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1-4题
美丽如初
①月色皎洁,一如闪亮的白绸,宁静而安祥地弥漫。我握着母亲的手站在街口,等放晚学的弟弟归家。并不冷,然而街静人空,我等得焦急不耐,母亲却等得耐心又耐心,遥望着那条很宽很白的路,母亲说:“一直这样等,惯了。”我的心悚然一动, 目光在母亲单薄的身影里模糊了。
②我也曾让母亲这样地等待过,并不是小的时候,女儿大了,反而更让母亲牵挂。那些个月朗星稀的夜晚,和学友们一路高歌神侃地回家,一个人转进僻静的街口,却望见母亲的衣衫和着树影飘动,一样的迷离,心忽地跳快了,跑过去,却只叫了一声“妈妈!”母亲也不说什么,很欣慰地笑着,拍拍我的手,一起走回家去。
③而今我去了异地,只在假期里归来,母亲的身影却依然准时地站在街口树下,等待不久也要离家求学的弟弟。我忽然很羡慕母亲,可以把那么深沉的爱包容在静静的等待中。
④清脆的铃声响过来,弟笑嘻嘻立在我和母亲面前:“妈!姐!”“怎么才回来,让妈等那么久?”我半是欢喜半是埋怨。 “回家吧!”母亲还是那么欣慰地笑着,拍拍弟的手。弟冲我做个鬼脸。看弟高大的身影在母亲的身边,我忽然觉得失去了什么,起航的船只能留恋温暖的港湾,却不能永远停泊。
⑤返校之前,母亲安静地替我整理行囊,见我跟着她走来走去,却不开口,母亲说:“从前你外婆也是这样送我走。”啊,我默默地望着母亲,仿佛看见外婆的双手在忙碌。我忽然明白了,从前外婆一定也曾站在街口,等母亲回家,就像母亲今天等我们回家,而我也会有那么一天,让深深的爱溶在等待中。
⑥眼前晃动着月光里母亲静立的身影,才知道不论经过什么,我记忆中的那些夜晚永远美丽如初。
1.文章首段的景物描写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在文中主要起什么作用?
答:(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首段中,在等放晚学的弟弟时,为什么我会“等得焦急不耐”,母亲却“等得耐心又耐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中写到,“我忽然觉得失去了什么”,“我”觉得失去了什么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纵观全文,(1)写出在全文结构上与末段中“眼前晃动着月光里母亲静立的身影”这个 句子相呼应的一句话。(2)说说为什么“我记忆中的那些夜晚永远美丽如初”?
答:(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宁静平和(幽美(2)展示人物活动环境特点;衬托人物美丽和充满母爱的性格心灵
2 因为母亲能“把深沉的爱包容在静静的等待中”,而我还未能。
3 (因为已经长大而独立,)失去了倚在母亲怀里感受母爱的机会,失去了享受母亲等待的满足感和幸福感的机会
4 (1)(我的心怦然一动,)目光在母亲单薄的身影里模糊了
(2)因为那些夜晚月色美、情感美,凝聚着母亲深沉美好的爱。
阅读下文,完成1-3题
南 海
南海,外国人又称“南中国海”。早在公元前4000年时,我国沿海渔民就开始在南海捕鱼,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置了南海郡。《马可·波罗游记》中也多次提到过“南海”。
南海以我国大陆及台湾岛为北界,南抵印尼加里曼丹岛,面积约350万(千米)’,它比渤海、黄海、东海面积总和还大得多。
南海是一座巨大的资源宝库,它的北岸是我国南部一段漫长的海岸线,排列着汕头、深圳、广州、湛江、海口、北海等一系列重要港口,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黄金海道。南海有世界上最著名的红树林生长岸区和珊瑚礁区,它也是世界重要渔场之一。南海出产的龙虾、海马、玳瑁闻名于世。沿海的广东雷州半岛、广西合浦出产的珍珠称为“南珠”,称誉全球。南海的丰富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珠江口、莺歌海、北部湾一带,专家预测,它将会成为波斯湾那样的大油气田。
在人口急剧增长、陆地资源日益短缺的今天,南海和渤海、黄海、东海一起构成了中国未来发展的一大空间,它是中华民族怀抱中一个巨大的聚宝盆。
1.本文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南海?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从哪几方面说明了南海是一个“巨大的聚宝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举例说明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两种。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南海与中国人的渊源(“中国人在南海活动的历史”、“南海的历史”或“南海得名的由来”均可);(2)南海的地理位置、面积;(3)南海丰富的资源或“南海是一座巨大的资源宝库”。
