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母的三巴掌
从六岁至今,跟后母一起生活了30年,烙在我骨血里磨不掉的是后母印在我屁股上的三巴掌。
第一巴掌是我8岁那年夏天,我同伙伴从卖甜瓜的老头儿筐里偷了一只甜瓜,跑回家躲在街门后头吃。
“哪来的?”后母看出不对劲儿了。
“偷的。”我还觉得挺得意,挺能耐。
“啪!”后母二话没说,把我拽过去照准屁股就是一巴掌,又响又干脆。疼得我腿肚儿直转筋,咧开嘴半天没哭出音来。
“做贼!与老鼠一个祖宗!恨死人!把瓜扔了!不许吃!给,给老头儿送钱去!”后母那严酷的表情是我从没见过的,我怕极了,不敢哭,接过两毛钱扔了瓜咧着嘴给卖瓜的送钱去。
从此,别人多稀罕的东西都没动过我的心。
第二巴掌是我10岁那年。
要过年了,父亲交给后母一沓钱说:“准备过年,再给二小买几袋奶粉,别光喝炒面糊糊了。”
二小是我刚出生的弟弟,后母没奶水,老喂他炒面糊糊。
我看见后母将钱压在席底下。
“阿巧”,前邻居二奶奶一大清早叫开我家门,喘着粗气在院子里跟后母说话,“章媳妇要生孩子生不出来得送医院,你手头有钱不?”
“有。”我听见后母只说了一个字便往屋里跑。我赶紧把席底下的钱换了地方。
“嗯?”后母揭开席一怔。“兴许是他爹又换了地方了,你先送人上医院,我去找他爹,随后给你送去,200块整。”
二奶奶小跑走了。我神秘兮兮地把钱给后母看:“过年呢,不借给她。”
后母二话没说,一把把我从被窝里薅出来,照准屁股“啪”就是一巴掌,疼得我直蹦高,她却夺过钱跑出去了。
“小孩子家家的,不学理性,谁还能没个病灾的,等自己陷在坑里就找不着道儿了。”后母回来后并不哄我,还瞪着眼训我。
父亲知道了,说该把屁股打碎。
从此,“帮”字在我的理解里有了深刻而特殊的含义。
第三巴掌是我14岁那年。
我考上了县里的重点初中,但吃住自理家里负担不了。
“我不上了,帮娘喂猪吧。借人求人多难。”我吃饭时说。
后母二话没说,把我揪起来照准屁股“啪”就是一巴掌。疼得直钻心,但我没哭,因为我稍懂人事了,知道听后母巴掌后的教训才重要。
“一指头年纪,还没见事就先低头!抬起来!不念书,大了能中屁用!我去求人借,还用你费心!再有这想法眼睛抠出来喂猪!”
我哭了,不是因为屁股疼,而是在我理解后母一片心血之后感动得哭了。我在内心发誓:“等我会写文章时,一定先写后母。”
16、文章的一条清晰的线索是:以 为线索。本文描写人物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是: 描写。(2分)
17、简要概括引出“后母的三巴掌”的三件事:(3分)
答:
18、“后母的三巴掌”给“我”的深刻教益分别是:(3分)
答:
19、文中三次细写了“我”挨打后的感受,试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2分)
“疼得我腿肚儿直转筋,咧开嘴半天没哭出音来。”“疼得我直蹦高,她却夺过钱跑出去了。”“疼得直钻心,但我没哭,因为我稍懂人事了,知道听后母巴掌后的教训才重要。”
答:
20、简析后母的性格特征。(2分)
答:
21、文中后母的教子方法正确吗?为什么?(请结合你的成长经历谈谈,不少于30字)(3分)
答:
16、(2分)后母的三巴掌(或时间线索) 语言
17、(3分)偷瓜;藏钱;不想念书(抓住大意即可,允许灵活表达)
18、(3分)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帮助他人的含义;念书的重要性(言之成理即可,也可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19、(2分)这些词语细腻的描绘出我挨打后的痛苦感受,表明了后母给我的教训之深刻,写出了后母的严厉(“痛苦感受”“深刻教训”“后母严厉”答出一条即可视为正确)
20、(2分)爱子心切,教子严厉(必须抓住“严厉”来回答)
21、言之成理即可
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__退。船只的形式,和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才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12个到18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
13、本段文字,作者描绘的是一幅生动的“风俗画”。试为这幅“风俗画”命名。(1分)
14、选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写赛龙舟场面的?(3分)
15、选文在写赛手时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这些描写对表现赛船的场面有何作用?(3分)
13、一场盛大的龙舟赛 (1分)
14、划船前的准备、船上赛手的配置、龙舟竞赛的盛况(1点1分)
15、外貌描写、动作描写 (2分) 作用:这些描写准确而生动地表现了桨手、带头的、鼓手、锣手的特征和赛船时的热烈气氛。(1分)
种瓜小唱
种瓜,有花有叶有实,很 人。春天,孩子找来几粒种子,颜色土黄,状如小指甲,表皮网络凸起,全不似冬瓜、西瓜、南瓜的籽儿。它到底能结什么瓜,是一个 的梦。不管!想想来日瓜棚下收获的喜悦,我就赶忙在院角播种了。
瞧,小生命伸开油绿的巴掌,拱破地皮儿了!我的心也随着膨胀起来。那些日子,在潇潇春雨里,我谛听它细长身肢舒展的声音;在盛夏的薰风里,我观察它伸出卷须时,生命的颤动。浇水呀,施肥呀,松土呀,搭架呀,小心伺候到夏末,见到小黄花儿了!看,[它擎着黄亮的铜喇叭,吹着收获的序曲。]我想入非非了,想到瓜儿的硕大、沉重和甜味……
万万没想到,赶到纽儿(指瓜果刚结的果实)长大,却是几个苦瓜!
