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

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苏轼,字子瞻,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无与为乐者( ) ②相与步于中庭( )

少闲人( ) ④怀民亦未( ).

3.本文对月色的描写,是全文的精彩之处。虽是写月却无“月”字出现,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为何没有交代作者去承天寺路上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句话包含着苏轼怎样的复杂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库:教案备课库 类型:简答题 时间:2020-12-31 01:27:28 免费下载:《2010-2011学年度长春红旗街外国语学校第二学期初二期末考试》Word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

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苏轼,字子瞻,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无与为乐者( ) ②相与步于中庭( )

少闲人( ) ④怀民亦未( ).

3.本文对月色的描写,是全文的精彩之处。虽是写月却无“月”字出现,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为何没有交代作者去承天寺路上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句话包含着苏轼怎样的复杂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  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

本题关键词:夜间睡眠气短憋醒,问答法,夜惊,夜盲,行夜,夜啼,《子夜》,夜盲症,夜来香,夜明砂;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