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1-6题

夏日原野上的追赶

①从上学开始,老师就不止一次地在黑板上写下“最有意义的事”这样的作文题目。什么是最有意义的事呢?现在想来,那时写的几乎都是一些好人好事,什么捡钱包、让座位、扶老人过马路……这当然是有意义的。然而,如果要把它们说成是我们生命中最有意义的事,似乎也并不准确。因为人生最有意义的事将会对我们产生恒久的影响,会成为我们一生中一直闪亮的灯塔,会影响到我们人生的航线和生命的质量。

②我常常在想,生命里最有意义的事,往往就静默于你的生命之中,然而却会在你生命的某一时刻,呈现出强烈的意义来。

③那是一年夏天的事。我在山里放羊。山坡下有一块瓜地。________(A. 热烈 B. 酷烈 C. 和暖)的阳光将西瓜熟透的气息一丝一丝地逼入我的体内。看瓜的是一个老人,他一直闭着眼睛躺在一个草棚子下面。我想他一定是睡着了。这大夏天的正午,太阳把人身体里的力气一点点都蒸发了,连那把根扎了不知有多深的老树,都像在开水锅里煮过一般,叶子卷得扯都扯不开,他不睡着才怪呢!瓜地里的西瓜像一个个孩子一样顽皮地瞪着我,如果能抱着一个大西瓜狼吞虎咽一气,那该有多爽啊!

④我终于鼓足了勇气,一个猛子扎进瓜地摘下一个大西瓜,但就在这时,我的背后传来一声大喝,我抱上瓜就跑。虽然他的大喝带给我极大的恐惧,但当我抱着瓜开始跑的时候,我充满了自信。想想吧,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要追上一个十二岁的孩子,那简直就是龟兔赛跑!我抱着瓜回头看看那个追过来的老人,他腿脚不太利索,跑起来的样子很好笑。我心里在笑他,他怎么就不想一想,他怎么可能追上我呢?

⑤夏日的田野是富有的,到处是绿色。我就在这样的田野里像一只被追赶的兔子一样奔跑着,并不时回过头去看看那追赶我的老人。他一瘸一拐地追着。我跑一段,就停下来向他举举手中的西瓜,然后继续往前跑。耳边的风掠过我的头发,像母亲手中的梳子梳过一样轻柔而舒适。我的奔跑将深藏于绿色之中的兔子、狐狸、山猫惊动起来了,野鸡、麻雀、鸽子也从草地上翔起。整个田野更显得繁华而富有,我甚至有些喜欢这种被追赶下的奔跑了。

⑥我跑出老远,心想他一定停下来了吧。可回头一看,他依然一瘸一拐地追着。我只得又将西瓜向他举了举,继续往前跑。

⑦在夏日的炎阳下长时间奔跑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已经气喘吁吁,嗓子像吃过辣子一样干涩燥热,衣裤像水洗过一样贴在了身上。我有些支持不住了,但老人依然在一瘸一拐地追赶。看得出来,他没有放弃的意思,仿佛他丢失的不是一个瓜,而是别的什么东西;而且似乎他也乐意在这夏日里无遮无拦的田野上做一个追赶者。

⑧我开始困惑了,他要追到什么时候才算个尽头呢?但有一点我很明白,只要他不放弃,就会追上我的,一定会追上我的!

⑨西瓜地离我们已经很远了,但他的追赶像一片巨大的云彩投下的阴影_______(A. 阻挡 B. 影响 C.笼罩)着我,我跑不出去。这就像马在风中跑,马比风的速度快,但马永远跑不出风的世界。我害怕起来了,人一害怕骨头就酥了。我不得不放弃。我将瓜放在了路上,跑到远处大口大口喘着粗气,看着他一步一步逼近,最终到达西瓜跟前。他抬起头看看我,然后像一个将军拎起敌人的首级一样将西瓜拎起来看看,又将西瓜放回原地,转过身一瘸一拐地归去了。

⑩他归去的样子颇有些凯旋的意味。

这件事已经很遥远了。这些年来在社会上东奔西忙,我会时不时想起那场夏日原野上的追赶,想起看瓜老人那永不放弃的一瘸一拐的身影。

1. 根据文意,从第③段、第⑨段的括号内为空白处选择恰当的词,将所选字母依次填涂在答题卡上。

2. 根据选文,可以理出“我”在被追赶中心理、行为的主要变化过程。请你从备选答案中选择恰当的三项,将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