我播种希望,收获了失望;我渴望甜香,得到了苦涩。我叹息,我懊恼,我自责。但我转念一想,苦瓜毕竟也是收获呀!南方人不是很喜欢吃苦瓜吗?它的样子挺特别:好似披了青蛙皮的纺锤,颜色是绿中透黄,黄里含橙。剖开表皮,裹着种子的是血红的瓤子。是不是它浸了我的苦辛,吮了我的心血,才生得这般模样呢?也许是的。
忽然,我的思绪飘远了:大自然有苦瓜、苦茶、苦菜、苦杏仁;人世间,一辈子在事业上苦斗,但未尝过庆捷甜酒的人,总是有的罢?他们为后人在岔路口插了若干“此路不通”的木牌。失败者生命的轨迹,为成功者提供了捷径。失败使后人变聪明。还有,谁能断言,苦后不甜?你瞧,在漫长的航程里,苦海、苦船,可远方总有彼岸。蜜蜂在哪采了苦粉,别歇翅,定会找到甜香四溢的花园。而且,有趣的是,苦瓜瓤竟是甜的?看来,苦中有甜,艰辛的劳动中有甜滋味,这话不是没有根据吧?
噢,仔细尝尝自己种的苦瓜吧,苦瓜配上姜、辣椒,别是一番滋味。苦味入心,清心明目,使人冷静地回味思索,也促人盼望明春那播种的季节早来,跃跃欲试。是的,人不嫌弃苦味,它是甜的陪衬。但人总不会习惯天天吃苦瓜。吃着苦的,想着甜的,生命也就有了希望,活着就有了力量。
赶明年,我想种甜瓜了。
也许,秋后又收获了苦味,那么,我还是要嚼碎它,咽下去。前面还会有播种的季节。生命有限,可只要还有时间,就别让土地撂荒了。是不是?
14.根据文意,为文中第一段的两个空白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它们的字母依次填写在括号内。( )(2分)
A.疑惑 B.迷茫 C.迷离 D.__
15.写出文中描写苦瓜的样子和表皮颜色的语句。(2分)
16.作者写“我的思绪飘远了”,他由苦瓜联想到与“苦”有关的自然界的
, , ;联想到人间 的人。(4分)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与下列哪一项所表达的意思一致?(2分)
A.未尝过庆典甜酒的人,总是有的罢?
B.谁能断言,苦后不甜?
C.有趣的是,苦瓜瓤竟是甜的?
D.苦中有甜,艰辛的劳动中有甜滋味,这话不是没有根据吧?
