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4题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不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1、解释文中加点词

荡然无存: 箧:

2、“丰功伟绩!收获巨大!”这句话所运用的修辞及含义是什么?

3、“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

“治人者”指 “治于人者”指

4、概括选文的中心意思。

1、形容原有的东西全部失去。  小箱子。

2、反语讥讽英法两个强盗抢劫了大量财富,干出了历史上罕见的破坏人类文明的罪恶行径。3、统治者(政府)       人民

4、作者愤怒谴责侵略者的罪行,亮明观点,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提出抗议,希望他们把劫掠的财物归还中国。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4题

心灵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赵丽宏

我说人的心灵是一棵树,你是不是觉得奇怪?

真的,心灵是一棵树,从你来到这个世界,从你走进茫茫人海,从你孩提时睁开蒙昧的眼睛那一刻开始,这棵树就已经悄悄地发芽、生根,悄悄地长出绿叶、伸展开枝丫,在你的心里形成一片只属于你自己的绿荫。难道你不相信?

不知道,其实不知不觉中你已经无数次看见这样的花在自己身边开放。

当你在万籁俱寂的夜间突然听到一曲为你响起的美妙音乐……

当你在冰天雪地的世界遇到一间为你开着门的小屋,屋里正燃烧着熊熊的炉火……

当你在十字路口徘徊,有人微笑着走过来给你善意的指引……

当你的身体因寒冷和孤寂而颤抖,一双温暖的手轻轻地向你伸来……

当你发现有一双美丽的眼睛用清澈的目光默默凝视着你……

我无法一一列举各种各样的“当你”——当你欢乐,当你迷茫,当你为世界的壮阔和奇丽发出惊奇的赞叹,当你被人间的真情深深地感动……

当你的灵魂和感情受到震撼,受到感动,不管这种震撼和感动如电闪雷鸣般强烈,还是像微风一样轻轻从你心头掠过……

每逢这样的时刻,便是你观赏到心灵之花向你怒放的时刻。每当这样的时刻,你的心灵之树也在悄悄发芽、长叶,在向辽阔的空间伸展自由的枝干。没有一个画家能用画笔描绘出这样的景象,没有一个诗人能用诗句表达出这样的过程。这是一个无声无形的过程,但是它所引起的变化,却悠悠长长、绵延不绝,改变着生命的历史,丰富着人生的色彩。

你相信吗?你的心灵一定会开一次花,一定的。也许是灿然的一大片,也许只是孤零零的一朵,也许是举世无双的奇葩,也许只是一朵毫不起眼的小花……你的心灵之花也许开得很长,常开不败;也许只是昙花一现,稍纵即逝……

谁也无法预报心灵之花开放的时辰,更无法向你描述它们怒放时的奇妙景象。但我可以告诉你,这样的花,每时每刻都在人间开放。有人在向世界奉献爱心的时刻,就是花开的时刻。

愿你的心灵悄悄地开花。

愿我们的世界成为一个心花怒放的世界。

选自《阅读世界》2007年第4期

1、阅读这篇散文,说说贯穿全文的是哪一句话?

2、第11段中加点的词语“心灵之花”和“心灵之树”分别有什么含义?

3、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4、这是一篇笔调优美、感情真挚的散文。请你仿照示例,再从文中选择一组句子或一句话加以赏析。

示例:第l2段,作者连用4个“也许”形成排比,生动地描述了“心灵之花”开放的奇妙景象,形象地告诉读者:“心灵之花”一定会开放。

1、心灵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2、心灵之花:感受到人间真情和温馨

      心灵之树:自己爱心的萌芽、壮大,并进而向他人奉献爱心。

3、爱满人心、爱满人间

4、如末尾两句,作者用祈使语气,表达了爱满人心、爱满人间的美好愿望,感情真挚,感染力强。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4题

小处的优美与大处的壮阔

前几天看了几幅图画,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一幅画是一片鲜艳的红,上沿呈现锯齿状,不知何物。

