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家书》一文,回答1-5题。
家书
胡凯
延叔喝完第一杯酒,雪花就柳絮般飘落下来。菊麻雀似的蹦进门,喊道:“哥来信了。”延叔接过信又递给菊:“快拆开念念。”菊娘一脸惊喜地从灶间跑出,坐到靠墙的矮凳上,认真地仰起头。菊小心地拆开信,抽出薄薄的一张纸。
“我一切都好,只是钱不够用。春节咯上挤,不回家过年了。”菊一字一顿地念出,脸上的喜悦一点点地消失。
延叔有些不高兴,完了?菊淡淡道,完了。
延叔长长地“嗯”了一声,倒满一盅酒,咕咚喝下。菊娘一看延叔脸色不对劲儿,忙打起圆场:“收到信就好。伢子在大学念书很忙,没工夫写许多话。”
菊问:“回不回信?”菊娘斜瞟一眼:“当然回。把家里事告诉哥,让他安心念书。”
菊趴到桌子上,从书包里翻出两张草稿纸,红通通的小手一把撰住笔杆裂开的圆珠笔。延叔叹了一口气说:“告诉你哥,信已收到,钱过几天凑好寄去。叫他放心。”说完回过头去,“我没什么说了。”菊娘心领神会,双手拢到围裙下,脸上漾出笑容:
“我说两句。对哥说家里的事都好。秋后老母猪生下9只崽。今年价好,涨到7块,有卖头儿。卖猪崽的钱还清了去年的债。
上个月,那只黑老毋鸡被隔壁伢子打断了腿,我心疼了好几天,找到村上张兽医,他说不碍事。现在果真好了,只是有点跛。”
延叔腮帮子一鼓:“说这些干啥?菊,天冷了,叫你哥要当心自己,免得你娘挂念。告诉他家里人身体都好。”菊娘赶紧插上:“我就是晚上困不着,胃老是痛。叫你哥在学校吃饱吃好,想吃啥就吃啥。不要让人笑话咱。”菊烦透了:“哥是大学生,这点事都不懂?’’
延叔把酒沥下,不够一盅,只好慢慢喝,边咂嘴边说:“菊,把你的学习情况给你哥说说。”
菊咬起下唇,写道:“上次期中考试我第一名,得了一张奖状和一枝钢笔。娘还蒸了鸡蛋给我吃。那枝笔很漂亮,我舍不得用,收在枕头底下……大学里也发奖状吗?你也要好好学习,争取得到奖状,让全家都高兴高兴。”
菊写好抬起头。延叔收回盯着菊飞快移动的小手的目光,倒放起酒盅。菊娘就站起去灶间盛饭。延叔又想起来什么,叫菊接着写:
“前两天,上面分来救灾衣服。队长说你有出息,特地分给我家一件半新的呢子大衣,让你回家过年穿。腊狗说样式还挺流行,城里都作兴。你不回家我就托人寄去。”
菊娘端出饭,也突然想起什么,叫菊再加上几句:“娘初一到后山庙里替你求了签,签上说你有小灾损,要切切注意。”
菊嚷嚷起来:“没纸写了。”延叔见写了密密麻麻的三大张,说:“就不写了。”菊娘便说:“对。你哥不信这些。再说,写多了他没时间看,他的信就那么短。”
延叔端起饭碗扒拉了几口,又放下,仿佛心里有什么东西哽着。拿起那薄薄的一张纸,延叔瞪着眼前没了热气的几碟菜,硬邦郑地甩出一句:“重写一封。”正在有滋有味嚼饭锅巴的菊 愕然睁大眼睛,随即就按延叔的话庄重地写好第二封信:
信收到。钱就寄。
1.从经济状况来看,你觉得延叔家是一个怎样的家庭,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菊的哥哥是一个没有出场的人物,你能依据文本分析他表现出的性格特点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延叔端起饭碗扒拉了几口,又放下,仿佛心里有什么东西哽着。”哽在他心里的是什么东西?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初的家书密密麻麻写了三大张,说了许多事,这反映了延叔一家三口怎样的情感?最后延叔又让菊将家书改成短短的六个字,这又是为什么?试做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觉得这篇小小说有哪些突出的写作特点?试从两个方面结合文本具体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这是一个比较贫苦的家庭。从以下的叙述描写可以看出:菊写信是从书包里翻出两张草稿纸,用的是笔杆裂开的圆珠笔;菊的哥哥要的钱需要凑好才能寄去;去年的债刚刚还清;学校奖给菊那枝笔,她舍不得用;家里分了救灾衣服;信写了三张就没有纸了