备选答案:

A. 充满自信 B. 轻柔舒适 C. 跑不出去

D. 开始困惑 E. 选择放弃 F. 得胜而归

3. 对选文分析不准确的是哪一项?选择答案,将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

A. 选文的标题“夏日原野上的追赶”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B. 文中多次出现对老人一瘸一拐追赶的行动描写,有力地突出了老人永不放弃的精神。

C. 第⑤段中对夏日田野繁华而富有的描写,反衬了“我”在炎阳下奔跑的艰辛。

D. 第⑩段“凯旋”一词,传神地写出了看瓜老人在这场追赶中终获胜利的样子。

4. 什么是“我们生命中最有意义的事”?请用原文中的语句概括作答。(限25字以内)

5. 品味第⑨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结合语境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6. 你认为老人为什么执意追赶“我”?从夏日原野上的这场追赶中,你获得了怎样的感悟?

1. B  C

2. (1)A  (2)D  (3)E

3. C

4. 对人生的航线和生命的质量产生恒久影响的事。

5.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在老人的追赶下奔跑,“我”尽管比老人跑得快,但永远摆脱不了他执着的追赶。

6. 第一问:①履行看瓜的职责

           ②以行动对偷瓜的孩子进行教育

   第二问:①认准目标,执着追求,不畏困难,永不放弃

            ②做事应忠于职守,尽职尽责

近年来,报纸经常刊载中小学生突遇一点挫折、打击,就选择终结生命作为解决方式的报道。(A.)校园暴力、残害动物之类的事件也时有发生。这些,都折射出当今部分青少年情感的淡漠,以及对生命的漠视与践踏。这一问题应当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重视,也应当引起每一个青少年的深入思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要每一个个体生命的健康存在,需要每一个个体不断去改善自己的生命,不断为生命所处的社会环境尽一份责任。因此,当代青少年应理解生命的价值,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

生命是人生最宝贵的东西,只有生命存在才会有人的其它价值的创造和实现。人的生命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的生命的不可替代性。日本学者池田大作指出:“生命是有尊严的,就是说,它没有任何等价物,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它。”第二,人的生命的不可逆性。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失去了就不可复得。(B.)第三,人的生命的基础性。没有了生命的存在就不会有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所有的活动。生命的价值要求我们必须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爱护和尊重自己及他人的生命,与我们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和谐相处。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灾难和挫折就伴随着人类生命的历程。(C.)现代社会的进步使人类在享受自身发明创造成果的同时,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重负。生态环境遭破坏,资源日益枯竭,__活动猖獗,局部战争不断,贫困、犯罪、饥荒、瘟疫等等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同时,社会的飞速发展,竞争的日趋激烈,也给人们带来了更大的生存压力和精神困惑。在压力和困惑面前,人们往往有一种无能为力的感觉。处于成长阶段,心理发育相对稚嫩、脆弱的青少年,也大多生活在追求成功的沉重压力下。不成功者固然不快乐,成功者也不一定有幸福感。因此,青少年尤其有必要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首先,要有保存生命的意识。即要认识生命,学会基本的生存技能。第二,要有发展生命的意识。即理解生命的意义在于谋求发展,在于实现自我的生命价值。第三,要正确认识死亡,理解死亡和生命的关系。(D.)此外,还要了解死亡对亲人朋友的伤害,从而对与死亡相关的种种打击、挫折、损失有所准备,更加珍惜生命。

2003年4月,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病使北京的春天失去了往日的喧嚣与欢乐。这场劫难再一次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脆弱与顽强,也使我们每个人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同时,广大医务工作者舍生忘死抢救患者生命的壮举,更使我们每个人的灵魂经受了一次庄严的洗礼。愿青少年朋友们能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深入思考生命的价值,关注生命,珍爱生命,进而建构一个更健康、更完美的生命。

1.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选择答案,将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

A. 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要每一个个体生命的健康存在。

B. 当代青少年应理解生命的价值,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

C. 生命是人生最宝贵的东西,只有生命存在才会有人的其他价值的创造和实现。

D. “非典”疫病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脆弱,也使每个人的灵魂经受了一次庄严的洗礼。

2. 下面这句话作为论据,应该放在文中A.、B.、C.、D.的哪一处?

