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21世纪的家--绿色住宅》一文,完成1-5小题。

21世纪的家--绿色住宅

⑴21世纪的住宅花样繁多,适合各种不同人的需求。

⑵如果你是个“小气鬼”,请不妨借鉴一下日本的“太阳能住宅”。在住宅中普及太阳能发电是日本政府“阳光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通产省计划到2010年将太阳能发电设备的发电能力提高到500万千瓦,使100万户的居民可以依靠太阳能发电设备给自己提供足够的电力。政府还和电力部门达成协议,白天居民家庭的富裕电力可以通过普通电网卖给电力公司,晚上或阴雨天气可以从电力公司的电网购买电力,到一定时间进行结算。日本早从1994年开始普及太阳能发电,并设立“个人住宅太阳能发电补助制度”,对个人住宅太阳能发电设备给予50%的财政补贴。2001年财政用于个人购买太阳能发电设备的补贴预算达160亿日元。

⑶如果你喜欢自然,喜欢绿色,就来关注一下刚刚诞生在澳洲的“生态住宅”。这一款被澳洲的植物学家和生态建筑师视为澳洲的世纪房屋,其特点是充分利用一切空间栽种各种植物,室内顶棚空间种植着下垂式倒挂草本植物,室外平缓宽大的房顶或外墙壁爬满藤本植物。从外部看,整个房屋与周围地面连成一体,完全变成绿色。预计本世纪中期将全面普及“绿层”,澳大利亚的首都堪培拉将将变成绿色的植物编的城市。而堪培拉每个新建房住户都可得到一份市政府的丰厚“绿礼”:15棵不同品种的树木和30丛灌木,并在新居落成之日,由身穿绿色制服的志愿者帮助栽种。

⑷德国柏林的新议会大厦也采取了“绿色建筑”设计,所有房间都可以自然通风,冬暖夏凉,而其中消耗的能源,98%都来自太阳能。也有人提出下世纪要住在“摩天城市”,来解决越来越拥挤的人口问题。学者们说,这种城市其实就是一座高达千米以上的摩天大楼。据说美国有人正打算筹建528层、1500米高的建筑物,可供一个中等城市的人口在上面居住

⑸总的来说,21世纪人类会有现个性化的住处,因此我们必须保持足够的想像力,让自己住得舒服,住得有新鲜感。

1.通读全文,请分别说说日本、澳洲、德国这三个国家“绿色住宅”的特点。

日本:

澳洲:

德国:

2.“如果你是个‘小气鬼’,请不妨借鉴一下日本的‘太阳能住宅’。”句中“小气鬼”的确切含义是什么?作者这样表述的作用又是什么?

3.从本文的第⑵段文字来看,在建设“太阳能住宅”方面,日本政府采取了怎样的有力措施?

4.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目的是

5.本文是写绿色住宅的,而第段文字中却提到了“摩天大楼”。你认为“摩天大楼”是否属于“绿色住宅”?请谈谈自己的见解。

1.日本:节能(或节电)  澳洲:广种植物  德国:自然通风,冬暖夏凉,节能(大意正确即可) 

2.精打细算的人(或节俭的人)   作用:使语言生动形象,增强表达效果。(大意正确即可) 

3.与电力部门达成买卖电力的协议;建立个人住宅太阳能发电补助制度。 

4.举例子  列数字  说明建筑物之高大,居住人口之多(或如何解决越来越拥挤的人口问题。) 

5.是  解决了人口居住拥挤问题(或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生存环境);节约了土地资源(或占地面积小)(大意正确即可)

阅读《生命的暗示》一文,完成1-6小题。

生命的暗示

欧阳斌

⑴清凉的秋雨送来了一个燥热的苦夏,燥热的心总算静默下来了。在这秋虫唧唧的黑色的秋夜里,我骤然从昏睡中惊醒。远方的钟楼上,响起了悠长的钟声。又一列火车隆隆驰过--

⑵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呢?是生命的暗示吗?

⑶我在想,秋虫因何要昼夜而鸣?是因为它强烈的生命意识吗?是因为它深谙生命的短暂,而必然高密度地显示自己的存在么?是因为它生命的全部价值,都隐含在这微弱却令人感泣的生命绝响里么?那么人呢?仅仅因为生命比秋虫千百倍的绵长,就可以以生理需求为由,将千百个最美丽最令人激动的黎明慷慨地遗弃么?