18.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语言形象生动,真切地表达作者 的感情。(3分)
19.最后一段中“生命有限,可只要还有时间,就别让土地撂荒了”,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不要让土地荒芜,要抓紧时间播种。它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2分)
14.DC
15.好似披了青蛙皮的纺锤。绿中透黄,黄里含橙。
16.苦茶 苦菜 苦杏仁 苦斗
17.B
18.拟人。表达了作者渴望收获,热爱生命的喜悦之情。
19.不浪费光阴,不虚度年华;在有限的生命中抓紧时间,努力奋斗,是人生丰富而充实
表达
那天,我和父亲在电话里断断续续聊了一个多小时;要不是母亲不在家,我想我们是没有机会这么聊天的。从小到大,我与父亲的交流多半是用眼神和肢体动作来暗示的。父亲接到电话时,我有些诧异,因为父亲明显有些紧张,然后他说,你母亲不在家。我知道父亲的意思:每一次都是母亲先接上电话;就算是父亲接的,也会马上把电话递给母亲。
我十五岁就离开家到外求学了。父亲为了我的学费也一直在外打工,每一次回家,都难得见到父亲的身影。偶尔有几次碰见,父亲也很少跟我说话,只是提醒我早点休息。见我看书时趴在桌子上睡着了,父亲会把我抱起来放到床上,盖好被子。到夜里小解时还会帮我掖掖被子。当然,这些都是母亲后来告诉我的,父亲从未提及过。
上初中时,我拒绝父亲到我的学校。别人的父亲都是开着小轿车到学校送菜送衣,而父亲只能在我看不见的土地里刨食,挣那点可怜的辛苦钱。有一次,父亲冒着雨给我送来了被子,父亲不认识路,只好一直打听到了上课的教室。我生气地从父亲手里夺过雨衣包好的棉被,逃也似的跑了。我没有去想身后的父亲是怎样的表情,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又是怎样一步步地在雨中走出学校的。
电话里,父亲的言语带着些歉疚和无奈,父亲说这些年你受苦了,从小就没有像其他的孩子一样被宠过疼过。我说,爸,年轻人吃点苦未必不是好事,起码学会了独立。父亲又无语了。父亲永远是这样,从不善于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就算是对自己的儿子,他也只能把爱深深地埋在心里,然后静静地看着我一点点消失在他的视线之外。
8.在文中用横线标出与“表达”意思相近的一句话。(2分)
9.自古以来,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读了这篇文章后,请你概括出父亲对“我”特别关爱的几件事(每件事不超过10个字)(3分)
10.结合上下文,请探究一下“我”之所以“拒绝父亲到我的学校”的原因是
(限20字内)(2分)
11.“我生气地从父亲手里夺过用雨衣包好的棉被,逃也似的跑了”一句中“夺过”用得好,试问好在哪里?
。(2分)
12.结合语境想一想,如果你当时是“冒雨送被”的父亲,面对儿子的一举一动,你会怎么想?请写出一段表示心理活动的文字。(3分)
13.比较:《表达》与__的《回忆我的母亲》这两篇文章中的“父母亲”,你喜欢哪一个形象呢?请说出理由。(3分)
8.从小到大,我与父亲的交流多半是用眼神和肢体动作来暗示的。
9.①打工帮“我”挣学费②提醒“我”早点休息③抱“我”上床睡觉④深夜为“我”盖被子⑤冒雨送被子(写出三件事即可)
10.怕别人嘲笑父亲的寒酸
11.“夺过”用得非常传神,它不仅描绘出“我”过于用力的动作态势,而且写出“我”当时气愤的心态和不领情的态度。
12.略
13.略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19--24题。(22分)
一颗豆粒
①我认识一位视一颗豆粒为自己生存意义的夫人。
②她大儿子上小学三年级、二儿子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悲剧降临她家。丈夫因交通事故身亡。这是一次非常微妙的交通事故,丈夫不仅自己身亡,而且最后还被法庭判成了加害者。为此,他的妻子只得卖掉土地和房子来赔偿。
③母亲和两个孩子背井离乡,辗转各地,好不容易得到某一家人的同情,把一个仓库的一角租借给他们母子三人居住。
④只有三张榻榻米大小的空间里,她铺上一张席子,拉进一个没有灯罩的灯泡。一个炭炉,一个吃饭兼孩子学习两用的小木箱,还有几床破被褥和一些旧衣服,这是他们全部家当。
⑤为了维持生活,妈妈每天早晨6点离开家,先去附近的大楼做清扫工作,中午去学校帮助学生发食品,晚上到饭店洗碟子。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家里已是深夜十一二点钟了。于是,家务的担子全都落在了大儿子身上。
⑥为了一家人能活下去,母亲披星戴月,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生活还是那么清苦。他们就这样生活着,半年、8个月、10个月……做母亲的哪能忍心让孩子这样苦熬下去呢?她想到了死,想和两个孩子一起离开人间,到丈夫所在的地方去。
⑦有一天,母亲泡了一锅豆子,早晨出门时,给大儿子留下一张条子:锅里泡着豆子,把它煮一下,晚上当菜吃,豆子烂了时少放点酱油。
⑧这天,母亲干了一天活,累得疲惫不堪,实在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她偷偷买了一包安眠药带回家,打算当天晚上和孩子们一块死去。
⑨她打开房门,见两个儿子已经钻进席子上的破被褥里,并排入睡了。忽然,母亲发现当哥哥的枕边放着一张纸条,便有气无力地拿了起来,上面这样写道:
⑩“妈妈,我照您条子上写的那样,认真地煮了豆子,豆子烂时放进了酱油。不过,晚上盛出来给弟弟当菜吃时,弟弟说太咸了,不能吃。弟弟只吃了点冷水泡饭就睡觉了。
⑪“妈妈,实在对不起。不过,请妈妈相信我,我的确是认真煮豆子的。妈妈,求求您,尝一粒我煮的豆子吧。妈妈,明天早晨不管您起得多早,都要在您临走前叫醒我,再教我一次煮豆子的方法。
⑫ “妈妈,今晚上您也一定很累吧,我心里明白,妈妈是在为我们操劳。妈妈,谢谢您。不过请妈妈一定保重身体。我们先睡了。妈妈,晚安!”