俄国哲学家、思想家别尔嘉耶夫说:“这个世界上生命之所以有意义,只是因为有死亡。假如在我们的世界里没有死亡,那么生命就会丧失意义。”

3. 对选文内容理解不准确的是哪两项?选择答案,将它们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

A. 人的生命的不可替代性是说每个人与每个人都是不相同的,互相不能替代。

B. 人的生命的不可逆性是说人死了以后就不可能复生。

C. 人的生命的基础性是说没有了生命的存在,就不会有社会发展和人类活动。

D. 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就是要认识生命,学会基本的生存技能。

E. 人的生命的意义在于谋求发展,在于实现自我的生命价值。

4. 读了选文,你一定对“生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请你从所给的有关生命的五个观点中任选一项,写两个比喻句,进行阐释。

[观点]

①生命是最宝贵的 ②生命是有尊严的 ③生命是脆弱的

④生命是顽强的 ⑤生命是脆弱而顽强的

1. B

2. D

3. A  D

4. 答案略

(甲)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竞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故乡》

(乙)看着他们那双懒洋洋的筷子,我的心里就像翻倒了五味瓶,什么滋味都有。因为我知道,这种赏光似的迁就,并不只是表现在对挖芥菜这一桩事情上,它还表现在对我们这一代人的一些见解和行为上。在他们看来,我们的有些见解和行为,都像陈列在博物馆里的出土文物--离他们的现实生活太远了,不顶用了。自然,我也并不认为我们的见解和行为就完全正确。只要他们不觉得厌烦,我甚至愿意跟他们谈谈我们在探索人生方面曾经走过的弯路,以便他们少付出一些不 必要的代价。我真希望我们之间不要成为隔膜很深的两代人,而是心心相通的朋友。--《挖芥菜》

1.结合语境,写出选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路:----------

出土文物:-----------

2.①比较(甲)(乙)选文中画线的“隔膜”有何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

②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应如何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膜。

1。答案:“路”既指作者远离故乡的路,也指寻求新生活的路。“出土文物”指陈

    旧、过时的见解和行为。

2.①答案:相同点:指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不了解。

    不同点:(甲)文的“隔膜”是指社会地位不同的人之间的不相通;

    (乙)文的“隔膜”是指家庭中两代人之间的不理解。

    评分:答对相同点得1分,答对一个不同点得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②答案提示:彼此信任,平等相待,加强了解,增进交流等。   

阅读下文,完成1-5题

野菊花

陈 创

①野菊花!野菊花开在山野里。

②有谁见过这般豪放壮烈的花云?有谁闻过这么沉郁凝重的药香?那样泼泼辣辣地开。一簇一簇,一滩一滩,一坡一坡,灿烂辉煌!

③花朵不过一分镍币大小,密密匝匝,重重叠叠,织造出淮河堤畔、大别山麓梦幻般神奇的织锦,分明是太阳和月亮灼目滚烫的合金,让造物主随意倾倒泼洒在这里,,叫人心灵久久震颤。

④几番秋风秋雨秋霜,山野早已敛去辽阔的绿氅(cha四,外套),只把灰褐的脊背袒露世间;曾经被悠逸的白云衬托得如此高远的天空,也被铅灰压缩了胸臆;紫燕和鸿雁归飞的呼唤,杳然寂灭在江南的路上,留下水牛与山羊的哞咩,在枯草败叶间低回……纵然是松柏也已减色,纵然是檀竹也已落魄,惟独野菊花,却以她野性的勇敢和进取,在这片天空下,这片山野上,举起开放的拓展的金旗,“欲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⑤多少墨客骚人奉和酬唱,把菊魂菊意唱彻历朝历代;唱的大多是庭院、公园、花盆里的名菊。比起野菊花来,这些被驯化、供玩赏的同类,不免沾染着脂粉气、奶油味,显得矫饰和做作。宁愿入汤入药、成渣成泥,决不任人摆布、供人亵玩--这就是野菊花!