⑷这是一个荒诞的联想。

⑸惟有钟声,以其绝对接近精确的殊荣,当之无愧地充当了生命的量尺。它那周而复始的切切呼唤里,有一种振聋发聩的提醒。然而昏睡了的那些人是不知道的,在混混沌沌之间,生命就这样一部分一部分地丧失了。

⑹这是一个无可挽回的丧失。

⑺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痛苦的煎熬,当它最充分地展示__、龌龊、卑鄙、虚伪一面的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快乐的享受,当它展示出光明、纯洁、崇高、真诚一面的时候;生命似乎永远是在这样两极之间交错延伸的。在它延伸的每一个区段里,似乎总是喜剧与悲剧同生,苦难与幸福共存。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渺小的存在,当物欲、情欲、贪欲在蝼蚁般的人群中横行肆虐的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伟大的结晶,当它在强暴、苦难、灾害中显示出牺牲的悲壮的时候。生命似乎永远是渺小和伟大的“混血儿”,由此我们也就没有理由产生绝对的崇拜和蔑视,再伟大的巨人也有他渺涉的瞬间,再渺小的凡人也有他伟大的片刻。

⑻绝大多数的时候,我们有一种珍惜生命的本能,似乎没有一个人来到世上就梦寐求死。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在心灵中会无限地增值。毕竟,生命只属于这一个人,而且仅仅只有一次。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一切都失去了,而却一息尚存,你就没有丝毫理由绝望,这样的事例在生活中是很多的。 。当然,在极少数的时候,我们也渴望着悲壮的牺牲,那是因为苟且偷生已严重地亵渎了神圣的生命。那时,我们会毫不犹豫地以死明志。 。这样,死亡就变得令人仰止,生命就会因死亡而延续,因毁灭而永生。

⑼钟声是生命长度的量尺,却不是生命价值的量尺。生命的价值只有在历史的天平上才能清晰地显示出它本来的刻度。一代又一代的人来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去了,他们的生命价值何在?有的人有一个轰轰烈烈的生,却留下一个默默无闻的死;有的人有一个默默无闻的生,却有一个轰轰烈烈的死。有的人显赫一时,却只能成为匆匆的历史过客;有的人潦倒终生,却成为历史灿烂星空的泰斗。这一切绝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生命价值的客观性和历史性,使不绝于耳的喧嚣显得极其微不足道。

⑽一时一事的得失,似乎永远困扰着我们,永远是生命的烦恼之泉。倘若能真正将其置之度外,烦恼就真正超脱了。其实,真正值得烦恼的命题在于:生命的价值究竟应以何种形式作何种转化。对于这个千古之谜,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却没有任何一本哪怕是世界上最权威的教科书能提出最完美的答案。人其实是最难认识自己的,也就更难找到自己生命的转化方式,这正是一些人拥有一个失败的人生之根源。更悲惨的结局则在于,自以为找到了答案而其实完全是南辕北辙。所谓天才,无非就是能最早最充分地认识自己的价值,从而以最直接的方式完成了生命由瞬间到永恒的有效转化。

⑾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生命,然而相当多的人直到濒临死亡也没有弄清生命是怎么一回事,这正是人类的悲剧所在。

⑿生命,这神秘而美丽,不可捉摸而异常珍贵的存在,你究竟隐逸着多少暗示?而哲人的终生存在,就是捕捉这样一些暗示么?

1.请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第⑶段文字“因为它深谙生命的短暂……”中加点的词。深谙:

2.本文是一篇含义深刻、富有人生哲理的散文。请通读全文,谈谈作者所说的“生命的暗示”指的是什么?

3.阅读本文第⑸段文字,说说作者写“钟声”的目的是什么?

4.阅读本文第⑺段文字,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解读了对生命的认识与感悟?

5.研读本文第⑻段文字,结合上下文内容,根据自己的见解,在文中划线处补写出符合文意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

绝大多数的时候……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一切都失去了,而却一息尚存,你就没有丝毫理由绝望,这样的事例在生活中是很多的。

。当然,在极少数的时候……我们也渴望着悲壮的牺牲,那是因为苟且偷生已严重地亵渎了神圣的生命。那时,我们会毫不犹豫地以死明志。 。这样,死亡就变得令人仰止,生命就会因死亡而延续,因毁灭而永生。

6.认真阅读并反复揣摩品味第⑼段文字中划线的句子,然后谈谈对这个句子的理解与思考。

1.深刻了解(或明白、知道、懂得)(大意正确即可) 

2.一要珍惜生命,二要实现自身生命的价值。 

3.通过钟声提醒人们生命是有限的,要珍惜生命。(大意正确即可) 

