像高原天空那样明澈。我明白了:她在向我苦苦祈求——别再伤害羊了,好吗?
⒁看着她绝望的表情,我久久无言。耳边的风小口小口地吞噬着我想要说的话。沉寂片刻,仿佛可可西里的心也停止了跳动……
⒂我抱起脚下那受伤的藏羚羊,踩着风的翅膀,越过美丽的山路,向那小小的自然保护站走去。
⒃背后仍有风吹来,风中回荡着美丽少女呜咽的声音。
⒄风过可可西里,我看到生命如此苍凉。
(摘自《少年文艺》2005年第8期 有删改)
1.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②段中加点词语“烫伤”一词的含义。
答: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⑾段藏族少女为什么“突然跪在我的面前”。
答:
3.文中多次出现对风的描写,简要分析这一环境描写的作用。
答:
4.有人说,本文赞颂了关爱生命的人性之美;有人说,本文控诉了猎杀野生动物的罪恶行径。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刺眼,同时也刺痛了我的心灵。
2.①为藏羚羊的命运痛心担忧;②祈求“我”别再伤害藏羚羊。
3.①展现可可西里的自然环境特点;②渲染悲伤、凝重的气氛;③烘托作者低沉压抑的情绪。
4.示例一:本文赞颂了关爱生命的人性之美。藏族少女含泪的祈求、“我”目睹藏羚羊被猎杀的沉痛以及救助受伤藏羚羊的行为都折射出关爱生命的人性之美。
示例二:本文控诉了猎杀野生动物的罪恶行径。在偷猎者的枪口下,藏羚羊遭到残杀,美丽的可可西里变成了屠场,作者用__味道的风、触目惊心的藏羚羊头骨、四处奔逃的藏羚羊揭露了偷猎者滥捕滥杀的罪恶行径。
阅读《说“雀”道“鹊”》,完成1-3小题
说“雀”道“鹊”
卞自
“雀”和“鹊”,读音都是què,又同属鸟类,难怪常有人“雀”冠“鹊”戴。其实,从生物学的角度看,这两种鸟具有不同的行为特征。
“雀”是个会意字,下面是“隹”——短尾巴鸟的统称;上面再着一个“小”字。鸟之小者,麻雀也,当然也可泛指小鸟。麻雀给人的印象,首先是吱吱喳喳,所谓“雀喧知鹤静,鸭嬉识鸥闲”也。某小说写幼儿园的孩子,便喻之为“一窝麻雀”。当年有部影片《乌鸦与麻雀》,用麻雀喻指生活在底层的小市民。看完这部影片,喧闹的场景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次是跳跳蹦蹦。麻雀腿短,翅膀也短,飞不高也飞不远,经常在房前屋后觅食。而稍加观察,我们便可发现,麻雀总是双腿并着跳来跳去的,由此产生了一个常用词“雀跃”。人们常用它来形容一种欢快活泼的气氛。
麻雀还有一个特点,便是胆小。人们讽刺胆小鬼时,总是说“麻雀胆子”。成语“雀目鼠步”,也是用麻雀和老鼠来比喻惶恐的神态。__在《念奴娇•鸟儿问答》中,曾作过这样的描写:“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倒蓬间雀。”
“鹊”则是个形声字,以“鸟”作形符,以“昔”作声符。在中国民俗中,鹊的鸣声预示喜事临门,涂上一层文化色彩,鹊便成了“喜鹊”。“鹊噪”其实并不悦耳,人们还是喜闻乐听,并美其名曰“鹊报”、“鹊语”、“鹊喜”。冯延巳的词中便有这样的名句:“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一声鹊鸣给“留守女子”带来了无限希望。
鹊和雀不同,它的尾巴较长,敏捷善飞,飞行极快,“嗖”地一下,似箭离弦。所以,形容一个人的知名度迅速提升时,便可以比之为“声名鹊起”。“鹊起”不能误为“雀起”,否则赞扬岂不成了嘲讽?
鹊和雀还有一点不同,鹊有做窝的本领,雀则有点得过且过,屋檐下、草堆中都可栖身。关于这点可举《诗经•召南》中的《鹊巢》为证:“维鹊有巢,维鸠居之。”朱熹的解释是:“鹊善为巢,其巢最为完固。鸠性拙不能为巢,或有居鹊之成巢者。”这里的“鸠”有人说指布谷鸟,也有人说指红脚隼,待考。后来形成成语“鹊巢鸠居”,比喻强占别人的房屋、土地等。这里的“鹊”同样不能误写为“雀”,因为麻雀窝恐怕别的鸟也看不上。
(选自《咬文嚼字》2005年第1期 有删改)
1.结合全文,说说“雀”与“鹊”有哪些不同?
⑴从造字法的角度看:
⑵从生物学的角度看:
2.作者列举“鹊巢鸠居”的例子意在说明什么?