⑥野菊花自有野菊花不惑无悔的性格和气质。

⑦她不禁锢自己。有花就尽情地开,有香就尽情地放。这一朵迟迟不肯谢去,那一朵挣出半个脸来就开了,从茎顶,从胁下,一下子冒出那么多花骨朵,仿佛一夜之间被风雨唤醒,就一齐把眼睁开,睁得又圆又亮,再也不想闭去。白天盯住太阳,夜晚盯住星星月亮。那份野性,连日月星辰也只能轮番伺候;她把她金子般的本色毫不掩饰地宣泄成河成瀑,又把琥珀色的药香毫无保留地聚散如云如雾。这时,假若你静下心来,你会从袅袅升腾忽聚忽散的浓香里谛听到广东音乐《金蛇狂舞》的活跃,琵琶古曲《十面埋伏》的壮烈……

⑧她不固守现状。匍匐的枝条看似软弱,却从不攀缘依附。这枝被折去,更多的芽箭立即射出,迅速占领周围的地面,把墨玉般羽状分裂的叶片扩张开来,铺展如苍鹰冀翮(,翅膀),拥护着黄花,风来想凌空而去,云过含不尽想往,活脱是一幅潘天寿饱含金石意味的《鹰瞵图》,从大别山巅垂挂到淮河水沿。当霜雪卷藏这轴宏篇巨构,她的宿根却在这片沉重而冷静的土地下酝酿谋划,将屈原“上下求索”的浩歌冻结在心,待时以蹿发。今年崖头岭上的几株,明年一定发展成簇;今年篱前坎下的数丛,明年一定繁衍成龙,星散的,要汇集;成块的,要连片。然后,在荒滩野坡,在贫瘠却是自由的土地上,左冲右突,向着四面八方扩张,挺进,步步为营,为营步步。不知是山野滋育了她的野性,还是她的野性诱发了山野的野味野情。

⑨哦,野菊花,这野性的精灵!这野性的勇敢和进取!想怎么开就怎么开,想在哪儿开就在哪儿开。你根本辖制不住她,她也从不约束自己。西风里,严霜下,万花纷谢的境遇中,孤军奋战,单一面嫩金、黄金、赤金锻造的大纛(d60,古代军队的大旗),鲜明如火,嘹亮如歌,浓烈如酒,狂放如战胜者的开怀肆笑。

⑩这是一种怎样野性的美啊!而这野性美又以其烛照天地的光芒,投射在她开放的态势和拓展的行动之中,于生命的运行里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实现自我,叫人体味出一种人生境界,才有久久的震颤回荡在心……

1.①②③段是从哪些角度描绘野菊花的?请概括回答。

2.从全文看,野菊花的野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④⑤两段运用了衬托的写法,请具体分析并说明其作用。

4.⑦⑧⑨三段集中描写了野菊花的性格和气质,请从中找出--个你最喜爱的句子,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5.读完本文,结合你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理解,谈谈你从野菊花身』:得到了哪些启示。

1.答案:生长环境、开放态势、花的气味、花的形状、花的颜色

    评分:共5个要点,答对两个得1分,答对四个得2分,全对得3分。

2.答案:①不任人摆布②不禁锢自己  ③不固守现状    评分:答对一个要

    点得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3.答案:第④段描写秋后山野的灰褐、天空的铅灰、紫燕和鸿雁的归去、松柏的

    褪色、檀竹的落魄等,反衬出野菊花的勇敢和进取;第⑤段描写庭院、公园、

    花盆里被人驯化、供人玩赏的名菊,反衬出野菊花桀骜不驯的野性美。

    评分:共两个要点,每个要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4.答案举例:句子:西风里,严霜下,万花纷谢的境遇中,孤军奋战,举一面嫩

    金、黄金、赤金锻造的大纛,鲜明如火,嘹亮如歌,浓烈如酒,狂放如战胜者的

    开怀肆笑。

    理由:本句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刻画出野菊花鲜明的战胜者形  、

    象,语言节奏感强,富有感染力。

    评分:只写出句子不得分。写出句子,分析恰当得2分。

5.答案提示:人生要像野菊花一样有开放的态势和拓展的行动;要在生命的运行

    里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实现自我。  评分:本题3分。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阅读下文,完成1-7题

成长的桥

  ①我记事很晚,所有关于童年的记忆,差不多都在父母与别人闲谈中得知。在很多人眼里,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笨小孩。

