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语言的模糊性产生于人类社会初期。最初,由于生产力十分低下,人们集体狩猎一天,如能分到一份食物,已非常幸运,对于分两份食物,他们连想也想不到。那时,人们对于数的概念只能是“有”和“无”两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劳动一天有可能分到两份食物。“两份”相对于“一份”,就产生了“多”和“少”的概念。对于三份或三份以上,他们只能用“很多”来描述。这大概就是人类社会最早出现二进位数学的原因。其中“无”是“0”,“有”是“1”,“多”是“2”记作“10”。可见我国“二进位制”很可能早于“十进位制”。

  这种模糊概念,还有诸如“上帝”“鬼”“神”等,以及由这类模糊概念派生出的一系列模糊语言。尽管这类模糊语言,已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减少,但限于目前科学技术水平,至今仍有类似的模糊概念,如“宇宙人”“飞碟”等。

现实生活中也有大量模糊语言存在,首先是由于各种社交活动的需要。参加社交活动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自己的追求、文化教养和个性差异。如果不善于在社交中灵活地使用模糊语言去求同存异,将很难达到目的。在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大概首推日本人。凡同他们进行过经济会谈的人,应该记得,日本人一般都极力避免使用“行”与“不行”这类态度明确的语言,用得最多的倒是“再研究”“考虑考虑”,其实,这等于告诉你“不行”或“不成”。

人类生活中不能没有模糊语言。首先,我们不可能处处用精确语言代替模糊语言。比如“大”和“小”。细菌相对于人体小得无可比拟,但与“病毒”“原子”比则又俨然是个庞然大物。地球相对于人太大了,但与“宇宙”比又不过为沧海一粟。如果要在“大”与“小”之间,划出一条明确的界限,既不可能也无必要。再者,模糊语言要比清晰语言更富有表现力。如果形容一个美丽的姑娘,可以说“她美得像一朵带露的玫瑰”,这样能使读者产生一种美感。如果硬求精确,说她的脸呈15厘米直径的圆盘,2/3为红色,2/5为白色……这虽然准确,但毫无美感。所以有人说:没有模糊语言,就没有文学的美。

科学技术领域中大量模糊语言的出现,正如模糊数学创始人扎德所说:“一个系统复杂性增大,其精确性必然减少。”正是由于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才使今天的人们认识到,模糊信息是一种高智商信息。当今,各种以研究模糊信息为目标的新学科,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如“模糊医学”“模糊语言学”“模糊计算机”等。据估计,模糊哲学、模糊经济学也将应运而生。这一切使模糊成了当代科学最突出的时代特色。

1.对第一段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人类社会初期生产力十分低下而导致了数学的落后。

B.语言的模糊性产生于人类社会初期生产力有了一定发展的时候。

C.由于生产力低下我国的“二进位制”自然就早于“十进位制”

D.“二进位制”落后于“十进位制”的原因在于生产力十分低下。

2.第五段划线处的“模糊语言”,是 的产物。

3.人类生活中不能没有模糊语言的原因是什么?

4.本文主要说明了哪两个方面的问题?

1.B

2.学科系统精确性减少。

3.我们不可能处处用精确语言代替模糊语言;模糊语言要比清晰语言更富有表现力。

4.模糊语言产生的原因和使用模糊语言的必要性。

说明:从“产生”及“使用”两方面回答既可。

阅读《论压力》,完成1—2题。

              论压力

  什么叫“压力”?一篇文章中说:“压力是精神与身体对内在与外在事件的生理与心理反应。”我一向认为,定义这玩意儿,除在自然科学上可能确切外,在人文社会科学上则是办不到的。上述定义我看也就行了。

  是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压力呢?我认为,是的。我们常说,人生就是一场拼搏,没有压力,哪来的拼搏?佛家说,生、老、病、死、苦,苦也就是压力。过去的国王、皇帝,近代外国的__者,无法无天,为所欲为,看上去似乎一点压力都没有。然而他们却战战兢兢,时时如临大敌,担心边患,担心宫廷__,担心被毒害被刺杀。他们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人,压力比任何人都大。大资本家钱太多了,担心股市升降、房地产价波动等等。至于吾辈平民百姓,“家家有一本难念的经”,这些都是压力,谁能躲得开呢?

