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做题。

森林是环境的保护神

殷培红

①大地回春,万物复苏,又逢植树造林的大好时节。

②全民参与义务植树,正在成为一种时尚。在生活中的一些重要时刻,许多人开始选择植树造林、播撒绿色来纪念有意义的人生。

③笔者在研究中发现,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所储存的碳和森林土壤的碳总量几乎是陆地碳库总量的一半。陆地上有机物中的碳,90%储存于森林中。森林固碳制氧能力要明显高于农作物,每公顷植物一年释放氧气量,农作物平均是310吨,落叶林是16吨,常绿阔叶林是2025吨,针叶林是30。可见,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对于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对于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作用至关重要。

④造林就是固碳,绿化等同于减排。而且植树造林减排成本低,综合效益好。因此,在全球气候变化国际谈判进程中,林业碳汇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京都议定书》中,植树造林成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一项重要措施。

⑤绿树掩映下的温馨家园是中国人传统的栖居理想。古书云:“村乡之有树木,犹如人之有衣服,稀薄则怯寒,过厚则苦热。”说明了树木对人的重要性犹如衣服对人的重要性。

⑥树木可以调节气候。—般当太阳辐射到达树冠时,约2/3被树冠截留,只有5%—40%到达地表。据测算,城市绿化覆盖每增加15%,能使城市的气温下降0.1℃,当绿化覆盖率达到50%时,城市热岛现象会明显减弱,达到较理想的水平。树木、森林可谓是“绿色空调”。

⑦不仅如此,它们还有“天然加湿器”和“全自动净化器”的美称。例如一公顷阔叶树夏季每天蒸腾2500吨水,比裸地高20倍;一公顷油松林每天蒸腾43.6至50.2吨水。从吸收有害气体方面看,松林每天可以从一立方米的空气中吸收20毫克二氧化硫;一公顷柳杉林每年可吸收720千克二氧化硫。

⑧有人做过试验,当二氧化硫通过一条高15米、宽15米的法国梧桐林带时,浓度可降低25%至75%;氟化氢通过40米宽的刺槐林带比通过同距离的空旷地,浓度可降低近50%;若通过20米宽的杂林带,浓度降低要比空旷地快40%以上。

⑨树木还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手。一亩地上的松林,一天一夜能分泌4斤杀菌素,可杀死肺结核、白喉、痢疾等病菌。林区每立方米大气中只有3.5个细菌,而人口稠密缺少绿化的城市可达到3.4万个。树木多的城市街道,比树木少的街道中大气含病菌量少80%左右。

⑩可见,选择防污能力较强的绿化树种,讲究花草树木的搭配、林木与地形、建筑的合理配置,不仅可以创造出“诗意栖居”的环境,而且有利于人体健康。如此看来,植树造林的深远意义不仅在于生态工程建设,更是保护大气环境、营造人类宜居环境之必需。

(摘自2008年3月29日《人民日报》)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作者是抓住其什么特点来说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③段中画线语句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称森林是“绿色空调”“天然加温器”“全自动净化器”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文章第⑨段内容,在第一句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库:教案备课库 类型:简答题 时间:2020-12-31 01:24:06 免费下载:《2010-2011学年度淄川区第一学期初二年级教学质量诊断性检测》Word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章,做题。

森林是环境的保护神

殷培红

①大地回春,万物复苏,又逢植树造林的大好时节。

②全民参与义务植树,正在成为一种时尚。在生活中的一些重要时刻,许多人开始选择植树造林、播撒绿色来纪念有意义的人生。

③笔者在研究中发现,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所储存的碳和森林土壤的碳总量几乎是陆地碳库总量的一半。陆地上有机物中的碳,90%储存于森林中。森林固碳制氧能力要明显高于农作物,每公顷植物一年释放氧气量,农作物平均是310吨,落叶林是16吨,常绿阔叶林是2025吨,针叶林是30。可见,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对于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对于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作用至关重要。

④造林就是固碳,绿化等同于减排。而且植树造林减排成本低,综合效益好。因此,在全球气候变化国际谈判进程中,林业碳汇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京都议定书》中,植树造林成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一项重要措施。

⑤绿树掩映下的温馨家园是中国人传统的栖居理想。古书云:“村乡之有树木,犹如人之有衣服,稀薄则怯寒,过厚则苦热。”说明了树木对人的重要性犹如衣服对人的重要性。

⑥树木可以调节气候。—般当太阳辐射到达树冠时,约2/3被树冠截留,只有5%—40%到达地表。据测算,城市绿化覆盖每增加15%,能使城市的气温下降0.1℃,当绿化覆盖率达到50%时,城市热岛现象会明显减弱,达到较理想的水平。树木、森林可谓是“绿色空调”。

⑦不仅如此,它们还有“天然加湿器”和“全自动净化器”的美称。例如一公顷阔叶树夏季每天蒸腾2500吨水,比裸地高20倍;一公顷油松林每天蒸腾43.6至50.2吨水。从吸收有害气体方面看,松林每天可以从一立方米的空气中吸收20毫克二氧化硫;一公顷柳杉林每年可吸收720千克二氧化硫。

⑧有人做过试验,当二氧化硫通过一条高15米、宽15米的法国梧桐林带时,浓度可降低25%至75%;氟化氢通过40米宽的刺槐林带比通过同距离的空旷地,浓度可降低近50%;若通过20米宽的杂林带,浓度降低要比空旷地快40%以上。

⑨树木还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手。一亩地上的松林,一天一夜能分泌4斤杀菌素,可杀死肺结核、白喉、痢疾等病菌。林区每立方米大气中只有3.5个细菌,而人口稠密缺少绿化的城市可达到3.4万个。树木多的城市街道,比树木少的街道中大气含病菌量少80%左右。

⑩可见,选择防污能力较强的绿化树种,讲究花草树木的搭配、林木与地形、建筑的合理配置,不仅可以创造出“诗意栖居”的环境,而且有利于人体健康。如此看来,植树造林的深远意义不仅在于生态工程建设,更是保护大气环境、营造人类宜居环境之必需。

(摘自2008年3月29日《人民日报》)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作者是抓住其什么特点来说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③段中画线语句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称森林是“绿色空调”“天然加温器”“全自动净化器”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文章第⑨段内容,在第一句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章,做题。  森林是环境的保护神  殷培红  ①大地回春,万物复苏,又逢植树造林的大好时节。  ②全民参与义务植树,正在成为一种时尚。在生活中的

本题关键词:环境保护林,环境保护,地下环境,环境保护篇,地面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土壤环境保护,环境保护目标,环境保护治理,环境保护验收;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