  ②上学第一天回家在巷口碰上母亲,她问:“老师今天讲了啥?”我想了半天才挤出三个字,“脚板印”。母亲又问一起回来的同学,她说:“老师要我们脚踏实地,好好学习。”大家一阵笑,我也跟着笑。一次不小心摔破了家中珍爱的花瓶,我把碎渣扫到地板中央,再搬个小凳老实地坐在旁边。母亲回来生气地责骂时,我振振有词地说:“老师讲要表扬诚实的孩子,您却批评我!”母亲忍不住扑哧笑了。

  ③也许智商有限加上读书不用心,虽然花了时间做了副努力的样子,小学时成绩并不理想。别人家的父母见了面总是夸自己的孩子如何了得,我父母只能一边讪笑一边借机脱身,回来了他们彼此安慰说,孩子老实,心眼又好,读书也自觉,就别逼她了。那时真想像皮皮鲁那样,把课本煮了熬汤喝,除此外我想不到法子读好书。

  ④懵懵懂懂长到九岁,我的思想第一次发生重大转折。

  ⑤那年,春天的花开得特别艳,尤其我家向阳的窗下(那里有个半米宽的窄台),花朵更是美不胜收。我喜而忘形,一手板窗,一手摘花,却忽略了扳着的窗子是没有插销的。一分钟后那扇要命的窗子开了,把我像球一样从二楼抛下去做了个自由落体运动;仙人掌又火上浇油,落地我已变成昏迷不醒的“刺猬”。后来听说,是好心的行人送我进了医院;私下以为嫌我笨的母亲,听到这个消息竟在柜台内晕倒了,苏醒过来跌跌撞撞推开同事就往医院跑;而父亲一脸煞白,骑自行车撞到了电线杆,爬起来车子不要、泥水不管地直往前冲……那天医生差点下死亡通知书,警告说,病人必须一直保持清醒意识。于是父母每隔一个小时忐忑不安地唤我一次。昏昏沉沉往下坠落的我,就被父母一声又一声、柔和而又有力、平稳而又【甲】、掺杂着心疼与希冀的呼唤拉回了这鸟语花香的世界。

  ⑥那年期末,我破天荒考了个全年级第一。邻居说这一摔没留个后遗症已是万幸,想不到还摔开了窍,变聪明了。只有我自己知道,是48小时的昏迷中母亲带泪的呼唤,父亲紧紧握我手的力量,是一睁开眼他们憔悴面容上的极大喜悦,与眼眶里滑落的中年的泪水,让我一刹那长大了。我才知道我对父母是那样重要。心中渐渐清晰的爱滋生成牢不可破的愿望--我要为父母好好读书。拿到成绩单时父母的【乙】和欣慰,让我开心了好久。后来读书成了习惯,一读读到了研究生。

  ⑦我至今仍不知道我的智商属高属低,这对人的一生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怎样的父母,从懵懂到明事,其实只有一桥之隔;这座桥,就是父母温厚的爱。就像黑云经过太阳的亲吻也会变成绚丽的彩霞,再笨的小孩,有父母的爱来呵护,也会成长为顶天立地的栋梁。

  1.根据表现人物心情的需要,【甲】,【乙】两处应填人的恰当的词语是什么?

  答:【甲】处填_______________,【乙】处填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中“母亲回来生气地责骂时,我振振有词地说:‘老师讲要表扬诚实的孩子,您却批评我!’母亲忍不住扑哧笑了”,结合上文内容,说说母亲为什么转怒为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全文内容,概括“我”的特点。

  4.文中多处写父母亲给予“我”的爱,请写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并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起过渡作用的自然段是第_______________段。

  6.“成长的桥”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尾画曲线的句子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表达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详写的是哪件事(从起因、经过、结果三方面概括)?详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焦虑(焦急、急切)    惊喜(喜悦)

2 .答案:母亲为我打碎花瓶而生气,但听了我很有意思的回答,觉得我老实得可爱,所以转怒为喜。

3.答案:老实,诚实,心眼好,读书自觉,理解父母。

4.答案:如“私下以为嫌我笨的母亲,听到这个消息竟在柜台内晕倒了,苏醒过来跌跌撞撞推开同事就往医院跑”,因为爱“我”,母亲听到意外消息时,又急又怕,以致晕倒。苏醒过来,第一反应是上医院了解病情。又如“父亲一脸煞白,骑自行车撞到了电线杆,爬起来车子不要、泥水不管地直往前冲……,”因为爱,父亲心中只有“我”,忘了自己。

