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珠·露珠·泪珠
东方破晓,晨光亮微。黎明女神飘然下凡,从娇艳欲滴的红玫瑰夯走过,看见花瓣上有三滴晶莹的水珠在向她招手,请她留步。
“熠熠闪光的水珠,你们有何贵干?”女神驻足问道。
“有劳大驾,请你为我们当裁判。”
“噢,什么事啊?”
“我们同属于水珠,可是来源出身各异。请问哪颗水珠更珍贵呢?”
女神指着其中一颗水珠说:“那你就先来自我介绍一下吧。”
雨珠听到要她先说,十分得意地晃了晃身子:“我呀,来自高空的云层,是大海的女儿,象征着波涛汹涌的海洋。”
“我是黎明之前凝成的露珠。”另一颗水珠急不可待地抢着说,“人们称赞我为五彩朝霞的伴娘,奇花异草的美容师。”
第三颗水珠迟迟不肯开口,黎明女神和颜悦色地问道:“那么你呢,我亲爱的小姑娘?”
“我算不得什么。”她忸怩地回答,“我来自一位姑娘的明眸。起初像是微笑,而后又称友情,现在被叫做眼泪。”
头两颗水珠听她这么说,不约而同地撇撇嘴,露出轻蔑的笑容。黎明女神小心翼翼地将泪珠置于手中,连声称赞道:“还是你有自知之明,丝毫也不炫耀,显然比她们俩更纯洁,也更珍贵!”
“可我是大海的女儿呀!”雨珠急得叫了起来。
“我是辽阔苍穹的女儿!”露珠很不服气。
“是的,一点不错。”黎明女神郑重地说,“而她呢,是人类内心纯真感情的升华,而后凝结成夺眶而出的泪珠。”
言罢,女神吮吸了泪珠,霎时消失得无影无踪。
24、试分析“第三颗水珠迟迟不肯开口”的原因是什么?(2分)
25、“雨珠”、“露珠”和“泪珠”象征了我们生活中的两类人,结合生活实际具体说说它们分别象征着哪两类人?(2分)
A.、雨珠、露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泪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我们常常说,人要善于展示自己的优点,雨珠、露珠确实做到了这一点,可女神为何偏偏赞美“泪珠”呢?请从文中至少找出两条理由。(2分)
27、女神消失了,留下“雨珠”和“露珠”各自陷入了沉思,发挥你的想象,描绘一下雨珠或露珠接下来的表现。(任选一个对象来写,3分。)
24、(2分)觉得自己出声卑微,在露珠和雨珠面前显得过于渺小。(意近即可)
25、(2分)A、雨珠和露珠象征了那些爱慕虚荣,喜欢炫耀自己的人。(意近即可)
B、泪珠象征了谦虚谨慎,不张扬的人。(意近即可)
26、(2 分)① 有自知之明,丝毫也不炫耀
② 是人类内心纯真感情的升华
27、(3分)选取一个对象,或表现它的自负,或表现它的愧疚均可。
材料一:蚕(雷抒雁)
①她在自己的生活中织下了一个厚厚的茧。
②那是用一种细细的、柔韧的、若有若无的丝织成的,是痛苦的丝织成的。
③她埋怨、气恼,然后就是焦急,甚至折磨自己,同时用死来对突不破的网表示抗议。
④但是,她终于被疲劳征服了,沉沉地睡过去。她做了许多的梦,那是关于花和草的梦,是关于风和水的梦,是关于太阳和彩虹的梦,还有关于爱的追求以及生儿育女的梦,在梦里,她得到了安定和欣慰,得到了力量和热情,得到了关于生的可贵。
⑤当她一觉醒来,她突然明白拯救自己的,只有自己。于是,她便用牙齿把自己吐的丝一根根咬断。咬破自己织下的茧。
⑥果然,新的光芒向她投来,像云隙间的阳光刺激着她的眼睛。新的空气,像清新的酒,使她陶醉。
⑦她简直要跳起来了!她简直要飞起来了!一伸腰,果然飞起来了,原来就在她沉睡的时刻,背上长出了两片多粉的翅膀”。
⑧从此,她便记住了这一切,她把这些告诉了子孙们: 。 蚕,就是这样一代代传下来。
材料二:蝉(节选)(小思)
① 一天,在树下拾得一只病蝉,透明的翅收敛了,身躯微微颤动,没有声响。它就是曾知知不休地在树上过日子的小东西。那么小,却那么响,A.竟响彻一个夏天!曾这样问:何必聒聒?那只不过是夏天罢了!