第二幅画上立着一只双目圆睁的大公鸡,金黄色的嘴,绿色的翅膀扑闪着,那片红原来是它的冠。

第三幅画原来这只公鸡站在一堆木头上,两个小男孩趴在窗台上紧紧叮着它,做跃跃欲试状。

第四幅画显示这是一个农家的院子,院子里有五只羊、三只鸭,一只小白狗在追着鸭子满院子跑,院子的小主人即那两个小男孩,一心一意要逮住那只鸡。

第五幅画:镜头拉远,原来上述这些都是玩具做的,一个扎着马尾巴的小女孩在认真地摆弄着它们。

第六幅画:一个老人,花白的头发,在看电视。仔细看,上面所有的画面竟然是电视里的一个镜头。

第七幅画:画面显示这里是一座繁华的城市,一辆电车缓缓驶过,老人与电视居然是电车上贴的广告画。原来如此。

别急,事情不会就这么结束。

第八幅画:沙漠边上的小镇,邮差正在把一封信交给一位女士。那座繁华的都市,原来是信封右上角邮票上的图案。

看完全程,忽然心里有股说不出的滋味,原来你以为自己所看到的已是整个世界,没想到它只是冰山的一角。当你一旦超越了某种境界再来看某些事情,心里可能会觉得豁然开朗,原来世界是这样,颇为自得。而实际上,也许与事物的本质依然有很大差距。

我想人可能一辈子都在追求一种境界,一种超越自我的更高境界,一种大处的壮阔与雄伟,所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可这境界却永远没有尽头,一山更比一山高。我想说的是,要进入某种境界,这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我们倒不如从小处着手,从自己目前力所能及的事情着手.认真地负责地做好它.并从中体味到快乐与精彩。就像那只大公鸡一样,虽然没有那么高的境界,能看到自己原来只不过是一张邮票里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角色,但依然在为着自己的生存努力拼搏,它依然值得尊敬,不是吗?我们成不了张朝阳,成不了比尔·盖茨,但我们可以活好自己。大处有壮阔,细节也很美呀。

我们决策不了这一星球的转动,但我们能决策多种些花,当时间悄悄地转到了它开的季节,它便呈现自己的生命与灿烂,敢与日月争晚刹那光华。再退一步说,我们如果连种什么花也不能决策,那我们为什么不让自己成为一朵散发着幽香的花?无论被决策在哪里开放,都不改那份美丽与优雅。

小处的优美与大处的壮阔,随缘吧。

(选自《随感》2006年第1期,有改动,作者姜少杰)

1、读完全文后,你认为作者主要想表达一个什么观点?

2、文章开头描绘了八幅图画,请你在探究这八幅图画之间的关系后,发挥你的想象描绘出第九幅图画的内容。(30字左右)

3、请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4、从全文来看,文章花了不少笔墨描写看到的几幅图画,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生的美丽并不全在于大处的壮阔,平凡的努力和奋斗的细节也很美。(或“大处有壮阔,细节也很美”)

2、示例:蔚蓝的天空中有一架飞机,邮差送信只是飞行员从空中抓拍到的一个画面。

3、即使自己只是一个极为平凡的小人物,也要坚持高洁的操守,活出自己的精彩,并且竭尽自己的所能对他人对社会做出贡献,毫不吝啬地发出自己的光和热。

4、激发了读者的兴趣,引出了所要议论的话题,为下文的深入论述作了必要的铺垫。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5题。

迁就平庸

①迁就平庸,已经是我们多年来的美德了。

②一个演员的戏很蹩脚,我们会说“她很努力”;一个画家作品很拙劣,我们会说“他孜孜不倦”;一个诗人诗歌写得差,我们会说“他是个好人”;一个运动员(或一个运动项目)比赛成绩很不像话,我们会说“他(他们)已经尽力了”。

