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奇妙的对称世界
孙强
许多大哲学家、大思想家和大科学家都相信,宇宙是被一种无比完美的对称规律支配的。
整个动物世界,最明显的特点是躯干部分两侧的对称性。以一匹马为例,通过鼻子到两腿中间可以作一条中轴线,在其两侧有完全对称的器官:眼睛、耳朵、鼻孔、腿……动物为什么会演变出这种对称性呢?大家知道,任何动物在其所处的环境中,左和右两面的情况是基本相同的,它们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需要在两面都能同样的看、听、嗅、触摸,于是就形成了这种对称性。
艺术家则利用对称创造出美。铜器、漆器、雕刻、壁画、织锦、刺绣……其中的图案,一概少不了对称。在被称为“立体的画”、“凝固的音乐”的建筑艺术中,也留下了对称的足迹。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故宫是其中的典范。从__到端门、午门形成了一条中轴线,各种各样的建筑都围绕这条中轴线铺开。三大殿更是依据对称的原则而建,整体形成了一种端庄凝重、气势恢弘的美,传达着王权的威严。
为什么对称就美呢?万花筒里杂乱无序的碎玻璃片并不美,奥妙就在于三片反光镜构成了三重反射对称,使得杂乱无序的彩色碎玻璃片经过镜面反射后,形成对称的美丽图案。可见,对称的美在于:在杂乱中形成规律,在无序中引入秩序。
对称的现象引发了科学家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我们知道原子内有原子核,核外有电子。电子质量很微小,带有负电;原子核内还有质子,质子的质量要比电子大得多,却带正电。这种情况是不大对称的。那么,会不会存在着带正电荷的“电子”,带负电荷的“质子”呢?1932年,人们果然发现了带正电荷的电子——反电子。后来又发现了反质子、反中子。总之,粒子和反粒子的对称,已经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了。那么,会不会存在反氧、反氢、反水,以至于反行星、反宇宙呢?科学家正是运用对称原理,在进一步提出和探索这些问题呢。
1.根据文意填空。
(1)文章依次从 、 、 这三个方面说明了对称是宇宙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2)文中举故宫的例子是为了说明 ,举万花筒的例子是为了说明 。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动物的对称性是它们为了做到对环境两面都能同样看、听、嗅、触摸而形成的。
B.我国的建筑,不论是古代的宫殿,还是近代的一般住房,都是符合对称的原则的。
C.对称美的奥妙在于杂乱无序的彩色碎玻璃片经镜面反射形成了对称的美丽图案。
D.科学家对反电子、反质子、反中手和反氧、反氢等的发现是运用对称原理的结果。
3.对称可以创造美,同样,不对称也可以创造美。请根据本文并结合《苏州园林》的相关内容,说说“对称美”和“不对称美”各有什么特点。
“对称美”的特点:
“不对称美”的特点:
1.(1)动物世界的对称性 艺术世界的对称性 科学世界(未知领域)的对称性(大意对或用原文回答均可)
(2)建筑艺术中存在对称之美为什么对称会美
2.A
3.有序、匀称、端庄;自然、灵活
阅读短文,回答1-4题
借你一个微笑
杨保中
试卷一发下来,我发现李俊的眉头又锁在了一起,他只考了58分。
一个考试从来不能及格的学生,自信心有多差就不用说了。
我合上教案,面无表情地走出了教室,李俊跟了上来,他喉头动了一下,眼泪就要掉下来了,我站住,等他说话。同学们也围了上来,他的脸涨得通红。我静静地站着,希望他能开口,但他的嘴唇好像紧紧锁住了似的。
他递过来一张纸条:老师,我的物理太差,您能不能每天放学后为我补一个小时的课?
我可以马上答应他,但面对这样的一个学生我决定“迂回”一下。我牵着他的手到僻静处说:“老师答应你的要求,可这两天我太忙,你等等好不好?”
他有些失望,但还是点点头。我知道他中计了,接着说:“你必须先借一样东西给我!”他着急起来,可还是说不出一句话。
“你每天借一个微笑给我,好不好?”
