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过过儿时之瘾
凌鼎年
(1)姬艮旺是抗战时随父母去美国的,这一去就是五十多年,再也没回过故乡,如今年岁大了,思乡的念头竟日重一日,他决心在有生之年无论如何回去一次,去看看故乡的那石拱桥还在不在,那老房子还在不在,那老榉树还在不在?……
(2)姬艮旺在家乡已没有什么近亲了,只有几门表亲。开始姬艮旺不想惊动亲戚,只准备带孙女露茜随便走走看看,走到哪看到哪。印象中,木拖鞋、蒲扇、火油灯、马桶等家家都有的,小儿立桶、浴盆、老式躺椅、柴灶也是半数人家有的,石磨少些,但十家中总有一定有吧。还有像爆炒米花的、弹棉花的、钉碗补锅子的、削刀磨剪子的,稍转几条弄堂就能撞见的。
(3)姬艮旺叫了辆出租,说“去武陵桥”。武陵桥是娄城的中心地区,姬艮旺自认为熟门熟路。到了那儿方知,老街早在老城区改造中拆了个一干二净,儿时印象中的旧貌已荡然无存了。大失所望的姬艮旺不信邪,在住宅区寻觅了起来。(A.)转了半天,脚也跑得酸了,汗也湿了衬衣,可要想看的竟一样也没看到。
(4)姬艮旺怕问马桶被人说,就问有没有石磨,说想买一个,但问来问去都没有了。有热心人介绍说去乡下看看,或许还能觅到。姬艮旺只好决定去乡下找他的远亲。或许乡下变化小些慢些,能见到点儿时的东西也未可知。
⑸乡下远亲见来了个美国表叔,很是当回事情,特地去买了可口可乐、蓝带啤酒来招待姬艮旺。姬艮旺已瞧见那茶缸里有现成泡好的佩兰茶,这可是他儿时常喝的。(B.)推开可口可乐说:“来碗佩兰茶,回家乡来就是来尝家乡风味的。”
(6)露茜喝了一口佩兰茶后,说:“这是世界上最奇妙最解渴的饮料,胜过可口可乐十倍百倍。你们为什么不开发这种饮料呢?”她建议爷爷投资搞一条生产佩兰茶的软包装流水线,必赚钱。
(7)姬艮旺不由心动。
(8)乡里听说姬艮旺要投资办厂,劲头来了,关照要高规格接待好。
(9)但姬艮旺谢绝了一切宴请,提出了几个令接待者哭笑不得的条件:1、要踏一踏水车;2、放一放水牛;3、推一推石磨;4、穿一穿蓑衣,戴一戴草帽;5、要带一双木拖鞋与草鞋回去;6、挑回野菜;7、捉回知了;8、钓一趟鱼;9、吃回井里的冰西瓜;10、看看弹棉花、钉碗补锅子等匠人的手艺活……
(10)这可难倒了接待者。
(11)幸好,水牛还有一头,乡里借用半天。蓑衣也总算找到一件,连同草帽、草鞋等,让姬艮旺过了回放牛瘾。
(12)乡里觉得,这十多个条件中,最好解决的是钓鱼,因为常有市里头头脑脑来钓鱼。这有现成的鱼塘,现成的钓具。麻烦的是钉碗补锅子、铁匠、箍桶匠等早几年就不见了,弹棉花、修棕棚的倒偶尔能见到,只是一时三刻上哪儿去找。
(13)巧的是,姬艮旺远亲家院子里有一口井,用网兜把西瓜冰在井里,拉上来吃时好爽口,露茜说:口感比冰箱里的西瓜好多了。
(14)最让露茜难忘的是她竟然也捕捉到了一只知了。
(15)姬艮旺不要旁人帮忙,他自己动手做了只纱布网兜,绑在竹竿上,与孙女露茜去了院子后的竹园捕知了。那棵高大的朴树上有好几只知了尽情亮嗓呢。(C.)姬艮旺童心勃发,虽手脚不便,还是给他逮住了两只,乐得他像十几岁的顽童。
(16)姬艮旺这次家乡之行最开心的事是临走那天,乡里终于找到了一只石磨。姬艮旺用这扇石磨与露茜一起磨了黄豆粉、磨了糯米粉,黄豆做了豆浆,糯米粉做了汤圆。(D.)吃着自己磨的做的,久违了的手制豆浆与糯米汤圆,姬艮旺激动得流下了泪水。
(17)这次故乡之行,虽然有诸多遗憾,但毕竟大慰平生,姬艮旺决定回去后就派人来洽谈投资的事。
1.第(3)段中加点的“寻觅”在文中是指寻觅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华侨回到乡下以后过了哪些儿时之瘾?细读第⑸段至文末,在下面横线上把回乡下后所做之事补充完整。
喝佩兰茶→ → → →磨粉吃汤圆
3.品析语言:可以结合语境,从理解内容、分析作用等角度入手去推敲关键词,品味整句。请参考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品析,从文章A.、B.、C.、D.四处中任选两处来品析语言。
示例:“最让露茜难忘的是她竟然也捕捉到了一只知了”中的“竟然”一词生动表现出露茜捉到知了时的惊喜之情。
我来赏析( )处:
我来赏析( )处:
4.小说以“过过儿时之瘾”为题有哪两方面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⑼段中,老华侨的几个条件让接待者哭笑不得,难以办到。有人认为老华侨是在故乡为难他们。你是不是也这么认为呢?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