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1-4题

海洋污染

海洋污染通常是指人类活动改变了海洋原来的状态,使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辽阔的海洋拥有巨量的海水,所以,尽管从远古到近代接纳了从陆地流入难以计数的各种物质,海洋却并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然而近几十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人类向海洋排放的有害物质越来越多。据报道,现在每年向海洋倾倒约600-1000万吨石油,1万吨汞,25万吨铜,390万吨锌,30万吨铅和100万吨有机氯农药。以致海洋局部环境急剧恶化,甚至发生了严重的海洋污染灾害。
海洋污染的现状是:污染源多,污染范围广、程度严重。海洋污染主要包括石油污染、赤潮、毒物污染、塑料垃圾和核污染。目前海洋污染较严重的,就海域来看,有波罗的海、地中海、东京湾、美国纽约湾、墨西哥湾等;就国家来说,有日本、美国和西欧诸国。我国的渤海、黄海和南海的污染状况也相当严重,虽然汞、铜、铅的浓度大体尚在标准允许范围之内,但已有局部地区超过了规定标准。其中最严重的是渤海,有的鱼群死亡,渔场外迁;有的滩涂养殖场荒废;一些珍贵的海生资源正在丧失。
海洋污染是怎样破坏海水环境的呢?海洋污染造成的海水浑浊严重影响海洋植物的光合作用,从而影响水体的生产力,进而危害鱼类;重金属和有毒有机化合物等,在海域中积累并通过海洋生物的富集作用,对以此为食的其他动物乃至人类造成毒害;石油污染在海洋表面形成广大的油膜,阻止空气中的氧气向海水中溶解,而且石油分解时还会消耗水中的溶解氧,造成海水缺氧,危害海洋生物;有机物污染会使海水富营养化,使海藻异常繁殖,赤潮泛滥,破坏生态平衡。
现在,海洋污染已经引起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重视。
1. 第2段文字,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近几十年来,海洋局部环境急剧恶化甚至发生严重污染灾害进行比较,以此说明海洋污染的严峻现实。
2. 第3段中,列举“石油污染”等例子,是为了说明海洋污染__________________;
紧接着从海域和国家两个方面举例,是为了说明海洋污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3段中加点的“大体”一词不能去掉,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用一句话概括第4段说明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答案:从远古到近代,海洋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2. 答案:污染源多  污染范围广、程度严重
 3. 答案要点:因为局部地区超标(意思对即可)
 4. 答案:海洋污染破坏海水环境的方式。或:海洋污染是怎样破坏海水环境的。(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

  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我检出来交给他们,却只翻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

  “你改悔罢!”

  ……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

  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宇旁边加了一个圈。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宇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釆,--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

  1.简要概括上文所写的主要的两件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怎样理解文中画线的句子?

  3.文中“呜呼,无法可想”的感慨,表现了“我”怎样的思想认识?

  4.文中“我”经历的事情和“弃医从文”的选择,对你有哪些启示? (写对两点可得4分;多答并言之成理,又与前两点意思不重复,可适当加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我”的考试成绩被人怀疑和讥刺。或:匿名信的指责;匿名信事件。

   (2)“我”看时事片时的情形和感受。  或:看电影的感受;看电影事件。

    (每小题2分;意思对就得分)

2.对日本一些学生的怀疑和歧视,“我”十分不满,(用反语)表达了极为愤慨的情。

    (“怀疑和歧视”占3分,“感情”占1分;意思对就得分)

3.“我”深感当时中国的国民精神麻木、毫不觉悟。         (意思对就得分)

4.(1)个人的命运(遭遇)往往与祖国的命运(强弱)息息相关。

  (2)国民的不觉语是国家不强盛的重要原因。

  (3)要使国家强盛,首先要使国民觉悟。

  (4)个人的选择应考虑到国家前途、民族命运。

载人宇宙飞船是一种能保障宇航员在太空生活和工作以执行航天任务并安全返回地面的航天器。我国研制的载人宇宙飞船的主要用途是进行近地轨道飞行,试验载人航天技术;考察轨道上失重和空间辐射等因素对人体的影响,发展航天医学;对地球资源进行勘测,为经济建设提供资料。

  我国研制的“神舟”号载人宇宙飞船,由乘员返回座舱、轨道舱、服务舱和应急装置等部分组成。返回座舱是飞船的核心部位,它是飞船上升和返回过程中宇航员乘坐的舱段,也是整个飞船的控制中心,不仅要求和其他舱段一样能承受起飞、上升和轨道运行阶