③有一句很典型的流行语,叫做“这年头谁都不容易”。不错,是不容易,所以没有什么可以埋怨的,更没有什么可批评的。

④但是世界并非平庸者的舞台。只有平庸者才体谅平庸者,在他们的彼此安慰中,世界就离他们远去了。在一个为平庸辩护的社会中,我们注定了看不到好电影,看不到好的画,读不到好的诗,当然,也不会有机会为竞技场上的胜利者欢呼。我们只是生活在“理解万岁”的自欺欺人的谎言里,甚至,连那些鼓吹“谁都不容易”的文章,居然也成了人人习惯吞咽的粗劣快餐——这样的恶劣文体、比喻、句型,面对像垃圾一样污染汉语写作的“新词”“俚语”“口头禅”,我们竟然麻木不仁,任凭它们在报章杂志中横冲直闯,践踏我们的思维,降低我们的口味和标准。一句话,因为迁就,我们日益生活在一个低质量的文化环境之中。

⑤世界的聚光灯总是打在优秀人物和胜利者的身上,只有平庸者才惺惺相惜,为自己的弱小寻找理由。平庸者当然有平庸的权利,但平庸的大军,如今把我们包围了,他们永远是嘉宾、新闻焦点、被采访者、传播和制造故事的人,可是他们奉献给我们的到底是什么?他们有何理由受到我们的爱戴?如果他们没有好作品,如果他们只是失败,他们就不配被我们谈论!让“理解”见鬼去!我们需要的是突破,是真正的天才加努力,是胜利,是对胜利的渴望!这个世界如果没有强者出现,弱者就会冒充强者,这才是世界的悲哀。

⑥一种迁就平庸的文化是注定要走向衰落的,我们已经处在这种危险的处境里。其一项竞技的失败也许只是局部的失败,但是当类似的问题始终得不到改变,始终不被尖锐地提出,始终得到保护,那么,这种失败就将是一连串的命运。我们不应该向劣质的事物和人物致敬,哪怕再“不容易”,我们也决不迁就。

1.文章题目为《迁就平庸》,所写又是绝非提倡迁就平庸,你认为作者在文中的论点是什么?(用文中原话回答)

2.怎样理解“只有平庸者才体谅平庸者,在他们的彼此安慰中,世界就离他们远去了”这句话?

3.第四段中的“粗劣快餐”“垃圾”具体指什么?这样写有何作用?

4.“这个世界如果没有强者出现,弱者就会冒充强者,这才是世界的悲哀。”试谈谈你对这种情况的认识。

5.当今社会“学会宽容”的现代理念得到相当程度的张扬,而作者却否定了这种理念,你怎样看待两种观点的冲突呢?

1.我们不应该向劣质的事物和人物致敬,哪怕再“不容易”,我们也决不迁就。

2.平庸者自甘平庸,不去追求卓越,不去追求成功,就会逐渐被世界淘汰。

3.“粗劣快餐”指鼓吹谁都不容易的文章,“垃圾”指写作中出现的“新词、俚语、口头禅”。这两个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平庸文字泛滥的现状和危害。

4.答案举例:一个世界没有了强者,也就没有了竞技的对象,没有了竞技的氛围,这样的世界不会进步,只会倒退,所以这个世界令人悲哀,令人失望。

5.答案示例:这个世界需要宽容,需要理解,那是对于一时的局部的失败者而言的,对于那些自甘平庸者,无进取之心者来说,决不宽容,决不迁就,作者的观点和“学会宽容”的理念没有冲突。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6题。

天山向日葵 张抗抗

从天山下来,已是傍晚时分,阳光依然炽烈,亮得晃眼。从很远的地方就望见了那一大片向日葵海洋,像是天边扑腾着一群金色羽毛的大鸟。

车渐渐驶近,越喜欢越兴奋,大家都想起了梵高,朋友说停车照相吧,这么美丽这么灿烂的向日葵,我们也该作一回向阳花儿了。

秘密就是在那一刻被突然揭开的。

太阳西下,阳光已在公路的西侧停留了整整一个下午,它给了那一大片向日葵足够的时间改换方向,如果向日葵确实有围着太阳旋转的天性,应该是完全来得及付诸行动的。

然而,那一大片向日葵花,却依然无动于衷,纹丝不动,固执地颔首朝东,只将一圈圈绿色的蒂盘对着西斜的太阳。它的姿势同上午相比,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变,它甚至没有一丁点儿想要跟着阳光旋转的那种意思,一株株粗壮的葵干笔挺地伫立着,用那个沉甸甸的花盘后脑勺,拒绝了阳光的亲吻。