②朋友说:知道吗?它等了17年,B.才等到一个夏天。就只有这个夏天,它从泥土中出来,从幼虫成长过来。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结了。
③17年埋在泥土中,C.出来就活一个夏天,为什么呢?
④朋友说:那本来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它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过。
17、读完材料一,请用一个成语概括文章所讲述的故事。(2分)
18、结合材料一第⑤段内容,在第⑧段的“ ”补写出合适的句子。(2分)
19、材料一中:“蚕”简直要跳起来,简直要飞起来了,一“跳”一“飞”包含了“蚕”丰富的内心世界,请用第一人称描绘一下“蚕”此时的心理活动。(2分)
20、材料二中,作者对“蝉”起初是很烦的,从文中哪一个称呼可以看出来?(1分)
21、仔细揣摩,说说材料二的结尾处加点的“过” 为什么不能去掉?(2分)
22、阅读材料二中,划“ ”的句子,并回答问题。
①作者反复强调“一个夏天”,其用意何在?(2分)
②这三处划“ ”的句子所饱含的感情有何不同,请具体说说。(3分)
③你觉得在朗读文中的“一个夏天”四字时,重音应该在哪个词上?(1分)
23、从“蝉”和“蚕”的经历中,你获得了哪些关于人生启示?请写出一条(2分)
17、(2分)破茧成蝶
18、(2分)你自己织的茧,得你自己去咬破。若填“能拯救自己的,只有自己。”可以给1分。
19、(2分)能刻画出蚕出来后激动、喜悦的心情即可。
20、(1分)小东西
21、(2分)“过”表示事情已经完结,不能去掉。蝉的生命已经结束了,但即便是短暂的一生,它也曾歌唱过,好好地活过,活出过生命的精彩。(言之有理即可。)
22、(6分)① 为了告诉人们蝉的生命是非常短暂的。(意近即可)(2分)
② A:表达作者的惊奇,同时也有对蝉叫的厌烦之情。(意近即可)(1分)
B:表达了对蝉的等待精神的钦佩之情。(意近即可)(1分)
C:表达了对蝉生命短暂的惋惜之情。(意近即可)(1分)
③ 重音应在“一”或“一个”上。(1分)
23、(2分)人活着,就要活出生命的意义。或:拯救自己的,只有自己。等等。(悟出的哲理符合文意即可)
羚羊木雕(节选)
我手里zuàn( )着万芳送给我的小刀一路走一路想,叫我怎么说呢?她还会像以前一样和我要好么?一定不会了。
我轻轻地敲了敲门。门开了,万芳伸出头来,一把拉了我进去。
“万芳……”我站在过道里不肯再往前走。
“你怎么啦?也不打伞,是不是挨揍了?”万芳奇怪地看着我。
“没有……”我慢慢从口袋里掏出小刀,“你能不能把羚羊还我……”我几乎听不见自己的声音。
万芳愣了一下,没有接小刀,只是咬着嘴唇看着我,我垂下眼睛不敢看她。
“昨天不是说得好好的,你怎么能这样呢?”
我努力不让自己哭出来。这时,她的妈妈从屋里出来了。看见我手里的小刀,又看看我们的样子,立刻明白了:“万芳,你是不是拿了人家什么东西?”
