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浪翻滚,台海呜咽。到28日凌晨3点半,海峡两岸的“华航”空难已过去整整60小时,在这60小时里,从澎湖到台北,从香港到北京,从广西到福建,悲情。血浓于水的骨肉情高于一切,燃眉之急是救人,是帮助罹难者的家属。搜救、善后工作在两岸之间默契地展开。
(《人民日报》2002.5.29)
1.依次给上文三个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yèn nàn jiān B.yàn nàn jiàn
C.yàn nán jiān D.yè nánjiàn
2.依次填入上文空格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A.震惊 弥漫 B.震撼 弥漫
C.震惊 迷漫 D.震撼 迷漫
1.A 2.A
阅读毕淑敏《造心》中的片断,完成1-3题。
①孔雀绚丽的羽毛,是大自然物竞天择造出的。②白杨笔直刺向碧宇,是密集的群体和高远的阳光造出的。③清香的花草和缤纷的落英,是植物吸引异性繁衍后代的本能造出的。④钢铁般坚韧顽强的性格,是靠优异的禀赋并在生活中磨练出来的。⑤我们的心,
1.揣摩第②句中加点的词语“造出”,对它涉及的对象,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密集的群体 B.密集的群体和高远的阳光
C.笔直刺向碧宇的白杨 D.白杨笔直刺向碧宇 .
2.对上文所用修辞手法及其含义和作用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第①句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说明了孔雀的美丽是经过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
B.第③句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花草落英是其自身本能的杰作。
C.第④句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表现了坚韧顽强的性格的特点。
D.全段构成排比,表明了多姿多彩的万事万物是其本身与外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3.填入第⑤句空格处句意准确、句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能不否认是在长久的不知不觉的过程中以自己的双手塑造而成的。
B.不是在长久的不知不觉的过程中以自己的双手塑造而成的吗?
C.是在长久的不知不觉的过程中以自己的双手塑造而成的。
D.难道不是在长久的不知不觉的过程中以自己的双手塑造而成的吗?
1.D 2.B 3.C
(一)阅读《蒲福风级》一文节选,完成1-3题。
①风的级别,可用海陆之自然景物的“表现”予以表达:
②海平如镜、“大漠孤烟直”时,谓无风,抑或0级风。海船轻摇,炊烟刚刚可表示空气动向,为l级软风。软风,乃是慵懒得好似美人的风。乘2级轻风,帆船可每小时风行2至3公里,陆地树叶儿轻摇。海船微显簸动,树欲止而枝动摇,刮的是3级微风。微风,即文采未随风而逝的散文家苇岸在《立春》中写的“能够展开旗帜的风”。和风(4级风)起兮船涨满帆,行船非左倾则右倾,地面飞尘走纸。5级风亦名清劲风,虽清劲,帆却得下半杆,内陆湖面水波荡漾。
③强风浩荡,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__都难见,缘于为减少受风面积,风帆已被艄公下放。看苍茫大地,细树摇晃,电线呜鸣,人在雨中行而撑伞维艰,这时乃6级强风焉。至若苍海茫茫,世人迎风行而不便,树木根不动而全身摇,此时已是“知劲草”之疾风也(7级风)。8级风就是大风焉。“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可见刘邦功成名就后的威风凛凛。
④烈风(9级)来时,屋瓦挪移,汽船航行维艰。万一10级狂风呼啸,汽船行动便有危险矣,树皮撕裂,农舍倒塌。至若暴风(11级)来时,汽船航行便愈加危险,幸好陆上暴风骤雨尚少,否则人寰楼宇损毁大焉。
⑤风进入12级,就成了飓风。多年前,读过一帧油画叫《九级浪》,画中那竖壁般的巨浪,描摹的就是飓风情景。飓风起兮白浪滔天,海上船只倾覆,人或成鱼鳖。好在泱泱大陆,罕见飓风。
⑥将风力分作12个等级,是英国海军大将蒲福的创造,这已是公元1805年的事。
(选自2001年4月《散文》海外版 作者:杨文丰)
1.根据本文介绍的知识,下面三段有关风的描写,各属哪一“风级”?