夕阳逼近,金黄色的花瓣背面被阳光照得通体透亮,发出纯金般的光泽。像是无数面迎风招展的小黄旗,将那整片向日葵地的上空都辉映出一片升腾的金光。

它宁可迎着风,也不愿迎着阳光么?

呵,这是片背对着太阳的向日葵。

你在那片向日葵林子里久久徘徊,你抚摸它丝绢般柔润的花瓣,你摇晃它毛绒绒青绿色的枝干,你仰望枝头上那饱满的褐黄色果盘,你围着它不停地转圈,揉着眼一遍又一遍地望着太阳,生怕是自己的眼睛出了毛病——

那众所周知的向阳花儿,莫非竟是一个弥天大谎么?

究竟是天下的向日葵,根本从来就没有围着太阳旋转的习性,还是这天山脚下的向日葵,忽然改变了它的遗传基因,成为一个叛逆的例外?

或许是阳光的亮度和吸引力不够么?可在阳光下你明明睁不开眼。

难道是土地贫瘠使得它心有余而力不足么?可它们一棵棵都健壮如树。

也许是那些成熟的向日葵种籽太沉重了,它的花盘,也即脑子里装了太多的东西,它们就不愿再盲从了么?可它们似乎还年轻,新鲜活泼的花瓣一朵朵一片片抖擞着,正轻轻松松地翘首顾盼,那么欣欣向荣,快快活活的样子。它们背对着太阳的时候,仍是高傲地扬着脑袋,没有丝毫谄媚的谦卑。

那么,它们一定是一些从异域引进的特殊品种,被天山的雪水滋养,变成了向日葵种群中的异类?可当你咀嚼那些并无异味的香喷喷的葵花籽,你还能区分它们么?

你无法向它诉说你的惊奇,你茫然你沉吟,你百思不得其解。

于是你胡乱猜测:也许以往所见那些一株单立的向日葵,它需要竭力迎合阳光,来驱赶孤独,权作它的伙伴或是信仰:那么若是一群向日葵呢?当它们形成了向日葵群体之时,便互相手拉着手,一齐勇敢地抬起头来了。

它们是一个不再低头的集体。当你再次凝视它们的时候,你发现那偌大一片向日葵林子的边边角角,竟然没有一株,哪怕是一株瘦弱或是低矮的向日葵,悄悄地迎着阳光凑上脸去。它们始终保持这样挺拔的站姿,一直到明天太阳再度升起,一直到它们的帽檐纷纷干枯飘落,一直到最后被镰刀砍倒。

当它们的后脑勺终于沉重坠地,那是花盘里的种籽真正熟透的日子。

然而你却不得不也背对着它们,在夕阳里重新上路。

天山脚下那一大片背对着太阳的向日葵,就这样逆着光亮,在你的影册里留下了一株株直立而模糊的背影。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作者在文中对天山的向日葵从哪些方面进行了细致的描写?突出表现了它怎样的特点?

3.“秘密就是在那一刻被突然揭开的”,作者所说的“秘密”具体指什么?

4.作者在文中用一连串的问句表达了对天山向日葵这一独特现象怎样的思考? 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阐述。

5.如果赋予天山向日葵以人格,它象征着怎样的一类人?

6.你认为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哪些深刻的道理?

