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短文,完成9-11题。(7分)
“六·一”到了,上帝接三个孩子到天上玩,还说:“我给你们每个人一个机会,你只要说出一个心愿,我就能把它变成现实。”
第一个孩子立刻回答:“我想变成瞌睡虫,会飞,只要往老师的鼻子眼儿里一钻,他就立刻睡着了。”上帝问:“为什么?”“他睡着了,才不会给我们留那么多的作业!”
第二个孩子说:“我想过一个绿色星期天!到绿色的草地上踢一会儿足球!”上帝问:“怎么?难道你们星期天是黑色的?”“是呀!每个星期天都要补课,作业特多!”
第三个孩子不表态,好半天好半天才苦歪歪地说了一句:“我想——我想当爷爷!”
上帝吃了一惊,两条眉毛差点飞出了脑门儿:“什么?你说什么?”“爷爷能养花,能钓鱼,能下棋,爷爷从来都不做那么多的作业!”
上帝明白了,他长长地叹了口气:原来,人间的孩子并不快乐……
9.这三个孩子有没有共同的心愿?如果有,这个共同的心愿是什么?(2分)
答:
10.第二个孩子的心愿是:“我想过一个绿色的星期天!”这里的“绿色”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说“星期天是黑色的”?(3分)
答:
11.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2分)
9.不做繁重过多的作业。
10 .(绿色):自由快乐,充满活力,充满趣味。 (黑色):都要补课,作业特多。 (意思对即可)
11.原来,人间的孩子并不快乐。
为爱挺直 (12分)
①父亲早早去世,为了生计,母亲在家乡摆了个水果摊,每天天没亮就要起来张罗。到了七点左右,一切准备妥当了,于是用三轮的脚踏车,载着顺路的他和一车水果,在晨曦中一路奋进。
②母亲的背驼得很严重。到了冬天,在这个北方的小城里,北风裹着雪花,一路肆虐。每当这个时候,母亲总是用力地挺直了背。躲在母亲背后的他,恍然发现母亲的驼背直了不少。
③到了学校,他欢呼着跳下车,把这个惊喜发现告诉了母亲。他还沾沾自喜地叮嘱母亲,说不定蹬脚踏车有助于纠正驼背呢。母亲笑了笑,不以为意。可是懵懂的他却天真地认为,如果母亲能直起背来,自己就不会被同学叫做“小罗锅”了。
④母亲蹬脚踏车挺直的脊背,让他看到了希望。可是日复一日,他失望地发现,母亲蹬脚踏车时,脊背是直的,可一下车,却又成了驼背。于是,同学们的嘲笑始终伴随着他。
⑤后来,他考上了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城市里。没过了几年,他娶了个漂亮的妻子,也增添了一个可爱的小生命。母亲一直想过来看看孙女,可是他碍于面子,始终说自己忙,不断推脱。直到有一天,他骑着自行车,送女儿去幼儿园。那天的北风格外地大,刮在脸上竟有些生疼。女儿惊叫了几声,他于是下意识地挺直脊背,挡住迎风而来的寒风。风像刀子一样,在身上刮过,他却始终牵挂着后座上的女儿。
⑦那一刻,他突然想起了老家的母亲。他也终于明白,那些风雨交加的早上,母亲奋力地挺直了一直被他嫌弃的驼背,为后座的他挡住了刺骨的风雪。母亲的背,因为爱而挺直。可他不知道的是,每次把他送到学校,回到水果摊后,母亲的背总会疼上大半天。这样的戏,在他年少时光中,日复一日的上演。
⑧他的心里,突然涌进了阵阵酸楚。母亲的背是驼的,爱却很直。每个子女的身前,都有一堵挡风遮雨的挺直脊背,那是一堵爱的厚墙。
21.你认为第④段划线句子中他的“希望”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结合语境,说说加点词语的意思和作用。 (4分)