万芳看了我一眼,跑进屋去。过了一会儿,她拿着那只羚羊出来了。她妈妈接过来一看说:“哎呀!你怎么能拿人家这么贵重的东西呢!”她把羚羊递到我的手上,“好好拿着,别难受,看我呆会儿揍她!”
我把小刀递到她的手上说:“阿姨!羚羊是我送她的,都怪我……”当我抬起头来的时候,万芳已经不见了,她不会再跟我好了……
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忽然,我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过头,只见万芳跑了过来。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说:“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
13、根据拼音写汉字。(1分) zuàn( )
14、辅以人物动作、神态来写人物语言,是本文写作上最大的特色,请找出你认为写得最好的一处,并加以赏析。(3分)
我选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赏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多处用“……”,蕴含着丰富的内涵,试分析下列句中“……”表达的意思。(3分)
① “万芳……”我站在过道里不肯再往前走。
② 她不会再跟我好了……
③ “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
16、读完本文,相信你一定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友谊,请仿照下面的句子,结合自己的理解写一段话。(2分)
例句:真正的友谊就是即使在冰天雪地里也能让彼此感觉到温暖;……
仿句:真正的友谊就是
13、(1分)攥
14、(3分)所选句子符合要求,即借助人物动作、神态更好地表现人物语言。如:“没有……”我慢慢从口袋里掏出小刀,“你能不能把羚羊还我……”我几乎听不见自己的声音。(1分)赏析能紧扣关键词,并言之有理。(2分)
15、(3分)① 表示短暂的停顿,不知道改如何跟万芳说这件事。(意近即可)(1分)
② 表示话已完意无穷,极度后悔和自责。(意近即可)(1分)
③ 表示话已完意无穷,万芳的大度、对我的理解跃然纸上。(意近即可)(1分)
16、(2分)有自己独到而正确的理解即可。
阅读老舍《春风》,完成17-20题(10分)
①济南与青岛是多么不相同的地方啊!一个设若比作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那一个便应当是摩登的少女。可是这两处不无相似之点。拿气候来说吧,济南的夏天可以热死人,而青岛是有名的避暑所在;冬天,济南也比青岛冷。但是,两地的春秋颇有点相同。济南到春天多风,青岛也是这样;济南的秋天是长而晴美,青岛亦然。
②对于秋天,我不知应爱哪里的;济南的秋是在山上,青岛的是在海边。济南是抱在小山里的,到了秋天,小山上那黄绿的草丛苍翠的松树,褐色的石层,仿佛给小山穿上了一件色彩斑谰的衣衫,再陪上那光暖的蓝空,我觉到一种舒适和安全,只想在山坡上似睡非睡地躺着,躺到永远。青岛的山——虽然怪秀美——不能与海相抗,秋海的波还是春样的绿,绿得晶莹剔透,远处的点点白帆在绿波上轻轻荡漾,平时看不见的小岛也清楚地出现在天边。这远到天边的绿水使我不愿思想而不得不思想。济南的秋给我安全之感,青岛的秋给我带来丝丝的甜美,我不知应当爱哪个。
③所谓春风,似乎应当___________。可是,济南与青岛的春风都太粗猛,把两地的春都给吹毁了。济南的风每每在丁香海棠开花的时候把天刮黄,什么也看不见,连花都埋在黄暗中;青岛的风少一些沙土,可是狡猾,在已很暖的时节忽然来一阵或一天的冷风,把一切都送回冬天去,棉衣不敢脱,花儿不敢开,海边翻着愁浪。
④两会的风都有时候整天整夜地刮。春夜的微风送来雁叫,似乎使人多些希望。整夜的大风,门响窗户动,使人不英雄地把头埋在被子里;即使无害,也似乎不应该如此。对于我,特别觉得难堪。我生在北方,听惯了风,可也最怕风。听是听惯了。因为听惯才知道那个难受劲儿。它老使我坐卧不安,心中游游摸摸的,干什么不好,不干什么也不好。它常常打断我的希望;听见风响,我懒得出门,觉得寒冷,心中渺茫。春天仿佛应当有生气,应当有花草,这样的野风几乎是不可原谅的!我倒不是弱不禁风的人,虽然身体不很足壮。我能受苦,只是受不住风。别种的苦处,多少是在一个地方,多少有个原因,多少年来可以设法减除;对风是干没办法。总不在一个地方,到处随时使我的脑子晃动,像怒海上的船。它使我说不出为什么苦痛,而且没法子避免。它自由地刮,我死受着苦。我不能和风去讲理或吵架。单单在春天刮这样的风!可是跟谁讲进去呢?苏杭的春天应当没有这不得人心的风吧?我不准知道,而希望如此。好有个地方去“避风”呀!