1. 作者在天山脚下意外发现了不向阳的向日葵,由此引发了自己的反思。

2.姿势:颔首朝东。身形:粗壮的葵竿笔挺伫立。花瓣:色泽透亮,映出金光,迎风招展。特点:固执美丽

3.向日葵不向着太阳。

4.这一发现,引发了作者一连串的思考:向日葵是不愿意迎着阳光,或根本没有这一习性,或基因发生了变化?是阳光的吸引力不够或贫瘠的土地使向日葵失去了这一能力?它们不再盲从,它们是一群异类的向日葵,是一群有信仰的勇敢的挺拔站立的向日葵。

5.勇敢坚持自我、特立独行、有思想的一群人。

6.能围绕短文的内容回答即可。答案(略)

阅读短文,回答1—4题

我独自一人游荡在田野里。太阳落山了,琥珀色的晚霞渐渐地从天边退去。远处,庙里的钟声在薄暮中响起来。羊儿咩咩地叫着,由放羊的孩子赶着回圈了;乌鸦也呱呱地叫着回巢去了。夜色越来越浓了,村落啦,树林子啦,坑洼啦,沟渠啦,好像一下子全都掉进了神秘的沉寂里。我听见妈妈在村口焦急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只是不敢答应。一种比饥饿更可怕的东西平生头一次潜入我那童稚的心……

……①经过一个没有什么吃食可以寻觅、因而显得更加饥饿的冬天,大地春回、万物复苏的日子重新来临了!②田野里长满了各种野菜:雪蒿、马齿苋、灰灰菜、野葱……最好吃的是荠菜。③把它下在玉米糊糊里,再放上点盐花,真是无上的美味啊!④而挖荠菜时的那种坦然的心情,更可以称得上是一种享受:提着篮子,迈着轻捷的步子,向广阅无垠的田野里奔去。⑤嫩生生的荠菜。在微风中挥动它们绿色的手掌,招呼我,欢迎我。⑥我再也不必担心有谁会拿着大棒子凶神恶煞似地追赶我,我甚至可以不时地抬头看看天上吱吱喳喳飞过去的小鸟,树上绽开的花儿和蓝天上白色的云朵。⑦那时,我的心里便会不由地升起一个热切的愿望:巴不得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像荠菜一样是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

1.选文第1段属于什么描写?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进行描写的?

2.怎样理解“一种比饥饿更可怕的东西平生头一次潜入我那童稚的心”?

3.第2段的②③两句反复强调荠菜最好吃,“真是无上的美味”,荠菜是不是真这样好吃?

4.第2段文字表明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1.景物描写;视觉、听觉。

2.是指童年时代“我”在精神上受到摧残。

3.不是,穷人太饿了,所以认为荠菜也好吃。

4.表达了“我”欢快的心情和美好的愿望。

阅读短文,回答1—6题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我们对于笑的认识,更加深刻了。

笑,是心情愉快的表现,对于健康是有益的。笑,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反射作用,当外界的一种笑料变成信号,通过感官传入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接到信号,就会立刻指挥肌肉或一部分肌肉动作起来。

小则嫣然一笑,笑容可掬,这不过是一种轻微的肌肉动作,一般的微笑,就是这样。

大则是爽朗的笑,放声的笑,不仅脸部肌肉动作,就是发声器官也动作起来。捧腹大笑,手舞足蹈,甚至全身肌肉、骨骼都动员起来了。

笑在胸腔,能扩张胸肌,使人呼吸正常。

笑在肚子里,腹肌收缩了而又张开,及时产生胃液,帮助消化,增进食欲。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笑在心脏,血管的肌肉加强了运动,使血液循环加强。淋巴循环加快,使人面色红润,神采奕奕。

笑在全身,全身肌肉都动作起来,兴奋之余,使人睡眠充足、精神饱满。笑,也是一种运动,不断地变化发展。笑的声音有大有小;有远有近;有高有低;有粗有细;有快有慢;有真有假;有聪明的,有笨拙的;有柔和的;有粗暴的;有爽朗的,有娇嫩的;有现实的,有浪漫的;有冷笑,有热情的笑;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是笑的辩证法。