答:
3.请从下列成语、俗语、诗文中,任选一个,简要说明该词语或句子能印证文中介绍的“雀”或“鹊”的哪个特征。
成语:鸦雀无声
俗语: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诗文: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答:
1.⑴“雀”是会意字,指麻雀,也可泛指小鸟;“鹊”是形声字,“鸟”为形符,“昔”为声符。(答出“会意字”“形声字”即可)
⑵①雀:腿短,翅膀短,尾巴也短;鹊:尾巴较长。②雀:飞不高也飞不远;鹊:敏捷善飞,飞行极快。③雀:不善于做窝;鹊:有做窝的本领。
2.为了说明鹊有做窝的本领。评分:共2分。
3.鸦雀无声——雀的喧闹。
喜鹊叫喜,乌鸦叫丧——鹊的叫声预示喜事临门。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雀飞不高(也可指雀胆子小)。
阅读《跨栏人生》,完成1-3小题
跨栏人生
①当国人被刘翔在奥运会上跨越110米栏的速度所震撼时,我也不例外。后来,我还将刘翔奋力跨越栏架的照片,做成了自己电脑的壁纸。只愿天天看着他奋力拼搏的雄姿,时时鼓舞有点散漫的自己。
②一日,我又打开电脑,望着奥运英雄的雄姿,忽然意识到,我们的人生,亦如跨栏。不过,与运动项目跨栏相比,人生的跨栏,其距离是不确定的,而且栏架的高度与数目,也是不确定的。
③对于每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来说,由稚嫩的婴儿期开始,从勉强站稳身子到摇摇晃晃迈开第一步,就是在跨越人生中的栏架。随着年龄的增长,栏架的种类和数目也相应变化。如大大小小的各种考试,就是一种栏架。它们不由分说地横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一道道地跨越。从小到大,横在我们面前的考试栏架,由低到高,点点增加着跨越的难度。慢慢地,不同高度的栏架,将人群分了类,将他们分送到不同的人生跑道上。
④稍长,找工作,也是一种人人得跨越的栏架。工作性质不同,使栏架也有高低区别,需要你凭个人的能力、爱好、机遇去跨越相应的高度。这时,不同的人,面对不同的栏架,付出不一样的努力,最后拥有不同的人生际遇和成绩。
⑤成年后,还得努力跨越婚姻家庭的栏架,这样,人生才会更加圆满。运气好和认真经营的人,会轻松自如地跨越这个栏架;而运气不太好或不够认真的人,则要么难以跨过,要么跨过后,跑了一段路又再跌倒。
⑥人到中年,事业家庭都到了要劲儿的时刻。事业上要有所成就,家庭中要养老育小。此刻,人生的栏架,最高最难,最需要人们咬紧牙关奋力拼搏。
⑦当你跨越了横在自己面前或高或低的无数栏架后,就不再惧怕年老体衰的晚年。到那时,人生的栏架会自动地为极富人生经验的你渐渐降低,低到你只需快乐地活着,就可以从容地欣赏这个世界。而当初那些妄想从人生的栏架下轻松钻过或是从栏架旁快速绕过的人,到了力不从心的老年,才会发现那些横在他前面的栏架,依然有着不可逾越的高度。
⑧我们的人生,如跨栏的人生,有许多难题和挑战。我们只有不断跨越,才能赢得精彩。况且,那些被你征服的栏架,越是让一般人望而却步,就越会让你的人生之旅风光无限。
1.根据文章题目,说出本文的观点。
答:
2.文中③-⑥段所写的人生必须跨越的六个栏架分别是什么?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3.简要分析⑦-⑧段的论证过程。
答:
1.人生就像跨栏,必须奋力拼搏才能赢得精彩。
2.①学步;②考试;③找工作;④婚姻家庭;⑤事业成功;⑥养老育小
3.第⑦段从正反两个方面分别举了勇于接受挑战和投机取巧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论证了第⑧段提出的只有勇于接受生活的挑战,才能拥有精彩的人生。
注:文字表述题意思对即可。凡是文字表述题,可根据学生的表达情况酌情扣分
阅读《最美丽的烟花》,完成1-4小题
最美丽的烟花
①那年她18岁,在离家千里之外的一所大学就读。放了寒假,她迫不及待地准备回家,但大雪封路,等赶回家,已经是农历腊月二十八了。
②家里冷冷清清的。她才知道母亲已因重病住进医院,三个月几乎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病情仍不见好转。她心急如焚地放下行李,立刻赶去医院。
③病房中,消瘦的母亲正在昏睡,15岁的弟弟一筹莫展地流着眼泪。见此情景,她忧心忡忡。停留片刻之后,她叮嘱弟弟好好照看母亲,然后转身离去——她身上只有50元钱了,想再找份短工,挣点儿钱买一份节日礼物送给妈妈。
④街上张灯结彩,到处都洋溢着喜庆的年味儿,唯独她行色匆匆。她一个店铺接一个店铺地问:“你们这里需要人手吗?我什么都能做……”她努力地挤出笑容来掩饰内心的焦急和无奈,但仍屡屡遭到拒绝,因为许多店铺年底都不招人了。
⑤她的锲而不舍,最终赢得了回报。一家饺子店收留了她,虽然只是负责洗菜,但也足以令她暗自庆幸了。不顾双腿如铅、口干舌燥,她挽起衣袖开始清洗堆成小山的冬白菜。数九寒天,水像刀子一样割人,不一会儿她的两手就冻得通红,手指僵硬得不听使唤。但她硬是干到了晚上11点。第二天她又这样忙了一整天。老板感叹小姑娘不容易,给了她两天工钱80元。
⑥一共130元,她思忖着买点儿什么。吃的?母亲现在什么都吃不下。穿的?她天天都要穿病号服。路过一家烟花专售店时,她忽然想起去年和母亲一起看联欢晚会时,午夜燃起的烟花让母亲好一番感叹:五颜六色,光灿灿的,真漂亮啊!