⑬、泪水从母亲的眼里夺眶而出。
⑭ “孩子年纪这么小,都在顽强地伴着我生活……”母亲坐在孩子们的枕边,伴着眼泪一粒一粒地品尝着孩子煮的咸豆子。一种必须坚强地活下去的信念从母亲的心里生成出来。
⑮摸摸装豆子的布口袋,里面正巧剩下倒豆子时残留的一粒豆子。母亲把它捡出来,包进大儿子给她写的信里,她决定把它当做护身符带在身上。
⑯十几年的岁月流逝而去,兄弟俩长大成人。他们性格开朗,为人正直,双双毕业于妈妈所憧憬和期望于他们的一流国立大学,并找到了满意的工作。
⑰直到如今,那一粒豆子和信,仍时刻不离地带在这位母亲身上。
19.第②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这是一次非常微妙的交通事故”?(4分)
20.第④段作者在一一描写了“她”家的家当后,又强调“这是他们的全部家当。”作者为什么要做这一强调?(3分)
21.第⑥段中,母亲为什么想到了死?(3分)
22.第段中,大儿子为什么向母亲道歉?(4分)
23.第段中母亲最终放弃了自杀的念头,为什么?(4分)
24.读完《一颗豆粒》后,哪个人物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4分)
19.因为“丈夫不仅自己身亡,而且最后还被法庭判成了加害者。”
20.进一步突现他们家庭的贫穷,为下文故事的发展作铺垫。
21.她不忍心让孩子和她一起苦熬岁月。(或:她没有信心和勇气再坚持下去了)
22.他没有把豆子煮好。
23.儿子的坚强给了她活下去的信念。(或:她从孩子身上看到了希望)
24.母亲。她历尽艰辛抚养两个儿子,并且最终战胜了死亡。(或者,对大儿子
的印象最深。因为他年纪虽小,却承担了所有家务,深深地体谅母亲,使母亲又
生出了活下去的信念)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15一18题。(18分)
忽 略
夕阳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到阳台上的瓷砖上,幻出一片红红的光芒,很美,很好。
孩子跪坐在椅子里,痴痴的望着阳台上沐浴着夕阳的花盆,无限美好的夕阳毫不吝啬地把光芒洒向花盆中的紫罗兰,使得本来就很美的紫罗兰更添几分美好。但孩子的心思全不在这里,他只顾痴痴的看着花盆中紫罗兰叶下几根嫩嫩绿绿的小瓜苗。这是孩子几天前吃西瓜时好玩似的随意吐进花盆中的,没想到竟会长出瓜苗来。
孩子满心欢喜地看着,不禁叫出了声:“要是瓜苗慢慢地长出小西瓜来,那该多好啊!”接着孩子咯咯地笑了,满眼的憧憬。
孩子的母亲见了,走过来,“看什么呢?”
孩子忙把母亲拉到花盆前,开心的说:“妈妈,看,花盆里长了好多小苗苗!以后它们会长成大苗苗,结小西瓜给我吃。”
母亲皱了皱眉头,笑了笑,“傻瓜,那些瓜苗不要过几天就会死的,根本长不出西瓜。”
孩子咬了咬嘴唇,接着笑了,睁大着明亮的眼睛,“会的,小瓜苗会长成西瓜的,我会天天照顾好它们的。”
母亲笑着摇了摇头,转身就到厨房去了,忽略了孩子表现出的坚定与信心。
一天下午,孩子从学前班回来后,照例跑向阳台,奔向花盆。顿时,孩子傻了眼,花盆中只有那株紫罗兰在夕阳下耀武扬威着地炫耀着。孩子揉了揉眼睛,怀疑自已看错了,但事实如此,嫩嫩绿绿的小瓜苗不见了。孩子哇一声哭了。
⑩随后,孩子哽咽着问母亲,“妈妈,小瓜苗怎么没了?”