  段的各种应力和环境条件,而且还要求能经受再入大气层和返回地面阶段的减速过载和气动加热。轨道舱是宇航员在轨道上的工作场所,里面装有各种实验仪器和设备。服务舱安装推进系统、电源和气源等设备,对飞船起服务保障作用。应急救生装置保障能在应急情况下使宇航员安全返回地面。

  此外,载人宇宙飞船还采取如下措施以解决一些特殊问题。一是环境控制措施,主要作用是调节舱内和航天服内的温度、湿度和压力,保证宇航员所需的氧气量、通风量、用水量,并吸收和处理废物。二是人工控制措施,主要是在自动系统失灵的情况下,由人参与操作和控制飞船,处理应急状态下的一些情况,免生意外。三是安全返回措施,主要是确保宇航员安全返回。这除了设置可靠的防热保护层保证返回舱不致被烧毁外,还要使返回过程中的制动过载装置非常有效,以保证宇航员的身体能够承受;同时还要提高落点精度,以便及时发现宇航员。四是高可靠性措施,主要是力争万无一失。为此,在把宇航员送入太空之前,飞船各系统和设备均要进行可靠设计,关键部件采用双备份或三备份,飞船须在严格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地面测试,并进行模拟飞行试验。

  1.填空。

  上文三段依次介绍了我国研制的载人宇宙飞船的________、________和解决飞船一些特殊问题的措施,主要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

  2.从第二段看,对载人飞船各舱段的共同要求是什么?(用文中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确保宇航员安全返回,文中介绍了哪三点措施?

  (1) 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看,宇宙飞船在正式载人飞行之前要完成哪三方面工作?目的是什么?

  (1)工作: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

  (2)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主要用途    组成部分    分类别  或:分类  

2.能承受起飞、上升和轨道运行阶段的各种应力和环境条件。

3.(1)设置可靠的防热保护层。

  (2)使返回过程中的制动过载装置非常有效。

  (3)提高落点精度。

4(1)工作:①对飞船各系统和设备进行可靠设计。

            ②在严格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地面测试。

            ③进行模拟飞行试验。

 (2)目的:保证高可靠性,力争万无一失。

阅读《我和鸟儿有个约会》,完成1--5小题。

我和鸟儿有个约会

  我和我的朋友是在阳台上认识的。那天我在阳台上晒红枣,他来阳台上偷吃红枣,不幸被我撞见。我当时一见到他,心里就直扑腾,生怕惊着了他,倒像是我在偷吃他的红枣一样。就在他看到我便飞也似的逃窜时,我喜欢上了他。

  他是一只鸟儿。长得尖嘴猴腮,还灰不溜秋,乍一看还真不像只好鸟。从他那上蹿下跳的调皮劲儿上看,很像我那精力过盛的儿子,所以我断定,这厮一定也是一小男生。我每早拿出一点红枣摆上阳台。他也守信用,每天厚着脸皮准点飞来。吃饱喝足后,就坦然地飞走了。我则躲在门后偷看,享受着我这人类爸爸的爱意。

  我儿子见到这鸟后,忙着下套子要逮,只是他手笨,没有得逞。被我发现,当即收缴作案工具,并厉声斥责: “你怎么可以随意伤害一只可爱的小鸟呢?他是人类的朋友。”“拉倒吧,老爸,你在我们家里,吃的鸡比谁少吗?”他回敬我一句。

  喂鸟是幸福的,喂那种食欲特好的鸟尤为幸福。几天后,待鸟儿吃得心安理得了,躲在门后的人便想出来认个亲戚。那天,见日头很好,估计他的心情也不坏。我把头从门后慢慢探出,献上早已准备好的笑容,希望他能像喜欢红枣一样喜欢这张脸。然而他不友好,在他看我的眼神中,充满着警惕和敌意。我怀疑他读不懂我们人类的笑容,这是令人沮丧的。可笑的是,在他高度戒备地注视着我的当口,还不忘以极快的速度朝枣儿猛叼上一口,然后马上又恢复严肃的盯人状。我觉得他在耍小聪明,为了不影响他进餐,我只好重新退回门后。