  压力来源可能有两类:一被动,一主动。天灾人祸,意外事件,属于被动,这种压力,无法预测,只有泰然处之,切不可杞人忧天。主动的来源于自身,自己能有所作为。

  压力是好事还是坏事?我认为是好事。从大处看,现在全世界环境污染,生态平衡被破坏,人__炸,新疾病丛生等等,人们感觉到了,这当然就是压力,然而压出来却是增强忧患意识,增强防范措施,这难道不是天大的好事吗?对一般人来说,法律和其他一切合理的规章制度,都是压力。然而这些压力何等好啊!没有它,社会将会陷入混乱,人类将无法生存。这个道理极其简单明了,一说就懂。我举自己做一个例子。我不是一个没有名利思想的人,但是,到了今天,我已至望九之年,名利对我已经没有什么用,用不着再争名于朝,争利于市,这方面的压力没有了。但是却来了另一方面的压力,主要来自电台采访和报刊以及友人约写文章,这对我形成颇大的压力。以写文章而论,有的我实在不愿意写;可是碍于面子,不得不应。应就是压力。于是“拨冗”[注]苦思,往往能写出有点新意的文章。对我来说,这就是压力的好处。 (本文有改动)

  [注]拨冗:推开繁忙的工作,抽出时间。

1.概括本文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2.简要分析文章第三段的论证过程。

1.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压力,有压力是件好事。 

说明:两个方面,表述完整即可。

2.首先提出本段的观点:压力是好事。然后依次从三个方面举例论证:从大处看,世界环境污染等压力,能增强忧患意识;对一般人来说,法律等压力能保证正常的社会秩序;就作者个人而言,应邀写作,往往能写出有点新意的文章。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书法大地的胸怀

赵士英

①北京城不仅文化底蕴深厚,而且发展迅速。无须经意,任其俯、仰、平视的一瞥,就会时不时地让你拥有意想不到的新奇——

②才几天没出门,忽一夜春雨后的新笋高楼毫不客气地矗挡你的面前;

③明月皓洁刚刚还羞涩地不舍隐去,俯首又唤来一片洒满条条新铺沥青马路的朝霞;

④左顾右盼,块块来不及数的公交车新站牌,遮不住二层特8、列车厢式大巴士的各色身影,接踵鱼贯而来……

⑤北京发展日新月异,已跻身于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了,但它仍处处散发着传统文化的芳香。

⑥假如你有暇走进公园,不论在天坛、北海、颐和园古老的皇家名园,还是双秀和人定湖这样名不见经传的临街供人们茶余饭后漫步小憩的小公园,你常常会发现一些“书法家”在不倦的演练。他们一色左手提着自制的小水筒,那多是用废罐头盒或可口可乐塑料瓶改装加工而成,右手把一枝近约二尺木棍,棍端捆绑着用泡沫海绵削剪成的“毛笔头”,用水代墨、以地当纸,在一片水泥或石板路上,或忘我投入地奋笔驰飞,或煞有介事地顿挫有致,边默诵边默书着李白、杜甫、贾岛、白居易的名篇佳句;也有的从苏轼《题西林壁》的“横看成岭侧成峰”一直写到王之涣《登鹳雀楼》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⑦突然,我被一位银发白髯、颇具仙骨的“大地书法家”所吸引,只见他悠闲自得地信手书来贺知章的《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⑧当笔下最后一行字刚刚落地,头一行诗句的水渍已几骤淡然消失,我正扼腕叹息,老者却全不在意,熟练地俯将绳系的小水筒投入刚刚解冻的冰河,以汲取“墨”水、添加给养。

⑨只见远处层层柳枝已经苏醒,像一帘帘扑朔迷离的绿纱拂来荡去。

⑩啊!春姑娘不请自来了……

⑾带着报春的信息,伴着默默耕耘不求闻达“大地书法家”的一身潇洒——噢,该去报道了。

⑿时近阳春三月,万众瞩目的全国人大、政协十届一次大会开幕了

1.找出本文中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又起表达文章中心思想的段落,将其序号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答:

2.概括说出第②③④段是从哪些方面描绘出北京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的。

答: 描绘出北京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的。

3.说出第⑦⑧段中描写一老者书写《咏柳》诗句在本文中的含义。

答:

4.你读本文有何收获或感受?捡最突出的一点谈一谈(可就文章的某一角度谈,也可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谈,150字左右)

答:

1.⑤

2.从高楼、道路、交通三方面

3.老者写诗反映出北京人充满青春活力;北京的未来会更美好。

4.答案,略。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国家体育场鸟巢介绍

①国家体育场——“鸟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由2001年普利茨克奖获得者赫尔佐格、德梅隆与中国建筑师李兴刚等合作完成的巨型体育场设计,形态如同孕育生命的“巢”,它更像一个摇篮,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设计者们对这个国家体育场没有做任何多余的处理,只是坦率地把结构暴露在外,因而自然形成了建筑的外观。

②国家体育场于2003年12月24日开工建设,2004年7月30日因设计调整而暂时停工,同年12月27日恢复施工,2008年3月完工。工程总造价22.67亿元。

③“鸟巢”外形结构主要由巨大的门式钢架组成,共有24根桁架柱。国家体育场建筑顶面呈鞍形,长轴为332.3米,短轴为296.4米,最高点高度为68.5米,最低点高度为42.8米。

④体育场外壳采用可作为填充物的气垫膜,使屋顶达到完全防水的要求,阳光可以穿过透明的屋顶满足室内草坪的生长需要。比赛时,看台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变化的,可以满足不同时期不同观众量的要求,奥运期间的20,000个临时座席分布在体育场的最上端,且能保证每个人都能清楚的看到整个赛场。入口、出口及人群流动通过流线区域的合理划分和设计得到了完美的解决。

⑤鸟巢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碗状座席环抱着赛场的收拢结构,上下层之间错落有致,无论观众坐在哪个位置,和赛场中心点之间的视线距离都在140米左右。“鸟巢”的下层膜采用的吸声膜材料、钢结构构件上设置的吸声材料,以及场内使用的电声扩音系统,这三层“特殊装置”使“巢”内的语音清晰度指标指数达到0.6——这个数字保证了坐在任何位置的观众都能清晰地收听到广播。“鸟巢”的相关设计师们还运用流体力学设计,模拟出91000个人同时观赛的自然通风状况,让所有观众都能享有同样的自然光和自然通风。 “鸟巢”的观众席里,还为残障人士设置了200多个轮椅座席。这些轮椅座席比普通座席稍高,保证残障人士和普通观众有一样的视野。赛时,场内还将提供助听器并设置无线广播系统,为有听力和视力障碍的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⑥评审委员会__、中国工程院院士关肇邺评价说,这个建筑没有任何多余的处理,一切因其功能而产生形象,建筑形式与结构细部自然统一。“鸟巢”被《泰晤士报》评为全球在建“最强悍”工程。许多其他建筑界专家都认为,“鸟巢”将不仅为2008年奥运会树立一座独特的历史性的标志性建筑,而且在世界建筑发展史上也将具有开创性意义,将为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建筑发展提供历史见证。

1.第⑤段从哪些方面介绍“设计体现人文关怀”的?

答:

2.说出第③段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答:

相关链接:

作为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的国家体育场将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此次尚德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落户“鸟巢”,将清洁、环保的太阳能发电与国家体育场容为一体,不仅是对北京奥运会三大主题的极好体现,同时对于提倡使用绿色能源、有效控制和减轻北京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倡导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和良好的示范效应。此项技术目前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是由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并向国家体育场独家提供,安装在国家体育场的12个主通道上,总投资1000万元人民币,总容量130千瓦,对国家体育场电力供应将起到良好的补充。

3.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是北京奥运的三大主题。说出“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突出了三大主题的哪些方面。

答: ________________

4.说说文章第⑤段是怎样突出北京奥运会三大主题的。

答:

1.从座席布局、音响装置、轮椅座席装置三方面介绍的。

2.列数字、打比方

3.绿色奥运、科技奥运

4.示例:人文关怀体现人文奥运;座椅设计和音响设备体现科技奥运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学会为客队鼓掌(体坛走笔)

刘小明

①5日的世乒赛赛场,丹麦新秀梅兹在大分0∶3落后、第四局又战至7∶10即将被淘汰时,顽强地追回比分,战胜中国小将郝帅,成为打入男子单打四强的唯一一位欧洲选手。这场比赛结束之际,上海体育馆内寥寥不多的欧洲观众均起立欢呼,为梅兹实现大逆转叫好。此时现场也有近一半中国观众热烈鼓掌,感谢两位运动员为大家奉献了一场扣人心弦的精彩较量。