这个要求太出乎他的意料,他很困惑地看着我。我耐心地等待着,他终于眼噙泪花艰难地咧开嘴笑了。
第二天上课,我注意到李俊在抬头注视我。我让全班一起朗读例题,然后再让他重读一遍。他没有感觉到我为难他,大大方方地站起来读了。也许想起了昨天对我的承诺,读完后,他困难地对我笑了笑。见他这样,我又给他设置了一道障碍。我说,你复述一下题目的要求,这回他为难得要哭了。不少同学对他的无能表现得很不耐烦,七嘴八舌地争着说起来,我制止住了大家。他终于张口,语无伦次。
我笑着让他坐下。
他开始和同学来往了,一起上厕所,回教室……这样过了好久一段时间,我都没提为他补习的事。
一天下课,李俊又拦住我,我知道他要干什么,一耸肩,向他摊开手。他一愣,老师你要干什么?我说,你写给我的纸条呀。他笑了:我不写纸条了,您给我补补课吧。我面带笑容:“功课你不要急,到时我会主动找你的,但我向你借的你还没给够我。”
“好的,我一定给足你。”等他高高兴兴准备离开时,我递给他一张纸,那里有我为他准备的一道题。
我告诉他,一天之后把它做出来,可以和同学讨论,也可以独立完成。我知道,他宁可“独吞”,也决不会和同学讨论的。下午他说还没做好,我有点不高兴,说晚自习你还没做好,我可要收回承诺了。自习时,我见他站在一个男生边上,忸忸怩怩,很不自然的样子。就这样,我先后为他写了4张纸条,题目一次比一次难。后来,纸条一到手他就迫不及待地和同学们争论开来。
期末考试李俊成绩科科及格——看来我为他补得也差不多了,新学期刚开学,李俊休学了,因为他爸遇到车祸瘫痪了。我有点担心,一个连话都不愿说的少年,能担负起养护父亲的责任吗?
星期天,我和几位朋友到茶室聊天。刚坐下,就被一群小孩子围上了,硬要为我们擦皮鞋。只有一个小孩没冲进来,在外面吆喝着:擦皮鞋!……离开茶室,我从那个小孩子面前走过时,发现那孩子竟是李俊!
“老师,让我为你擦一次皮鞋吧。”他说,脸上没有腼腆也没有沮丧。我答应了,伸过鞋子,他很用心地擦着。他一边擦一边说,他虽然不缠人,生意却不错。顾客告诉他,他的笑容很好看。
我说是吗?他又笑着告诉我,不久他还会复学的。他学会了笑,他的笑让他挣半天钱也能养活他和爸爸了。
我也高兴起来,我说我一定等他回来。可转过身,我的泪水就出来了。李俊在后面大声地喊,老师您要笑呀,您不要哭!我点点头,反而呜咽有声了。
我终于没有给他补课,是他为我补了一堂人生课。
(选自《感动大学生的100篇微型小说》,有改动)
1.文中“我”设了一个什么“计”?为什么这样做?
2.说说下列句子表现了李俊怎样的性格特点。
(1)他的脸涨得通红。我静静地站着,希望他能开口,但他的嘴唇好像紧紧锁住了似的。
(2)自习时,我见他站在一个男生边上,忸忸怩怩,很不自然的样子。
(3)他又笑着告诉我,不久他还会复学的。
3.文中说“看来我为他补得差不多了”,又说“我终于没有给他补课”,这两句话矛盾吗?为什么?
4.联系全文,谈谈你对小说结尾处“是他为我补了一堂人生课”的理解。
1.每天借一个微笑给“我”;因为“我”了解他学习上最缺乏的不是知识,而是自信心。
2.(1)内向,腼腆,缺乏自信
(2)内向,羞涩,好强,自尊
(3)开朗,乐观,对未来充满信心
3.不矛盾。“看来我为他补得差不多了”的意思是李俊的成绩有了进步,“我”在心理上给“他”补了课,帮助他建立起了自信;“我终于没有给他补课”的意思是没有真正在物理知识上给他补课。
4.答案要点:生活中可怕的不是困难、挫折和痛苦,而是自轻、自卑和自弃,李俊面对困境和厄运积极乐观、决不言弃的人生态度为“我”树立了榜样,给了“我”教益和启迪,值得“我”敬佩和学习。
阅读《神奇的长寿巨树》一文,完成1-5小题
神奇的长寿巨树
①在地球上的生物中,存活时间很长的,要算是一些植物了,它们有的可生长好几千年。
②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霍伊德山上生长着一裸长寿古松树,其树皮已脱落,白花花的木质部显露出来,看上去像枯死一般,然而却枝叶繁茂,生机盎然,这种树的拉丁名就是长寿树之意。在加州的一座山上也发现了名为长寿的松树,从其年转利定,该树树龄约5100岁,也就是说在古埃及建造金字塔时,这裸树就在地球上存在了。另外,在耶稣的诞生之地(今巴勒斯坦一带)也有寿命长达3000岁的树木。
③墨西哥的奥阿哈卡附近的教堂旁有一棵巨大的松树,1982年浏童时,在距地面1.5米处的树干周长为35.8米,据植物学家们估计这裸树约有10000岁。
④18世纪后期,意大利的西西里岛有一裸橄揽树,树干周长有57.9米。同时,生长在南非北部的猴面包树有的树干周长能达50米。
⑤北美红松从美国俄勒冈到南部加州高约700到1000米的山地上均有生长。 1996年测定,最高的一棵高达112米。这种高达100多米的巨大的北美红松树被称为世界上最高的裸子植物。
⑥美国塞科亚国家公园里有种巨杉,这种巨杉树龄可达2000 -4000年,该公园中,有一裸被称为希阿曼将军的树,1989年的高度为83.83米,从地表1.4米处测树干周长为31.3米,据估算,这裸将军巨衫总重童达1000吨,也可算是世界上最重的树。
⑦1994年,在距澳大利亚的悉尼150公里的沃来米国家公园中,人们发现了一种沃来米松,这种树的树龄在150岁左右,高约40米,人们曾在迄今约1亿年以前的白垩纪地层中发现过这种沃来米松的化石,所以视这种植物为活化石。
⑧世上长寿的巨树这么多,人们也许会问:这些巨树的年龄是怎样判断出来的呢?