2 南海有着丰富的港口资源、生物(或答“动植物”)资源、油气资源。
3 (1)列数字:南海面积350万(千米)2; (2)作引用: (马可,波罗游记》中也多次提到过“南海”; (3)举例子:沿海……南珠,称誉全球;(4)打比方:它是……聚宝盆。
阅读下文,完成1-3题
谈“跨世纪”
①与几个朋友聊天,说到跨世纪的一代,有一位说:“跨世纪还不容易,都只剩下三年了。”看来,这位朋友将跨世纪误解了。其实,那些步履蹒跚地走过的,昏昏沉沉地混过的,苟延残喘着被人拖过世纪的,都与“跨世纪”无缘。
②跨世纪首先就得面向新世纪。新的世纪,社会的文明程度将会提高到一个新的档次。这不仅需要我们适应,更需要我们去营造。认定过去好的只会和过去的时代一起过去,认定未来好的才能合着时代的节奏走向未来。一味迷恋过去,是跨不了世纪的。康有为和梁启超虽然活过世纪,却没有跨世纪,就因为他们死守着19世纪的老皇历,没有随着时代一起前进。
③跨世纪还要有足以腾空而起的腿力。20世纪“只剩下三年了”,这并不意味着跨世纪的“容易”,恰恰说明跨世纪的艰难,因为,这三年,其实就是我们练就跨世纪的“腿力”的最后期限,凡有跨世纪雄心的人,谁也没有权力将这三年当做“世纪末”来打发,跨世纪不同于活过世纪,谁也没有理由将这三年消磨在游戏机前、麻将桌旁和歌舞厅中。
④跨世纪更需要有跨世纪的精神状态。五十打蔫,未老先衰,也只能活过世纪而不能跨世纪孙中山一生碰到过许多困难,遭受过许多挫折,然而,他一生都在“努力”之中。蔡元培一生志不移,行未懈,也从来没有“蔫”过。有了这样的精神状态,他们才能始终面向未来,不断增强腿力,成为跨世纪的一代伟人。
⑤跨世纪关键在于一个“跨”字。无须查阅各类辞书对于这个“跨”字的解释,只要看看体育竞技中的跨栏比赛,就不难对这个“跨”字有形象的认识:速度,后劲,一往无前的气概--跨世纪就该这个跨法。
1.文章第①段中写到的一位朋友,把“跨世纪”误解作什么了呢?请从文中找出一个四字词语回答。第②段中用康有为、梁启超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中提到的跨世纪的“腿力”,指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根据文章内容,结合你的理解,概括说说“跨世纪”这个概念在文中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活过世纪;
(2)跨世纪应该有适应新世纪的思想
2、指适应新世纪的本领、能力、素质等。
3、树立新的思想观念,练就过硬本领,培养战胜困难的毅力,成为适应新世纪的人。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
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1、就批驳的对象来说,选文是驳敌论的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一下画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这句话中两个“也”字的含义。
第一个“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个“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倒是一条新生路”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简要阐述你对作者所说的求神拜佛“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论证过程不合逻辑(只答论证也算对),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2、运用仿词的修辞手法,将论敌的自我麻醉、自欺欺人的本质充分揭露出来,也增加了文章的逻辑力量。
3、第一个“也”:有姑且承认的意思,含有讽刺意味。
第二个“也”:起强调肯定的作用。
4、“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的“在前赴后继的战斗”的路。
5、信“国联”是“切实”的东西,对国人是否有益,结果很快就会让人看到,不能长久的进行欺骗。求神拜佛“玄虚之至”,是益是害,找不出分明的结果。(
人类发现和使用银的历史至少已有两千年了。我国考古学者从近年出土的春秋时代的青铜器当中就发现镶嵌在器具表面的“金银错”(一种用金、银丝镶嵌的图案)。从汉代古墓中出土的银器已经十分精美。在古代,银的最大用处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