4.痛苦的煎熬;快乐的享受(或喜剧与悲剧同生,苦难与幸福共存)。渺小的存在;伟大的结晶(生命似乎永远是渺小和伟大的“混血儿”)。 

5.答案示例:海伦·凯勒在失聪、失明、失语的情况下,没有绝望,以顽强的毅力与命运抗争,成为世界著名的学者、作家、教育家。  文天祥被俘后,不屈从威逼利诱,宁死不降,从容就义。(所补写的内容必须符合文意,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6.生命价值不同的人,历史和人民会做出公正合理的评价。(大意正确即可)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石拱桥,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人神话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等。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发挥交通作用。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附近的卢沟桥。
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1300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
1、石拱桥总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引用《水经注》提到的“旅人桥”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上面的几段文字看,说明的顺序是( )
A. 由本质到现象 B. 由具体到概括
C. 由一般到个别 D. 由原因到结果
3、第二段中写“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形式”和“结构”的先后次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4、第三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
A. 举例子 B. 打比方 C. 列数字 D. 作比较
5、第三段"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一句中“几乎”一词的作用是什么?
6、第四段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1、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

2、C

3、不能调换。因为“形式优美”是承上段而言的,得先说;“结构坚固”是下文要说的,所以放在后面。(或:先写形式,是桥给人的直观印象,是感性认识;结构坚固是对桥的进一步了解,是理性认识。两者是递进关系,所以不能换)

4、A

5、限制“到处都有”,使语言更严密、准确。

6、赵州桥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

阅读:

不可忽视的土壤污染
⑴土壤、水、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赋予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四大要素。一般的污染马上就能引起大家的关注,而土壤污染引起的不良后果要在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后才能显现出来。所以,人们常常忽视对土壤污染的整治。
⑵近年来,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的迅猛发展,固体废物的倾倒和堆放量日益增多,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漂浮的尘土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导致了土壤污染。
⑶土壤污染所造成的危害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土壤污染导致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对此目前尚缺乏系统的调查资料。仅以土壤重金属污染为例,我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的粮食就有1000多万吨,被污染的粮食每年也多达1200万吨,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第二,土壤污染导致食物品质不断下降。我国大多数城市所效土壤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许多地方的粮食、蔬菜、水果等食物中的镉、铬、砷、铅等重金属含量超标和接近临界值。第三, 。土壤污染会使污染物在植物体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富集到人体和动物体中,危害人畜健康,引发多种疾病。另外,受到污染的土壤表土在风力和水力的作用下,进入到大气和水体中,导致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
⑷为了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解决办法:首先要控制和消除污染源,加强对工业“三废”的治理。其次是采用生物(例如蚯蚓等)降解净化土壤。还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换土和深翻等手段,治理土壤污染。
⑸近年来,世界各国的环保专家和生物学家都提出了让植物来净化土壤的新方案。他们培养出各种转基因植物,让它们吸收土壤中的有害物质,然后集中起来焚烧处理,这样,经过植物吸收后的重金属还可以提炼出来,变废为宝,不但净化了土壤,还获得了贵重的重金属。与传统的化学、物理等除污手段相比,植物除污具有投资和维护成本低、操作简便、不造成二次污染、经济效益明显等优点。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渗 透
2.本文的说明内容除了土壤污染不被重视、土壤污染的原因和危害之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
3.第⑶段中加点的词“至少”在句子中的作用是: 。
4.填充下面方框,完成植物净化土壤的过程。(每空6个字)
→ → →
5.下面两题,任选一题回答。[如两题都答,按第①题计分]
①请在下边给第⑶段空白处补写一句话。
②第⑷段中列举的治理土壤污染三种办法的顺序为什么不能颠倒?
6.为了提高人们对土壤及环境的保护意识,请你设计一条公益广告。(含标点20字以内)

1.Shèn

2.“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的办法(措施)”或“如何控制和消除(治理)土壤污染”

3.“强调(突出)了经济损失之大”或“强调(突出)了土壤污染导致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4.吸收有害物质;集中焚烧处理5.①土壤污染会危害人(畜)健康 ②因为原文是按照由主要到次要的顺序来说明的

6.示例:还我青山碧水,还我土地芬芳。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从我做起)