⑦那么就买烟花吧。平日节省的她一分钱也没有留,将130元全买了烟花。她抱着沉甸甸的烟花,步行一个小时,走回医院。路上很冷,可是她的心很暖,仿佛感觉生活多了点儿希望。
⑧除夕夜,一家三口在医院吃完了简单的年夜饭,天已经黑透,弟弟独自下楼了。母亲心情不好,含着泪说:“我这病怕是好不了了,你爸又走得早,你们怎么办啊?”她笑着说:“我们打个赌,如果今天楼下后院里有人放烟花,就是个好征兆,您肯定会好的!”
⑨母亲说:“这里都是病人,谁有心情放烟花?”
⑩她把母亲搀扶到二楼病房的窗前,说:“生活总有奇迹。”
⑾烟花已经在燃放了。直入云霄的、星星点点的,各式各样,在黑夜的背景下格外璀璨。放烟花的弟弟不时在火光的映照中抬起脸来,冲着她们的窗口幸福地笑。母亲看着烟花,表情复杂,终于也慢慢笑了,感慨地说:“真好看呢,比往年都好看!”
⑿渐渐的,病区平日紧闭的窗户,一扇扇全都打开了。那些和母亲一样的重症病人,也由家人搀扶着,站在窗前入神地欣赏着每一朵烟花燃放的精彩瞬间。他们苍白的面容重现微笑,忧郁的眼神重现欢快。那是他们一家人幸福的一夜,也是整个病区幸福的一夜。窗外绽放的,不仅仅是烟花,也不仅仅是新年的喜庆,而是一种足以撕破__的光明,一种催人新生的美丽。
⒀她挽着母亲的胳膊,说:“明年您还要陪我们看烟花!” 母亲郑重地点点头。
⒁之后,母亲开始配合每项治疗,人也乐观开朗了许多。半年后,母亲竟然慢慢康复了!医生感慨地说,医学上是不存在奇迹的,创造奇迹的,往往是病人本身的激情和潜能!
⒂又是新年了。又该燃放烟花了。母亲对女儿说:“那时家里正缺钱,你买了那么多烟花,我还怨你浪费呢。不过——那确实是我一辈子看过的最美丽的烟花……”
1.第③段中加点词语“一筹莫展”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2.阅读①-⑦段,用词语概括文中的女儿在探望母亲和准备节日礼物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心急如焚 → → → →
3.文章结尾,母亲为什么说“那确实是我一辈子看过的最美丽的烟花”?
4.结合文章,说出你对第⑩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以及这句话带给你的人生启示。
1.想不出一点办法来改变目前家中的困境。
2.①忧心忡忡;②焦急无奈;③暗自庆幸;④满怀希望
3.①在病区出乎意料地看到美丽的烟花,印象特别深刻;②从美丽的烟花中感受到子女的关爱和生活的希望。
4.文中子女用美丽的烟花点燃了母亲生的希望,从而使母亲奇迹般地康复。由此,我领悟到生活中有爱就有希望,有希望就能创造奇迹。
阅读《鸟巢为何东西高南北低》,完成1-4小题
鸟巢为何东西高南北低
①国家体育场“鸟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如同一个巨大的容器,高低起伏的基座造就了它生动的弧形外观。许多看过“鸟巢”设计模型的人这样形容:树枝般的钢网把可容纳10万人的体育场编织成了一个温馨的鸟巢。这是用来孕育与呵护生命的“巢”,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
②但设计精巧的“鸟巢”为什么东西两边高,南北两边低,远远看去就像一个大元宝呢?