银有很强的杀菌能力。公元前三百多年,希腊王国皇帝亚历山大带领军队东征时,受到热带痢疾的感染,大多数士兵得病死亡,东征被迫终止。但是,皇帝和军官们却很少染疾。这个迷直到现代才被解开。原来皇帝和军官们的餐具都是用银制造的,而士兵的餐具都是用锡制造的。银在水中能分解出极微量的银离子,这种银离子能吸附水中的微生物,使微生物赖以呼吸的酶失去作用,从而杀死微生物。银离子的杀菌能力十分惊人,十亿分之几毫克的银就能净化1千克水。
①普通的抗生素仅能杀死六种不同的病原体,而含银的抗生素则能杀死650种以上的病原体。②所以,人类在两千年前就知道用银片作外科手术的良药、用银煮水治病。③我国古代法医早就懂得用“银针验尸法”来测定死者是否中毒而死,帮助破获了不少谋杀案件。
④银的这种特性如果加以利用,可以预防一些自然灾害。⑤如:火山爆发及某些大地震前,地表均有可能渗出含硫的气体。⑥这种气体会使银器的表面很快变成黑色,从而显示出火山将要爆发、大的地震将要来临的某种征兆。
银还是一种可为人类食用的金属,在我国和印度均有用银箔包裹食品和丸药服用的记载。同时银还是某些生物的食物。据我国古籍《天香楼外史》记载:古时候有一个妇人藏了150两私房银。有一天她开箱查看藏银,银竟不翼而飞。妇人大吃一惊,怀疑被人盗走,一时弄得全家人心惶惶。后来再开箱寻找,只见一大堆白蚁正团团集在一起,吃着残存的银粒。妇人一气之下,把白蚁投入炉中,以解心头之恨。“火烧蚁死,白银复出”,一称,恰好150两。
1、 “银遇到硫化物、砒霜等有毒物质,表面很快就会变黑。”这句话应放在第三、四节①至⑥句中的第______ 句之前。
2、写出白银能净化水的原理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说明方法。
4、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A.第二段首句中加粗的“很强”两个字与此段末句中“十分惊人”四个字相照应。
B.火山爆发、大地震发生以后,银器的表面很快就会变黑。
C.白银是一种可为人类和其余生物食用的金属。
D.人们之所以用银煮水治病,是因为含银的抗生素能杀死多种病原体。
5、给本文补写一个恰当的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不得超过8个字)
1、③
2、银在水中能分解出极微量的银离子,这种银离子能吸附水中的微生物,使微生物赖以呼吸的酶失去作用,从而杀死微生物。
3、举例子、作比较、引资料(引用)、列数字
4、A、D(每对一个得一分)
5、白银的用途。(白银的作用、白银的功用、白银的妙用均可)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忆的;我们噜哩噜嗦的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
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谢,尽管我没zōng jiāo 信仰,至此也不由得要谢谢上帝了!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呢!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聚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迂腐,不至于惹你厌烦。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尖上所想的,所见的,比你们的不真实。年纪大的人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______________。
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这儿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来,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增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你走后第二天,妈妈哭了,眼睛肿了两天:这叫做悲喜交集的眼泪。我们可以不用怕羞的这告诉你,也可以不担心你憎厌而这样告诉你。人毕竟是感情的动物,偶尔流露也不是可耻的事。何况母亲的眼泪永远是圣洁的、慈爱的!(1954年1月30日晚)
1、读第一段,回答下面问题。