(1)于是用三轮的脚踏车,载着顺路的他和一车水果,在晨曦中一路奋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还沾沾自喜地叮嘱母亲,说不定蹬脚踏车有助于纠正驼背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联系全文,说说选文标题好在哪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想象一下,文中的“他”此时最想对自己的母亲说些什么?请以第一人称加以描写。(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希望母亲能通过蹬脚踏车让驼背逐渐挺直,使自己不再成为同学们嘲笑的对象。22.(1)生动表现出母亲独自撑起家庭,为生活而辛勤奔波的状态;(2)表现了他的幼稚无知,懵懂天真。23.①高度凝练地概括了选文“母亲的背是驼的,爱却很直”这一主旨,展示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给人以心灵的震撼。②造成悬念,引领着读者急切地阅读全文。24.表现人物内疚、感激之情即可。
笨槐(12分)
(1)又到笨槐挑出满树繁花的时节了。
(2)小时候总觉得笨槐很笨。相对于洋槐,笨槐的确名副其实。洋槐早在春天就绽放满树乳白的花朵。花成串成串的,惹人喜爱,散发出很浓的甜丝丝的香味。我总要摘一些槐花来吃,把花蕊舍在嘴里,有一种凉凉的甜味。而笨槐一直到七八月才开花,花没有香味,也不能吃。在小孩子简单的逻辑里,就觉得洋槐很美,而笨槐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又呆叉笨。所以小时候常常羡慕别人家的洋槐树花开得稠密,而奶奶家的小院里没有洋槐,只有一棵又高又呆的笨槐。
(3)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地发现笨槐也有它的美,它的生存智慧。
(4)笨槐花开得晚,又没有香味。招不来蜜蜂和蝴蝶为它传播花粉,它就只能依靠风来帮忙了。为了能更好地传播花粉,它把花朵都挑在枝条梢头,整棵树就像戴上了一个硕大的花冠。正因为它很好地利用了外界的风来替它传播花粉,才能捧出饱满的果实。这让我想到古代思想家荀子的一段话:“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善于借助外物正是笨槐的生存智慧之一。
(5)小时候总觉得笨槐没用,其实是太孤陋寡闻了。小城的主要街道两边都种着笨槐,前几天看见有人剪笨槐的槐米,也有人在扫落花。我好奇地上前询问,才知道原来槐米和槐花都是中药,可以治病的。这让我想起去年冬天,曾见有人摘已经干透的槐豆,采摘的人说经霜的槐豆煮成水,可以治脚气。笨槐从槐米到槐花再到槐豆,没有一样没有用。奉献自己为他人造福,来实现自己的生存智慧吧。
(6)笨槐在春天看到洋槐意气风发,美丽迷人,并没有自惭形秽;而是踏踏实实地吸收营养,储备能量,在暑天到来时才能开出满树繁花。正因为储备的时间长,它的花期才格外长,果实才格外饱满、充实。我总觉得洋槐像钱钟书,早慧灵秀,文名早播,是神童一类的人;而笨槐像苏洵,早岁平平,中年发奋进取,是大器晚成的一类人。笨槐在自己暂时处于劣势时,不怨天尤人,踏实奋进,有值得我们学习的生存智慧。
(7)我现在更愿意把笨槐看作一个智者。走在笨槐树下,欣赏满树繁花,偶尔一阵风过,就会飘起片片花雨.常常把我的思绪带到很远很远,让我想起奶奶家院子里的那棵笨槐。那飘落在我身边的落蕊,是笨槐捎给我的智慧的话语吧!