17.请根据对本文的理解,试写出济南与青岛两地在气候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4分)
相同点:
不同点:
18.本文写济南秋天的美,主要通过山来表现,重点抓住了______来进行具体描写,给作者的感觉是_______;写青岛秋天的美,主要是通过海来表现的,重点抓住了_________来进行具体描写,给作者的感觉是______。(4分)
19.作者在第③段中说,济南、青岛的春风都太粗猛,把济南的春风都给吹毁了。那么,作者心中的春风应当是怎样的呢?请结合对文章的理解,发挥联想和想像,运用准确形象的语言,具体描写出作者心中的春风。(2分)
所谓春风,似乎应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请认真阅读第④段文字,仔细揣摩和品味相关语句,谈谈济南、青岛两地春风的肆虐给作者带来了怎样的感受。(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4分)相同点:两地的春风都多风,两地的来天都长而睛美
不同点:夏天,济南很热,青岛是避暑胜地;冬天,济南冷,青岛温暧
18.(5分)绿的草丛、苍翠的松树和褐色的石层
舒适和安全秋海的绿波、白帆和小岛 丝丝的甜美
19.(3分)济南、青岛两地秋天的美丽,是为了以秋美作铺垫,反衬春风的粗猛和寒冷,突出两地春风的令人不快
20. (3分)示例:温柔可人,累吻着柳枝,微微吹皱了水面,偷偷地传送着花香,同情地累累掀起禽鸟的羽毛,给人舒适温情的感觉(符合文意,抓住春风温柔可人的特点即可)
21. (3分)两地的春风给作者以痛苦而又无奈的感受
阅读严文井《小溪流的歌》(节选),完成12-16题。(14分)
一条快活的小溪流哼哼唱唱,不分日夜地向前奔流。山谷里总是不断响着他歌唱的回声。他不断向他所遇到的东西打招呼,对他们说:“你好,你好!”
小溪流一边奔流,一边玩耍。他一会儿拍拍岸边五颜四色的石卵,一会儿摸摸沙地上才伸出脑袋来的小草。他一会儿让那些漂浮着的小树叶打个转儿,一会儿挠挠那些追赶他的小蝌蚪的痒痒。小树叶不害怕。轻轻转了两个圈儿,就又往前漂。小蝌可有些怕痒,就赶快向岸边游;长了小腿的蝌蚪还学青蛙妈妈慌张地蹬开腿。
小溪流在狭长的山谷里奔流了很久,后来来到了一个拐弯的地方。那里有一截枯树桩,还有一小片枯黄的草。枯树桩年纪很老,枯黄的草也不年轻。他们天天守在一起,就是发牢骚。他们觉得什么都不合适,什么都没有意思。他们看着活泼愉快的小溪流奔流过来,觉得很奇怪,就问他:“喂,小溪流!这么高兴,到哪儿去呀?”小溪流回答:“到前面去,自然是到前面去呀。”
枯树桩叹口气说:“唉,唉!忙什么呀,歇会儿吧!”
枯黄的草也叹口气说:“唉,唉!累坏了可不是玩儿的,就在这儿待下来吧,这儿虽然不太好,可也还不错。”
小溪流看着他们笑了笑:“为什么啊?就不!不能够停留!”