⑨探明树龄,通常是采用计算树的年轮和碳同位素测定的方法。然而,在多少年来气候并未发生什么变化的区域,由于树干连续不断生长,不会产生明显的年轮,而树龄变古老时也不会再产生年轮。如果要计算树的年轮,用碳同位素进行测定,采集活着的树最古老的部分的标本是最理想的手段,但这也是一种较野蛮的方法。因为这样采集标本,树木有枯死的可能,但目前这种方法仍在使用。也就是说,目前还没有一种更科学、更完美的方法来测定树龄。
⑩神奇的长寿巨树肯定还有很多,肯定还有人们未知晓的巨大树木在地球的某地存在。我们相信,随着人类开发的深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那些人所未见的世界上最长寿的树,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甚至那些可能从恐龙时代就残存下来的树木,以后都有可能被发现。
1.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的题目是“神奇的长寿巨树”,作者在第⑦段中却写了一种只有150岁左右,高约40米的沃来米松。试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沃来米松”能否算是一种长寿巨树,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第②一⑥段文字,请仿照下面表格中的示例,将表格内容填写完整。
分类 | 树的名称 | 生长地域 | 数据说明 |
松树 | |||
橄榄树 | |||
北美红松 | |||
将军巨杉 |
4.说明文注重科学性,用词要准确、严谨,而本文第⑧段文字中则写“据植物学家们估计这棵树约有10000岁。”第⑥段文字中又写了“据估算,这棵将军巨衫总重量达1000吨,也可算是世界上最重的树。”这些句子中用了“估计”“约”“据估算”“可算”等表示估计、揣测的词语,这与用词准确的要求是否矛盾?试说说理由。
5.第⑨段文字中提到,“目前还没有一种更科学、更完美的方法来测定树龄。”请根据对本段内容的理解,谈谈这里所说的“更科学、更完美的方法”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方法。
1.主要介绍了地球上已发现的各类神奇的长寿巨树及其特点。
2.“沃来米松”只有150岁左右,高约40米,就个体面言,与其他长寿巨树相比,不能算是长寿巨树,但这种树早在一亿年以前的自垩纪就出现了,是活化石,就这点来看它属于长寿巨树。
3.