2.菊的哥哥的来信很短,他只表示自己需要钱,不回家过年,对家里的事和父母、妹妹的情况一概不问。从中可以看出他亲情淡薄,对家人和家庭情况漠不关心
3.儿子对家庭的冷漠使他无法接受的不快。(大意对即可)
4. 这反映了他们有浓浓的亲情,希望菊的哥哥分享他们的快乐,安心读书。延叔以这种方式对儿子的冷漠态度表示不满。
5.(1)运用了对比的写法。例如,冷漠的短信与充满亲情的长信的对比;拆信前的兴奋与拆信后的失望的对比。
(2)通过语言、动作、神态表现人物的情感。例如,菊麻雀似的蹦进门,喊道:“哥来信了。”延叔接过信又递给菊:“快拆开念念”菊娘心领神会,双手拢到围裙下,脸上漾出笑容。
(3)通过细节描写表情达意。例如,“菊小心地拆开信,抽出薄薄的一张纸。”“小心地”说明菊把信看得很重;“薄薄的一张纸”,说明信的内容很少。又如,“红通通的小手一把攥住笔杆裂开的圆珠笔”“笔杆裂开”说明家庭不富裕,非常节俭。
(4)语言含蓄,耐人寻味。通篇没有一句话明确表明作者的观点,但对菊的哥哥的批评态度却包含在字里行间。开头和结尾都强调了“薄薄的一张纸”,暗示着菊的哥哥亲情淡薄。第二封信改为六个字,更是耐人寻味,延叔的不满之情蕴含其中。(任选两个)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题;
我喜欢凝望万里无云的晴空,每当与蓝天对视,双眸像被攫住一般;遥远深邃的天空,肃穆得让人仿佛一下子远离了尘世的暄嚣和浮燥。
面对瞬息万变的天象,有的人倾情于万籁俱寂里坐看世间风云,有的人倾情于雷霆万钧中细数纷纷落荚;有的人倾情于艳阳高照下品赏茁壮的万物,有的人倾情于久雨初晴后接受阳光的亲吻。人的经历由此化为思绪和景象连缀绵延……
憧憬是人生的慰藉。我愿意将视线永远停留在斑澜的天顶,停留在雨过放晴的苍穹,让心灵去感受震颤,去体味甜蜜……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倾情(qūn) 茁壮(zhuō) 瞬息万变(shùn)
B.双眸(mú) 凝望(níng) 万籁俱寂(lài)
C. 慰藉(jiè) 亲吻(wěn) 连缀绵延(zhuì)
D.肃穆(sù) 震颤(zhàn) 雷霆万钧(tíng)
2、下面是从文段中选出的词语,其中三个有误,请找出并改正。
深邃 暄嚣 浮燥 落英 斑澜
___改为___ ___改为___ ___改为___
3、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当与蓝天对视,双眸像被攫住一般。(攫住:抓住)
B.、憧憬是人生的慰藉。(憧憬:向往)
C.、停留在雨过放晴的苍穹。(苍穹:天空)
D.、让心灵去感受震颤,去体味甜蜜……(体味:亲自体会)
1.C (A倾qīng 茁zhuó B眸móu D颤chàn)
2.暄一喧 燥一躁 澜-斓
3.D 体味:仔细体会
现代文阅读
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
马付才
①初二那年,我从家中那台十四英寸的黑白电视机中,看到了一幢幢高耸的大楼直插云霄,一座座盘旋的立交桥雄伟壮观,一辆接一辆的小汽车井然有序的穿梭不停,大街上的霓虹灯闪着诱人的光彩,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
②我目瞪口呆,原来城市是这样的美好啊!