一转眼小溪流就把他们丢在后面了,他又不停地往前奔流。前面出现了村庄。村庄里有水磨等着他去转动。小溪流就这样不知疲倦地奔流,奔流,渐渐又有些旁的小溪流来同他会合在一起,小溪流就长大了。
12.选文将“枯树桩”“枯草”与小溪流对比着写,试概括其各自特点。(2分)
13.小溪流为什么不休息一下呢?请结合选文做一下分析。(2分)
14.文章结尾说小溪流“长大了”,原作中正是按照小溪流不断长大的过程加以叙写的。请你也放飞奔想像的翅膀,考虑一下后文将要写小溪流成长的几个阶段?(3分)
15.细读课文,请你探究。(3分)
文章有一个诗意的题目——“小溪流的歌”。小溪流的歌声是不是仅指溪流动发出的潺潺水声呢?请你做一下探究。
16.品味语言,整合阅读。(4分)
《古代英雄的石像》中,“他这话不是向浮游的白云说……也不是向摇摆的树林说……”白云没有多彩的颜色,自然是“无精打采”;树林随风“摇摆”,当然是“忙忙碌碌”。作家对白云和树林的想像,与它们的自然属性是一致的。选文第二段的描写也具有这样的特点,请分析其表达上的妙处。
12.(4分)前者;牢骚满腹,消极颓废,不思进取;后者:积极乐观,不知疲倦,永远向前
13.(3分)因为前面“村庄里有水磨等着他去转动”,他要去为人类做出贡献
14.(3分)小河、大江、海洋
15.(3分)不是,它还代表了小溪流那种乐观向上、勤于奉献的精神
16.(4分)溪水流淌,必然要冲刷岸边的卵石和小草,溪水里也肯定有蝌蚪等小生物。作家根据表达的需要,把这些想像成小溪流在与它们快乐地玩耍,十分生动精彩,也为主旨的表达做好了铺垫,
阅读下面的小故事,回答问题
蚂蚁和蝉
一场秋雨过后,绿叶和青草都换了一身金黄色的衣服。太阳出来了,蚂蚁兄弟们开始准备过冬的粮食,它们来到树下,将树上掉下来的果子收集起来,整整齐齐地摆在树下晒成干儿,然后一点点地运回家。蚂蚁兄弟的粮仓可真大啊!那里有许多好吃的东西,但是为了使粮仓里的粮食充足一些,蚂蚁兄弟仍然四处寻找食物,汗水顺着它们的脸直往下流,它们谁也顾不上擦汗。这时,玩了一夏天的蝉从它们头上飞过,看到蚂蚁累得那幅情景,便嘲笑说:“傻瓜,又在自讨苦吃,你们看我多么自在,你们什么时候才能和我一样自在呢?……”说着飞到了蚂蚁兄弟头上的树枝,跳了一会舞,那舞姿实在是太美了,蝉在心里赞美着自己
转眼间,冬天到了,蚂蚁兄弟推开门想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这时蝉飞了过来,它有气无力地说:“好兄弟,给我点吃的吧,不然我会饿死的。”蚂蚁兄弟说:“那你夏天为什么不找些过冬的粮食?”“夏天我正忙着唱歌呢。”“那秋天呢?”“秋天我正忙着跳舞呢?”蚂蚁兄弟拿出粮食给蝉吃,看着蝉那狼吐虎咽的样子,叹了口气说到:“如果你只能夏天唱歌,秋天跳舞,那冬天就只能饿肚子了。”
19、请简要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上文节选的寓言,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来写蚂蚁和蝉?用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2分)好逸恶劳的人结局往往是可悲的。
20、( 3分)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这样谢的好处是更突出了蚂蚁的勤劳和蝉的懒惰,使主题更加清晰,形象更加生动。
家乡情感
我临窗而坐,旁边坐着一位年轻的少尉。他腋下夹着一个浅灰色的公文包,神色庄重。自从踏上列车,他就一直坐在我的旁边,不多言语。
列车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行驶,这会儿,已从南国秀丽的山川进入了一片丘陵地带。窗外古朴的山山峦峦,在秋阳的铺盖下,呈现出一派醒目的土黄。
突然那少尉说话了:“同志,请你跟我换换座位好吗?列车马上就要经过我的家乡了,我想好好看看!”