5.答案:④

6.答案:父母温厚的爱

  生动形象地强调了父母之爱对于孩子成材所起的重要作用。

7.答案:要点:①“我”因意外事故受伤,重度昏迷。(起因)

            ②父母亲一声声的呼唤,把“我”拉回鸟语花香的世界。(经过)

            ③“我”从此刻苦读书,并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结果)

            突出了父母温厚的爱对于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这一中心。

阅读下文,完成1-5题

探矿人的“好向导”

  ①在自然界生长着一类植物,能够为人类提供宝贵而又可靠的信息,充当探矿家寻找地下宝藏的“侦察兵”。

  ②1934年,捷克斯洛伐克的两位科学家,研究某地区玉米的化学成分,发现每吨玉米灰中含有10克黄金,以后就在玉米生长的那块地方找到了金矿。

  ③又有智利的一位探矿家,在野草中发现线索,据此找到了储量丰富的铜矿。

  ④在我国海州也发现一种叫香薷(rú)的植物,它生长的地方储藏着丰富的铜。据说,有一支勘探队到当地寻找矿藏,其中几个队员的任务是专门寻找香薷。果然在香薷生长的地方找到了铜矿。

  ⑤有些植物生长时非常需要一种矿物质。为此,它们常常把根深深地扎进地底下,吸收微量金属,再转运到茎、叶、花、果里。探矿家每走一段路,就采集一些植物的枝、叶、花、果,回到实验室进行化验,就可获得地下矿藏的线索。

  ⑥国外有个山谷,印第安人叫它“有去无回”,也有人叫它“魔谷”。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无论是动物还是人,都不敢进入这个山谷;一旦误入其内,就很快死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研究“魔谷”之谜,地质工作者对那里的植物进行分析,发现这个山谷缺少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硫,而储藏着大量的硒。因为缺少硫,植物就吸收硒替代硫来维持生长。人和动物食用含有大量硒元素的植物,就会中毒死亡。动物吃硒而发狂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⑦植物不会说话,但是他们用特殊的语言告诉人们哪里可能有什么矿藏。它们生长的状态、形状、颜色往往与吸收的金属有关,这就为人类提供了找矿的线索。比如,蓝色花瓣的羽扇豆,生长时期极需锰,凡是这种植物生长旺盛的地方,地下就可能有猛矿。像蒿这种植物,一般长得非常高大粗壮,但如果土壤中含硼量太多,它就会变成一个 “矮老头”。如果三色堇的色彩异常鲜艳,那么这块地下很可能有锌矿。镍会使花瓣失掉光泽,锰几乎会使所有的花变成红色,铜会使花朵呈现蓝色或蔚蓝色。

  ⑧目前,凭借植物探矿的方法又有了新的发展。没风的时候,人们根据测定某地大气成分,就可以确定某些矿物存在的可能性。

  ⑨这种新方法的依据是什么呢?原来,植物根部吸收来的各种矿物微粒,一部分通过蒸腾作用进入大气中,一部分通过分泌物进入大气中,一部分通过飘扬的花粉进入大气中。据测定,植物以这三种方式散发出的矿物质数量相当惊人。因此,通过测定大气成分,就可以找到某些矿藏。

  1.本文的说明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⑤段中说“探矿家每走一段路,就采集一些植物的枝、叶、花、果”,探矿家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线句子“植物不会说话,但是它们会用特殊的‘语言’告诉人们哪里可能有什么矿藏”中,“特殊的‘语言”’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⑦段中说“它们生长的状态、形状、颜色往往与吸收的金属有关”,联系本段下面几句话说说,为什么不能单独调换“生长的状态、形状、颜色”的位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⑧段中说明“没风的时候,人们根据测定某地大气成分,就可以确定某些矿物存在的可能性”,结合上下文内容说说,为什么这是凭借植物探矿的方法的新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植物是探矿人的“好向导”(或“植物能够为人类提供探矿的信息”)。