③年少的我由此陷入了深深的忧伤,
④第二天,我质问父亲:“你怎么不是城里人呢?” 我想,父亲如果是城里人该有多好,那我也就是城里人了。
⑤暑假,几名城里的大学生到我们这座大山里写生,他们背着画夹,戴着大阳帽,
洋气十足。其中有一个叫黄春草的女孩儿,就借住在我家。
⑥有一天早上,为了画日出,天刚蒙蒙亮她就起床了。我缠着要看她画画,就和她一起去了。我们一起登上了山顶,大阳升起来了,红彤彤的,将云彩映照得格外艳丽。黄春草支起画夹,神情专注地画着。等她画完画,我们就坐在一块石头上聊天。我说:“我真羡慕你,生活在大城市里,享受着富足的生活和良好的教育,像我这样活着实在没有一点儿意思。”可她却说:“不要把别人的生活想得太美好,小小年纪不要如此多愁善感。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
⑦于是她讲道:“在一座大山深处,有一个小女孩儿,十岁那年,母亲病逝;十二岁那年,父亲抬木头时被砸伤,从此干不了体力活儿。她每天背着个破布包,跑步去六公里外的学校上学。放学后,她还得割猪草,像男人一样在腰上缠根绳子,下到悬崖下面挖药材,挣点找补贴家用和交学杂费。后来她考上了大学,她一共贷了八千多元的助学贷款……”
⑧我想不到这个世界上还有比我更不幸的人,我以为她在给我编故事,黄春草却说这个女孩儿就是她。
⑨我惊讶地看着黄春草,她的脸上非常平静。我想,比起黄春草,我幸运得多了,最起码,我还有爱我的爸爸和妈妈。
⑩黄春苹的手指向远处,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我惊讶地发现,一朵不知名的小花竟然生长在一块伸出的岩石下面。那块岩石像伸出的房檐一样,严严实实地遮挡住了阳光,但是小花竟然绽放了。她说:“阳光虽然没能直接照射到小花身上,但小花心里已感受到了阳光的存在,哪怕是一点点余光。”
⑾是呀,我们不能选择自己出生的时间和地点,但我们可以选择顽强,在艰苦的环境中一样能够茁壮成长,就像那朵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
1.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不超过50字)
2、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下列句中加点词浯的理解,
(1)第二天,我质问父亲:“你怎么不是城里人呢?”
⑵一朵不知名的小花竟然生长在一块伸出的岩石F.面……但是小花竟然绽放了。
3、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是景物描写,请联系上下文,分析这个句子的作用。
4、请谈淡你对第⑩段“阳光虽然没能直接照射到小花身上,但小花心里已感受到了阳光的存在,哪怕是一点点余光”这句话的理解。
5、试分析文章标题“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的作用。
6.不管是贫穷,还是富足;是杰出,还是平庸,在比较中,我们往往都会感到自己的处境不如意。亲爱的同学,读了本文后,你一定会对自己的生活有新的认识,对人生有新的感悟,请以“感谢你,岩石下的小花”为题,写一段话。(50字左右)
感谢你,岩石下的小花
1.“我”生活在大山里,羡慕城里人的生活.听了黄春草在逆境中奋斗的经历后,认识到了只有选择顽强.才能茁壮成长。
2.(1)“质问”:表达“我”对父亲的不满,把自己不能过上城市富足生活的责任归结到父亲身上。 (2)第-个“竟然”强调小花恶劣的生长环境;第二个“竟然”突出了小花顽强的生命力;
3.烘托了“我”对黄春草的美好生活的羡慕之情(或“向往之情”)。
4.“阳光”暗喻了美好生活(“阳光虽然没有照到小花身上”是指还没有过上美好生活,但“小花心里已感受到了阳光的存在”是指看到了美好生活的存在)这句话告诉我们看到了美好生活,就有了希望和梦想,就要去追求奋斗。
5.形象点明了文章的工旨 暗喻了在逆境中顽强奋斗的人(或者“黄春草”)
6.提示:紧扣原文.结合实际,语言流畅
现代文阅读
破茧成蝶
单士兵
①乡居年代,我曾在蚕房里住过两年。我洞悉蚕在其生命轮回过程中每一个隐秘的细节。由黑珍珠一般的子儿,到肉嘟嘟的蚕儿,到沉睡茧中的蛹,最后羽化①成蛾,这个神秘的精灵就完成了一次生命的变异。