(1)、第一段“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中的“这一类的话”指什么?(用原文回答,15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段提到令作者“又快乐又惆怅”的是什么事?为什么说它是“又快乐又惆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第二段中,作者写道:“你这次在宜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读第二段,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说这话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1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段画波浪线的两处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愉悦之情,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选择其中一处来分析,说说它何以能表达出强烈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本文语言特色考虑,填入第二段横线上的应是下面哪一句?简要说明理由。
(1)现实却给你证明,我是对的。
(2)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家书反映出傅雷对两代人如何相处的一些看法。通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
(1)傅雷认为在两代人相处中,青年人应持有怎样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傅雷认为在两代人相处中,长辈应克服自身哪些弱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本文后,结合对本文主旨的理解,写出你此时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答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不得分)
②、回忆儿子的往事。因为回忆儿子的往事而快乐,因为儿子离开父母而惆怅(只能靠回忆寄托思念之情)
2、①、儿子变成了朋友。
②、第一处从“转折”或“衬托”的角度回答即可第二处从反问的角度回答即可。
3、②句,语气口吻一致,态度谦和,语气亲切和朋友谈心一般。
4、①、青年人应该理解长辈的情感,尊重老人的意见。
②、落伍、迂腐、不够耐心、不太讲究说话技巧等弱点。
27、建立和谐融洽、没有隔膜的朋友关系。
现代文阅读
①1998年9月,中国渤海锦州湾海域风和日丽,虽已入秋,夏天的余温却还未从海水中散尽。海面上空,一架“中国海监”的飞机盘旋着,在执行巡航任务。飞机在掠过锦州湾东部海域上空时,飞行员发现有一大片海水在阳光下泛着褐红色,犹如番茄汤一般。这就是赤潮现象。这一大片褐红色的赤潮海域有3000平方公里之大,是自1993年中国首次报道发生赤潮以来面积最大的一次。
②海水中的某些微生物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或聚集,使海水颜色发生变化,显现红色、黄色或褐色,因此称为赤潮。
③赤潮的生成离不开环境因素,除了需要稳定的海水水体、适宜的水温(14-28℃) 和盐度(17-34%)以外,水体的富营养化--丰富的营养盐、适量的微量元素和有机物也是赤潮生成的关键因素。海水水体的富营养化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排放的废水、污水和废物污染造成的。由于海洋位于地球的最低位置,所以来自陆地各处的所有废物最终都要汇聚到海洋中未。含有大量含磷洗衣粉、洗涤剂的生活废水以及各种工业、农业排放的废水排入江河后最后进入大海,就会给海水的富营养化创造条件。在温度、盐度适宜,海水水体稳定的情况下,海水的富营养化就会使赤潮生物(藻类等)迅速繁殖,海洋环境恶化,形成赤潮。
④赤潮是一种严重的海洋灾害。赤潮生物迅速繁殖,会使海水水体中的氧气大量被消耗,造成海洋生物窒息死亡。有些赤潮生物能够释放毒素,毒死吞食赤潮生物的鱼贝类,再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大量的赤潮生物还能遮蔽照射到水下的阳光,影响海洋生物的光合作用,进而影响海洋食物链的正常循环。
⑤渤海湾是一个半封闭的浅海内湾,水体交换能力差,自净能力低,再加上近年来渤海地区的开发和发展缺乏环境保护措施,海湾沿岸大量排污,海域环境污染严重,致使赤潮现象频繁发生。中国海域赤潮记录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仅有3次,60年代1次,70年代发生了9次,80年代发生了29次,90年代后,更是有增无减,仅1990年就发生了34次。这不仅使渔业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使近海及沿岸生态系统遭到了破坏。