这一情景令人颇生感触。近年来国内不少体育赛场秩序混乱,很多主队观众脾气火爆,动不动就谩骂对手、裁判,给客队喝倒彩,往场内乱扔东西,容不得别人取胜,污浊的看台让人避而远之。与之对照,这次世乒赛赛场文明而热烈。从树立文明观看体育比赛风气这点讲,上海观众表现出的风度和素养确实值得称道,也值得其他地方球迷学习。

③为客队球员的精彩表现鼓掌并不表明看球时不偏不倚,不带倾向性,也不是不支持自己喜爱的球队、运动员。体育竞赛是公平友好的竞争,而非你死我活的野蛮打斗,观看体育比赛既要懂得欣赏竞技之美,也要学会赞叹体育精神的感染力量。

④体坛竞技中对手的进步意味着把另一方摆到提高的新起点,本届世乒赛就是这样。虽然中国选手总体上仍占有优势,但对手提高相当快,特别是欧洲男选手正在迅速弥补自己的不足。比如,他们原来不大重视台内小球,战术组合及攻守衔接技术也不细腻。这次比赛,像德国的波尔、丹麦的梅兹等一批新秀,既保持了欧洲打法相持球好的长处,同时在原来薄弱环节方面的进步也十分明显。正是欧洲选手们的进步和一些新秀的涌现,推动着中国乒乓球队创新打法技术,寻求新的突破。

⑤高水平高级别的体育大赛不仅要有技艺精湛的体育明星,也需要懂文明会看球的高素质观众。在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来的日子里,在国内举办各项体育大赛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难道不该下大气力培育优良的赛场氛围和一大批高素质的体育观众吗?

(选自《人民日报》2005年05月06日第四版)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答:

2.说出第②段划线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答:

3.说出③④⑤段的论证过程。

答:

4.说出第②段所使用的论证方法。

答:

1.学会为客队鼓掌

2.过渡(或“承上启下”)作用,由引论过渡到本轮

3.先从公平竞争和文明欣赏角度论述“学会为客队鼓掌”的理由,再从比赛双方相互作用的角度论证“学会为客队鼓掌”的道理,最后从迎接北京奥运会角度论证“学会为客队鼓掌”的重大意义。

4.正反对比论证法。

阅读《风过可可西里》,完成1-4小题

风过可可西里

凌仕江

①走进可可西里,我的耳朵里只剩下风。我想看清楚那些掠过原野的藏羚羊,但又怕惊扰它们。于是只好把脸扭向另一边。尽管我转移了视线,但还是嗅到了风中__的味道。

②在可可西里,所有的声音都是风中藏羚羊的声音。它凄惨的叫声穿过冷冷的月光,像一支走调的歌谣。偷猎者所到之处,一颗颗雪白的藏羚羊头颅,垒在历史的风口,把我的眼睛烫伤

③远远看见“可可西里自然保护站”几个红字时,我还看到一排简单的白房子。这座为挽救藏羚羊生命屹立在风中的自然保护站,使我想起许多年前一些志愿者在这里为藏羚羊的生命捐出了自己的生命,我的灵魂不禁随风而颤。

④我一任风吹,吹去泪水,开始用手中的相机捕捉仓皇奔逃的藏羚羊。我知道它们怕我,我只好悄悄选择一个隐蔽的角落,将它们的惶恐统统收藏进我的镜头。

⑤在风里,蓦地,一只受伤的藏羚羊进入了我的视野,我情不自禁走近孤零零的它。其实,我非常怕直接面对藏羚羊。因为在那些枪声乍起的风里,藏羚羊对人影早已有了防备,而我的闯入或多或少对藏羚羊都是一种不可抗拒的惶恐。

⑥我刚蹲下身,一个声音从身后冒出来:“喂!”

⑦高高的石堆后,闪出一个美丽的藏族少女,她望着我,惶恐的脸上堆着忿恨。

⑧我连忙说:“小波姆(姑娘)啦,你在做什么?”

⑨她回答说:“我的藏羚羊,我的藏羚羊在流血啊!”她把怀抱着的一只幼小的藏羚羊给我看。

⑩我抚摸着那可怜的小羚羊,发现它的眼睛在风中一眨一眨的,浑身都在抖动。但我却没有发现流血的伤口。虽然我听懂了少女说的汉语,但我想她一定还有一些表达不当的词,使我没理解她的意思。

⑾她见我不语,伸手扯住我的衣裳大声吼:“血,血,血你有吗?”她捂住自己的胸口,突然跪在我的面前。

⑿这让我很震惊。血?难道她指的不是藏羚羊在流血?她是说她的心在流血,可可西里在流血?