②观察这样的过程是需要耐心的。不过,我愿意等,我始终认为,这样的等本身就是诗意的。当可爱的蚕儿吸取了充足的甘露润泽之后,便用生命的丝线织茧而栖,沉沉而睡。生命被无尽期的__覆盖,沉埋于寂静之中。其实,它是在做一个坚实的梦,蕴蓄着一次生命的复活。
③终于,它咬破自己织制的茧子,出来了,由蛹化蛾,完成了生命本质的飞跃,给我惊喜的震颤。请原谅我的固执,让我称它为蝶。因为它让我想到化蝶的传说(2)。我想,这个细小的生命,它短暂的沉睡,类似于一次死亡。而当它痛苦地咬破自己织制的茧,羽化成蝶,就完成了生命的复活。这个小精灵,在其短暂的一生中,是那么专注于自己的生命,用重生来拒绝死亡,穿越了生死的界限,让生命得以绚烂。透过它的生命过程,从某种性质上说,它接近于神话中涅磐的凤凰③。
④我感动于破茧成蝶带来的美学意蕴。很多时候,我看着它振动透明的薄翼,时而以舞者的姿态翩飞于屋檐下,时而款款行走于墙壁之上。这只蝶使我的思绪得以穿越虚与实的空间。我在想,当初它的沉睡,就是在做着一个蝶梦,一个死与生相连的梦。这个梦既洋溢着古典的气息,又充满着生命的哲思。
⑤其实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就如那小小的蚕儿,经常会陷于一种生存的窒息状态,或是处于绝望的境地。对于我们个体生命而言,有时心灵也会结上一种“茧”。如果我们能用心去咬破自己构筑的外壳,尽管这一过程会很痛苦,但于生命的重生,它又实在是一种必须。
⑥所以破茧成蝶,是人生的一种境界。能够破茧成蝶,就会重获生命的欢愉和快慰。
[注]①羽化:昆虫由蛹变为成虫。
②化蝶的传说:梁山伯祝英台的爱情故事。梁祝为爱殉情,双双化蝶。
③涅磐(niè pán):指所幻想的超脱生死的境界。在文中指通过死亡获得新生。
1.阅读第①②段,想想作者为什么说等待蚕破茧成蝶的过程“本身就是诗意的”?(用文中相关语句回答)
2、揣摩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这个神秘的精灵就完成了一次生命的变异。
(2)我们就如那小小的蚕儿,经常会陷于一种生存的窒息状态,或是处于绝望的境地。
3、联系上下文理解第④段画线句“这只蝶使我的思绪得以穿过虚与实的空间”的含义。
4、请分析第⑤段画线句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5.根据文章内容,写一句话来表达你对“破茧成蝶”的理解。(不能引用原文)
示 例:破茧成蝶--不固执于自满自足的空间,才会有自由生命的飞翔。
你的精彩:破茧成蝶--
6.请联系生活,谈谈你是怎样理解第⑤段“有时心灵也会结上一种‘茧’”这句话中所说的心灵之“茧”的?你认为该如何冲破心灵之“茧”?
1.因为在等待中,我感受到蚕破茧成蝶的过程是蕴蓄着一次生命复活的坚实的梦。
2.(1)变异:在文中指蚕由蛹变蛾的过程。
(2)窒息:在文中指(生存)困难窘迫。
3.作者看到眼前(姿态翩飞)的蝶,想到了它的沉睡就是一个生死相连(既洋溢着古典的气息.又充满着生命的哲思)的梦。
4.由上文蚕破茧化蝶过渡到对人生的思考(只答承上启下或过渡给2分)
5.提示:能清楚表述“化茧成蝶”的含义
示例:一旦走出束缚,世界广阔无限 千年的__,孕育了瞬间的光明
6.指人生道路上的障碍,如低微的出身、平庸的相貌、痛苦的遭遇等
用自尊、自信、毅力、勇气、智慧去扫除人生道路上的障碍
阅读下面这则新闻,按要求答题。
“妈妈,请不要偷看我的日记”
据新华书店合肥5月31日电(钟安)“儿童节要到了,我不要什么礼物,只希望父母能够 。”
贵同学告诉记者,他从四年级开始养成记日记的习惯,可经常发现日记被妈妈翻看。为此,她经常和妈妈发生冲突,但每次妈妈都称自己是个孩子而不应该有隐私。后来,为了应付妈妈的偷看,他只好记了两本日记本,一本有来写心理感受,另一本用来应付妈妈的检查。
1. 请根据汉语拼音的提示,分别写出“偷看”和“冲突”的同意词。
偷看—— kui 1 ( )视 冲突—— mao 2 ( ) 盾
2.联系上下文,在文中横线上补写一句话,使语意完整。
3.如果你是黄同学的朋友,你有什么感触?请你对他母亲说一句话,将你的这种感触得体地表达出来。
答:
1.窥 矛
2.示例:多给我一点私人空间,不要侵犯我的隐私。
3.示例:阿姨,你知道吗?平等,宽松的家庭环境更有利于我们的成长。
阅读下面文字,探究问题。
美丽的背后
在非洲的戈壁滩上,有一种叫依米的小花,它的花期很段,仅仅两天的工夫,便随母株一起香消玉陨。
然而谁能想象,依米花为了这两天的短暂开放,付出了多少艰辛和努力?