分类 | 树的名称 | 生长地域 | 数据说明 |
年龄最大的树 | 松树 | 墨西哥的奥阿哈卡 | 约10000岁 |
最粗的树 | 橄榄树 | 意大利的西西里岛 | 树干周长57.9米 |
最高的树 | 北美红松 | 美国俄勒冈到南部加州 | 高112米 |
最重的树 | 将军巨杉 | 美国塞克亚国家公园 | 重达l000吨 |
4.不矛盾。因为目前推算树龄、测定树重的方法还没有达到十分准确的程度,所以
只能用这些表示估计、揣测的词语,这是一种尊重科学的态度,也是语言准确性的一种
表述方式。
5.既能准确测出树的年龄,又不会伤害树、导致树的死亡。
阅读《鱼和树》一文,完成1-6小题
鱼和树
加拿大温哥华,深秋的金溪公园,层林尽染,各色的枫叶呈现一片迷人的景色.随处可见数百年历史的树,身上长满了青苔,在雨后,潮湿而又翠绿,显示出沧桑和厚重的历史。
踏着一地缤纷的落叶进入公园,可见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静静地在丛林中穿过,这就是金溪。仅数公里长的小溪,在这个季节变得异常喧嚣和悲壮。成千上万的鲑鱼逆流而上,在浅浅的溪水里寻找产卵的石床。站在岸边望去,满眼都是一条又一条肥大粗壮的鲑鱼。它们在浅滩里拥挤着,在有激流的地方扑腾着,争先恐后地朝着水流的反方向游去。短短的路程,充满了艰辛和危险,白天有海鸥来觅食,晚上有熊出没。值得庆幸的是,它们受到当地法律的保护,无人会去捕杀它们;即使在它们死后,也只有当地的土著居民才可以打捞上来食用。
这群鲑鱼前赴后继地来到金溪,为了繁衍后代而慷慨赴死。
当地人说,这就是“蛙鱼自杀”奇观。当我初闻此事,心中满是悲戚。而若非亲眼所见,真是很难相信世间竞有如此悲壮得令人落泪的奇现。
这群蛙鱼是在三五年前离开自己的出生地的。当地人曾经做过试验,在溪中的小鲑鱼身上做上标记,它们在溪水中呆满一年后顺流入海,历经三到五年的海洋生活,最远可游到西伯利亚,但在最后产卵的季节,必定回到这里。
为了让鱼卵产在温暖的地方,这些鲑鱼每年会在深秋的时候回到出生地,从海上到达淡水区后便不吃不喝。大约有十天的时间,完成交配产卵,然后筋疲力尽地死去。它们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而且必须付出生命的代价。它们的腐化物最终成为孵化出生的小蛙鱼的食物,保证这些在溪水中生活一年的小生命有足够的营养和食物。
金溪公园因“鲑鱼自杀”奇观闻名于世,但真正能够开此眼界并非易事。金溪公园远在加拿大温哥华岛的维多利亚,而“鲑鱼自杀”的季节又实在太过短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维多利亚大学校园的边上,有一条狭长的峡谷。峡谷内一片森林郁郁葱葱,树木高耸入天,鸟鸣清脆动人,充满了静谧和安详,置身其中犹如进入仙境。
给我们上课的布朗妮老师一路行一路介绍着森林里的植物。显然,她对这里的一切都已了然于脚。她讲解着鱼腥草的功效,也讲解着雪梅可以用来洗手;她讲解着红豆之美丽,也讲解着枫树之丰饶。
突然,一棵倒下的树阻挡了去路。
这是一棵因为苍老而被虫蛀后轰然倒塌的大树。撕裂的地方露出巨大的树心,还是那么的清新,那么的害有生气。树枝虽已枯萎,但依然笔直,像平静躺倒的一个巨人。树根虽已撕裂,但依然盘才脚错节,延伸到无垠的地方。
当地的印第安土著说,这裸树是这一片森林的母亲,所有的树都是在这裸树的根上生长出来的。它已经生活了几百年了,繁衍生息,不知劳累。现在,它太苍老了,蛀虫和时光一起来侵蚀它。它选择倒下,是因为它要把土地供给它的养料让出来,给它的后代,让它们生长得更好。很多年后还会有这样老去的树倒下,和祖先一样为了一个共同的选择。当地人认为这些树木是神圣之物,所以从来不会去砍伐。
一群又一群小鲑鱼出生了,但母亲们却成了果腹之物一棵又一裸树木茁壮成长着,但母亲已经永远地躺在了地上。
死亡,是不是一种基因的记忆?母爱,又是怎样一种感召的力量?
而为什么,一定会以母亲生命的消亡作为代价?