我一听,忙说:“行。”便同他调换了座位。少尉对家乡的情感打动了我的心。因为我也有过同家乡的离别,不过那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现在早把那种感受淡忘了。这会儿,经他这么一点,思乡之情忽而浓浓的。
“路过家乡不停停?”我问他。
他说:“不行啊,任务太紧。”
“看样子,你很久没回过家乡了吧?”我又问。
他点点头,说:“三年了。”流露出满腔的思乡情。然后又说:“本来__这几天要安排我探家的,我把电报都打回家了,可突然来了任务……”他说着把脸扭向窗外,将身子伏在面前的小几上,深情地注视着窗外的世界。窗外一片起起伏伏、重重叠叠的黄色山峦,在眼前一段一段地闪过。我想他的家乡就要到了。
不一会儿,他扭过头来,满脸振奋的样子:“你看到那道山峦了吗?最高处的那道?”
我点点头。我看到的是一道非常普通而贫瘠的黄色山峦,山脊上寥寥地生长着一些类似荆条的植物,远远望去,在秋阳里显得寂寥、苍凉和淳朴。
“那就是我的家乡!”他又说,“我们的村子就在那道山的后边,从这儿看不到,不过可以看到山脊上我们村子的那棵老柿树。”他的表情欣喜、自豪极了。
我被他的情绪感染了,指着窗外的一段山峦说:“这儿离你们村子很近了吧?”
“很近了,很近了。”他又指着窗外的黄土山,“我小时候割草总跑到这儿来,这山上的草肥极了,不一会儿就能割上一大篮子。”他兴致勃勃。
我望着窗外绵延的黄色山峦,心想他村子的那棵老柿树就要出现了。这么快的列车,很可能在十秒钟之内就会把它闪过去。于是,我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那道山脊。此刻我非常想看一看那棵老柿树。因为这道长长的山脊上,几乎没有什么高大的树,远远望去光秃秃的。如果有棵高大的树,我想这山脊一定会显得非常生动。
此刻,少尉一直沉默无语,凝望着窗外。窗外最高的那道山峦,在不断的延伸中,出现了一棵孤独的老柿树。那柿树下站着一位老人,隐约还能看到她拄着拐杖和那花白的头发。她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在秋阳里宛如雕塑一般。
“就这棵老柿树吗?”我望着窗外,头也没扭地问那少尉。
少尉没有说话。这时候,我发现他哭了。
“同志,你怎么哭了?”我不知道怎么安慰他。
他忙抹掉眼眶中的泪水,说:“你看到那棵老柿树下站着的那位老人了吗……那是我的母亲!”
14. 用四字词语填空,概括少尉心理的变化过程。(2分)
神色庄重—____________—欣喜自豪—______________—沉默无语—热泪盈眶
15. 小说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线索,这样安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6. 小说写了少尉家乡哪些景物?用简洁的文字加以概括,这些景物描写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有人说本文标题比较直白,请从下列格式中任选其一,为本文另拟题目。(2分)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远山 (2)远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文中的少尉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试结合原文简单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满脸振奋 兴致勃勃(各1分)
15.“我”的见闻 使故事更具可信性
16. 黄色山峦 类似荆条的植物 孤独的老柿子树 这些景物说明了土地的贫瘠与荒凉,更加表现出少尉对家乡的深厚感情。
17. 示例:牵挂的远山 远山的呼唤
18. 形象:服从命令,热爱家乡,牵挂老人。
分析:本来上级已经批准他回家探亲,但是突然来了命令,要接受新的任务,因此放弃探家的机会。由此看出少尉服从命令。他对家乡的一草一木饱含深情,调换座位,为了更好地看一看家乡,并如数家珍般地给人介绍家乡的情况。由此看出少尉热爱家乡。
看到母亲树下的身影,流下热泪。由此看出少尉牵挂老人。
(1)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什么还希望别的呢!