在戈壁摊上,根系庞大的植物才能生长,而依米花的跟却只有一条,蜿蜒盘曲着插入地第深处,通常它要花费 5年时间来完成根茎的穿插工作,然后,一点一点地积蓄养分,在第六年春天,才在地面吐绿绽翠,开出一朵小小的四色鲜花。
这朵仅仅开放两天的四色鲜花,依米花母株为此付出了它6年的光阴。
你通过对上述材料的探究,得出一个怎么样的结论?
答:
。
瞬间的美丽、短暂的成功,原来需要漫长的积淀和一生的努力啊!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 1——5题。
能给予就不贫穷
教师队伍节那天,一大群孩子争着给他送来了鲜花、卡片、千纸鹤……一张张小脸洋溢着快乐,好像过节的不是老师倒是他们。
一张用硬纸做成的礼物很特别,`硬纸上画着一双鞋,看得出纸是自己剪的——周边很粗糙;图是自己画的——图形很不规则;颜色是自己涂的——花花绿绿的。老师能穿这么花的鞋吗?
上面歪歪粗粗地写着:“老师,这双皮鞋送给你穿。”看看署名像是一个女孩——这个班级他刚接手,一切都还不是很熟,从开学到教师节,也就是十天。
他把“鞋”认真地收起来,“礼轻情义重”啊!
节日很快过去了。一天他在批改作文的时候,看到了这个女孩写的一段话:“别人都穿着皮鞋,老师穿的是布鞋,老师肯定很穷。我做一双和漂亮的鞋子给他,不过那鞋不能穿,是画在纸上的,我希望将来老师能穿上真正的皮鞋。我没有钱,我有钱了一定会买一双真皮鞋给老师穿的。”
这是一个不足十岁的小姑娘的心愿,他的心为之一动。但是,她怎么知道穿布鞋是穷人的标志?
他想问问她。
这是一个很明净的女孩子,一双眼睛清澈的没有任何杂质。当她站到他面前的时候,他似乎找到了答案。
他看见了她正穿着一双方口布鞋,鞋的周边开了花,这双布鞋显然与他脚上的这双不鞋不一样。
于是有了下面的问话:
“爸爸在哪里上班?”“爸爸在家,下岗了。”“妈妈呢?”“不知道……走了。”
他再一次看了看他脚上的布鞋,那一双开了花的布鞋。
他从抽屉里拿出那双“鞋”来。这时他才感受出这双鞋的分量。
她问:“老师,你家里也穷吗?”他说:“老师家里不穷,你家里也不穷。”
“同学们都说我家里穷。”她说。
他说:“你家里不穷,你很富有,你知道关心别人,送了那么好的礼物给老师。老师很高兴,你高兴吗?”
她笑了。“能和老师穿一样的鞋子,高兴吗?”
她用力地点了点头。
他带着她来到教室,问大家老师为什么穿布鞋。有的同学说,好看,因为自己爱漂亮的妈妈花很多钱买布鞋穿。有的说,透气,因为自己怕捂脚的奶奶也穿布鞋。有的同学说健身,因为自己的爷爷权打拳的时候都穿布鞋。很奇怪没有人说他穷。
他说:“穿布鞋是一种风俗,透气,舒适,有益健康。”
他告诉同学们,脚上穿着布鞋,心里却装着别人是最让老师感到幸福的!只有富有的人才能给予别人幸福,能给予就不贫穷。
她脸上的笑容很美。
1.为什么说女孩送给老师的礼物很特别?
答: 。
2.作者用“很明净”来修饰“女孩子”,有用“清澈得没有任何杂质”来描写女孩子的眼睛,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答: 。
3.下面两小题,任选一题作答。
(1) 简述老师带着“她”到教室问大家自己为什么穿布鞋的原因。
答: 。
(2) 概述文中的老师的教育方法有什么特点。
答: 。
4.假如给这篇文章换一个标题,你准备拟怎样的标题?