这样的疑惑真的不愿问这些鱼,不愿问这些树,不愿问自己。
1.请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她对这里的一切都已了然于胸。
了然于胸:
2.通读全文,谈谈文中的“鱼”和“树”具有怎样的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二自然段“仅数公里长的小溪,在这个季节变得异常喧嚣和悲壮”一句中的“喧嚣”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悲壮”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横线处需补写一个既能总结上文,又能领起下文的过渡句,请根据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将这个过渡句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这段文字用词准确,语言精美,描写生动形象,请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作简要评析。
峡谷内一片森林郁郁葱葱,树木高耸入天,鸟鸣清脆动人,充满了静谧和安详,置身其中犹如进入仙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结尾部分写道:“死亡,是不是一种基因的记忆?母爱,又是怎样一种感召的力量?”请仔细揣摩、认真品味这个句子,谈谈其中蕴涵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心里非常清楚。
2.“鱼”和“树”都为了种族繁衍而慷慨赴死,舍弃自己的生命来惠及后代,十分悲壮动人。
3.“喧嚣”指的是:深秋季节成千上万的鲑鱼在浅滩里拥挤着、扑腾着,争先恐后地逆流而上;白天有海鸥来寻鱼觅食,晚上有熊出没捕鱼。
“悲壮”指的是:鲑鱼前赴后继来到金溪,为了繁衍后代而慷慨赴死。
4.答题要点:要能总结上文,能领起下文。 答案示例:这样一种鱼让我无法忘怀,而同样一种树也激荡着我的心。
5.答题要点:要有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分析,有对这段文字的点评,语言要流畅、有文采。
6.答案示例:“鱼”和“树”为了后代而死亡是一种“基因的记忆”,是一种自然的规律;是博大无私的母爱感召着它们慷慨赴死,这种为了后代而献身的母爱给人震撼、令人感动。
阅读下列两个选段,完成1~6题。
(甲)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乙)春在田畴,松软的泥土散发着清新湿润的气息,冬憩后醒来的麦苗儿精神焕发,展现出一派蓬勃盎然的生机;渠水欢唱,如母爱的乳汁,与土地和麦苗的血液水__融。春在河畔,碧波清荡,鱼虾畅游,蛙鼓抑扬弄喉嗓,柳丝婆娑舞倩影,阳光水波交相辉映,洒落捧捧金和银。春在天空,燕语呢喃,蝴蝶翩跹,风筝高飞,浓浓春意弥漫洁白的云朵间,甜甜笑声穿梭浩淼九天。春在果园,红杏流火,桃花漫霞,梨树飞雪,蜂蝶追逐喧嚷,酝酿生活的甘甜和芬芳……
1.甲文描绘了春草图和春花图两幅春天的画面,乙文描绘了四幅春天的画面,分别是 、 、 、 。
2.甲文第一段写了小草的情态以及它的质地、 、 ;乙文未写草,但写了春天植物的绿,如 、 。
3.甲文第二段与乙文写得色、声、味俱全,甲文表现“声”的词语是“嗡嗡”;乙文表现“声”的词语是“ ”、“ ”等。
4.甲文第二段和乙文都用了虚实相结合的方法,请默写出甲文虚写的句子。
我的答案:
5.甲文与乙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我的理解:
6.想想看,春天还是什么?发挥你的想象力,仿句再写出一个形式相同的句子。
春天是一缕轻轻吟唱的暖风,和着声声婉转的鸟语;春天是一捧温暖明亮的阳光,吻着馥郁醉人的花香;春天是 , 。
1.田畴春图 河畔春图 天空春图 果园春图
2.颜色、长势、麦苗儿精神焕发,柳丝婆娑
3.呢喃 喧嚷
4.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5.对春的热爱、赞美之情
6.略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题。
孩子,请系好鞋带
那时,我还在读初一。学校每到年底都会组织游园活动庆祝新年的到来,记得那年的游园活动特别热闹,游戏很简单,似乎所有的人都能中奖,所以奖品很快就剩得不多了。
我终于也挣得了一张票,便兴冲冲去领奖。领奖处挤满了人,每个人都希望得到最后几份奖品,我也不甘示弱往前挤。高高的窗台,狭小的窗口,发奖的人根本看不见领奖人的脸,只能随意地从那些伸进窗口的挥舞着的手中接过奖票,再递给奖品。突然间,我感觉手心沉甸甸的,是一份奖品!还来不及高兴,旋即又感到手里轻飘飘的了——奖品被别人抢了!我忙抬起头四下搜寻,只见身旁一个大男孩正在冲我得意地笑。
我冲他喊道:“把奖品还给我!”他边走边嚷:“每个人都有奖票,谁能抢到就是谁的了,凭什么还给你!”我拽住他的衣角,近乎哀求:“我先拿到的,给我吧。”
他猛地推开我,没想到竟把我趔趄在地,他一溜烟跑掉了。
从地上爬起来,我再也忍不住委屈大哭起来。我边哭边走向办公区,这时我本能地想到了母亲,她是这所学校极有权威的老师,她一定能帮我!
母亲听我哭哭啼啼叙述完一切,沉默了半晌才说:“孩子,先系好你的鞋带吧。”我低头一看,真的,鞋带不知在什么时候已松开了。我迅速系好鞋带,然后期待母亲帮我要回奖品,没想到她却平静地说:“走吧,我们回家……”
这件事早已过去,我始终没能要回那份本该属于我的奖品,为此,心里不止一次埋怨母亲。然而,随着渐渐长大,十多年来也曾经受了许多成败与得失,现在我才恍然明白,当年的母亲用心良苦!