⑥海洋是人类最大的公有领域,它以浩淼和深邃不断净化着自身。然而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赤潮无疑在向人们示警:如果人类无止境地向大海排污弃浊,向它的广袤挑衅,最终失去的将是大海的壮丽,得到的是生命的毁灭。
(选自《20世纪环境警示录》,有改动)
1.结合本文内容,简述赤潮的生成与人类行为的关系。
答: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赤潮是如何成为海洋灾害的。 (答案含标点符号不得超过30字)
答:赤潮生物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段中划线句子说明了什么?其中加点的两个“仅”字分别强调了什么?(4分)
答:
4.根据本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1998年9月渤海发生大面积赤潮,这是因为渤海湾是一个半封闭的浅海内湾,自净能力差。 ( )
(2).第①段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赤潮的外在形态。 ( )
(3).作者写作本文是为了介绍1998年渤海发生的一次大面积赤潮。 ( )
1. 人类大量地向海洋排放废水废物,才促成了水体的富营养化,使赤潮生物迅速繁殖,形成赤潮。
2. 大量消耗氧气,释放毒素,影响光合作用,破坏海洋食物链
3. 说明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海域赤潮的发生日益频繁。
两个“仅”字,前一个强调赤潮发生次数的“少”,后一个则强调短时间内赤潮发生次数的“多”。
4. (1) √ (2)× (3) ×
课外阅读。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1-4题。
①北极光是大自然呈现给我们的最瑰丽最神奇的景观。
②现在我们知道,极光的形成是距地面100-300公里的高层大气粒子和太阳风碰撞的结果。太阳风是太阳释放出的一股粒子流(电子和质子),它以150万公里以上的时速运行,最终被地球磁场捕获。进入地球磁场之后,这些粒子的运动速度加快,并向磁极运动。粒子与大气层中的氮和氧原子碰撞,带电粒子的能量转移到大气分子上,使之发光,形成了绚丽的极光。极光的颜色取决于被碰撞原子的类型,如果光线是蓝色、紫色或红色的,被碰撞的应该是氮原子,如果粒子与氧原子碰撞,极光则主要呈绿色。
③极光的形状和颜色千变万化,在天空中呈现出帐幕状、弧状、带状、射线状和云状等多种形状,光彩夺目,令观赏者大为着迷。极光常常在地球磁极附近的一具椭圆形区域内移动,可以延伸到芬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加拿大和美国北部以及西伯利亚等地区。这一椭圆形区域的大小取决于太阳风的强弱和速度。在每11年一循环的太阳活动盛期,这一区域面积最大。
④极光也在白天出现,但由于阳光太强,肉眼无法观察到。只要大气和磁场条件与地球相似,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也能够产生极光现象。由探测器发回的图像显示土星的极地地区同样出现了红色的极光。和地球一样,土星上的极光也是太阳风进入土星大气层的产物。
⑤2002年2月份,在芬兰距北极圈250公里的卡克斯劳塔宁上空出现了极为壮观的极光。那是一个寒冷的夜晚,夜空很晴朗,人们抬起头,看到了一团形状奇特的绿光。当人们边走边寻找最佳观测点的时候,时间仿佛停顿了下来。所有的人都在抬头看天,把这当作一次难得的、不容错过的良机。
⑥在这一地区,从9月初到第二年的4月份,一年中约有200个夜晚能够看到极光,但要具备几个基本观赏条件:天空无云,并且没有任何影响视线的光线,因为城市的灯光会使人看不到亮度较弱的极光。最强烈的极光亮度能跟月亮相媲美。
⑦但极光也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它会使罗盘失效,使通信卫星运行失常。1989年,太阳引发的一场地磁风暴就使得加拿大魁北克的600多万居民遭受断电之苦。
1、请简要说明“极光”的形成。
答:
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极光产生在地球的两极。
B.土星上也有极光,是太阳风进入土星大气层的产物。
C.粒子和氮原子碰撞,极光呈蓝色、紫色或红色。
D.极光会使罗盘失效、使通信卫星运行失常。
3、文章的第⑥段中,“这一地区”指的是哪里?在这里观察极光要有哪些条件?
答:
条件:①
②
4、本文主要使用了 、 、 说明方法。
1、极光是由距地面100-300公里的高层大气粒子和太阳风碰撞形成的。
(依据第②段中间部分原文自己组织,意思对即可)
2、A
3、指的是:芬兰距北极圈250公里的卡克斯劳塔宁。
条件:①天空无云 ②没有任何影响视线的光线。
4、下定义、列数字、举例子
课外阅读。阅读下面散文,完成1-6题。
乡 情 陈德才