答: 。
5.结合文章设想一下,若十年后,这个女孩再回母校见它当年的老师会是一番什么情景?(简要描述,不超过80字)
答: 。
1.因为这件礼物是在硬纸板上画的、周边很粗糙、图形很不规则、花花绿绿的一双皮鞋。
2.这样写,形象地表现女孩子的心灵纯洁和对事物的观察、判断很单纯、很纯真。
3.二题选一。
(1)老师这样做意在引导同学们正确认识贫穷和富有,特别是能让女孩确认自己不贫穷。
(2)关注学生成长,工作细致,善于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注重教育方法。
4.示例:《特别的礼物》、《鞋》、《一双纸皮鞋》、《教师节的礼物》、《贫穷与富有》等。
5.示例:“老师,您好!”他抬起头,只见一位穿着端庄朴素、满脸洋溢幸福笑容的姑娘占在他面前。她恭恭敬敬地递上一只礼盒,真诚地说:“老师,教师节快乐!这是我当年想送而没有能力送的一双皮鞋,请收下吧。”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 1——3题。
我能行
(1)个人的成功,一定要有“我能行”的成功意识和自信心。
(2)科学家对创造型人才的调查和研究表明,创造型人才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不怕失败,不迷信别人,不迷信权威,他们有一种强烈的自信心。美国的心理学家曾进行过一项历时几十年的研究,他们对具有较高智力的学生进行长期的跟踪调查,发现智力、成绩相似的学生,几十年后的成就相差很大。究其原因,不是因为智力的差异,而是人格特征方面的不同。
(3)“我能行”,并不是一种狂妄。心理学研究表明,绝大多数人都能行。人们的智力相差是不大的。据心理学家测试,智力超常者和智力低下者都占很小的一部分,约占95%的人是中等智力。因此,大多数人的确有理由说“我能行”。
(4)“我能行”,还因为每个人都拥有极大的潜力。脑科学研究表明,一班人的大脑,只开发了很小的一部分。正如一棵平常的西红柿只能结20来个果实,但是日本筑波博览会上的一棵西红柿却结了1300个果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棵这样的潜在的西红柿,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自豪地说“我能行”。
(5)但是,有些人却不是这样。让他们学习一种新知识,负责某一方面的工作,他们总是说:“我不行,我不行。”在这种心态下,就不可能主动地学习,就不会勇敢地往自己的肩上增添压力。遇到一点困难和失败就会心灰意冷,这种失败意识阻碍着自己的努力,减少了成功的可能性。因此,“我不行”是一种地有害的意识。
(6)我们历来称颂谦谦君子,认为说“我能行”的人是狂妄之徒,这不利于发挥人的潜力,这种偏见扼杀了人们的创造精神。因此,我们应该创造一种良好的有利于人的潜能充分发挥的社会氛围。
(7)只有坚信“我能行”才能走向成功。
1.有的同学说,敢说“我能行”的当然是那些智力超常、成绩突出的人,我们普通人哪能做得到啊。请你根据上文第(3)、(4)段阐述的科学研究的结果,从两个方面反驳他的话。
答: 。
2.下面两小题,任选一题作答。
(1)第(2)自然段阐述的创造型人才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什么?
答: 。
(2)仔细研读(3)、(4)、(5)段的内容,想想看,这三段文字在论证上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答; 。
3.传统观念称颂做人要谦虚,不要狂妄,而本文却提倡人要勇于说“我能行”,对此,你的观点如何?请说说你自己独到的思考。
答: 。
1.心理学研究表明,绝大多数人智力相差是不大的。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开发拥有极大的潜力。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能说“我能行”。
2.二题选一。
(1)不怕失败,不迷信别人,不迷信权威,有强烈的自尊心。
(2)对比论证。或正反论证。或比喻论证。
3.示例1:传统观念不利于充分发挥人的潜力,会扼杀人们的创新精神。在新时期的今天,我们要取得成功,一定要有“我能行”的成功意识和自信心。
示例2:为人谦虚、认真学习他人长处与不怕失败、充分自信是不矛盾的。我们要成为创造型人才,既要充分自信,发挥潜能,也要谦虚谨慎,多看到自己的不足。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1——3题。
海南岛的气候
(1)海南岛纬度较低,冬季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因此冬季温暖,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16度以上。南部的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更是暖热。冬季风虽达本岛,但势力较弱,受其影响时,全岛各地有不同程度的降温,降温幅度由北向南减少。偶遇寒潮南下,降温幅度有所增大,但持续时间不长,特别是由于中部山地的阻挡,岛南气温变化不大,三亚市的月均温度仍在20度以上。
(2)夏季由于太阳辐射强,全岛普遍高温,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在25度——29度之间,中部山区比较凉爽。由于受来自海洋、风向偏南的夏季风的影响,大部分地区夏无酷暑。又因夏季多云雨,天气凉爽,也有“一雨成秋”之说。极端最高气温一般高于38度,曾有过40。3度的记录,通常出现在4、5月份。6、7月份因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或台风前缘下沉气流的影响,也会出现闷热天气。但除中午外,一天中其他时间都可感受到“快意和风海上来”的凉爽感。
(3)海南岛年降水量为1500——2000毫米,降水充沛,除西部地区为半湿润地区外,绝大部分地区为湿润地区。全岛降水有明显的雨、旱季之分和丰、歉年之别。降水量集中在夏、秋季节,4——10月的雨量占全年的80%——90%。降水类型以对流雨和台风雨为主,大雨、暴雨次书多,强度大。而冬、春季降水较少。年际间降水量差别甚大,丰水年往往是歉水年的2—3倍,西南部甚至超过5倍。