⒀她坚硬的发丝被风吹得很弯,她耳边的九条辫子已被风吹散,她的声音在风中颤抖,但她的眼睛依然像高原天空那样明澈。我明白了:她在向我苦苦祈求——别再伤害羊了,好吗?

⒁看着她绝望的表情,我久久无言。耳边的风小口小口地吞噬着我想要说的话。沉寂片刻,仿佛可可西里的心也停止了跳动……

⒂我抱起脚下那受伤的藏羚羊,踩着风的翅膀,越过美丽的山路,向那小小的自然保护站走去。

⒃背后仍有风吹来,风中回荡着美丽少女呜咽的声音。

⒄风过可可西里,我看到生命如此苍凉。

(摘自《少年文艺》2005年第8期 有删改)

1.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②段中加点词语“烫伤”一词的含义。

答: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⑾段藏族少女为什么“突然跪在我的面前”。

答:                                  

3.文中多次出现对风的描写,简要分析这一环境描写的作用。

   答:                                 

4.有人说,本文赞颂了关爱生命的人性之美;有人说,本文控诉了猎杀野生动物的罪恶行径。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刺眼,同时也刺痛了我的心灵。

2.①为藏羚羊的命运痛心担忧;②祈求“我”别再伤害藏羚羊。

3.①展现可可西里的自然环境特点;②渲染悲伤、凝重的气氛;③烘托作者低沉压抑的情绪。

4.示例一:本文赞颂了关爱生命的人性之美。藏族少女含泪的祈求、“我”目睹藏羚羊被猎杀的沉痛以及救助受伤藏羚羊的行为都折射出关爱生命的人性之美。

示例二:本文控诉了猎杀野生动物的罪恶行径。在偷猎者的枪口下,藏羚羊遭到残杀,美丽的可可西里变成了屠场,作者用__味道的风、触目惊心的藏羚羊头骨、四处奔逃的藏羚羊揭露了偷猎者滥捕滥杀的罪恶行径。

阅读《说“雀”道“鹊”》,完成1-3小题

说“雀”道“鹊”

卞自

“雀”和“鹊”,读音都是què,又同属鸟类,难怪常有人“雀”冠“鹊”戴。其实,从生物学的角度看,这两种鸟具有不同的行为特征。

“雀”是个会意字,下面是“隹”——短尾巴鸟的统称;上面再着一个“小”字。鸟之小者,麻雀也,当然也可泛指小鸟。麻雀给人的印象,首先是吱吱喳喳,所谓“雀喧知鹤静,鸭嬉识鸥闲”也。某小说写幼儿园的孩子,便喻之为“一窝麻雀”。当年有部影片《乌鸦与麻雀》,用麻雀喻指生活在底层的小市民。看完这部影片,喧闹的场景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次是跳跳蹦蹦。麻雀腿短,翅膀也短,飞不高也飞不远,经常在房前屋后觅食。而稍加观察,我们便可发现,麻雀总是双腿并着跳来跳去的,由此产生了一个常用词“雀跃”。人们常用它来形容一种欢快活泼的气氛。

麻雀还有一个特点,便是胆小。人们讽刺胆小鬼时,总是说“麻雀胆子”。成语“雀目鼠步”,也是用麻雀和老鼠来比喻惶恐的神态。__在《念奴娇•鸟儿问答》中,曾作过这样的描写:“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倒蓬间雀。”

“鹊”则是个形声字,以“鸟”作形符,以“昔”作声符。在中国民俗中,鹊的鸣声预示喜事临门,涂上一层文化色彩,鹊便成了“喜鹊”。“鹊噪”其实并不悦耳,人们还是喜闻乐听,并美其名曰“鹊报”、“鹊语”、“鹊喜”。冯延巳的词中便有这样的名句:“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一声鹊鸣给“留守女子”带来了无限希望。

鹊和雀不同,它的尾巴较长,敏捷善飞,飞行极快,“嗖”地一下,似箭离弦。所以,形容一个人的知名度迅速提升时,便可以比之为“声名鹊起”。“鹊起”不能误为“雀起”,否则赞扬岂不成了嘲讽?