③这与运动赛场的方向性有关。考虑到地球自转的因素,大凡比较正规的赛场,一般都是南北走向。因为在上午比赛,阳光会直射东面;在下午比赛,阳光则直射西面,所以只有赛场是南北走向的时候,阳光才是从运动员的侧面射过来,这样就避免了运动员在东西方向上受到阳光直射的影响。“鸟巢”在遵循这一设计规律的基础上,特意将东西两边加高,这样又可以遮挡一部分阳光,最大程度地减少阳光对运动员的干扰。
④在南北走向的运动赛场中,东西方向看台观众的视线是均衡的,观众可以更全面地看到赛场两端的比赛情况。因此,“鸟巢”在东西方向布置了更多的座席。这样一来,东西两个方向留出的空间就肯定多于南北两个方向。“鸟巢”东西方向有6层看台,南北方向只有5层看台,它的东西两边自然就高起来(最高为68.5米),南北两边也就低了下去(最低处42.8米)。
⑤“鸟巢”完全符合国家体育场在功能和技术上的需求,又有着不同于一般体育场的空间效果。人性化的设计使它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一座独特的标志性建筑,也成为世界奥运史上的经典之作。
1.国家体育场被称为“鸟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第①段中加点词语“高低起伏”指的是什么?
3.结合文章内容,概括说说“鸟巢”东西高、南北低的原因。
4.根据下面材料,结合文章,谈谈“鸟巢”的设计如何体现“人文奥运”理念。
【链接材料】
“人文奥运”理念在奥运场馆的设计上主要体现为:既具有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又充分考虑到运动员、观众、媒体等各类人群在体育场内外进行各项活动的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无论是设计施工还是内部装修,我们的一切出发点都是以人为本,以运动员感受为准、从观众感官出发。”这是奥运场馆设计者、建设者们的共同追求。
1.树枝般的钢网将整个场馆编织成鸟巢形状。
2.“鸟巢”东西两边高、南北两边低。
3.①东西两边高可以遮挡一部分阳光,最大程度地减少阳光对运动员的干扰。②东西两边高可以容纳更多的座席,使更多观众在视野均衡的东西看台上,更全面地观看比赛。
4.①外观像温馨的鸟巢,让人联想到孕育与呵护生命的“巢”,寄托了人类对未来的希望,体现了“人文奥运”的精神文化内涵。②“鸟巢”运动场的设计有利于运动员在比赛中排除阳光干扰,发挥最佳成绩,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奥运理念。③“鸟巢”合理设置看台,使观众有更好的视野,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奥运理念。以上三点任选一点作答即可。
阅读《在压力下茁壮》,完成1-3小题
在压力下茁壮
刘墉
今天你为了在学校练习演讲,很晚才回到家,满脸倦色地坐在餐厅,却未见你吃几口。你躺在床上若有所思,说是很困,却睡不着。我知道,你这些表现都是源于对明天比赛的紧张,那是每个人都可能有的现象。
当我在你这个年岁,也经常代表学校出去比赛,我得了市演讲比赛的第一名,又获得全省的冠军,名誉愈高,心理的压力愈重。由于从小学开始,年年的比赛都在秋季,我甚至只要感觉秋天的到来,心跳就自然加速;听到广播或电视里传来颁奖的乐声,也不自觉地紧张起来,仿佛又回到了比赛的讲台上。
尤其记得当我被选为国庆节中华体育馆庆祝晚会的主持人之后,整整一个多月都吃不好,只觉得胸口有一种压力,甚至使我要作呕。但是,那天晚上,当我手脚冰冷地走上台,面对三家电视台的联播和万人的会场时,我的恐惧突然不见了,只觉得过去所有的紧张与压力,都化作了信心与勇气。那一次我非常成功,这使我顺利进入新闻采访与节目制作的行列。如此说来,那一个多月的压力,不是很值得吗?
其实压力是无所不在的,只要你自我要求,只要别人对你期许,自然就有压力。面对挑战的恐惧是任何人都难以避免的。有一回国内来了位红歌星,上场前我在后台看到她,不但觉得她手心冰凉冒汗,甚至发现她不断地深呼吸,以驱除身上微微的颤抖。所以当你看到台上人谈笑风生地主持节目,或记者轻松地播报新闻时,要知道,他们在上台前,也都有心理压力。因为他们错不得,一错就呈现在千百万人的眼前。而且,你不要认为成名的老手比较轻松,其实人的名气愈大,包袱愈重。他们是扛着半生的荣誉上台,怎能不慎重呢?
如此说来,以你一个寂寂无名的学生与他们相比,这点压力又算什么?我们甚至应该欢迎压力的到来,因为压力往往能激发我们的潜能,使我们超越原来的自己。
科学家对于进化论有一种新学说,他们认为许多生物不是逐渐进化,而是突变进化的,而那突变往往是在环境压力的突变之下产生的。文艺的伟大作品和新流派,同样往往是在压力下产生的,没有战争的苦闷,恐怕不会有杜甫的《兵车行》。
压力虽然不好受,但压力能使我们站得更挺、步履更稳,能够在未来承担更大的压力,产生更强的斗志,且从身体的内部、心灵的深处,激发出源源不绝的力量,走向人生的凯旋门!