  一天周末,我见以往总是孤孤单单的他,身后还跟着一只大胖鸟,以为是他的胖太太。我急忙跑到门后窥探他们。这胖鸟给我的印象极好,叫声柔和,仪态端庄,吃相也颇有教养,在我们人类圈中,这叫淑女形象吧。然而据我在门缝反复观察,这胖鸟不是小家伙的太太, 因为他们之间从不黏黏糊糊,也不见眉来眼去,只是同来同吃,连同回都不常见。胖鸟每次吃完后,总要衔上一枚红枣带走--可能是一只母亲鸟吧,且家庭负担不老少,带她来的是儿子。这母子俩很少对话,不愿沟通,就像我家那母子俩一样。

  什么事情都有个结束。我与鸟儿缘尽的时候,是我出差两天回来后。阳台上红枣已尽,鸟儿不见踪影。我急忙很张扬地摆上红枣,古人植芭蕉以邀雨,今我摆红枣以邀鸟。鸟儿鸟儿何不归?可惜一切都晚了。他们走得干干净净。估计在以后的岁月里,是不会再想我一下了。

  鸟儿子走了,还有我儿子,他是没办法把我甩掉的。那日,见我在阳台上想鸟,儿子走过来,拍拍我的肩膀说:“算了老爸,别跟破产似的,不来就不来了,还省点枣呢。”他是好心,以为舍不得红枣就可以宽我的心,其实,他哪里知道,我真正舍不得的是,我们蜗居在城市的人那少得可怜的温情。只不过鸟儿和我儿子他们从来都不稀罕这些罢了。

  1.“我”和“我儿子”对待“鸟儿”有哪些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4段中,“然后马上又恢复严肃的盯人状”,鸟儿“严肃的盯人状”是怎样一种眼神呢?(用原文词语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6段中的画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6段中加点的词语“一下”用得好,好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在文中向人们发出怎样的呼唤?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要点:①“我”喜欢鸟、爱护鸟,“我儿子”逮鸟;②“我”思念鸟,“我儿子”对鸟不再来无所谓。

      评分:本题2分,全对给2分。每答对一点给1分。

2.答案:充满着警惕和敌意(或:高度戒备地注视)

      评分:本题2分,全对给2分。

3.答案:急切盼望鸟儿回来。

        评分:本题2分,全对给2分。

4.答案要点:①“一下”表现小鸟对我一点留恋心情都没有;②更突出我一种失落的心情。

      评分:本题2分,全对给2分。每答对一点给1分。

5.答案:呼唤人世间的温情和关爱。

      评分:本题2分,全对给2分。

阅读下文,完成1-6题

植物也有“喜怒哀乐”

  最初,人类以为只有自己才配有喜怒哀乐这样高级的情感。后来,科学家的研究发现,不少动物也具有这样的情感。近年来,科学家还发现植物其实也有喜怒哀乐。

  所有植物都是喜好颜色的。各种植物不但自身有美丽的外衣,而且有着良好的视觉,它能辨别各种波段的可见光,尽可能地吸收自己喜爱的光线。近年来,农业科学家发现,用红光照射农作物,可以增加糖的含量;用蓝色照射植物,则蛋白质的含量增加;紫色光可以促进茄子的生长。所以,根据植物对颜色的喜好和具体的生产需要,农作物种植者可以给植物加盖不同颜色的塑料薄膜。同样,在培育观赏植物的过程中,也可以利用植物喜好颜色的习性。一些生物科学家开始研究植物喜好颜色的习性,并由此形成了一门叫“光生物学”的科学。

  植物 喜好颜色, 喜好声音。科学家研究发现,植物可以对各种各样的音乐做出不同的反应。如果植物伴随着音乐成长,根系和叶绿素都会增多。玉米和大豆“听”了《蓝色狂想曲》,心情舒畅,发芽特别快。不同的植物对音乐的欣赏也是很挑剔的,胡萝卜、甘蓝和马铃薯偏爱音乐家威尔第、瓦格纳的音乐,而白菜、豌豆和生菜则喜欢莫扎特的音乐。有些植物宁愿不听音乐,也不愿意听不喜欢的音乐,为了表示厌恶,它们会付出死亡的代价。比如玫瑰这种高雅的植物在听到摇滚乐后就会加速花朵的凋谢,而牵牛花更为“刚烈”,听到摇滚乐的四个星期后就完全死亡。