阅读下面有关“语言文字”的两个文段,做1-4题。

(甲)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乙)中国汉字象形会意,写它们时似书似画,如歌可吟。字字写下,满纸生香。写它们时,外界的喧响突然于身外静止,只听笔走龙蛇的沙沙沙,雁过长空的飞飞飞。还有一种声音总在纸上盘旋低回,随人的情绪起伏跌宕,顿挫抑扬。很奇怪,每写纸上的字,总似我的声音在独白,象乐音一样自心底轻起。写下汉字,我便陶醉于汉字的音色中,图形中,气韵中。不识汉字真面目,只缘身在汉字中!觉得每一捉笔,就有一种在音乐中图画里起舞的感觉。

汉字本身已隐寓了许多生命的玄秘。古人造字皆有所取法,如渔人的网罟(gǔ捕鱼的网)取法于蜘蛛,军人的行军取法于战蚁。仓颉造字时,受丹色龟背青色花纹的启示,仰观天上奎星圆曲之势,俯视地上山川脉络之象,又察鸟兽虫鱼及草木器具形迹,再参照前人结绳竹木图象的符号,临摹绘之写,终创造出这不同形状的汉字。汉字,已涵盖了开文地理、上下历史多少无穷的信息?看它个个整密均衡,既团结紧张又严肃活泼,少则一笔,多则几十笔,去都可用一式大小框格去规范。笔画少的不嫌宽泛,笔画多的不觉拥挤。那笔画少的,不正像人处于宽舒顺境,虽运筹帷幄俯仰无忧,去也得谨慎守中,不可得意忘形吗?否则,出格犯规,失魂落魄,自取其咎。笔画多框格小的,不也似人处于荆棘逆境,动辄得咎吗?但若坦然镇静,顺其自然,去也随遇而安,更显厚重质朴雍容大方。汉字,其实包含了生命种种的奥妙及人生晢理!

1.甲文中“我”为什么觉得韩麦尔先生是“可怜的人”?

2.如何理解乙文中“汉字,其实包含了生命种种的奥妙及人生晢理”这句话?

3.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语言文字”之美,其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4.针对近年来社会上出现的一些冷落母语的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1.一是因为“我”理解了韩麦尔先生失去祖国的痛苦,并与他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二是对他在最后一课上想把知识全部教给学生的愿望难以实现深表同情。

2.汉字造字取法于各种生命现象,汉字本身又给我们许多人生的启迪。

3.甲文韩麦尔先生赞颂法语之美,表现了他对祖国的热爱。乙文描写汉字之美,表现了作者的自豪之情,同时也唤起人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4.答案示例:汉语负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古老文化,汉字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热爱汉语、学好汉语不仅能传承祖国文化,而且能弘扬民族精神,也是爱国的一种具体体现。因此,我们要学好母语,关爱母语。

阅读林清玄的散文,做1-5题。

随风吹笛

(1)远远的地方吹过来一股凉风,风里夹着呼呼的响声。侧耳仔细听,那像是某一种音乐,我分析了很久,确定那是笛子的声音,因为箫的声音没有那么清晰,也没有那么高扬。

(2)我站的地方是一片乡下的农田,左右两面延展到远处的稻田,我的后面是一座山,前方是一片麻竹林。音乐显然是来自麻竹林。

(3)竹林里是不是有人家呢?我看看天色尚早,离竹林大约只有两里路,遂决定到竹林里去走一遭。等我站在竹林前面时,整个人被天风海雨似的音乐震慑了,它像一片乐海,波涛汹涌,声威远大。那不是人间的音乐,竹林中也没有人家。

(4)竹子本身就是乐器,风是指挥家,竹子和竹叶就是演奏者。原来竹子洒过小雨,上面有着水渍,互相摩擦便发出尖利笛子的声音。而上面满天摇动的竹叶的间隙,即使有雨,也阻不住风,风穿过竹林,发出许多细细的声音,配合处竹子的笛声。

(5)每个人都会感动于自然的声音,譬如夏夜里的蛙虫鸣唱,春晨雀鸟的跃飞歌咏,甚至刮风天里涛天海浪的交响。凡是自然的声音没有不令我们赞叹的。

(6)我也听过许多自然之声,但是总没有这一次在竹林里感受到的那么深刻。原来在自然里所有的声音都是独奏,再美的声音也仅弹动我们的心弦,可是竹林的交响整个包围了我,像是百人的交响乐团刚开始演奏的第一个紧密响动的音符。那时候我才真正知道,为什么中国许多乐器都是竹子制成的,因为没有一种自然的植物能发生像竹子那样清脆、悠远、绵长的声音。