鹊和雀还有一点不同,鹊有做窝的本领,雀则有点得过且过,屋檐下、草堆中都可栖身。关于这点可举《诗经•召南》中的《鹊巢》为证:“维鹊有巢,维鸠居之。”朱熹的解释是:“鹊善为巢,其巢最为完固。鸠性拙不能为巢,或有居鹊之成巢者。”这里的“鸠”有人说指布谷鸟,也有人说指红脚隼,待考。后来形成成语“鹊巢鸠居”,比喻强占别人的房屋、土地等。这里的“鹊”同样不能误写为“雀”,因为麻雀窝恐怕别的鸟也看不上。

(选自《咬文嚼字》2005年第1期 有删改)

1.结合全文,说说“雀”与“鹊”有哪些不同?

⑴从造字法的角度看:                           

⑵从生物学的角度看:                           

2.作者列举“鹊巢鸠居”的例子意在说明什么?

答:                                    

3.请从下列成语、俗语、诗文中,任选一个,简要说明该词语或句子能印证文中介绍的“雀”或“鹊”的哪个特征。

成语:鸦雀无声

俗语: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诗文: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答:                                  

1.⑴“雀”是会意字,指麻雀,也可泛指小鸟;“鹊”是形声字,“鸟”为形符,“昔”为声符。(答出“会意字”“形声字”即可)

⑵①雀:腿短,翅膀短,尾巴也短;鹊:尾巴较长。②雀:飞不高也飞不远;鹊:敏捷善飞,飞行极快。③雀:不善于做窝;鹊:有做窝的本领。

2.为了说明鹊有做窝的本领。评分:共2分。

3.鸦雀无声——雀的喧闹。

喜鹊叫喜,乌鸦叫丧——鹊的叫声预示喜事临门。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雀飞不高(也可指雀胆子小)。

阅读《跨栏人生》,完成1-3小题

跨栏人生

①当国人被刘翔在奥运会上跨越110米栏的速度所震撼时,我也不例外。后来,我还将刘翔奋力跨越栏架的照片,做成了自己电脑的壁纸。只愿天天看着他奋力拼搏的雄姿,时时鼓舞有点散漫的自己。

②一日,我又打开电脑,望着奥运英雄的雄姿,忽然意识到,我们的人生,亦如跨栏。不过,与运动项目跨栏相比,人生的跨栏,其距离是不确定的,而且栏架的高度与数目,也是不确定的。

③对于每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来说,由稚嫩的婴儿期开始,从勉强站稳身子到摇摇晃晃迈开第一步,就是在跨越人生中的栏架。随着年龄的增长,栏架的种类和数目也相应变化。如大大小小的各种考试,就是一种栏架。它们不由分说地横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一道道地跨越。从小到大,横在我们面前的考试栏架,由低到高,点点增加着跨越的难度。慢慢地,不同高度的栏架,将人群分了类,将他们分送到不同的人生跑道上。

④稍长,找工作,也是一种人人得跨越的栏架。工作性质不同,使栏架也有高低区别,需要你凭个人的能力、爱好、机遇去跨越相应的高度。这时,不同的人,面对不同的栏架,付出不一样的努力,最后拥有不同的人生际遇和成绩。

⑤成年后,还得努力跨越婚姻家庭的栏架,这样,人生才会更加圆满。运气好和认真经营的人,会轻松自如地跨越这个栏架;而运气不太好或不够认真的人,则要么难以跨过,要么跨过后,跑了一段路又再跌倒。

⑥人到中年,事业家庭都到了要劲儿的时刻。事业上要有所成就,家庭中要养老育小。此刻,人生的栏架,最高最难,最需要人们咬紧牙关奋力拼搏。

⑦当你跨越了横在自己面前或高或低的无数栏架后,就不再惧怕年老体衰的晚年。到那时,人生的栏架会自动地为极富人生经验的你渐渐降低,低到你只需快乐地活着,就可以从容地欣赏这个世界。而当初那些妄想从人生的栏架下轻松钻过或是从栏架旁快速绕过的人,到了力不从心的老年,才会发现那些横在他前面的栏架,依然有着不可逾越的高度。

⑧我们的人生,如跨栏的人生,有许多难题和挑战。我们只有不断跨越,才能赢得精彩。况且,那些被你征服的栏架,越是让一般人望而却步,就越会让你的人生之旅风光无限。

1.根据文章题目,说出本文的观点。

答:                                   

2.文中③-⑥段所写的人生必须跨越的六个栏架分别是什么?