她让我系好鞋带,她在我因得不到奖品而懊恼的时候,让我系好鞋带,因为,我确实应该这样做。如果我任由自己哭闹,我可能会一辈子对此事耿耿于怀,无法释然。生活中本来就有好多我们想要的东西却无法得到,我们又怎可以要求自己每次都能被满足呢?母亲这样做其实是想让我学会坚强——当生活不能如愿以偿或者不尽人意时,不是一味地计较和埋怨,而是一如既往地做自己应该做的事,保持一份恬淡心情对待生活。
我知道,命运给予我们的磨难将远不止是失去一份奖品;我同样知道,对待磨难也并非系好鞋带就难解决这么简单,但我明白生活的真谛就在于此——无论发生了什么事,不气馁,不自怨自艾,永远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永远向前看,终有一天,我就能用生命的带子系住幸福。
1.找出表明本文属于回忆性文章的标志性语言。
我的答案:
2.母亲让“我”系好鞋带的内涵可用文中哪些句子来解释?
我的解释:
3.你觉得本文的标题有什么特点,请简单赏析一下。
我的赏析:
4.你觉得文中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的理解:
5.“孩子,请系好鞋带。”文中母亲的一句话影响了“我”一生。是啊,正确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十分有利。同学们,在这十多年的成长历程中,父母对你说的哪句话你最难忘?这句话对你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最难忘的一句话:
这句话的影响:
1.那时,我还在读初一;这件事早已过去
2.无论发生了什么事,不气馁,不自怨自艾,永远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永远向前看,终有一天,我就能用生命的带子系住幸福。
3.呼告式,显得亲切;鞋带,一语双关,含义深刻,给人启迪。
4.沉着冷静,大度明理,教子有方
5.略
阅读《无处不在的生物质能》,回答后面的问题。
无处不在的生物质能
据说,曾经有人将鸡蛋紧贴自己的皮肤,揣在怀里战战兢兢、诚惶诚恐地日夜小心呵护,经过一段时日,仅仅靠自己的体温,居然孵出了小鸡!这实际上是对人体能源的绝佳的利用。我们当然不提倡大家用体温去孵小鸡,但人体能源的开发却值得人们去探索研究。
人体能,即人体散发的能量,主要表现为热能和机械能。在人的生命过程中,人体能源随时作用于周围环境,如运动时大量出热,行走时压着路面作功等等。这些能量至少有1/3被白白浪费掉。据专家测算,一个质量为50千克的成年人,一昼夜所消耗的热量为2500千卡(合10467焦),可以把相当于本人体重的水由0℃加热到50℃。全世界五十多亿人,每人浪费掉的人体能加起来,相当于10座中型核电站生产的电能所需要的能量。
“窃取”能源和体温发电
美国桑托斯公司的超级市场,每天都在“窃取”顾客的能量,将其用来发电。该超级市场在出入口处安装了旋转门,每天数以万计的顾客进进出出,推动旋转门的能量统统被收集起来;此外,顾客还要在旋转路上停留1~3秒钟,他的“重力能”也被收集起来,转化为电力供该公司照明,驱动电梯、电扇。
无独有偶,美国新泽西州电信电话公司新近设计建造了一座新颖的办公大楼,它的房间内壁能有效地吸收全楼三千多名职工散发的热量,再转换为电能,储入蓄电池,供照明、电脑打字和调节楼内室温之用。
有一种袖珍温差电池可以把人体中的热能转化为电能,为小型晶体管收音机或其他电器供电。现在利用人体的热能来供电的小型助听器、收发报机、小型电视机等都研制成功了,它们携带起来十分方便。体温供电手表也已出现,这种手表的后盖就是一块微型温差电池,只要戴在腕上,手表就能准确运转了。
计步器和步行器
前几年,国外有人利用行走时身体的自然摆动来带动计数装置,设计制造出一种计步器,把它戴在腰间就能随时显示走了多少路程。计步器虽小,但它是有意识地利用原被浪费了的人体能的例子,这种计步器可以用于对竞走运动员步伐频率的测量。
最近,一种新型个人步行器在美国问世。它不需外加能量,完全靠弹簧和杠杆的连动作用,每小时能行进30千米。一般人在行走时,所付出的能量总有一部分要浪费在垂直运动上。步行器则不仅能加大步幅,而且能避免能量浪费。在行走时,步行者脚的作用力通过缆索、滑轮和杠杆传递到高能弹簧,导致弹簧伸缩,弹簧伸缩产生的能量再传递到机械腿,以达到行走的目的。这里弹簧的作用是贮存能量并在下一步释放,将人抬高,弥补了行走时垂直运动所消耗的能量。
行走发电
在热闹的大街上,成千上万的人们穿着五颜六色、样式不一的鞋子,或漫步在街头,或急行于人行道上,摩肩接踵,熙熙攘攘。但就在这个时候,人们却在不知不觉地干着一件极其有益的事情——发电!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原来,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位工程师设计出一种利用步行来发电的新装置。他将这种装置埋在公共场所地毯下,上面是一排踏板,当行人踏在上面时,体重压到板上,使与之相连的摇杆也被压下。摇杆从一个方向带动中心轴旋转,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
当众多行人连续在踏板上行走时,摇杆不断被压下,使中心轴不停地转动发电。这种装置安装在大街、商场、火车站等处,所发出的电可以用来照明和驱动电风扇。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2.人体散发的能量,主要表现为热能和机械能。日常生活中人体能的1/3都被浪费掉,开发人体能源有非常广阔的前景,请通读全文,说一说目前利用人体能的情况。
3.开头引用人体孵出了小鸡的事例有什么作用?