⑪“被我拔了,这有什么哭的,那些瓜苗长在花盆里,影响紫罗兰的生长,那些个小东西,别管了。你也是,就知道哭。乖,别哭了。”母亲笑着责备孩子的淘气,拿出手帕擦擦孩子的眼睛。
⑫此后,孩子的眼睛总爱往花盆里瞟,并且想过把那株讨厌的紫罗兰给拔了,孩子也几次用手捏住它,但终究没拔。这也是一个生命呀,孩子想。
⑬几天后,孩子画了一张画,画中是一个大大的花盆,花盆里有一颗小小的瓜苗,嫩嫩的,绿绿的,旁边写了一行小字:我虽小,但我也是一个生命。老师惊讶于他的想法,给了他满分。孩子把画拿给母亲看,母亲看了看分数,笑道:不错啊,真厉害,得了个满分。妈妈待会儿带你去上街,给你买冰淇淋。
⑭夕阳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到阳台的瓷砖上,幻出一片红红亮亮的光芒,很美,很好。
15.文中写孩子“痴痴的看”、“满心欢喜地看”小瓜苗、“满眼的憧憬”,表现了孩子对 。(4分)
16.文中“孩子的画”表现了孩子怎样的情感?(4分)
17.文章结尾处的景物描写与开头相同,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4分)
18.①文中母亲的神态、动作描写,表现了她对孩子的“忽略”,找两处。(4分)
②母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忽略?(2分)
15.对瓜苗的喜爱,希望它结出小西瓜。
16. 答: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17. 答:首尾呼应,升华了主题。
18(1). 答:a.母亲笑着摇了摇头,转身就到厨房去了,忽略了孩子表现出的坚定与信心。b.母亲笑着责备孩子的淘气,拿出手帕擦擦孩子的眼睛。
(2) 答:母亲只关心孩子的成绩,不关心孩子的情感教育和生命教育。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至23题。(20分)
我和父亲的“战争”
我5岁,他29岁。
有天我哭哭啼啼地跑回家,边抹眼泪边对他说:“我要改名字,我的名字不好听,而且班上有个小朋友的名字跟我一模一样。我讨厌!”
“名字是你爷爷取的,怎么能说改就改?不行!”他的态度坚决,脸色铁青。我是这个大家族唯一的女孩,爷爷很宠我,名字当然也是爷爷包办的。
我开始哭闹,可是他无动于衷,根本就不理我。我不得不拿出我的杀手锏——不吃饭。我心里盘算:坚持__,直到他答应为止。果然,第三天,他宣布,为我改成单名“廖夏”。我高兴极了。我已经饿了两天,如果他再不做出反应,我真不知道该怎么下台。
我16岁,他40岁。
某天吃晚饭时,我小心翼翼地对他说:“我不要去上高中,我要上职中。”
只听“砰”的一声巨响,我的三魂六魄都吓掉了一半。我不敢抬头,只顾低着头往嘴里塞饭。我知道一场“大战”即将拉开序幕。
“谁唆使你去上职中的?你眼里还有父母吗?这件事到此为止。如果你敢再提,我就揍你。还有你。”他指着我那上小学六年级的老弟,接着说道:“别学你姐,脑子糊了,进水了,好不容易考个好的高中,居然不想去上。”
“有我什么事,又不是我。”老弟嘴里嘟囔着。我朝他做了个鬼脸。
这一次,我的抗争以失败而告终。
我19岁,他43岁。
黑色的七月终于过去了。走出考场,我长吁一口气。接下来是填志愿。因为这件事,我和他又昏天黑地地吵了好几天,互不相让。我想去外省上大学,脱离他的控制。他则希望我在省内上学,理由是女孩子离家近点好。
在那几天,我们见面就斗嘴。后来弄得老妈都烦死了:“你们再这样,就给我到大街上去吵。”我们只得马上闭嘴。
到了填志愿的那天,他跟着我去了学校。一到学校,他就不见人影,后来我发现,他和我的班主任在一个角落里嘀嘀咕咕。再后来班主任找我谈话,说我报省内那所知名大学的中文系是最保险的。我晕倒!班主任居然被他收买了。
这一次我又以失败告终。不过后来事实证明他是对的。
我23岁,他47岁。
我刚刚遭遇一段刻骨铭心的恋爱,但我最终失去了我的爱情。那段日子,我不吃不喝,不和任何人交流,人瘦了一大圈。家里再也听不到我和他抬杠的争吵声。
有天深夜,我感觉有人进了房间,他坐在床边,帮我把被子盖好。“孩子,我知道你心里难过,看见你这样不吃不喝,我更难过。从小到大,我都希望把你培养成一个自尊、自爱,自强、自主的女孩子。”他顿了顿。接着说,“你知道我和你母亲是多么心疼你、担心你吗?忘掉以前的一切,重新开始,一定会有更好的,更适合你的人在等着你。”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他用这种语气和我说话,那声音明显苍老了很多,没了平时的霸道和强势。说完,他默默地坐了一会儿,就出去了。我感觉到他在抽泣。
那夜,我哭得好伤心。
第二天,我开始出现在饭桌上,依然和从前一样挑三拣四,但这回他没有指责我。我悄悄地瞥了他一眼,看见他脸上闪过一丝笑容。
现在,虽然我离家在外工作,但我们的“战争”却依然持续着。只不过,现在我们不是面对面,而是靠一根电话线维系着“战争”。我依然喜欢和他抬杠;喜欢挑他写的工作报告中的毛病;喜欢在做错事情后先死不认账,然后道歉;喜欢和他煲电话粥,一煲几个小时;喜欢在某个深夜发条信息给他,上面只有五个字:“老爸,我爱你。”
我心里清楚,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好,他就像一盏航灯永远守候着我这艘航船。我一天一天地长大,老爸一天一天地变老。都说女儿是父亲的小棉袄,我希望自己能成为老爸最最贴心的小棉袄。