          ②          ③        

          ⑤          ⑥        

3.简要分析⑦-⑧段的论证过程。

答:

1.人生就像跨栏,必须奋力拼搏才能赢得精彩。

2.①学步;②考试;③找工作;④婚姻家庭;⑤事业成功;⑥养老育小

3.第⑦段从正反两个方面分别举了勇于接受挑战和投机取巧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论证了第⑧段提出的只有勇于接受生活的挑战,才能拥有精彩的人生。

注:文字表述题意思对即可。凡是文字表述题,可根据学生的表达情况酌情扣分

阅读《最美丽的烟花》,完成1-4小题

最美丽的烟花

①那年她18岁,在离家千里之外的一所大学就读。放了寒假,她迫不及待地准备回家,但大雪封路,等赶回家,已经是农历腊月二十八了。

②家里冷冷清清的。她才知道母亲已因重病住进医院,三个月几乎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病情仍不见好转。她心急如焚地放下行李,立刻赶去医院。

③病房中,消瘦的母亲正在昏睡,15岁的弟弟一筹莫展地流着眼泪。见此情景,她忧心忡忡。停留片刻之后,她叮嘱弟弟好好照看母亲,然后转身离去——她身上只有50元钱了,想再找份短工,挣点儿钱买一份节日礼物送给妈妈。

④街上张灯结彩,到处都洋溢着喜庆的年味儿,唯独她行色匆匆。她一个店铺接一个店铺地问:“你们这里需要人手吗?我什么都能做……”她努力地挤出笑容来掩饰内心的焦急和无奈,但仍屡屡遭到拒绝,因为许多店铺年底都不招人了。

⑤她的锲而不舍,最终赢得了回报。一家饺子店收留了她,虽然只是负责洗菜,但也足以令她暗自庆幸了。不顾双腿如铅、口干舌燥,她挽起衣袖开始清洗堆成小山的冬白菜。数九寒天,水像刀子一样割人,不一会儿她的两手就冻得通红,手指僵硬得不听使唤。但她硬是干到了晚上11点。第二天她又这样忙了一整天。老板感叹小姑娘不容易,给了她两天工钱80元。

⑥一共130元,她思忖着买点儿什么。吃的?母亲现在什么都吃不下。穿的?她天天都要穿病号服。路过一家烟花专售店时,她忽然想起去年和母亲一起看联欢晚会时,午夜燃起的烟花让母亲好一番感叹:五颜六色,光灿灿的,真漂亮啊!

⑦那么就买烟花吧。平日节省的她一分钱也没有留,将130元全买了烟花。她抱着沉甸甸的烟花,步行一个小时,走回医院。路上很冷,可是她的心很暖,仿佛感觉生活多了点儿希望。

⑧除夕夜,一家三口在医院吃完了简单的年夜饭,天已经黑透,弟弟独自下楼了。母亲心情不好,含着泪说:“我这病怕是好不了了,你爸又走得早,你们怎么办啊?”她笑着说:“我们打个赌,如果今天楼下后院里有人放烟花,就是个好征兆,您肯定会好的!”

⑨母亲说:“这里都是病人,谁有心情放烟花?”

⑩她把母亲搀扶到二楼病房的窗前,说:“生活总有奇迹。

⑾烟花已经在燃放了。直入云霄的、星星点点的,各式各样,在黑夜的背景下格外璀璨。放烟花的弟弟不时在火光的映照中抬起脸来,冲着她们的窗口幸福地笑。母亲看着烟花,表情复杂,终于也慢慢笑了,感慨地说:“真好看呢,比往年都好看!”

⑿渐渐的,病区平日紧闭的窗户,一扇扇全都打开了。那些和母亲一样的重症病人,也由家人搀扶着,站在窗前入神地欣赏着每一朵烟花燃放的精彩瞬间。他们苍白的面容重现微笑,忧郁的眼神重现欢快。那是他们一家人幸福的一夜,也是整个病区幸福的一夜。窗外绽放的,不仅仅是烟花,也不仅仅是新年的喜庆,而是一种足以撕破__的光明,一种催人新生的美丽。

⒀她挽着母亲的胳膊,说:“明年您还要陪我们看烟花!” 母亲郑重地点点头。

⒁之后,母亲开始配合每项治疗,人也乐观开朗了许多。半年后,母亲竟然慢慢康复了!医生感慨地说,医学上是不存在奇迹的,创造奇迹的,往往是病人本身的激情和潜能!