4.请分析文中画线的句子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5.请发挥丰富想象,说说除了文中列举的几种利用人体能的情况外,还可以在什么地方充分利用人体能?
1.生物质能 无处不在
2.“窃取”能源和体温发电;利用行走时人体的自然摆动设计制造出计步器和步行器;利用人体行走来发电。
3.具体说明人体能源是可以开发的,并值得人们去探索研究;同时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4.列数字、作比较 用准确的数字强调了人体能量之大以及浪费的严重性。
5.示例:健身房里将现有的健身器具稍加改进,配上小型发电装置,让健身者和运动员在举、压、推、拉、蹬、踢、打、弹跳时带动发电机,就可将自身多余的人体能转化为有用的电能,供家用电器使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容忍
季羡林
人处在家庭和社会中,有时候恐怕需要讲点容忍的。
唐朝有一个姓张的大官,家庭和睦,美名远扬,一直传到了皇帝的耳中。皇帝赞美他治家有道,问他道在何处,他一气写了一百个“忍”字。这说得非常清楚:家庭中要互相容忍,才能和睦。这个故事非常有名。在旧社会,新年贴春联,只要门楣上写着“百忍家声”就知道这一家一定姓张。中国姓张的全以祖先的容忍为荣了。
但是容忍也并不容易。1935年,我乘西伯利亚铁路的车经前苏联赴德国,车过中苏边界上的满洲里,停车四小时,由前苏联海关检查行李。这是无可厚非的,入国必须检查,这是世界公例。但是,当时的苏联大概认为,我们这一帮人,从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到另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恐怕没有好人,必须严查,以防万一。检查其他行李,我决无意见。但是,在哈尔滨买的一把最粗糙的铁皮壶,却成了被检查的首要对象。这里敲敲,那里敲敲,薄薄的一层铁皮决藏不下一颗炸弹的,然而他却敲打不止。我真有点无法容忍,想要发火。我身旁有一位年老的老外,是与我们同车的,看到我的神态,在我耳旁悄悄地说了句:容忍是很大的美德。我对他微笑,表示致谢。我立即心平气和,天下太平。
看来容忍确是一件好事,甚至是一种美德。但是,我认为,也必须有一个界限。我们到了德国以后,就碰到这个问题。旧时欧洲流行决斗之风,谁污辱了谁,特别是谁的女情人,被污辱者一定要提出决斗。或__,或用剑。普希金就是在决斗中被枪打死的。我们到了的时候,此风已息;但仍发生。我们几个中国留学生相约:如果外国人污辱了我们自身,我们要揣度形势,主要要容忍,以东方的恕道克制自己。但是,如果他们污辱我们的国家,则无论如何也要同他们玩儿命,决不容忍。这就是我们容忍的界限。幸亏这样的事情没有发生,否则我就活不到今天在这里舞笔弄墨了。
现在我们中国人的容忍水平,看了真让人气短。在公共汽车上,挤挤碰碰是常见的现象。如果碰了或者踩了别人,连忙说一声“对不起!”就能够化干戈为玉帛,然而有不少人连“对不起”都不会说了。于是就相吵相骂,甚至于扭打,甚至打得头破血流。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怎么竟变成了这个样子!我在自己心中暗暗祝愿:容忍兮,归来!
1.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作者是从几个方面来阐述自己的看法的?
3.第三段作者为什么要举我们在满洲里海关接受检查的例子?