19.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和父亲之间的几次“战争”及其结果。(3分)
20.结合文段内容分析父亲的形象特点。(4分 )
21.揣摩下列句中划横线词语的表达效果。(6分)
(1)我小心翼翼地对他说:“我不要去上高中,我要上职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依然喜欢和他抬杠;喜欢挑他写的工作报告中的毛病;喜欢在做错事情后先死不认账,然后道歉;喜欢和他煲电话粥,一煲几个小时。
22.在“我”和父亲的“战争”中,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父爱,请在文中找出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句子。(3分)
23.父爱深沉而浓烈,这种爱有时我们并不能立刻理解,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父爱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改名字我胜利(1分);择校之争我失败(1分);填志愿之争我失败(1分)。
20.暴躁、固执、做事细致、考虑事情周全,疼爱孩子,能为孩子着想。(要联系文章内容作答)(4分)
21.(1)生动地写出了“我”在向父亲提出自己想法时胆小害怕的心理,也写出了我的想法不合常理,为父亲发火埋下伏笔。(3分)
(2)“煲电话粥”一词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把长时间电话聊天比成“煲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和父亲之间有说不完的话,写出了父女感情的深厚。(3分)
22. 我心里清楚,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好,他就像一盏航灯永远守候着我这艘航船。(3分)
23.紧扣题意,言之成理即可。(3分)
2006年7月3日,星期一。洛阳市浅井头中学特别批准:允许初一(2)班的女生胡艳艳来校上半天课。这是已经停学三年、患再生性贫血停治三个月、奄奄一息的胡艳艳最大的幸福了。
胡艳艳家穷,母亲早逝,她和捡破烂的父亲相依为命。艳艳9岁才上学,小学几年,她品学兼优,获得过市级和省级各类大奖28次。为了上学,她成了最苦累也最快乐的孩子。她必须抢课堂之外的所有时间干活,只为了能让爸爸每天多捡点垃圾。可惜,15岁时,胡艳艳患上了“再生障碍性贫血”。住院时,医生护士没能禁绝她在病床上继续她的学习,同学们来当“二传手”复述课业,老师们也每个星期轮番到病房为她补课,她是在医院的病床上读完了小学并考上了初中!她还发表过不少文学作品,最大的理想是“把自己的生命之火化作一篇篇温暖人间的诗文”。
家里太穷,社会各界捐助的钱,让她的生命在不断输血中延长了三年,已经算是奇迹了。几天前,一向坚强的胡艳艳哭了,她嘤嘤地说:“爸爸,我很想回学校上一堂课……”爸爸立即去学校。学校惊动了,校长当即就落泪,特意批准她上半天学!八个女生用手臂交织成特殊的“担架”,把胡艳艳架进了校园。到校,离上课还有十多分钟,每间教室都有欢迎她的队列,还有“艳艳你好”的彩旗!一走进校园,每个人眼前的风景都有前所未有的新意——花坛、雕塑、操场、小果园,那棵有几百年历史的老树,还有图书室、教学楼、宿舍楼、教室。
上课铃响了。看似正常中的震撼与悄然转变:人们都比往常认真了,亲近了,默契了。老师含泪的微笑,同学们端正的坐姿,就连校园清洁工也格外勤奋起来,一遍又一遍擦洗花坛的池壁栏杆!艳艳在靠前正中的位置坐好,笑着,但仍是没忍住,泪水撒在了桌面上——幸福的泪、疼痛的泪,留念的泪……
这节课,是老师特意安排的,艳艳最喜欢的作文课。
老师在黑板上写下的作文题是:《今天》。
同学们都含着泪在写,包括平日最讨厌作文的同学。
“我有许多‘今天’没能做到最好。今天,我又回到学校了,这里是我的天堂……” 胡艳艳在本子上一字一字的写,很重很慢……
胡艳艳的作文没有写完。她写的最后一行字是:我真想做一盏灯,挂在这人间天堂的上空……她晕倒了。送医院后,由学校发起,一场来自四面八方的义捐又自发形成,但,艳艳生命的火焰已经燃至极限了。
2006年7月7日,艳艳走了。但,她把天堂的灯留给了大家。(选自《杂文报》)
20、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21、为什么说艳艳流的泪是“幸福的泪、疼痛的泪,留念的泪……”,请结合文章,具体说说其中的原因。(3分)
幸福:
疼痛:
留念:
22、 联系全文内容,说说你对“我真想做一盏灯,挂在这人间天堂的上空”这句话的理解。(3分)
23、假如你是艳艳的同学,或你的身边也有艳艳这样的同学,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做些什么?(3分)
说的话:
做的事:
24、艳艳的生命之灯即将燃尽,却还坚持去上半天课,你怎么看待这件事。(3分)
21.幸福--胡艳艳回到了怀念已久的中学.