(1)“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 )
(2)又一阵风,比以前更厉害,柳枝横着飞,尘土往四下里走…… ( )
(3)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 )
2.文中画线的句子源自__诗词《浪淘沙·北戴河》,原文是“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渔船。一片__都不见,知向谁边?”作者为什么要把“都不见”改为“都难见”?根据③⑤两段中有关内容回答。
3.文中在介绍8级风时没有描写海上或陆地上自然景物的具体“表现”,根据上下文,对8级风的情景作一简要描绘。
1.(1)1级 (2)4级 (3)7级或7级以上
2.__词中的“白浪滔天”是12级飓风,此时海上不可能有船只,所以是“都不见”;而文中写的是6级强风,海上不是没船,只是不能张帆,难以被看见。
3.树根微动,劲草尽折,屋瓦碰响;船行困难。
阅读《妒忌自己》一文
妒忌别人,这可是人世间四海皆有的现象,失意者妒忌成功者,面丑者妒忌姣美者,拙嘴者妒忌善谈者……没有一个人敢说我没有妒忌。
妒忌是人正常的弱点,可是我们为什么不妒忌自己?
你可能是一位面丑者,是人群中的丑小鸭,你常常妒忌比你漂亮的人,可是你为什么不妒忌自己比他们聪明;你可能是一位家境贫寒平平常常的男人,你常常妒忌那些出入豪华场所一掷千金的款爷,可是你为什么不妒忌自己比他们拥有家伦之乐;你可能是一位普普通通为人妻为人母的女人,买菜洗衣做饭上班下班,你妒忌潇潇洒洒闯红尘的女强人,可是你为什么不妒忌自己那份与世无争也无那份烦恼的淡泊?
自己的弱点也许正是自己的优点,仔细想想才发觉别人妒忌我们的正是我们自己认为身无长物的弱点。
没有一个人能够集所有的优点于一身,也没有一个人集所有弱点于一身,我们每个人身上肯定都隐藏着别人所妒忌的地方,可是你为什么不妒忌自己?
妒忌别人可能会刺激自己上进,也可能令自己沮丧,失去相比的勇气。人看人的眼光总是特别挑剔,尤其是对别人的优点。如果我们把这挑剔的眼光变成欣赏的眼光去妒忌自己,你肯定会发现原来自己也有那么多令别人妒忌的地方,你的生活肯定会变得阳光灿烂、心情舒畅,变得洒脱起来。那么,就请你试一试,对自己眼观鼻、鼻观心地说:“我妒忌自己。”
(选自《读者·卷首语精品》)
1.简述作者在文中表达的观点和态度。
2.根据文中论述“面丑者”“妒忌”自己的思路,补写出“拙嘴者”应怎样“妒忌”自己。
3.用简要的语言,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本文给你在学习和生活上带来的启示。(不能涉及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1.要正确对待自己的弱点,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
2.略 3.略
阅读《藏羚羊跪拜》一文,回答1-5题。
这是听来的一个西藏故事。发生故事的年代距今有好些年了。可是,我每次乘车穿过藏北无人区时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故事的主人公--那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
那时候,枪杀、乱逮野生动物是不受法律惩罚的。当年可可西里举目可见的藏羚羊、野马、野驴、雪鸡、黄羊等,眼下已经成为凤毛麟角了。
当时,经常跑藏北的人总能看见一个肩披长发,留着浓密大胡子,脚蹬长统藏靴的老猎人在青藏公路附近活动。他无名无姓,云游四方,朝别藏北雪,夜宿江河源,饿时大火煮黄羊肉,渴时一碗冰雪水。猎获的那些皮张自然会卖来一笔钱,他除了自己消费一部分外,更多地用来救济路遇的朝圣者。每次老猎人在救济他们时总是含泪祝愿:上苍保佑,平安无事。
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促使他放下手中的杈子枪是在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以后应该说那天是他很有福气的日子。大清早,他从帐篷里出来,伸伸懒腰,正准备喝一碗酥油茶时,突然瞅见几步之遥对面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他眼睛一亮,送上门来的美事!沉睡了一夜的他浑身立即涌上来一股清爽的劲头,丝毫没有犹豫,就转身回到帐篷拿来了杈子枪。他举枪瞄了起来,奇怪的是,那只肥壮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只见两行长泪就从它眼里流了出来。老猎人的心头一软,扣扳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藏区流行着一句老幼皆知的俗语:“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鼠,都是通人性的。”此时藏羚羊给他下跪自然是求他饶命了。他是个猎手,不被藏羚羊的求饶打动是情理中的事。他双眼一闭,扳机在手指下一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便栽倒在地。它倒地后仍是跪卧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也清晰地留着。
那天,老猎人没有像往日那样当即将猎获的藏羚羊开宰、扒皮。他的眼前老是浮现着给他跪拜的那只藏羚羊。他有些蹊跷,藏羚羊为什么要下跪?这是他几十年狩猎生涯中惟一见到的一次情景。夜里躺在地铺上他也久久难以入眠,双手一直颤抖着……
次日,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对那只藏羚羊开膛扒皮,他的手仍在颤抖。腹膛在刀刃下打开了,他吃惊得叫出了声,手中的屠刀咣当一声掉在地上……原来在藏羚羊的肚子里,静静地卧着一只小藏羚羊,它已经成形,自然是死了。这时候,老猎人才明白为什么那只藏羚羊的身体肥肥壮壮,也才明白它为什么要弯下笨重的身子为自己下跪:它是在求猎人留下自己孩子的一条命呀!
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