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标题“在压力下茁壮”的含义。
2.文中列举了作者自己的事例和歌星、记者类似的事例,是为了阐明什么道理?
3.下列哪则名言与本文所表达的意思一致,简要说明理由。
名言一:压力可称为潜能之母,它有时会把人的潜能发挥到极点。——安东尼·罗宾
名言二:科学尊重事实,服从真理,而不会屈服于任何压力。——童第周
1.压力往往能激发我们的潜能,使我们超越原来的自己。
2.压力是无所不在的,只要你自我要求,只要别人对你期许,自然就有压力。
3.第一则;示例:这一则名言强调压力会把人的潜能发挥到极致,与文中“压力往往能激发我们的潜能,使我们超越原来的自己”这一观点一致。
阅读《神雕之死》,回答1—4题。
神雕之死
傅剑峰
它被秘密运到盗猎者的标本制作中心时,左腿几乎被诱捕它的铁夹夹断了。
但断爪仍像锐利的铁钩,关节有成人的拇指粗细。它因疼痛而展开的翅膀,超过两米。那灰色的喙如同弯刀一角,磨损很少,昭示着它的年轻与力量。最奇特的是脖子上一圈金色的毛,在栗色的羽翅衬托中,尽显王者风范。
它就是日渐罕见的金雕——当阳光照在其羽毛上时,会泛起金色光芒。它能以300公里的时速凌空直击猎物,使鼠、兔、狐瞬间毙命。它还有“杀破狼”的绝招——一爪扭住狼颈,另一爪直插狼眼,曾有金雕让十四匹狼毙命。它是藏民眼中的神灵,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墨西哥国鸟,也曾是古罗马的权力象征。7500万年以来,它就是以这种姿态君临万物,俯瞰一切。由于日渐稀少,它已被列入世界濒危物种红皮书。
但现在,它的双腿被铁丝捆住了,身体被一块大木板挤到墙上。它只能艰难地把头仰起来喘息,惊疑地看着这个人类的世界。它的眼珠很黑很亮,褐红色的瞳仁里没有一点杂质——它是被藏人认为唯一敢直视太阳的神鸟。
盗猎者拿出一枚两寸长的钢针,慢慢向金雕走近。他的脸上竟然还挂着像平常一样的笑。他抓住了金雕的头,拿起一个榔头,“邦、邦、邦”几下,将钢针从头顶打了进去……几秒后,他拔出了钢针。那时他脸上还挂着笑。
尽管痛入脑髓,金雕没有一丝悲鸣。它又站了起来,只是全身发抖。它的眼睛,闪着红宝石一样的光芒。天已经黑了,金雕好像被泼过冰水,每根羽毛都在颤抖,它的身体也是凉的。它发出嘶哑又雄浑的哀号。它的声音能让人心都碎掉,它的生命就要消亡了,它在呼唤它的亲人,它在绝望地呼唤它的爱人……
或许只有永恒的爱情,可以温暖它的最后一刻。在全世界的动物园里,没有人工繁殖过一只金雕,因为这种鸟最向往自由与爱情,它们不屑于人工凑合,甚至在动物园里以撞笼而死相抗。
或许只有不变的亲情,可以温暖它的最后一刻。一位瑞典女动物学家,曾记录过这种猛禽极其温柔的一面——一对金雕把巢筑在山崖绝壁的裂缝里,里面还有对毛绒绒的小雕。只要动物学家略微靠近它们的领地,金雕夫妇就会向她发起凶猛进攻。动物学家在望远镜里发现:大雕每天从外面觅食回来,就会把肉撕成一条一条,异乎温柔地喂给“叽叽”乱叫的小雏。
或许,只有曾经的速度、力量、一击必杀的王者之风,能温暖它的最后一刻;或许只有长空中的无限自由,才能温暖它最后一刻……
黑夜终于消褪,阳光射进了储藏室的窗户,金雕的身体却黯淡无光了。盗猎者走近了金雕。这只已经被他认定死亡的神鸟,忽然以不可思议的生命意志站了起来。它的瞳仁反射着像宝石一样的光,眼神纯净得像婴儿。也在这个瞬间,金雕仰起了头,张开翅膀,准备重新飞回蓝天。窗__进来的阳光,又把它的双翅染成了金色,就像帝王的袍子罩在了身上……但只有两秒钟,它又倒在了地上。
盗猎者也被震撼了。在他10年的杀戮中,可能很少碰到过这样的情况。但很快,他回过神,用铁夹撬开金雕的嘴,像对待那只老胡兀鹫那样塞进了一把毒药。半小时后,金雕的嘴边流出了鲜血。然后,盗猎者割开了金雕的喉管,把手伸到它的体内掏出了胃。在黑市,金雕的胃被炒到几千元至上万元1个——买家确信:雕胃是治胃病的奇药。
血一直在往外冒,这年轻的鹰好像有流不完的血和愤怒。盗猎者用了好几块抹布擦血,才剥下它的皮。血终于尽了,金雕的灵魂也消散了。只有这血糊糊的尸体,像一个无辜的婴儿,被扔在地上。
但在藏民的传说里,神鸟金雕从不会在人间留下尸体。当它知道将死时,会竭力飞向高空,直到被闪电劈碎;或者飞向太阳,直到被热浪融化……
1.藏人称金雕为神雕的理由是
2.文章正面叙述金雕被害过程,没有一句对盗猎者的批判,你对这样写法有何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三次写金雕的眼睛,反复品读,理解作者的用意。