  植物还有强烈的同情心。美国某一研究中心曾经用植物做了一些有名的情感实验。实验之一,科学家把活的小虾从一个容器中缓缓倒入滚烫的开水锅中,再把在一旁“目睹”这一悲剧的植物的叶片和测试仪连接起来。当小虾快掉入开水锅时,植物的“情感曲线”突然上升,好像被吓了一跳似的,也好像人类悲痛时的表现。实验之二,在有两株植物的房间进入了六个人,其中一个人掐断了一株植物,然后六个人离开,研究者把测试仪和没有“被害”的植物叶片连接起来。过了一会儿,六个人分别在不同时间进入房间,其他五个没有掐断植物的人进入房间的时候,没有“被害”的植物表现平静。当掐断植物的“罪犯”进入房间的时候,没有“被害”的植物的“情感曲线”出现大的波动,就像人们发怒一样。

  关于植物的情感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科学意义。首先,这些发现提示了所有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另外,这些发现还告诫人类要尊重所有生命,因为任何生命都有自己的生存权利和情感。如果过分掠夺植物资源,植物可能最终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报复人类,所以人类要尽力保护好现有生态环境。

  1.从内容上看,第2段的第①句与②③两句是怎样的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3段横线上依次填写的关联词语应是: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家认为植物有同情心的两个例子是什么?请概括叙述。

  第1个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个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5段中的两个“这些发现”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从哪些方面说明植物有情感?(不超过15个字,可以不点标点

  □□□□□□□□□□□□□□□□□□□□□

  6.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体会。(12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②③两句对第①句进行了解说。  (或:第①句内容被②③两句解说。或:被说明与说明的关系。)

2.答案:不但    而且

3.答案:小虾遇难,植物的“情感曲线”有变化。

 见到掐断植物的“罪犯”,植物的“情感曲线”有大的波动。

4.答案:植物也有“喜怒哀乐”。(或:植物也有情感。)

5.答案:喜好颜色  喜好声音  有(强烈的)同情心

6.答案要求:联系文章内容,从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和不损害后代人的需求这两方面谈出自己的体会。语言表达清楚明白。

悲浪翻滚,台海呜咽。到28日凌晨3点半,海峡两岸的“华航”空难已过去整整60小时,在这60小时里,从澎湖到台北,从香港到北京,从广西到福建,悲情。血浓于水的骨肉情高于一切,燃眉之急是救人,是帮助罹难者的家属。搜救、善后工作在两岸之间默契地展开。

(《人民日报》2002.5.29)

1.依次给上文三个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yèn nàn jiān B.yàn nàn jiàn

C.yàn nán jiān D.yè nánjiàn

2.依次填入上文空格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A.震惊 弥漫 B.震撼 弥漫

C.震惊 迷漫 D.震撼 迷漫

1.A  2.A

阅读毕淑敏《造心》中的片断,完成1-3题。

①孔雀绚丽的羽毛,是大自然物竞天择造出的。②白杨笔直刺向碧宇,是密集的群体和高远的阳光造出的。③清香的花草和缤纷的落英,是植物吸引异性繁衍后代的本能造出的。④钢铁般坚韧顽强的性格,是靠优异的禀赋并在生活中磨练出来的。⑤我们的心,

1.揣摩第②句中加点的词语“造出”,对它涉及的对象,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密集的群体 B.密集的群体和高远的阳光

C.笔直刺向碧宇的白杨 D.白杨笔直刺向碧宇 .

2.对上文所用修辞手法及其含义和作用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第①句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说明了孔雀的美丽是经过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

B.第③句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花草落英是其自身本能的杰作。

C.第④句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表现了坚韧顽强的性格的特点。

D.全段构成排比,表明了多姿多彩的万事万物是其本身与外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3.填入第⑤句空格处句意准确、句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能不否认是在长久的不知不觉的过程中以自己的双手塑造而成的。

B.不是在长久的不知不觉的过程中以自己的双手塑造而成的吗?

C.是在长久的不知不觉的过程中以自己的双手塑造而成的。

D.难道不是在长久的不知不觉的过程中以自己的双手塑造而成的吗?