当天,他没有出猎,在山坡上挖了个坑,将那只藏羚羊连同它那没有出世的孩子掩埋了。同时埋掉的还,有他的杈子枪……
从此,这个老猎人在藏北草原上消失。没人知道他的下落。
(选自2000年9月25日《新民晚报》 作者:王宗仁)
1.用一句话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叙述了 的故事。
2.为什么说“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请根据文中有关内容回答。
3.用“ ”线在文中画出你感受最深的一个语段或句子,并谈谈你的体会。
4.根据文章中心,你认为人类应该怎样正确看待人与动物的关系。
5.阅读文章有关内容和下面两段资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①藏羚羊为我国特有的珍贵濒危动物,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栖息在西藏等高原地带。喜群居生活,性怯懦机警,常出没在人迹罕至的地方。(《中学生知识画报》)
②近几年来,武警官兵为保护可可西里生态环境打响了艰苦的保卫战……如今,在可可西里的青藏公路沿线,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成群结队,不时向过路车辆呜叫相迎,挥蹄致意。(《中国国防报》2002.5.28)
1.“藏羚羊为保护孩子的命向老猎人下跪但仍被枪杀”或“一个老猎人枪杀一只怀孕的藏羚羊。”
2,在猎杀藏羚羊时他心软、手松、闭眼,仍然开枪。
3.略 4.动物是自然的一员,也有生存的权利;人类有保护动物的责任。
5.①政府加大了保护力度;②群众提高了觉悟;③藏羚羊的数量增加;④藏羚羊的习性有所改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一)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
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1、就批驳的对象来说,选文是驳敌论的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一下画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这句话中两个"也"字的含义。
第一个"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个"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倒是一条新生路"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简要阐述你对作者所说的求神拜佛"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论证过程不合逻辑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2、运用仿词的修辞手法,将论敌的自我麻醉、自欺欺人的本质充分揭露出来,也增加了文章的逻辑力量。
3、第一个"也":有姑且承认的意思,含有讽刺意味。 第二个"也":起强调肯定的作用
4、"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的"在前赴后继的战斗"的路
5、信"国联"是"切实"的东西,对国人是否有益,结果很快就会让人看到,不能长久的进行欺骗。求神拜佛"玄虚之至",是益是害,找不出分明的结果。
人类发现和使用银的历史至少已有两千年了。我国考古学者从近年出土的春秋时代的青铜器当中就发现镶嵌在器具表面的"金银错"(一种用金、银丝镶嵌的图案)。从汉代古墓中出土的银器已经十分精美。在古代,银的最大用处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
银有很强的杀菌能力。公元前三百多年,希腊王国皇帝亚历山大带领军队东征时,受到热带痢疾的感染,大多数士兵得病死亡,东征被迫终止。但是,皇帝和军官们却很少染疾。这个迷直到现代才被解开。原来皇帝和军官们的餐具都是用银制造的,而士兵的餐具都是用锡制造的。银在水中能分解出极微量的银离子,这种银离子能吸附水中的微生物,使微生物赖以呼吸的酶失去作用,从而杀死微生物。银离子的杀菌能力十分惊人,十亿分之几毫克的银就能净化1千克水。
①普通的抗生素仅能杀死六种不同的病原体,而含银的抗生素则能杀死650种以上的病原体。②所以,人类在两千年前就知道用银片作外科手术的良药、用银煮水治病。③我国古代法医早就懂得用"银针验尸法"来测定死者是否中毒而死,帮助破获了不少谋杀案件。
④银的这种特性如果加以利用,可以预防一些自然灾害。⑤如:火山爆发及某些大地震前,地表均有可能渗出含硫的气体。⑥这种气体会使银器的表面很快变成黑色,从而显示出火山将要爆发、大的地震将要来临的某种征兆。
银还是一种可为人类食用的金属,在我国和印度均有用银箔包裹食品和丸药服用的记载。同时银还是某些生物的食物。据我国古籍《天香楼外史》记载:古时候有一个妇人藏了150两私房银。有一天她开箱查看藏银,银竟不翼而飞。妇人大吃一惊,怀疑被人盗走,一时弄得全家人心惶惶。后来再开箱寻找,只见一大堆白蚁正团团集在一起,吃着残存的银粒。妇人一气之下,把白蚁投入炉中,以解心头之恨。"火烧蚁死,白银复出",一称,恰好150两。
1、 "银遇到硫化物、砒霜等有毒物质,表面很快就会变黑。"这句话应放在第三、四节①至⑥句中的第______ 句之前。
2、写出白银能净化水的原理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说明方法。
4、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A.第二段首句中加粗的"很强"两个字与此段末句中"十分惊人"四个字相照应。
B.火山爆发、大地震发生以后,银器的表面很快就会变黑。
C.白银是一种可为人类和其余生物食用的金属。
D.人们之所以用银煮水治病,是因为含银的抗生素能杀死多种病原体。