(2)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儿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3)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
(4)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0、文中为了突显济南冬天的雪后美景,依次描写了哪些景物?请简要概括。(3分)
答:
11、“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什么用“卧”字?(3分)
答:
12、文中画线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13、文章本是有情物,济南“慈善”的冬天让人倍感亲切,这得益于作者朴实、自然亲切的文风,犹如与读者促膝谈心一般,试找出一句并加以分析。(3分)
答:
10.(3分)山上的矮松、山坡的草色、山腰的阳光。(不按顺序,酌情扣分。)
11.(3分)运用拟人的手法,(1分)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1分)表达了作者对古老的济南的喜爱和赞美之情。(1分)
12.(3分)表达了作者对小山的怜爱和赞美之情。
13.(4分)示例一:“请闭上眼睛想……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循循善诱,一点儿也没有强加与人的语势。
示例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这是真情的流露,唯恐读者不信的口气。
地震中的父与子
1989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一带的大地震,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使30万人受到伤害。
在混乱和废墟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7岁儿子上学的学校。他眼前,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二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一阵之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的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楼的一层左后角处,他疾步走向那里开始动手。
在清理挖掘时,不断在孩子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 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他们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拦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 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着头挖着挖着。
救火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起火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难以控制自己,可这样不但不利于你自己,对他人也有危险,马上回家去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人们都摇头叹息地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失去孩子而精神失常了。
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在第38小时,他忽然听见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爸爸,真的是你吗?”
“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来救我,也就能救出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
“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了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
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孩子,都活着!快来人!”
过路的几个人赶紧上前来帮忙。
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小出口开辟出来了。
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
“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的,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这一对了不起的父子在经历了巨大灾难的磨难后,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18、父亲赶到学校时,“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的原因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父亲请求帮助时,为什么人们都“摇头叹息”,没人帮他挖?(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在地震灾难中,父子俩都想起了“不论发生什么,我(你)总会跟你(我)在一起”,这句话除了体现父子间的深挚的爱,还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______,儿子对父亲的__。
21、文中画线句子对描写父亲起什么作用?(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中除了表现父子之爱,还表现了那些人之间的关爱?由此,你对人世间的爱有什么深切的认识(用一两句话概括)?(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4分)因为他看到儿子上学的小楼已变成废墟,(2分)认为儿子一定死了,感到绝望。(2分)(意思对就得分)
19.(6分)人们认为这位父亲因失去孩子而精神失常,对他深表同情;(3分)但断定孩子绝无生还的可能,继续挖下去还会有危险。(3分)(意思对就得分)
20.(4分)责任感 信任
21.(5分)突出父亲挖的时间长;(2分)表现父亲的执著(坚毅、坚韧、顽强),对孩子的深挚的爱。(3分)(意思对就得分)
22.(6分)(1)父爱:
①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
②救火队长关心父亲的生命安全。
③警察劝父亲控制情绪,并关心群众的安全。
④好心人劝慰父亲。
⑤过路人帮助父亲救出14个孩子。
⑥儿子鼓舞同学。遇救时先让同学出去。
(此问3分;每答对一点得1分,答出三点就得满分。意思对就得分。)
(2)认识(示例):
①爱能够创造奇迹。 ②爱能够激发人的潜能。
③爱使人高尚。 ④爱是精神的支柱,能够使人绝处逢生。
⑤爱使人坚毅。 ⑥爱是驱散__的阳光。
(此问3分;答案不限以上所列,只要切合文章思想内容、语言精炼就可得分。)
狗也会成为主角
⑴为了募捐,学校准备排练一部短话剧。告示一贴出,妹妹便热情万丈地去报名当演员。可是定角色那天,妹妹回家后一脸冰霜,嘴唇禁闭。“你被选上了吗?”我们小心翼翼地问她。
⑵“是。”她丢给我们一个字。“那你为什么不开心?”我壮着胆子问。
⑶“因为我的角色!”