笑有笑的哲学。

笑的本质,是精神愉快。

笑的现象,是让笑容、笑声伴随着你的生活。

笑的形式,多种多样。千姿百态,无时不有,无处不有。笑的内容,丰富多彩,包括人的一生。

笑话、笑料的题材。比比皆是,可以汇编成专集。

笑有笑的医学。笑能治病。神经衰弱的人,要多笑。

笑可以消除肌肉过分紧张的状况,防止疼痛。

笑也有一个限度,适可而止,有高血压和患有心肌梗塞毛病的病人,不宜大笑。

笑有笑的心理学。各行各业的人,对于笑都有他们自己的看法,都有他们的心理特点。售货员对顾客一笑,这笑是有礼貌的笑,使顾客感到温暖。

笑有笑的政治学。做政治思想工作的人,非有笑容不可,不能板着面孔。

笑有笑的教育学。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是孔子勉励他的门生们要勤奋学习。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我们在学校里,常常听到读书声,夹着笑声。

笑有笑的艺术。演员的笑,笑得那样惬意,那样开心。所以,人们在看喜剧、滑稽戏和马戏等表演时,剧场里总是笑声满座。笑有笑的文学,相声就是笑的文学。

笑有笑的诗歌。在春节期间,《人民日报》发表了有笑的诗。其内容是:“当你撕下八一年的第一张日历,你笑了,笑了,笑得这样甜蜜,是坚信,青春的树越长越葱茏?是祝愿,生命的花愈开愈艳丽?呵!在祖国新年建设的宏图中,你的笑一定是浓浓的春色一笔……”

笑,你是嘴边一朵花,在颈上花苑里开放。

你是脸上一朵云,在眉宇双目间飞翔。

你是美的姐妹,艺术的娇儿。

你是治病的良方,健康的朋友。

让全人类都有笑意、笑容和笑声,把悲惨的世界变成欢乐的海洋。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梗塞( )( ) 意( )

( ) 不亦乎( )

2.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

笑容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比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2自然段,作者从科学的角度,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从哪些角度说明了笑,请分别指出: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

5.文章说明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语言风格讲,本文属于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

1.①gěng  sè                    ②qiè                    ③xiéng          ④yuè

2.①掬:用手棒起来。     ②比比:到处。

3.笑的产生

4.①医学     ②哲学    ③心理学       ④政治学       ⑤教育学       ⑥艺术

5.总—分——总

6.生动

阅读短文,回答1—5题

生活需要对手

①狼常到一个牧场叼羊。牧场主用了整整一个冬季,请猎手围猎狼群;狼患总算解除了。过了不久,羊群开始流行疫病,羊大批地死掉,比遭受狼患的损失还大。牧场主又请来医生对羊群进行防疫治病。但是不知为什么,疫病还是不断发生。没办法,只好请来一批专家会诊。专家的结论却是去请几只狼来,放回附近的山里去。

②原来,狼先生先前的光临,对羊群有着天然“优生优育”的作用。狼的骚扰,使羊常惊悸奔跑,羊因之格外健壮;老弱病残填入狼口,疫病源也就不复存在了。

③这个真实的故事,十分耐人寻味。

④在生物链中,狼是羊的天敌,没有了狼这个对手,羊群就面临灾难。现在,人类之所 以保护生物,就是让生物链不致隔断,换句话说,就是让每种生物都有对手。

⑤有对手,保有警惕,便不失活力。这个道理人类亦然。当年七国称雄。秦便图强自新;一旦六国并入秦的版图,没了敌人,秦也就英雄末路二世而亡了。现在,我们公认竞争是个好东西,就是因为竞争使参与者都有了对手,逼着你锐意进取,否则就会自毁长城。

⑥人生如登山,只要有高峰还在前头,人的脚步就不会停下。一旦把千山万壑踩在脚底下,真正的对手便是自己了。美国拳王泰森称霸拳坛,击垮了一个又一个挑战对手。不想胜利和鲜花给他的是骄狂、麻木和纵欲,终使他因罪下狱。美国舆论惊呼“拳王”自己__了自己。可见,视自己为对手,战胜自己,越超自己,是人生的十八盘,是最艰难的选择。

⑦在人生漫漫的征途上,对手是同行者,也是挑战者。是对手唤起我们挑战的冲动和渴望,失去对手,我们或许将失去一切。从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妨说一声:“对手,你好!”