(7)可惜的是我没有能录下竹子的声音,后来我去了几次,不是无雨,就是无风,或者有风有雨却不像原来配合得那么好。我这才知道,原来要听上好的自然声音仍是要有福分的,它的变化无穷,是每一刻全不相同。如果没有风,竹子只是竹子,有了风,竹子才变杨音乐,而有风有雨,正好能让竹子摩擦生簌,竹子才成为交响乐。

(8)失去对自然声音感悟的人是最可悲的。当有人说“风景美得像一幅画”时,境界便低了。因为画是静的,自然的风景是活的、动的,除了目视,自然还提供各种声音,这种双重的组合才使自然超拔出人所能创造的境界。世上有无数艺术家,全是从自然中吸取灵感,但再好的艺术家,总无法完全捕捉自然的魂魄。因为自然是有声音有画面,还是活的,时刻都在变化的,这些全是艺术达不到的境界。

(9)最重要的是,再好的艺术一定有个结局,自然是没有结局的。明白了这一点,艺术家就难免兴起“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寂寞之感。人能绘下长江万里图令人动容,但永远不如长江的真情实景令人感动;人能录下蝉的鸣唱,但永远不能代替看美丽的蝉在树梢唱出动人的歌声。

(10)那一天,我在竹林里听到竹子随风吹笛,竟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等我走出竹林,夕阳已徘徊在山谷,雨已经停了,我却好像经过一场心灵的沐浴,把尘俗都洗衣出去了。

(11)我感觉到,只要有自然,人就没有自暴自弃的理由

1.从第(6)段中找出与划线可“风景美得像一幅画”的修辞手法相同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8)段中加点的“双重的组合”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作者将艺术与自然进行对照,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最后“只要有自然,人就没有自暴自弃的理由”一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描写大自然中你曾经聆听过的一种声音,并写出你当时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竹林的交响整个包围了我,像是百人的交响乐团刚开始演奏的第一个紧密响动的音符。

2.画面和声音

3.一是突出自然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只有艺术无法达到的境界。二是让我们认识到自然是永恒的,具有无限的生命力。

4.答案示例:大自然是美妙的,充满生命的活力,我们从中可以获得美的享受和人生的启迪,因此我们要热爱自然,珍爱生命。

5.答案示例:清晨,树木里响起一片鸟的欢歌,如清泉叮咚作响,那么清脆、美妙,如跳动的音符,使你的心也随之欢快起来。

阅读:

故乡的榕树
黄河浪

①住所左近的土坡上,有两棵苍老蓊郁的榕树,以广阔的绿荫遮蔽着地面。在铅灰色的水泥楼房之间,摇曳赏心悦目的清翠;在赤日炎炎的夏天,注一潭诱人的清凉。也许是对榕树有一份亲切的感情罢,我常在清晨或黄昏带小儿子到这里散步。

  ②那天特别高兴,动了未泯的童心,我从榕树枝上摘下一片绿叶,卷制成一支小小的哨笛,吹出单调而淳朴的哨音。心却象一只小鸟,从哨音里展翅飞出去,飞过迷朦的烟水,苍茫的群山,停落在故乡熟悉的大榕树上。我仿佛又看到那高大魁梧的躯干,卷曲飘拂的长须和浓得化不开的_____绿云;看到春天新长的嫩叶,迎着金黄的阳光,透明如_____碧玉,在____的风中晃动如耳坠,摇落一_______晶莹的露珠。

  ③我怀念从故乡的后山流下来、流过榕树旁的清澈的小溪,溪水中彩色的鹅卵石,到溪畔洗衣和汲水的少女,在水面嘎嘎嘎地追逐欢笑的鸭子;我怀念榕树下洁白的石桥,桥头兀立的刻字的石碑,桥栏杆上被人抚摸光滑了的小石狮子。那汩汩的溪水流走了我童年的岁月,那古老的石桥镌刻着我深深地记忆,记忆里的故事有榕树的叶子一样多……

  ④站在桥头的两棵老榕树,一棵直立,枝叶茂盛;另一棵却长成奇异的S形,苍虬多筋的树干斜伸向溪中,我们都称它为“驼背”。更特别的是它弯曲的这一段树心被烧空了,形成丈多长平放的凹槽,而它仍然顽强地活着,横过溪面,昂起头来,把浓密的枝叶伸向蓝天。小时候我们对这棵驼背分外有感情,把它中空的那段凹槽当作一条“船”。几个伙伴爬上去,敲起小锣鼓,以竹竿当桨七上八落地划起来,明知这条“船”不会前进一步,还是认真地、起劲地划着。在儿时的梦里,它会顺着溪流把我们带到秋苗青青的田野上,绕过燃烧着火红杜鹃的山坡,穿过飘着芬芳的小白花的橘树林,到大江大海去,到很远很美丽的地方去……