疼痛--因为自己的病而使得自己无法来享受上学的快乐,以及父母与老师同学的关心
留念--自己对于学校,课本,人事物的留念..曾经熟悉无比的地方可能无法再看到
22理解--- 知道了自己可能会离开这个世界...但是仍旧很眷恋这里的人事物.不想离开他们,只想远远的关注着.
23.说的话--努力,你一定可以撑下去的~~!!
做的事--帮胡艳艳整理笔记,尽量将老师所说的复述给胡艳艳
24.明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不好,但是仍旧想要去看看曾经学习的地方,这让我感到..胡艳艳是多么的喜欢上学..只是希望可以和平常人一样..每天都去上学..但是因为身体的不允许..也只能够靠同学的笔记来学习..就算是生命之灯即将燃尽也想要再次坐在那熟悉的座位
一个美丽的故事
有个塌鼻子的小男孩,因为两岁时得过脑炎,智力受损,学习起来很吃力。打个比方,别人写作文能写二三百字,他却只能写三五行。但即便这样的作文,他同样能写得美丽如花。
那是一次作文课,题目是《愿望》。他极其认真地想了半天,然后极其认真地写,那作文极短,只有三句话: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妈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真聪明。”第二个是,老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一点也不笨。”
于是,就是这篇作文,深深地打动了他的老师,那位妈妈式的老师不仅给了他最高分,在班上带感情朗诵了这篇作文,还一笔一画地批道:你很聪明,你的作文写得非常感人,请放心,妈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老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大家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
捧着作文本,他笑了,蹦蹦跳跳地回家了,像只喜鹊。但他并没有把作文本拿给妈妈看,他是在等待着一个美好的时刻。那个时刻终于到了,是妈妈的生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那天,他起得特别早,把作文本装在一个亲手做的美丽的大信封里,信封上画着一个塌鼻子的男孩儿咧着嘴笑得正甜。他静静地看着妈妈,等着妈妈醒来。妈妈刚睁开眼醒来,他就甜甜地喊了声“妈妈”,然后笑眯眯地走到妈妈跟前说:“妈妈,今天是您的生日,我要送给您一件礼物。”
妈妈笑了:“什么?”他笑笑:“我的作文。”说着双手递过来那个大信封。接过信封,妈妈的心在砰砰地跳!果然,看着这篇作文,妈妈甜甜地涌出了两行热泪,然后一把搂住小男孩儿,搂得很紧很紧,仿佛他会突然间飞了。
是的,智力可以受损,但爱永远不会,它朝气勃勃,永远垂着绿荫,开着明媚的花,结着芳香的果。
13.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个美丽的故事。(2分)
14.体会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2分)
妈妈甜甜地涌出了两行热泪,然后一把搂住小男孩儿,搂得很紧很紧,仿佛他会突然间飞了。
15.体会下面这个比喻句的表达作用。(2分)
捧着作文本,他笑了,蹦蹦跳跳地回家了,像只喜鹊。
16.文中的小男孩儿虽然“智力受损”,其实也还乖巧,试找出一个这样的细节,写在下边的横线上。(2分)
17.下面这段话运用写作文这样一个细节,表现出小男孩“学习起来很吃力”,学用这种细节表现的方法将下面这句话补充完整。(2分)
有个塌鼻子的小男孩儿,因为两岁时得过脑炎,智力受损,学习起来很吃力。打个比
方,别人写作文能写二三百字,他却只能写三五行。
他学习起来总是那么刻苦。
18.仔细阅读小男孩的作文《愿望》,完成下面的点评。(2分)
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妈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真聪明。”第二个是,老
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一点也不笨。”
点评:一个 的愿望。(填上一个短语或短句)
19.文中有一段满含着哲理的抒情,将它积累在下边的横线上,并且永远记住它。(2分)
13. 一个塌鼻子的小男孩以一篇作文打动老师,感动妈妈的故事 (2分)
14. 说明妈妈被这篇“作文”感动了,知道了怎样“格外喜欢你”。 (2分)