⑷短话剧中只有4个人物:父亲、母亲、女儿和儿子。“你的角色是什么?”
⑸“他们让我演狗!”说完,妹妹转身奔上楼,剩下我们面面相觑。妹妹有幸扮演“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全家不知道该恭喜她,还是安慰她。饭后爸爸和妹妹谈了很久。
⑹总之,妹妹没有退出,她积极参加每次排练。我们都纳闷:一只狗有什么可排练的?但妹妹却练得很投入,还买了一副护膝。据说这样她在舞台上爬时,膝盖就不会疼了。妹妹还告诉我们,她的动物角色名叫“豆豆”。我注意到,每次排练归来,妹妹眼里都闪着兴奋的光芒。
⑺演出那天,我翻开节目单,找到妹妹的名字:“甄妮——豆豆(狗)”。偷偷环视四周,整个礼堂都满了,其中有很多熟人和朋友,我赶紧往椅子里缩了缩。有一个演狗的妹妹,毕竟不是很有面子的事。幸好,灯光转暗,演出开始了。
⑻先出场的是“父亲”,他在舞台正中的沙发上坐下,召集家人。接着“母亲”“女儿”和“儿子”先后出场。在一家人的谈话声中,妹妹穿着一套黄色的、毛茸茸的狗道具,手脚并用地爬进场。
⑼但这不是简单地爬,“豆豆”(妹妹)蹦蹦跳跳、摇头摆尾地跑进客厅,她先在地毯上伸个懒腰,然后才在沙发旁安顿下来,开始呼呼大睡。一连串动作,惟妙惟肖。很多观众也注意到了,四周传来轻轻的笑声。
⑽接下来,剧中的父亲开始给全家讲故事。他刚说到“夜晚,万籁俱寂,就连老鼠------”“豆豆”突然从睡梦中惊醒,机警地四下张望,仿佛在说:“老鼠?哪儿有老鼠?”神情和我家的小狗一模一样。我用手掩着嘴强忍住笑。
⑾男主角继续讲:“突然,轻微的响声从屋顶传来------”昏昏欲睡的“豆豆”又一次惊醒,好象觉察到异样,仰视屋顶,喉咙里发出呜呜的低吼。太逼真了!妹妹一定费尽了心思。很明显,这时候的观众已不再注意主角们的对白,几百双眼睛全盯着妹妹。妹妹幽默精湛的表演使得台下的笑声此起彼伏。
⑿那晚,妹妹的角色没有一句台词,却抓住了所有观众的心。后来,妹妹说让她改变态度的是爸爸的一句话:“如果你用演主角的态度去演一只狗,狗也会成为主角。”
14、对待演出,妹妹的神情态度先后有很大变化,请你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写下面所缺的内容(2分)
(报名时)热情万丈→(定角色那天) →(排练时)很投入→(排练归来)
15、妹妹的演出终于获得了成功,这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2分)
16、第5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没有具体写出爸爸和妹妹的谈话的内容,作者为什么要简省笔墨呢?(2分)
17、“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全力以赴”指怎样的人生态度?(2分)
18、爸爸的一句话,让妹妹改变了态度,在舞台上取得了成功。那么,你认为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应该怎样去对待长辈的引导呢?(3分)
14、一脸冰霜、兴奋15、听从父亲的教导,用演主角的态度去演一只狗;积极参加每次排练,非常投入,为演好自己的角色费尽了心思;演出时表演得惟妙惟肖。16、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17、指积极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获得他人和社会认可的人;不抱怨命运或生活对自己的不公,而强调自身努力的积极人生态度。18、示例: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应该善于听取长辈正确的意见和建议,因为长辈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处世经验,这样可以少走弯路,健康成长。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