  ⑤使人留恋的还有铺在榕树头四周的长长的石板条,夏日里,那是农人们的“宝座”和“凉床”。中午,两棵高大的榕树撑开遮天巨伞,洒落一地的荫凉,让晒得黝黑的农人们踏着发烫的石板路到这里透一口气。傍晚,人们在一天辛劳后,躺在用溪水冲洗过的石板上,享受习习的晚风。高兴时,还有人拉起胡琴,用粗犷的喉咙唱几段充满原野风味的小曲,在苦涩的日子里寻一点短暂的安慰和满足。

  ⑥我深深怀念在榕树下度过的愉快的夏夜。有人卷一条被单,睡在光滑的石板上;有人搬几块床板,一头搁着长凳,一头就搁在桥栏杆上,铺一张草席躺下。我喜欢跟大人们一起挤在那里睡,仰望头上黑黝黝的榕树的影子,在神秘而恬静的气氛中,用心灵与天上微笑的星星交流。要是有月亮的夜晚,如水的月华给山野披上一层透明的轻纱,将一切都变得不很真实,似梦境,似仙境。在睡意朦胧中,有嫦娥驾一片白云悄悄飞过,有桂花的清香自榕树枝头轻轻洒下来……而桥下的流水静静地唱着甜蜜的摇篮曲,催人在夜风温馨的抚摸中慢慢沉入梦乡。有时早上醒来,清露润湿了头发,感到凉飕飕的寒意,才发觉枕头不见了,探头往桥下一看,原来是掉到溪里,吸饱了水,涨鼓鼓的,搁浅在乱石滩上……

  ⑦但那样的日子不会回来了。我仿佛刚刚从一场梦中醒转,身上还留着榕树叶隙漏下的清凉;但我确实知道,这一觉已睡过三十年,而人也已离乡千里万里外了!

  ⑧“爸爸,爸爸,再给我做几个哨笛。”不知什么时侯,小儿子也摘了一把榕树叶子,递到我面前,于是我又一叶一叶卷起来给他吹。那忽高忽低、时远时近的哨音,弥漫成一片浓浓的乡愁,笼罩在我的周围。故乡的亲切的榕树啊,我是在你绿荫的怀抱中长大的,如果你有知觉,会知道我在遥远的异乡怀念你么?如果你有思想,你会象慈母一样,思念我这漂泊天涯的游子么?

⑨故乡的榕树啊……

1、请简要概括作者回忆的“记忆里的故事”

2、将下列叠词分别填入第2段中的画线处,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填序号)

A.、串串B.、团团C.、片片D.、袅袅

3、联系上下文,仿照第6段划线句子续写一个句子。

有嫦娥驾一片白云悄悄飞过,有桂花的清香自榕树枝头轻轻洒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制作读书卡片是一种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文中摘录一个你最喜欢的句子,抄写在下面的读书卡片上,并将你的感悟写在“品味”栏中。

读书卡片

作者:黄河浪 篇名《故乡的榕树》

摘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榕树中空的凹槽当船划;夏日,在榕树下的石板条上休息、纳凉。

2、B、C、D、A

3、略。

4、心却象一只小鸟,从哨音里展翅飞出去,飞过迷朦的烟水,苍茫的群山,停落在故乡熟悉的大榕树上。“我的心却像一只小鸟,从哨音里展翅飞出去”,“小鸟”之喻,充分表现了心情的轻快、愉悦和联想的迅捷。“飞过迷蒙的烟水,苍茫的群山,停落在故乡熟悉的大榕树上”,照应自己千里万里远离故乡的实际,并借助飞鸟的“飞”与“停”,巧妙地引出了故乡的榕树,文笔自然,不露痕迹。。“我仿佛又看到那高大魁梧的躯干,卷曲飘拂的长须和浓得化不开的团团绿云”,紧紧抓住了故乡榕树的主要特征,字里行间充满了赞美之情。

阅读:

2050年,告别一百万个物种

科学家们以联合国估计的到2050年,全球气温可能比现在升高0.5至3摄氏度的标准为依据,利用电脑模型计算气温升高对每一物种的影响,对欧洲、南非、澳大利亚、巴西、墨西哥和哥斯达黎加六个地区的1103个动植物物种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植物、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和昆虫等。这是迄今为止对此问题所进行的最大规模跨国合作研究。