5、给本文补写一个恰当的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不得超过8个字)
1、③。
2、银在水中能分解出极微量的银离子,这种银离子能吸附水中的微生物,使微生物赖以呼吸的酶失去作用,从而杀死微生物。
3、举例子、作比较、引资料(引用)、列数字
4、A、D(每对一个得一分)
5、白银的用途。(白银的作用、白银的功用、白银的妙用均可)
阅读下文,完成1-5题
傅雷家书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忆的;我们噜哩噜嗦的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
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谢,尽管我没zōng jiāo 信仰,至此也不由得要谢谢上帝了!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呢!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聚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迂腐,不至于惹你厌烦。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尖上所想的,所见的,比你们的不真实。年纪大的人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______________。
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这儿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来,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增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你走后第二天,妈妈哭了,眼睛肿了两天:这叫做悲喜交集的眼泪。我们可以不用怕羞的这告诉你,也可以不担心你憎厌而这样告诉你。人毕竟是感情的动物,偶尔流露也不是可耻的事。何况母亲的眼泪永远是圣洁的、慈爱的!(1954年1月30日晚)
1、读第一段,回答下面问题。
(1)、第一段"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中的"这一类的话"指什么?(用原文回答,15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段提到令作者"又快乐又惆怅"的是什么事?为什么说它是"又快乐又惆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第二段中,作者写道:"你这次在宜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读第二段,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说这话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1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段画波浪线的两处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愉悦之情,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选择其中一处来分析,说说它何以能表达出强烈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本文语言特色考虑,填入第二段横线上的应是下面哪一句?简要说明理由。(4分)
(1)现实却给你证明,我是对的。
(2)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家书反映出傅雷对两代人如何相处的一些看法。通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
(1)傅雷认为在两代人相处中,青年人应持有怎样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傅雷认为在两代人相处中,长辈应克服自身哪些弱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本文后,结合对本文主旨的理解,写出你此时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答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不得分)
②、回忆儿子的往事。因为回忆儿子的往事而快乐,因为儿子离开父母而惆怅(只能靠回忆寄托思念之情)
2、①、儿子变成了朋友。
②、第一处从"转折"或"衬托"的角度回答即可。第二处从反问的角度回答即可。
3、②句,语气口吻一致,态度谦和,语气亲切和朋友谈心一般
4、①、青年人应该理解长辈的情感,尊重老人的意见。
②、落伍、迂腐、不够耐心、不太讲究说话技巧等弱点。
5、建立和谐融洽、没有隔膜的朋友关系。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生命的选择
雷抒雁
①在我住的这一栋楼的前边,是一片开阔的空地。这片向阳的地方,从早晨太阳一升起,地上便红地毯一般,铺满了霞光。中午,一直到傍晚,太阳被西边的高楼遮挡之前,空地上都是一片明媚的阳光。
②多好的一块空地。花工们便将这里设计成一座小小的花园,四周栽种上一些秋季会抽出茸茸的花穗的纤草,拥围着一个圆圆的花坛。种些什么呢?见花工们细细地松软着花坛的湿土,人们猜测着。自然是蔷薇①了,花工们说。
③不多日子,油黑的蔷薇叶子便密密地遮蔽了黄土;似乎这期间,不过一阵、两阵小雨,人们一如既往匆匆走过那花坛,忙各自的事情。突然一日,有人惊奇地喊了一声:“多好的玫瑰!”