4.作者针对着中国人的容忍水平,看了真让人气短的现状,祈盼着“容忍兮,归来!”,请你发挥聪明才智,想一想怎样才能让人们重新拥有容忍的美德。
1.人处在家庭和社会中,有时候恐怕需要讲点容忍的。
2.容忍也并不容易;容忍确是一件好事,甚至是一种美德。但是,也必须有一个界限。
3.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要真正做到容忍也不容易。
4.遇事多找自己的原因,主动承担责任;多替对方着想;心胸开阔,不斤斤计较。
阅读《慈善的不是钱,是心》(2007年遵义市),回答后面的问题。
慈善的不是钱,是心
一哲
2007年2月16日,刚刚卸任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得克萨斯州的一个庄园里举行了一场慈善晚宴,旨在为非洲贫困儿童募捐,应邀参加的都是富商和社会名流。在晚宴将要开始的时候,一位老妇人领着一个女孩来到了庄园的入口处,小女孩手里捧着一个看上去很精致的瓷罐。
守在庄园入口处的保安安东尼拦住了这一老一小。“欢迎你们,请出示请柬,谢谢。”安东尼说。
“请柬,对不起,我们没有接到邀请,是她要来,我陪她来的。”老妇人抚摸着小女孩的头对安东尼说。
“很抱歉,除了工作人员,没有请柬的人不能进去。”安东尼说。”
“为什么?这里不是举行慈善晚宴吗?我们是老表示我们的心意的,难道不可以吗?”老妇人的表情很严肃,“可爱的小露西,从电视上知道了这里要为非洲的孩子们举行慈善活动,她很想为那些可怜的孩子做带事,决定把自己储钱罐里所有的钱都拿出来,我可以不进去,真的不能让她进去吗?”
“是的,这里将要举行一场慈善晚宴,应邀参加的都是很重要的人士,他们将为非洲的孩子慷慨解囊,很高兴你们带着爱心来到这里,但是,我想着场合不适合你们进去。”安东尼解释说。
“叔叔,慈善的不是钱,是心,对吗?”一直没有说话的小女孩露西问安东尼。她的话让安东尼愣住了。
“我知道受到邀请的人有很多钱,他们会拿出很多钱,我没有那么多,但这是我所有的钱啊,如果我真的不能进去,请帮我把这个带进去吧!”小女孩露西说完,将手中的储钱罐递给安东尼。
安东尼不知道是接还是不接,正在他不知所措的时候,突然有人说:“不用了,孩子,你说得对,慈善的不是钱,是心。你可以进去,所有有爱心的人都可以进去。”说话的是一位老头,他面带微笑,站在小露西身旁。他躬身对小露西说了几句。然后直起身来,拿出一份请柬递给安东尼:“我可以带她进去吗?”
安东尼接过请柬,打开一看,忙向老头敬了一个礼:“当然可以了,沃伦,巴菲特先生。”
当天慈善晚宴的主角不是倡议者安南,不是捐出300万美元的巴菲特,也不是捐出800万美元的比尔•盖次,而是仅仅捐出30美元零25分的小露西,她赢得了最多最热烈的掌声。而晚宴的标语也成了这样一句话:“慈善的不是钱,是心。”第二天,美国各大媒体纷纷以这句话作为标题,报道这次慈善晚宴。看到报道后,许多普普通通的美国人纷纷表示要为非洲那些贫穷的孩子捐赠。
(选自《读者俱乐部》2007年第6期 有改动)
1.本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简要概括。(包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答:
2.第一段“小女孩手里捧着一个看上去很精致的瓷罐”一句中,“捧”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
3.第九段画线句“他躬身对小露西说了几句”。请你根据当时的语境,写出巴菲特先生说话的内容。(不超过30字)
答:
4.不邀而至的小露西为什么会以30美元零25美分获得本次慈善晚宴的主角
答:
5.谈谈你对“慈善的不是钱,是心”这句话的理解。
答:
1.小女孩露西想为非洲贫困儿童捐款,因无慈善晚宴的请柬被拒绝在入口处,在沃伦•巴菲特先生的帮助下,不但进入了慈善晚宴的现场,还成为慈善晚宴的主角。
2.此句属于动作描写,表现了小露西对瓷罐的小心翼翼,以及对慈善活动的虔诚、庄重的态度。
3.示例:①小女孩,你真了不起!小小年纪就这么 爱心。我代表非洲贫困儿童感谢你!(赞扬角度)②小女孩,别着急,我一定想办法带你进入晚宴会场,满足你的心愿。(安慰角度)(意思接近,想象合理,语言通顺,选取任一角度作答均可。
4.①小露西的善举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虽然富商和名流都慷慨解囊,但只是自己积蓄中的一部分,而小露西却是倾其所有。②小露西的爱心能影响更多的人来参加慈善活动。③慈善的不是钱,是心。
5.“在慈爱的天平上,大家是等重的,不要把慈善活动看成仅仅是有钱有身份的人的事情,即使再普通再平凡的人,只要对他人心怀善意,给予帮助,也是一样的慈善。”或为别人捐献一分钱一角钱的普通人和捐献成千上万的有钱人一样富有爱心,同样值得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