  全球气温升高迫使大部分陆地物种向两极和高山地区迁徙,但许多动植物无法实现这点。据保守估计,这六个地区的物种到2050年将消失15%至37%,即平均有26%的物种将因为气温升高,无法寻找到适宜的栖息地而灭绝。像哥斯达黎加的小丑箭毒蛙、墨西哥的囊鼠和欧洲的灰喜鹊等珍稀物种很可能将从地球上消失,大部分物种的栖息地也将越来越少。

  在澳大利亚接受研究的24种蝴蝶中,有一半将在未来的岁月中永远消失。而在南非主要生物保护区内,受保护的60%的生物物种有灭绝的危险。在占巴西总面积五分之一的巴西中西部热带草原地区,163种树木中将有70%以上的树种灭绝。其中很多植物是该地区特有的稀有品种。科学家们预计,在该地1700到2100个植物物种中,39%到48%的物种将在未来50年内消失。

  欧洲是自然环境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小的地区。该地区的动植物生存几率要大于世界其他大地区的动植物。即便如此,在气候变暖的影响下,欧洲地区四分之一的鸟类和11%到17%的植物也将在未来逐渐灭绝。生活在英国苏格兰地区的特有鸟类红交嘴雀,由于气候和环境的变迁;在未来将很难存活下去。特别是当气候变暖时,其他天敌鸟类的迁入将更加危及这种稀有鸟类的生存。

  在墨西哥的研究表明,平原和干旱地区的动植物受气候变暖影响最大。一旦气候有一丝的变化,这些动植物就需要迁移至很远的地区才能找到适宜生存的新环境。在该地区接受研究的 1870种动植物,三分之一将在未来出现生存危机。在许多庭院花卉的家乡——南非,研究的300种植物中的三分之一将要灭绝,包括该国著名的山龙眼类花卉。

  负责此项研究的英国利兹大学的克莱斯·托马斯教授表示“当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时,他们都希望能最终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但是,我真的希望我们没有得出我们已经得出的这一结论。事实远比我们想像的要严重得多,我们得出的结论很可能低估了生物物种面临的残酷生存环境。

1、通读全文,说说第6段中“我们已经得出的这一结论”指的是什么?

2、阅读文章3至5段,完成下面的表格。

地区

研究物种

研究结果

澳大利亚

欧洲

墨西哥

3、请你说说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一旦气候有一丝的变化,这些动植物就需要迁移至很远的地区才能找到适宜生存的新环境

4、文章为什么详细地介绍气候变暖对欧洲地区物种生存的影响?

5、全球气温升高对物种生存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请结合我国的具体实例,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1、全球气温升高将使地球上许多物种灭绝。

2、蝴蝶 有一半将在未来的岁月中永远消失。红嘴雀 在未来将很难存活下去。1870种动植物 1/3在未来出现生存危机。

3、“一丝”说明变化之小,但即使是如此小的变化对动植物来说也是灾难性的。

4、因为欧洲是自然环境受全坏气候变化影响最小的地区。详细介绍这个地区物种生存的影响,更能显示出对其他地区的影响。

5、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②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③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 我给你买来了!”
④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⑤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⑥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鲁迅《阿长与山海经》)
1、仔细品味加点的词语,说说它们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2、简要说说第①段和第②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3、从选文看,课文以“阿长与《山海经》”为题有何用意?