15. 写出了这个小孩受到老师的表扬后高兴的样子。 (2分)
16. 但他并没有把作文本拿给妈妈看,他是在等待着一个美好的时刻。 (2分)
17. 根据实况评改,答案应紧扣“刻苦”二字。 (2分)
18. 感人至深、真诚、发自肺腑等 (2分)
19. 是的,智力可以受损,但爱永远不会,它朝气勃勃,永远垂着绿荫,开着明媚的花 ,
结着芳香的果。
阅读文段回答18——21题(10分)
母亲的泪眼
5年前回中国老家探亲,和老母亲离别时,曾向她吐露了“再过5年,就是你90大寿,到时我一定回来为您拜寿”的心愿,转眼和母亲离别已满5年了。去年底,母亲来信说,她的生日原是9月4日,她准备提前在下年初我回乡前就做,这样,我回时就可以减少一些应酬,让我住得安适些。母亲还说,她最近身体已大不如前,不知道还能在世多久,希望我尽可能早回,像她这般年龄的人,今天不知明天事,迟了可能就没有机会再见到面了。因此,今年初即作归计,到了3月中旬就整装成行。
由于途中因事耽搁,归期比预定的日程迟了一天,害母亲空等了一整天,到家时,她听到我和邻居招呼的声音,连忙艰难地移动双脚,到门外以泪眼相迎,看她薄薄的两唇勉强开合着,却无法说出话来,我也一时激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
在启程前,托在国大医学院任教的内弟,介绍了几种适合老年人服用的丸药,在上海停留时,又为母亲搜购了好些补品。母亲面对着成堆的瓶瓶罐罐,却说:“我的日子不会多了,用不着进补啦,你的两个女儿——我的两个宝贝孙女,好好地抚养她们成人,这才重要。”
母亲凡事总是为别人着想,很少想到自己,一向乐于助人,满怀悲悯。这苦了她的一生,而她自己却乐在其中。
倒是后来我在行李中找出了一双棉鞋,她马上试穿,正合适,因此,逢人便夸我说:“难得可儿还记得我鞋子的尺码,这鞋大小正合适,穿着又舒适。”可儿是我的乳名。这长久以来没人呼唤的小名,从母亲嘴里叫出来,听着有说不出的舒服。这棉鞋也是临时在上海买的,母亲的小小金莲,要为她找一双大小合适的鞋子,实在不容易,这是在一家专卖手工缝做的鞋店里找到的,差不多大小的鞋子,只剩这么一双,说起来真是幸运。
饭桌上,所有的小菜,都是我爱吃的,美味的红糟鸡、香喷喷的干菜肉、可口的虾米豆腐,都是我百吃不厌的。母亲自我告诉她回家的日期以后,就为我准备吃的。
临睡前,母亲见我坐久了,起立十分困难,问我是怎么一回事。我告诉她:在杭州时,因为旅馆里的睡床弹簧太松,半夜转身时闪了腰,次日即去找骨科医生诊治,如今还没有完全复原。母亲要我让她看看。在我犹疑间,家人都在旁劝促:“老人家的手是万能的神仙手,全村小孩的病痛,都是在她的妙手诊治下医好的,还犹疑什么呢?”母亲用她的大拇指在我患处来回地按摩,又用长针在呈乌黑的表皮上刺、挑,让淤血外流,这么连续地治疗了两次,我的腰居然就坐起自如了。母亲的手真不愧是妙手回春的神仙手呢。
距预定离家的日期只剩两天了,这几天,虽然还是人来人住,忙于酬对,我总是尽量设法制造和母亲单独相处的机会。和母亲面面相对时,她总是热泪盈眶地一再叮嘱:“我有你兄嫂、孙儿孙媳和两个妹妹照顾,你尽管放心,不必为我担忧。我闭眼那一天,也不用回来,我的后事都准备了,不用你牵挂啦。好好照顾自己的家庭,用心抚养两个女儿吧,务必使她们将来都能成才。”
离家那天,母亲以泪眼相送,临别赠言:“可儿,你妈是金口,pú sà 一定会保佑你一家健康平安,两个孙女步步高升。”而我虽然勉强忍住了热泪,但怎样努力也吐不出一句话来,只紧紧地握了握母亲那把我一分一寸地拉扯长大的手,作为无声祝愿。
18.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把一些琐屑小事连接起来表达文章中心的? (2分)
。
19.“到家时,她听到我和邻居招呼的声音,连忙艰难地移动双脚,到门外以泪眼相迎,看着她薄薄的两唇勉强地开合着,却无法说出活来”,这是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3分)
。
20.请概括母亲的性格特点。(2分)
。
21.“我虽然勉强忍住了热泪,但怎样努力也吐不出一句活来.只紧紧地握了握母亲那把我—分一寸地拉扯长大的手,作为无声祝愿。”这段活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表达作用? (3分)
。
18
19.动作、神态描写。把母亲激动、急于见到儿子的迫切心情表现出来。
20.乐于助人,满怀悲悯。
21.细腻地写出了我对母亲难分难舍的感情;忍住了眼泪,更说明其澎湃的激情;通过拉着的乎,表达了美好的祝愿,起到深化中心的作用。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