①凡少小离家的人,都有一份永远也化不开的浓浓的乡情。故乡的那棵挂着一丛丛嫩绿榆钱儿的大榆树,那片成群鹅鸭浮游欢叫的清水塘,那个与小伙伴儿捉迷藏的打谷场,那条夏日里去游泳、摸鱼的弯弯曲曲的小河,都构成了人们一个个最美丽的梦境。
②古诗云:(甲)许多动物都有一种对自己出生地的深深依恋,差不多已经构成了一种本能。人作为具有思想感情的高等动物,赋予这种本能以更多的社会性,将其提升为对故乡这块热土的深切执着的爱。一个人喝着家乡的水,吃着家乡的五谷杂粮,在乡亲们的眼皮底下一点点长大;在家乡的小学校里认第一个字,读第一本书; 从家乡的田林山水开始,逐渐认识和走进这个神秘而广袤的世界。于是,对故乡的爱, 就在这一过程中很自然地滋生于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有着任何其他情感所难以比拟的深厚根基。
③乡情总是离不开童年的回忆。童年时的所见所闻和遇到刺激,在一个人大脑皮层中形成最初的沟回,打下最深的烙印。天地间走来一个小小的我,没有功利的权衡,不需要礼仪的拘谨,高兴就笑、就跳,不高兴就哭、就闹,何等自然纯真,洒脱无羁,世界万物都散发出天真烂漫的气息,使童年的岁月宛如一首无尽延伸的诗。人过中年,再也找不回儿时对陌生世界的那种新奇感,找不回那种全神贯注和真诚纯洁的目光。因此,人们怀念故乡,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对自己纯真无邪的童年的怀恋,是企图追回生命中失落的那一段无比珍贵的时光。
④(乙)对于流寓他乡的游子,一句乡音就足以令他热泪盈眶,心起波澜。对故乡的爱,是(丙),是对生命春天的珍惜,是一个人最真诚炽热的感情。其实,什么叫祖国,就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的放大,就是自己生命系列的源头。海外华侨以及外籍华人,都是“中国老乡”,他们对祖国的刻骨铭心、永无停歇的挚爱,就是乡情的凝聚与升华。
⑤尽管远在异国天涯,游子们都有一种回故乡探访的永恒冲动,向往着(丁)的难得体验。但是,如果经过苦心筹划,有一天你真的回到阔别已久魂牵梦绕的故乡,在夙愿得偿、感叹唏嘘之余,也一定会有一种很强烈的陌生感和失落感:再也找不到那熟悉的小路、熟悉的杨树林,小河也不再那样宽阔、那样富有生气。其实是一切中年之后回乡的人都会产生的一种典型心境。这不仅仅是因为白云苍狗、世事沧桑,还由于当年的小孩已长成大人,衡量外部世界的尺度不同、心境也变了。因此,故乡只能停留在回忆中,驻守在梦境里,在现实生活中将永难寻觅。
⑥乡情是一杯酽酽的茶、醇醇的酒。如果经常地品一品,就会在眼前时时闪现家乡父老殷切的目光,就会保持更多的质朴与真诚,就会保留一份永恒的平民情结和赤子之心。
1、文中甲、乙、丙、丁四处括号里应引用的句子各是 甲 乙 丙 丁
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鬃毛衰。” ②“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③“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④“绿叶对根的情意。”
2、在第②段的横线处再续上两句话,使之与前面的句式相似、内容相吻合。
答:
3、从对自己出生地的依恋方面来说,人和动物有什么区别?(不能抄原文)
答:
4、人为什么会怀念故乡?根据文意,谈谈你的认识。
答:
5、第④段划线的句子中的“斯”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如果换个表述法,你怎么说?
答:
6、第⑤段中说:“故乡只能停留在回忆中,……,在现实生活中将永难寻觅。”为什么?
答:
1、甲② 乙③ 丙④ 丁①
2、开放型题目,没有固定答案。
3、动物只是一种本能,而人对故乡热土是一种深切而执着的爱。
4、因为童年天真、烂漫、纯朴、坦诚、全神贯注,对陌生世界充满好奇心和刺激感,而人过中年,这些都再也找不回来了。为了追回生命中失落的那段无比珍贵的时光,人们就会怀念故乡。
5、“斯”是“这里”的意思。
换个表述法:其实,祖国就是在这里生、在这里长的故乡,只不过这个故乡更大些罢了,这里就是自己生命系列的源头。
6、因为白云苍狗、世事沧桑,还由于中年之后衡量外部世界的尺度不同、心境也变了。
国外某城市开设了租车自驾旅游项目,驾车人发动汽车时,车内自动放音装置就会放一段录音:“阁下,驾驶汽车时速不超过30英里,你就可以饱览本地的美丽景色;超过60英里,请到法庭做客;超过80英里,欢迎光顾本地设备最新的急救医院,;上了100英里,请君安息吧!”
1.对当地规定的驾车最高时速理解的一项是( )
A.30英里B.60英里C.80英里D.100英里
2.若用简明的语言直截了当了表达录音内容,在说“阁下,请您”后接续的一项是( )
A.饱览美景B.不要超车 C.驾车慢行D.热爱生命
1.B 2.C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