1.文章在表达方式上,第①段采用的是________的表达方式。第②段采用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的表达方式。两段之间有什么联系?

2.第⑤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段采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⑥分别指出人类的对手有两类,第⑤段指出的对手是________________,第⑥段指出的对手是________,第⑥段开头用两个词语比喻对手,这两个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开头所讲的故事在全文中的作用有( )(多项选择)

A.引起下文的议论

B.支撑中心论点

C.说明保护狼的重要意义

D.说明在这个问题上人和动物是相同的

5.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1.记叙  议论       证明       因果关系

2.有对手,保持警惕,便不失活力。  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3.他人  自己              高峰              千山万壑

4.A  B

5.人生需要对手(生活需要对手)

阅读短文,回答1—5题

低头与昂首

①富兰克林被称为美国之父。在谈起成功之道时,他说这一切源于一次拜访。在他年轻的时候,一位老前辈请他到一座低矮的小茅屋中见面。富兰克林来了,他挺起胸膛,大步流星,一进门,“砰”的一声,额头重重地撞在门框上,顿时肿了起来,疼得他哭笑不得。老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了笑说:“很疼吧?你知道吗?这是你今天最大的收获。一个人要想洞察世事,练达人情,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

②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当成一次悟道,他牢牢记住了老前辈的教导,把谦虚列为他一生的生活准则。

③要取得成功,首先就要学会低头。这恰如演奏一支高昂的曲子,起首往往是低调的,低头,既是正确认识自己,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什么时候都高昂着头,实际上是抬高自己,看低别人。你瞧不起别人,人家干吗要瞧得起你呢? 因此,你再优秀,再有名,也没有人愿意与你合作。

④当然,低头并不意味着把自己不当人。低头不应该是流水,越流越低。一支曲子,越唱越低,就会唱不下去。有人把低头理解为唯唯诺诺、忍让一切,理解为逆来顺受、低声下气,这是不正确的。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公司招聘员工,门外排着长长的队伍,应聘者一个接一个进去接受考试。每进去一个人,主考官不由分说,凌空劈来一记耳光,主考官问:“这是什么滋味?”捂着脸出来的人都落选了,他们是低头的人。后来,有个年轻人进去,主考官同样劈来一记耳光,主考官问:“这是什么滋味?”年轻人定了定神,以同样的速度,同样的力量,给主考官同样一记耳光,说:“就是这个滋味。”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年轻人被录用了。

⑤富兰克林以低头抵达成功,年轻人却以昂首被录用,这是不是矛盾的呢?

⑥不,其实为人处世真正的法则是把自己摆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上:在摆放自己处的位置时,我们应该是富兰克林;而在摆放我们自己心的位置时,我们必须是那个年轻人。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低头处世,昂首做人。

l、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文中的年轻人回敬了主考官一记耳光反而被录用了,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4、结合全文内容,说说应该怎样把握“低头”的尺度和“昂首”的尺度。

5、文中说低头不是“逆来顺受、低声下气”。但生活中也有人赞赏忍气吞声、甘受胯下之辱的韩信,称道曲意逢迎、讨好夫差的勾践j认为正是当初他们肯“低头”,才使得韩信日后有机会成为三军统帅,使勾践最终有机会吞并吴国。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

1、我们应该低头处世,昂首做人。

2、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证明了要取得成功首先要学会低头的道理。

3、他没有为了一时利益而放弃尊严和人格。

4、谦虚但不能放弃尊严:自尊但不能看低别人。

5、要求:观点鲜明,理由恰当,表述清楚。

阅读短文,回答1—5题

水葫芦之灾

①水葫芦学名凤眼莲,别称水浮莲、假水仙等。原产于南美委内瑞拉,后传播到世界上60多个国家。水葫芦外表并不丑:它浑身碧透,绿得醉人,簇簇紫花绽放若热带兰,花瓣上偶尔可见黄、蓝斑点,作为盆景置于庭院,不比荷花逊色。