    评分:2分。意思对即可。

    2.答案:进行化验,获得地下矿藏的线索。

      评分:2分。意思对即可。

    3.答案:植物生长的状态、形状、颜色

      评分:2分。

    4.答案:本句为总起句,以下几句的具体说明也是先写状态,再写形状,最后写颜色,与总起句的表述顺序一致,前后照应,语言连贯。所以不能调换顺序。

      评分:2分。意思对即可。

    5.答案:要点:①前文所述方法需要化验植物的化学成分或观察植物的外形特征,才能判断矿源。

    ②新的发展只需通过测量植物散发在大气中的矿物质来判断矿源,方法更先进,更简便实用。

范进进学回家,母亲、妻子俱各欢喜。正待烧锅做饭,只见他丈人胡屠户,手里拿着一副大肠和一瓶酒,走了进来。范进向他作揖,坐下……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了一遍, 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紧咬,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尸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到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 “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个甚么举,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时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

一个人飞奔去迎,走到半路,遇着胡屠户来,后面跟着一个浇汤的二汉,提着七八斤肉,五千钱,正来贺喜。

1.选文中的“进学”与“中举”有什么不同?胡屠户对范进“进学”与“中举”的不同态度反映了什么?

答 (1)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对范进因中举而发疯的描写反映了人物什么性格特点?作者这样写用意是什么?

答:(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进学”指考取生员(秀才),“中举”指考中举人。(前者是州府举行的考试,后者是省一级考试)

 (2)①胡屠户的势利可鄙以及世态炎凉。

②揭示了知识分子热心科举的原因:一旦中举,名利、地位自然不同。

2  (1)热衷功名无法自拔。

(2)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毒害极深,使人性格扭曲。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美丽如初

①月色皎洁,一如闪亮的白绸,宁静而安祥地弥漫。我握着母亲的手站在街口,等放晚学的弟弟归家。并不冷,然而街静人空,我等得焦急不耐,母亲却等得耐心又耐心,遥望着那条很宽很白的路,母亲说:“一直这样等,惯了。”我的心悚然一动, 目光在母亲单薄的身影里模糊了。

②我也曾让母亲这样地等待过,并不是小的时候,女儿大了,反而更让母亲牵挂。那些个月朗星稀的夜晚,和学友们一路高歌神侃地回家,一个人转进僻静的街口,却望见母亲的衣衫和着树影飘动,一样的迷离,心忽地跳快了,跑过去,却只叫了一声“妈妈!”母亲也不说什么,很欣慰地笑着,拍拍我的手,一起走回家去。

③而今我去了异地,只在假期里归来,母亲的身影却依然准时地站在街口树下,等待不久也要离家求学的弟弟。我忽然很羡慕母亲,可以把那么深沉的爱包容在静静的等待中。

④清脆的铃声响过来,弟笑嘻嘻立在我和母亲面前:“妈!姐!”“怎么才回来,让妈等那么久?”我半是欢喜半是埋怨。 “回家吧!”母亲还是那么欣慰地笑着,拍拍弟的手。弟冲我做个鬼脸。看弟高大的身影在母亲的身边,我忽然觉得失去了什么,起航的船只能留恋温暖的港湾,却不能永远停泊。

⑤返校之前,母亲安静地替我整理行囊,见我跟着她走来走去,却不开口,母亲说:“从前你外婆也是这样送我走。”啊,我默默地望着母亲,仿佛看见外婆的双手在忙碌。我忽然明白了,从前外婆一定也曾站在街口,等母亲回家,就像母亲今天等我们回家,而我也会有那么一天,让深深的爱溶在等待中。

⑥眼前晃动着月光里母亲静立的身影,才知道不论经过什么,我记忆中的那些夜晚永远美丽如初。

1.文章首段的景物描写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在文中主要起什么作用?

答:(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首段中,在等放晚学的弟弟时,为什么我会“等得焦急不耐”,母亲却“等得耐心又耐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中写到,“我忽然觉得失去了什么”,“我”觉得失去了什么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纵观全文,(1)写出在全文结构上与末段中“眼前晃动着月光里母亲静立的身影”这个 句子相呼应的一句话。(2)说说为什么“我记忆中的那些夜晚永远美丽如初”?