1.D  2.B  3.C 

(一)阅读《蒲福风级》一文节选,完成1-3题。

①风的级别,可用海陆之自然景物的“表现”予以表达:

②海平如镜、“大漠孤烟直”时,谓无风,抑或0级风。海船轻摇,炊烟刚刚可表示空气动向,为l级软风。软风,乃是慵懒得好似美人的风。乘2级轻风,帆船可每小时风行2至3公里,陆地树叶儿轻摇。海船微显簸动,树欲止而枝动摇,刮的是3级微风。微风,即文采未随风而逝的散文家苇岸在《立春》中写的“能够展开旗帜的风”。和风(4级风)起兮船涨满帆,行船非左倾则右倾,地面飞尘走纸。5级风亦名清劲风,虽清劲,帆却得下半杆,内陆湖面水波荡漾。

③强风浩荡,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__都难见,缘于为减少受风面积,风帆已被艄公下放。看苍茫大地,细树摇晃,电线呜鸣,人在雨中行而撑伞维艰,这时乃6级强风焉。至若苍海茫茫,世人迎风行而不便,树木根不动而全身摇,此时已是“知劲草”之疾风也(7级风)。8级风就是大风焉。“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可见刘邦功成名就后的威风凛凛。

④烈风(9级)来时,屋瓦挪移,汽船航行维艰。万一10级狂风呼啸,汽船行动便有危险矣,树皮撕裂,农舍倒塌。至若暴风(11级)来时,汽船航行便愈加危险,幸好陆上暴风骤雨尚少,否则人寰楼宇损毁大焉。

⑤风进入12级,就成了飓风。多年前,读过一帧油画叫《九级浪》,画中那竖壁般的巨浪,描摹的就是飓风情景。飓风起兮白浪滔天,海上船只倾覆,人或成鱼鳖。好在泱泱大陆,罕见飓风。

⑥将风力分作12个等级,是英国海军大将蒲福的创造,这已是公元1805年的事。

(选自2001年4月《散文》海外版 作者:杨文丰)

1.根据本文介绍的知识,下面三段有关风的描写,各属哪一“风级”?

(1)“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 )

(2)又一阵风,比以前更厉害,柳枝横着飞,尘土往四下里走…… ( )

(3)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 )

2.文中画线的句子源自__诗词《浪淘沙·北戴河》,原文是“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渔船。一片__都不见,知向谁边?”作者为什么要把“都不见”改为“都难见”?根据③⑤两段中有关内容回答。

3.文中在介绍8级风时没有描写海上或陆地上自然景物的具体“表现”,根据上下文,对8级风的情景作一简要描绘。

1.(1)1级  (2)4级  (3)7级或7级以上 

2.__词中的“白浪滔天”是12级飓风,此时海上不可能有船只,所以是“都不见”;而文中写的是6级强风,海上不是没船,只是不能张帆,难以被看见。 

3.树根微动,劲草尽折,屋瓦碰响;船行困难。 

阅读《妒忌自己》一文

妒忌别人,这可是人世间四海皆有的现象,失意者妒忌成功者,面丑者妒忌姣美者,拙嘴者妒忌善谈者……没有一个人敢说我没有妒忌。

妒忌是人正常的弱点,可是我们为什么不妒忌自己?

你可能是一位面丑者,是人群中的丑小鸭,你常常妒忌比你漂亮的人,可是你为什么不妒忌自己比他们聪明;你可能是一位家境贫寒平平常常的男人,你常常妒忌那些出入豪华场所一掷千金的款爷,可是你为什么不妒忌自己比他们拥有家伦之乐;你可能是一位普普通通为人妻为人母的女人,买菜洗衣做饭上班下班,你妒忌潇潇洒洒闯红尘的女强人,可是你为什么不妒忌自己那份与世无争也无那份烦恼的淡泊?

自己的弱点也许正是自己的优点,仔细想想才发觉别人妒忌我们的正是我们自己认为身无长物的弱点。

没有一个人能够集所有的优点于一身,也没有一个人集所有弱点于一身,我们每个人身上肯定都隐藏着别人所妒忌的地方,可是你为什么不妒忌自己?

妒忌别人可能会刺激自己上进,也可能令自己沮丧,失去相比的勇气。人看人的眼光总是特别挑剔,尤其是对别人的优点。如果我们把这挑剔的眼光变成欣赏的眼光去妒忌自己,你肯定会发现原来自己也有那么多令别人妒忌的地方,你的生活肯定会变得阳光灿烂、心情舒畅,变得洒脱起来。那么,就请你试一试,对自己眼观鼻、鼻观心地说:“我妒忌自己。”

(选自《读者·卷首语精品》)

1.简述作者在文中表达的观点和态度。

2.根据文中论述“面丑者”“妒忌”自己的思路,补写出“拙嘴者”应怎样“妒忌”自己。

3.用简要的语言,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本文给你在学习和生活上带来的启示。(不能涉及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1.要正确对待自己的弱点,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 