17.阅读全文,说说作者对笨槐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2分)
18.文章第(2)段写了“惹人喜爱”的洋槐,有什么用意?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
_____
_____
19.结合语境,请从修辞或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第(4)段中加框的语句。(3分)
____
_____
20.笨槐的“生存智慧”是什么?联系自身实际简要说说你从中得到的启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小时候认为笨槐又高又呆又笨,讨厌不喜欢它;现在把笨槐看做一个“智者”,高度赞美。18.描写洋槐表面特点,和笨槐形成对比,更突出笨槐特殊特点,欲扬先抑的写法,激发读者阅读兴趣。19.采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突出笨槐善于借助外物来获得生长的特点,表达作者对他的赞美和喜爱之情。20.示例:笨槐在自己暂时处于劣势时,不怨天尤人,自惭形秽,而是充满自信,踏实奋进。启示(略)。
风筝(节选)(6分)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
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
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的方法的:去讨他的宽恕,等他说,“我可是毫不怪你啊。”那么,我的心一定就轻松了,这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法。有一回,我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而我的心很沉重。我们渐渐谈起儿时的旧事来,我便叙述到这一节,自说少年时代的胡涂。“我可是毫不怪你啊。”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吧。
“有过这样的事吗?”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也不记得了。
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
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14.文中所说的“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2分)
15.“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16.“我”为什么无法补过,心只得沉重着?(2分)
14.指“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发现他偷做风筝,气得“我”把他快要完工的风筝抓断踏扁了。15.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我”的心情极为沉重、悲哀,表现了“我”深深的自责和悔悟。16.小时候那样管束弟弟,简直就是精神虐杀,可弟弟早已全然忘却,所以“我”无法补过,心只得沉重着。被虐杀者的毫无抗争,使虐杀者横行无忌,这正是旧制度能够维持的原因,所以更令人悲哀,沉重。
希望是一只美丽的风车
①有位哲人说过:生命原本是一个不断受伤又复原的过程。因此,每想起往事,我的心中总会充满莫名的感慨,许多回忆像微笑一样,带着一份阳光般的温暖和感伤,让人难以忘怀。
②18岁那年,我没能冲上那座梦想了几千个日日夜夜的独木桥,望着桥上那些意气风发的同窗好友,我的心剧烈地疼痛着。
③有一个星期,我始终活在高考失利的阴影下,索性关了门,谢绝所有的人,包括我的父母亲,一个人躲在自已的小屋里暗自垂泪。那时候,我觉得上天对我太不公平了,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冲过了最后的防线,而比他们优秀的我却跌倒在战场上?一向自信的我,从来没有受过如此的打击,难道命运是如此捉弄人,注定我终究走不出这生我养我却囿人视线的村落?
④一天下午,父亲可能怕我闷坏了,要我去外面走走,我很不情愿地答应了。这么多天来,父亲从来没有责备过我,也没有像母亲那样苦口婆心地劝我。他只是一个劲儿地抽烟,一根接一根。
⑤我们走在林边的小路上,父亲不说一句话,刹那间,我注意到父亲似乎苍老了许多。路边,一群小孩子拿着风车,这种纸做的迎风转动的玩意儿是我小时候经常玩的玩具。由于没有风,我看见他们一个个哭丧着脸。父亲走到他们面前,问:“你们为什么不玩风车?”“没有风,风车不会转。”一个小孩稚嫩的声音。“我告诉你们,如果想要风车转动起来,你们不能在这儿等风,风是不会说来就来的,你们必须跑动起来,你跑得越快,风车就转动得越快……”父亲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同时回过头看了我一眼。那几个孩子举着风车跑了起来,而那风车,由于受了外力的影响,越来越快,并伴着孩子的欢声笑语渐行渐远。
⑥我忽然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他用一个极其平常的道理告诉我:我不该这样沉沦下去。整日生活在失败的阴影下,只会裹足不前。我需要勇敢地跑起来,启动生命的风车,让它转动起来,这样,我才会有成功的可能。
⑦原来,希望本身就是一只美丽的风车,而如果想让风车转动起采,必须依靠风。但风不是时时刻刻都有的,它就像人生的机遇,稍纵即逝。在没有风的情况下,要让风车转动起来,惟一的办法就是跑起来,跑得越快,你就越能接近成功的彼岸。
⑧从那天起,我从迷惘中苏醒过来,重新拾起书本,走上了自考的道路。两年后,我拿到了自考的大专毕业证,那一刻,我泪流满面。
⑨现在,我在舒适整洁的办公室里.想起父亲的话仍会感慨万千:要想让风车转起来。你自己必须先跑起来,你跑得越快,风车就会转得越快!
18、阅读第②③④段,想一想:父亲为什么“只是一个劲儿地抽烟,一根接一根”?