④人们好像一下子被那花惊醒了。红的、黄的、粉的,一时间各色玫瑰,竟相绽放开来,惹得人眼里一亮一亮。有一些美丽的花朵装点生活,日子平添了些色彩、滋味和乐趣。大人、孩子,过路时总会留住脚步,欣赏一番。大楼里常年不曾搭话的邻居,此时也都能找到共同的话题。坚硬的生活,顿时变得柔软多了。
⑤人们夸奖那些花朵、花工之后,便要说太阳明亮的照耀,才使花朵有了色彩。不过,谁也说不清是花朵选择了太阳,还是太阳选择了花朵。
⑥可是有一日,有孩子突然提醒大人们,到楼后去看看,说那里也有花。
⑦楼后?怎么可能呢?那里的阳光,结结实实被这楼房遮掩着,而且还有一些高大的槐树,枝丫互相勾扯着,地上是永远的潮湿和阴凉,甚至还有一些灰尘和垃圾被风卷到那里。春天, 当所有的地面上都干干的、亮亮的,惟独楼后肮脏的残雪还迟迟不肯化开。那里怎么会有花呢?
⑧拗不过孩子的拉扯,就到楼后看看去吧!这时已是傍晚,朦朦胧胧的月光下,人们果然看到白花花的一些已绽放的花朵。粗粗的、长长的花朵,挺在硕大的绿叶上,倒像是插了满头玉簪、银簪的古代仕女。庄重里透着一些羞怯,没有人能叫出那花的名字,只是花开得雪白,单纯而圣洁,让人燥热的心头有被一股清凉清凉的水酒洗过一般舒坦。
⑨第二天,赶快去问花工,回答说:“那是白玉簪,性喜阴凉潮湿,花开得高洁得很哩。”
⑩于是,这栋楼美丽了。楼前,阳光下,姹紫嫣红;楼后,月光下,洁白如雪。随即,也就有人告诉自己的孩子:你看,生活的路多宽!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尤人,白花照样可爱。
对了!这才是生命的选择。生命的伟大也正在于这选择的正确。
[注]①蔷薇:这里指蔷薇科。蔷薇科中有桃、苹果和玫瑰、月季等许多著名的果树和花木。
1.从文中找出两个能分别概括玫瑰花和白玉簪花色彩特点的词语,再说说这两种花各自是在怎样的环境中生长绽放的。
玫瑰花: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玉簪花: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根据第⑩段划线句,从三个方面说说这栋楼“美丽”在哪里。
(1) 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
3.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请你说说白玉簪花美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第⑧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主要从色彩、形态、气质以及人们的感受这四个方面,对白玉簪花进行了生动的描写。
B.本段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白玉簪花外在的形态美和内在的气质美。
C.白玉簪花不但能够美化环境,具有供人观赏的价值,而且能够消除天气燥热,具有清爽怡人的价值。
D.“粗粗”、“长长”、“硕大”突出了白玉簪花的健美;“羞怯”含蓄地表现了白玉簪花的柔美。
1.答案:姹紫嫣红 在阳光的照耀下,在松软的花坛湿土中生长
洁白如雪(雪白 白花花) 在没有阳光,潮湿、阴凉、肮脏的环境中生长
本题6分。“词语”各1分,“环境”各2分。
2.答案(要点):(1)(空间)楼前楼后开满鲜花
(2)时间(白天晚上都有花开)
(3)色彩(色彩纷呈)
本题3分。每一方面1分。
3.答案(要点) :(1)无论在怎样的环境中都不怨天尤人
(2)努力奋发向上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本题5分。第一个要点2分,第二个要点3分。
4.答案:C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汉文读物的特质
一切用汉字“写”成的读物,都称为汉文读物。它时包括古今,地涵盖中外,型不分集散,体无论科艺,言不别文白……汉文读物既具有一般读物的基本性质,又有其独具的特质。