2.略  3.略 

阅读《藏羚羊跪拜》一文,回答1-5题。

这是听来的一个西藏故事。发生故事的年代距今有好些年了。可是,我每次乘车穿过藏北无人区时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故事的主人公--那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

那时候,枪杀、乱逮野生动物是不受法律惩罚的。当年可可西里举目可见的藏羚羊、野马、野驴、雪鸡、黄羊等,眼下已经成为凤毛麟角了。

当时,经常跑藏北的人总能看见一个肩披长发,留着浓密大胡子,脚蹬长统藏靴的老猎人在青藏公路附近活动。他无名无姓,云游四方,朝别藏北雪,夜宿江河源,饿时大火煮黄羊肉,渴时一碗冰雪水。猎获的那些皮张自然会卖来一笔钱,他除了自己消费一部分外,更多地用来救济路遇的朝圣者。每次老猎人在救济他们时总是含泪祝愿:上苍保佑,平安无事。

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促使他放下手中的杈子枪是在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以后应该说那天是他很有福气的日子。大清早,他从帐篷里出来,伸伸懒腰,正准备喝一碗酥油茶时,突然瞅见几步之遥对面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他眼睛一亮,送上门来的美事!沉睡了一夜的他浑身立即涌上来一股清爽的劲头,丝毫没有犹豫,就转身回到帐篷拿来了杈子枪。他举枪瞄了起来,奇怪的是,那只肥壮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只见两行长泪就从它眼里流了出来。老猎人的心头一软,扣扳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藏区流行着一句老幼皆知的俗语:“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鼠,都是通人性的。”此时藏羚羊给他下跪自然是求他饶命了。他是个猎手,不被藏羚羊的求饶打动是情理中的事。他双眼一闭,扳机在手指下一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便栽倒在地。它倒地后仍是跪卧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也清晰地留着。

那天,老猎人没有像往日那样当即将猎获的藏羚羊开宰、扒皮。他的眼前老是浮现着给他跪拜的那只藏羚羊。他有些蹊跷,藏羚羊为什么要下跪?这是他几十年狩猎生涯中惟一见到的一次情景。夜里躺在地铺上他也久久难以入眠,双手一直颤抖着……

次日,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对那只藏羚羊开膛扒皮,他的手仍在颤抖。腹膛在刀刃下打开了,他吃惊得叫出了声,手中的屠刀咣当一声掉在地上……原来在藏羚羊的肚子里,静静地卧着一只小藏羚羊,它已经成形,自然是死了。这时候,老猎人才明白为什么那只藏羚羊的身体肥肥壮壮,也才明白它为什么要弯下笨重的身子为自己下跪:它是在求猎人留下自己孩子的一条命呀!

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

当天,他没有出猎,在山坡上挖了个坑,将那只藏羚羊连同它那没有出世的孩子掩埋了。同时埋掉的还,有他的杈子枪……

从此,这个老猎人在藏北草原上消失。没人知道他的下落。

(选自2000年9月25日《新民晚报》 作者:王宗仁)

1.用一句话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叙述了 的故事。

2.为什么说“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请根据文中有关内容回答。

3.用“ ”线在文中画出你感受最深的一个语段或句子,并谈谈你的体会。

4.根据文章中心,你认为人类应该怎样正确看待人与动物的关系。

5.阅读文章有关内容和下面两段资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①藏羚羊为我国特有的珍贵濒危动物,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栖息在西藏等高原地带。喜群居生活,性怯懦机警,常出没在人迹罕至的地方。(《中学生知识画报》)

②近几年来,武警官兵为保护可可西里生态环境打响了艰苦的保卫战……如今,在可可西里的青藏公路沿线,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成群结队,不时向过路车辆呜叫相迎,挥蹄致意。(《中国国防报》2002.5.28)

1.“藏羚羊为保护孩子的命向老猎人下跪但仍被枪杀”或“一个老猎人枪杀一只怀孕的藏羚羊。” 

2,在猎杀藏羚羊时他心软、手松、闭眼,仍然开枪。

3.略  4.动物是自然的一员,也有生存的权利;人类有保护动物的责任。 

5.①政府加大了保护力度;②群众提高了觉悟;③藏羚羊的数量增加;④藏羚羊的习性有所改变。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