①它的眼珠很黑很亮,褐红色的瞳仁里没有一点杂质——它是被藏人认为唯一敢直视太阳的神鸟。
②它的眼睛,闪着红宝石一样的光芒。
③它的瞳仁反射着像宝石一样的光,眼神纯净得像婴儿。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选段,揣摩加点词的含义和作用。
盗猎者拿出一枚两寸长的钢针,慢慢向金雕走近。他的脸上竟然还挂着像平常一样的笑。他抓住了金雕的头,拿起一个榔头,“邦、邦、邦”几下,将钢针从头顶打了进去……几秒后,他拔出了钢针。那时他脸上还挂着笑。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它形象有王者风范,特性君临天下,内心坚强不屈,生命永远向着太阳。
2.这种表现手法有特殊的效果,既表现了金雕的英雄气概,又诅咒了盗猎者的残忍,也揭示了金雕濒危的原因,同时能够唤醒人们的生态意识。
3.这三次描写用近乎相同的比喻,表现金雕的无辜、英勇,惊疑和愤怒,唤起人们的同情和敬仰。
4.选段中两次写“笑”,表明盗猎者获取猎物的得意,同时脸上的笑与行为的凶残形成强烈的对比,富有极强的震撼力,能够引发读者对盗猎者的切齿憎恨。
阅读《警惕全球变暖》,回答1—3题。
警惕全球变暖
陆伟伟 吴万宏
长期的全球变暖趋势已经导致东非干旱和北极圈冰壳融化,这种趋势将在2007年随着“厄尔尼诺”现象的到来而加剧。在两者共同作用下,2007年全球气温将成为史上最热的一年。如果人类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减缓气候变暖,科学家预计,到2080年,全球将有11亿—32亿人面临缺水,有2亿—6亿人面临粮食短缺,700万户沿海家庭将面临水灾威胁。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大约要升高1.4—5.8摄氏度。高山的积雪加速融化,逐步消融的冰和雪将使下面深色的土地表面裸露出来,从而又加快了对太阳光的吸收和大气变暖的速度。
随着全球范围气候变暖和海平面的大幅度上升,对于人口多数集中在沿海或河岸下游地区的亚洲国家,如中国的黄河及长江三角洲,以及地势低的非洲、孟加拉,都将面临被淹漫的危险。专家预言,到2030年。印尼全国1.8万个岛屿中的2000个将因气候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而被淹没,非洲热带地区将因为干旱而受到严重打击,暴风雨将在南亚地区肆虐,北极的冰层将融化,而亚马孙热带雨林将逐渐变成大草原。
地球变暖一方面使得海水膨胀,另一方面使得极地冰层融化,直接影响就是未来100年内海平面将上涨80厘米左右。非洲和孟加拉等贫困地区将成为最大受害者,因为面对全球变暖带来的水灾和干旱等问题。这些国家没有足够的能力应对。世界第二小岛国图瓦卢、它的邻国基里巴斯以及印度洋上的马尔代夫三个岛国,正面临可能被海水吞没的“灭顶”之灾,也许要不了多久,图瓦卢这个令人向往的太平洋明珠,将永远从地球上消失。
气候变暖,也影响到了动物。由于北极冰盖逐年北缩,北极熊失去大片赖以捕猎的浮冰,不得不冒险“南下”捕食:海豹也开始改变习性,由于失去稳定的冰面,许多母海豹不得不爬上陆地来产崽。在我国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都兰县境内,住在海拔4000米以上雪线附近的“雪峰隐士”雪豹,随着自然和生态环境的恶化,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现在也经常下山寻找食物。
随着气温的上升,春秋两季变得更加温暖,这两个季节的持续时间也在延长。加拿大红松鼠每年繁殖的时间已经提前了,因为它们喜食的云杉果实的成熟时间也提前了。分布在中欧地区的黑顶林莺现在越来越多地飞往英国越冬,而不是去西班牙和葡萄牙所在的伊比利亚半岛。气温的上升还对欧洲大山雀的进化产生了影响,因为它们用来喂养幼鸟的毛虫在春天发育成熟的时间提前了。那些原本生活在南方的果蝇,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北方更高纬度的地区。而北美一些地区蚊子的基因也发生了变化,其幼虫在水中开始休眠越冬的时间推迟了。动物的活动范围在不断向两极延伸,迁徙和繁殖的时间也提前了。全球变暖的步伐可能比科学家们早先预期的要快,极端气候事件也会变得越来越常见。