(3分)
19、在父亲良苦用心的开导下,“我”明白了什么?(3分)
20、文章多次出现“要想让风车转起来,你自己必须先跑起来,你跑得越快,风车就会转得越快”这句话,请说说这句话的深刻含义。(3分)
21、“生命原来是一个不断受伤又不断复原的过程”,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3分)
18、“我”的高考失利也沉重地打击了父亲;“我”的迷惘沉沦更让父亲心痛;父亲正苦思如何让我振作起来。
19、不能这样沉沦下去,要启动生命的风车,让它转动起来,这样才能接近成功的彼岸。
20、人生要获得成功,必须依靠奋斗,你越努力奋斗,成功的可能性越大
21、①生命免不了受伤 ;②要正确面对受伤;③坚信受伤一定会复原;④受伤是生命中常有的,受伤让我们成熟,不但受伤复原的过程就是生命的过程,生命因这样的过程而更加美丽。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3.请用嘴精炼的文字给上面两段文字各拟一个标题(2分)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作者笔下的春草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方面感受到了这些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在第一段中,作者为何要写人们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等一系列的活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二段描写不仅很富有层次感,并虚实映衬。请找出想象(即虚实)的句子来,并谈谈这样写的好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选段中运用了多种恰当的修辞,如比喻、拟人、排比等,描写准确生动,充满了诗情画意。请找出你最喜爱的一句并说说你喜爱的理由。(3分)
13.春草图 春花图(或春草报春 春花闹春)
14.作者笔下春草的特点有:嫩嫩的,绿绿的,生命力顽强。从视觉“钻”“绿绿的”和触觉“软绵绵的”“ 嫩嫩的”等词语可以看出。
15.作者写人们这一组活动,意在表现人们对春草异常喜爱,以至于要在草地上“打两个滚”等,侧面烘托春草长势旺盛;同时叶在于表现春天到来时人和自然界都焕发出生命和活力。
16.“闭了眼,……梨儿”虚实映衬,以虚衬实,增加了文章的内涵,更使人们对春花(春天)充满喜爱,憧憬之情。
17.略
父亲(10分)
虽然我是家里唯一的女孩,父亲好像从来没有显出特别的喜欢来。在地里干活,偶尔捉只小兔或鸟儿,回来也是送给两个哥哥。
小学和初中在父亲的不经意间过去了,上学和放学就像他的出工和收工一样,只是顺其自然的事,他不关心我的学习就如我不关心他的收成。
可是,我考上了东山中学。这就意味着父亲的大半收成都得被我一个人吃掉。母亲望着不大年轻的父亲逐渐弓起的背,幽幽地说:“要不,别让妮子上学了?”父亲脸上刀刻似的皱纹突然地一跳:“哪能?再难也得让她上学。”就为这一句话,我第一次被感动了。
在一个骄阳似火的夏日,父亲一头挑着一筐沙田柚,送我去上学。跟在父亲身后,望着颤悠悠的扁担和父亲那被扁担磨出老茧的双肩,我又一次被感动了,在心里默默发誓:不学出个样子来,无颜面对父亲。
到学校门口,我一个人进去,父亲到别处去卖沙田柚。等我安排好住宿后,去城里找他,父亲已经走了。我想,他肯定是饿着肚子走的,翻山越岭,还得走二十里路啊。
三年高中,我很少回家。父亲总是隔三差五地给我送干粮和沙田柚。当然都是些歪七扭八卖不出去的小沙田柚。冬天天短,父亲每次来都得起个大早,往往是胡须上结了一层白霜。掏出母亲烙的白面饼,硬邦邦的全是冰碴。中午,我们父女俩把饼泡在开水里,就着父亲带来的咸菜,吃得有滋有味。夏日,父亲捎带着卖桃,二十里的山路把父亲的脸晒成了酱紫色。真赶到学校已近中午,我把早已凉好的白开水递过去,父亲一气儿就喝了一大缸子。父亲向来是当天来当天走。三年里,他走了他几十年走不完的路程。我对父亲的情和爱,也在这三年里变得缠绵与圣洁。
三年后,我由县城考到省城。也和三年前一样,父亲挑着扁担送我去上学,所不同的是这天不是骄阳似火,而是阴雨连绵。火车上,父亲递给我的沙田柚又红又大,我倒有些不习惯.怪父亲过于奢侈。“你都成大学生了,吃个好沙田柚,配!”并且不停地催促我快吃。我双手捧着沙田柚,一口一口咽下去的却是父亲的心啊!