汉字是人类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世代传承使用至今的最古老的文字,因此,汉文读物有着悠远的历史源流。 自甲骨文以来,汉文字体虽几经变易,都没有使文字出现断代情况,更没有产生新的文字系统。正因如此,才使历代典籍得以流传并保留至今。今天的汉文读者依然能读得到并大部分读得懂先秦的典籍乃至四五千年前的甲骨文章,这在世界历史上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
汉文读物能用最少的文字负载最大的信息量,其信息密度相对很高。同拼音文字读物相比,汉文读物具有明显的符号简约性。相同内容的一篇文章,汉文要比拼音文字篇幅小得多;同一本著作,拼音文字的书要比汉文的书厚许多。在联合国使用的五种工作文字文件中,汉文读物总是最薄的一种。有学者认为,在语义信息量相当的条件下,一个汉字宇符所含的语义信息相当于3.7个英文字符所含的信息量。
①汉文读物比起拼音文字容易引起读者的联想,使读解形象生动,意趣盎然。②汉字本身就富于联想性。③汉字由象形开端,终于大部分演变成会意,占汉字90%的形声宇,不仅形旁有表意作用,大部分声旁也有表意作用。④象形和会意是汉字联想的两扇大门。⑤汉文的词语也往往引起读者的联想。⑥汉语中不少词汇、成语、典故本身就是前人运用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摹状等形象思维创造的言语成果,当读者读到这些词时,就不是仅仅对字面义的直接摄入,而自然会从更广远的词语义域展开联想。⑦例如,“萤雪”一词是刻苦读书的意思,但它立即会使人联想到晋代车胤以萤火虫的微光照书夜读和孙康映着雪光读书的情景。⑧这样的联想无疑会加大思维的广阔度和读解的深刻度。汉文读物在形式上具有审美特点。首先,汉字形体的图像性先天具有一种审美基因,加之书写工具的不同,笔墨运用的变化,布局结构的安排等,使字体显得千姿百态,神采飞扬,气韵生动。其次,相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短语、句子,如果结构类型相同,字数相等,位置一致,就会形成平行、整齐的句式结构,看上去悦目,使人产生一种句式均齐的美感。再次,汉语音乐感很强。如果利用押韵、叠音、双声、叠韵、反复、回文等手段,让相同的声母或韵母在语流中有节律地重复再现,在听感上就会形成一唱三叹,回环婉转的音乐美。汉文读物语言的音律美,为诵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汉文读物内涵渊深,外延博大,纵贯古今,深入人心,熏陶了一代又一代读书人。
1.通读全文,概括汉文读物的特质。
(1)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
2.用“|”表示第一层次,“||”表示第二层次,划分第4段层次,正确的一项是( )
A.①I.②③④||⑤⑥⑦|⑧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①1②③④||⑤⑥⑦⑧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3.第3段划线句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要说明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语义信息量相当的条件下”这个限制性状语不能删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4段中“萤雪”一词能使人产生联想,请你再写出一个词语,并简述由此联想到的情景。
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要点):(1)悠远性 (2)简约性
(3)联想性 (4)审美性
本题4分。每-个要点1分。
2.答案:乙
本题3分
3.答案(要点):汉文读物具有明显的符号简约性
“语义信息量相当”是两种字符语义信息量作比较的前提(限制条件)
本题4分。每空2分。
4.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