导致气候变暖的两大主要原因:一是森林等植被被大面积毁坏,二是温室气体排放逐日增加,越来越明显的“温室效应”就是最鲜明的标志。给地球降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我们把使用一张纸巾、多踩一脚油门都自觉与“温室效应”紧密联系起来,并真正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来阻止环境继续恶化,才能有效避免我们共同生存的这个星球进一步变暖。
(选自《中学生》2007年第3期)
1.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2.地球变暖的后果是什么?请分条概括。
3.地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给地球降温,作者提倡“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你准备怎样做?(100字左右)
1.地球变暖的趋势、后果和原因。
2.生存危机 旱涝肆虐 国家淹漫 动物变异
3.第一问:一是森林等植被被大面积毁坏,二是温室气体排放逐日增加。第二问开放,方法要具体,有操作性。
阅读《不会感恩的人也不会负疚》,回答1—4题。
不会感恩的人也不会负疚
鲍尔吉·原野
感恩不同于对别人说“谢谢。”感恩说不出口,是在心里藏一辈子的债务。
感恩的人无论居于城乡、财富多寡,他们懂得生活之艰难,活下来本身是一串链条乃至多串链条串起来没有断裂的结果,没有人能像孙悟空那样无因无果无牵无挂。
通俗地说,感恩的人懂得因果关系。懂得自己哪怕能活一分钟都仰仗无数的因缘和资源的支持。这些因缘关系到父母、朋友、发明疫苗和注射疫苗的人……单子可以长长地拉下去。他们是上端的链条,是没有抛弃你、使你顺生的人。而旁边的链条包括无数社会系统,环境系统和文化系统的福佑。
感恩,第一要感谢粮食。是粮食让人们活下来并活下去。尽管进退饭局的人久已不进粒米,尽管减肥的人声称与粮食结仇,但从人的属性观察,所有的人都是粮食的受益者。对粮食感恩的人,尽量不剩饭,扔半只馒头手会哆嗦,吃饭认真,看到米粒心生欢喜。这样的人多半是本分人,面色清净安详。如果对粮食——这种朴素而根本的果实心存敬意,由此推想,这人不会暴殄天物,也不会荼毒众生。
感恩第二项要感谢水、草木、鲜花、小鸟、晴空、土地和干净的空气。它们的存在固然不是为着人们享受,但享受了,要像过客一样怀着敬意默默退出,不打扰它们,更不伤害它们。取我一份,已经足够。蜜蜂采蜜也没有把花朵变成垃圾堆。
以上两项感谢的对象不是有名有姓的人,是大因果。在小因果的感恩链条里面牵连着父母和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
对父母不孝,相当于对自己判刑,剥夺信任权利终身。对这种人,发现一个,远离一个,永远不与之结为朋党。而帮助过我们的人,无论他现时贵贱、愚贤,都要感激,不以时过境迁而轻慢。
感恩不是一本花名册,而是一种心态。
一个人如果只感激帮助过自己的人,仍然叫小气,也叫冷漠。他们把人分成助己和未助己两类,以青白眼待人,仍然叫势利眼。对天地无感恩之心,对人的感激必然短暂。
感恩是世界观。把自己看得很轻,把别人的帮助看得很重,觉得意外,因而难忘,常存报答之心。
感恩是无分别心。不仅高官世富能帮助人,比你卑下的人照样能帮助你。感是感动,恩是众生之恩。账记错了,往后的路越走越窄。
感恩是自爱。感恩的人一定对别的帮助感到不安,不是别人欠你,是你欠了别人。这个“欠”不是欠情。欠情是负担,感恩是报答,两者不一样。感恩的人即使没有机会报答施主,也会帮助他人。这是还债和报恩的区别。
感恩的人不迷信。迷信之人把人分出贵贱,并四处寻找贵人。他们认为贵人是在天上烙馅饼并往下扔馅饼的人,他们获助之后,自认为命里该有,并以生辰八字破解,当然不感激帮他的人。
不感恩的人是什么人呢?攫取者,傲慢者,总之是离混蛋很近的人。
除此之外,他们还有一个特征:冷漠。冷漠的人对人对物都没有情感,他们认为不值得付诸情感。
最后说,感恩的人同时也会是负疚的人,会为做错一件事寝食不安。而从不负疚的人也不会感恩。用一味中药称之,他们“独活”。
(选自《新民晚报》)
1.词语对应不当的一项是( )
A.感恩心态:世界观 无分别心 自爱 不迷信
B.不感恩者:攫取 傲慢 混蛋 冷漠
C.感恩: 感动 感谢 感激 报答
D.负疚: 寝食不安 常存报答之心 暴殄天物 荼毒众生
2.简答:
①具体解说第三段与第二段的关系。
②解说“感恩不是一本花名册,而是一种心态”这段话在文中的作用。
3.根据文章前半部分的思路填空。
4.文章题目是“不会感恩的人也不会负疚”,结尾处又说“从不负疚的人也不会感恩”,前后联系起来怎样理解?