②它生命力旺盛,在15℃~40℃的气温下,只要置于水中便能疯狂繁殖开来。每株分出多支匍匐茎,茎端再长新株,八九天翻一番,90天内可分出25万棵新株。但养分低。猪吃了饿不死也不长膘。

③自上世纪60年代,水葫芦在国外已经声名狼藉,到处遭到斩杀。孟加拉人将引自德国的水葫芦称“德国恶草”。南非的引自美国佛罗里达,人称“佛罗里达恶魔”。斯里兰卡的引自日本,被骂作“日本烦恼”。印度则称它为“紫色恶魔”。

④水葫芦在各地抢占水面,影响航运,窒息鱼类,危害健康。泰国湄南河一发洪汛,一座座盘根错节的水葫芦“岛屿”浮游而下,猛冲桥洞,直接威胁首都曼谷的安全。维多利亚湖是非洲第一大湖,20世纪80年代水葫芦泛滥成灾,覆满湾口。一些船只夜泊开阔水面,夜间起风,一早起来就开不动了四周被几万平方米的水葫芦圆圈包围,许多航线瘫痪。未经处理的各种废水排入潮中,湖水富 营养化,水葫芦疯长成半人高的“森林”,致使鱼类死亡,湖水发臭。当地水产锐减,渔民失业。人们生活用水也发生困难,用湖水洗澡还会导致皮肤瘙痒。

⑤深受水葫芦之害的各地都已向它宣战。南亚各国采用人工捞取、火焰喷射、药剂喷杀、炸药爆破等手段加以销毁,可是过了三个月它依旧欣欣向荣,维多利亚湖畔人们采用生物防治法,在湖区放养吃水葫芦的象鼻虫,但以繁衍100亿只象鼻虫计算,起码也要日夜不停吃土20年,才能吃光水葫芦。象鼻虫吃水葫芦还可能酿成更严重的虫灾。

⑥上世纪60年代,我国曾将水葫芦当作度荒青饲料引入,后泛滥成灾,以闽台粤为甚。福建的水葫芦覆盖面积达300平方千米,盘踞了全省四分之一的湖塘库沟水域。目前,福建已打响了专项整治水葫芦的战役。

⑦漂洋过海远道而来的水葫芦,竟然酿成了当今最大的绿色污染,这可是人们始料未及的啊!

1、本文重点说明了水葫芦的哪一个特点?

2、第④段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

3、文章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

4、根据要求,品味语言。

(1)它生命力旺盛,在15℃~40℃的气温下,只要置于水中便能疯狂繁殖开来。(“疯狂”一词如果换成“迅速”,表达的效果会有怎样的变化?)

(2)漂洋过海远道而来的水葫芦,竟然酿成了当今最大的绿色污染,这可是人们始料未及的啊!(“竟然”一词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5、《我们爱科学》2003年第9期上有一篇题为《水葫芦喊冤》的文章,它的结尾一段在写了自己给人类造成的灾害和人类对它的斩杀后写道:

“但这能怪我们吗?我的特质是与生俱来的,又不是到中国以后才形成的。是你们请我来之前,自己没有对我进行充分的了解,没有做好调查研究。现在出了问题就全推到我的头上。我不服!我冤!请读者朋友们给我评评理吧!”

请你站在公正的立场上,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做出自己的评判。

1、生命力旺盛(繁殖快和疯长)

2、总分结构(先概括说明,后具体说明)。

3、逻辑顺序

4、  (1)“疯狂”非常形象地写出了水葫芦繁殖的没有节制,带有感__彩。“迅速”只是表示快,缺乏这种形象的表达效果,没有如此强烈的感__彩。

(2)“竟然”一词,写出了事情结果的出乎意料。

5、从人类自身失误(始料不及)的角度来谈,言诚理,语言通顺即可。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