1、 表现了“我”接到《山海经》时的震惊和感激之情。
2、 前后照应。①段写阿长过问《山海经》,“我”不以为然;⑤段写阿长为我买到《山海经》,“我”对她产生敬意。
3、为了突出阿长为“我 ”买《山海经》这件事,赞美阿长的真诚、善良、能干和乐于助人,表达“我”对阿长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破译植物的语言
①不要以为植物会“说话”是一个古怪可笑的问题。法国物理学家施特斯海默说:“20年前也没有人相信鲸鱼会唱歌。而现在鲸鱼的歌唱已经被破译。”目前,也有一些科学家在从事破译植物语言的研究,德国德勒斯顿的生物物理学家赫伯特•魏泽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②为了探索植物语言是否真实存在,科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后来他们发现:当植物的叶子被昆虫咀嚼时,植物身上所发生的反应与动物抑制疼痛和创伤的神经激素的反应几乎一样。在虫咬叶子时,叶子便释放出一种激素,类似于动物受到伤害时释放的啡呔。在动物身上,这些激素帮助把一种叫做花生四烯酸的化学物质转化为前列腺素。而在植物组织里,这种激素有助于亚麻酸(相当于动物身上花生四烯酸的物质)转化为茉莉酮酸,这是一种性质和前列腺素相近的化学物质。它们对待伤痛的化学反应如此相似,在植物组织表面喷洒阿司匹林或布洛芬后,就会像在动物身上喷洒此类物质一样,都能消除伤痛反应。对此,纽约州立大学植物生理学家伊恩•鲍德温说:“这就是植物喊‘哎吆’的方式。”
③植物能与邻居联络的现象屡见不鲜。在茂密的大森林里,某些植物突然感到虫咬刺痛,它会马上招呼旁边的伙伴,提防虫子。许多植物在受到伤害时,会释放出一种挥发性的茉莉酮酸,这是一种“体味”信号。甚至在附近的植物被虫咬之前,这种信号就开始启动附近植物的防御系统了。
④槐树会产生有毒的苦味物质。一旦槐树的树叶被羚羊或长颈鹿吃掉,这时,不仅仅被吃掉的槐树的树叶会产生这种物质,周围所有的槐树像是接到预报似的也都争先恐后的释放出毒素。
⑤破译植物的语言是一项开拓性工作,因此引起了不少科学家的浓厚兴趣。经过多年的研究后,他们对于植物的语言已经有了多种解释。魏泽教授认为,树木是通过声音来互相沟通和了解的。但由于这种声音频率很高,人耳往往听不到。据他讲,迄今他已零碎破译了一些树木的语言。
⑥而波恩大学的科学家弗兰克•朱利曼则不仅证实了植物语言的存在,而且还研制出了能够探听植物语言的激光驱动麦克风。当植物的叶子或根茎被切开时,植物就会发出痛苦的声音信号:在整个切面释放出气体乙烯。弗兰克•朱利曼一直在用钟形玻璃容器收集这种气体。用这种气体的分子轰击标准激光束,会产生振动,形成麦克风能够探听到的声波。朱利曼说:“植物受到的压力越大,麦克风收到的声音信号就越强。”
⑦还有科学家认为,植物是通过一种能量进行交流的。这种能量是微弱的光,它可以被测量出来,人们甚至可以通过“剩余能量放大器”使这种光转变成可以看得见的光。不管是通过高频声音还是通过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家们最终一定会破译植物的语言之谜。正如施特恩海默说的那样:“我们将在不久的将来使树木的联络声音变得容易听起来。”
⑧毫无疑问,破译植物的语言,不仅对于植物生理生态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而且在实践生产中也将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科研人员相信,破译植物的语言必将对农业生产产生重要作用。例如运用波恩大学的研究成果,给农民配备合适的窃听装置,农民就能区分健康与疾病的蔬菜或其他农作物。同时,通过探测植物的声音可以形成预警机制,随时探查植物病虫害的情况。另外,了解水果和蔬菜的语言还有助于它们的储藏和运输。声学研究证据表明,苹果释放出的乙烯气体比其他植物高,能够引起周围植物枯萎。因此,科学家敦促果农要单独存放苹果。
⑨科学家们语言,植物语言的破译,对于植物病虫害的抑制,作物生长发育最适环境的调控,农业耕作的安排,乃至植物各种药用成分的分离提取等都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读书与成长》初中版2005年第一辑,作者周立,有删改)
1、本文主要说明的是 。
2、第①段文字中说:“植物会‘说话’”,从下文看,植物究竟是怎样“说话”的?
答:①

3、从第⑤⑥⑦段文字中,我们会获取到哪些具体明确的知识信息?
答:①


4、结合第⑧⑨段文字,联系生活实际,想想破译植物的语言有什么实用价值?按要求写出两个实例。
答:①写出文中的一例:
②写出你想象的一例:

1、破译植物的语言。
2、要点:①在冲咬叶子时,叶子便释放出一种激素。这种激素有助于亚麻酸转化为茉莉酮酸。在植物组织表面喷洒阿司匹林或布洛芬后,就能消除伤痛反应。这就是植物喊“哎吆”的方式。②许多植物在受到伤害时,会释放出一种挥发性的茉莉酮酸,这是一种“体味”信号。甚至在附近的植物被虫咬之前,这种信号就开始启动附近植物的防御系统了。
3、①已零碎破译了一些树木的语言;②已研制出能够探听植物语言的激光驱动麦克风;③可以通过“生于能量放大器”测量植物能量的光。
4、①利用窃听装置,区分健康与染病的蔬菜或其他农作物。②给西红柿、黄瓜、西瓜等植物播放促发它们生长的音乐。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