1.D
2.①第三段概括并解说了第二段内容:感恩的因果关心。②由论述感恩的内容过渡到论述感恩的心理,使论述更深入一步。
3.感谢粮食 感谢自然 感谢父母 感谢他人
4.示例:它阐述了一个正反相通的道理:只有常怀感激之心的人才会有负疚的心理;常怀负疚心理的人才懂得怎样去报恩。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生病吃药一般日服3次,因为药物在体内很快就会被代谢掉;如果有了能持续不断释放药物的载体,服一次药就可能在一天甚至几天内发挥药效。记者昨天从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获悉,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制造出具有多达4层结构的纳米级空心球,这些层层相套的“胶囊”甚至比细菌还小得多,该研究成果近期发表于国际权威学刊《德国应用化学》。业界认为,此类结构在未来药物的缓释运载方面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在纳米空间内,以人工方式控制各种纳米材料的形貌,是国际科研的热门方向。但此前,人们掌握的纳米空心球制备技术还停留在单层球水平上。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王文中研究员带领课题组,一下子将这一空心球的内部层次纪录提高到4层,并能通过调节反应参数,随心所欲地制成单层.双层.三层或四层空心球,其直径仅在150到300纳米范围内,层与层之间的空隙仅40纳米左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直径的1/2000,连肉眼不可见的细菌也别想钻过去。
无数次实验发现,这看似不可思议的“作品”,能通过廉价原料.简易方法制得。倒一杯约60摄氏度的温水,加入一定浓度的表面活性剂,倒入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以及维生素C.作为还原剂,再滴些碱性的氢氧化纳调整酸碱度——整个过程只需5到10分钟。此时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大量纳米级的小囊泡出现了,同时生成的无数氧化亚铜个体,则会自动定向地“站”到这些囊泡模板上。当越来越多的氧化亚铜“站”成密集队形,囊泡的壳就变得越来越致密,最终成为一个空心球。其球壁结构均一,稳定性好。
专家介绍,多层壳空心球结构有望在催化和载体方面实现新的功能和应用。比如,各层壳体之间可能填充同一种或不同种的药物制剂等,进入生物体正常代谢过程后,外层壳体先被代谢,释放出其中的药剂,随后各层被逐一代谢,药剂也逐渐释放,从而使药效持续时间增长。不但如此,由于这种原理与“胶囊”相似的药物载体是纳米尺度的,它们可更有效地在分子细胞层面发生反应。
《德国应用化学》国外审稿人高度评价:“这种多层壳空心球是全新的空心结构,电子显微镜也有力证实了这种特殊的结构。此结构将会引起多领域研究人员的兴趣,并且会有许多潜在的应用价值……”
1.关于“纳米级空心球”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纳米级空心球是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制造出来的。
B.纳米级空心球是一种内部层次多.效用原理近似于“胶囊”的药物载体。
C.纳米级空心球的内部层次纪录由单层直接提高到四层,这个进步是很大的。
D.纳米空心球体积非常小,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直径的1/2000,细菌根本钻不进去。
2.关于“纳米级空心球”的制作,下面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在制作纳米级空心球的材料中,维生素C.是还原剂,而氢氧化钠则起着调整酸碱度的作用。
B.将有关材料融合在一起,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就会发现有大量纳米级的小囊泡和无数氧化亚铜个体产生。
C.无数的氧化亚铜个体会自动定向地在囊泡模板上排成密集队形,囊泡壳就变得越来越致密,最终成为一个空心球。
D.想制作不同层级的空心球,就要适当延长反应时间,这样就可以任意制成单层.双次.三层或四层空心球。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
A.纳米级空心球尽管看起来令人不可思议,但它的制作方法却非常简易,使用的原料也很廉价。
B.空心球各层壳体之间若填充上药物制剂,进人生物体后,它就由外到内逐层释放,药效持续时间较长。
C.填充了药物制剂的纳米级空心球,体积是纳米尺度的,所以可更有效地在分子细胞层面发生反应。
D.多层壳空心球全新的空心结构,引起了众多领域研究人员的兴趣,它的应用价值将不断被挖掘。
1.C 2.D 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