⒂又是新年了。又该燃放烟花了。母亲对女儿说:“那时家里正缺钱,你买了那么多烟花,我还怨你浪费呢。不过——那确实是我一辈子看过的最美丽的烟花……”

1.第③段中加点词语“一筹莫展”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2.阅读①-⑦段,用词语概括文中的女儿在探望母亲和准备节日礼物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心急如焚 →                        

3.文章结尾,母亲为什么说“那确实是我一辈子看过的最美丽的烟花”?

4.结合文章,说出你对第⑩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以及这句话带给你的人生启示。

1.想不出一点办法来改变目前家中的困境。

2.①忧心忡忡;②焦急无奈;③暗自庆幸;④满怀希望

3.①在病区出乎意料地看到美丽的烟花,印象特别深刻;②从美丽的烟花中感受到子女的关爱和生活的希望。

4.文中子女用美丽的烟花点燃了母亲生的希望,从而使母亲奇迹般地康复。由此,我领悟到生活中有爱就有希望,有希望就能创造奇迹。

阅读《鸟巢为何东西高南北低》,完成1-4小题

鸟巢为何东西高南北低

①国家体育场“鸟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如同一个巨大的容器,高低起伏的基座造就了它生动的弧形外观。许多看过“鸟巢”设计模型的人这样形容:树枝般的钢网把可容纳10万人的体育场编织成了一个温馨的鸟巢。这是用来孕育与呵护生命的“巢”,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

②但设计精巧的“鸟巢”为什么东西两边高,南北两边低,远远看去就像一个大元宝呢?

③这与运动赛场的方向性有关。考虑到地球自转的因素,大凡比较正规的赛场,一般都是南北走向。因为在上午比赛,阳光会直射东面;在下午比赛,阳光则直射西面,所以只有赛场是南北走向的时候,阳光才是从运动员的侧面射过来,这样就避免了运动员在东西方向上受到阳光直射的影响。“鸟巢”在遵循这一设计规律的基础上,特意将东西两边加高,这样又可以遮挡一部分阳光,最大程度地减少阳光对运动员的干扰。

④在南北走向的运动赛场中,东西方向看台观众的视线是均衡的,观众可以更全面地看到赛场两端的比赛情况。因此,“鸟巢”在东西方向布置了更多的座席。这样一来,东西两个方向留出的空间就肯定多于南北两个方向。“鸟巢”东西方向有6层看台,南北方向只有5层看台,它的东西两边自然就高起来(最高为68.5米),南北两边也就低了下去(最低处42.8米)。

⑤“鸟巢”完全符合国家体育场在功能和技术上的需求,又有着不同于一般体育场的空间效果。人性化的设计使它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一座独特的标志性建筑,也成为世界奥运史上的经典之作。

1.国家体育场被称为“鸟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第①段中加点词语“高低起伏”指的是什么?

3.结合文章内容,概括说说“鸟巢”东西高、南北低的原因。

4.根据下面材料,结合文章,谈谈“鸟巢”的设计如何体现“人文奥运”理念。

【链接材料】

“人文奥运”理念在奥运场馆的设计上主要体现为:既具有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又充分考虑到运动员、观众、媒体等各类人群在体育场内外进行各项活动的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无论是设计施工还是内部装修,我们的一切出发点都是以人为本,以运动员感受为准、从观众感官出发。”这是奥运场馆设计者、建设者们的共同追求。

1.树枝般的钢网将整个场馆编织成鸟巢形状。

2.“鸟巢”东西两边高、南北两边低。

3.①东西两边高可以遮挡一部分阳光,最大程度地减少阳光对运动员的干扰。②东西两边高可以容纳更多的座席,使更多观众在视野均衡的东西看台上,更全面地观看比赛。

4.①外观像温馨的鸟巢,让人联想到孕育与呵护生命的“巢”,寄托了人类对未来的希望,体现了“人文奥运”的精神文化内涵。②“鸟巢”运动场的设计有利于运动员在比赛中排除阳光干扰,发挥最佳成绩,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奥运理念。③“鸟巢”合理设置看台,使观众有更好的视野,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奥运理念。以上三点任选一点作答即可。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