(4)海南岛每年5——11月都有热带风暴(风力8——9级)、强热带风暴(风力10——11级)和台风(风力12级或12级以上)的影响,尤以8、9月为多。据统计,平均每年在海南岛登陆的风暴、台风有2。7次,最多年份达6次。近几年来,风灾对海南岛的影响有所减少。
1.下面两小题,任选一题作答。
(1)综合上面四个文段的内容,请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述海南气候的主要特征。
答:
(2)你的一位朋友远在北方,近日来电话说想在今年夏天中考后到海南来旅游,但听说岛上夏天昼夜酷热难耐,于是有点想打退堂鼓。请你结合上文第(2)段介绍的海南夏季的气候特点,给他回个电话,向他说明实际情况,动员他来旅游。你说:
2.第(3)自然段中能体现海南岛降水特点的中心句是哪一句?请抄写出该中心句。
答: 。
3.上述选文大量列举数据进行说明,这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答: 。
1.二题选一。
(1)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充沛,风灾频繁。或:冬暖夏热,降水多,风灾多。或:“高温多雨的热带季风气候”。
(2)示例:我们海南夏季气温是比较高,太阳辐射较强,但因受夏季风的吹拂,大部分地区并不酷热,又因夏季多云多雨,天气还是凉爽的,中部山区就更凉爽了。尽管中午户外较热,但早晚有海风吹拂,把酷热带走了,一天还是凉爽惬意的。朋友,欢迎你夏天到海南来避暑!
2.全岛降水有明显的雨、旱季之分和丰、歉年之别。
3.列举数字使说明更准确、更具体,增强了说明的科学性,使人更可信。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月是故乡明
季羡林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的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孤单。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
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呀!因此,我在故乡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像的。至于水,我的故乡小村却大大地有。几个大苇坑占了小村面积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在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颇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第二天一早起来,到坑边苇子丛里去捡鸭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闪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个蛋。此时更是乐不可支了。
我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近三十个国家,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1)的瑞士莱茫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那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来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2),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夸大一点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前几年,我从庐山休养回来,一个同在庐山休养的老朋友来看我。他看到这样的风光,慨然说:“你住在这样的好地方,还到庐山干嘛呢!”可见朗润园给人印象之深。此地既然有山,有水,有树,有竹,有花,有鸟,每逢望(3)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 ,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不管是谁来到这里,难道还能不顾而乐之吗?
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见月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惘怅,有留恋,有惋惜。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旖旎(yǐnǐ)]柔和美丽。
(2)[耄耋(màodié)]泛指老年。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耋,指七八十岁的年
纪。
(3)[望]夏历每月十五日。
1. 作者在第4、5段中追忆了哪些童年趣事?请按先后顺序填写。
2. 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要写世界各地美妙绝伦的月亮和朗润园的奇景?(从写法
和目的两方面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从第5段中摘抄与第6段画线部分相照应的文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请你写写阅读这篇文章的心得。(可以针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写法进行评论,
也可以写自己的感受或联想。字数在15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答案:数星星 看月亮 梦月亮 摸鸭蛋
2.答案要点:(1)对比 (2)突出思乡之情分。
3. 答案:晴空一轮明月,清光上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
4. 评分要点:(1)心得内容 (2)语言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