答:(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宁静平和(幽美(2)展示人物活动环境特点;衬托人物美丽和充满母爱的性格心灵

2 因为母亲能“把深沉的爱包容在静静的等待中”,而我还未能。

3 (因为已经长大而独立,)失去了倚在母亲怀里感受母爱的机会,失去了享受母亲等待的满足感和幸福感的机会

4 (1)(我的心怦然一动,)目光在母亲单薄的身影里模糊了

(2)因为那些夜晚月色美、情感美,凝聚着母亲深沉美好的爱。

阅读下文,完成1-3题

南 海

南海,外国人又称“南中国海”。早在公元前4000年时,我国沿海渔民就开始在南海捕鱼,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置了南海郡。《马可·波罗游记》中也多次提到过“南海”。

南海以我国大陆及台湾岛为北界,南抵印尼加里曼丹岛,面积约350万(千米)’,它比渤海、黄海、东海面积总和还大得多。

南海是一座巨大的资源宝库,它的北岸是我国南部一段漫长的海岸线,排列着汕头、深圳、广州、湛江、海口、北海等一系列重要港口,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黄金海道。南海有世界上最著名的红树林生长岸区和珊瑚礁区,它也是世界重要渔场之一。南海出产的龙虾、海马、玳瑁闻名于世。沿海的广东雷州半岛、广西合浦出产的珍珠称为“南珠”,称誉全球。南海的丰富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珠江口、莺歌海、北部湾一带,专家预测,它将会成为波斯湾那样的大油气田。

在人口急剧增长、陆地资源日益短缺的今天,南海和渤海、黄海、东海一起构成了中国未来发展的一大空间,它是中华民族怀抱中一个巨大的聚宝盆。

1.本文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南海?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从哪几方面说明了南海是一个“巨大的聚宝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举例说明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两种。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南海与中国人的渊源(“中国人在南海活动的历史”、“南海的历史”或“南海得名的由来”均可);(2)南海的地理位置、面积;(3)南海丰富的资源或“南海是一座巨大的资源宝库”。

2 南海有着丰富的港口资源、生物(或答“动植物”)资源、油气资源。

3 (1)列数字:南海面积350万(千米)2; (2)作引用: (马可,波罗游记》中也多次提到过“南海”; (3)举例子:沿海……南珠,称誉全球;(4)打比方:它是……聚宝盆。

阅读下文,完成1-3题

谈“跨世纪”

①与几个朋友聊天,说到跨世纪的一代,有一位说:“跨世纪还不容易,都只剩下三年了。”看来,这位朋友将跨世纪误解了。其实,那些步履蹒跚地走过的,昏昏沉沉地混过的,苟延残喘着被人拖过世纪的,都与“跨世纪”无缘。

②跨世纪首先就得面向新世纪。新的世纪,社会的文明程度将会提高到一个新的档次。这不仅需要我们适应,更需要我们去营造。认定过去好的只会和过去的时代一起过去,认定未来好的才能合着时代的节奏走向未来。一味迷恋过去,是跨不了世纪的。康有为和梁启超虽然活过世纪,却没有跨世纪,就因为他们死守着19世纪的老皇历,没有随着时代一起前进。

③跨世纪还要有足以腾空而起的腿力。20世纪“只剩下三年了”,这并不意味着跨世纪的“容易”,恰恰说明跨世纪的艰难,因为,这三年,其实就是我们练就跨世纪的“腿力”的最后期限,凡有跨世纪雄心的人,谁也没有权力将这三年当做“世纪末”来打发,跨世纪不同于活过世纪,谁也没有理由将这三年消磨在游戏机前、麻将桌旁和歌舞厅中。

④跨世纪更需要有跨世纪的精神状态。五十打蔫,未老先衰,也只能活过世纪而不能跨世纪孙中山一生碰到过许多困难,遭受过许多挫折,然而,他一生都在“努力”之中。蔡元培一生志不移,行未懈,也从来没有“蔫”过。有了这样的精神状态,他们才能始终面向未来,不断增强腿力,成为跨世纪的一代伟人。

⑤跨世纪关键在于一个“跨”字。无须查阅各类辞书对于这个“跨”字的解释,只要看看体育竞技中的跨栏比赛,就不难对这个“跨”字有形象的认识:速度,后劲,一往无前的气概--跨世纪就该这个跨法。

1.文章第①段中写到的一位朋友,把“跨世纪”误解作什么了呢?请从文中找出一个四字词语回答。第②段中用康有为、梁启超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中提到的跨世纪的“腿力”,指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根据文章内容,结合你的理解,概括说说“跨世纪”这个概念在文中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活过世纪;

(2)跨世纪应该有适应新世纪的思想

2、指适应新世纪的本领、能力、素质等。

3、树立新的思想观念,练就过硬本领,培养战胜困难的毅力,成为适应新世纪的人。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