安排好住宿已经很晚了。我要送父亲到学校招待所去住,他说什么也要自己去。他说他怕我回来找不到自己的宿舍。我知道,那样父亲会一夜都不安心的,所以也只好随他去了。下过雨后,气温骤然下降了许多。一天的颠簸,实在是太累了,躺在床上不一会儿进入了梦乡。突然,辅导员老师把我叫醒。她说,你父亲为了省十五元的住宿费,竟然睡在外面的水泥乒乓台上。此刻,即使是铁石心肠也会感动。我扑过去抚摸着他那青筋凸起的双臂,哭着求他:“为了我,父亲,请您爱惜自己。”同宿舍的姐妹齐刷刷地站在我的身后,哽咽着说:“就住在我们宿舍,我们可以两个人睡一张床。” “可你们是女生宿舍呀?”辅导员老师还很年轻,和其他人一样眼里已噙满了泪水。“那又有什么,他是父亲。”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是啊!他是父亲。他是勤劳又质朴的农民!
14.第①段中“父亲好像从来没有显出特别的喜欢”一句中的“好像”能否删掉?为什么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前两段写父亲对自己不是“特别的喜欢”、“不关心”有何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作者多次写到父亲的肖像;“弓起的背”,“刀刻的脸”,“磨出老茧的双肩”, “青筋凸起的双臂”,意在表现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2分)
A.“就为这一句话,我第一次被感动了”一句中的“第一次”说明父亲直到 “我”考上县一中才开始关心“我”。
B.“不学出个样子来,无颜面对父亲。”说明“我”已被父爱深深地打动,决心以实
际行动来报答父亲。
C.“当然都是些歪七扭八卖不出去的小沙田柚。”暗示家里生活的拮据,能卖的都拿出去卖钱了。
D.“我倒有些不习惯,怪父亲过于奢侈。”是说“我”已习惯过艰苦的生活,对父亲的好意并不领情。
18.可怜天下父母心,其实我们也有关心呵护我们、任劳任怨的好父母,请在这里对我们的父母说几句心里话,他们一定能听得见,也一定会感到欣慰的。(2分)
。
14、(2分)不能。“好像”一词是“我”的自我感觉,其实父亲还是很爱我的,只是“我”年少无知,并未察觉,体会到。若删去,则表达不出这效果。
15、(2分)为后文表现深沉的父爱作铺垫。
16、(2分)无言的父爱感化不了无情的岁月,却能感动“我”的一片赤子之心。
17、(2分)B C
18、(2分) (言之成理且通顺者即给分)
《春》(14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_________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______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吸朋引伴地_______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________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8、依次填入上文横线上最恰当的词是( )(2分)
A.、夹 架 展示 呼应B.、有 放 显示 附和
C.、混 安 卖弄 应和D.、含 置 亮出 对应
9、给上文每段分别加上一个小标题,依次可以是_ __、__、_ 、_ 。(2分)
10、与“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一句中描绘的画面最相似的诗句是( )(2分)
A.、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B.、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C.、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D.、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洲》)
11、作者写春花,既有实写,又有虚写,虚写的句子是:_ _文中写春花是正面描写,写蜜蜂等是对春花的__ _ __描写。(2分)
12、文段从多个感观角度来描写春风。“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运用了引用 比喻 拟人的修辞手法,从触觉写了春风的_____,另外文段还从
觉写了春风的芳香,从__ ____觉写了春风的和悦。(3分)
13、作者描写春雨时,既正面描写了雨的形态,又通过雨中景物进行侧面描写,请举出五种雨中的景物,并结合词句说说其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____ __ _ _____
[797d362d2aa6a36f.jpg]
礼 物
灯光很暗,女儿在母亲的床边站了一会儿,然后轻轻地把一个包装很精致的工艺品盒放在母亲的身边。
那是女儿送给母亲的生日礼物。母亲依旧香甜地睡着,不时地发出轻微的酣声,借着不很明亮的灯光,女儿发现母亲又瘦了许多。
挂钟轻轻地敲了几下,女儿便背起了书包和画夹,蹑手蹑脚地退出了房门。
入学的日子一天天地逼近,女儿也在这忐忑不安的焦灼中等待。
终于有一天,母亲颤抖着双手把一叠大小不一的纸币小山似地堆在了女儿的面前,数数,整整1万元人民币。
母亲病倒了,夜里不断剧烈地咳嗽,失去光泽的面孔,常常现出疲惫不堪的样子。在女儿的眼里,母亲好久没有睡上一个完整的觉了。母亲不很老,却有了白发。女儿流泪了,她在心里暗暗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加倍回报母亲的爱!
放学归来的路上,女儿一脸的阳光灿烂,思绪里不断勾勒着母亲看见她的礼物时欣喜、激动的样子。要知道,这件小小的礼物是她用画笔辛勤勾勒了近一个月才换来的。为了买下它,女儿在那家工艺品店的橱窗前踌躇过多次。女儿特别欣赏雕像中的女孩和女孩旁慈祥的母亲,仿佛那就是她与母亲的化身。
推开房门,女儿呆住了。母亲眼角挂着泪痕,脸上现出难以掩饰的失望与愠怒。她刚想问,就见母亲转身从里屋捧出那个包装很精致的盒子,走到女儿身边,“慧慧,你怎么学会乱花钱啦?看看你买的是什么玩艺儿,袒胸露背的,连件衣服都没穿,多寒碜人哪。”“妈,这是一座母女雕像,是送给您的……”“好了,好了,就算是你有这份孝心,可买这能顶什么用啊,怎么摆得出呀!”母亲把工艺品盒朝女儿怀里一推,“去,跟人家好好说说,退了吧。”“不,我不退。”“那就换成别的什么吧,袜子或手套都行。”母亲说完,扎上围裙进了厨房。女儿愣愣地站着没动,随着一声很清脆的响声,工艺品盒重重地滑落在地。望着支离破碎的母女雕像,两行泪水终于从女儿的脸上流落下来。
12.本文记叙了女儿送给母亲一座“雕像”的故事,请写出故事的梗概。(2分)
13.按要求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6分)
(1)“入学的日子一天天地逼近,女儿也在这忐忑不安的焦灼中等待。”“焦灼”表现了女儿怎样的心情?
(2)“终于有一天,母亲颤抖着双手把一叠大小不一的纸币小山似地堆在了女儿的面前,数数,整整1万元人民币。”“小山似地”这个词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说说你的理解。
(3)“母亲眼角挂着泪痕,脸上现出难以掩饰的失望与愠怒。”说说母亲为什么“失望”。
14.文中画线处两次写到女儿流泪,请联系上下文说说两次流泪的不同原因。(2分)
15.文章结尾写饱含着女儿爱与深情的“雕像”破碎了,事情为什么是这样的结局?谈谈你的理解。(2分)
12、①女儿送给母亲礼物,②不被母亲接受(理解),③雕像破碎。(故事梗概中应包含这三个要点,少①扣1分,少②③扣1分,少③不扣分。)
[9c11b0511f7dc3e1.gif]
济南的冬天(节选)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什么还希望别的呢!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所描绘的济南冬天的山景。(3分)
8.“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文中哪句话揭示了济南出现暖冬的地理原因?(1分)
9.文中加点字“带水纹的花衣”指的是:
(用原文回答)(2分)
10.仿照示例赏析语句。(2分)
示例: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赏析:这句话中“睡着”“唤醒”都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冬天的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句子: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赏析:
11.“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7、①阳光朗照下的山 ②薄雪覆盖下的山 ③城外远山(按点给分,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意思相近亦可给分)
8、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
9、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
10、“忽然害了羞”用拟人的方法描绘了夕阳斜照下雪色娇美的情态。一个“羞”字,不仅画出了雪景的“色”,与“粉色”相贴切,而且绘出了雪景中的情和内在美。(拟人手法,分析合理即可)
11、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